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管闲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管闲事

2017-01-21 作者:沙海铁迪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QQ空间和微信中,传播着这样一个段子:刚刚,就在刚刚!在师大家属院门口看见一小孩儿在吃雪糕,出于关心,上前告诉他:“这么冷的天会吃坏身体的!”小孩儿告诉我,他爷爷活了104岁!我问:“吃雪糕吃的?”他说:“不是。我爷爷从来不管闲事!”••••••多么痛的领悟啊!这个段子点赞者甚众,开始我也是其中之一。写这篇文章时,我取消了自己的点赞,因为我觉得这不仅不值得点赞,而且应该受到批评。

  点赞者和传播者的背后是什么心态呢?他们看到,或者听说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新闻:XX地方,大白天发生明目张胆的抢劫事件,犯罪分子抢劫路人的耳环、项链、手提包等等;XX地方,一个歹徒洗劫了一车人;XX地方,在闹市区光天化日下发生流氓猥亵女性事件;XX地方,有人抢孩子;XX地方,受害人求救得到只是冷漠的围观;XX地方,一个中学生好心扶起一个摔倒的老人,却被老人及家属冤枉讹诈••••••

管闲事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害怕“管闲事”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准则,妄图“躲进小楼成一统”,恨不得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其结果就是上面提到的那样:人人求自保,人人不得保;一个人冷漠了别人,别人也在冷漠他;犯罪分子的猖獗只是因为人们的不互助;如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怎敢轻易“招摇过市”?

  今天,人们不再是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小农,虽然一定时间内一个人可以在家宅很久,但那毕竟不是生活的常态,人们之间需要有更多的联系,需要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社会需要热心肠”,需要更多人们“管闲事”。

  说到这里,想起几件事来。

  三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高中生,在县一中读书,那时县一中算是一县最高学府了,学生寥寥。有一次,我骑单车走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和父亲差不多年纪的陌生人与我同向而行。开始,他在我后面,赶上我后,他和我搭讪。“在一中读书?”“嗯!”“好好读书。父母供你们读书可不容易!”说完,他又超过我,兀自往前赶路了。我的心里充满感激,热乎乎的。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德国的强大在小学老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其中讲了一件作者和德国朋友外出发生的一件事,德国朋友“管闲事”地询问钓鱼的孩子鱼竿、执照和尺子的事宜,不厌其烦。而这种“管闲事”正是德国人普遍具有良好社会素养的体现。 wWw.wenzhangba.cOm

  通过河北新闻广播听到发生在石家庄的一件事:某人某天出门后发现邻居门前站着一个陌生人,感觉蹊跷,遂上前询问,那个人支吾了几句就心虚地溜开了。他马上断定那是一个小偷,就大喊:“抓小偷!”小偷飞快地跑出去,但是因为这个人的呼喊惊动了众人,好多人纷纷从家里跑出来,小偷无路可走又躲到另一个单元,最终被抓获。

  还有发生多次的事情是,一个独居老人因为突然的习惯改变引起邻居们的疑惑,被邻居报警获救。

  曾几何时,某些坚持工作原则者也被某些人讥为“管闲事”,某些“有理”变为“没理”,一些“正常”变为“不正常”。比如,在某工厂大门口发生过这样一幕,一个工人携带工厂禁止带出的东西要出去被一个门卫阻止了,他竟然说:“别人都不管,就你管闲事。”

  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一次不愉快的“管闲事”。中午上班前,因为同单元的一家搞装修施工动静很大,我跑到人家说:“等人们上班走了,你们再开始弄这个。不然影响别人午休。”人家呛我道:“人家都没事,就你不行。管闲事。”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节目《扶不扶》也道出了爱“管闲事”者的苦衷。

  “管闲事”会遇到各种可能的结果,愉快,或者堵心。对于那些信口开河,胡言乱语,胡说八道者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那些人之所以敢罔顾事实,胡说八道,就是因为我们的法律不够严苛,没有明确不实之语,没有证据就乱讲话者的法律责任。对于这种人应该严惩不贷,因为他们坏的不只是自己的良心,而是整个的社会风气,诬陷好人,讹诈好人的人根本就是人类社会的渣子,社会根基的蛀虫,动摇社会的稳定。社会应该完善一些措施,别让那些真正热心肠的人感到心寒,别让见义勇为者有后顾之忧,别让我们的社会变得冷漠。正如小品《扶不扶》所言:“人倒了可以扶起,人心如果倒了就很难扶起来了。”

  我们的社会需要那些“管闲事”的热心人;这种“管”是一种“关心”,不是“好事者”的“好奇”。只有这种真正“关心”他人的“管闲事”的人多一些,社会才能减少冷漠的旁观。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管闲事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