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海行动》:一部让女性观众也超燃的战争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红海行动》:一部让女性观众也超燃的战争片

2018-02-22 20:31:30 作者:浅草 阅读:载入中…

《红海行动》:一部让女性观众也超燃的战争片

  说实话原本并不打算去看《红海行动》,因为有《战狼2》的观感在前,不免心生偏见,觉得国产战争片无论怎么拍,都脱不开套路。但是看过的朋友力荐,就勉为其难贡献了一张电影票,结果这部电影消除了我的偏见。

  这是一部真正的战争片,而不是超级英雄个人秀。我甚至觉得可以将它奉为国产类型片的里程碑。

  电影的确是全程无尿点。总长138分钟,足有100分钟在打。军舰、悍马军车、武装直升机、坦克、迫击炮、重型机枪、火箭炮、防空导弹......你所能想得到武器差不多齐活了。

  对军迷来说,端得是过瘾啊!

  本人一介女性,虽非军迷,却也喜欢看战争片。

  就情感上来讲,我并没有对所谓国力军威有强烈认同感,我认同此片的是战争场面真实感。

  林超贤导演最给力的一点,是他没有侮辱观众智商,尤其是军迷的智商。(这一点,跟林导本人是铁杆军迷脱不了干系)

  林导在拍摄现场做动作指导

  无论是军事上的技战术配合、军备上的细节用心、对战争残酷程度的呈现、对战争中人性的刻画,都做到了很大程度的真实。

  如同他自己所说:这部电影就是从头到尾都没有把观众当傻瓜,是我们真的身体力行去做出来的一部电影,这些努力你在电影院里都感受得到,我觉得这样才对得起观众。

  林超贤导演

  军备我不懂,不敢瞎说,但是看过的军迷都说,林导在军备使用上,表现得非常专业,实战中会用到的小细节他都没有忽略,比如在狙击枪的枪管上缠布条,是为了防止枪管上的金属件在太阳下反光,从而暴露位置

  狙击枪管上缠的布条清晰可见

  在这部电影里,我没有见到用沾了毒液的弓弩射杀敌人的『原始手段,却见识了很多军事方面的黑科技。比如铁索破墙、翼装飞行,以及携带炸弹的四旋翼小型无人机的使用。

  的确很开眼界

  因为《红海行动》是小分队团体作战,自然需要进行战略部署。这一点上,完成度也很高。

  队长杨锐每一次指挥行动,都会进行详细分工。谁攻谁守、谁掩护撤退、谁制高点控局,就连我这种外行都听得明白

  突击队在作战前听队长部署

  因为有海军支持,对于战争残酷层面的呈现,《红海》可以说在国产片领域前无古人

  通讯兵庄羽与恐怖份子巷战,在激战中痛感已经麻木,看到地上有两截断指,才惊觉自己的手指被炸没了。但是在战场上,没有他痛哭哀嚎的时间,面对身后逼近的敌人,他惟一能做的,就是用残手再把手雷扔回去。

  以前抗日神剧里经常看到敌我双方手雷丢来丢去的场面,这部电影里,医疗兵陆琛在往窗外回丢手雷时,整条手臂都炸没了。因为其他队员都在激战,无人顾得上他,他只好忍着剧痛,用仅剩的一只手和牙齿配合,解开止血带给自己包扎止血。

  石头被打掉半边脸,特效做得极佳,牙龈都龇出来,他忍不住叫『好疼啊』!这种台词,才叫说人话。后来他又被子弹射中颈动脉,飙血的同时瞬间失语,他身体绷立着,只剩下喘息。屏幕外的我看得心悸。

  除此外,还有各种爆炸之后的残肢断臂、半截还在颤动的身体.、恐怖份子给人质割喉行刑.....各种血腥场面都不缺,但是镜头一扫而过,没有做刻意渲染,但也没有回避。

  因为,这些都是战争的真实层面。

  个人觉得,战争的残酷表现到这种程度,已经有了反战的思路

  从战乱国被胁迫当汽车炸弹的平民,到那一车逃亡的平民全被炸死炸伤,还有比这更能说明和平可贵吗?

  无论打什么样的战争,最终受到伤害的都是平民。军人也是平民,只不过受命于国家,身不由已。

  反政府军的狙击手是个十几岁的男孩,他的存在,让我想起《全金属外壳》里那个把美军战士打得伤亡惨重的越军狙击手,也是个十几岁的平民少女

  是什么样的背景,引得女人小孩子都走上了战场,并甘愿为此拼上性命?为某种他们至死信奉的主义?为守住属于自己的东西?还是,只是被逼上阵,迫于无奈

   

  反战两个字,站在不同立场下,有不同的解读。

  战争是什么?

  《现代启示录》里,科茨上校在独白里说:我恨那些富人,他们说谎。

  在《现代启示录》里,战争是经富人之手推动的,它是为国家某些特权阶层的人谋利的手段。

  在《红海》的尾声,机枪手佟莉在反政府武装的运输机弹药舱里发现了『毒刺』防空导弹。这个武器是美制的,美国曾在阿富汗战场上大量投放,赚得盆满钵满。电影在这里,算是高级黑了一把。

  除此外,你还要怎样声明反战意图?直接点题吗?傻不傻?搞不好当了炮灰还被人骂无脑。

  战争片拍出反战思路并不好操作

  《现代启示录》看得我久久难以释怀,却被人诟病故弄玄虚

  《全金属外壳》和《猎鹿人》是越战经典片,世人对它们的解读也不过胶着于战争对人性的异化。

  《血战钢锯岭》直面了战争的残酷,有人说过于血腥。

  《拯救大兵瑞恩》追问战争中生命价值,又有人说装逼。

  《敦克尔刻》着重刻画了戎装之下,身为一个普通人人性的真实层面,却被人嫌弃场面不够好看

  《黑鹰坠落》里的战争与越战一样,在后来被反思为肮脏的战争,但是这个贵国能拍吗?好歹这是部海军支持的政宣片啊!更何况,《红海》的主题撤侨

  而且,以上电影涉及的层面,《红海》都有点到。私以为,林导做到这个地步可以了。既宣扬了反战反恐,又肯定了军人的铁血勇气

  在这部电影里,你不会像个全知一样,一早就知道,主角无论如何作死都不会死,而是会时刻揪着一颗心,害怕那些前一秒还在战斗的勇士,下一秒就死去。

  这就是战争,人只有在直面生死时,才会真的去思考战争的本质

  我个人挺欣赏林导的克制,他不会为了场面的好看硬拗造型,无节制地炫技。

  就拿两场肉搏戏来说,都贴合剧情需要,拍得简洁、利落。没有眼花缭乱的拳脚工夫,下的都是狠劲,反正是死拼。场面不算好看,却让你揪着心,恨不得上去帮上一手。

  佟莉与敌人在机舱小空间里格斗

  飙车戏也是,简单实用。相较于很多大片毫无节制地飞车走巷耍花招,林导安排佟莉三下两下解决对方

  这类剧情,如果贪图好看,有得是发挥空间。但林导不炫技,他要的只是真实。不自恋的导演,就是这点好。

  通常来说,感情戏穿插在战争片里,都不会好看,需借助巧妙的手法才能避免尴尬

  在《红海行动》里,佟莉和石头的感情线,导演用了举重若轻方式来表现。

  出任务前,在更衣室,佟莉与石头撞到一起,石头的防弹衣掉在地上,镜头给了一个近景,里头有一张照片

  一场恶战之后,突击队待命的空档,佟莉得知石头喜欢吃糖的原因,她像个汉子一样,大咧咧地戏弄石头。

  随后,车队遭伏击,佟莉受轻伤,石头给了她一颗糖,还调侃她:你别多想。个头,自己把脸埋在机枪后甜笑,怎么都收不住。好一出铁汉柔情

  后来,佟莉掩护女人质撤退,石头把自己的防弹衣脱给她。她在和女人质互相推让防弹衣时,一张照片掉了出来。

  林导给了照片一个特写,那是佟莉与石头的合影,是他在一群人的合照中单独剪下来的。

  她瞬间明了一切。

  几个特写,就胜过了千言万语

  再后来,石头中枪。两个人已知彼此心意,生死关头,也没有表白,只是通过佟莉喂石头吃糖,颤抖的手剥不开糖纸时大骂TMD,在石头弥留之际哭着说:我们回家。说完不过十秒,面对敌人攻击,早已抄起家伙再次投入战斗。

  真正的战场上,哪有什么互诉衷情的时间,与死神赛跑才是头等大事

  林导的确没有侮辱观众智商,在符合剧情节奏前提下,将战地爱情的残酷、凄美与悲壮拍得催人泪下

  作为一名女性,我对这部电影最大好感度是:没有花瓶!

  林导作为一个直男导演,给了片中三个主要女性演员最大的尊重

  记者夏楠自愿提出跟女人质邓梅交换,邓梅也不啰嗦,让换就换,听从指挥。

  突击队员把防弹衣脱下扔给邓梅,她不假思索扔回来:你更需要。

  夏楠在战地血里来、火里去,还被爆炸的黄土掩埋了一次。灰头土脸,不要说露胳膊露腿,脸都几乎看不到了。

  在得知自己的助手被恐怖分子惨忍杀害后,海清贡献了一场非常经典的哭戏。

  在悲伤绝望、狂怒的情绪夹击之下,她像无头苍蝇似地在巷道里乱转,寻找可供发泄的地方。最后无力地坐在门槛上,把脸埋入掌心完全不顾脸上还留着粗砂颗粒,用手掌狠狠揉搓自己的脸,把眼泪硬逼回去,竭力用平静声音,告诉队长杨锐,她的丈夫孩子,都在伦敦恐袭中死了。所以她发誓,要和恐怖分子干到底!

  话说到这里,她重重一拳击在墙壁棱角上。这时候的她,根本就不像个女的。

  佟莉作为机枪手,表现得更是硬桥硬马。身为女突击队员,执行的都是非凡任务,她身上女性特质都被角色掩藏了起来。剃寸头,穿迷彩服,射击、投弹、格斗,样样不比男人差。子弹打光了,刷地掏出匕首。尤其最后扛起毒刺导弹那一幕,简直帅呆了。

  女性角色在战争片里第一次被诠释得这么燃情,要感谢林导没有直男癌。

  当然电影也有不少明显缺点。比如剧情方面,对于反方人物着墨太少,有点混淆不清。接连出现的接头人,我都理不清他们的关系。听说剪片时因为太长,剪掉了不少,这其中肯定剪了不少线索。

  最后解决黄饼危机这一场,感觉有点拖沓了。在将近一百分钟的突突突之后,观众情绪已经绷到极限,人质营救成功,这时候就势结束,是符合观影节奏的,再来一轮硬仗,的确有点反应不过来:什么?还没完?

  但是这条线有拔高影片立意之作用,不知道林导是不敢弃还是不能弃。

  至于恐怖分子占领区和人质营这么好混入?我也表示匪夷所思

  影片最后,是全舰将士列队肃立甲板,为在战斗中牺牲的蛟龙突击队烈士举哀。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此时,它不再是爱国主义的渲染,它既是军魂,也是国殇。

  两位牺牲战士的军牌上有他们的籍贯,镜头也给了特写:一个山东烟台,一个河北石家庄。不管现实中是否真有这两地的战士牺牲,但剧情细致至此,让人心里一阵悲怆。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影看完,我总是忍不住回想,那些队员在结束剿灭海盗行动后,穿着帅气的紧身制服在船上聊天的镜头。

  姑娘小伙儿,清一色剃个寸头,身型精瘦,又酷又帅。然后顾顺掮个背包拽拽地走进来,他的身后,是长空碧海。

  转眼物是人非,这一幕,再也无法重现。人生只如初见,该多好。

  最后,祈愿世界和平,战火平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