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马人的故事7》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罗马人的故事7》读后感10篇

2018-02-21 20: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马人的故事7》读后感10篇

  《罗马人的故事7》是一本由盐野七生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452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012-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马人的故事7》读后感(一):为历史正名,为皇帝翻案

  提比略

  盐野本书提及了四个皇帝,提比略所占篇幅最多(约1/2),可见一斑。可当我要对这个人进行总结时,发现无从下手,端是“胸有千言,无法言说”,真是打心里佩服吴晓波聊聊百字就能将人物写透的功力。

  提比略55即位皇帝,继恺撒、奥古斯都之后。根据盐野说法,罗马就是恺撒描绘蓝图,奥古斯都打下框架,但是提比略奠定基石的帝国

  他同样在东西方,军事、整治、经济国家安全等各个当面在奥古斯都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改革,然而,最让我唏嘘的是人们对他的评价,历史的吊诡之处也在于此吧。

  因为他性格缺陷,他不善于或者不屑于赢取民众和元老院的欢心,深知在最后几年的统治时期隐居卡普里岛,遥控帝国。这些举动导致了后世很长时间里人们对他的荒淫无道、不理世事的误解。直到后世出土很多碑文之后,人们才渐渐为他平反。盐野更是不惜笔墨对他高度赞扬。

  历史的错觉这点让我感触最为深刻

  卡里卡拉

  -卡里卡拉,成长较为坎坷,自小待在军营,2岁失去祖父奥古斯都,7岁丧父日尔曼尼库斯,十几岁时,和反感提比略的目前生活在一起

  -即为之初,甚受爱戴,却为了维持民心不惜牺牲经济等

  -该章节,作者宗教法律角度剖析罗马、希腊和犹太人的区别,很精彩

  克劳狄乌斯

  -作为研究历史大半辈子的知识分子,身有残疾,却意外获得皇位

  -在政治上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本着罗马精英的抱负,在用人、财政、外交以及犹太人治理上可圈可点,甚至还自创“秘书体系”(虽然有不好一面)。坚持开放国门的基本国策,让人感佩。

  -在家庭上却让人大跌眼镜,身为皇帝,却无力约束自己妻子,甚至纵容到危害国家的地步实在不应该。

  -在克劳狄乌斯身上,更可以感受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重要性,归根到底,其实还是他小时候没有明白尊重”,“爱”。

  尼禄

  -16岁即为皇帝,“艺术家皇帝”,喜诗歌行为乖张

  -有其母必有其子,母子反目,弑母杀妻

  -不幸的是,每当受民众爱戴之时,就会自己招惹出很多是非,不懂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位期间,有得有失,较好处理东西方(不列颠和帕提亚)外交,却以“罗马大火”为契机,逐渐逝去民心,并错误地认为”反基督教“可以转移视线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后世被基础教定为典型

  -深刻之处有两点:

  1-罗马人(尤其是士兵)行刺皇帝,竟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是为了罗马帝国的未来和皇帝的德行。

  2-盐野对当时人(塔西陀,塞内加,尼禄,小阿…)等人的评语,实在是精妙,有时让人忍俊不禁,有时掩卷沉思,绝!

  《罗马人的故事7》读后感(二):4位皇帝 动荡的年代

  1.提比略

  就奥古斯都的遗嘱来看,他这么重视血缘的人,是迫不得已才任命奥古斯都为下一任的继承者,因为他在遗嘱里确实表达出这个想法了,甚至规定好了提比略的下一任继承者为姐姐孩子日耳曼尼库斯。

  就提比略的政绩回顾,作者认为“提比略继承了奥古斯都的遗志,为巩固奥古斯都所架构的额体制专心致志殚精竭虑。”

  首先提比略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财税体系,他采取紧缩财政开支的方式来完成目标

  提比略没有在罗马进行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在行省兴建了很多工事。罗马的公共事业兴盛是来自于他们的传统精神-从事公共事业工程是上层精英不可推卸的责任。博取民心的政策与公共利益是共生共荣的。

  另外废除了补助政策。

  创设了灾害对策在后世中继续沿用。

  对防御体质进行了调整

  最厌恶提比略的历史家塔西佗也说:“从未有一人皇帝能像提比略这样知人善任。“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蒙森评价提比略是 “罗马最优秀帝王之一”。

  在我看完这一部分之后,感觉提比略是个非常有政治才华的人,但是他略显无趣,人情来往也不是很擅长,个性有点倔强,自己跑到卡普里岛上去料理政务也不回罗马,偏偏又处理的让人无可厚非

  2. 卡利古拉

  卡利古拉可以说是带着光环出生,手握一把好牌,可惜生生被他打烂了不说,最后还被刺杀而死。

  作者是带着有些同情态度来说卡利古拉这段的,我很喜欢这套书,是因为作者看上去真的是研究了很多书籍,虽然带着自己的态度,但是又不会让人觉得特别主观。在我看来,卡利古拉上位太早,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应有的政治素养

  我随手写下的卡利古拉的“政绩”:

  -上位三年就把提比略留下的2.7亿的塞斯特斯挥霍一空,帝国的财政出现严重问题

  -在帝政时代妥善处理的犹太人问题,到了卡利古拉这里,他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非要触及犹太人的底线

  在帝政时期,人才辈出,处理犹太行省问题处理得非常好的瓦卢斯身后享受了无比的荣耀。由凯撒开创、奥古斯都确立、提比略加以巩固的帝政时代,对于犹太人的政策都是:尽最大可能的尊重犹太人的信仰习俗前提坚决不能影响罗马的稳定发展

  卡利古拉就是大反其道,怎么任性怎么来,其实就是没有政治觉悟,最后被刺杀也挺令人唏嘘的。

  3. 克劳狄乌斯

  这位皇帝是卡利古拉被刺后,强行被推上台的,幼时患过小儿麻痹,所以身体不均衡,长相也是一副可怜人的样子。他相当于是卡利古拉的叔叔,因为一直身体相貌都略逊人一筹,所以他专心研究,可以说是一位历史学家皇帝。

  克劳狄乌斯的历史学知识帮助了他很多,但是他还是缺少政治家的一些魄力,完成了建设港口和远征不列颠的工程,最大的问题是他因为身体和相貌的残缺而导致的优柔寡断的个性,致使他的奴隶秘书官当权甚至皇后也和秘书官勾结起来一起断送了克劳狄乌斯。

  4. 尼禄

  一提起尼禄,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他是个暴君,看完这篇作者也给了一个中肯的历史还原。

  虽然年少母亲推上了帝位,但他并不是那么容易操纵的人,也有少年人的轻狂,所以才有后面的弑母杀妻的行为。至于广受人诟病的对基督徒的迫害,在作者看来完全是因为尼禄想转嫁对于发生在罗马大火的公众的猜疑,最后迫于元老院的压力自杀身亡。

  《罗马人的故事7》读后感(三):四个“错误”地当了皇帝的人

  按照书名说的“臭名昭著”,也许卡里古拉和尼禄还算符合,只不过你也可以看成他们是性格上有点像叛逆期的“大男孩”罢了——当然坐上至高位置的“大男孩”还是有破坏力的,但如此性格缺陷也是他们的后天成长环境造就的:卡里古拉几乎目睹自己死了一户口本,在与自己家庭悲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伯祖父(干爷爷)提比略身边其实很憋屈,即位后又自身遭逢大病、最亲爱妹妹离他而去……这样接连遭遇打击的一个年轻人很容易不太正常。尼禄则是天生喜欢艺术、喜欢玩,又天生不愿意被母亲和老师管得太紧,最后做出出格之事也是无可避免的,当然那场大火也来得真不是时候

  提比略和克劳狄两位中年即位的皇帝其实性格完全正常,而且主观上愿意把帝国搞好,许多勤政之举有目共睹。只不过在“神君”奥古斯都的光环下,在尚未完全沦为摆设的元老院和永不满足的“刁民”扯皮下,在许多不安分的贵族妇女和太张扬的宠臣“坑爹”下……性格上不太适应政治的他们也注定不会像奥古斯都那样形象高大了。

  这四个人,在元首制初期的罗马出任皇帝都是无奈的“错误”——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有着错误性格的错误的人,登上了错误的位置——也许能从许多“错误”中看到奥古斯都定下体制的先天不足吧!至于“臭名”,这要拜塔西佗和基督教作家们所赐了,谁叫到了后世他们的著作那么有影响呢!

  无论如何,当时的罗马帝国仍处于较强盛阶段,远非三世纪危机时代可比,比起中国的南北朝、五代十国也绝对称得上“治世”了。

  《罗马人的故事7》读后感(四):折翻译真是有点神

  真是纠结的一本书,个人认为中信整套书的翻译就像在波动一样时好时坏,每一册换一个译者,水平参差不齐。本册的译者在开头的部分翻译的一塌糊涂句子都读不通,到处都是错误,就像在梦游一样,差点就不想读了,但是过了前1/5之后似乎又睡醒了一样,又恢复正常了,虽然时不时有小错误,但最起码还能看得下去。比如译者在P263提到了“奥古斯都想称霸埃尔维河以内的整个日耳曼地区的夙愿”看过前几册的人应该知道奥古斯都一直想称霸“易北河”但是此处的“埃尔维河”实在是不知所云。另外在P254页附近解放奴隶是”佣人“吧,整片都说是”用人“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也许是我水平太低了。开头的错误就不提了,各位读者自己体会吧,如果各位都没问题,那就是我脑子跟不上诸位了。好书其实真是架不住折腾的,这翻译水平还是良莠不齐啊,编辑也要把把关,越是重量级的大部头越是不能操之过急,这套书真是希望与失望的混合体。

  《罗马人的故事7》读后感(五):演戏穿帮看的人出戏,翻译不好看的人??

  选了较差,没选很差,毕竟这套书还没出完。

  怎么说呢,很多人说第四本翻译的差,我觉得第四本还能愉快地读完,而这本简直是让人读着就想丢。。。

  开头还没看10页,就有许多地方让我不得不反复阅读以期理解,多次之后深深怀疑自己小学语文毕业。。

  看到20多页提比略在元老院发表演说的那部分,顿觉不能忍。。。

  要文言,就全文言,要白话,就全白话。几句仿文言之后忽然来句现代语,再接着继续仿文言,看得真是想去死一死。

  又,不知怎的,读下来很多段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一点也没有前几本那种流畅感。

  刚开篇,比较现代船速和罗马时代船速,那些转折词。。究竟是译者没能理解作者,还是作者忽然脑子糊了把抒情散文段落写得支离破碎了?

  唯有周星星版《唐伯虎》里吐血三尺的那情景能表达我现在的心情。。。

  好厚一本。。还有好多页的折磨。。。

  《罗马人的故事7》读后感(六):由皇帝的传承联想

  罗永浩在微博上说过要在消费电子数码产品领域干20年,有人问他,你死了你的公司怎么办(大意是如此)。他说即使他死了两年之内他的公司垮掉了也与他无关,因为你只能要求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精心竭力,但怎么还能要求他死前还给接班人留几个锦囊以备不时之用呢?

  无独有偶,据说乔布斯死前将苹果托付给库克的时候也说过不要让苹果一直打着自己的烙印,要摆脱乔布斯的影响,走自己的路,于是我们看到了扁平化的IOS7。

  比较乔布斯、罗永浩以及凯撒,他们都是有着显著地个人魅力的人,类似于一种在他们所在的领域是全才。而库克相比就与奥古斯都类似,他知道自己对很多东西都不擅长,但他可以选择擅长的人来继续苹果的辉煌,于是乔纳森被赋予了更大的权限,就像阿格里帕一样。当然这都是一些感性的认识,并不是说一定是一一对应的。

  本册书讲的是臭名昭著的皇帝,所谓的臭名是指尤里乌斯-克劳狄乌斯家族的四人在塔西佗笔下没有太多正面的评价,而更多地是招受了各种指责。盐野七生的全文立场在于阐述事实,摆明证据,然后从核心目标------传承元首制与维系罗马帝国的和平的角度出发,对四位罗马第一公民的政绩做了详细的点评,而详详细细的点评则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很难单纯的做出单一明显的评价,比如提比略,从治理帝国的角度来讲,他做到了所能做到的一切,堪称明君,而从他处理与元老院以及自己家庭的角度来讲,他又不主动讨好元老院和大众,引来元老院和公民对他的嗤之以鼻,在他死后还调侃道将提比略投入卢比孔河,对家人的死又选择了一个人默默地承担,不向外流露自己的情感。从我们读者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坚毅隐忍克己的人,一个时时刻刻都选择真诚的表达,不屑于虚伪的迎合大众的人,一个有着知识分子清高却又军人出生的人,说到底他是一个优秀的人,但却不幸被选择做了罗马第一公民,而且在他前面的是一个叫做奥古斯都的杰出的政治家。提比略缺乏的是成为一个政治家所需要的那些伪装,除此之外他几乎无可挑剔,一个彻彻底底的现实主义者,却又在不断履行着他自己的理想。相比之奥古斯都,我更喜欢提比略。

  卡里古拉,没什么好说的。

  克劳狄乌斯,与提比略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为了国家尽心尽力,有着良好的大局观,但他却有着更过的缺点,甚至于有些可能是致命的。

  尼禄,一个大男孩。从某些细节来看,尼禄是一个很真实很可爱的人,当然他不幸成为了皇帝,这是一切不幸的根源。他有着治世的才能,可这又如何,这不是他所追求的。在他看来,帝国的和平在艺术前面都要让步,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比之提比略,尼禄一生都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当中不能自拔,最后沉沦。

  回到本文的最初,一个优秀的领导人如何选择自己的继承人?客观上来讲,时间都在前进,而时代却可能前进可能后退也可能停摆不前。选择合适的继承人,时代就随着时间向前走,选择不合适的继承人,时代就随着时间向后退。这是元首制的宿命,也是人类的宿命。因为精英领导是大部分人类的选择,所谓的民主制应该更多的是对精英的监督与选拔,而精英却有可能超越时代的局限来代领人们前进。我不知道凯撒当初为何会选则屋大维,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的是屋大维也是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内战后才统一了罗马帝国,提比略也是在前线征战多年后又在奥古斯都身旁聆听教诲,并冷眼观看了帝国几十年,之后才成为了第一公民,克劳狄乌斯虽不曾征战沙场,亦不曾为官多年,但却熟读历史,通晓治国治难,说白了,这三个人虽没有凯撒的辉煌,却在继承第一公民的身份后有足够的能力与智慧来治理帝国。而卡里古拉和尼禄,固然也可称为少年天才,但天才只是天资聪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有超于同龄人的眼光与胸怀,但超越同龄人并不够,治世之能,至少得超越元老院大部分议员吧。

  凯撒遗留,屋大维继承并精心打造的尤里乌斯血统元首制模式,到尼禄终结。以事后诸葛亮的姿态来看,我们可以批评他们选择的继承人做得不够,不适合。可这种模式天生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就像人类时时刻刻都需要足够精英的精英来领导大众,可精英是否每代都会出现,是否每代都会成为那个领导,这又有谁会知道呢。不是每个人都是凯撒与乔布斯,也不是每个人都像奥古斯都一样。人类的命运大概也是如此,天时地利人和,在关键的时刻,缺一不可。

  《罗马人的故事7》读后感(七):做人不易,做皇帝更不易

  盐野女士一直以旁听者自居,其实旁听也一种态度,似乎暗示着其隐藏了对于很多“主流”观点的不一样的意见。在许多地方都会流露出自己另一角度的思考。其实历史无法做到真正客观,连我们定义的“历史”本身就不是一件客观的事。

  就这第七本书来说,主要是公元14年奥古斯都去世以后到公元68年尼禄自杀这54年的历史。四个皇帝的故事虽然用了“臭名昭著的皇帝”这个副标题,然而似乎是要佐证一些正向的观点,或者说皇帝不光是被后人这么简单评价的。就像盐野女士说的,“正是罗马人对罗马历代帝王谩骂指责的年代,但同时也是罗马人自身觉得幸福的时代。”

  其实“暴君与明主的界限问题,或许这正是如何在公职人员与私人两种身份之间保持平衡的共同之处。”虽然每个皇帝上台都会先遇到军事问题,再处理财政问题和社会事业等问题,然而归根结底都是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角色。“政治家应该去挑战的是,在保持政治专业人士应有的气概与能力的同时,还要保证政治门外汉们对自己的支持等等之类的高超技能。”做人都不容易,也许做皇帝更不容易。

  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尤里乌斯--克劳狄乌斯王朝”最后四位皇帝。

  提比略·尤利乌斯·恺撒·奥古斯都

  TIBERIVSCAESAR AVGVSTVS

  很有意思的是用卡普里岛两座别墅的差异来反应奥古斯都和提比略的性格差异。不过作为尤利乌斯家族的成员又流淌着克劳狄乌斯家族的血液,而且又因为父亲被怀疑同谋刺杀恺撒而在童年流亡过一阵的他,提比略的沉稳乃至有些孤僻的性格也许是注定的。

  不过看了7本《罗马人的故事》以后都会发现每个领导人身边都会有几个亲信,而提比略还好有一个儿子杜鲁苏斯和侄子日耳曼尼库斯,这是他执政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说这里必须扯扯罗马人的名字,乃至于经常重名或者用称号代替名字的体系是让我有些崩溃的。看了尤利乌斯--克劳狄斯王朝族谱后,我更加的抓狂,这块内容真不太适合我。

  总体而言感觉盐野女士还是很欣赏提比略的,也在极力为其辩护。“对于我们这些两千年之后活在当世的人而言,想必很难对提比略的想法产生共鸣。”然而每一个行为都是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当盐野女士用她的理解去解释很多提比略的行为之后,似乎看到了这个“第一公民”的尽职尽守的一面,就比如对于莱茵河防御体制的运筹帷幄之中的解释。

  相信这部分史料很多部分是来自于塔西陀的《历史》和《编年史》。其中也借用了其对于提比略的总结,“把自己看做是一个终归会死的凡人的提比略,他竭尽所有来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的帝国统治顺利进行,对于这一点,连一直对他持批评态度的塔西陀都给予了赞许。”

  其实对于提比略的这段历史给我印象更深的还是日耳曼尼库斯。盐野女士也是在用很多历史引用来极力反对现代研究者的一些看法,“日耳曼尼库斯之死,根本谈不上是罗马帝国的损失。”通过这段盐野女士叙述的历史来看,不难看出这位几乎可以与亚历山大大帝媲美的被民众深受爱戴的日耳曼尼库斯更适合做罗马的皇帝。当然历史是没有假设的,然而历史也是很微妙的。其实无论日耳曼尼库斯能不能继承皇帝,到最后还是他儿子卡利古拉成为皇帝。

  就盐野女士对于提比略的评价和“传统”的分歧还是蛮大的,所以历史只是某个人的历史,当然历史学家眼里的历史会受到更多的信任乃至肯定。比起纯粹的编年史来说,我更喜欢看这些有观点的历史,当然绝对不能只是一家之言的观点。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日耳曼库斯(卡利古拉)

  Ga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

  当然比起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蒙森眼里的“罗马最优秀的帝王之一”提比略来说,卡利古拉就有些不那么靠谱了。执政只有短短的四年就把家底拜的差不多了。而且还神格化自己,我在想会不会和他是皇四代有关。三代出贵族,作为奥古斯都的曾外孙已经骨子里面就有优越感了。“想要彰显自己没有王冠却凌驾于头戴王冠的诸王之上,希望自己永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殊不知他没有仔细的思考过,奥古斯都创造这个“无冕之王”的真正意图,或者说古罗马帝国之所以能够昌盛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神、或者皇帝,更不是因为想成为神的他。然而似乎每个地区的历史上都会有这些类似的故事发生,又似乎这就是人性,局限在自己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或者说坚持着自己的相信,以至于忽视或者忘记了初心,也可以说是无视这个世界运作背后的规律。

  不过说到卡利古拉,必须要提到他的死。如果说刺杀恺撒是谋朝但没有篡位成功,那卡西乌斯·卡瑞亚和科尔涅利乌斯·萨比努斯应该算罗马史上第一个谋朝篡位成功的案例吧,虽然最后坦然的束手就死,但他们完成了自己的意愿,杀了实在无法忍受的卡利古拉,推崇了克劳狄乌斯登位。

  这部分还有许多关于犹太的历史介绍,这是一直想去了解的神奇民族。不过对于宗教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排他性,只是个人觉得也应该有些包容性。当然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能下此判断,因此也许那本《耶路撒冷三千年》可以往前插队排一排了。或者去看看《塔木德》,满足下好奇的心。

  提比略·克劳狄乌斯·恺撒·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库斯

  Tiberius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

  这位第四任皇帝“是提比略的侄子,也是日耳曼尼库斯的弟弟,卡利古拉的叔父”,而且还是安东尼的外孙,奥古斯都姐姐的外甥。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让人有些抓狂,我还曾想了半天会不会有乱伦的情况。不过也许都算是“尤利乌斯--克劳狄乌斯王朝”的血脉吧,都是在这张复杂的家谱中的一支。盐野女士的总结尤其到位“罗马的君主专制正是凭借这些错综复杂的联系的正当性,才能保证罗马帝国政权的延续。”

  其实说到乱伦,或者说近亲通婚,也许这就是保持血脉的方式,就比如叔侄通婚的克劳狄乌斯和小阿格里皮娜。盐野女士这里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叙述小阿格里皮娜的历史,堪称是罗马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女性。一个女人如果有野心而且非常聪明的话,那势必做成大事,乃至于男人都无法比肩之事。

  另一方面,无论克劳狄乌斯是否是被小阿格里皮娜毒死的,他在位的这13年兢兢业业,功绩也是可圈可点的。虽没有成就什么伟业,然而做为一个皇帝的职业打分的话,我觉得还是能够给出70分的。

  不过克劳狄乌斯给我留下最大的印象还是他是科班出身。如果硬要给皇帝这个职业定一个学习框架的话,历史一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科目。而作为历史学家的克劳狄乌斯从背景上更有胜任的条件吧。从那段著名的“罗马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教训之一”的精彩讲话中也不难看出以史为鉴的重要性。

  当然每个皇帝都会有在不同领域的不同建树,所以盐野女士在讲述的过程中也相应的会有些侧重,以至于很多前任皇帝没有讲述到的事迹会在后来反应出,可以看出些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意味来。

  尼禄·克劳狄乌斯·恺撒·杜鲁苏斯·日耳曼库斯

  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

  “人不会因为不存在困难就会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人性现实的一面往往是在细枝末节中挑剔万分,并把这些瑕疵当做不满的借口。”进而有些人,比如皇帝,就算你自己满足了,你也会被推向改变的路。这不仅仅是个体的欲望,更是集体欲望的体现。

  或者说太太平平是做不了皇帝的。

  任何一个皇帝都有可卷可点的业绩,当然也有劣迹。不过尼禄和克劳狄乌斯的那段历史中都不会少了小阿格里皮娜的那一部分,就像中国的慈禧一样,一个对权力痴迷的女人。也许在旁人看来,弑母的那段历史是尼禄最会被津津乐道的一部分。

  不过尼禄被记住的更应该是他的臭名昭著。“高支持率经常与陷阱相伴相生,为了避免掉入陷阱就需要很强的自我克制能力,可是尼禄对此实在没有天分。”也许这是罗马共和制之所以能够成功,乃至恺撒和奥古斯都能够称帝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领导者(执行官或者第一公民)必须要有很强的自制力,或者说不能为一己私利去统治一个国家。也许这就是尼禄臭名昭著的原因吧。所谓臭名,主要是来自于弑母、杀妻、迫害基督教、乃至于黄金宫殿等等,以至于左膀右臂都来反对甚至策划谋杀。

  不过随着尼禄的自杀,“象征着奥古斯都都一手创立的’精致的虚构’的帝国政权终结。”不过似乎已经回不到共和制了。“作为一个并非意识形态类型的民族,罗马人仍然是一个善于与现实抗争的务实主义群体。”因为元首制更符合罗马帝国现实。或者说做为一个“西起不列颠,东至幼发拉底河,北抵莱茵河口,南接撒哈拉沙漠,统治了600多个民族。”的一个大帝国,适当的集权更易于统治吧。

  如果贯穿这一本书来看,对于“尤里乌斯--克劳狄乌斯王朝”这段历史盐野女士主要是参照了塔西佗的著作,不过也经常流露出对于塔西佗的不认同,以至于最后以对于塔西佗的抱怨来结尾。“笔者从心底十分尊敬塔西佗,他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历史。然而,有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想抗议几句:’塔西佗,你怎么能这样讲呢?’”

  这就是盐野的罗马史,一本有态度的历史书。

  2017-6-22

  《罗马人的故事7》读后感(八):十分钟浏览《罗马人的故事VII:臭名昭著的皇帝》

  第一章 皇帝提比略(公元1 4年—公元3 7年)

  提比略继承皇位之后,着手巩固皇权,完善财政。但是,东方叙利亚的人事安排失策,打乱了他的计划。

  提比略赋予日耳曼尼库斯整个东方区域的“最高司令权”,也就是说在处于整个东方区域行政官中地位最高的叙利亚总督也应听命于他。但是,为了权力制衡,在日耳曼尼库斯出发时,握有提比略密令的皮索也踏上了赴任叙利亚之路。事实证明这次的人事安排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皮索没有履行好从旁监督这一职责,只起到一个横加干预的作用。除此之外,如若女人加入男人之间争端的话,那只能使男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最终导致场面无法控制。日耳曼尼库斯的妻子阿格里皮娜最引以为傲的,是身为神君奥古斯都的直系血亲这一点,所以她总在各场合抛头露面,连军团的阅兵典礼也要参加。阿格里皮娜的这种做派使皮索的妻子萌生了对抗心。这位总督夫人也开始经常出入军团消磨时间。两个女人之间的抗衡发展到了各个方面,这样的抗衡在对权威和权力只能次于日耳曼尼库斯的皮索态度上也日益暴露。皮索甚至对日耳曼尼库斯要求调派一个军团的命令充耳不闻,毫无反应。

  当然,并非上述一件争端就使得日耳曼尼库斯对皮索产生了不满。从公元18年至次年的这个冬季,日耳曼尼库斯偕同家人前往埃及,打算在埃及避寒。然而,埃及是皇帝的私有领地,在罗马身兼重职的人不论是谁,不经皇帝的许可是不能入境的,这从奥古斯都时代开始就有规定。在日耳曼尼库斯看来,既然身为东方区域的最高司令官,那么进入在其管辖范围之内的埃及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他在没有得到罗马的提比略许可的情况下便进入了埃及。提比略在得知日耳曼尼库斯在埃及的举动时,在元老院中公开对日耳曼尼库斯进行了斥责。

  日耳曼尼库斯于公元19年春离开埃及,返回叙利亚。前路危险重重,在那里等待日耳曼尼库斯的,是对他反感心理与日俱增的总督皮索。甚至有这样的传闻,在叙利亚行省首都安条克的总督府内,经常可以看到两人争执的情形。然而,没过多久,日耳曼尼库斯却因高烧病倒在床。这突如其来的高烧,却在第二天早上神奇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可是,到了夜里又再度袭来,谁也没有料到,隔天清晨又退了下去。在日耳曼尼库斯没有发高烧的时候,他还如平常人一样起居生活,然而每晚高烧必然来袭。连续几天下来,即使白天稍微退烧,也没能恢复到正常体温。在高烧的来回折腾下,这位年轻将军的生命日益衰竭。日耳曼尼库斯卧床不起,病榻边围坐的众人都认为这突如其来的病是总督皮索下毒引发的。在这样的声浪中,日耳曼尼库斯也对此深信不疑。然而,日耳曼尼库斯发烧还不到10天,就在对围在病床边的妻子与战友托付报仇的遗言后撒手人寰。公元19年10月10日,日耳曼尼库斯病逝,年仅33岁。

  日耳曼尼库斯死后,提笔略既没有出席葬礼,也拒绝在官方记录中清除皮索的名字。世人对提比略是否参与毒害引发了质疑,历史学家塔西佗更倾向于日耳曼尼库斯是死于皮索毒害,而皮索又是受了提比略的密令这一说法。

  之后,提比略身心俱疲,不久又受到了家人过世的打击,从此离开了罗马,来到岛上开始了长期的隐居,并在岛上渡过了余生。

  第二章 皇帝卡利古拉(3 7年3月1 8日—4 1年1月2 4日)

  总司令日耳曼尼库斯育有三子,年纪最小的卡利古拉被士兵们视为吉祥物。卡利古拉从小在军队长大,和罗马军队关系亲密,尤其与驻守莱茵河防线的军团非常亲近。士兵们看着小小的孩子蹒跚学步,给他做小巧的军靴,陪他嬉戏玩耍,所以,士兵们都不叫他的本名盖乌斯,而是亲昵地称他“卡利古拉”(小军靴)。如今,卡利古拉成为他们的新皇,众望所归。同时,他还拥有提比略留下巨额国库。

  8月31日是卡利古拉的生日,当然这也是一个令罗马人举国欢庆的节日。卡利古拉并未把这一天看做普通的生日,就在同一天,他举行神君奥古斯都神殿的祭祀仪式。9月27日,元老院接受了罗马民众的请求,顺水推舟地通过决议将“国父”尊称正式授予卡利古拉,而卡利古拉毫不推辞就接受了下来。这位25岁的年轻人获得了恺撒与奥古斯都两位“神君”所拥有的荣誉。卡利古拉从回到罗马再到获得“国父”称号的这些日子里,首都罗马每天都像是在过节一样,各地都举办了连续好几日的角斗比赛、4匹马拉的战车竞赛、体育竞赛和戏剧表演。罗马人不论是谁都洋溢着幸福的神情,就好像是漫长的寒冬之后春天终于来临,然而,这个“春天”的到来也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开支。

  公元38年10月,首都发生火灾。古罗马建筑的墙壁和柱子都使用石材,所以不太容易引发火灾。然而为了减轻天花板和屋顶的重量,这两处一般都用木料,这也是罗马建筑的最大弱点。得知火灾的消息后,卡利古拉自然当仁不让地指挥灭火,毕竟他才26岁,年轻力壮,体力充沛。另外,卡利古拉以这次火灾为契机,下令火灾造成的损失全部由国家负担。此举当然令民众欢欣鼓舞,不过这也是日后导致国家财政崩溃的原因之一。总而言之,卡利古拉收买民心的政策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点,即希望做些开创性的创举,让罗马民众有新的感受。

  卡利古拉一直有这样的想法,想要彰显自己没有王冠却凌驾于头戴王冠的诸王之上,希望自己永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卡利古拉所做的史无前例的事情,远不止于上面的例子。还不到三年的时间,卡利古拉就把皇帝的个人财产,以及国库中的库存挥霍殆尽。

  卡利古拉的窘迫境况依然没有改善,这自然归咎于他没有减少支出。于是,卡利古拉想到了增加新的税种。可是,税制的基本体系由奥古斯都设置,不能随意更改,他只能略作改动。罗马人在指定遗产继承人时,通常指定由平日敬重有加之人继承。于是,先皇奥古斯都对六等亲以内的亲属免征遗产税。然而,卡利古拉认为这是一项可以征收的税金,居然强制罗马人在遗产继承人中加上他的名字。除了现金之外,卡利古拉可继承的遗产,从房屋等不动产到奴隶、角斗士等“活资产”都包括在内。

  作为一个法治民族,罗马人非常尊重私有财产,不论贫贱,即使是一张床,他们也会清楚地列在遗产中。所以,人们认为卡利古拉侵犯了他们的私有财产权。此外,卡利古拉还忘记了更重要的事。只要不触犯自己的利益,不管国家还是私人提供的马戏团或者娱乐活动,人们都欣然接受,也不吝啬表示他们对活动赞助者的支持。如果他们认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会立刻翻脸,曾经的支持顷刻间作鸟兽散。然而,卡利古拉没有考虑到这种现实。刚继位时民众们对卡利古拉的狂热追捧日益降温。

  先对有钱人动手就是卡利古拉所谓的尽快筹款办法。而元老院阶级正是卡利古拉指的有钱人,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交钱,“叛国罪”刚好派上用场。以阴谋刺杀卡利古拉为借口,他的两个妹妹被流放,家人都被迫自裁。卡利古拉与元老院的关系,从登基后的狂热欢迎逐渐冷却,原本还维持表面的协调,经此一事,已经彻底翻脸。卡利古拉对有钱人阶层“痛下杀手”,原本与此毫无关系的罗马人应该会觉得大快人心,然而,如今甚至连他们都开始同情元老院阶级了。因为人们获得太多,就会感到厌烦。对于卡利古拉,罗马人已经开始生厌了。

  公元40年到41年,卡利古拉身处的环境从他登基时的狂热拥捧到现在的迅速退烧,让人怀疑这一切是否像梦境一般虚幻,而且这种变化之快不过才3年半而已。

  公元41年1月24日,献给神君奥古斯都的帕拉蒂尼祭典在皇宫的所在地——帕拉蒂尼山上举行。按照罗马帝国的习惯,祭典在祭祀仪式之后都会有戏剧表演与角斗比赛,而戏剧表演的时间正是帕拉蒂尼祭典的第5天。卡利古拉心知肚明,先皇提比略恶评如潮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从不出席这类活动,所以不论是戏剧表演还是角斗比赛,卡利古拉一定会出席观看。当天,他一直兴致勃勃地观看上午的表演。从议事厅通向皇官有一条短程地下通道。卡利古拉在下午1点左右,起身准备享用午餐。然而,就在卡利古拉即将走出地下通道之际,近卫军大队长用剑从背后朝他的脖子砍下去;另一名近卫军大队长也拿剑从正面用力刺进站立不稳的卡利古拉的胸部。皇帝卡利古拉在日耳曼人警卫赶到现场时已经遇刺身亡,而她的第四任妻子也是胸部中剑,气息全无。1岁大的女儿,则是被人从乳母怀里夺过来摔到地下通道的墙壁上而夭亡。卡利古拉的统治只维持了3年10个月零6天。

  卡利古拉遇害后没多久,卡利古拉的叔父克劳狄乌斯被人发现,并带回近卫军团营区,接受士兵对这位“皇帝”的欢呼。元老院只好承认这个事实。而普通罗马民众对卡利古拉之死反应冷淡,无人叫嚣把卡利古拉丢到台伯河中,也无人为卡利古拉流泪。正因为卡利古拉遇刺后他的塑像立即被捣毁,留存至今的卡利古拉塑像十分稀少。大概是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梦魇,罗马人彻底抹去了卡利古拉的一切痕迹。随后,新的皇帝登基,新的时代来临。

  第三章 皇帝克劳狄乌斯(4 1年1月2 4日—5 4年1 0月1 3日)

  克劳狄乌斯大概因为年幼时患过小儿麻痹症,他总是拖着右腿走路。由于身体的不均衡,他整个人给人的感觉是弱不禁风。克劳狄乌斯走起路来两膝不住地发抖,步履艰难。此外,他还有不停地摇头、一紧张就会口吃的毛病。克劳狄乌斯的身高也低于平均水平,体态不佳,脑袋不大,倒三角脸,尖下巴,三条深深的皱纹刻在狭窄的额头之上。

  即使是在克劳狄乌斯长大成人之后,奥古斯都以及提比略都从未考虑过对他委以任何军职和官职,反倒默许他从事于他从小就热爱的历史研究与写作。克劳狄乌斯若非卡利古拉遇难之后继承皇位,可能终生都会与“历史”为伍。克劳狄乌斯撰有《伊特鲁里亚史》,篇幅长达20多卷。之后又撰有《迦太基史》,共8卷。克劳狄乌斯原本打算要给描述罗马内战的书起名为《内战记》,然而受到母亲安东尼娅的忠告,他在写到第2卷的时候就没有继续。他集中精力写成了全书共41卷的《和平记》。

  第一次在元老院发表演说,满堂的爆笑使克劳狄乌斯不再镇定,他开始结巴。一结巴就拼命想把话讲好,结果嘴角堆满了唾沫。向来不注重仪表的克劳狄乌斯似乎没有发现,一直没有把唾沫处理掉,结果唾沫就变成了口水从嘴角流出。到最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克劳狄乌斯的首次演讲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画上了句号。尽管如此,克劳狄乌斯的执政生涯并没有戛然而止。这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克劳狄乌斯奉献大众的意愿坚定,丝毫没有因为第一次公开演讲的失败而受到打击。其二,克劳狄乌斯很走运。元老院中的少数议员,在目睹了克劳狄乌斯的丑态之后,更激发了他们要为新皇帝鞠躬尽瘁的情怀。这部分议员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举足轻重、富有才华的人。他们深知推行元首制才是罗马帝国的治世之道,所以愿意倾尽全力辅佐新皇帝。

  克劳狄乌斯必须重整因卡利古拉奢侈淫逸而濒临崩溃的国家财政。其一、重新征收被卡利古拉废止的1%的营业税。卡利古拉为了得民心,废除了这项税收,现在要重新征收,大家的感受就如同被征收新税一样。为了平息大家的不满,克劳狄乌斯就宣布免征卡利古拉时代征收的燃料税等各项杂税。这么一来,税收体制同卡利古拉时代以前的税收一样,少而精。克劳狄乌斯的税收制度比卡利古拉时代以前更加精简。其二、不削减必要的经费开支,不必要的开支一项不留。这么一来,没有了以前令人瞠目结舌的大笔支出。大家认为举办戏剧表演、杂技表演、竞技赛、剑术比赛是必要支出,所以照常举行。相反,为了省下维修费用,克劳狄乌斯在卡利古拉时建造的、用来从埃及搬运25米长方尖碑的大船上装满石头,沉到海底给奥斯提亚海港工程的堤坝做基石。

  依靠税收的自然增长来构架财政稳定,税收收入渠道就得畅通。如果放任征税者的违法行为的话,管道就会堵塞。克劳狄乌斯身为罗马帝国皇帝,如果在大众面前过度抛头露面一定会惹来物议,然而为了保证税收渠道的透明公正,克劳狄乌斯不顾这些,他热衷于参加法院的审判。通常而言,他会把杀人和偷盗案件交给别人处理,对于税收,他清楚公正的税收是实施仁政的根基,是值得皇帝用心去监督的。在这一点上,克劳狄乌斯和提比略如出一辙。

  治理国家同管理公司一样,财政和人事是关键。克劳狄乌斯上台后,另一个重大举措就是把元老院的大门对外开放。元老院大会上,反对声占了大多数。克劳狄乌斯开始了发言,他当时所作的演说内容,可以从1480年后的1528年,在法国里昂挖掘出来的石碑上的碑文得知。“议员诸君,现在我们深信不疑的惯例,其实在当时也是突破性的尝试。曾经,国家的重要职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被贵族把持着,后来罗马市民也可以在政府里担任职位,接着担任官职的人选扩展到了住在罗马之外的拉丁人,再后来是住在意大利半岛的百姓,就这样官职的大门越来越对人开放。议员诸君,现在我们对要求我们表明态度的高卢人开放门户,在将来这势必也会成为罗马的传统之一。现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引用了许多先人们的例子,而在将来,这件事也将会成为供后人引用的先例。”在皇帝克劳狄乌斯发表了这篇演讲后,这次讨论以赞成票占多数通过了高卢人出任元老院议员的请求。生在罗马霸权时代的希腊人、《列传》的作者普鲁塔克曾这样写道:“罗马人之所以强大,在于他们会把自己的手下败将同化这一统治模式。”

  历史车轮向前,罗马帝国终于出现了一位不满足于仅仅做权力者妻子、想要自己掌管天下的女人。小阿格里皮娜是皇帝卡利古拉之妹,然而她不满足于此。她的盘算是先当上皇后,等克劳狄乌斯驾崩之后再成为皇太后,进而统治整个罗马帝国。当然,她也没想过为克劳狄乌斯生儿育女,在小阿格里皮娜心目中,皇位继承人早就有人选了,小阿格里皮娜12岁的儿子正是她以后摄政的傀儡皇帝人选。为了实现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就算是嫁给叔叔,她也根本不在乎。

  她成功了。不久后,小阿格里皮娜荣升皇后。她把儿子更名为尼禄。“尼禄”在克劳狄乌斯家族出身的萨宾人的语言中意为“勇敢之男”,是克劳狄乌斯家族中男性最常用的名字。

  克劳狄乌斯在公元54年的秋天已经度过了63个春秋,而罗马帝国在他的统治之下也经历了13个年头。虽然克劳狄乌斯从未奢求过帝国的皇位,然而现在,他甚至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摄政的13年间他全心全意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在克劳狄乌斯看来,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另一方面,小阿格里皮娜的阴谋也已经万事俱备。也就是说,她需要借助克劳狄乌斯皇帝的身份所做的准备都已经完成了,皇帝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再者,如果等皇子长大成人,能自理国政时,她自己就会处于不利的境地。历史学家们大多持这样的观点,小阿格里皮娜给喜欢吃菌类的克劳狄乌斯食用了毒菌。克劳狄乌斯在吃下毒菌后并没有立即发作,到了深夜,毒性大发,就这样命丧黄泉。然而,对于克劳狄乌斯之死,并没有立即公之于众。次日,即10月13日正午,皇宫之门大开,近卫军军团长布鲁斯率领1000名近卫军拥戴着尼禄出现了,直到此时克劳狄乌斯的死讯才公之于众。在近卫军团的拥戴之下,尼禄径直奔赴罗马近郊的近卫军营地,他受到了近卫军士兵们“万岁”的高呼。尼禄的时代来临。

  后人评价克劳狄乌斯,容易看到他的性格缺陷。我们会觉得,克劳狄乌斯做事天真,他以为作为一个皇帝,兢兢业业把事情做好,就会赢得大家的尊重。但如果我们把自己置身于他的生命里,面对天生的生理和形象缺陷,却被推到风口浪尖的皇帝位置上,这些结果可能是他早已预料到的。他可能在想,即使这将是一场悲剧,就让我轰轰烈烈地把这场悲剧演完。

  第四章 皇帝尼禄(5 4年1 0月1 3日—6 8年6月9日)

  小阿格里皮娜是罗马史上第一个想要掌权的女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尼禄是小阿格里皮娜的亲生儿子,有其母必有其子。母亲想要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儿子也想如此。如果认为10多岁的稚儿还没有自立,只能说小阿格里皮娜真的是机关算尽。尼禄本身是个头脑精明、天资聪颖的少年皇帝。依照小阿格里皮娜的性格来推测,不难想象,她肯定是每天会对着一个模子出来的儿子说,你这个皇帝是我一手造就的。显而易见,普通家庭中10多岁的男孩与母亲之间经常发生的矛盾,在这对皇室母子之间也经常上演。

  尼禄对小阿格里皮娜也渐渐心生不满,事件源于他爱上了一个女奴隶,然而小阿格里皮娜对这样的人无疑是鄙视万分。起初,尼禄想尽办法躲过母亲的视线。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最后还是传到小阿格里皮娜耳中。小阿格里皮娜得知尼禄与这名女奴隶之间的关系后,震怒异常,破口大骂。实际上,让小阿格里皮娜恼火的并非尼禄已有妻室却又与别的女人勾三搭四,而是他居然自降身份和一个女奴隶纠缠。所以小阿格里皮娜的语气中充满了恶毒的语言。当尼禄同党把小阿格里皮娜的心腹赶出罗马,试图瓦解她的同盟阵营时,她一下子就冲到了儿子尼禄的房间,根本不管前面有什么人,也不管是否有人在倾听,就一股脑儿地发泄自己的怒气,像洪水一样根本无法停住。“你之所以有今天靠的是谁?你知道我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才让你成为皇帝?如今你却对我不仁不义,真是枉为人子!比起你这个鸠占鹊巢的养子,克劳狄乌斯的儿子更有资格继承皇位。你这忘恩负义、不守孝道的家伙,必遭天谴!!!“尼禄在此之前只想尽量避免与母亲碰面,彼此相安无事,这番话却让他心生畏惧。像这样的母亲不是发牢骚抱怨几句就完事的,她既然说得出恐怕就真会那样干。不久后,尼禄和母亲在另一件事情上又起了争执,终于让他下定了决心。

  当尼禄还是“皇太子”时,他迎娶了先皇克劳狄乌斯之女屋大维娅,他们的结合可以视为政治联姻。政治联姻并非是导致尼禄与屋大维娅这对夫妻关系淡漠的主要原因,而是因为屋大维娅呆板无趣、性格沉闷。尼禄的第一个恋人原本是个奴隶,她真心实意地爱着尼禄,却不懂得体贴人,尼禄很快就心生厌腻了。此时,波比娅出现在尼禄的视线里,她楚楚动人又善解人意,身份也适合做尼禄的情人。如果要立波比娅为皇后,唯一的办法是与屋大维娅离婚,然而尼禄的母亲小阿格里皮娜根本就不会同意。面对态度强硬的母亲,起初尼禄束手无策,然而,不久竟想除之而后快。尼禄命人打造一艘船底开洞的船,以便船只出海后能迅速失事。于是,尼禄到处宣传他与小阿格里皮娜重归于好的信息。大体的内容是不管她的母亲多么啰唆,他还是会听从母亲的教诲。

  不出预料,船沉了,然而预料之外的事让尼禄大失所望,小阿格里皮娜并没有溺死。回到别墅后,小阿格里皮娜顿觉蹊跷,察觉此事绝非巧合,而是儿子故意设下的陷阱。然而,她故作冷静地写了一封信,让一名信得过的解放奴隶送呈皇帝尼禄。她在信中这样写道:“虽然船沉了,但万幸的是我只是肩膀受了点皮肉伤,不用担心。”尼禄正在焦躁地等待母亲的死讯,夜不能寐。突然接到这封信之后,顷刻之间方寸大乱。尼禄的幕僚决定再次下手。他们首先把小阿格里皮娜的解放奴隶带到仆人面前,诬陷这名奴隶奉小阿格里皮娜之命谋杀皇帝,并在他张口反驳之前迅速杀人灭口。事有凑巧,这位解放奴隶正好身佩短剑,这柄短剑自然成为了生事的把柄。卧床休息的小阿格里皮娜看见这些来势汹汹的歹徒们仍故作镇定。她还一本正经地躺在床上平静地说道,如果儿子命他们前来探望,就转告她已无大碍。当尼禄的部下将小阿格里皮娜的床团团围住时,她这才突然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她只指着自己的腹部说道:“你们要杀我的话就刺向这曾经孕育尼禄之处。”然而话音未落,她就被利剑刺得体无完肤。

  不久,尼禄与屋大维娅离婚,随即迎娶情人波比娅。尼禄对离婚的屋大维娅处以流放之刑,进而命人在流放之地将她杀害。据说因为尼禄害怕民众们太过同情屋大维娅,不满他休妻另娶,进而以抗议示威来支持屋大维娅,所以痛下杀手。无论如何,继弑母之后,杀妻又为尼禄添上了暴虐的一笔。尼禄无端杀害无辜妻子一事,并没有因为其背上污名而画上句号。身为皇帝,尼禄的权威和权力有效发挥需要前提,就是成为先帝克劳狄乌斯的养子并与其女屋大维娅结婚、生育儿女,这样才是合法的。然而尼禄与屋大维娅没有后代就离婚,意味着他失去了合法性,正因如此,才招致小阿格里皮娜强烈的反对。再者,就奥古斯都定下的“血缘”继承制度而言,小阿格里皮娜的反对并没有错。小阿格里皮娜可以证明他身上流着奥古斯都的血,可是尼禄已经把她杀了。尼禄这个皇位的正当性越来越不堪一击。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和心爱的女人成婚,春风得意的尼禄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此时正如履薄冰。已经步入25岁的尼禄愈发专横跋扈,甚至一度认为自己可以凭借“实力”而无须“血缘”这个靠山。这样做的结果,其实也意味着元老院、公民与军队将以更严苛的标准重新审视皇帝的能力。

  尼禄痴迷于希腊文化。尼禄所想的是尝试在罗马城中心重现希腊的绿色世外桃源,于是下令兴建“黄金宫殿”。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完全占用了罗马共计50万平方米的土地。

  公元64年7月18日至19日夜,首都罗马大角斗场观众席下,一家店铺突发火灾。在强风的助长之下,火势迅速蔓延,周围房屋全都一焚而空。这一年,“黄金宫殿”也即将落成。突如其来的罗马大火将“黄金宫殿”也焚毁了,本来重新动工的日期应当稍微推迟一下,然而尼禄好像忘了一般。虽然尼禄一心致力于灾后重建,但对“黄金宫殿”的重建更是不遗余力。让罗马公民更为愤怒的是,这次火灾造成的灾区差不多与尼禄的“黄金宫殿”预想用地完全吻合,从而引发了罗马公民的纷纷质疑。保护私有财产在罗马实行得非常彻底,即使是皇帝要想要土地,也得出钱向所有者购买。然而,购买需要跟所有者分别交涉,没有充足的时间与金钱,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若是房屋被烧毁,所有者一般都会放弃土地,所以购买起来会比较轻松。因此,罗马大火是由尼禄下令纵火这一谣言也传开了。虽然在罗马大火之前,尼禄偶尔会被罗马公民嘲笑。但从整体上而言,尼禄仍然是一位受罗马公民尊重的皇帝。现在,情势急转直下,尼禄继位以来第一次被敌意包围,这使得他惊慌失措,因此患上了强迫症。为了打消人民对他的敌意,尼禄绞尽脑汁。就在此时,很多心怀叵测的人趁机向尼禄兜售诡计。

  罗马基督教徒当然是纵火罪最好的替罪羊。基督教徒除了犯有“纵火罪”,尼禄还指控他们犯下了“憎恶全人类罪”。尼禄实施的逮捕并非撒网捕鱼,而是顺藤摸瓜。先逮捕了几个自称是基督教徒的人,然后严刑拷打,逼迫他们供出其他基督教徒,等其招供之后再予以判刑。当然,所谓的判刑一般都是死刑,然而不经审判直接推赴刑场又与罗马法律相悖。所以,在接到告密后,这些司法机构才采取行动,在证据齐全之后立即予以处决。

  尼禄原打算将纵火嫁祸给市民讨厌的基督教徒,从而消除市民对他的怀疑。然而尼禄失算了,反而使传闻他故意纵火的谣言愈传愈凶。局势逐渐失去了控制,不仅各地开始有反抗尼禄的暴乱,近卫军团也开始疏远他。最后,尼禄被元老院判决为“国家公敌”。尼禄失去了元老院与公民的认可,意味着丧失了统治国家的权力。尼禄受到元老院派出的大批士兵的追缉。

  当尼禄知道有人会到这个藏身之处抓捕他的时候,他决定自行了断。公元68年6月9日,罗马帝国第五任皇帝尼禄离世,享年30岁零5个月20天。传言,皇帝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可怜的艺术家将要死了”。

  (第VII卷完)

  原著罗马人的故事VII: 臭名昭著的皇帝. 盐野七生. 中信出版社. 2012

  《罗马人的故事7》读后感(九):“尤里乌斯—克劳狄乌斯王朝”时代

  《罗7》的历史跨度为54年,期间的罗马史共经历4代罗马皇帝,分别为:提比略、卡利古拉、克劳狄乌斯和尼禄。其中,前2位与恺撒和奥古斯都皆属于“尤里乌斯”家族,后2位属“克劳狄乌斯”家族。两大家族——罗马建国以来的名门望族——通过政治婚姻建立起血缘关联。因此,这段罗马帝政可称为“尤里乌斯—克劳狄乌斯王朝”。这种皇位继承模式由奥古斯都一手开创,目的在于保证罗马帝国政权的延续及其正当性。不过,“尤里乌斯—克劳狄乌斯王朝” 从奥古斯都起,到公元68年尼禄自杀止,则宣告断绝,历时共一个世纪(前27年-68年)。所以,从王朝更迭角度看,或从罗马人的故事卷次看,可以将《罗6》和《罗7》归为“尤里乌斯—克劳狄乌斯王朝”时代。

  ■ “尤里乌斯—克劳狄乌斯王朝”谱系(PS.恺撒应该计算在内吗?)

  第一代皇帝:奥古斯都(前29-14年,在位43年,终年77岁)

  1.奥古斯都-妻-莉薇娅:独生女,尤利娅;继子,提比略(第二代皇帝)、杜路苏斯。

  (注:两个继子是莉薇娅与前夫所生。莉薇娅与奥古斯都结婚时,杜路苏斯还在母亲的肚子里,所以他是否为奥古斯都亲生就成了一个迷——这是古罗马时代的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而相比于提比略,奥古斯都本人又的确比较偏爱弟弟杜路苏斯。)

  第二代皇帝:提比略(14年-37年,在位23年,终年77岁)

  1.提比略-妻-维普萨尼娅:生子杜路苏斯。后,在奥古斯都的强迫下离婚,娶奥古斯都的独生女尤利娅为妻,二人无子嗣。

  2.杜路苏斯-妻-小安东尼娅(奥古斯都的外甥女):生2男1女。2男分别为日耳曼尼库斯、克劳狄乌斯(第四代皇帝)。

  3.尤利娅,在父亲奥古斯都的操控下先后嫁给3任丈夫:马萨鲁斯、阿格里帕和提比略。与第二任丈夫,也是奥古斯都的最忠心的协助者阿格里帕生有3男2女。其中两位女儿是小尤利娅和阿格里皮娜。

  第三代皇帝:卡利古拉(37年-41年,在位3年10个月,是年28岁,死于刺杀)

  1.阿格里皮娜-夫-日耳曼尼库斯:生有3子1女。其中小儿子即为卡利古拉,从母方论是奥古斯都曾外孙,从父方论是曾孙。与母同名的女儿叫小阿格里皮娜,是第五代皇帝尼禄的生母。(注:阿格里皮娜及其女儿小阿格里皮娜,都是古罗马历史上十分出名的女性,母女二人权力欲极强,这段故事比较有趣。)

  第四代皇帝:克劳狄乌斯(41年-54年,在位13年,终年63岁)

  1. 克劳狄乌斯-妻-小阿格里皮娜:继子尼禄(为小阿格里皮娜与前夫所生)

  第五代皇帝:尼禄(54年-68年,在位14年,是年30岁,自杀身亡)

  以上可以看出奥古斯都的血统观,特别是从第二代的皇族婚姻中可以看出为延续血统,奥古斯都将自己的女儿转嫁3次不说,最后竟然还将她嫁给自己的儿子(继子)!可谓操心到了极限(当然,与妻子莉薇娅婚后未能生子也是客观)。从第三代到第五代也可以看到,尽管“尤里乌斯—克劳狄乌斯王朝”男丁并不兴旺,但从皇位有限的人选上看,血缘世袭的观念已经被罗马人所接受,这似乎就是时间的力量,曾对“皇帝”这一字眼极为敏感的罗马人,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发生着变化。

  所以,作者写道:“尼禄之死并非单纯意义的奥古斯都血统断绝,而是象征着奥古斯都一手创立的‘精致的虚构’的帝国政权终结。” 此后,罗马持续了一年半的内乱,先后出现加尔巴、奥托、维特里乌斯三位皇帝,直到韦斯帕芗继位才算大局已定,这将是《罗8》的故事内容。

  ■ “臭名昭著的皇帝”(PS.被历史误会可悲吗?)

  《罗6》时间范围43年,《罗7》为54年,二者时间跨度旗鼓相当。不过,本卷的标题“臭名昭著的皇帝”,与上一卷“罗马统治下的和平”相比,褒贬相当鲜明,这是否说明“尤里乌斯—克劳狄乌斯王朝”除了奥古斯都外,都是只有高贵血统的昏庸帝王吗?

  有趣的是,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历史恶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罗马历史名人塔西佗(55年-120年)造成的。塔西佗在尼禄自杀而亡的那一年(即本卷故事的截止时间)大约13岁,他的著作之一《编年史》(Annales)记录了从提比略的即位到尼禄的死为止,这也恰与《罗7》的时间范围相同。从塔西佗的视角看,这部著作是以他出生40年前开始到他15岁之前的时代为对象。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这个时期对塔西佗来说相当于“最近的过去”。所以,这位极具权威的“帝国代言人”的话决定了后世对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的评价。偏偏这位“代言人”又十分厌恶这几位皇帝,并在《编年史》中对这段罗马帝政大加批判,且时不时对皇帝的为人挖苦一番。其实,共和制时代的知识分子西塞罗也早就有这样的名言:“无论何时,批判当权者的文章总是受人追捧。”当然,虽然塔西佗的著作略嫌主观,但基本上是信史实录,否则也就不会被誉为罗马帝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了。

  “臭名昭著的皇帝”们之所以获得重新评价,应该归功于考古学的发展,以及后世学者把前世的作品读通、读熟、读透了才产生的想法,而不是因为历经1800年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可话又说回来,点赞数不如恺撒和奥古斯都,自然也有其自身原因。就拿提比略来说,即便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蒙森评价他为“罗马最优秀的帝王之一”,但历史学家塔西佗却批评他道貌岸然,是个伪君子,也并非就是纯粹的人身攻击。总之,本卷所述四位皇帝说其性格有所不足怕也不为过。

  所以,古今评价上的不同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在与此相关且有限的第一手文献中,塔西佗的官方论调自然最为言重。而在塔西佗的笔下,皇帝们要是表现好也就罢了,因为那是皇帝的职责所在,表现不好或是行为不端,自是少不了口诛笔伐。但这样的官方言论,也反证出罗马人重视历史思考和言论自由的品质。而此后的罗马史和乃至中世纪,时代虽然发展了,可历史遗存却相对匮乏,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退步。

  ■ “尤里乌斯—克劳狄乌斯王朝”时代的罗马

  此时的罗马帝国疆域宽广,西起伊比利亚半岛和不列颠,东至幼发拉底河,北抵莱茵河口,南接撒哈拉沙漠,统治了600多个民族。从现代版图来看,就是围绕地中海的欧、亚、非等诸多国家。大致包括或部分涵盖了今天的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法国、比利时、瑞士、卢森堡、荷兰东部和德国西部、希腊、马其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叙利亚、以色列、埃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摩洛哥北部、突尼斯等,这些所谓的现代国家当时都是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地区。值得思考的是,现在的巴尔干和中东地区,亦曾享受过“罗马统治下的和平”。 当然,虽然彼时没有“火药桶”这样的说法,但危机也的确存在。

  公元48年,克劳狄乌斯进行了人口普查,有罗马公民权的人约有598万。此前数据是:前28年为406.3万人,前8年为420.3万人,14年为490.7万人。意大利的罗马、埃及的亚历山大、亚细亚的安条克城市人口都在百万以上。行省总人口更是罗马人的10倍,对行省的统治也从从恺撒、奥古斯都的大动脉时代进入无处不在的微血管时代。

  军事上,提比略最终确立了“莱茵河-多瑙河”防御体制,并顺利解决了北非游牧民族的袭扰,确保了帝国不受外部蛮族入侵的干扰。尼禄采纳了名将科尔布罗的建议,与帕提亚签订和约,实现了长达50年的东方和平。1世纪中叶,克劳狄乌统治斯期间,虽然不列颠战役前前后后延续了20年的时间,但这却并不构成国内安全的主要威胁。实际这也体现出帝国军事力量运用上的一个主要特点。在奥古斯都的设计下,帝国常设25个军团,外加25个辅助军团,共30万的兵力,但这些军团都配属在明确的驻地上,即镇守边疆。历代皇帝无论面对怎样的军事需要,都难以像恺撒以前的时代那样随意征兵,因为这将导致国防开支的增加。所以,如何调配和使用现有兵力就成了皇帝们的关键,而这也正是“莱茵河-多瑙河”和幼发拉底河等防御体制作用的体现。总之,在本书所述的54年内,尽管存在一定的内忧外患,但“罗马统治下的和平”秩序并没有被打破。

  所以,尽管卡利古拉统治花哨、将国库挥霍殆尽,尽管暴君尼禄弑母杀妻,以“歌手”身份赴希腊巡演,尽管大小阿格里皮娜企图谋权夺位。但,也还有“提比略的门生”这样的人才队伍,也还有全民共享的建管用一体的罗马大道、水道、浴池、广场等公共设施,也还有向平民开放的“邮政系统”,也还有被后世历史学家们盛赞为“罗马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教训之一”的克劳狄乌斯的演讲,也还有尼禄对罗马大火的灾后重建,及公元48年恰逢罗马建国800周年所举办“百年节”(Ludi Saeculares)。这些难道不是和平时代的元素吗?简言之,罗马帝国总归还处在发挥其国家职能的时代。

  总之,罗马帝国是由恺撒描绘蓝图,奥古斯都构建框架,经提比略奠定基础,最后由克劳狄乌斯修补才最终确立下来的。就像人才和公共建设一样,丰功伟绩之后,平时的保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显而易见,后者的其辛苦程度完全不逊于前者。”所以,“臭名昭著的皇帝”是需要附加说明的,否则他们的政绩将如他们的形象一样被后人所误解。

  ■ 女人的故事(PS.一个女人一台戏啊,哈哈。)

  其实,整套罗马人的故事并不缺少女性戏份,个人猜测,只要史料充足,作者绝不会在这方面吝惜笔墨。本卷中,大、小阿格里皮娜的故事就是其中较为精彩的部分,而作者把握角色的水准也十分的不凡,故事性不下于小说。当然,作者并没有“戏说”历史,更没有故弄玄虚来吸引眼球。

  顺带说明一下,罗马给女性取名比较简单,她们没有个人名,而是把家门名的词尾稍作变化,就成了她们的名字。如果一家中有好几个女儿,她们也都这样取同一个名字,待女儿出家后,则改随夫姓。如《罗3》中出场的格拉古兄弟的母亲出身于西庇阿家族科尔涅利乌斯一门,她的名字就叫科尔涅利娅;《罗4》中出场的恺撒的母亲的娘家是奥利乌斯一门,她的名字就叫奥雷利娅。《罗6》中出场的奥古斯都唯一的婚生女名叫尤利娅,以及尤利娅所生即奥古斯都的外孙女,同样也叫尤利娅,均源自奥古斯都的父姓尤里乌斯。本卷登场的两位阿格里皮娜,这一名称是由生父阿格里帕这样的家族名变格而来。母女同名,后世则加上前缀“大、小”或“老、小”以便区分。

  [1] 肃清“大阿格里皮娜派”

  大阿格里皮娜的登场源于奥古斯都的遗嘱有不够“干脆利落”的毛病。当初,提比略继承皇帝之位是有所谓的附加条件的。按照奥古斯都的遗嘱,传位提比略的同时,一并要求提比略收养弟弟杜路苏斯的儿子日耳曼尼库斯(即提比略的侄子)作为养子。提比略继位时55岁,日耳曼尼库斯却只有28岁,这相当于规定了提比略之后的皇位继承人。这再次体现了奥古斯都对血缘的执着,毕竟提比略亲生父亲属于克劳狄乌斯一族,而日耳曼尼库斯则是姐姐屋大维娅的外孙(注:《罗7》中作者有一处错误:将日耳曼尼库斯说成是姐姐屋大维娅的儿子),与自己同族且有血缘关系(注:还存在另一种假设,如果妻子莉薇娅嫁给奥古斯都时,肚子中所怀的孩子杜路苏斯是奥古斯都的。那么,日耳曼尼库斯则是奥古斯都的嫡长孙)。恐怕在奥古斯都看来,提比略只怕是日耳曼尼库斯继位前的过渡继承人都有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家族纠葛,给了日耳曼尼库斯的妻子大阿格里皮娜可乘之机。

  公元19年,33岁的日耳曼尼库斯突然病逝。历史学家塔西佗倾向于他是死于叙利亚总都皮索的毒害,而皮索又是受了提比略的密令这一说法。尽管是历史迷案,但遗孀大阿格里皮娜对提比略的仇视和憎恶心理和行为却是历史事实。加之后来提比略与儿子一同当上执政官,这在大阿格里皮娜看来,本应该由自己儿子继承的皇位,就此被提比略家族抢走。前仇新忧之下,她对提比略的敌意变得无以复加,发展到最后演变成了可称为“阿格里皮娜派”的党派。不过她所面对的是“冷静专家”提比略皇帝,结局可想而知。最终与儿子双双被流放海岛,罪名是扰乱国家安全罪,所以都被视为“国家公敌”。这一年是公元29年底,20年后,小阿格里皮娜登场。

  [2] “小阿格里皮娜的野心”

  公元15年,小阿格里皮娜出生在今天的德国科隆市(注:“科隆”其实就是拉丁文中意为“殖民城市”Colonia的德语的发音。这类殖民城市是由罗马军团基地演变而来)。时年34岁的小阿格里皮娜与她的母亲大阿格里皮娜一样,都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体内流着与奥古斯都相同血液的人。她一直坚信自己统治罗马帝国也是名正言顺的。只要能实现自己的权力野心,她根本不在乎采取怎样的手段,而且她还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位自己写回忆录的女人,她比她的母亲大阿格里皮娜头脑更加聪明。

  小阿格里皮娜曾是皇帝卡利古拉之妹,皇亲国戚的她不满足于此。她的盘算是先当上皇后,等克劳狄乌斯驾崩之后再成为皇太后,进而统治整个罗马帝国。当然,她也没想过为克劳狄乌斯生儿育女,在小阿格里皮娜心目中,皇位继承人早就有人选了,即她12岁的儿子(即后来的皇帝尼禄)正是以后摄政的傀儡皇帝人选。为了实现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就算是嫁给叔叔,她也根本不在乎。

  克劳狄乌斯大概因为年幼时患过小儿麻痹症,他总是拖着右腿走路。由于身体的不均衡,总不能保持左右平衡。也许是因为无法进行日常锻炼,他整个人给人的感觉是弱不禁风。此外,他还有不停地摇头、一紧张就会口吃的毛病。克劳狄乌斯的身高也低于平均水平,体态不佳,脑袋不大,倒三角脸,尖下巴,三条深深的皱纹刻在狭窄的额头之上。哎呀,说他长得有点丑,好像有点不尊重人啊。

  克劳狄乌斯在50岁继位之前曾结婚3次,离婚2次。即位时的妻子(皇后)是梅莎里娜。不过,克劳狄乌斯是一位“不健全的身躯也可以孕育出健全的精神”的学者型皇帝,在继位之前一心扑在历史研究上,据传他的历史学研究与写作的指导老师,正是晚年的提图斯.李维。继位后他又醉心于国家的治理,所以不太注意自己家中的事务,也因此背上了连小自己35岁的无知的妻子都管不住的骂名。

  皇后梅莎里娜的性欲极其旺盛,历史学家们这样记述道:“皇后每晚都会走出皇宫所在的帕拉蒂尼山,到建在山丘附近的大角斗场观众席下面林立的妓院里接客。”不管事实如何,“梅莎里娜”在现代意大利语中就是无法节制自己性欲、谁都能够去睡的女人的代名词。所以,要是意大利男人说“你就像是梅莎里娜”时,最好知道他绝对不是在夸你像一位皇后那么漂亮。最终,皇后梅莎里娜自取灭亡,小阿格里皮娜摇身一变荣升为新的皇后。

  小阿格里皮娜不是梅莎里娜。虽然在专横这一点上,两人十分相似,然而她不像梅莎里娜那样任性与淫荡,她专横是因为冷静地按照计划前进,实现自己的野心。小阿格里皮娜既没有情夫,更是持家有道。此外,她也很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尤其是对她那12岁的亲生儿子杜米提亚(之后改名为尼禄)的教育,更是周到细心,选择的都是彼时乃至后世声望极高的罗马名人,如哲学家塞内加。当然,利用克劳狄乌斯的弱点,左右皇帝的决定为已所有更是非比一般。总之,小阿格里皮娜并非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在实现野心方面,也懂得步步为营,比母亲大阿格里皮娜稳重得多。

  小阿格里皮娜在荣升皇后未满一年,即公元50年,她就成功说服皇帝克劳狄乌斯收自己的儿子杜米提亚为养子。当然,克劳狄乌斯早已有一位叫不列塔尼库斯的儿子,根本没有必要收小阿格里皮娜带来的孩子作为养子。此后,小阿格里皮娜把儿子杜米提亚.诺巴布更名为尼禄.克劳狄乌斯。“尼禄”在克劳狄乌斯家族出身的萨宾人的语言中意为“勇敢之男”,是克劳狄乌斯家族中男性最常用的名字。当然,时年16岁的尼禄也是一位年少有为、能力超群的少年。

  历史学家们大多持这样的观点,小阿格里皮娜给喜欢吃菌类的克劳狄乌斯食用了毒菌。同时,克劳狄乌斯皇帝的遗嘱没有被公之于世,也没有人提到遗嘱的事。所以,历史学家们这样断言:“由于皇位继承人不是尼禄,所以不敢公布遗嘱。”历史真相如何并不影响历史实际,那就是尼禄当上了帝国第五代皇帝。而且不论是元老院议员们还是罗马公民都乐见这位17岁的年轻皇帝继位。

  到此,小阿格里皮娜在尼禄继位之后,获得的权势完全符合她的预期。可是,她仍然不满足于此。小阿格里皮娜是罗马史上第一个想要掌权的女性,可惜的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尼禄是小阿格里皮娜的亲生儿子,所谓有其母必有其子,尼禄很可能与她有相同的思维与想法,也有可能效仿她的做法,但是她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如果认为17多岁的稚儿还没有自立,只能说小阿格里皮娜真的是机关算尽。

  当然,小阿格里皮娜不会甘心认输,也没有就此罢休。此外,小阿格里皮娜开始撰写回忆录,记录过去的点点滴滴。据说历史学家塔西佗曾经据此为考,虽然这部回忆录现在已经彻底散佚,但在历史上应该确实存在过。小阿格里皮娜在能够著书的罗马女性中算是一朵奇葩。然而,对于羽翼日益丰满的儿子而言,这样的母亲确实让人头疼。

  尼禄曾设计沉船想溺死母亲。可是,在卡利古拉时代,小阿格里皮娜曾被流放到文托特内岛,流放期间她早已练就了一身厉害的游泳本领。首杀失败让尼禄大失所望。不过最终小阿格里皮娜还是死在儿子手下。罪名也与母亲大阿格里皮娜一样“国家公敌”。其实,“国家公敌”这样的罪名是罗马人消灭政敌最佳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大、小阿格里皮娜母女俩,以及小阿格里皮娜和尼禄母子俩,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的二重奏。但作者手法高超之处在于,将对历史人物性格的分析(如:提比略的冷静、克劳狄乌斯的软弱、尼禄的极端、卡利古拉的荒诞)、血缘帝制的特点(如大、小阿格里皮娜以血缘为筹码夺权,小阿格里皮娜为尼禄改名以正血统)、以及女性文化(如:女人走上前台,与丈夫一同到行省赴任,首次以女性命名城市——科隆尼亚.阿格里皮娜及女性而非女神出现在钱币上)等,作为故事元素一并呈现,让人读了即觉得有趣,又深层近距离的走进罗马历史。总之,历史的繁杂性和随机性在作者出色的掌控之下,保证客观的同时,呈现出优秀故事所必需的“吸引阅读欲望”的特点。

  《罗马人的故事7》读后感(十):提比略的悲哀

  把提比略列为恶名昭彰的皇帝,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罗马帝国,由恺撒规划,屋大维架构,提比略修补,终至完成。提比略作为最后一棒,虽不若恺撒的大开大合,屋大维的细致周延,也断不会沦为昏庸。他的昭彰恶名实在是一种误读。究其缘由,外在的形势和自身的性格共同造成了这种曲解。

  第一,提比略在历史序列中所处的位置使他不易获得佳名。恺撒开创基业、行事宽容、壮志未酬悲情谢幕的形象,为他赢得了掌声与泪水。作为恺撒的养子,年幼的屋大维从一开始就获得了民意的同情。他又行事遮掩,不轻易曝露真实的目的,小心维护自己的形象。待他创立帝国,逐步将自己神化,身兼开国帝王与神君奥古斯都之名,自然佳誉无数。提比略在二者之后,已是难以另出机杼,两相映照,不免显得黯淡。

  第二,为修补屋大维留下的帝国,提比略推行的政策使他难以迎合民望。登基之初,驻扎日耳曼的军团哗变就为他的统治之路蒙上了阴影。在内务上,紧缩财政政策,尤其是取消对决斗活动的支助,引发了热衷此道的民众的不满。在军事上,国防政策的调整,将帝国的北疆从与日耳曼人不断拉锯的易北河回撤至莱茵河,固然避免了扩日持久的战争,节省了人力与开支,却也失去了开疆拓土的机会,予人守成之君的印象。提比略的一系列政策或许于国有利,但对其个人形象的建立,并无裨益。

  第三,提比略在日耳曼尼可斯之死中的嫌疑使其大受非议。日耳曼尼克斯承继了屋大维的血缘,又年轻有为,深受民众爱戴,是早已认定的备位储君。就是这样一位民众的宠儿,毫无征兆地夭逝于远离罗马的埃及。千百年后的今日,有迹象显示其死于疟疾;而在当时,提比略是无论如何撇不清干系的。

  第四,家庭生活的不谐和孤独隐世的个性更是不利于他的公众形象。提比略的家庭生活谈不上幸福。日耳曼尼可斯的遗孀阿古力庇娜成为家族中极不稳定的因素,家族矛盾最终演变成了政治冲突。为保统治稳定,提比略清洗了家族中的这一支。也许因为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乐趣,原本就不喜抛头露脸的提比略长期隐居于外岛,仅靠书信传达指令。民众常年不见自己的领袖,只觉神秘敬畏之外,自然培养不出好感。

  第五,撰史者塔西佗不喜提比略,笔下多是恶评,偏偏他著的罗马编年史成了研究那个时期的主要史料。先入为主的印象,占据了评论的主流,除了极少数清醒的独立思考者,大众不会仔细分辨。这也是为什么盐野七生感叹从政者的不易。她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钢琴比赛的评委一定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士,而对从政者的评价却是由不谙政治之道的普罗大众给出的。好在,千百年后,不断有人发掘隐没的史实,给予提比略公允的评价。

  历史会一时出错,但时间不会永远失效。有机会从政者,只需心怀善意,尽力做好就是了。天不相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