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融街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金融街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1-13 21:4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融街读后感精选10篇

  《金融街》是一本由梁成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融街》读后感(一):两个字,真实。绝对建议一读

只要是从业人员,从《金融街 》这本书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经历过的事。前几年信托的大发展,带动了基子的发展,进而带动了非标私募的发展。但在造富的同时,埋下了无数的雷。资金池是大杀器,除了银行和zf,是兜不转的,一旦上瘾,未来势必有破裂的一天。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现在非标私募已经卡死了,基子也死了,很多信托都出事了,银行也走下坡路了,曾经的资金盛宴该告一段落了。还是很感谢作者,能把这个行业展现的这么淋漓尽致,希望未来有机会能认识梁成。
P.S.
兄弟,背后的那几个写序的有点low了哈,你确定俞敏洪和王文学看过你的书?还是象征性的意思下随便写两句,这根本就是什么书都能用的序言。。。佟大为就算了吧,毕竟不是圈子里的人,把你的小说比做《华尔街》,这是哪出跟哪出呀。。。找点诺亚恒天的人也比这几个人强吧。。。

  《金融街》读后感(二):泡沫

终于看完了,作为一名想学金融的工科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想转行想的太理想化了,金融说到底,还是要为实体经济创造价值才有存在的意义,才有长久生存的基础,不然就全都是泡沫,只有一霎花火。可是现在中国金融行业貌似是太热了,而且热的不是地方,在太过华丽的梦境中,太多人沉醉于浮华,不愿清醒,不愿务实。而这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似乎无可厚非,资本是逐利的,人性是贪婪的,这也是为什么金融市场总是不可避免地爆发危机的原因,之前看过的伟大的博弈里说的,“人们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中去,辛勤的低买高卖,怀着对未来美好憧憬……”

而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制定一个规则,让大家在这个世界中有规则的运作,为每个人的行为设定一个合法界限,超越界限就要付出代价,抑制了贪婪,就会减少很多损失,让金融更多的服务于实体,只不过监管也会受到金融家游说或者规避监管的限制,实施太严也起到反作用,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东西呢,哪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东西呢,况且金融出现的起始并不是为了服务实体这么充满奉献精神的目的,而是因为利益的驱使,所以我很佩服J.P.摩根,很佩服书里的亦山哥,金融行业,以及所有行业,都需要他们这种有能力,有远见,有担当,有情义的人,算了,其实我就是想表白一下亦山哥,这种人太值得交往太值得追随了。

  《金融街》读后感(三):泡沫破滅

這本書不是自己書單上的書,可以說是意外遇見,慢慢的閱讀,寫出了這兩年私募的現狀和模式,比較淺顯入門的書籍,作者資歷積累沒有那麼深厚,就不能要求過多的深度解析!

金融街是一個小範圍的金融領域,因為'三會'監管都在此處,金融聚集地,但是並沒有高大上到哪裡,在此的工作人員深知。從經濟角度宏觀上來分析,虛擬經濟逐漸脫離實體經濟獨立運行,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虛擬經濟最後都需要反身回歸實體經濟,服務實體,助推社會發展,才是金融的最高境界

當金融行業過於龐大,吸乾實體經濟的能量,那麼必然會造成更大的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社會動盪的加劇!影子私募推進了金融業的發展,但是其法律規範的道路還有長久的路要走下去。

本書有些人生感悟倒是可以借鑒思考,其中尚未得到,何談失去!從相遇、相識到相知是漫長的過程,走到相伴的人是何其的稀少,遇見就珍惜彼此的情誼,即使是生命的流星也會有美好的回憶吧!

讀書的好處或許就是留下一段記憶,儲存腦海,當需要的時候自動提取,讀書隨處是淨土,可以不停留,一路向前,全力以赴

let it go,放手也是一種灑脫。創造價值遠比單純追求利益更重要!不是每個人都有價格被收買,思考人生的本真,回歸最真實的自我,快樂幸福才是人生的真意!

  《金融街》读后感(四):假时真时真亦假

提起私募基金,可能很多人觉得太过陌生,不识面目;但提起投资理财,很多人都能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可是为什么在短短几年间有如此多的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又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公司昙花一现,跑路事件接二连三发生?许多人将辛辛苦苦的积蓄投资进去却血本无归,表面上原因多种多样,可是真正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如何才能避免,如何才能不再犯错,这些都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也许阅读完这本书后,你能找到一些答案。

《金融街—— 一个影子私募基金经理的自白》,故事内容如书名讲述那样,通过讲述一名90后青年杨晓波一年多在投资公司的亲身经历,从第一人称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他如何从一名职场菜鸟逐渐成长成为金融精英,如何从青涩懵懂到游刃有余;又是如何亲眼见证一个金融公司从起步到辉煌再到迅速倒塌的全过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揭示了一个金融投资公司的种种内幕,让人在领略精彩刺激的金融投资内幕的同时也体味到职场的残酷和人心的险恶,让人感触良多。

在人物刻画上,主人公在工作中,努力而专注,热情而洋溢;在爱情中,他勇于展现自我,努力去追求属于自己爱情。故事起起伏伏精彩纷呈,将他的事业发展和感情经历都展现得淋漓极致,让广大读者从杨晓波身上看到了90后年轻人的那股朝气蓬勃,敢爱敢恨的鲜明特征。故事前后跨度时间并不长,但涉及的人物众多,形形色色,个性不一,在作者的笔下,从吴伟群的狡猾多变,到亦山哥的足智多谋,从阿玛尼的贪婪,到太祖的胆小,从何芳笑的温柔,到马楠楠的自我,面对金钱和职位的诱惑,各种不同的表现,在金融市场的大背景下共同演绎出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

作者无论是从人物的塑造,还是专业知识的描述,从故事情节的把控,到细微末节的设计,充分展现了他老道的文字功底。十年金融工作经验和丰富社会阅历,都完美的融合在整部作品中,对一名80后作家而言,更加让人赞叹。

读过一遍以后,虽然对金融市场的运行模式和整体架构有了初浅的了解,但还是有许多专业名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无论如何,从鑫城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兴衰成败的故事中还是认识到了许多。从最初的齐心合力,怀揣梦想到起步以后的利益分配不均,经营理念的分歧,从“革命派” 与“保皇派”的内部斗争,到最后金融帝国的轰然倒塌,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从体制政策到人为因素,各种原因交织,让人回味无穷

作品的最后作者采用父子对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职业和人生的理解,虽然方式稍显直白,但是意思明确。直视当今金融市场的错综复杂面对人生的价值取舍,我们到底应该何去何从,是单纯地以赚钱能力来衡量人生价值,还是去选择去追求快乐幸福的人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都是留给我们的思考。

“当你的能量超出这个界限,规则将会为你而变。”“尚未得到,谈何失去。”“人生中有些美好的东西是彻头彻尾的错误。”这是主人公触动最深的三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大家。人生如棋,每章首页的棋盘告诉我们,下一步如何去走,请好好考虑吧。

特此鸣谢【拾光书屋】

  《金融街》读后感(五):人因思考而温暖

“站在金融街上,当你向上看,闪闪发光的尖顶在向你挥手;当你向下望,无比漆黑的深渊缺一眼望不到底。”这是写在这本书封皮上的一句话,想必也是作者最想对打开这本书的读者说的话吧,我的阅读体验告诉我,作者做到这一点了。
    相信大多数非金融从业人员应该和我一样,在各路类似《华尔街之狼》的电影、电视剧的熏陶下,一听到金融、金融街、华尔街之类的词汇,脑海中浮现的大约是这么一个场景:在一个不把头向上仰90度看不到顶的金碧辉煌的写字楼里,西装笔挺、领带考究、偏分还用发蜡码好的青年才俊们眼神冷漠、形色匆匆,张口闭口动辄千万上亿的调度,仿佛用一个食指轻松地转动一下“金融”这个魔法球就能收入无数的金钱、豪车、别墅。因此,作为一个通常只看《浮生六记》、《南渡北归》这类书籍的24k纯金 “文艺生”,对这类书本没什么兴趣(当然,也是担心自己一翻开书就被一堆专业词汇和数字检测智商,万一看不懂也看不下去可就挫了),但是这次出于某种原因还必须得看看这本书不可,谁知道昨天阅毕,证明我之前的想法也不过是典型的stereotype罢了。金融或者说金钱可能本身是无情的,这种属性要求操作它们的人具备极端的理性和克制,然而这一切不过是职业要求罢了,就像教师需要耐心、艺术家需要激情、律师需要…(还没想好 希望一年后能够给出答案)一样,并不代表金融街里的人就是如此庸俗市侩。潇洒睿智的岳亦山、天真善良的直男杨晓波、敢爱敢恨快意恩仇的马楠楠、憨厚有余的太祖、滑头鸡贼的阿玛尼、游刃有余的陈巧娟、外柔内刚的何芳笑……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与你我并没有什么不同,或“好”或“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不堪,也都保留着自己的坚持和善意,这本三百多页的书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有温度的金融街,是一个足以引人深思的微型社会。这一点是让我惊喜的,也是我写下此文的最大动力。
    能够反思的人都是伟大的。不可否认金钱的巨大诱惑力和腐蚀力,作为一个日日浸染在金融业的人,作者从业十年,仍然能够抽身出来对自己的行业作出这样的反思,能够在看到“闪闪发光的尖顶”的同时,不吝展现给读者那“无比漆黑的深渊”,这是不俗的,需要勇气。一如作者自己提到的卢梭的《忏悔录》,他将自己的一生赤诚剖析,披露出的无数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又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那样“毫无羞耻”地将人性、将“可耻的前尘往事”展现出来;又如钱锺书在为《干校六记》所作之序中所提之“记愧”。以“自白”之笔触行反思之文,才能在书的最后借“老爸”的嘴说出:“你这么急功近利,考虑过自己创造了啥价值吗?”“人这一生啊,只知道一味索取是走不长远的!”(虽然最后的“中国梦”强势植入看得我有点出戏…)没错,读书二十载,难道这个社会对我们没有期待吗?难道我们没有责任吗?这大概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命题吧,特别是刚入社会的职场新人,因此在毕业之际读到这本书,可能也是一种缘分吧。
    毕业时眼见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挤破头投身证券、投行、银行,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当然是好事,赶紧学以致用嘛!不好的是,没有人问过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通过这个行业实现自己怎样的价值,从邻居大妈到教授问的问题几乎都是:“待遇咋样啊?管住吗?给解决户口不?”(写到这,庆幸我有一对“怂管”我的父母,从来不干涉我的任何选择,只要我有能力自己为自己负责,只是尽最大努力提供我合理所需的一切,#比心)因此,我们在找工作时候也开始发问:“给我多少钱啊?管住吗?给解决户口不?”合则签,不合则撤,好像没有什么其他值得考虑的问题了。很难说这是谁的问题吧,大概是现代衡量一个人的成功的标准太过简单粗暴,导向就是这样,而作为一个社会人,你不可能离群索居,傲视群“过来人”,服从是成本最低的路径,逆流而上实在太难,谁不想活得容易点啊,所以最后大家都成了the average就皆大欢喜了。
    可是我不想这样,你想吗?
    就像书里的一句话“当你的能量超出这个界限,规则会为你而改变”,曾经我的一位学姐也跟我说过类似的话:“对待质疑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差距拉大到对方无法企及的地步。”我倒不奢求改变规则,只希望能够勇敢一点,勇敢到不那么care规则,不care别人的眼光,只要忠于内心,向内生长,认真做事,做一个“蠢货”又有什么所谓?放弃大家眼中的“捷径”又有什么要紧?“小马过河”的故事从小就听,道理谁都懂,可是越长大好像就越忘记了,“过来人”是一种挺可怕的存在,开着“为你好”的推土机推掉你儿时的梦想碉堡,放弃很容易,逆流而上实在太难。但是你不去试试,你怎么会知道呢?毕竟人永远只会后悔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而不会后悔自己做过的事(当然,违法乱纪的除外)。一堵南墙放在那,你不撞,你的头不痒痒吗?
    毕竟我们一路奔跑,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被这个世界改变。
    曾经有一个人对我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知道自己要什么,一种人不知道。而你,不知道。”嗯,说的挺对的,认识自己这事儿我做的从来就不好,曾经我也很焦灼,到底怎么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啊?一遍遍地跟自己对话,一篇篇地写日记、写便签,还是没有答案。算了吧,大概我就得拿一辈子去做这事吧,每个阶段的想法都不同,现在我的确不知道,但是所幸,我大概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按照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理论:“当你剔除了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即使再无法接受,就是真相。”那么,如果我有一天尝试到了所有的“不想要”,剩下的大概就是“想要”了吧。
    说回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人物,没有意外,就是岳亦山了,他让我想起来我非常喜欢的一本小说《白鹿原》里的“朱先生”——一个神般的存在。两人的共通之处在于明白这世却不厌弃这世,清高却不高冷,以一颗出世的心入世地生活着,明白世人的愚钝却不鄙夷,而是仍然报以温柔和善意,私以为这大概就是通透的样子吧。也认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精英人士,但却看他们站在高高的山顶,俯视世间、蔑视世人,仿佛庸俗是种罪过,看起来高人一等,可一个对世界没有爱的人,又怎么让人发自内心去钦佩呢?
    今早看《悉达多》时看到一段话,当悉达多失去了他和迦摩罗的孩子后:“如今,他待人比从前少了聪明、傲慢,多了亲切、好奇、关心。如今,他见到那些常客——孩童般的世人,商人、兵士、妇人,不再感到陌生;他理解他们。理解并同情他们不是由思想和理智,而是由冲动和欲望掌管的生活。他感同身受。尽管他已近乎完人,只承受着最后的伤痛,却视世人如兄弟。他不再嘲笑他们的虚荣、欲望和荒谬,反而通晓他们,爱戴敬重他们。母亲对孩子盲目的爱,父亲愚痴盲目地为独子骄傲,卖弄风情的年轻女人盲目狂野地追求珠宝和男人猎艳的目光——对现在的悉达多来说,所有这些本能、简单、愚蠢,却极为强烈鲜活的欲望不再幼稚。他看到人们为欲望而活,因欲望不断创造、出行、征战,不断受难。他爱他们。他在他们的每种激情、每种作为中看到生命,生机,看到坚不可摧之物和梵天。”我想朱先生和岳亦山大概就是类似这样的存在,看透世界,却仍然爱着世界,正是这样的气质让白嘉轩和杨晓波都想追随他们吧。
    奈何,羡慕这种大神的我们却往往实际是类似杨晓波的自己吧,天真善良,三观一遍遍被这个光怪陆离、五彩斑斓的世界刷新,在一遍遍的否定和追问中找寻着自己的灵魂栖息地。不过说实话我并不太喜欢这个角色,让我想起了《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优柔寡断,有一定的能力加上杰克苏光环加持往往成为主角,但是内心却是那样脆弱,自以为自己喜欢温柔可人的女生,却又被危险的女生吸引(私以为下一部里他的感情天平估计会向马楠楠倾斜)。但是最让我不喜欢的是他的直男癌,书里写到他得知小何做过微整之后直男癌就爆发了,真是让我拍桌。女性不是物品,女性有权利对自己做主,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你不喜欢的理由绝对不能是:“身为一个女孩子,你竟然。。。”女孩子怎么的了?谁规定了女性十要素还是怎么的?谁规定女性就应该是一朵惨白的莲花拿来装饰你的庭院?红玫瑰、白玫瑰,各有各的美,有的人总是希望把对象打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对于这种选手吧,我只有一句话——同学,大清已经亡了。一些人曲解了女权主义,觉得女权主义就是什么都要跟男性对着干,都要超过男性,不是这样的,在一个文明发达的社会,还用性别作衡量一个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标准,跟种族歧视一样可耻,女权主义的兴起是为了摆正这个天平罢了。最近大热的《欢乐颂》里应勤因为邱莹莹不是处女而跟她分手的情节在网络上引起了一阵巨大的讨论,真是意外现在竟然还有人持这种观点,当然不是说你可以滥情滥交,但是因为不是处女或者整过容就对一个女性做出否定,简直是来自男性的最大恶意。每一个gentleman都应该懂得尊重女性,就像每一个lady也应该尊重男性一样。因一个人是他/她而爱他/她,才是爱的真谛吧。欣赏Claire和Francis那样的couple,势均力敌,彼此尊重,披荆斩棘,互相扶持;也欣赏像我父母那样万千普通人的结合,相濡以沫,温润如玉,平静如水,知足快乐。无论是哪种,尊重彼此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都一定是一个重要前提。
    看吧,随便写写就已经这么多了,足以证明这本书值得一读,每一本引人思考的书都弥足珍贵,一本引人思考的自白之书更甚,勇气使人反思,思考令人温暖。

  《金融街》读后感(六):现实与泡沫

一提到金融街,总会激起无数人的向往。确实,那是个多金的地方,也是个神奇的地方,那里存在着一个以钱生钱的行业——金融业。金融业从其诞生以来,也许未赋予其金钱至上和追名逐利的背景,但在当前虚拟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金融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去那里。
      金融行业的天气也不总是艳阳高照的,我们难忘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投行破产、实体经济凋零,一场由金融行业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和下滑,并不理智的金融从业人员遏制不住心中的欲望,一堆堆的泡沫就这样被创造出来,无数次逼近危机的边缘。这本书通过一个私募基金经理在一家私募基金的经历,突出了金融市场的嗜血和残酷,也通过导演公司的繁盛到衰败突出背后贪婪逐利的人们,最终贪婪使人走向毁灭,给金融从业人员以启迪。
      人性本是贪婪的,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很难做到坐怀不乱,而风控指标、监管规定无非是一层薄薄的遮羞布,头脑发热的人们往往会引发财富的瞬间滑落,犹如一辆疾驰的过山车呼啸而过,留下的只是唏嘘不已和追悔莫及。可见,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
      资本市场瞬息万变,每时每刻价格总在波动,飘忽不定的市场给人一种刀尖上舔血的感觉,起起伏伏,大起大落。价格的涨跌总是伴随着幕后黑手的操控,如何有效制止过分投机行为,如何能够健康长远的发展也是金融监管者面临的问题。
      金融市场本身是一个虚拟市场,其中的财富很多都只是幻象,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在稳固的实体经济之上。良性的金融市场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也能促进金融市场的不断修正和完善。过分发展的金融泡沫不仅不会促进实体经济,反而会给整个经济造成灾难,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同时过度发展的投机市场也容易成为投机和赌博分子的乐园,严重危害金融安全。
      这本书对于初入金融行业的人员来说,是一本警醒的书籍,如何有效遏制住自己的贪欲,理性的分析自己的行为和所处的位置,看清自己距离危机的边缘有多远,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行。做一名金融从业人员也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
      这本书对于中国金融业来说,也同样具有启迪意义。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处于半开放状态,与国际尚未有效接轨,同时产品定价依然不按市场规律,监管制度尚不健全,与欧美发展了数百年的资本主义金融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异。在如此不完善的行业内部,缺陷和漏洞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容易给投机者以可乘之机,金融市场秩序岌岌可危,过分逐利的金融市场自然也容易滋生投机分子,也容易带来不正当交易,可见金融监管是如此的迫在眉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