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莲花
莲花作为一种植物,自古以来一直深受文人喜爱。文学中莲花是爱情的象征,是美妙女子的比喻,是君子高洁的写照,是祥瑞的征兆。她集美艳、圣洁、多子等于一身,能引发不同时期不同文人的感受,也比较符合古人对于情感、人格等的追求。
为众人皆知的关于莲花的文章要算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了,被世人传诵的佳句就是“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尤其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明了自己君子的高洁。
我每每读到这里,也会感叹莲之高尚,尤其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简直就是高洁、纯洁的终极版。(伤感日志 www.wenzhangba.com)
去年,由于这般对莲花的顶礼膜拜,也就在家里的鱼缸(长60公分宽20公分高30公分)里种了一棵,当年就开花结子了。通过自己的这一种,使我对莲花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
莲花确实浑身是宝,除了能吃的,就是能入药的,对人用处非常大。因为自己这一种,使我知道了周翁的“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淤泥是如何来的了。我种莲花放进去的是优质的松软的壤土,莲叶出水面,壤土不见了,纯洁、高尚的莲花开出来,壤土就变成了淤泥。我望着翩翩起舞的莲花,忽然明白了,原来这高洁、惊艳的莲花是来源于壤土,因为壤土的自我牺牲,才成全了莲花的众人称赞。莲把壤土的营养吸收,自己才变成美艳的、人见人爱的莲花,而遭人误解、唾弃的壤土只能在在水下默默承受。
本来优质的壤土在水下默默地供给着莲花。莲花惊艳于世之时,便是壤土化淤之日。别人赞美莲花,我却为供莲花妖娆的淤泥不平。
把娇艳的莲花顶出水面的淤泥,不更像我们的衣食父母吗?父母用自己闪亮的青春把我们哺育的出人头地,自己却默默无闻的老去。
莲能一枝花,全靠淤当家。没有淤泥就没有莲花。他人赞莲花,我却要为淤泥鸣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