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不要将你的安全感依托于婚姻
作者/蓁蓁
◐
昨天看了《无问西东》,四代人串连起来的家国梦想,恢弘磅礴,令人心弦震荡。
刘淑芬和丈夫不合,王敏佳和李想都怨恨刘淑芬,心疼许老师,只有陈鹏说一句公道话,师母也是一个苦命的人。
刘淑芬绝对不算没有良知的人,她在那个年代,在工厂上班挣钱,供养自己男朋友上学。他们寒窑里相依,待男人功成名就却想抛弃发妻。她虽然奋力反抗,最终和男友结婚,但是老公对她态度冷硬疏离,对所有人都端着温良恭俭让的体面,独独对自己妻子视而不见。
他们分开用碗用茶杯,男人宁可挤在自己的小书桌上评判作业,也不愿和妻子多说一句话。她在四合院里洗衣服,男人宁可与旁人闲聊,也不愿对她关怀。
其实这个故事放到现在,大多数姑娘是不能理解的。如果两个人感情都到了这个境地,怎么会有傻女人甘愿强求?
因为刘淑芬将他视作了自己的后盾,认定了当年的誓言,宁可守着枯败的婚姻过活。
她有工作她也识字,但是遭男友嫌弃后,她想的是将这段感情捆绑起来,逼迫他承担责任,她的泼辣和打骂,都是对丈夫冷暴力的反抗。
这实则是最无意义的挽留。只要她老公认定她胡搅蛮缠,对这段婚姻失望透顶,那么她做什么都无法挽留。
最后刘淑芬看着倒在血泊里的王敏佳,投井自杀。
姑娘,不要将安全感依托在婚姻上。
◐
妻子一心一意服侍公公婆婆,供养孩子,不管丈夫在外掀多大浪,一律不管不问,只有一条,不同意离婚。
后来丈夫在外玩累了,玩腻了,最终选择回归家。
上了岁数的一辈人将它作为一种教训,告诫如今年轻小媳妇们,遇到这类事情,不要破罐破摔诘责乃至让男人难堪,应该冷静下来,用温润淑良将丈夫拉回身边。
这个故事让我很不舒服。
我只赞同前半段。
我一心一意维护家庭,供你在外花天酒地之后有温暖的房间歇脚?就为了那点口粮就要容忍感情背叛乃至精神折磨。这对我来说不值当。
我不知道为何故事里的丈夫玩腻了,大概是小三不如妻子明晓事理,不能撑起家庭供他胡作非为。
如果经济不独立,依附他人,势必会没有底气捍卫自身尊严。
就像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被丈夫圈养在家,彻底没了骨气,完全没有谈判的筹码。这就是经济不独立的悲哀。
所以脱贫比脱单重要,不要指望他人的接济,切记切记。
◐
你的安全感来源于精神独立。
我有一个朋友刚刚完婚,每逢丈夫出差总是神经过敏,又是查手机,又是查邮箱,担惊受怕,总会半夜打电话,判断他是否对感情忠诚。
他们新婚,男人对妻子的感情容忍度还很高,顶多嘟囔一句多事。若是时间长了,男人发觉妻子的无理取闹将他的私人空间完全占据,势必会压抑,消磨两人的情分。
我本意不是告诫每一个困陷于婚姻或者情爱里的姑娘割舍掉情感,置身事外。而是点破你对婚姻的虚妄期许。
为什么你有能力和才干,有容貌和金钱,却将自己的全部重心依托在男人身上?
你可以博览群书,可以培养舞蹈爱好或者瑜伽,可以奔赴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与二三好好友相聚。
婚姻里本来就是互相取暖,不是死守承诺。
如果你将眼睛钉在他身上,怕他沾花惹草,怨恨他没有分出更多时间陪伴,不仅你的精神被消磨,他亦将感情视为累赘,将你视为附属。
只有你足够独立,拥有强大的内心,才能无所畏惧,撑起倔强和尊严。
◐
婚姻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归宿。
文章开头用刘淑芬的故事破题,结束用吴淑芬的故事收尾。
吴淑芬,人民的名义里高育良的妻子,博闻强识的明史专家,却输给了对明史一知半解的高小凤。
高育良被策划的爱情迷晕了头,还以为高小凤出淤泥而不染,自学万历十五年,对明史掌握通透。可是他的发妻才是堂堂正正的明史教授,可笑可叹。
总有一种声音批判情感文章都逼迫陷入软弱情爱的姑娘奋发向上,提升自我能力,声称这些并不能挽救婚姻或者感情。甚至于更多带有强烈大男子主义观念的人评判,和男人比拼,只能够成为剩女,求不得圆满感情。
的确,就算你从低学历的刘淑芬变成了通今博古的吴淑芬,依然面临着婚姻里种种考验,依然求不得完美无瑕。
我希望姑娘们能够以一种坚强柔韧的态度对待情爱,对待婚姻。对感情的萌芽和泯灭顺应,接纳,对自己的人生从容不迫。
不是消极,亦不是愤恨争一口气,求他日后高攀不起,而是敞开胸襟,见识山河天地,不单单执拗于情爱。
现代婚姻,是一种双方契约。诺成契约那一刻,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它其实蕴含条件,双方都是独立的个人,也就是,双方都是势均力敌,寻求合谋,而不是你强我弱,寻求依托。
况且如今,婚姻不再是为了繁衍子嗣,或者为了世俗过场,它神圣美好,期许双方共同出力维护。
愿你无所畏惧,将安全感牢牢拴在自己手中,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作者:蓁蓁,爱写情感文励志文,90后,不喝酒,只远行。愿文字给你温暖和力量。
我宁愿面对面吵架,也不愿对着手机说情话
与其两个人折磨,不如一个人快乐
我现实?你没穷过你不懂
晚安
后台回复“晚安”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