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1-26 21: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精选10篇

  《用户体验要素》是一本由Jesse James Garrett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一):一些摘抄

用户体验的要素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人们更多地关注产品将用来做什么。用户体验是经常被忽略的另一个因素——即产品如何工作——而这一因素恰恰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
what how why。三模型再次被唤醒。
用户什么不是指一件产品本身是如何工作的,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它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它。
正确的产品形态绝对不是由「功能」所决定的,而是应该由「用户自身的心理感受和行为」来决定的。
互联网产品分为两大类:功能型产品、信息型产品。
功能型产品,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任务」,所有的操作都被纳入一个过程,去思考人们如何完成这个过程,在这里,我们把网站看成用户用于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的一个或一组工具。
信息型产品,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信息」,网站应该提供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地对用户的意义是什么,创建一个富信息的用户体验,就是提供给用户一个可以寻找、理解 、且有意义的信息组合。
成功的用户体验,其基础是一个被明确表达的「战略」。
战略层的定义:
先回答两个问题:1,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2,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这两个问题关键是明确!当我们越能清楚地表达我们想要什么,以及确切地知道其他人想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时,我们就能越精确地慢足双方的需求。、
战略文档并不是创建出来被藏到某个地方,或只与少数几个决策者分享的,在项目进行期间,此文档必须被频繁使用,所有参与者需要这份战略文档,以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如果仅仅因为文档 中包含敏感材料就不告知团队成员,只会破坏他们理解这些事情的能力。what how why,告诉每一个人 why。
在范围层,我们从讨论战略层面的抽象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转而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要开发的是什么?」
功能型产品->交互设计
信息型产品->导航设计
导航就像旅游 就像航行 只有两个动作 走和看 往哪儿走 看什么
点击这里去哪里 看到了什么
而功能型产品则强调做 任务 事情 做的过程 流程 一共几步现在第几步 误操作等等 信息型产品不存在误操作 因为可以后退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二):此篇书评更像是该书的整体的总结和大纲

相信很多读者都是被各位“产品经理”推荐而识得此书。作者Jesse James Garrett是美国一家用户体验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译者范晓燕,推崇“以用户为中心”(UCD)的设计思想,,UCDChina发起人。
本书框架:
生活例子向你展现一种“用户体验的思维方式”:一个idea变成一个最终产品的过程,就是从一个立体建筑模型的底层逐层建设,直到顶层的过程,第一层是战略层,第二层是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顶端是表现层。每一个“较低层”都决定、影响和约束着“较高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建筑师”像码积木一样去逐层堆放,因为每一层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较高层”的决定和设计有时会导致“较底层”重新评审和决策,任何一个层面的工作都不能在其下层面的工作完成之前结束。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层与层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某一个体验问题或许无法通过单独修改某一层得到解决,因为每一层需要相互作用才可完成某一层的目标
战略层:两个关键词,用户需求及产品目标,对应着“用户从产品中得到什么”“我们从产品中得到什么”,这两点越清晰,越能精确的满足双方的需求。书中介绍了如何定义用户和确定其基础需求,并且强调,一份简洁明了切中要点的战略文档,犹如指南针一般, 在所有产品相关参与者的心中建立共同的方向。
范围层:当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转变为产品应该实现的功能和呈现的内容时,战略就变成了范围。这也就是需求管理的过程,我们确定当前阶段的所有工作、排定优先级、 明确每一个里程碑目标、 去除“ 干扰需求 ”,这些也将形成 一种 整个队伍通用的语言。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战略”决定“范围”,但两者并非简单一对一的关系,有时一个需求可满足多个战略目标,一个战略目标也常常关系到多个不同的需求。
结构层:零散的需求如何构建成和谐的整体,在这个层面,我们需要关注如何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也关注如何将信息表达给用户。在信息架构方面,平衡地使用从下到上或从下到上这两种架构方法,较为可能成就一个可扩展的架构系统。文中也写明了适用于不同特征不同类别的产品的几种结构类型:层级结构、矩阵结构、自然结构、现行结构。组织原则是什么呢?无疑,内容和功能以及用户心中的预期,是最重要的依据。
框架层:这一层面的东西显得详细和实在:界面设计,涉及提供给用户做某些事的能力;导航设计,涉及提供给用户去某个地方的能力;信息设计,是关于传达想法给用户的。关于优秀的界面设计的判断标准,常见导航类别,文中也给出了深入和清晰的阐述。
表现层:最表层的视觉层面,为何要忠于用户的眼睛,如何权衡对比和一致性,如何兼顾内部和外部的一致性,以及较为浅显的配色方案。
翻译方面:非常严重的英语的语言结构,让很少阅读译本的读者感觉到有一些蹩脚,当然了,译者可能较多的要求译文的确切,贴近原著,而较少在意汉语的语言特征。
本书虽然字数较少,但大多使用总结性、陈述性的语句,如果产品汪们入行不深,或者缺少实际工作及实际项目经验,可能会感到些许抽象:这不是刚好可以拿来即用的干货,而是超级干干干的上层建筑的原理总结,读起来给人“聚集的都是精华”的一种感觉。 读罢此书,可能不会让你立即产生一个idea,但一定会让你在今后的工作中加深和升华自身对岗位和工作的sense。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三):理论大于实操

通篇读完,感觉就是作者提出的一个关于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模型,理论的内容会多一些,作为入门还可以。但是要实操就比较没有参考价值了。也是一本上手以后值得再次回顾的书。
草泥马草拟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妈!!!!!!!!这样评论还短吗?草泥马的豆瓣大傻逼!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四):《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作者首先阐述 了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要做到功能上满足用户需求,更要解决的是应用环境的综合问题。比如,对于一个如此重要的功能来说,这个按钮是不是太小了,是不是太不显眼了。
用户体验就是商机,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但是不能以直接以货币的形式来衡量。最直接的衡量方式是转化率,比如有多少使用该产品的用户转化为忠实用户。
    作者站在用户的角度,将互联网的产品分为两大类型_——功能型和信息服务型,以及五个层次——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战略层考虑的是用户的需求和产品的目标。
     范围层考虑的是需要什么功能。
    结构层考虑的是交互上的问题,它决定了每个页面跳转的。
    框架层确定每个页面上元素的排布。
    表现层确定各个元素的视觉呈现。
    产品的设计必须从战略层到表现层一步步进行设计,每个层面的设计都会相互影响。
    战略层的定义了用户需求、商业目标、品牌识别,成功标准。成功的标准不一定由网站本身的数据直接体现,可能在其他方面间接体现,比如客服接到的用户投诉减少等。有时没有达到成功的标准不一定是产品出现问题,还可能是竞争对手的活动,公司出现负面新闻等外部因素引起的。
    结构层中的错误处理。当人们犯错误的时候系统如何相应,当系统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如何防止用户再犯错误。
    在内容风格上要保持一致性,要与企业定位,品牌形象相符合。
    将搜索引擎与类词词典联结起来,再加上元数据,就能让搜索引擎变得更加聪明
    框架层有三重设计,分别是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
    表现层要注重对比和一致性。通过不同元素间的对比要能够凸显出用户想要的信息,不能被不相关的信息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如果是为了达到商业目的而刻意引起用户注意的信息,则需要能够被用户屏蔽掉或者不能打扰用户正常使用产品。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五):有意识地建立框架概念

这本书提出的五个产品设计层面,提供了完整的产品设计框架。有意识地建立框架概念,能辅助产品人员审视产品设计的整体。任何关于产品的讨论,都可以将它归纳到相应层次,在不脱离上下关系的前提下,明确讨论的方向和意义;也可以从某个层次出发,完善相应产品设计。通过这些,产品人员对产品能有清晰的把握和控制。

明确战略层的几大要素,并肯定其价值意义,是产品成功的关键。常出现的问题是,一是战略需求没有切中用户真正想要的,二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无限制扩充产品需求,没有在战略层做出正确的优先级判断。

保持对战略层的关注和思考,是产品设计的基础。即使产品人员不参与战略的决策,也要对战略有清晰的认识。

明确需求的定义

范围层的内容包括需求的采集、定义和评估。我想在这个框架,明确对需求的概念定义。各个产品理论中,都将需求作为统一概念来进行需求分析和评估。我认为需求是有分类的,对于不同类型需求,需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以电商产品为例,购买商品是必然需求,购物车作为该需求的一部分,支持修改购物车内商品数量的功能,也是需求。按照需求层级,可以将需求分为四种类型,它的作用类似产品框架,当试图发掘新需求,或讨论某个具体需求时,能清楚知道当下需求所在的位置,或者从不同位置出发,完善相应产品需求。通过位置,我们来调整对需求的思维角度。

下面分别阐述各类需求定义,并以电商产品为例做解释说明。

战略需求:实现产品的核心价值,需从用户和市场的角度,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比如综合商品自营平台。

京东推出白条功能,属于战略需求的拓展。战略层基于对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认识,认为将之与平台用户购买行为结合,可作为平台新战略发展方向。它的出现,依靠对互联网环境的关注和敏锐。

除战略需求外,其他三种类型需求,则属于范围层的目标内容。

模块需求:服务于产品战略需求,属于系统层级需求,比如选购商品、商品信息、目录系统等等。

组成需求:模块需求的具体组成,比如关于选购商品,其下组成包括购物车、结算、订单处理等等;

元素需求:各组成的具体设计,比如,在购物车中能修改商品数量、添加到收藏夹、删除商品等等。

这本书最有意义的地方是提出框架概念,突显出战略层重要的基础地位,在此基础上,我对需求做了类似的层级定义。在结构层,我们需要进行复杂的系统设计,统称为信息架构,明确各元素组成及相互间的关系,这可作为专门的学科来学习和总结,框架层及表现层同理。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六):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很不错的入门级别的书籍,推荐所有做互联网的童鞋看看。
所有的产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明白自己的产品目的是什么,解决了什么样的需求,用户在哪里,用户是一类怎样的人群,自己的产品为用户解决了什么。所有设计与开发的出发点,都是着眼于为用户服务的,一点点细节的不同,在用户看来就是很大的不同。
在乎你的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过程中,把自己当成小白,深刻理解用户的需求,不要让用户做出太多的思考,在体验过程中,主导的应该是愉快的感觉,要么就是你提供的内容特别强烈,强烈到用户只能来到你这里完成他的需求。
把用户装在心中,时刻明白自己的产品是为用户实现某种功能的,或许才能开发出用户接受的产品,实现自己的企业(商业)目标。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七):这本书主要告诉读者以怎样的思维和角度去做产品设计,对我这个电商新手来说很有作用。

我是一个电商新手,意欲从事产品设计与策划方面的工作。
看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他让我对互联网产品设计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同时,他也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凡事都应该究其本质,要想改变就应该从本质入手。下面我将合上书本,凭记忆谈一下自己学到的内容:
1 、让从事电商行业的人应该充分重视用户体验。为什么?首先,用户是衣食父母,用户体验对他们很重要;其次,一个好的互联网产品(有黏性的、直观明了的、让人愉快的产品)可以留住老客户,带来新客户,客户的增加代表着绝对的商机,商机代表利润,利润代表什么,你懂的。
2、一般人理解的用户体验仅仅停留在页面吸引力、操作便利上。但这本书告诉要真正做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设计,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2.1 战略层——回答的是我们通过该产品得到什么?用户通过该产品得到什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目标是给用户传递信息(如电商需要通过电商网站给客户传递商品信息并促使其购买);从用户角度来看,该产品的目的就是要满足用户需求(如电商网站上的购物需求)。
2.2 范围层——回答的是哪些产品特性需要表达和哪些不需要的界定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需要确定哪些应该被当成软件产品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组合。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设计的产品应该体现相应的用户需求 内容(比如哪些文本、图片、视频等,大致搜集即可,但是最好要专门的人去搜集并排列好优先级别)。
2.3 结构层——根据范围层中的各种功能和需求为产品设计一个概念结构。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包括了交互设计(为用户设计的结构化体验,通俗点说是用户点击某些按钮要求执行某些操作后,系统响应作出反应的这样一个有限循环的过程);从用户角度来说,包括了信息架构(即产品包括的信息是否合理和有意义)。
2.4 框架层——考虑的是如何将结构层所构造的概念结构合理的布局在整个网页上。从产品需要实现的功能的角度来看,包括界面设计和信息设计;从产品需要提供的信息的角度看包括了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
2.5 表现层——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如何设计表达界面,使得界面重点清晰,并且吸引人。从视觉、听觉方面让用户感觉愉悦。
3、总之,在整个文章中,作者都传递了一种需要从客户的角度而不是设计者本人的角度来设计和思考产品的理念——无论是在那个层次上都应如此。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八):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就是比拼人性化与细节。

虽然以网站WEB为背景,研讨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要素,但仍对APP等移动产品有借鉴价值。
产品开发的五个层面:
战略层
核心:一切都围绕战略层展开,即产品的目标是解决哪些用户的哪些需求,如何解决,如何盈利。
范围层
核心:论证需求优先级,明确需要哪些功能或提供何种服务,产品的优势差异化在哪。
结构层
核心:制定概念模型,模拟跑通用户使用流程,提炼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最小闭环。
框架层
核心:基于最小闭环,丰富完善功能、交互触点。
表现层
核心:美学升级,在有用的基础上提升易用性、美观性。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九):《用户体验要素》by Yellow.Whisp

产品目标
产品设计存在目标,对应衡量的标准。更多时候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候,都是一个人。很多产品的设计过多关注于从一个局部的功能目标开始,分解为任务,最终形成一个流程,直到终止的页面。通过这种‘单通道’的设计,产品能够达成最基本的功能特性。如果想要在产品的‘上下文’获得更为清晰的体验,就要考虑一些非功能性的因素:1)提升效率。效率的提升基本上是战略层的目标。效率提升,出错率更低,以更少的精力得到更多的效果,甚至获得传统形式所没有办法得到的附加价值,都是产品设计追求的目标;2)情绪。可识别的烦躁情绪是几乎所有功能都需要避免的,在对一个功能的新鲜感失去以后,用户和功能之间的交互更多是在日常的过程中。如果一个功能设计不人性化,容易造成用户厌烦的情绪。用户的积极和消极的情绪说明了功能本身设计上的问题。尤其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就像开车能够体验到乐趣一样,功能性和流程设计更多是为了让用户体验达成目的的乐趣,或者自己对于结果的一种把控力,而过于注重流程设计,过于具有‘存在感’的设计,让用户不能专注在目标和结果之间的把控力上,最终会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面产生消极的厌恶情绪,毕竟乐趣不来自于重复性使用一个机械化的东西,而是来自于一个把控力和操控感。好的功能设计使得用户喜欢上一项任务本身;3)转化率。如果说效率和情绪都是产品值得追求的一个抽象的目标,那么转化率就是非常具体的目标。只要牵涉到时间先后的操作,都存在转化率的问题。产品功能设计完以后,流程跑通并不意味着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任何一个位置的入口,都存在着转化率的问题,需要精心的设计,以使得怀着不同目的和疑惑的用户能够完成整个流程。
概念模型
结构层关注的是功能的交互方式和特性。习惯:一个固定的方案,通过每天的操作来巩固这个方案;积累:重点在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过程中,进行统计,比较,展现结果,展现突破性;搜集:涉及到组织,排序,归类;自测:注重结果,警示,个性化目标指导等。
功能代价
一项功能的亲和力和易上手性,必定是以牺牲功能灵活性为代价。一项具有灵活性的功能,又往往会因为没有功能上的限定,而只适用于‘专家型’用户。另外一种牺牲,就是增加信息的冗余程度。凡是按照功能性,以及按照程序设计的思路来进行的设计,往往都充满了引导,下一步,下一步,再下一步。而更具有灵活性的操作是跳跃性的。充满引导的步骤,不仅在引导新手熟悉情况的时候能够更加具有上手的简便程度,同时对于程序的结构化数据规范也有影响。而解锁这些限制的根本方法就是提供极高的灵活性,而这必定要以功能不易%E手、信息冗余等为代价。冗余还体现在情绪方面,‘情绪冗余度’就是通过增加正面的提示,来替代负面的限制和约束,从而增加体验,这也是以信息的准确性为代价的做法,例如倒计时和访问时间限制,替换为持续时间加结束时间的提示。以一种‘乐观’和‘委婉’的方式向用户表达限制,是以准确和遵守规范为代价。
人物角色
通常认为产品要以某个特定用户角色为范本进行需求搜集和筛选。但又一个确定的任务角色往往意味着产品的功能模型已经形成,更多是通过信息加工获取的需求,从而具有一定局限性。通过直觉式的洞察,虚拟一个人物角色,能够达到不同的效果。
品牌标识
用户对产品的印象几乎可以在时间轴上的体验来进行标定。初次接触:UI,配色,布局;使用过程:流程,任务,情绪;使用结束:概念,形象,体验。在对划定范围层的要素以后,结构层的设计,包含了交互设计和信息设计,要考虑在用户使用后所留下的印象和概念。一个想要拥有专业度的结构,和一个想要拥有亲和感觉的结构完全不同。结构甚至比内容对印象的影响更为重要。
视觉标准
好的视觉就是一眼能够找到关键的东西。不好的视觉包括:忙碌拥挤,表示找不到重点;空洞呆板,表示功能性的缺失,导航占据主导。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十):笔记

真正的产品形态绝对不是由“功能”所决定的,而是应该由“用户自身的心理感受和行为”来决定的。
用户体验设计通常要解决的是应用环境的综合问题。要兼顾视觉和功能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解决产品所面临的其他问题。
转化率,可以让你更强得感受到用户体验上的投入所得到的回报。
战略层——用户需求、产品目标
范围层——功能型产品--功能;信息型产品--内筒需求
结构层——交互设计or信息架构
框架层——信息设计(促进理解的信息表达);界面世界or导航设计
表现层——感知体验
战略层
解决两个最基本问题:
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产品目标
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用户需求
要求:两个问题描述的明确性。
用户需求的确认:
用户细分:分成更小的群组,每一个用户由某些共同关键特征人组成(这些关键特征可能根据人口学特征,如性别、收入、年龄等)
可用性和用户研究:
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焦点小组-->最适合收集用户的普遍观点和感知。
用户测试或现场调查-->更适用于理解具体的用户行为以及用户在和产品交互时的表现。
任务分析,也就是说每一个用户与产品的交互行为都发生在执行某个任务的环境中,任务分析是一种仔细的分解用户完成任务的精确步骤的方法。这种任务分解可以通过用户访谈完成:用户将自己的故事,说出他们的经验;也可通过现场调查完成,在用户的“日常中”直接研究他们的行为
用户测试,用户来测试产品。可用性的最终目标,都是寻找令产品更容易使用的途径。
卡片排序法,勇于探索用户如何分类或阻止各种信息信息元素。给用户一沓索引卡片,每一张卡片附有信息元素的名字、描述,一张图像或内容的类型,然后让用户依照自己感受最自然的方式将卡片排列出来。然后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对产品信息的看法。
创建人物角色,我们希望人物角色与我们从用户研究中了解的内容保持一致,但为了使人物栩栩如生,他们的一些具体细节可以编造
战略文档:定义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并且说明这些目标要如何融入到更大的企业环境中去
范围层
三种类别需求:
一是最显而易见的人们讲述的、他们最想要的东西
二是这些表明需求背后真正解决问题的需求
三是人们不知道是否需要的需求
场景:一个场景是一个简短的故事,简单描述了一个人物角色会如何完成这些用户需求。通过想象“我们的用户将会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就可以找到能帮助她顺利完成这个过程的潜在需要。
功能规格说明:
乐观:描述这个系统将要做什么事情去“防止”不好情况的发生,而不是这个系统不应该“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具体:尽可能详细解释清楚状况,决定了一个功能是否被实现的最佳途径,如最受欢迎的视频要重点标注-->上一周被播放最多的视频要放在列表最前端。
避免主观的语气:量化定义一些功能
结构层
交互设计:关注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它关注于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响应”这些用户行为。
我们并不需要告诉我们的用户网站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概念模型(交互组件将怎样工作),用户在使用网站的时候,基本上是凭直觉的,因为这个网站的交互行为与他们隐含的期望值完全相符。
受控词典:网站使用的一套标砖语言。这是用户研究中一个领域。了解用户的沟通方式,开发让用户感到自然的命名原则系统的最有效方式(能够避免内部专业用于进入网站)
框架层
功能性产品:界面设计——确定框架;导航设计——呈现信息的界面形式;信息设计——有效的信息沟通
让你的界面与用户早已养成的那些习惯保持一致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界面要与它自身保持一直。
界面设计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选择正确的界面元素。这些界面元素要能帮助用户完成他们的人物,还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它们更容易被理解。哪些功能要在那个界面上完成——结构层的交互设计中确定;而这些功能在界面上如何被用户认知到——界面设计的范畴。
全局导航:提供的是用户最有可能需要从网站的最终页面到其他什么地方的一组关键点,如下图。
局部导航:提供给用户在这个架构中的“附近地点”的通路。
辅助导航:提供了全局导航或局部导航不能快速达到的相关内容的快捷途径。
友好导航:提供给用户他们通常不会需要的联结,但他们是作为一种便利的途径来使用(需要知道的是,这种信息在他们确实需要的时候能快速有效的帮助到他们,一般来讲:联系信息、反馈表单、法律声明都长放置在友好导航中)
信息设计
指示标识: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用来帮助用户理解“他们在哪”以及“他们能去哪”的系统(心理图像)。
表现层
我们为用户提供体验的最后一站——决定我们的设计最后要如何被人类的感觉器官感受到。
对比与一致性
设计常见的毛病:
内部一致性问题:产品两个不同的地方反映了不同的设计方法-->解决之策:建立在对框架的深刻理解之上(确定在不同页面反复出现的设计元素,好的办法是设计元素的相互独立,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调整)
外部一致性问题:产品没有在同一企业的其他产品中,反映出被使用的、相同的设计方法。-->解决之策:建立统一的识别形象
配色方案和排版
大多数情况下,更亮或更醒目的色彩可以用于设计你的前景色——那些你希望得到更多注意的元素中。更暗淡的色彩最好用于那些不需要跳出页面的背景元素中。
元素
与用户体验有关的第一个问题恐怕是问你自己的(这也是你应该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询问你的用户关于产品的某个具体元素的问题,能帮助你收集来自用户的更多相关信息。你不能简单地依赖用户来阐明自己的需求。不管是创建什么样的用户体验,其最大的挑战是“比用户自己更准确的去理解他们的需求”,测试只是帮助你了解用户需求的工具之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