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北辞赋大家林广成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东北辞赋大家林广成

2016-11-03 作者:原利隆 来源:原利隆原创 阅读:载入中…

东北辞赋大家林广成

   2014年中秋,通过文朋好友的介绍,我认识了林广成。初识印象:宽宽的额头,红饱满的面容,双目透着睿智,加上豪爽的谈吐、飞扬的文采,令人惊羡。

  林广成,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民教师,他的文学创作和智慧的发明、执着热情,以及他那份火一样的热情,让我得以敬佩。

   说起林老师,首先应该说说他的辞赋创作。在他的博客里,我被他的辞赋作品感染。我对辞赋知之甚少,当读过他的几十篇辞赋作品时,被他的文笔所倾倒。印象最深的当属《萧红赋》,“呼兰河畔,端午踏青。艾蒿葫芦,挂满小城。张家大院,才女降生。取名荣华,后叫乃莹。……”为写萧红,林老师三赴呼兰拜祭一代才女,除《萧红赋》外,又创作了七绝。三祭萧红。“望断青天一缕霞,公园三度“盗”鲜花。发丝西岗栖独冢,永远朱颜女作家。”《萧红赋》还被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华辞赋》采用,后又被萧红纪念馆永久收藏。

  林老师的辞赋写作大都是骈体文写法,其中不乏骚体的韵律。娴熟的笔法,厚重的底蕴,文笔功底可见一斑。博客里最早一篇辞赋《北疆雪赋》:“滴水成冰日,上山伐木时。沟满壑平兮无南北,雪没膝盖兮护林人。凿冰拉网兮人忙,口喷白气兮雾漫。白茬羊皮袄,牛皮??头。”

  “塞北大地,亘古荒原。蒹葭苍苍,风雪漫漫。蓬蒿萧萧,地冻天寒。飞沙兮走石,天昏兮地暗。”

  “白毛风、大烟泡,最危险。”

  “戍边将士,历尽冰霜苦,方知行路难。无风肌欲裂,见雪骨生寒。”

   没有足够的阅历与经历很难写出塞北风情,这是北疆的真实写照。字里行间无不透着辞赋家的敏锐观察力和渊博的学识。滴水成冰正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辈人曾说过,那时的数九隆冬,若是放一碗水,不下十几分钟就会冻决底。白毛风、大烟泡冬日里常见。为了御寒,赶车老板子常常穿上白茬羊皮袄,牛皮??头。我的祖父就曾穿过这两样御寒物品。

   当得知我的祖籍在辽宁朝阳时,林老师更加格外亲切。每次见面系数故乡朝阳的变化及其龙形地貌的历史。我所知道的朝阳大都是祖父当年与我说过的点滴,略有印象。听到林老师能够详细解读故乡的地容地貌相关知识,同为故乡人,我深感汗颜。思乡心切,游子对根的情谊在不断升华。后来林老师创作了《朝阳赋》,第一时间通过QQ发给了我。

  “少小离家,老大未归。故乡遥遥,魂牵梦随。

  时维甲子,新闻爆料:华夏惊现,龙形地貌。

  ………

  三人沟村,吾祖所建。大明王朝,五百年前。来自山东,登州故园。十辈祖坟,家谱完善。”

  “朝阳一邑,亘古文明。史典载有:舜筑柳城。孤竹之国,丹朱受封。塞上五郡,战国昌盛。鲜卑豪杰,燕王慕容。紫蒙之野,东胡始兴。

  ……。 …。

   乾隆皇帝,饮马定名:“凤凰鸣兮,于彼高岗,梧桐生兮,于彼朝阳”,语出《诗经》,意蕴辉煌。”

  “朝阳多塔,各具盛名。二十二座,占尽古风。千古风流,大名朝阳。

   朝阳上空,时常看到:白云似凤,飞舞炫耀。成双成对,惟妙惟肖。”

   ……。 …… ……。

  “凤凰山巍巍,大凌河长长。游子遥祝,故乡兴旺。龙城龙脉,龙凤呈祥!”

  赞故乡,心中爱。骨子里流淌着祖先的血脉,树高千尺也忘不掉根。林老师,心中常怀大爱的辞赋家,不但对家乡、亲人有着无限的爱,对为祖国以及人民英雄同样怀有深厚的感情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著名作家魏巍写过的一篇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的一句话:“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就是文中这一句话,让人们记住了青冈县,记住了英雄马玉祥。同样,在马玉祥纪念馆落成后,林老师几次前往纪念馆参观。英雄的事迹,感人的场景,“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让林老师感佩不已。英雄勇救朝鲜儿童,冒呼呼烈火硝烟。“立下辉煌伟大功勋”,受到朝鲜人民盛赞。一篇《马玉祥赋》,写尽英雄事迹,为我们重温历史作了完满的解读。

   林老师的每一篇辞赋都具备史学研究价值。多年来,他从没有停下对历史遗迹的考证研究。他的另一篇辞赋《猛犸象赋》和《靖监督德政碑寻访记》以及《黑龙江青冈“通泉村古城遗址”考证》。不难看出,为了写就青冈,还原历史,林老师不顾辛劳,多次奔波于猛犸象发源地青冈县德胜镇英贤村。《猛犸象赋》写到“从省城哈尔滨,沿哈黑路北上,行驶120公里,有一片神奇土地,就是黑龙江青冈—第四纪冰川天然博物馆,猛犸象之乡。 www.WenZhangBa.com

  ………猛犸巨兽,巍峨健壮。3、4米身高,6、7米躯长;十多吨体重,大中华气象。雄浑伟岸,刚阳非凡。腿粗如柱,四趾如盘。头颅硕大,门牙曲弯。栖息不定,群体抱团。”犹如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猛犸象,从远古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走进青冈猛犸象博物馆,你就回到了数万年以前。”回归本真,回馈自然。

  “巨兽沉寂,地下安眠。遗骨石化,瞬间万年。被人发现,重见蓝天。今朝青冈,名扬天下,感恩自然。名副其实,猛犸象之乡,冰川博物馆!”宣传家乡人文地理,世人皆知。作者笔下的家乡,历史悠远,物种繁多。此篇辞赋价值不菲。

   林老师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的爱,对家乡人文历史的关注,喜欢他的率真执着。一次文友聚餐中,林老师曾对我说起过靖监督德政碑一事,并说明了寻找的过程。青冈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县监督靖国儒先生。据县志记载,民国十四至十七年(1925-1928)靖国儒执政,重建青冈小城,以十字街为中心,全镇南北、东西共修十条街,划成36个方块街区,形成棋盘式街道。并在城墙四周载了5000株榆树,还在城东南角建了一座花园。靖离任后全县乡绅集资为靖监督在花园立了一块德政碑,为永久纪念。我对历史了解甚少,当时没有仔细追问德政碑来历,只听林老师说寻找它的艰辛历程。后来仔细阅读了他的《靖监督德政碑寻访记》。一款德政碑,记录的不仅是某个人的功绩,而是整个青冈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一块珍贵的文物。为了让淹没于民间的历史文物重见天日,林老师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德政碑。

  “德政碑在解放后是按黑龙江省政府要求作为文物保存的。一直到1966年8月中旬,在“文革”破四旧运动中被红卫兵砸毁,当时很多市民见证了这一事件。这段残碑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在老广场用于压篮球架子,当时林老师还做过碑文拓片。为表达青冈人民要建设好家乡的决心,也为感念先人的功德,时任县委书记下令寻找靖碑,修复后立于靖河公园。

   后来听一老者说,他在老木材院外一居民家见过靖碑残段。林老师恰巧认识这家老二,可是一打听,由于木材大院早开发成大片楼区。原居民只占少数,多数搬走。唉,看来要想找到靖碑,真是希望渺茫。

   2015年3月,林老师又来到木材原址清华茗苑,见人就搭讪,目的是找老居民了解靖碑下落。一天晚六点多,匆匆走过一五十左右男人,看上去好像那家老二儿,但叫不准,毕竟二十多年不见了。看他进了一家超市,林老师马上跟了进去,问他是不是老二,他说:“啊,你,林老师。”林说:“对啊,你还在这儿住吗?”老二说早搬北门外去了。他马上要走,说是赶着去打麻将。林老师赶紧问他是否知道靖碑的事,他说知道,等哪天有功夫再说,他现在糖厂上班。说完头也没回就一溜烟走了。隔日连续等了两天,林老师终于在淀粉厂大门口堵住了老二。他说你领政府人来吧,这碑他肯定知道。看来老二儿有点信不过,但相信政府。林老师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

   第二天又联系到了老二,林老师与文联马主席,走过长长的泥泞胡同,来到老二家,两间土房里土炕上坐着八十多岁老母,家徒四壁。在院里转一圈也没见着啥碑。老二说碑还在原处,搬家时没法拿。我们又跟他来到西门外老木材原址,东拐西拐,走过一片片垃圾狭窄胡同,来到一废弃锅炉房下,在一大堆垃圾下找到了靖碑两截主段,比原碑只少中间约30公分,据说这一段当时就砸碎散失了。林老师跟他讲了靖碑对我县的重大意义,老二当即表示无尝捐献……”

   据林老师说,根据碑文内容,原碑文应是442字,现只存281字,尚有161字残缺。后来林老师对碑文作了全方位补充。

   林老师不仅对人文历史有着深层次的考究,他还是一位敢于直言的县政协委员。几年来,他多次在政协会议提案,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位为人师表的教师,对文学辞赋以及历史都有着超常的见解

  钦佩林老师的才华与睿智的头脑,他心怀忧国忧民的情怀。本世纪初,面对城市里的汽车尾气污染,林老师经过多次研究试验,最终发明了简单易行的《无汽油挥发,封闭式加油汽车油箱》(专利号:ZL200720194361。X ),彻底根除了燃油汽车挥发汽油现行汽车几百元钱即可改装。解决了汽车业百年未解的汽油挥发难题,消减雾霾,清洁大气。

   研读文字,呼唤历史,还原历史。一代辞赋名家,发明家,家乡的骄傲,文朋好友的骄傲。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是金子总会闪光的。林老师,用他如椽之笔,依旧辛勤耕耘创作。

   文/原利隆

   2016。11。1。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