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浦江儿女天山情(第八章113)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浦江儿女天山情(第八章113)

2022-03-24 03:33:52 作者:王龙生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浦江儿女天山情(第八章113)

  (一百十三)龙年说龙

  白兔跳跃而去,金龙飞舞而来。在龙年来临之际,报刊、网络上发表了不少龙年说龙的文章,大都是赞颂龙的。称赞龙威武、雄壮、矫健、深邃,是威严、力量和智慧的结合体,是我们祖先祟拜的图腾,是中华民族腾飞的象征,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 。这种龙文化的认同,对于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关于龙的起源,许多学者多有探讨,观点莫衷一是,各有各的道理。有的认为:“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中国龙起源于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是原始先民对身外异己力量模糊崇拜的产物,是以现实生物和自然天象为基础,贯穿着、体现着模糊思维的艺术创造。”这种龙起源的“模糊集合说”,全面分析了龙的基本神性及其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

  身为华夏子孙,我十分认同上述之说,打心眼里喜爱龙,祟拜龙,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在中国,许多地名、企业名中都有一个龙字,许多人的名字中也有一个龙字,都寓意着华夏子孙的血缘之根,表达了对龙文化精神的敬仰。所谓“望子成龙”,是父辈对后辈一生吉祥、富贵的祈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成人后成为一条龙,升官发财,功成名就,出人头地。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其实,所有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血脉相连,理应亲如一家,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出生高官豪门还是平民百姓,只要努力学习,劲奋工作,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人人都能成为“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物质文明建没方面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经济的腾飞举世瞩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谁也无法否认。但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光打雷,不下雨,说得多,做得少,令人失望。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在一些人的身上,尤其在那些中华民族败类的身上,以孔孟之道为基石的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念,也就是中国龙文化精神,不但没有继承、发扬、光大,反而逐渐被遗弃、被践踏、被破灭。见利忘义取代见义勇为,好逸恶劳取代勤俭节约,啃老弃婴取代尊老爱幼,自私自利取代公而忘私,为人民币服务取代为人民服务,拜金主义取代雷锋精神……总而言之,假、恶、丑取代真、善、美。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有良心、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的中国人引起高度警惕吗?

  1012年1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