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黄昏清兵卫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黄昏清兵卫读后感10篇

2022-04-05 03:00: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黄昏清兵卫读后感10篇

  《黄昏清兵卫》是一本由[日] 藤泽周平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2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昏清兵卫》读后感(一):山西作家杨遥的评论(转载自其博客)

  藤泽笔下的武士,都是江户时代的低阶武士。做土木工程的,修大坝的,种树的,守粮仓的,做财务的,拿着那么几十到一百石米的年俸,毫不起眼,默默无闻。这一点像周星驰《功夫》里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也像温瑞安笔下那些沉默的杀手,但藤泽的小说却一点也不武侠,没有金庸、古龙、梁羽生笔下那些大侠的快意人生,他们像普通人一样在生活中煎熬,甚至入不敷出,非常狼狈。他们出剑都是迫不得已,也没有多少交战场面,几乎都是一招制敌,然后又回归平淡的生活。这就是生活。

  《黄昏清兵卫》读后感(二):为谁拔剑

  “下班的鼓声响了,井口清兵卫立刻收拾手边的文书,第一个出了办公房。”(P13)如果只看到这句,除了这名字外,怎么也无法和武士联系在一起。书里武士们的生活,跟今天奔波劳碌的上班族相差无几,“马一样长的脸、胡子碴、衣服脏兮兮、买了葱和豆腐。”白天在办公室干纷繁琐碎的工作,晚上下了班干副业编虫笼贴补家用,和重病的妻子相濡以沫过着清贫的生活。清兵卫对卧床多年的妻子照顾无微不至,以至“白天在藩城里上班,有时候会拿着算盘打瞌睡。”杀人后为按时到家和妻见面,让人代为报告藩府。基层公务员和工薪族读完本书,感动的同时想必会露出苦笑吧。

  藤泽周平这八篇小说,一口气读完的话会稍稍有些腻味。八篇故事篇名都是由“外号+名字”组成,背景大同小异,主人公类型相似,甚至连故事模式都如出一辙。然而,这八篇在一起,完整诠释了藤泽周平所认为的“武士道”精神。武士拔剑,皆因真情。武士魂的核心并不是充当冷冰冰的工具,而是闪耀的人性之光。

  无论是《叶隐》所说的“当生与死逼迫你选择时,唯干脆利落地选择死”还是新渡户稻造强调的“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乃至从《菊与刀》中都能看出传统“武士道”的核心是“忠”与“死”。日本家喻户晓的“赤穗四十七义士”即为“武士道”最好的典范,四十七位流浪的武士把名誉、父老、妻室、姐妹、正义等一切都献给了“义理”,把自己的生命也献给了“忠”,为主君报仇后集体自杀。1748年由这一事件所改编的歌舞伎剧目《忠臣蔵》,更是大肆宣扬了抛妻舍子,忍人所不能忍、耐人所不能耐,为主君报仇雪恨的“武士道”精神。

  然而,作者笔下的武士们却完全相反。主人公均为长相平庸、职务低微、生活清贫的下级武士,年纪都在中年往上,年收入都在一百石以下,对政治漠不关心,对投机钻营也不感兴趣,除工作外心思全在家庭生活上,尤其是黄昏清兵卫,说是家庭妇男一点也不为过。这八个主人公中,只有骑卫队的弥助职业跟舞刀弄枪有点关系,其他人不是会计,就是建筑队工人、仓库管理员、文员之流,并且都有容貌或性格上的缺陷,如长相难看、爱拍马屁、沉默寡言、咋咋呼呼、年老健忘、邋里邋遢等。不知为何,他们却都有一身无可匹敌却从不轻易示人的剑术,也正因为这本领,这些像空气一样缺乏存在感的人被卷入政治旋涡的中心,他们或被迫或主动拔剑出鞘,然后继续回到默默无闻的生活之中。

  德川幕府时代,在皇族和宫廷贵族之下,日本有四个等级,从高到底依次如下:武士、农民、工人、商人。再往下是贱民。武士有带刀的权利,但不能兼职农民、工匠和商人,即使身份最低的武士在法律上也被禁止成为生产者。而商人的地位仅在贱民之上。幕府还有一些法律确认了商人低下的社会地位。规定了他们能穿的衣服,能用的伞,以及在婚礼或葬礼上能花多少钱,他们也不能住在武士区里。

  幕府认为农政乃天下之本,所以农民虽然贫苦,在幕府的等级序列中仍占据第二的位置,在藤泽周平的小说里,藩府的农政基础已经崩溃,武士们被大名拖欠俸禄,不得不靠副业——编虫笼贴补家用,更让人惊奇的是,藩里居然公开鼓励这种被明令禁止的行为。商人则利用饥荒勾结高级武士,插手藩政,并使自己挤进上层阶级。一是通过扣押担保品和土地的办法成为地主;二是设法使儿子入赘,成为武士家的养子,通过联姻使子孙成为武士。

  在这种衰微的世情下,笔下的主人公们清醒地认识到:政治是肮脏的游戏,政治家是最肮脏的人。改革者也好保守派也好全是一丘之貉。所以,他们安于贫穷的生活,尽量隐藏自身的绝技,避免卷入血腥的政治游戏。《黄昏清兵卫》中,杉山派将堀将监刺杀后,与堀派勾结的商人能登屋万藏“好像没受到任何追究,和藩府的关系照旧,这且不说,在堀派没落之际另外还得到了一些财富和名誉。”《壁上观于次郎》中,面对政治斗争中的说客,于次郎不参加派阀,只希望维持世袭的俸禄。他回想起十二年前父亲因所属的派阀失败,职务被流放,俸禄被减掉一半,抑郁而终的往事,发出了“那时的派阀之争估计也打出改革的旗号,竟至夺去父亲性命的强行改革成功与否,没过几年又叫嚷改革不就是做出了的回答吗?”的质问;《马屁精甚内》末尾,在栗田被杀,同党一一受到处分后,意味深长地写道:“山内家老这就能无所顾忌地掌管藩政了吧”。所以,作者笔下的武士们根本不在乎外在的庸名。面对侮辱,或习以为常,或充耳不闻,或默然不语。但他们虽然极力避免卷入漩涡,却大都在偶然中被卷入漩涡中心。

  然而,这些武士们或被迫冒着生命危险执行秘密任务,或在暗夜里利剑出鞘,既非为了所谓的“忠诚、大义和名分”,也并非为了足够吸引人的报酬。面对“奉诏讨贼”的密诏,清兵卫的第一反应是:“诚惶诚恐……不能把这个任务交给其他人吗?”,镝木半平则乞求放免,几乎要哭了,“请另派他人,务请宽恕”。

  《黄昏清兵卫》读后感(三):黄昏清兵卫

  虽然这部电影很有名,但是我至今也还没看过。这本书一共是8个武士的短篇故事构成,背景可以说是共通的,虽然作者并没有提到过背景这回事。出了第八篇《叫花子助八》稍稍特殊之外,其余的共性非常明显。比如主人公是武士,身份低微,都在藩中就职,俸禄在30石~100石之间,而且总是身怀为少数人所知的绝世武功,性格温和,常常会被人起外号。而藩中经常出现财政赤字,经常是向村中富商借高利贷而负债累累,家老也常常分成两个派系进行争斗,这时主人公就被卷入政争,决斗或者刺杀也往往是一瞬间就结束了。

  简单总结如下:

  篇名

  主人公

  职务

  俸禄

  武功派系

  卷入事件原因或动机

  黄昏清兵卫

  井口清兵卫

  财务部门职员

  五十石

  无形派

  为妻治痨病

  生瓜与右卫门

  三栗与右卫门

  土木工程队职员

  六十石

  无形派

  为助藏复仇

  马屁精甚内

  川波甚内

  粮仓总管下属

  五十五石

  六叶刀短刀绝技

  为不被削减俸禄

  爱忘事的万六

  樋口万六

  土木工程队职员

  四十五石

  林琦梦想派

  为儿媳妇解决骚扰

  不说话的弥助

  杉内弥助

  骑卫队队员

  一百石

  今枝派

  为表妹美根复仇

  咋咋呼呼的半平

  镝木半平

  土木工程队职员

  *

  短刀心极派

  为消除绯闻

  壁上观与次郎

  藤江与次郎

  郡乡总管下属

  五十石

  直心派

  为表姐织尾报仇

  叫花子助八

  伊部助八

  仓库总管下属

  三十石

  香取派

  代朋友决斗;奉命处置罪臣

  《黄昏清兵卫》读后感(四):这一生只留下刹那芳华只为你开

  藤泽周平一定是一个很懂得欣赏女性的人。在这本书里面的女性,尽管着笔寥寥,但是无不透露着可爱和柔美。能温柔忍耐操持家务的妻子,明艳活泼喜欢开玩笑的初恋大姐姐。就连不那么孝顺的儿媳都做得一手好菜;连委身下嫁,抱怨不断的大小姐,都是个打扫卫生的能手。

  清兵卫们可以忍受被叫做生瓜,马屁精,闷葫芦,邋遢鬼,可以忍受柴米油盐的琐碎,可以甘愿在日复一日的无聊工作中渐渐变老。但只要这些可爱的女性受到侮辱侵犯,即使素不相识,即使对方是达官贵人,不起眼的庸庸碌碌的清兵卫们,刹那间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和大丈夫。好像他们将平时所有的光彩和勇气都储存起来,只为在这一刻绽放。

  二战时,苏联的伊万们爱唱《喀秋莎》,而德国的汉斯们爱唱的《Erika》。都是以年轻姑娘为主角的歌。许是家乡的姑娘比较能激起前方年轻人的勇气。然而勇气的来源不只是荷尔蒙。大多数小伙子在家乡并没有一个喀秋莎等他,而Erika更是一个开遍原野的小花的名字。《喀秋莎》和《Erika》唱的不只是爱情,唱的更是家乡,唱的是凡人习以为常的平淡生活。

  男女风月,总会变成过眼云烟;夕阳炊烟,柳叶屋瓦,才是人间有情。对异性的爱,总是不如对家乡和生活的爱来得深沉浓郁。家老,中老等上位者们为了藩中权利,勾心斗角,阴谋迭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下位的平凡人上班领薪水,回家洗衣,做饭,照顾老婆孩子,只为平平安安,把日子过下去,能看到心爱的人的笑脸。美好温柔的女性们,是美好温柔的日常平凡生活的缩影,也是清兵卫们不可侵犯的最后底线。

  大多数时候,我们靠自己的沉默,猥琐,懦弱和卑微铸成的保护壳苟活着,但是总有无法再逃避退让的时候,因为身后就是我们的温柔姑娘,我们可爱的家乡,我们所珍视的平凡生活,我们赖以支撑自己的信仰。我们已无路可退。

  竹林桑说过,吾辈只是微尘,但是微尘也有自己要拼命守护的东西;也许吾辈只是微不住道的小虫,但是就算是小小萤火虫,有时候也想燃烧生命放出一点点米粒般的光亮;无权无势的吾辈的确只是一介匹夫,但是匹夫之怒也能让人血溅五步。

  也许只是一些无谓的冲动和浪费的热情,根本不能改变什么,但是这辈子,又有什么东西可珍惜的呢?既已无路可退,那就战吧,挥刀向漫天风雪,只为让鲜花不再凋零。

  《黄昏清兵卫》读后感(五):“入世”与“出世”

  《黄昏清兵卫》,藤泽周平著,李长声译,新星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明治时代的中后期,武士阶层的地位早已一落千丈,大有发展成流氓无产者的趋势。书里武士们的生活,大抵接近于今日的上班族——白日为藩里做些纷繁琐碎的小事,下了班弄些编虫笼的副业。可怕的是,这些身怀绝技的武士,看起来也非常满意这样的生活,似乎全然忘了自己不远的祖父辈们是怎样用手里的刀在战国时代里快意恩仇,实践自己的武士道。这种荒凉的景象很难不使人想起在吴宇森的黑帮片里,大佬们在夕阳下一脸落寞的叹息道:“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无论如何慨叹个人命运在时代大背景下的渺小,在老一套看起来已经不大合时宜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得不要做出自己的选择——无外乎以下三种:一、改变自我,顺应时代潮流(灵活或者圆滑);二.坚定自我,不惜与潮流抗争到底(节气或者顽固);三、自我毁灭。而这三者间的差别,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出世”与“入世”的差别——儒家文化向来崇尚“达则兼济天下(权力欲),穷则独善其身(冷眼旁观)”。本书的主人公,乍看之下几乎都是选择了“出世”:远离权力中心,在蕃里任个不起眼的一官半职。但是在平缓的情节发展和作者闲散淡然的文风之下,暗涌着的却是一股无比强烈的“入世”情结。无论是在“为老婆看病需要钱”幌子下的诛杀异见者(黄昏清兵卫),还是打抱不平替人决斗名义下的教训蛮横者(叫花子助八),作者的描述无不给读者一种“不枉这一身**派绝技”的感觉。换言之,安于现状是假,既来之则安之是真;形势所逼是假,伺机而上是真。不管是教训流氓还是政治暗杀,不管看起来是多么不情愿接受组织的这些任务,傲娇的武士们还是圆满的完成了组织的要求——何况完成的还很漂亮。这些内心无比高傲的武士们当然不愿矫情的向藩主们毛遂自荐,于是转而强迫自己也被自己忙于人间烟火,淡泊名利的模样所蒙骗,潜意识里却不时露出锋利的獠牙——“于次郎咬紧牙,继续沿夜深人静的街巷跑。像父亲以某个时候为界线眼看着衰老了一样,他感到此刻自己的年轻结束了。”

  这才是所谓“乱世出英雄,太平年代灭英雄”的真相。太平年代当然也出英雄,数量也不一定比乱世里少。只不过这些本应成为英雄的精英份子在时代变迁中选择了沉默:内心里虽然愤愤不平,却不屑也不敢表达出来,更谈不上有所反抗。他们只是不时有意或无意的显露出某些手段来展示自我的优越感:老子先前,比你们阔的多啦!然后再自我服下“淡泊名利”的安眠药,继续过他“笑看庭外云卷云舒”的惬意生活,继续寻找——或者更“出世”一点,继续等待下一次显露的机会。

  所以,“大隐隐于市”,根本就是个笑话。我国数千年来那些大名远扬的“隐士”们,都可以真正称得上是“入世匪浅”的炒作专家,他们的“出世”除了被迫以外,更多的是做足姿态,以便更好的“入世”。你当然可以根据历史下结论说:东方的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都是善于隐忍的民族。但你千万不要被这隐忍的外表欺骗,就低估了他们那颗急躁迫切的心。

  《黄昏清兵卫》读后感(六):这样的故事真是好

  200多页的小说,几则关于武士的小故事,看完既不让感到紧张严肃,反而让人感到轻松和认同。一开始以为是血雨腥风的战斗小说——我没看过电影,后来翻来才知道,原来是关于武士阶层生活的柴米油盐,以古应今。其实,就是讲的古代蓝领的生活片段。

  书中的几则故事,都有几个相同特点:

  1,他们都是低阶武士

  2,他们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

  3,他们都是赚的小钱

  4,因为某些事他们被派去杀人,基本都是不情愿的,都被卷入政治中

  5,都成功的杀了对手或镇服对手

  6,事成后,继续隐姓埋名,过着清淡日子

  清淡,我想是所有这些故事的重要特点,也是强大反差的亮点。

  生活简直是太过清淡了,他们下班要买菜养家,要回家继续做兼职——比如编筐编虫笼,他们有家室要养着,跟我们当代人的日子简直如出一辙啊。

  但他们却都不约而同的卷入到政治争斗中。当然,只因为他们的武功盖世,是隐藏在武士阶层中的高手,所以都躲不过被当枪使的命运。不过那时候的权贵阶层还是挺懂道理的。你别让他们拿到把柄,不然他们也不能强迫你怎么样。这点给我印象很深。

  只不过故事中几个武士,都干了亏心事被人看到,比如备着家室去外面会了别的姑娘这类事。被权贵知道了,所以胁迫他们帮自己杀人。

  最有趣的是,第一则故事《黄昏清兵卫》中,清兵卫每天晚上下班就要买菜回家做饭照顾生病妻子,当权贵阶层让他去杀人的时候,简直就是邀请。清兵卫还是犹豫,因为杀人的时间和他回家照顾妻子和做兼职的时间冲突了!而到了杀人的那天,他竟然迟到了一个多小时,估计又是回家给妻子做了饭才出门。那位大人简直气得够呛,在他眼里,一个病女人怎么能和蕃城的存亡相提并论呢,但无奈也只得骂了“混蛋”。政变成功,清兵卫换来的东西,就是让家老请名医为妻子治病,而其他功名利禄则一概不要。他继续做那个上班打瞌睡下班来精神的黄昏清兵卫。

  这样的寡淡生活,影射了当代人的生活。所以,即便再过五十年去读,依然可以读到前人关于对生活最为深刻的理解。书中,即便最有能力的人,也被教导非到万不得已不要显露自己能力,不然反而会给自己招来麻烦。这道理多好。

  那些最给力的武士杀手,却过着最为清淡的日子,不显山不露水。只是该亮剑的时候就亮剑,之后马上又回归清淡日子。悠然自得。

  现代人,哪里比得上这个呢?

  《黄昏清兵卫》读后感(七):韩非子 史记 豹变

  中日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日本未曾引进科举制。所以什么职务都是世袭,世袭的天皇、世袭的藩主,连帐房书记这种小吏都是世袭。所以日本武士倘若行有余力想要学文,也不是为了通过考试改变命运。这样的学习目的更加纯粹。据说至今日本人学习第二外语的主要动机仍是出于兴趣,不似国人几乎纯为谋生赚钱。

  本书中的下层武士,有人无聊在家看韩非子,有人下了班爱读史记(第209页),韩非子是什么书?史记是什么书?世禄几十石的下层武士读来何用?紫川之虎斯特林大人说过:“军队是国家手中的剑,如果这把剑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那是极其危险的事情。”日本后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说明斯特林大人不仅是伟大的军事家,在政治上也看得异常深远。

  如果说小说中的历史才是真历史,那么日本政治生活的特色也就很明朗了,首先领导都是虚的,天皇是虚的,藩主也是虚的;其次政争都在派阀之间搞来搞去,拉帮结伙,勾结商人,最终甚至搞到暗杀的低层次上去;最后尽管领导是虚的,但是任何改革的合法性最终还是要走领导那边过一下。

  如果二战以前日本的政治生活在各个层面上都是按照这个程序来走,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总会有派阀、总会有政争,总会有暗杀。因为这就是日本政治戏剧的经典模式,好象中国传统戏剧总会有忠臣奸臣总会有皇恩浩荡总会有大团圆结局一样。

  除了经典的yamete、sodesine之外,对日文一窍不通,委实没有资格评价译文是否传达了原文的韵味,只是有一点疑惑:悍妇是可以“豹变”出来的么?(第208页)

  《黄昏清兵卫》读后感(八):故事重复性很高

  《哈,日本》的作者李长声翻译的小说,原作者为有“日本武士小说第一圣手”之称的藤泽周平。《南风窗》也对他很是推崇。推荐上说,藤泽周平笔下的处于武士阶层底层的小武士,彻底颠覆了人们印象中被武士道精神所统领的为了“大义”可以牺牲一切的武士形象。他们不再豪气干云,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忙忙碌碌,受尽生活的冷眼和上层武士的嘲笑。评论认为,藤泽周平的大受欢迎,主要是引起了很多郁闷的上班族的共鸣,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两者之间的境遇却是一样的。

  这本书是8篇短篇小说的集结,对象是被人嘲笑没有出息的小武士,篇名都是“外号+名字”的模式,读第一篇感觉新鲜,8篇全部读完,除了偶尔的亮点,已经有点儿审美疲劳了。甚至连故事模式都是一样的:小武士,默默无闻其实身怀绝技,藩中两派争斗,小武士为了家人或生活被迫帮助某一派,最后使出惊世绝艳的武功,暗杀成功。小武士再回到平凡生活中。

  内容的重复和雷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也不觉得小白领和小武士有什么共同点。这些小武士其实是绝顶的高手,隐于人群中而已,和那些实实在在无法改变生活的小白领相比,他们是“隐士”,而不是真正的无奈。

  大概是因为中国的文化中“隐士”的常见性,我对这本书的感觉并没有日本人那么深刻。吉川英治的《宫本武藏》,才是我的大爱啊!

  《黄昏清兵卫》读后感(九):卑微身躯中渴望飞翔的灵魂

  藤泽周平的小说算不上多好,但是有一种唤醒内心的力量。

  《黄昏清兵卫》里面描述了一个江户时期武士上班族清兵卫同学,每天朝九晚五人前马后混在人堆拼命工作,养家糊口。老婆瘫在家里,家务活只好一肩挑起,白天上班拿着算盘没完没了打瞌睡,一到下班时间,立马精神抖擞,第一个冲出办公室,买菜、做饭、抱老婆拉屎拉尿,做家务,晚上还要搞点翻译——不,编竹笼挣外块。这样的员工业务素质怎么会很高?没空拉拢上级,不和同事们逛居酒屋,想来人际关系也一般得很。因为一到下班,总是第一个冲出办公室,同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黄昏清兵卫”。怎么看和你我一样衰运当头压抑不已。好不容易熬来出头的机会,让他刺杀一个有高手保护的重臣,他却推三阻四,说什么下班一定得抱着老婆拉屎撒尿。领导直接气得吐血,蕃内大事怎么会没有老婆屎尿重要?好说歹说,晓以大义,最后领导答应给清兵卫老婆解决医保,清兵卫二话不说,手起刀落,问题解决。

  我不觉得什么清兵卫就是什么东方人心目中侠士形象,什么大隐隐于市,他就是个上班族,就是个死跑龙套的。我们都渴望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手里的刀是用来切萝卜的。我们谁不渴望叱咤风云,但大部分情况下被老板训的唯唯诺诺。只要你娶一个除了用洗衣机洗衣服以外什么都不会干的马大哈老婆,事事需要你耳提面命,清兵卫就是我们生活的常态。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会随便向生活妥协,王小波说,我们仅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有彼岸的世界。我们喜欢看咸鱼翻身,因为我们寄希望于那条翻身的咸鱼就是我们自己。美国小朋友希望自己的二手车能变成汽车人,日本人希望看到上班打瞌睡的人是绝顶高手,而被老板怎么也看不顺眼的我在家务之余坚持买彩票,我们只不过希望自己的灵魂不被现实束缚而已。

  《黄昏清兵卫》读后感(十):温润如玉,沉静似沙

  日式庭院,有一种景观,白白的细沙铺敷在庭院之中,漾出涟漪的模样,一如荡漾的湖面,四下树木花草石堆错落有致,是谓“枯山水”。

  寂静的禅意藉由模仿自然界水流的雪白沙面淡淡浮现,流动而凝固,而这悠远与精致,却也不过由本不起眼的沙砾砌出。

  江户末年,藩政凋敝,无一例外的大背景都是家臣与富贾相互勾结意图专政。派系斗争明枪暗箭,有赢家也有输家。隐于世的小人物或因时局所迫或由心念驱使,必得凭了早年“技胜于师”的某某派功夫完成使命。回到藩府,还是那个可能被同时嘲弄的沉默人;回到家中,还是那个编着竹筐做副业听妻子絮叨的好老公。

  感谢神明,他们都性命无忧家眷和睦,暴风雨前骤雨剧寒的时势至少还容得这些深藏的最后武士们的一片栖身之地。

  这也缘自藤泽先生的仁厚关怀之心,在故事和人物中显露无疑:武士怀着绝世的刀法却显出讷讷的模样,只求安稳的日子;武士的妻总有那么股要强坚毅的脾性,撑起几十石收入不够宽裕的家;上司往往总会好心地替下属申辩、教导……不一而足。

  被取笑的绰号,武士默默地接受着;只有关系到友人和昔日爱恋对象性命的时候,才会冷峻如铁,坚硬如刀。

  情节常常是相似的,但其中各式各样的人等却不声不响地绘出末世的画谱。谐趣而不恶俗,忧伤却无悲恸。

  刀起刀落,速度快得肉眼难以捕捉。说的明明是生与死,荣誉与背叛,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坛腥风血雨,却干净利落得嗅不出一丁点儿血丝的铁锈味。

  生死的戏剧,却有如恬静的初雪,一如清兵卫挽了妻远去的背景,经过了惊涛骇浪却步履平静的安详心境。

  圆润而平凡,这样的鹅卵石人生,也会给人玉石的感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