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2015-12-26 作者:鹅黄的柳 来源:鹅黄的柳投稿 阅读:载入中…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管仲说过:”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意思是说,传统道德是非功利性的,是一种内化的非强制性约束,是远离物质诱惑的,不会因为物质的多寡而影响个人言行。所以,四川的”道德银行“通过物质刺激人们的道德因子,期望道德普遍提升,与道德的非功利性相‘悖。

  首先,道德不能用物质量化,不能蒙上功利色彩,否则看似创新的形式势必走向灭亡。2002年1月7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望月社区创建了全国首家”道德银行“,此后这样的”道德银行“就在不少地方被纷纷效仿,如雨后春笋。按理说这一”看起来很美“的创意应当生机勃勃、四处开花结果,而现实却告诉人们:这种实验一直不温不火。关键原因是,”道德“既是传统美德,意味着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但是”道德银行“却通过道德币来量化道德,支付报酬,给道德蒙上功利阴影,那么带有功利性的东西肯定不会被大众接受,势必走衰落。

  不可否认的是,”道德银行“设计的初衷,是想让它作为一种思想素质教育的载体,发挥从他律到自律的作用,继而完成教育人的引导功能。这一初衷是好的,但是,”道德币“虽不是货币,一定程度上却能兑换”商品“,也让其具有了小范围内流通的”价值“。我们知道,道德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但道德币的存在却无形中让人看到”利“的诱惑,只要做好事就会有回报的”等价交换“。

  于是,在功利的引诱之下,这些年,媒体中频频出现”感人新闻“”道德造假“,如”母亲抱着患眼癌的女婴跪地爬行以获得’广州富家公子‘的捐款承诺“,”深圳女孩跪给乞丐喂饭“等等,这些”新闻“每次都能轰动一时,但都很快被人揭穿。此时,不计回报、无私的”道德“早己不在,单纯为了追求某种利益去做好事己经脱离了道德的本质,失去了道德”本色“,让道德蒙羞。缺失了道德底线,一些有想的是如何求得名利,而不是如何去承担起社会责任。(美文摘抄 www.wenzhangba.com)

  那么如何才能让”道德银行“走进现实呢?卢梭说:”道德种子是很难生长的,必须有长时间的准备,才能使它生根。“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依靠单纯某一举措就一劳永逸,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循序渐进,顺其自然,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倡导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宣讲传统道德的内涵,才会慢慢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其次,要做好其他配套改革,比如鼓励民间公益组织参与到道德建设中来,完善制度,让好人流血不流泪,对学校德育进行创新……要以建立内在的价值观为根本,形式的东西只能顺其自然。

  总之,内容决定形式,”道德银行“形式大于实质,比较功利化,有道德绑架之嫌,所以应该从源头抓起,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向一切”看上去很美“的形式说不!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