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记忆中的年代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记忆中的年代

2022-03-11 19:05:27 作者:吴坚 来源:吴坚原创 阅读:载入中…

记忆中的年代

  记忆中的年代

  壹 碗

  我在这里讲述主人翁的故事,得从他童年时代说起……。

  那是公元1961年6月夏天,立新就降生在思州省旧州市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有兄弟姊妹六个,在家排行老五,体质较差。他的降生正赶上中国“三年自然灾害”的“好日子”。大约1961年秋,生下来不足半岁的他,因父母的工作调动,他和姊妹们由思州省旧州市一个叫葵关七眼桥某中学迁居到思州省新县第一中学,1963年,他最小的妹妹,就降生在这座县城医院,比他小2岁,排行老六。父亲是这所中学的教导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算得上是教育战线上的一支“笔杆子”。母亲是从事图书管理,为人善良闲惠,记忆力较强,上过一年多的师范(相当于中专文化)。

  立新的父母省吃俭用拉扯姊妹6个,当时父母人均不足8元的微薄工资收入,还被人莫狗样的“造反派”以种种借口扣去一半,长期是一个的工资,还不到半月就花得精光,父母为了维持正常生计,常常向单位财务和同事借钱,借了还,还了借,吃不象吃,穿不象穿,生活十分艰难,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买不了衣服,父亲就亲自动手为子女们做衣服,没衣领,穿起来别提多难看,三弟兄走出去,如同出家的三个小和尚,衣服虽说难看,总比衣不遮体,裤不遮挡好吧。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大冬腊月天气,才10多岁的大哥、三哥无奈地起早摸黑到离“芭林区几十里陈佳勾等地去砍材和挖焦煤回家为大家起暖做饭,几岁的他,当然不知哥哥们的艰辛与痛苦,在父亲被批斗期间,父亲被“造反派”们叫去喂牛放马,成了马倌牛倌了,这时人们基本忘了他们的父亲承是一位能写会教的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呢,大哥三哥经常替父亲承担起喂牛放马的责任,在立新的记忆中,有一次大哥带他去放马,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摔得鼻子口来血,没纸,建新就用包谷叶为他擦洗。“文革”期间,虽然立新父亲被造反派们进行百般催残和迫害,但造反派中也有“好心人”,多次暗地帮助父亲减少被造反派的折磨批斗,有一次父亲被造反派游斗后扔在水沟里,有人及时向家人通风报信,使父亲免遭恶运。

  立新的父亲出来工作后,一家人为了改善生活质量,买了一头小猪来喂养,他的大哥看见小猪不吃食,不问其因,轮起木棒就是一顿乱打,还没长大成材的小猪就被他找人杀了。还有一次,不知是立新家里喂养的,还是从哪里弄来的一条小狗,被他抓起来在“芭中”一栋房屋外侧空地上就用斧背将小狗活活打死,临死时小狗还摆着它的尾巴,确不知道自己为何惨遭“毒手”。大哥虽然性格暴躁,也有胆怯的时候,有一年过春节,他和芭林区镇上泼妇般女孩子发生争吵遭受围攻,他就跑回家中又喝酒又是哭又是闹,形象十分狼狈。好强的大哥中学毕业(初中),先后在思州省星玉市电信局工作(因身体原因中途辞职),当过知青(芭林区“大岩洞”林场),代过课(新县羊思屯小学),读过师范院校,教过书(新县二小),进过“工农兵”大学(思州省师范学院),之后又考在同一所大学同一专业读了几年,毕业后安排到思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后抽调到省委组织部、又回到党史办、然后又调省纪委工作,现在已退休了。

  1968年9月当立新步入小学大门已经是八岁(早已超过正常的入学年龄),在芭林区,他先后就读过名叫“树林”和“农风”民办小学及芭林小学。1969年,“支左”部队(所谓兰张集团)进驻“芭中”,父亲基本上得以“官复原职”,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一家人的生活才得以恢复正常。(不管历史怎样评论,“支左”部队的到来,对平息“文革”上的错误路线起到致关重要作用,功不可没),“文革”虽然过去近40年,它给立新一家的创伤,特别是给他父母的创伤永远无法沫去。

  大约是1971年初春,立新和姊妹们又随父母的调动回到新县。他们搬家哪天,新县一中用了几辆大马车来接他们,哪天一个让他们终生难以忘怀是他家养的一条叫“援助”大黄狗,太有灵性,走时家里本打算不要它了,它确一跃而起跳到马车上,一动不动趴着,他们只好将它带到县城继续养着,家人十分喜欢它(不幸的是有一年,由于立新年幼无知,在与别人家小孩打架斗殴,它冲上来帮忙时不慎咬伤别人,导致家里不得不含泪将它卖给了狗肉馆,是立新害了这条可爱的“援助”,久久想起它时深感难过与内疚)。父亲调回新县一中继续担任教导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立新也随之转到新县实验小学就读三年级,哪时的他已经10岁了。(正常情况应该上小学四年级了),由于身体瘦弱,经常性生病,父母对他较为怜爱,大的几个对此很是不满,总是指责他“霸道”。由于身体原因,他显得智力有些迟钝,在班里的成绩是倒数几十名(特别数学),在老师眼里又是一个很不守纪的跳皮蛋“坏学生”,时常和班里的“坏学生”逃学,就连一个少先队员都没混上,小学期间两次留级,当然,不是因为成绩差(其因:一是在实验小学四年级,他和四姐读一年级,父亲要求学校将他往下留一级;二是正当他要升五年级,又被大哥叫到新县一个叫羊思屯小学陪他(代课),这所农村小学只有四年级,因此他又留了一级)。1975年他和最小的妹妹一同小学毕业,从此结束小学时代,也结束立新的童年时代。

  1975年9月立新和最小妹妹正式就读新县一中初中部,同级不同班。在中学三年,他也不知自己是如何混出来的。只记得在班里,成绩不好(特别是数理化是差得一塌胡涂),还算个文艺积极分子,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节目。班主任们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承让他担任过班里的小组长。加入过“红卫兵”。进入中学不久(1975年底),正是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开始。,他和其他同学一样,大部时间除了参加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就下乡参加支农活动(挑肥送肥和参与文艺演出),接近毕业时到新县一中一个叫腾角区“马鞍山农中”参加“劳动锻炼”,但确白白荒废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立新1978年中考,以1分之差含泪告别为期3年的初中时代,之后参加过中考补习班,均未考取,以后参加过十多天的英语训练班学习,也是半途而废,最多只记得几十个英语单词和26个英文字母。还在新县的大桥河工地(在建州水泥厂)打了一个星期的小工,结账时还被包工头黑了几块钱(当时不懂得什么叫维权意识),那时的钱是多么管钱。

  立新的父亲在新县一中担任教导主任兼任党支部的年代里,经历过两次重大事件的考验,一是大约1975年上半年学校响应党的号召,组织即将毕业的学生到离城10多公里的腾角区“马鞍山农中”开展“半工半读”(一边读书一边劳动),由于学校油水不足,有一次老师发动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山上采摘野生菌改善生活,一部分的学生到山的另一边去采摘,下午学校伙食团做给大家吃,不料深夜发生严重的中毒事件,40余名师生是上吐下泄,危急关头,身为教导主任的父亲和学校领导得知后及时联系县城医院,报告了有关部门,将中毒的师生送往县城医院进行抢救,由于抢救急时,没有造成重大的事故。事后不久,大约1976年的一天深夜,在这所农中又发生一件令在校女生惊恐万分性侵事件,一个身材瘦高的黑影不声不响地串入二楼的女生宿舍之中,实施他罪恶行为,将住在中间上层的女生的内裤用剪刀剪破,由于惊醒受害女生,这个犯罪嫌疑人在女生们惊叫声中不见踪影,学校组织追查,但无结果,事后不久,第二批学生去后同样出现类似案件,地县两级公安部门组织侦破,最终也没破案,事件就这样不了了之。事过近40年这两起事件让经历过的师生们是终生难忘。

  也许是老天的安排,命中注定。1979年11月立新在新县城关镇应征入伍(当年正好18岁)。先后在某部队新兵团接受为期两个半月的新兵集训(其间因高原反映,身患重感在部队卫生队住院治疗),在新兵训练期间,部队开展第二次身体健康复检,在新兵团就传出他将被退回原籍的传闻,但最终在被退回原籍的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1980年春,他由某部新兵连分配到北平某部队十二连(后划为交通部兵办房建营三连)三排管道班、二排的瓦工班任战士(其间:1981年8月由陈某、吴某介绍加入共青团,并两次获得连队嘉奖)。他记得在接近退伍期间,班里其他战士到北平市达信县去执行施工任务,安排他留守班里,交通部兵办房建营一个叫许工程师的把他生病的哥哥安排给立新照顾(连部领导的安排),事后这个许工程师准备把立新调到汤三市其他部队去工作,因他和连队领导表示坚决退伍,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只是听到连队的个别领导传闻,至到他临退伍时也没得到许工程师亲口证实),1982年11月在北平市退伍(如果他不坚持退伍,也许就是另外一种命运了),他从此结束了军旅生涯,回到了离别3年的故乡—新县。

  1983年立新退伍返乡后,被组织上安排到新县幼儿园担任会计工作(分配情况是根据“归口”进行安排),由于种种原因,1983年9月份,他本人申请,经新县教育局研究同意,他调到自己不情愿踏进的不堪往事的恶梦之地—新县“芭中”担任专职会计,在这所学校,开始由于当时的校长周某和他父亲的关系不错,工作上比较顺心,后来由于原校长周某调离,新上任的校长周某(文革期间“造反派”)与父亲不和,多次在工作上给他穿“小鞋”,加上感情上再次受到挫折,工作和思想上又陷入到低谷之中,在这个时候,几乎命运又有了新的转折, 1985年3月,由于父亲的调动,立新为了摆脱情感上的痛苦,又和父亲“背井离乡”调到离新县270多公里的思州省偃武县,在偃武县档案局(馆)工作至今,一呆就是30年。他在偃武县档案局(馆)工作期间,历任工作员、办事员、管理员、助理馆员、科员、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科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30年来,先后在偃武县档案局(馆)管理科、业务指导科、办公室工作,大部时间在管理科从事档案管理和提供利用,从2006年至今从事办公室工作(其间: 2004年6月独立承担10万余字的《偃武县档案志》编纂工作, 2014年底正式出版发行。

  2000年6月被偃武县人民政府评为偃武县秀优档案工作者;2004年4月被中共偃武县委、偃武县人民政府评为2004年—2008年度偃武县中青年科技骨干;2007年12月被思州省档案局、省人事厅评为思州省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多次被偃武县直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年终目标考核评为优秀工作者)。

  立新所经历的几十年风雨飘摇岁月里,他是这样总结自己“身材太小,读书太少,因此,失去的太多,得到的太少,成了一个半文半盲的人生真实写照,早已品尽人生的酸甜苦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记忆中的年代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