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猫学出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老猫学出版》读后感10篇

2017-11-05 21:2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猫学出版》读后感10篇

  《老猫学出版》是一本由陈颖青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4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猫学出版》读后感(一):外行眼中的《老猫学出版》

   之所以用这个标题是因为看了诸多内行人或资深或故作资深的评论以后,觉得有必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即外行人。总之,对于一个对这一行业只有自以为是的认识的我,感触就是这些。而对于太技术性的分析以及关于市场的言论,我并不特别关注
      很久以前就开始想做编辑,那时认为编辑是绿叶,作者是红花,即是为他人做嫁衣,时至今日,对这种认知并不反感。但正如作者而言,我的想法过于幼稚,以为编辑只是看看稿子,给作者建议,催作者交稿,然后校稿,出书。完全忽视营销这回事。似乎把这一切都看得太过清高。
      这完全是错误的。一个好编辑应该是运筹帷幄的,他可以判断一位作者、一部作品的价值,可以用做好的方式推广这本书。这期间他还要联系印刷厂,联系书商,了解读者对书的态度。所以编辑不仅仅是与文字打交道而已。
      这本书适合对图书出版行业感兴趣,或者想要进入这一行当但因不甚了解犹豫不决,甚至已经入行做了正式编辑但仍有迷茫的人士阅读。因为作者的不吝相告,知无不言。书中知识性的、技术性的问题都可以得到部分解答。另外,书的装帧、封面与封底等等。都可以一窥。
总之,本书对于我这个外行来说确实很有帮助。感谢作者不遗余力

  《老猫学出版》读后感(二):从纸书到电书

东方早报和京华时报两架报纸倒了,南方报业也是奄奄一息,但是另一面却是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乃至微博等自媒体、新闻平台等越来越多,越来越兴盛。电子音像产业也是如此,电影、音乐,电视节目等,都开始免费化了,但是我想说的是,人们有了钱总是要花的,关键是你能不能给人家花钱的地方。音乐节火起来了,不是挺好。电影院还是那么多人去看,中国的这一套版税会员的音乐电影模式,不过是限制了受众,让好东西被大家隔绝,坏东西成了唯一的免费品。这并不好,真正的生意应该是扩张性的,才有增长力。比如,开展线下、周边,现场等更加具有开拓性的消费模式,让观众愿意付钱。这比设置什么会员制、去除广告等服务,更加具有潜力。

说到出版业,如今出版社连民工都不如,作家,内容提供者是上帝,而且还只是几年的合约,辛辛苦苦出的书,最后版权到期就走了,出版社忙里忙外,没有任何版权积累,唯一获得的就是名声吧。他挖掘了那么多好内容,他的编辑能力,策划能力,引领了一次次知识风潮,但是好的是读者,是作者,是内容提供者,而不是出版社和编辑。

作者提议,出版社自己搞出版,编字典,编百科全书,搞网站,app,什么内容什么介质好,就搞什么介质。就像书店,不卖书,卖人气,卖氛围。但是试想几家出版社有那么强的实力呢?

那就做服务。

强势的作者大家都在抢,不强势的,也可以自己搞。出版社有啥,校对、出版,连营销发行都已经成熟了。作者和一个经纪人,两个人就可以搞定这一切,出版社提供整个产业体系,提供编辑出版制作营销发行的中介服务,作者出书就可以了。

这也是一条路,以前并不每个人都想着出书,因为太贵了,现在,只要你觉得你可以,有实力,就能够出书。不出书,网络连载,也可以。人气有了,出书都是小事。人气有了,改编权,电影游戏,周边等,比卖书强多了。

那出版社还能干吗?统合者。现在的出版社已经成了一个联络人,出书、编辑策划等工作都外包了。他自己呢?就找写手,组稿,统合所有的工作。没有一个团队能够做到出版、策划、发行、营销都很厉害,所以,找到最优的资源就行。

现在的出版社都爱搞新书。每年最多的就是新书,因为旧书版权到期,没有钱,只能靠新书。新书又太多,薄利。真正好的还是基本畅销书,大部分书都是薄利,微利,辛辛苦苦。还不如针对性的出书。社会大事件出来了,马上有媒体出报道,有专家分析,有记者采访,那为什么就不能有出版社出书呢?出版不是快消品,出版是需要时间酝酿的。出版是对一段时间的回味,而不是对某个突发事件的报道。

但是现在谁会往后看呢?都是往前看。

也许,还有一条路。

  《老猫学出版》读后感(三):如果我想真正进入出版业

做了近一年的编辑,但主要是引进书,以为懂得不少,但其实真正核心的东西并没有深入进去。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我所接触到的还是很有感触的。
      【禁止编辑改稿!】(第六章)
      既是做引进书,这方面自然涉及最多。找翻译正常的程序当然是要先请对方试译,而找一个知名的翻译对营销是很有帮助的,如此既保证质量还带有推广的作用。但这类大咖是不高兴试译的,这倒也能接受,市面上由他翻译的作品找来看看也就心里有数了,不过,前提是你找的这位翻译跟你的作品得对路,不能让科普的来翻译文学的。
      大咖肯定是很忙的,也不容易敲定,有的时候便会推荐自己的子女、学生或其他人给你,提携下一代。这样做的应该也不在少数,据说联系作二代的人也不在少数,好不太容易说通了当然也没有试译,而等进稿的时候就傻眼了。语句不通、滥用标点、错别字、地名术语不加考证甚至翻译错误,真是让人改稿改到挂,这说明译者水平不够或者态度不端正或者两点兼备。
       正如书中所说,初校只看中文就行,问题严重就得联系译者解决问题,而不是给他收拾烂摊子。改稿比译稿还要烦,得有所保留地修改,这样一来编辑加大了工作量,译者却名利双收心安理得。更糟糕的是,如果改得不错评价很好,更多的编辑可能也要入坑了,这简直是恶性循环,非常可怕。
     【尽量不要做不擅长、不了解的内容】
      自我入职以来,便从校对开始参与一套4本的科普系列,再此之前投入的时间、精力自然更多,以致最后都过了合同上的出版日期。原因是什么呢?
      1.编辑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译者、外审之后到编辑手里,不明白的只能查资料,审稿的过程想必是很受折磨的。民营公司的书都得通过出版社来出,审校之后还得送过去,由那边的编辑再把关,而他们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样不知对错的审校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2.排版公司反复修改。这套书不知道来回整了多少遍,可能对方公司只排过纯文字书?要求修改最多的就是对齐字距,其他还有破折号中间不能中断,文字压图之类的。经过这套书也和排版公司谈崩了,转为公司的美编自己操作。做了编辑之后,很自然的也会看看其他书在制作上是否严谨,似乎有些标准并没有统一,像破折号,在《老猫学出版》这本书里就是中断的,而且很多图画书中,一段文字的最后一行字距都小,没有对齐。
      这套书的后续宣传找了微博上的科普达V,只有一人回复,还是提意见的。在私信的时候,我发了几张内页截图,被指出里面内容有误。这套书的翻译和外审都请的是相关领域的专家,这时学术争议就出现了,对于外审的修改,译者也有小情绪。这下再加上大V的点评,作为外行根本搞不清状况,科普书中如果真的存在错误,那该是多么严重的问题,这下宣传的底气也没有了。
      
      这一年虽然见识了不少,但拿现成的书再加工和彻底原创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出版业江河日下,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我喜欢并且愿意长期坚持下去的职业,努力的速度能赶得上TA衰退的速度吗?

  《老猫学出版》读后感(四):夕阳产业的骄傲和体面

这本书最令人感动的是,它传达出了一个夕阳产业的骄傲和体面。哪怕没人买纸书,它其实是个牵扯多么复杂丰富环节、有多少技艺、创意、材料和机巧在里面的东西。读的时候,那种夕阳无限好的感觉,只觉比起看电影又是别样的趣味—阅读果然还是挺好的啊。让人想起打字机,硬盘mp3播放器,丽龙管显示器,钢笔墨水…
一个编辑,是一本书的产品经理。策划、筹备项目组(作/译/美/校等内容生产,纸张印制等物料,营销,渠道),项目进度管理的各个环节(编稿和校稿,内文版式,字体,封面腰封版权页的每处细节…)和责任(所以叫责任编辑,叫担当啊),推出这个产品。
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说来,讲漫画家的漫画bakuman、讲动画公司的动画shirobako,和这本讲出版人的出版物,完全可以构成文化产业的“自我意识”三部曲,都是极好极好的。
如果你不是编辑,仅仅是和编辑打交道的作者、译者,看看这本书,也有助于通过了解编辑行业而督促自己好好协作,并了解一些进度管理的经验。
甚至你根本不从事文化产业,一个产品经理的修养,对你也会有启迪
最后,给当当做个自干广告。安装当当app就能得10元电子书券,而本书电子版只要3块2,10元券还剩6块多。当当iPad横版特别舒服,单页容量短小,阅读毫无压力,不知不觉就能看掉30%多。美中不足,不能分享豆瓣,不能分享微信

  《老猫学出版》读后感(五):摘录与勘误

陈颖青:《老猫学出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2012年1月重印)。
摘录:
P10
出版是传播意念、争取读者的行业。前者使出版发生影响力,后者使金钱的回收成为一门生意。
P11
出版即推广,这是这一行的本质,你应该为了推广而出版,而不是为了出版而出版。你若不推广,不想让更多人知道你的理想,大可不必来做出版,你就申请一个免费首页,把稿子放上去,不也算完成一桩名山事业吗?这样你花的钱会少很多、很多。
既然做了出版,出版的成本结构、商业逻辑、经营诀窍,你就得全部承担。你不能说我只负责理想的部分,铜臭的部分与我无关——如果把理想经营成仅供凭吊的“文人事业”,其实才是对理想最大的辜负。
P13
出版是两件事的结合:一端是内容,另一端是发行量。发行越广,影响越盛,出版的力量就越见彰显。
P13
现在他们终于明白,做学术出版,也要讲究赚钱与否,不只是因为这是一门生意,而是因为你赚了钱,表示你的出版物卖得够多。换句话,就是你的出版理想推得够广,实现得够全面。
P26
几本实际描述出版社内部工作细节的书单:
1.[美]格罗斯主编:《编辑人的世界》,齐若兰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2.[美]迈克尔·科达著:《因缘际会》,陈皓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日]鹫尾贤也著:《编辑力:从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陈宝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美]布莱恩·希尔、迪伊·鲍尔著:《打造畅销书》,陈希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美]奥利维尔·戈德史密著:《畅销书》,韩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勘误:
1.P36文中提到的“下页左图”、“右图”,按照P37,实际上应该是“上图”、“下图”。
2.P127小标题《钓鱼、打猎、种田和经营博客》,但是这篇短文中,没有任何涉及“经营博客”的内容。
3.P183“这一点请参见前文《不可能的电子书商业模式》”,实际上前文并没有这篇文章。(按:《不可能的电子书商业模式》一文在该书2009年7月第1版中存在,但是在2012年1月第2版中被删除,编辑没想到同书还有其他文章中提及了此文,故而产生漏洞)
胡耀
2016年7月4日

  《老猫学出版》读后感(六):编辑新人的入门书

编辑入行没多久,处于满脑子问号的阶段。这样的阶段很尴尬,像你去大着胆子请教一些事,反而会惊着同事——这你都不知道?
.........
《老猫学出版》是干货,尤其是对于已经初步接触了出版行业的人来说。大学的专业也是编辑出版,当年老师推荐的时候扫过一眼,那时觉得离生活太远,纯属高谈阔论的扯淡。现如今进了出版业,有了些许的工作经验,再读,只剩眼含热泪双膝跪地地感叹:“对!太对了!”
那个时候才很迟钝地发现——很多当年看不上的,觉得很扯淡的书,随着成长再回顾,顿觉锋芒毕露。(简直要亮瞎我的狗眼)
这本书也一样,久战出版业的大佬们看了可能只会觉得隔靴搔痒;对做书、出版感兴趣的门外汉们看了可能又觉得不知所云。
只愿每本书都能找到适合他的人吧。

  《老猫学出版》读后感(七):一本出版入门书教给我们的六个写作秘籍!

老猫,原名陈颖青,出版行业二十多年经验,知名出版人。
出版是什么?——“出版将是一个整合的概念,编辑必须从头就注入营销的思考,出版必须把经营视为整体,成本、效率、品质、推广、调度、营运、编辑、营销、财务、库存、通路,全部都要熟悉。”
在这本09年出版的书里,老猫从一个出版人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编辑的经验和心得。
七年里,时间在变化,需求也在变化,新事物也在不断的出现,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
谁也不会想到,现在已经是“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
Kindle, APP,听书......我们有越来越多的选择方式去阅读一本书。
可是,也许正因为时代不同,视角不同,
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但可以了解一些出版行业的常识,
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转变思路,举一反三,从另一个角度获取了一些写作的小秘籍。
秘籍一:故事、故事、故事
好的故事不仅是出版行业的营销工具,出版产业的大半江山都是建筑在以故事为核心的基础上,从小说到传记和回忆录,从历史书到“小故事,大道理”的心理励志、生涯规划、商业管理、理财方法书,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串联而成。
一个感动的故事,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拥有的力量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仔细研究研究现在10W+的爆款文,会发现这个秘籍绝对100%契合。
自己的故事,别人的故事,只要给人感同身受的体验,引起共鸣,结尾处外加一道理和观点,令人恍然大悟,若有所思,就是完美的“鸡汤文”。
人性如此,我们不喜欢长篇大论的絮絮叨叨,但我们都喜欢听故事,一个小小的故事,一个身边事儿,就能达到通俗易懂,化繁为简的目的,而且令人印象深刻,更加容易记住。
所以,想要写出好东西,就要好好研究下怎么才能写出一个好故事。
秘籍二:对比
写东西要有对比性,这样才能突出戏剧性,有了戏剧性,文章自然就会有魅力。
黑与白的对比,正与邪的对比,好与坏的对比,善与恶的对比,穷与富的对比,生活方式的对比,挫折与成功的对比,单身与结婚的对比,正确案例与错误案例的对比。
有了对比,才有了观点的对与错;有了对比,才能更加突出我们所想表达的。
作者说:
“一切都是对比。”
看了下简书首页热门的几个标题,才发现“对比”单单在标题拟定上就是个值得琢磨的事情。
比如:
月薪不到3000的我,如何做到3年时间去5个国家-Nicole林小白
(低薪资,但是3年竟然可以去5个国家!)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知道这5点就够了!--陆鸡鸡
(成为一个有趣的人需要做到很多,但是人家标题说了:5点就够了!)
从学渣到英语学霸的蜕变史--虫儿飞2222
(学渣和学霸,多么明显的对比啊!)
看着这些标题,就有想看这篇文章的冲动,这就是对比的魔力!
再看看那些热门文章,对比一定存在!不信你找找?!
因为有对比才能有突出啊!
运用对比,找出戏剧性的部分,文章才会更加吸引人,打动人心。
秘籍三:易读性
易读性,
这个很容易理解,
就是读起来明白,舒服,使阅读更加顺畅和自然。
提起易读,就不得不提段落,配图,字体大小颜色和排版。
我们写文章,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影响阅读体验。
密密麻麻的文字,花里胡哨的装饰,并不能给一篇文章加分。
有条理的分段,适当突出的字体,内容相契的图片,与逻辑相符合的排版,
才能使人更加愿意去阅读。
使读者容易去看,容易去读,容易去理解,
有重点的突出观点,才是排版的本质。
秘籍四:有用性
写作的意义是什么?于作者而言,可能是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给心灵和精神找一个寄托或者出口,也可能是缓解压力,发泄情绪,记录生活。
可是,我们写的东西对读者而言有何意义呢?总要传递一些东西才行啊。
简单说--就是“有用性!”
如果说一篇文章,只是自己在那里自怨自艾,对读者毫无用处,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没有谁会有耐心和时间去看那样的文字。
“有用”是什么?
“有用”是能传递正能量,给人以力量,信心和鼓舞;“有用”是能介绍一些方法论和经验,使我们成长和进步;“有用”是能分享心情,产生共鸣;“有用”是能表达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让读者有所认同;“有用”是能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去体会另一种生活;“有用”是能带走沮丧,带来希望和梦想;“有用”是能给人以启发和行动,换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有用”是拓宽知识面,改变现有观点;“有用”也许只是遇见另一个自己......
“有用”的打开方式千千万万种,每个人的需求也不一。
我觉得每一篇好文章,都会因着机缘巧合,遇见一些懂它的人。而那些人,则会在文章里获取到一些他们觉得有用的东西,说不定这些“有用”,就能给心情和生活带来我们所意想不到的改变。
我想,这也应该是写作的乐趣和意义所在之一。
秘籍五:营销也是写作的一部分
“出版即推广。”我对老猫的这句话印象深刻。
自媒体时代,营销其实也是写作的一部分。
信息随处可见,更新周期快,许多好文,默默沉寂。
而如何推广自己的文章,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事情。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既要踏踏实实的写文章,又要学会推广自己的文章。
如何营销呢? 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小方法:
1.找一个好的发表平台。比如简书和豆瓣。
2.分享文章链接,微博、QQ群、微信群、微信......尽自己所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写的文章。
我去年在一家淘宝店买过衣服,店主喜欢写东西,发货后,在旺旺上传了他的文章链接给我,感觉写得不错,后来就加了他公众号,他说从去年到现在他已经有3万多个粉丝了。所以要利用一切资源,让别人看到你写的东西,说不定哪个人就成了你的忠实小粉丝。
3.坚持更新,坚持写作。
这八个字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
跟自己做个小游戏:定个目标,每天1篇也好,每周1篇也好,坚持下去,写到100篇的时候,看看有什么变化。写到1000篇的时候,再看看有什么变化。
当然,文章的质量是首要的,但是没有人阅读,没有人指正,你怎么知道你写的到底怎么样呢?你怎么才能进步呢?有了读者的喜欢,才有写下去的动力;有了读者的批评,才有改进的机会。
秘籍六:需要能清楚表达观点,而不是辞藻美丽
越来越觉得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是最难的。
有时候,越单纯简单的文字反而越有力量。
道理也好,案例也好,文字怎么能写的简单而好懂,
学习用浅显的文字传递自己所想要传递的,
是项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琢磨的功课。
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比辞藻美丽重要得多。
最后引用老猫老师的一句话:
“你的理想越高,就得为实现哪个理想付出越高的代价。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理想是便利的,也没有什么理想是可以靠激情维持的。”
出版如此,写作如此,人生亦如此。共勉之。

  《老猫学出版》读后感(八):外行眼中的《老猫学出版》

   之所以用这个标题是因为看了诸多内行人或资深或故作资深的评论以后,觉得有必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即外行人。总之,对于一个对这一行业只有自以为是的认识的我,感触就是这些。而对于太技术性的分析以及关于市场的言论,我并不特别关注。
      很久以前就开始想做编辑,那时认为编辑是绿叶,作者是红花,即是为他人做嫁衣,时至今日,对这种认知并不反感。但正如作者而言,我的想法过于幼稚,以为编辑只是看看稿子,给作者建议,催作者交稿,然后校稿,出书。完全忽视营销这回事。似乎把这一切都看得太过清高。
      这完全是错误的。一个好编辑应该是运筹帷幄的,他可以判断一位作者、一部作品的价值,可以用做好的方式推广这本书。这期间他还要联系印刷厂,联系书商,了解读者对书的态度。所以编辑不仅仅是与文字打交道而已。
      这本书适合对图书出版行业感兴趣,或者想要进入这一行当但因不甚了解犹豫不决,甚至已经入行做了正式编辑但仍有迷茫的人士阅读。因为作者的不吝相告,知无不言。书中知识性的、技术性的问题都可以得到部分解答。另外,书的装帧、封面与封底等等。都可以一窥。
总之,本书对于我这个外行来说确实很有帮助。感谢作者不遗余力。

  《老猫学出版》读后感(九):新人编辑入行指南

本书(最新修订版,2012年1月出版)主要为编辑行业的新人(尤其是纸质书行业)提供了指导。当然本书也适合于一切对出版业,对编辑行业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书中有许多实践性的操作指南,可以当作工具书使用,时常翻阅。同时也包括了作者对于未来编辑行业、出版业的展望(结合数字时代的特色)。而我作为一个完全的外行人,也从书中更深刻地认识了出版业以及当今这个时代。尤其是在第四篇《产业与未来》中,作者虽然是从出版业的角度出发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是也从侧面向我们证明了数字时代的力量。衍生开来,我们可以明白不仅是出版业,任何行业、任何个人要想继续生存下去,都必须要掌握时代的特点,明白行业或者个人的本质,顺应潮流有所改变。没有思考而只一味地死守旧俗是没有未来的。

Ps:我阅读的为简体最新修订版(2012年1月出版),书中新增了关于数字科技对于出版业和编辑行业影响的论述,更符合当今的时代状况。当然有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入原版(繁体字版),来了解更确切的内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