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都不好好过,你还指望来年过得好?
可这两天,她有些失落。因为都腊月二十五了,她觉得我还没有计划怎么过年。
她觉得新加坡没有过年的气氛。
我告诉她,没有气氛的不是新加坡,而是我们家。
她不服,我问她:“之前在国内过年的时候,你不是也老嘀咕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吗?”
她沉默一会,然后好似自言自语:“那也不能就这么消无声息过啊?”
我依然嘴硬:“反正在国内,在家里时,我也没觉得过年有多热闹,多有意思。”
好像只有记忆中那遥远的童年企盼过这个意义非凡的“年”。然而,“年”,越长大,越无趣。
2
幼时,放寒假了,就意味着马上要过年了。
年三十一早,院子里就会生起好几个煤球炉子,炉子上马不停歇地烧着一大锅滚烫滚烫的水,用来洗浴。
三十那天的洗浴非常重要,象征着洗去一年的污浊,然后穿上新衣,迎接崭新的鸿运。
丰盛的年夜饭、长辈给的压岁钱以及晚饭后去楼顶放的烟花都是孩童时最盼望的。
3
那个时候的年总体上是热闹的。
因为作为孩子,我一不劳累,二不消费,我的快乐都来源于一件新衣、一把烟花、一沓红包。
看着大人们热络地寒暄,我们也跟着瞎起哄。
谁还在乎新年的那套衣服?
任何时候看见好看的衣帽鞋袜,分分钟就买了。
之前过年才能吃的瓜果糖果零食,现在不分季节一个按键就能送货到家。
特别是原来要花费很多工夫做的年节菜,现在都能买到成品或者半成品。
更遑论在饭店直接定年夜饭了。
花一上午的时间,用一把剪刀剪出来的窗花,比起在年货市场买来的,少了噱头,多了年味。
一直回想在脑海里的就是:挺没意思的。
4
如果不是我妈已经在抱怨我们的“冷漠”了,我们可能真的就让这个年“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在这个物质超级富裕的时代,过年至少已经少了一层意义-----在一个特殊时期才能吃好喝好穿好了。
年的另一层意义---团圆聚会。这个倒还是存在的,只是现如今的聚会又多出来了很多负担-----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比较。
也未必。
思前想后,如今只有这个意义能让我重新认真地思考一下该如何过“年”了。
5
我要告诉孩子,再操蛋的生活也得笑着过年。
年,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希冀。
这么重要的日子,绝不可以忽视。
我看着孩子在想,等他长大了,他该如何回忆他的“年”?
所以,我带他去逛了牛车水。
我抱回了这盆花,找来红包,剪出了小卡片,系上红绳,准备等到年三十,每人都郑重地在卡片上写上新年祝语。
我贴上了窗花,在旁边摆上了鲜花,希望今年能够福旺运旺。
我也挂起了红灯笼,准备了象征福气的芦柑,还有新加坡华人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捞鱼生”。
6
年三十那天,我会跟慕子爹一起炸圆子,包饺子,入乡随俗,我们也会一边讲吉利话,一边高举筷子捞鱼生。
酒过三巡,再给孩子一个红包。
大年初一,全家穿戴整齐,收拾利落拿着两个芦柑去给邻居朋友们作个揖问声新年好。
当然,他也会很快就习惯邻居们给的红包---两元到十元新币。
之后再带上他一起去逛逛观音庙,晚上再看看灯会。
渐渐他就明白,“年”是一个承前往后的日子。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前后,有一些很重要的仪式需要完成。
打扫卫生、祭祖、贴对联、挂灯笼、炸圆子、包饺子、压岁钱、灯火通明去守岁。
这些仪式代表了我们的希望和祝福。
我们希望,祝福!
慕子妈后语
过年,到底有没有意思,还是要看自己怎么做啊。
参与感太少,就会觉得毫无乐趣。
尽量多地自己去亲手为来年好运做些什么,特别是让孩子一起感受大人们为这个隆重仪式发自内心地热爱,那一定是最美好的回忆和传承了。
苟且的生活,总是不能忘了远方的诗意。
新年来临之际,慕子爸妈在此祝福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心想事成!
你的家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新年仪式呢?可以在留言区跟大家分享哦。
• end •
作者| 慕子妈
图 | 网络、慕子爸
女人因为貌美而受宠,还是因为受宠而貌美?
当妻子成为母亲,也请别忘了给她过个节
我的东西我做主,别再拿“分享”来要挟我!
听懂女人的“口是心非”,能少许多是非
你的孩子未必喜欢过节,你造吗?
我和我妈的辅食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