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的文章
已经不是第一次有这种感觉了,在深夜的时候总喜欢去抒发一些情感,在舍友呼呼的鼾声中,我也再一次的沉思。
已然大三的我追逐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应该会留到下一篇生日的文章上,今年的中秋节和往常相同,也和以前有一些不同,相同的是我仍然在远离家人的地方过着中秋,不同的是没有再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把酒言欢,一个相同与另一个不同,一个病句下涵盖的是一种我称之为情怀的东西,孩童时代端着月饼和果盘在月光下祭拜“月神”的习俗早已过去,随之取代的是在微信,微博,空间,朋友圈的一条条祝愿和一张张的证明自己确实在过着中秋节的图片,少了一些团圆的味道,却多了一点来自远方的思念,正如我之前说的,这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开始适应这种习惯,在网上过着各种节日,来者不拒,在屏幕上点击图片,看着各地月饼的区别,在键盘上弹奏乐曲,写下一段美好的祝福。
昨天下午吃了一个月饼,蛋黄的,咸咸的滋味下是一种消失了近十年的感觉,人从出生到死亡,有一种记忆是永远不会忘的,那就是味觉,一种熟悉的味道,水果馅儿的是喜欢甜食的新兴派,五仁馅儿的是主张传统的保守派,剩下的馅儿也有各自的支持者与反对者,统的来说,什么馅儿的不是关键,毕竟一年也就只有中秋前后才会一起赏月吃饼,真正的核心是中秋这二字,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或者说是传统的节日中,除了极少数节日外,其余的主题思想都是团圆,春节是团圆,端午是团圆,中秋是团圆,重阳是团圆,就连清明,也是同族同宗的大家伙相聚在一起扫墓,缅怀先人,而这也是我所认为的中国文化,过节了,咱什么都不提,就俩字,团圆!亲朋好友团坐在一起了,这月亮才会圆。
对比上文提到的美好憧憬,我与所有在网络上过中秋节的小伙伴一样,纵有百般的无奈,却也不失为是一种消遣,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与家人需要分隔两地,唯独思念是相互的,因为舍友已早早入睡,与他们的家人在梦中重逢,我无法与他们畅谈到天亮,准备了好多的话,也只好自己消化,于是,从昨天早上就酿在我心里的东西开始发酵,以至于我选择在这个时间将它们记录下来,文字是死板的记录,修辞则是形象的复原,几个月没写过文章的我,已渐渐忘记高中是如何喜欢在文字上寻找慰藉的,用当时的思想和心情写下的文章,在若干年以后再翻出来阅读,那会很有意思,因为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淬炼后,观点与思考的方向是会有所改变的,就会觉着自己以前的想法原来也不错,棒棒哒,或者是自己以前也有点幼稚的可爱,萌萌哒,撒娇有时候不一定是女生和孩子的专属,男生也可以撒娇,但对象最好是自己,看到这里或许会有点奇葩,一个人如何对自己撒娇?但就如我之前说过的,我们会对自己以前的一些想法感到惊讶,就如若干年之后的我自己,总之,文学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我们学习什么知识都需要阅读,要去理解它的意思,我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语文好有什么用,我们是学理科的,但其实这是一种比较深的且错误的观念,语文最大的用处是一种思考,我高中才开始有点明白,思考可以帮助你更快的解决问题,往深了说,目前我也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去代替,而是一种我们都有过的感觉,当你很难将一件事或是思想通过文字告诉别人的时候,但其实你已经在成为一个伟大哲理家的路上了,我们经常读不懂的不是父母和老师的教诲,而是一些名人所说过的话,我们觉着他们是名人,所以说的话是具有哲理意义的,但我们却很少去思考这是为何,因为思考了也不一定会明白,套用现在的流行语,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不管有什么用都好,思考确实是人为什么能主宰这个世界的关键,当肉体的机能开始下降的时候,思考并不会随之消散,而是愈发的成熟稳健,一个人很难相信另一个人正思考她/他所思考的问题,而那个人也很难相信这个人正思考她/他所思考的问题。 (人生励志文章 www.wenzhangba.com)
两点多还是全无睡意,起身看了看周围,尽是一片睡意朦胧,无意间透过窗户往外咪了一眼,正是应了那句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此时此刻能通过明月抒发自己的情感,未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定有另一番样子吧,月光撒过的地方,都是银色的画纸,勾勒出一幅幅相思的画面,伴着舍友节拍的鼾声,蹑手蹑脚的爬上床,躺在床上,还是无法入眠,继续在手机上完成这篇文章,圆圆的月亮已升起,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守护我爱的人身旁,让幸福永远撒在他们身上,让他们远离疾病的困扰。
我喜欢这样的夜晚,宁静的却很美,更喜欢这样的月色,因为这样的夜晚美景如画,这样的月色安宁平和。如同这皎洁的月亮,引用朱自清的一段话,“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