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结婚,会幸福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不结婚,会幸福吗?

2018-03-14 12:00:07 作者:6位讲述者 阅读:载入中…

不结婚,会幸福吗?

  婚姻到底是不是人一生的必需?

  一个人生活,和结婚生子建立家庭相比,

  是否就是一种缺失

  编辑 | 祁十一

  前不久看到离开清华、去普林斯顿任终身教授科学家颜宁的报道

  40岁,充满少女感的女科学家,做生物科学研究的理工科教授。科学成果斐然,表达了终身不结婚的意愿,颜宁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

  报道中提到,她很早就明确说自己不结婚。这一点偏个人化的声明,竟激起了人们(尤其现代女性们)讨论“我们是否已进入不结婚时代?”的浪潮。

  所以,这一次我们想要探讨的是:婚姻,到底是不是人一生的必需?一个人生活,和结婚生子建立家庭相比,是否就是一种缺失?

  今天的讲述人,有48岁未婚、生活得自由自在的简一;34岁,感情、婚姻顺遂的宽宽;离婚后获得解放只求恋爱不勉强婚姻的车前;亦有单身青年祁十一、小山,性取向为同性的大丘,从各自的经历讲述:

  结婚,还是不结婚。

  简一

  48岁,女性,坐标北京

  “大多数人把婚姻当做人生的一个目标,背后原因是怕将来孤单寂寞。于我来说快乐不取决于对方,而是来自于我本身。”

  目前感情状态自然呈现的状态,有感觉的人就谈谈恋爱,没有感觉的人就享受自己一个人的状态。

  20多岁时,就想着找个优秀的男人结婚。如今最后一段五年的感情结束之后,就没有想结婚的念头了。

  但每一段情感关系都给我带来了巨大成长。有感情的时候,会去执着对方,觉得自己做得多,别人做得少。

  但是分手以后才发现对方其实很棒,对自己也很好,但是那个时候已经不在一起了。分手以后才发现,真正的问题在自己,感情里抓取的,其实是自己需要成长的。

  大多数人把婚姻当做人生的一个目标,背后原因是怕将来孤单,寂寞。我觉得这是人普遍心理,于我来说快乐不取决于对方,而是来自于我本身。

  别人给不了我幸福,也给不了我快乐。所以我不会把婚姻当作最终的一种追求。婚姻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概念而已。

  婚姻的质量大于婚姻的庇佑

  以前谈过的男朋友,他们都是希望能结婚的。如果两个人在一起真的是很快乐,想要结婚也未尝不可。

  但是后来我发现,婚姻不是我想要的,因为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已经那样了,结了婚也没什么不同

  爸妈在世的时候,希望我能成家立业,但是他们也知道拿我没有办法,挺无奈的

  他们的概念就是,你不管快不快乐都要结婚,因为所有的人都要结婚,但是他们不会去考虑一段婚姻内在的质量。

  明明知道结婚之后是不快乐的,明明知道婚姻中有太多无奈,依旧要去追寻婚姻的庇佑。

  不结婚也没有什么压力呀,到目前为止我自己没有,就觉得特别轻松自在。有的人会问,你老了,或是生病了怎么办。

  有这个时间担心老了之后怎么办,还不如现在把这些时间和精力,放在怎么把自己照顾好这件事情上,未来的生活是由现在决定的。

  快乐取决于你的选择

  经济上我没有多大的欲望拥有多少钱,唯一的标准就是有富裕生活的经济来源。我想要的生活状态,必须要有经济基础实现。我也会适当的做一些理财,保持住自己的生活状态。

  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较慵懒吧。一切都是看心情,看当时的感觉。晒太阳我喜欢的,做做美食,看看电影,喝个下午茶,旅行。

  年轻的时候会被事情拴住,也会被欲望牵住。想要房子,想要钱。比如说,你有了100万,就想要1000万,年轻的时候是这种心态

  但经历很多之后,你发现拥有了这些东西也不一定快乐,但没有这个东西的时候也不一定不快乐。

  快乐的基础,不取决于多少数字在那里摆着,而是你的选择。如果你懂得选择,可能在不需要那么多钱的基础上,你就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得很舒适

  宽宽

  34岁,坐标大理

  “不结婚的内涵是,对婚姻的需求层次变高了,这是女性的进步,是好事。”

  我和先生18岁开始谈恋爱,23岁领证进入所谓的“婚姻生活”,过了8年彼此独立打拼事业的二人世界,31岁生女儿,才真正意义上开始家庭生活。

  一路过来,对感情生活的满意度很高。即便如此,我仍然觉得,现代人的生活里,婚姻不再像从前那样是必需品。

  它会越来越像奢侈品,需要你有心力,有对婚姻的高层需求(不是现实需求),才会真的决定拥有它。

  高层需求,有两个,一个是人生这场通关游戏亲密战友,一个是灵魂成长的伴侣。这两样既是一个人需要婚姻的原因(大部分人需要战友,也需要灵魂伴侣),也可以是一个人不需要婚姻的理由单打独斗也可以通关,灵魂伴侣也可以是自己。)

  一个人跑得快,两个人跑得远

  20多岁时,忙于职业发展适应社会,觉得婚姻可有可无。毕竟经济独立,当时也没有生育需求,不需要结婚来养活自己和获取准生资格

  因此“领证”更像是一种过家家的游戏,并没有冲着它背后所代表的婚姻去。

  领证后至今的10多年里,很少有“我们结婚了,所以要如何”的限制,更多是基于两个独立的个体对“关系”的诉求。

  比如,在现实层面彼此支撑,像最亲密的“战友关系”;会将部分个体利益让渡给共同利益,像是生活中的“合伙人关系”;也会在精神层面共同探索,像课堂上的同桌。

  这里每一种关系都和婚姻关系有重叠,但婚姻关系不必然让人发展出这些“关系”,更多取决于两个独立的,有多元需求的个体。

  10年里,对婚姻和关系有了更深的感受

  一个收获是,若把婚姻中的两人比做战友,那单打独斗跑得快,也会练就高超的个人技能。两个人一起跑,时常一个冲锋,一个掩护,交替进行。要商量好冲锋和掩护的节奏规则生长默契的关系后,两个人跑得远。

  我俩二十几岁的节奏,他在大公司稳定工作,像打掩护,我在冲锋探路,负责寻找人生这片原始丛林里更美的风景,更优良的水草。

  一起行至水草丰沛、风景独好的地方,则换成了我掩护,他冲锋,此时的冲锋已不是为了更优良的水草,而是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另一个收获是,一起跑的两人,如果节奏对了,磨合得很好,彼此技能互补,发展出了良好的亲密关系,那么偶尔跑累休息的时候,会仰望星空想想除了拼命往前跑,人生好像还该有其他可以一起完成的使命

  这就开始发展出灵魂伴侣的关系。

  婚姻的内涵,是发展亲密关系/灵魂伴侣的工具

  婚姻是关系的一种形式肯定有人适合,有人不适合。

  它也不应该是人生的目的,它是让两个人变成更好自我的工具。这工具可能会不断改良,甚至未来有一天工具完全变了样子,但只要新工具仍可以服务于让个体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很好。

  结不结婚,是个表面标签,内涵是亲密关系。

  如今,很多人说我们即将进入不结婚时代,有人恐慌,有人庆幸。不结婚时代的基础,是更多女性自己拥有了人生通关的弹药(经济独立),一个人跑得又快又好,多个人难免觉得累赘

  但亲密关系依然是人类的普遍需求,越来越多人结婚的前提是,能在精神层面契合,成为彼此灵魂成长的伴侣。

  对婚姻的需求层次变高了,这是女性的进步,是一件好事。

  车前

  30岁,坐标北京,金融从业者

  “我已经经历过一场婚姻,感情上得到解放,不再执念,反而自由。这是我的人生,那么结婚与否必然出自我自己的选择。”

  最近在豆瓣上征到一个男朋友,处于热恋期。交往了一个多月,对恋爱状态非常满意。

  我一直对婚姻比较悲观,大概是从小读书和看周围的婚姻的原因。

  我父母婚姻不幸。周围的婚姻中,不幸也是大多数,所以从小对婚姻就没有太多期待,不像其他很多女生对婚姻抱有一种玫瑰色的幻想

  我自己也经历过一次离婚。婚姻里始终都有避免不了的琐碎难堪倦怠,以及上述种种导致的危机

  即使这一次恋爱非常好,我也不排除将来结婚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两个人可以一起去面对,尽量去克服。如果不行,那就好聚好散。

  承认婚姻的不容易、不完美缝隙,提前做好心建设,也许婚姻质量会更好一些。

  男朋友和我的婚恋观比较一致,觉得只要恋爱状态好,结婚与否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关键还是是否养育孩子

  经济独立,能屏蔽掉没结婚的压力与风险

  父母比较传统,只有我一个女儿,希望我尽早进入婚姻状态,不过所有的决定仍然是我做出,不会受父母太多影响

  面对的压力,无非也就是过年被逼婚,但对我而言可以忽略不计。

  一来我经济独立,无需依附父母。二来离家较远,父母的唠叨听听也就罢了,烦了就走。

  最重要的是,我已经经历过一场婚姻,感情上得到解放,不再执念,反而自由。这是我的人生,那么结婚与否必然出自我自己的选择。

  我自己有两套房子,在金融行业工作,收入尚可,不管是在一线继续漂泊还是回二线定居,都能保障自己有一个比较体面的生活。

  不需要另一个人给我经济上的保障。如果不打算和对方养育孩子,觉得并没有结婚的必要

  资产保持独立,在经济上不做捆绑,不过多介入对方的家庭,生活的自由度、满意度都会更高一些。

  婚姻从来就不是我的人生追求,只是一种状态。

  目前倾向于不要孩子,一来不想牺牲自我,二来觉得现在的国情也并不适合养育孩子。

  但不绝对计划先去美国冻卵,买好后悔药,已申请了美国十年签。如果避孕失败,会把孩子生下来,相信自己无论从哪方面,也会是一个不错母亲

  男朋友短期内不计划要孩子,但是长期应该会要。大家的思维还是比较接近,如果我俩计划养育孩子,一定是出于深思熟虑结果

  平时工作,下班后健身、练琴、撸猫,和男朋友好好恋爱,攒钱还债,身体健康,心态平和、舒展。差不多就是自己的理想状态了吧。

  祁十一

  32岁,坐标大理

  “我理想形态是一种更自由包容环境,不管你结不结婚、生不生小孩、跟同性还是异性一起生活,大家都能尊重、接纳。”

  目前单身。除了对缺少一段亲密关系感到缺失以外,还是很开心,有希望、有喜欢的事情做,未来的可能性丰富,还有喜欢的朋友们

  与大自然很近,时常去爬山、去森林散步,随时都可以看到奇幻飘逸的云、灿烂瑰丽的晚霞。这些都是能给我带来极大幸福感的事。

  我一直对婚姻缺乏想象。据说大部分女孩子小时候向往的事情是“穿白纱,当新娘”,我几乎没有。

  性格有点像男孩子,很野,最喜欢跑回乡下玩耍,爬山上树、下河捉鱼。稍大一点,整天都幻想着要走遍世界,去各地旅行(后来也就真的这么做了)。

  二十多岁时觉得婚姻很遥远。跟另一个人进行深度绑定,总觉得很束缚,不自由,也害怕种种责任义务。这两年状态慢慢稳定下来,才感到对一段长期稳定关系的需要。

  现在30出头,是整个家族里处于适婚年龄却单身的唯一一人。父母以及两边的亲戚,婚姻都很稳定,而且都还挺和谐有爱的。是那种传统的中国式婚姻,彼此之间有尊重、爱护与认定,一旦结婚就不会离婚的。

  虽也会有吵架、分歧,有些甚至很难说浪漫爱情,但却都变成不可分割亲情

  但家人对我还没结婚这事儿,看起来倒挺包容的。不会有人满脸八卦地跑来问你:怎么还没结婚?(也可能想了解不好意思问吧。)偶有人问起,倒也不乏关心的成份。

  93岁的奶奶也很开明,去年拉着我的手说:“不要急,现在30多岁不结婚的人多得很,要找个品德好、工作好的。”对于不相关的人背后嚼舌根,她也会转头就骂过去:关你屁事。

  母亲也说,结婚还是要有一个好的人,否则还不如不结。

  我对于结婚抱有类似态度。并非独身主义,对亲密关系有向往与需求,就像一位朋友所说:人活在这个社会里,还是需要有亲密情感的支撑。有时候,会感到独自一人的孤立无援。还是会寻求中意的人去建立关系。

  结了婚再离也比不结婚好?

  目前自己在洱海边有一所小房子,父母的身体和经济状态也还可以,压力不大。

  其实我理想的形态是一种更自由包容的环境,不管你结不结婚、生不生小孩、跟同性还是异性一起生活,大家都能尊重、接纳。还是接近于西方社会的状态吧。

  就像去老挝旅行时遇到的德国情侣,在一起11年了,女生35岁,男生40出头,只是男女朋友,同居,但没结婚,状态也蛮好。只不过中国还是太缺乏制度保障了。

  身边不乏同性恋朋友,在中国人对婚姻必需性的压力之下,有形婚的(也即找一个异性的同性恋假结婚),还有正在寻求形婚的。麻烦,折腾,压抑。都是为了照顾父母的情感、面子,而不得不出此对策。

  反正在大部分中国人眼里,你不结婚就是不正常,结了婚再离都比不结婚好。

  一切的基础还是两个彼此中意的人的结合吧。所以在中国压倒性的结婚压力下,我还是会期待一个结婚自由、不结婚也自由的理想社会。

  大丘

  29岁,女,坐标深圳,心理咨询师

  “现在不打算任何形式婚姻,除非同性婚姻。”

  十年前我就跟父母出柜了,18岁,还在念高中。

  那时候跟初恋分手,很冲动就出柜了。父母接受度不是很好,只想着要去治疗我,还被带去看过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说这不是病,但是是反人类反社会的。

  出柜的时候,我妈说你现在太小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确定要十年以后。

  去年她才松口,说你真的喜欢女生的话,我们也不反对。但他们还是有期待,希望我找一个人结婚。

  父母还是觉得压力太大了,同龄人全都在聊结婚生孩子,不断在喝喜酒。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都在问,什么时候结婚?老人家活不久了,都想看到我结婚生孩子。

  我去年在他们的压力之下,也想着演一场戏,真的去找了一个人假结婚。后来筹备这个事情的时候反悔了。

  在自己成长的地方装成一个不是我的人,太难受了。我演技又很差,怕当场露馅,就算了。

  现在不打算任何形式婚姻,除非同性婚姻。

  婚姻还是要和一个爱的人一起。我父母是很相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是相爱的,所以我也想找一个很相爱的、连接很深的人。

  如果不爱去结婚,就没什么意义。以前两家人结婚还有财产整合,使家族更壮大,现在就没这意义。

  伴侣的问题,还挺靠缘份的。同性圈子里面,很多人会发征友贴。我很早以前尝试过,发现目的性太强的话,那个人总不是你想要的那个人。

  现在就想着把自己搞好一点,万一碰到心动的人,人家也看得上你。

  现在很多同志会选择去国外结婚,虽然国内不认可,但有这个形式挺好的。

  还是挺羡慕异性恋可以结婚的。虽然它只是一张纸,但挺喜欢有这样一个形式。即使只是约晚上吃一顿饭,碰一下杯,正式认可我们结婚了,是一家人,以后不要轻易分开,是一个承诺。

  现在做心理咨询,时间安排得挺满的,接待来访,或者远程咨询。

  爱好也挺多,有空就出去玩,拍拍照,平时弹弹古琴。而且越发有老干部风,玩手串,晚上有空去公园打太极拳。一直觉得它很帅气,就找了一个师父学。

  大多数时候是一个人,偶尔跟同行朋友聚一下,吃吃饭聊聊天。

  会觉得孤单。很多时候觉得有一个人在身边就好了。

  小山

  27岁,女,坐标北京

  “不再寻求某种外在的寄托和填补后,自己反而有了一种饱满安心的感觉。”

  目前单身,挺满意的。一个人过的确很自在,想去哪去哪,对于未来的规划也不用考虑别人太多。工作也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孤独是一种生命的本质,曾经一度想用情感关系来排解掉这种孤独感,但无法排解,越企图用什么东西填满孤独,只会越来越孤独。只能不求不寻,安稳内心,然后尽情享受每一个孤独的时刻。

  不再寻求某种外在的寄托和填补后,自己反而有了一种饱满安心的感觉。

  最初对于婚姻有一些恐惧心理,因为小时候看到的婚姻关系并没有多美好。经常里子不好看,面子上也不好看。

  听到最多的话就是,都结婚了,就凑活,将就吧。于是很长一段时间,看到不好的婚姻就觉得符合了自己的猜想,好的婚姻也会觉得,绝对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年龄大一点,对婚姻的看法有了改变。

  每一对结婚的人,都有自己的相处方式。有的人可能就是吵吵闹闹,一辈子也吵不掉散不掉。有的人可能就是琴棋书画,琴瑟合鸣的过一辈子。

  婚姻只是一种概念和契约,重要的是两个人能不能交流,一起成长,承担世事,各自交融又保持独立。

  婚姻也不过是个形式,最终好坏还是看自己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来到世界上的功课不一样,或者说选择体验到生活不一样。

  有的人早早进入婚姻,比如前阵子我好朋友结婚了,朋友圈更新“从此有人与我立黄昏,有人问我粥可温。”我替她开心,也能感受到两个人的美好,但不羡慕。

  我在亲密关系中内心始终有一种疏离,更倾于一个人走路,品尝食物,看书做事,静静思考,内心也没有因为单身而给自己任何设限。

  小时候听到杨丽萍对自己人生的注解心生好感:

  “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花儿怎么开。”

  有的人注定是要一个人成长,一个人完成此生的

  谈过的恋爱里,没有走到谈婚论嫁这一步的。但相恋过的人,骨子里都希望结婚有家庭。看很多30岁左右的人,男性对婚姻的向往,似乎大过于30多岁的女性。

  父母家人把婚姻看做人生的必需品,为此奶奶外婆这边都给做过不少思想工作,也给我安排了很多条件很好的相亲对象,但都被我拒绝。

  父母的着急是可见的,在我妈眼中我谈过的男朋友都是她心上的痛,即耗费了时间,又没有走向结婚,但对我这种顺其自然的态度也无可奈何,只能自我转移注意力。

  最近我妈迷上了美容购物,练瑜伽,估计我继续单身下去,我妈能学会不少技能。

  父母的压力最大,最初我是反抗,很彻底激烈的那种,几乎和父母断了一切联系。

  现在是柔软态度,不管父母说什么都听着,然后哄着他们。也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只报喜不报忧,让父母相信你一个人也能照顾好自己。

  做好了一个人一辈子的经济打算,未来就算有另一个人出现,可能也是各自经济独立。

  规划给自己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买一套小房子,做一些理财,沉下心打磨自己能安身立命的技能,尽可能的让自己经济宽裕一些。

  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某种程度上,的确能让人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去更远的地方看世界。

  很喜欢小孩,对于小朋友,我永远心怀一种尊重和崇敬感,常常会想自己生养一个小朋友是什么感觉。

  但目前对当好一个妈妈的角色并没有自信,如果到了35岁还没有遇见合适的人生宝宝,会考虑冻卵,借精,或是不生了。

  回头看我10多岁的日记,发现自己活在曾经的理想里,成了一位写作者。但生活日常中有太多不足,身体里的惰性贪欲在相对自由的状态里暴露得特别明显。

  现在只能改善,一天比一天好一点。但还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心宽,体勤,万事自如的状态。

  -END-

  推荐阅读:

  拥有旺盛生命力的人,都是雌雄同体

  把喜欢的事变成职业后,怎么能愉快地做下去?

  世界从不寂静,有时不得不捂上耳朵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唐七餐桌美学课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