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写给一个中学生的父亲
XXX:你好,见字如面!
虽然我们能够经常见面,我还是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有很多事情,也许曾经想过、该说;但是,由于口语中常常太多废话,很多时候,反而因此就把“正事”给忘记了,而写信可以翻来覆去细细地想,可以补充;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这样和你谈谈。
我要说的主要是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和我认为的一个父亲在家庭中应该做,及怎样做的事情。
虽然,我不是一个父亲,也深知为人父的不易;我知道,做一个好父亲,要远比我写这封信难太多太多;但是,我也不能因此就停笔,还是要就我所看到和理解的一些事情,和你念叨念叨。
当我看到,你在给已经读初中的儿子搅和面条,或者米饭里的菜时,非常惊讶:这样的事情完全是他自己可以做的啊!
令我惊讶的事情还远不至此。有一次,饭前我和你已经读初一的儿子一起剥蒜时,他竟然告诉我,他是第一次剥蒜。
吃饭的时候,你们总是把饭做好了,给每个人都盛好饭,再喊儿子过来吃饭;他几乎每次都是出来洗洗手,搬过凳子,坐下就吃饭。我很纳闷:你们不能让他早出来两三分钟端个饭,拿个碗筷什么的,做一些饭前准备?
类似的问题太多太多,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是在剥夺孩子正常的生活权力!为什么不让孩子介入生活?孩子没有“生活”,又怎么会懂得“生活”?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做事情,顺便就让孩子学会了很多东西,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放弃了这样的机会?
而且,这在他的学习上也有很明显的反映,但是,我不再一一列举,那样简直就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折磨。
有一次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孩子回答米是从哪里来的问题时答案是厨房。当时忍俊不禁,觉得太荒谬了,竟有如此奇葩的事情。不过,在看到你们怎么养育孩子时,我想,那是真的,毫不夸张。
还有,我发现孩子的“缺点”而批评他时;你却常常沉默不语。此刻,我并不期望你也批评孩子;但是,我希望你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这种沉默让我觉得很尴尬,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弄错了。人们容易明了,不该说的事情,如果说出来是一种错误;但是,常常忽视了,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也是一种错误。
而且,人很容易形成一种定势,像性格一样很难改变;比如思维定势、角色定势等等。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中,孩子在幼年时期,当然需要更强大的父母的保护;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逐渐减少自己对子女的保护,给予孩子更多的成长机会,而很多父母偏偏容易忽视这一点,对子女一直处于保护的态势,结果造就许多常人难以理解的子女们的奇怪行为。
大概你就属于这样的情形。现在,你每天早晚接送都读了高中的孩子上学,这和你最初的保护孩子是一样的心理:方便孩子,牺牲自己;而不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多父母有这种心理,结果很多孩子并不争气,常常是父母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培养出贪图享受,懒惰成性的子女。
还有习惯问题,习惯虽然不是遗传的东西;但是,可以影响人,而且影响巨大。比如,一个家庭中的阅读习惯、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做事情实事求是的认真习惯,等等,都会非常影响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所以,好的父母应该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能不能带给孩子好的影响。
还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是说让大家都说说自己从父母那里学到了什么。我忍不住想,为人父母者应该想想:自己教会了孩子什么?什么时候什么事情自己有意识的去锻炼了孩子?
一个孩子怎么样,都是父母塑造、养育的结果。一个家庭到底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也许,这个问题并没有所谓的最优答案。但是,我特别赞赏台湾作家杨渡在他的文章《我被法国高中生的考题吓到了》中所说的——培养孩子具有更宽广的世界观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做到这一点的前提,首先是父母要具备这样的素养。
尽管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责任都很重要,但是,要根据家庭各自的情况来说父母在他们家庭中的作用;而且,一个人能够做的事情越多就会被要求的越多。所以,我对于你的希望与要求更多。 (伤感日志文章 www.wenzhangba.com)
虽然,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父系社会;但是,数千年延续下来的父系社会的文化仍然深远影响着今天的社会生活。因此,一个父亲在家庭中还是有着比较特殊地位的;一个父亲常常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而且还是家庭的精神引领者;可以说,很多时候父亲决定着一个家庭的状态。我看到过一种说法——“父亲决定孩子飞的高度,母亲决定孩子能够飞多远”——这是很有道理的。
我和你说过,一个父亲是在经营一个家庭,而不是在经办一个养殖场,他的职责应该是在保证家庭成员吃得好的基础上,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的引领;如果一个父亲不能引领孩子向更好更高的地方前进,那他就可能是不称职的。所以,一个父亲应该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拥有更宽广的世界观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这样,他才能引领一个家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子女,父母不能期望太多;一般来说,失望者居多;大多数孩子是不可能按照父母的愿望成长的,而且因为人与生俱来的逆反心理,往往事与愿违。所以,父母要做的是做好自己;其实,当父母做到这一点时,也会看到很多事情“成功”了。
那么,好的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当孩子需要帮助时,能够为子女尽心竭力;当子女能够独立时,能够“识趣”地退回自己的生活圈。对,建立自己的生活圈,而不是把注意力一直放在子女身上。
我的建议是,每天固定时间阅读,哪怕只是半小时,或者十五分钟,而不是随性而为;这样才会真正有所提高;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实乃一人生法宝;懂得它,运用它,必有一个美好人生。
另外,应该特别注意,不只是把一篇文字仅仅当做一篇文章来看;好文章都是他人智慧的结晶,应该从中学习到一种思想,一种智慧。当阅读完一篇文章的时候,不要着急阅读下一篇;想想自己从文中所得。对于遇到的字词、问题,不要不管不顾,应该查阅相应工具书,弄个明白;很多人之所以读书也不少,却不见成效,原因大多出在对遇到的问题视而不见上。最好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记录问题和所得;还要经常翻阅读书笔记;而不是记下就完事了。
我一直觉得思考和分享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应该充分思考和分享;思考和分享不是凭空可得的,它们都来自于深刻而美好的阅读。越思考,懂得的越多;越分享,得到的就越多。分享就是一个人在和他人进行思想的交流,这就像植物的新陈代谢越旺盛生命就越鲜活。经常思考、分享你的阅读,会大有裨益。
当你这样做时,你就会不断丰富自己,你就在和孩子一起进步;并且在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远胜于你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和孩子交流时,你会更有话说。
注意家庭中的交流,不是商业谈判,而是共同的谈论;父母和子女对一件事、一个现象等等,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非常好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不着痕迹、自然而然的,它应该是家庭交流、教育的主要方式。它可以是父母和孩子一起买东西、散步、锻炼,等等,任何活动出行时看到的一个事情、一种现象,也可以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听广播了解到的事件什么的;对这些事情的议论,既是孩子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也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良机,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写作能力,等等;一个好的父亲应该善于敏锐的捕捉这些教育机智,抓住它,利用它。
现在,你和很多家长一样每天接送孩子。真正关心孩子成长、学习的父母能够巧妙地利用这难得的亲子机会,经常问问孩子在学校遇到了什么问题没有,有什么开心(或者烦恼)的事情,今天又学习到了什么新知识,等等问题;而不是,在考试后问孩子考了多少分,排第几名,然后说无关痛痒的“不错”、“加油”之类的废话。希望你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机会”,多多学习,多和孩子交流,避免之前的错误。
总而言之,做一个好父亲是不容易的;但是,既然做了父亲,就尽力把这一角色做好吧。
最后希望你做得越来越好。
XXX
2017/9/22
后记:我并没有想过,但是,今天恰巧是家父祭日,那么,把这些文字一并献给家父,也算我对父亲的一种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