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陈可辛的《三分钟》,你想家了吗?
☾
你会怎样?
文/阿莫西林 图/网络
春运还没开始,微信群里就开始疯传“我正在抢到某某地方的火车票”,需要好友帮忙加速。有的人为了抢到回家的火车票,多买了好几站甚至不介意连续坐三十几个小时的硬座。
长大了以后,谁不是背井离乡实现愿望?但哪怕走的再远,总在一年里的某个时段还是要回去看看,也许我们这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在外面受过的委屈,吃过的苦,都在抵达家的门口,瞬间化为乌有。
影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在车站和母亲相聚的三分钟里,他背了乘法口诀表。妈妈为了让广大人民顺利安全回家,与家人团聚,却要忍受着与孩子分离的思念之苦。
当火车的鸣笛声响起第一下,母亲说:“先回去吧,下次再背。”但儿子依旧执着地把剩余的部分一字不漏地背出来,火车连同那句“九九八十一”一起开走。
想起了陈奕迅的《人来人往》那句歌词,“感激车站里,尚有月台让我们满足到流泪。”
高考那年,怀揣着兴奋又热烈的期待来到一线城市上大学,稚嫩无知的我不知天高地厚站在广州塔下发誓着以后一定要在这里扎根。
虽然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但我来到广州后从来不说粤语,因为一张嘴就露馅,即使模仿地再像,也总有破绽。所以我干脆扮演好外地人的身份,说着标准的普通话。
在广州读大学的四年,我很少想家,毕竟一年里也能回去几次,大不了就逃课。但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才发现,家是回一次少一次。周末只有两天,连趟家的时间都不够。每逢节假日,又因加班甚至各种原因,回家搁置了。
从这时候才明白,大学时“从此家乡只有冬夏”变成了“从此家只有冬”。
如果可以,我也想留在家乡,但广州有我的梦想和执念。不拼命个三五年做出一点成绩,我不甘心。当初为了来这里,我可是寒窗苦读十二年。
前段时间,公司又派我来了成都,一个远离家千里之外完全陌生的城市。为了赢得老板认可,我爽快地答应。但在刚来的晚上,我吃了一碗燃面后,回到出租屋上吐下泻时,我顿时很怀念广东的皮蛋瘦肉粥。
在成都的一年时间里,即使没有时时刻刻惦记家。
但总有几个瞬间忍不住让人红了眼眶,在成都的兰桂坊酒吧街听到有人唱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我听着蹩脚的粤语捧腹大笑,笑着笑着就哭了;
走在锦里景区时,看到导游带着广东游客穿梭于人来人往他们说着亲切的家乡话时,总想停下来听听他们说什么。
今天的月亮好圆、你所在的城市下雪了、妈妈来电问你什么时候回家……那些时刻你想家了吗?
走着走着我们走远了,远到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却忘了天涯之外有人还在等待。
回家吧,不管你有没有挣到钱,哪怕你双手空空,只要你人回来就好。
在世间不声不语有一种爱,从六岁到八十都不更改,任你飞,天空海阔前望将来。
他们如后盾,教你坚毅望着前路,叮嘱你跌倒不要放弃,撑住了你所有感慨。他们的名字,是父母亲。
往期回顾:
▷能不能别怀疑我了,竟然一猜一个准。
阿娇被求婚:曾落空,先知我因为爱,曾经多英勇。
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吗?
▷原来放弃比拖着舒服多了。
他明明很渣,但我却偏偏爱他。
-
最温暖的地方,还有我。
FOLLOW ME
-
阿 细
淘宝:阿细琴屋
微信公众号:AXICHEUNG
新浪微博@阿细-CHEUNG
懂得分享的人,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