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励
渠励,因渠而励!因书而励!皆因红旗渠精神鼓舞着我在人生的征途上杨帆远航。
第一次接触到红旗渠的事迹是源自于做大队干部的父亲在外地带回的一本小人书《红旗渠》,那年我7岁,刚学了一些懵懵懂懂的汉字,对书中的一些足以影响我一生的内容诸如毛泽东思想、农业学大寨等全然不懂,但对林县(现林州)人民悬在峭壁上身系粗绳、镐砍凿钻以劈出沟渠的奇迹而感到震撼。震撼之余,偶尔也与爸爸小小地交流一下,从爸爸的口中知道了那就是艰苦奋斗,就是战天斗地,就是改变自己面貌的创举。于是,在我小小的心灵中便早早地种下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种子——不要小看了这本小小的《红旗渠》,它可是我性格的启蒙!
红旗渠的精神在自己身上最早产生影响的是小时候学游泳的经历。老家东边一公里处也有一条人工渠道,修建于1964年,隶属于东港市友谊灌区,渠宽十几米,每当供水时水深有二、三米。夏天,很多大人、孩子都到这里搏击风浪,解暑降温。一天,时年8岁的我也被父亲带到了渠边。孩童对水应该有一种天然的渴望,但也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正是这种渴望与恐惧交织的情感让我既跃跃欲试又踟躇不前。看到父亲和那些会水的人鱼般游来游去,自己那个羡慕呀就甭提了。
也许是碍于父亲面子的原因,水里的人不断地招呼我下水一试,但是父亲始终不动声色,我也就不敢接受邀请,只是站在岸边干着急。过了一会儿,父亲亲自爬到岸上,扯住我的手说:该下水试试了。我反倒有些不敢了,就弓着腰被父亲拽到了水里。岸边浅水处水深没过我的胸脯,水底好像有个斜坡,我需要揪住岸边的水草才不会滑下去。刚下水,一阵冰凉感顿时袭遍全身,呼吸也受到了控制,令我喘不上气来,急速流动的水不断地冲洗着我的身体,仿佛要将我带向远方。父亲什么也不说,只是将我的脚提了上来,几乎与嘴巴一平。我猝不及防,惊恐地大喊一声,一下子呛了一口水,情急中紧紧地抓住岸边的救命水草不放,我连惊带吓,哭出了声。父亲把我的脚放下,一会儿又提了起来,我就又呛了一口水。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我不干了,也不管别人的取笑,边哭边往岸上爬。
在岸上,父亲严肃地对我进行了教育。父亲说的其他话我忘记了,就是《红旗渠》小人书里的故事又唤起了我倔强的神经,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坚强、倔强、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种子。于是,我默默地跟着父亲来到了水里……终于,我浮了起来,借助水草,我可以在手脚并用中缓缓前行——我成功了! (感动文章 www.wenzhangba.com)
后来,红旗渠精神便成了我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代名词,我的人生也因此变得灵动起来:学骑自行车时的一次次跌倒摔伤之后,又一次次爬起再战;学习上能战胜学子常有的厌学思想,成绩逐年进步,成功考上了师范学校;在一个个人生沟坎、一个个曲折迂回中我胜利地成长起来。读书时,我是历年的班级干部,工作后我又在年纪轻轻时做了校长。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多次获得县级以上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省级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红旗渠精神的鼓舞我将是个什么样子!
近年,两次接触老同志更使我对红旗渠精神的认识得到了升华。
2010年秋的某一天,稻浪金黄中我参与接待了丹东市抗美援朝精神研究会一行十几人,亲耳聆听了他们对红旗渠的评价。研究会的会长是个退役的陆军师长,大校军衔,穿着朴素,和蔼可亲,讲起艰苦奋斗、克难制胜口若悬河,自然对红旗渠的精神也是情有独钟。翌年,桃花盛开的季节里我又参与接待了丹东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一行二十几人,红旗渠的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所以我们之间的谈资就增加了不少。时任会长是前宽甸县委书记,讲起这些精神也是滔滔不绝,甚至激动不已,惹得我也是心灵震动、鸡皮骤起。听了他们的报告我暗自思忖:这些老同志,在他们自己年富力强时为党为国忠心耿耿地工作,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年龄大了退下来后还在发挥着余热,积极地宣传我党的优良传统,不争名、不为利,这不能不使我们这些后辈子孙肃然起敬。我由衷地感到,与他们的接触不是什么荣誉,更是一种鞭策,一种坚定自己意志的鞭策。这是我在看了《红旗渠》小人书、聆听父亲鼓励几十年后受到的最大的教育,它对我的人生的影响可谓不可估量。
如今,红旗渠的精神还在影响着我甚至我的孩子。有谁会想到,一本小小的连环画,竟能影响人的一生!遗憾的是我至今没有亲眼目睹那恢弘大气的人间天河的风采,没能现场领略林州人战天斗地的伟大成果。但在梦中,我早已游遍了那里的山川,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的就是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