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鬼乎?无鬼乎?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有鬼乎?无鬼乎?

2018-01-20 20:00:08 作者:台湾 月澄 阅读:载入中…

有鬼乎?无鬼乎?

  有鬼乎?无鬼乎?

  Is there a real ghost?

  许多人谈鬼色变,听鬼故事、看鬼电影,总是在半捂着耳朵、半遮着双眼之下,既害怕又好奇经历完所有的情节

  鬼的题材除了提供一种幽魅、惊悚的感官刺激之外,在恐怖面具背后,人们是不是得更深一层去思索、去探究我们内心隐微的世界

  谈到鬼,就得谈到死亡,因为“鬼”是死亡背后未知的空间

  古今中外人类所共许最没经验的事,就是死亡;所有一切未知的恐惧,也莫大于死亡。

  死亡,没有一个活人有经验,它是未知的经历,却是已知的恐惧。

  人一生下来,就活在森罗万象的未知和已知当中。未知是必然存在的,更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当我们面对未知时,却无法忍受未知摆在面前。

  “未知”就好比是一堵高墙,挡住视线,我们无法站在高墙前面而无动于衷

  然而吊诡的是:人类一直是借着记忆里的“已知”来认识、诠释“未知”。我们会把任何已确定的事实或经验,用来类比、推敲、解释一切未知的领域,在心里建立起抵抗未知的力量,建立起对未知领域的驾驭与征服。

  因为,人类是一种和其他物种一样原始生存意愿的动物,对有生存意志的动物而言,“安全感”是最根本东西

  只有在已知的领域中,安全感才会浮现(不管这已知是真的或假的)。

  从已知的领域中,提领一个力量帮助我们驾驭、征服或对抗未知的领域——事实上这就是一种安全感的完成。如此,活的人才会活得安心

  当我们用已知的经验去推测、揣摩、对比未知的领域时,若能确定其为何,感情与确定的内容就会结合在一起,在当事者心中,就会浮现平静与安全感,进而建立起一种信仰信念情感

  反之,心中只有说不出的害怕。一个人的安全感未完成时,他的生活就会一直处于仿徨、不定、恐惧、不安当中。

  “死亡”为何是如此令活人无法直接面对的主题?即是这个缘故

  实则“有没有鬼”,任何一种答案,对真相而言都是不确定性的;但是对当事者而言,只有接受或不接受两种选择

  接受者钻入了一条无止境的迷离的隧道,不接受者就继续去找一条适合他的隧道。

  任何一种对未能确定事件说法出现,就是接受者进入一条漫无止境隧道的开始

  好比当你相信“有鬼”这种说法,第二个未知的问题就会浮现,譬如——“鬼是什么模样?”接着,第三个未知的问题又跳出来,例如——“你为什么看得见鬼?是因为你有阴阳眼吗?”然后——“为什么会有阴阳眼?是因为你有特殊生理结构吗?”……如是如是,后面无穷尽的未知问题会一直冒出来,你也会一直寻求答案来填补这些未知的问题。

  到最后,对于很多未知的、别人所疏忽不了解的问题,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可是如果你回头看看,却会发现所有你认为已知的,它仍是未知的,都是不定数。

  宗教里许多对天堂地狱场景的描述,不就是如此吗?尽管所描绘的是如何的富丽堂皇,如何的天花乱坠,或如何的令人惊骇怖畏,描述的人觉得自己知道很多,可是他所知道的这些已知,对原来第一个未知的问题——“是否有天堂或地狱”来说,从来就是不确定的。

  是或不是,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的身心里头,他已建立起一个他内在的世界——迷离的隧道。

  在因缘中,只有不断变迁流动的现实,也没有经验的主人。过去和现在,只可能相似,却不可能雷同。

  因此,我们一向用记忆中已知的经验去推测、揣摩、对比及认识未知的领域,我们能看到真实的世界吗?这岂不是一大错谬?

  再者,人们对眼前、对未来、对一切的未知若充满了不确定感,内心就会焦虑不安;若自觉能掌控,能将未知变成已知,内心的“安全感”就会浮现。

  然而缘生法变异迁流,不仅现前无法掌握,未来更是无法预测,想掌控的心只是一种妄执,而所谓的“安全感”其实也只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慰藉剂罢了。

  只要去掉想掌控的心,随正念,随正见,行于正行,于眼前务实、精勤、勇健的迈出每一步,就能离于贪喜系缚。何须有“安全感”这一帖慰藉剂呢?

  因此,“有鬼乎?无鬼乎?”这个真相并不重要,也无须重视。

  真正的重点在——

  你知道为什么灵异节目会吸引你吗?

  你知道你内心为什么对死后的世界充满了疑惑和恐惧吗?

  你知道你何以相信有鬼吗?

  你知道你何以不相信有鬼吗?

  你知道为什么你相信了以后,你确定并且崇拜那种说法吗?

  你知道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

END

  本文节选自《正法之光》第21期50-51页的部分内容,文字有所删改。

分享  是一种积极生活态度

  欢迎转发朋友圈,利益更多人。

  点击进入禅师简介

  佛陀正觉后2450年(C.E.2018)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忏悔的两个盲区 ‖ 如何不活在仇恨中 ‖ 佛陀是靠打坐悟道吗? ‖ 阿育王如何变造佛教分裂僧团? ‖ 安居对僧团的意义 ‖ 对佛法极端错误的几种认识 ‖ 好好回应爱你的人 ‖ 选择让生命成熟 ‖ 有两种人可以过得好 ‖ 活着就是做好这三件事 ‖ 痛苦来自于比较吗? ‖ 从哪里能学习到原始佛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有鬼乎?无鬼乎?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