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郑板桥以茶傲世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人生感悟 >

郑板桥以茶傲世

2016-11-02 作者:董联桥 来源:北京晨报 阅读:载入中…

  引导语: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

郑板桥以茶傲世

  不风不雨正清和,

  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

  一壶新茗泡松萝。

  郑板桥在“扬州八怪”里算是名气最大的了。尽管有“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年龄大、资格老、文化厚实。但为人高傲,书画也就清高了许多。相比之下,郑板桥确有几点优势。一是他的学历高,三朝三个台阶,而且也是做过七品县令的人;二是挂印辞职没有回苏州老家,而是来到扬州鬻画为生。三是其画的兰竹石独树一帜,书法自谓“六分半书”,行楷隶夹杂,犹如“乱石铺街”。四是他的诗词也是非常接地气,尤其是他的题画诗。齐白石的题画诗学他比较多。

  明清时的扬州,盐商富甲天下、土豪云集、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有了钱即附庸风雅,玩起了文化,除了攀附权贵,包养小妾,也喜欢结交书画名家。这也给草根画家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间接地推动了书画艺术的发展。今日的煤老板与昔日盐商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记得一位朋友说过,艺术如果不遇到资本屁也不是。当时听了还“义愤填膺”。不过现实还真是有些靠谱。君不见,现如今许多艺术家交不起房租、做不了展览、印不起画册,甚至为了解决饭碗、买车买房而去做赝品枪手。

  泰国的石嘉诠先生是我的忘年交,今年有90多岁了。他在曼谷别墅的书房里挂着一幅郑板桥的《竹石图》,据他说这是母亲给他留下的唯一纪念物。画不大,约有三平尺,原来是挂轴,后来担心受损,改为装框。数竿清竹,一块瘦石,石下几丛幽兰。石先生的母亲曾在南京的民国政府内任职,1949年辗转到台湾。而石先生则从香港转至泰国。石先生每每看到这幅画,就想起母亲,这时老人的眼神像个孩子

  郑板桥学问也是了不得。康熙年的秀才,雍正年的举人,乾隆年的进士。在山东的范县和潍县做过县令。说他是官,不如说他是真正的艺术家。我喜欢他的一些名言联句。如“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等。郑板桥五十岁外放做官,六十一岁辞官,正如我这个年纪。郑板桥喜欢喝茶,因此茶诗也写了不少。开篇的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四句诗看上去全是说景,没有说理说意。其实不然。郑板桥所期望梦想也正是“不风不雨正清和”的天下。此时的郑板桥已是将儒释道融为一体。所谓儒言正,道言清,释言和。翠竹亭亭玉立,晚风轻拂。竹叶在微风中摇曳,竹影印在了窗棂上,好一幅墨竹图。雅客翩翩而至,泡一壶明前松萝茶,与友畅谈天下、谈书画、谈人生。扬州离宜兴不远,阳羡茶可能最多。杭州的龙井大概也是郑板桥茶碗中的常品之物。而郑板桥喝的松萝茶也许是别人送的,或者是用字画换的。松萝茶产于安徽黄山休宁,明代时就很有名。明代文学大家袁宏道记有“今日徽有送松萝茶者,味在龙井之上,天池下。”明代学者谢肇浙也有记载:“今茶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岕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哲理故事 www.wenzhangba.com)

  读郑板桥的茶诗,似乎能看到竹炉的火膛,能看到清泉的沸汤,连茶壶中袅袅的雾气,带着春茶的茶香,也就像在身边。我们读他写的另一首茶诗:“小廊茶熟已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这位自负、真诚乐观的郑板桥没有逃过“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命运,73岁离世了。

  郑板桥在扬州书房中的竹炉已是冰冷,茶烟已然消散。凭栏西望,真个是“乱鸦揉碎夕阳天”。他带着竹影兰香,“乱石铺街”,走上了回归兴化的路,终于魂归故里。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郑板桥以茶傲世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