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日志文章 >

2022-03-20 11:03:32 作者:鹅黄的柳 来源:鹅黄的柳投稿 阅读:载入中…

漏

  漏

  吕游

  天漏了,是天在下雨。小雨,是小漏;中雨,是中漏;大雨,是大漏;暴雨,仿佛把天捅了千万个窟窿,到处都在哗哗地漏。

  天晴了,不下雨了,是谁把天的漏给堵住了?是白云的身子,还是太阳巨大的手?

  房子漏了,屋外大下,屋里就会小下。漏得严重了,屋里就漏成了河,就没法住人,这间房的顶就得翻修。否则,再豪华的房子也会让“漏”给毁掉的。

  水桶漏了,就没法提水;茶壶漏了,就没法泡茶;锅漏了,就没法煮饭;供水管道漏了,就没法用水。若是煤气、天然气管道泄露,电线老化漏电,还会引发事故甚至起火爆炸。这些漏不堵,人们的生活也会给弄“漏”。

  大坝漏了,水堤漏了,水就会从暗藏着的孔洞里流出。刚开始常常是小漏,引不起人们注意,然而,小漏会引发大漏,若不及时堵住那些小的漏洞,就会越漏越大,最终酿成大漏,直至冲垮大坝、水堤,造成水灾、水患。

  船漏了,要沉。再好的船,若漏了不及时修补,也逃脱不了沉没的命运。为防漏,开船前要细查、补漏,等船到江心再补漏那就太迟了。还有的船小洞不补,等到洞大就难补了,且想修补,汹涌的水流也不会答应。如泰坦尼克号,“大漏”也是从“小漏”开始的。该船建造豪华,可连接整个船体的铆钉竟是用掺有矿渣的劣质金属制成,冰山一撞就断了,造成6个水密舱全漏了。这一漏,1517人永远沉睡于海底。

  漏,关键不能忽视小。古人说涓滴不漏。涓滴指小水珠,一个小水珠大的洞,也会造成大坝垮塌。《淮南子·氾论训》:“江河不能实漏卮。”“漏卮”就是有漏洞的盛酒器,哪怕江河也难以将它装满。还有一些成语如补阙挂漏、补苴罅漏、补漏订讹、禆补缺漏、堵塞漏卮等,均指要补好裂缝、堵住漏洞。所以,为避免小漏、大漏、巨漏,防漏最重要。

  人的身体也会“漏”。身上被刀扎了,就会流血,即血管“漏”了,若不及时堵住出血的“漏”孔,血流多了,就会造成失血过多以至昏迷。若大动脉“漏”了,不及时堵住,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阑尾穿孔,就是阑尾“漏”了;胃穿孔,就是胃“漏”了,若不及时手术,也会危及生命。

  有人说话、办事经常疏漏、遗漏、出纰漏,甚至挂一漏万,有人言行更是漏洞百出,而有人说话、办事百无一漏,这其中“漏”不出的是人的修养。古时有一成语叫“盛水不漏”,意思是指容器里的水一滴也不漏,比喻思想、见解及做事缜密,极少出现漏洞。

  感情最需要的是专一,感情“漏”了,情屡越堤,恋爱就很难结果,有了家庭也不会稳定。

  金钱也会漏。不节约,大吃大喝,生活奢侈。铺张浪费,甚至迷上赌博、吸毒,再多的财富,即使金山、银山也会一一漏光的。勤俭持家,过好日子,必须堵住各种大大小小的诱惑的漏洞。

  人的思想也会漏。不注意修养,言行不文明,甚至说谎、欺骗、失信、违法,这表明你的思想已经漏了。房屋出现漏洞只是漏些雨水,思想出现漏洞且越漏越大,漏掉的将是你的美好人生。

  早春柳先绿,古人称柳为“漏春和尚”,还衍生出一成语:“漏泄春光”,指柳枝泛绿,透露出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杜甫《腊日》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现比喻秘密或男女私情被泄漏,词性变了味,原来成语也会“漏”,诗情画意漏掉了。

  天机不可泄漏。走漏风声,泄漏秘密,造成国家机密外泄,这也是“漏”,是国家的重要信息“漏”了。古时把泄漏軍事机密称为“多鱼之漏”,现在个别公务人员为了金钱,竟给境外不法机构传递情报,或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这也属于多鱼之漏。

  贪污公款,一是因为人的欲望的袋子“漏”了,二是因为制度的袋子未扎牢,制度有漏洞,让国家的钱“漏”了。扎紧这两个袋子,便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不仅天会漏,地也会漏。某地建了一个人工湖,由于未采取防渗漏措施,蓄水没多长时间,湖就干了。有人形象比喻,国家就是一湖水,腐败就是各种各样的漏洞,不把这些漏洞堵住,国家的“湖”早晚会漏干的。

  人只要犯了法,想要别人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漏网之鱼虽有,但那只是暂时的。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也有“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漏网之鱼早晚要被“网”捕住,因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法应如细网那样密,钻法律与制度的空隙,是法律与制度“漏”了。古时有一个成语“脱天漏网”,就是指不受约束的胡作非为,看来这个“漏”字用得很形象。《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由此而来,指网眼太宽,把能吞舟的大鱼给漏掉了,比喻法律太宽,使许多有罪者也能漏网。网是什么?网就是法律,网就是制度,法纪的网“漏”了就应该及时完善法律、修改制度,堵住这一个个漏洞,不让一切违法违纪之人有可乘之机。

  古时多用“漏”比喻时间,如“漏箭”指光阴,“更长漏水”形容漫漫长夜,“玉漏犹滴”指夜还未过去,“漏分”“漏夕”“漏尽更阑”“铜壶漏断”指夜深之时。

  古人还常用“漏”比喻年老体衰,如钟漏并歇、钟鸣漏尽等,指钟已敲完,人生已将到尽头。《三国志·魏书·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

  铜壶滴漏即漏壶,又称刻漏,是古代计时器的一种,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组型滴漏是元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铸造,全组由4个安放在阶梯上的漏壶组成,从上至下依次为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受水壶铜盖中央插一把铜尺,尺上刻有十二时辰的刻度。水由日壶滴入月壶,由月壶滴入星壶,然后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从而读出时间。

  古人用漏壶计时,真是恰如其分。实际上,时间还真的会漏。在平时生活中,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时间一秒又一秒漏走了,一分又一分漏走了,一小时又一小时漏走了,一天又一天漏走了,甚至一年又一年漏走了……每个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时间呢?仅有3万天左右,或约72万小时,或约26亿秒,等你所有的时间全部漏完了,你的生命也就没有了。

  古时有一个成语很有意思,叫“囊漏贮中”(贮,盛米器,大于囊),指粮食从小器漏入大器,其实并未漏掉,还在器物之中,常比喻实际利益并未外流。

  有人说,人生是个口袋,边走边漏,很多人最后漏得只剩下口袋上的那个窟窿。此话虽夸张但犀利。人生很长,虽说不可能一隙不漏,但那些每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人,真的把时间、把自己都给悄悄“漏”掉了;而那些囊漏贮中的人,把分分秒秒的时间都变成了果实,变成了财富,变成了思想,变成了作品……他们的人生其实并未被“漏”掉。(摘自《思维与智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