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林青霞靠他封神,马云是他迷弟:中国最有钱文人血泪史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林青霞靠他封神,马云是他迷弟:中国最有钱文人血泪史

2018-11-22 09:31:01 作者:书单君 来源:书单 阅读:载入中…

林青霞靠他封神,马云是他迷弟:中国最有钱文人血泪史

  南来白手少年行,立业香江乐太平

  旦夕毁誉何足道,百年成败事非轻。

  这首诗,出自大侠金庸。

  70年前,这位侠之大者,也是“漂一族”。

  只不过,金庸不是北漂,而是南漂;不是京漂,而是港漂。

  如今,港漂金庸的小说家喻户晓,名彪文学史滋养娱乐圈,捧红数百位明星,如郑少秋,赵雅芝,古天乐,刘德华,周星驰,梁朝伟,林青霞,李若彤,陈小春,朱茵,陈晓,胡歌,高圆圆……

  马云说,金庸是自己崇拜的人,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有阿里。

  在书单君看来,港漂金庸的发迹史,可圈可点,值得广大青年盆友借鉴

  没有香港,就没有金庸

  1947年底,国共战场厮杀正酣。

  当此乱世,报人胡政之,率二三骨干,奔赴香港。50个黑天白日,港版《大公报》诞生

  港馆初定,急需翻译一名,原定的张契尼,因太太临产,无法前行。胡政之点兵点将,一个24岁的年轻人,映入他的眼帘

  这个年轻人,名叫查良镛。

  动身前,查良镛给父亲去信,征求意见,父亲回了六个字:男儿志在四方

  1948年3月29日,查良镛登上赴港班机。

  尘世际遇,如天上白云变幻莫测,难以捉摸。作出选择那日,查良镛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挥洒少年轻狂,当时还道是寻常

  这个叫查良镛的年轻人,不会想到,此次远行,将决定一生命运

  到了香港机场,查良镛举目四望,没看到报馆的人。此时此刻,他身上没有一分港币,不由得心急如焚

  同机的潘公弼,借了他十元。凭着这点钱,查良镛搭船过海,去报馆报到。

  报馆一干同事,为他接风洗尘,并安排好当天日程:中午吃饭,下午睡觉,晚上工作

  40年后,《资本杂志列出一份香港富豪榜,查良镛以12亿资产,名列第64位。

  查良镛就是金庸。

  一介书生白手起家,立业香江,跻身亿万富豪,他如何做到的?

  老报人罗孚说,没有香港,就没有金庸。

  自金庸踏上香港地,其传奇经历犹如一出爽剧。

  他干着自己热爱的事

  香港之所以“香”,因为它是自由港。

  1841年1月26日,英国侵占香港,建立殖民统治。在第一任港督璞鼎查就任前,由义律处理小事务。

  此时的香港,还是个小渔村,常住人口7000多,全都是渔民

  义律是亚当·斯密信徒,信奉自由主义经济。在取得英政府同意后,他宣布,香港为远东第一个自由港。

  所谓自由港,就是商品免征关税,自由进出。

  在该政策吸引下,东西商人纷至沓来,小小渔岛,聚拢起全球资源

  香江两岸,港阔水深,船来船往,生长于斯的人们心思自然活络。

  金庸说,跟世界其他地区比较,香港人追求物质欲望尤为强烈出人头地心愿特别大。即便是文化艺术,往往也用商业眼光打量,以“那值多少钱”来看待一切。

  1948年,港漂金庸,初来乍到,每月工资一两百元,开支处处掣肘。

  他写信告诉朋友,这里的牛乳四角,面包二角,橘子三角牙膏两元,丝袜十一元,西装一百七十元。

  [《大公报》篮球队,金庸,左二 ]

  港版《大公报》初创,条件简陋,只有一间办公室,白天经理用,晚上编辑用。

  金庸上晚班,十二点吃夜宵,一碗稀饭,几碟榨菜,半拉咸蛋。米西的时候,须施展凌波微步,挪至外面享用,因办公室太窄,摆不下一张桌子

  也就是说,金庸的工位,是没有办公桌的。

  他的宿舍,在报馆后面,坚尼道赞善里8号,横街陋巷,破败旧楼,无甚堪夸。

  金庸睡在四楼走廊局促的一比,就像现在住隔断的青年。他无论开多晚夜车,中午之前,必须起来,给同事腾地儿

  报馆中,金庸最年轻,人称小查。因人手不足,小查没有休息日,一周上七天班。

  此时的金庸,住的不好,吃的一般,工作量巨饱和,却甘之如饴,为何?

  因为,他干着自己热爱的事。

  [《大公报》合照,金庸,第二排左二 ]

  找到自己的赛道

  胡政之问金庸,你上学时学的什么?

  金庸回答外交

  胡政之说,外交不是根本学问,以后多看一点历史和经济的书。

  金庸照做了,并得到很多好处

  1950年,金庸从《大公报》辞职,怀着做外交官的梦想,只身北上,来到帝都。

  他通过梅汝璈,联系到乔冠华。

  谁料,后者直言相告,外交部要求很高,工作人员必须根正苗红。而金庸的出身,按当时的阶级划分,属于地主

  当头一盆冷水,金庸外交梦碎。

  对于他,这未尝不是好事

  一次碰壁,让金庸避免无谓的消耗,得以找到真正的人生赛道,值了。

  他的赛道,第一是办报,第二是写武侠小说

  自古武侠出爆款,早在上世纪20年代,武侠电影就是最卖座的类型片,其中,最有名的当数《火烧红莲寺》,一共拍了18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影人,南渡香港,武侠思潮顺流而下

  金庸到香港的前二十年(1948—1968),正是香港武侠片的兴盛期。

  1949年冬,胡鹏导演了《黄飞鸿传》,成为划时代标志,搅弄起半个多世纪的风云。

  当此之际,金庸写武侠小说,可谓上承天时,下接地气

  找到自己的赛道,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想不成功也难。

  [ 金庸的作品神雕侠侣》翻拍成电视剧后被改编了很多版本,文末盘点了饰演过杨过和小龙女的演员们。]

  一剑小天下

  1952年,金庸调到《新晚报》编副刊。

  这期间,他跟陈文统是同事,交往最密,在干诺道123号楼,经常摆龙门阵。

  他们聊得最多的是武侠,每天下午,二人坐而论道,四两烧肉,几瓶啤酒,从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到白羽的《十二金钱镖》,滔滔不绝眉飞色舞

  这个陈文统,就是后来名震江湖的梁羽生,跟金庸一时瑜亮。

  当时,他们谁也没想到,几年后,自己会亲自上阵,成名成家,一剑小天下。

  1954年,香港武林骚动,太极派和白鹤派,因门户之见,发生争执

  白鹤派陈克夫向太极派吴公仪下了战书,以武功见高低,并签下生死状。因香港禁止擂台比武,地点遂设于一水之隔的澳门。

  此事一出,反响奇大,成为街谈巷论的热门话题,五千吃瓜群众风风火火奔赴澳门,等着看好戏媒体报刊,也闻风而动,争相报道

  比武过程很无趣,两派高手,擂台对战,只两个回合,便草草收场,吴公仪一拳,将陈克夫打出鼻血,成为胜利的一方。

  比武虽没什么看头,却引起极大轰动,《新晚报》的号外报道,一上市便售罄。

  《新晚报》尝到甜头趁热打铁,1月19日在头版发预告,连载武侠小说,作者是陈文统,署名梁羽生。

  20日,《龙虎斗京华》亮相,连载7个月,反响热烈,梁羽生一战成名,《新晚报》销量激增。

  1955年2月,罗孚向金庸约稿,说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连载完了,需要新小说顶上。

  金庸从未写过武侠小说,心中难免忐忑,在编辑的软磨硬泡下,随便报了个选题《书剑恩仇录》。

  2月7日,发稿的日子到了,金庸一个标点符号都没写出来。

  编辑急眼了,指派一个老工友,上门催稿,令其在9点前,必须写出一千字,否则,明天的报纸专栏,就开天窗了。

  金庸看到老工友,突然来了灵感,把他编排进了小说。

  《书剑恩仇录》开篇,塞外古道上,那个年近六十,须眉皆白,却神光内蕴、精神充沛老者,便是以老工友为原型

  2月8日,《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刊出,每天一段,风雨无阻,共连载574天。

  自此,金庸一发不可收拾,从1955到1972,十七年间,写下十一部长篇,四部中短篇,他用书名首字,写了副对联风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2003年,接受央视《新闻夜话》采访时,金庸说,我的墓碑上,要写这几句话:

  这里躺着一个人,在20世纪、21世纪,他写过几十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被几亿人喜欢

  几亿人的说法,有些谦虚中肯表述是,这世界,有华人地方,就有金庸小说。

  细佬转眼变大哥

  1959年5月20日,金庸36岁,《明报》正式创刊,南来白手少年行,这是他南下香江的第十一年。

  金庸做《明报》,出于生意上的考量,在当时,并不被看好。

  一些旧同事、老朋友,在背后嘀咕,小查这次非倾家荡产不可。

  金庸听闻后,微微一笑,反正没多少家底,就是倾家荡产,也没啥大不了

  维多利亚港,百年风雨,潮来潮往,生长于斯的人,识多见广,渴望人头地,自带英豪之气,往往怀有豪赌心态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赌马和六合彩,以及股票,只要有口气,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中年金庸,小有名气孤注一掷,毅然创业,这也是豪赌。

  饰演韦小宝的陈小春,唱过一首《神奇事》,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胸口一拍博就博,细佬转眼变大哥!

  港人豪赌心态,可见一斑

  《明报》草创时期困难重重员工仅三四人,最落魄时,只剩下金庸和合伙人沈宝新惨淡经营

  一位《明报》老职工回忆,查先生那时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只叫一杯咖啡,和查太太两个人喝。

  《明报》集团咸鱼翻身,有诸多节点,其中一个,就是李小龙的逝世。

  1973年7月,李小龙猝然去世。在金庸指示下,主编雷伟坡,调用全部力量进行采访和搜集资料,在最短时间内,编了一期《李小龙特辑》,甫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几次再版,卖到断货。

  从8月到9月,明报周刊集中火力,报道李小龙,部分标题有:《两个软化李小龙的女人》《林燕妮为李小龙伸冤》《从医学观点看李小龙死因》。

  李小龙的死,让《明报》攀上一个高峰

  对此,金庸自有看法

  既然做这行,就得有个专业状态,不能嫌这嫌那,情绪、状态、兴趣,都是托词,洁癖更是要不得。好比医生开刀,是为治病救人,岂能惧怕血污?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去世。

  张佳玮说,中国失去了自己的大仲马与巴尔扎克,自己的莎士比亚与狄更斯,失去了有史以来可能影响中文读者最多的人。

  听闻此言,涕泗横流,感怀触绪,长歌当哭

  一介书生,琴剑飘零,偏居港岛,胼手胝足,用一支笔,挣下偌大声名,直让寰宇皆惊,不可谓不伟大,但寻到他成就原点,却也只是寻常。

  金庸说,当初我在报纸上连载小说,不是抱着多么高尚文学理想,只是为做好一件工作。

  确实如此,金庸的小说,都是每天写一段,每段千把字,当夜排版,明晨见报,雷打不动,有的一写,就是二三年。

  说白了,这是一种高度自律的职业状态,无论面对何种境地,到点了,该出摊就得出摊,该卖豆腐就得卖豆腐。

  说穿了,这更是一种颠扑不破的心劲,如《一代宗师》里,章子怡饰演的宫二所说,该吃饭吃饭,该烧香烧香,该办的事,天打雷劈也得办。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切伟大惊人事业,都源自日常的点滴细节

  金庸来自书香门第,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此显赫家世,实非常人能比。

  但他身处乱世,家道中落,辗转香江,一文不名,乃至沦为港漂,其落魄潦倒状,又远不如今日养尊处优之青年甚矣。

  金庸的发迹,天时有之,地利有之,但在变幻年代,动荡岁月,他身上那些“恒”的品质,才是笑傲江湖的真正根柢。

  主笔 | 哲空空  编辑 |  止戈

  图源 | 视觉中国,部分来源网络

  金庸的很多作品被改编为电视

  其中《神雕侠侣》被翻拍了多个版本

  这里盘点了饰演过杨过和小龙女的演员

  看看其中你看过几部

  职业测试

  你找到自己愿意奋斗一生的职业了吗?

  苹果、谷歌等等五百强公司,在新员工入职时,都会安排做一套性格测评。HR会根据你的性格,判断你的职位安排和提供的发展方向

  书单邀请专业测评机构将它引进了书单,并且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准确度相当高)。

  48道精选题丨6页专业报告丨19000人已测

  点击下图,马上测试

  ???

  点个赞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