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山西人的“倒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们山西人的“倒歇”

2017-11-22 18:20:58 作者:胡说又胡说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山西人的“倒歇”

  倒歇,山西太原,晋中一带,只要说出带土味儿的倒歇,由不得人的亲切感扑面而来

  倒歇从百度等处搜索,找不到官家一致的字面释义。有的还疑问是“捣歇”,还是叨歇,道歇。总之普通话聊天的意思。但词义比聊天更丰富。咱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根祖文化可不仅是留的庙多寺多故事多,更重要的民风民俗的细节留存。但现在没几多人关注这个问题。语言的遗传最具原始性,也是古老智慧的浓缩。看我们的一个“倒歇”,实际掰开蕴含的很多。

  倒歇和聊天儿实际差不多意思,就是坐在一起扯东道西,根本也沒有任何主题和选项,宇宙和针尖都可以瞎掰。北京人的侃大山,聊天儿,还有东北的唠嗑都算一码事,就是有闲的人消磨时间

  倒歇,倒可以理解为搬走,腾挪。歇,是休息,赋闲。歇在那里腾挪天地,说叨人间事,倒腾的事都在嘴里完成。一个倒歇,具有大器量,大格局,黄河文化的特征,自天上来,奔腾万里往海中去。比起东北人的唠嗑,倒歇听起来土的掉渣,却很有气势内蕴。唠嗑好解读,东北人的地域特点,地理经济也有,榛子松子瓜子多的是,嗑着这些硬皮说话,手上咀中多了份道具。唠就是不停的说,唠嗑很生动,很有动态和场景感觉。假如是一个写生的画匠,倒歇还得用心构思,架构一帮男女发挥想象力。唠嗑容易的多,桌上,炕头上,或者手中抓一把带子的硬果,再加上男女的一锅烟袋,生动有趣,比山西人倒歇有味。北京人的聊天儿就不说了,很有些直白。

  现在的人真不知道以前的人怎么活过来的。如果在家里或者旅行途中缺了电,或者互联网没了信号,这可是不得了的事。仿佛自己世界断了联系,象被放逐到无人的孤岛上,立即心慌意乱,抓二挠三。就是身边有几个人,也解决不了精神的困境。如果说倒歇倒歇,也无法满足这份离开互联网的失落

  倒歇正逐渐被飞速滚动的历史车轮抛弃。

  我们祖祖辈辈的艺术,可都是从倒歇衍生出来的。人类所谓的沟通交流,都是与动物的区别。可能各类生命都有自己的交流语言。倒歇,讲故事大概是我们的专利。

  记得小时候,我们这代人近似的享受过古代人的文明。那阵没有电,没有煤气天然气,没有汽车,飞机和高速铁路属于科幻作品。太阳从西山落下去,大地就一片漆黑。村里城里都如此,点上油灯。没象现代人这么说,没有网没有电视就想死。晚饭后干什么,不能放下饭碗就钻被窝生娃。于是有钱人穷人道理差不多,围在炕头或桌边,中间是油灯的光亮,唯一的艺术就是倒歇。倒歇艺术的升华就是评书,弹弦倒歇,敲鼓倒歇。

  那阵子做母亲的,如果在黑洞洞的夜间不给孩子倒歇,不讲几出狼和羊或猫和狗的故事,孩子们就睡不着觉,就要闹腾。

  笔者自小在外祖母家长大,就是听着外婆,老外婆的倒歇长大的。春冬的凉稍季节在炕头上,或弥漫着呛人的锅灶边,借秸秆燃烧屋里的温热,蹲在地上听着大人的倒歇。夏秋呢,十字街头,林荫树下,熏蚊子的艾草四周,一伙伙一圈圈的人群,倒歇的那样有滋有味。我们现在重温那首歌的时候,“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已经是种奢侈的享受。那些个我爷爷的故事,我奶奶家的故事,好象离我们非常的遥远。那种真实,满满的柴火味,浸着泥土的芳香,浑身挂着草刺与牛羊的浓腥,这就是倒歇。

  倒歇没有停止。社会一日千里,如今以高科技的方式倒歇,很便捷,很奇异。音频,视频,思想和念头已经快没有了隐私。太过现代化的倒歇效率高,却是冰冷的没有温度。智能机器的出现,人却越来越象个傻瓜。

  所以像城里人越来越渴望吃农家土饭一样,我们回归的心,老在纠结着过去的倒歇。心里也明镜般知道逝去的那种倒歇再也回不来了。虽然那些个倒歇迂腐,陈旧,啰哩啰嗦,很原始,很笨拙,但却很走心,很象慢火纯味,老酒老醋般经久日醇。

  时光很快,灵魂走的疲惫。无论工作有多么紧张,生活挤压的不停奔波,还要抽出身来,与自己的亲人,与身边的同事,朋友,倒歇倒歇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