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叶嘉莹说杜甫诗》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叶嘉莹说杜甫诗》的读后感10篇

2017-12-11 20:0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叶嘉莹说杜甫诗》的读后感10篇

  《叶嘉莹说杜甫诗》是一本由叶嘉莹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8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叶嘉莹说杜甫诗》读后感(一):于低潮处听先生说杜甫诗

  硕士毕业,考博失利,因为专注考博,没有找工作,毕业前2个月,一时读博,工作都没有着落。。。心中焦虑不已,每天不得入眠,压力巨大;更兼女友分手,心生落魄

  每天上午都会带着稿纸,钢笔去图书馆9楼那间少有人问津的房间看书,起初是一些法国油画,随后发现了这本叶嘉莹说杜甫诗。。。看的很细,不时钢笔在稿纸上一笔一划,安静沉潜的抄着那一首首入我心扉的诗,没有先生的解说,进不了那一个个美好的意境之中,也留不下现在那一张张白纸黑字的诗歌和先生的妙语

  而如今坐在西子湖畔,攻读博士学位,那一切的艰难都忘记差不多了,那一张张白纸黑字却格外的醒目和美好

  《叶嘉莹说杜甫诗》读后感(二):读叶嘉莹《叶嘉莹说杜甫诗》

  于低潮处,听先生讲杜甫诗。

  。。。。。。。。。。。。。。。。。。。。。。。。。。。。。。。。。。。。。。。。。。。。

  硕士毕业,考博失利,因为专注考博,没有找工作,毕业前2个月,一时读博,工作都没有落。。。心中焦虑不已,每天不得入眠,压力巨大;更兼女友分手,心生落魄。

  每天上午都会带着稿纸,钢笔去图书馆9楼那间少有人问津的房间看书,起初是一些法国油画,随后发现了这本叶嘉莹说杜甫诗。。。看的很细,不时钢笔在稿纸上一笔一划,安静沉潜的抄着那一首首入我心扉的诗,没有先生的解说,进不了那一个个美好的意境之中,也留不下现在那一张张白纸黑字的诗歌和先生的妙语。

  而如今坐在西子湖畔,攻读博士学位,那一切的艰难都忘记差不多了,那一张张白纸黑字却格外的醒目和美好。

  《叶嘉莹说杜甫诗》读后感(三):失败之书

  与杜甫的生命相遇的过程,是一场不断叩问与审视“失败”何为的旅途。身为诗圣,流芳百世名垂千古,杜甫的生命之书仍旧被种种“不完满”与“未完成”填塞,依然写尽了世俗意义上的种种苦楚与失败:屡试不第流离失所寄人篱下,借贷无门,贫病交加••••••他的生命被挫折和不幸的黯淡占据,却又无时不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走进杜甫,向诗圣,或仅仅作为普通人的他致以生命的敬意。不为他的斐然文采,只因他能在黑暗如此的底色中涂抹出如此丰富的色彩,能在贫瘠如此的土壤中生长出如此绚烂的花朵,那份不屈不挠,开掘生命其他向度的力量令人钦佩不已!

  纵观杜甫的人生轨迹,你会发现,他所成为的杜甫,偏偏不是他想成为的样子。他的一生不断地与贫穷,饥饿,疾病相周旋,尘世于他充满了亏缺。然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杜甫却是完整的,不单单是“忧国忧民,爱国主义”那样高度简化,贴满标签的扁平一面。他用对苦难的书写抗拒着对人的简化,守护着自我的丰富性。即使被捆绑在政治的齿轮上,他依旧努力尝试着,去探索生命的其他可能。

  此时,不禁想到,他真的是一个失败者么?

  当然,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人生糟糕透顶,不能不说是彻底的失败。

  但是,果真这样么?

  也许,回答这个追问需要另外一种眼光和心态

  想起了花径洒水的故事。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挑着扁担去打水,无奈力量太小,走路摇摇晃晃,所以水到寺中时往往只剩下一半,为此,他总是懊丧不已。老和尚知道后,提醒他注意路两旁的事物。结果第二天,小和尚惊喜地发现:他走过的小径两侧,竟开满了美丽的鲜花!

  也许,杜甫的生命,与这个小和尚也有几分相似。也许,我们的生命,亦然。

  不是么?所有人的生命,原本就没有固定的形状,它的精彩之处,正在于不确定性之中的不断流动,渐次展开,逐步清晰。纵使与我们原先期待大相径庭,也不必过于悲伤失望,因为,生命原本如此。

  在杜甫的生命之书中,同样开满了迷人的花朵:在“失败”中开出的最绚烂,最令人感动的花朵!

  《叶嘉莹说杜甫诗》读后感(四):少陵之心有谁知,且听先生来说诗

  读大学的时候学这段文学史,老师在正式开讲前的介绍中说:李白与杜甫并肩站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上,不同的是李白是一步跨上顶峰,而杜甫却是一步跨下顶峰。依稀记得我当时的感想:无非是上山与下山的区别,不管怎样,无限风光是看到了的。随后的讲课,让我极其困惑:我理解不了杜甫那些惨兮兮的诗好在哪里,也没有耐心去一一检索杜诗里若隐若现环环相扣的典故,所以那时的杜诗,让我觉得不知所云……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在生活的泥泞里摸爬滚打,虽然没有牵涉国家民族的大事发生,却是经历了不少生离死别的深哀剧恸,体验了许多次的希望、失望与绝望。于是,谙了几分世事的我带着对叶先生的万分敬仰重读了杜诗,于是我理解了大学时老师的话:李白是一个规范之外的天才,他是飞扬的,向上的,他的诗里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劲气,是盛唐气象极致的辉煌,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壮年,如日中天光芒万丈;而杜甫是一个规范之内的天才,他是厚重的,博大的,他的诗里有一种真实沉重的力量,是整个盛唐气象盛极必衰的挽歌,也是面对历史规律颓势难回的无限悲凉。

  通过先生的讲解可以了解到:

  1、杜甫的伟大是因为他以集大成的胸襟生在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他以一种像别人对待爱情那样深挚的感情来爱他的国家和民族,把对于国家民族的感情、家人妻子的感情同样深厚沉重地表现出来,这是杜甫之所以为“诗圣”的一个重要原因。

  2、杜甫继承的是儒家传统中最正确、最高最好的理想,他把道德伦理的感情与他自己私人的本性的感情结合了起来,读他的诗不能只读一首,他生平所有的诗彼此之间都可以相互印证、互相诠释,他的一生就是一首诗。

  3、杜甫不是从自己出发,抒一己之怀,而是深入生活、面对生活,热爱美好,鞭挞丑恶,不避丑拙,他的诗不唯美,但求真,是用血与泪熔铸而成的诗篇。

  4、杜甫的用字“坚而难移”,他往往能找到最鲜明最恰当最有力量的一个字。

  5、杜甫是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写实与象征、赞美与讽刺、情感的发展与心灵的转折巧妙结合,传达出远远超出字面的丰富内涵。

  6、是杜甫才使七律突破了形式上的平仄对偶的限制,在变化中把七律的内容意境加深加广,使这种体式发展到一个完美成熟的阶段。

  先生结合杜甫的诗,介绍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教给我们欣赏诗歌的几个要点,比如:

  1、诗中的形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表示动态、表示感受作用的字。

  2、注意虚字的用法和每一句在整首诗里的作用。

  3、不要草率地把语序的颠倒理解为故弄玄虚、文字游戏,因为那也许正是诗人想要借以突出表达的重点。

  4、好诗不仅形象好、意境好,还要有声调和口吻的配合。

  5、外国的文学批评理论可以借用,但不能滥用。

  《叶嘉莹说杜甫诗》读后感(五):一處硬傷

  70頁釋《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窮年憂黎元”謂:

  “黎”是黑色的,中國人的頭髮都是黑色,所以秦始皇稱之為“黔首”,而“黎元”合起來正是人民百姓的意思。

  案,黎謂黑也,黔,黑也;元,首也。故黎元即黔首。《禮記•祭義》“以為黔首則”疏云:

  云“黔首謂民也”(四廢注:鄭玄注文。)者:黔謂黑也。凡人以黑巾覆頭,故謂之黔首。案《史記》云:“秦命民曰黔首。”此紀作在周末秦初,故稱黔首。此孔子言,非當秦世以為黔首。錄記之人在後,變改之耳。漢家僕隸謂蒼頭,以蒼巾為餙,異於民也。

  所以,把人民稱作“黔首”也好,“黎元”也好,絕非什麼黑色頭髮的原因。葉氏想當然了。

  《叶嘉莹说杜甫诗》读后感(六):要对得起那些喜欢

  “如果他没有,那是他对不起我们;如果他有,我们读不出来,那是我们对不起他。”

  叶嘉莹讲古典诗词,缘于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在中国讲,缘于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对青年讲,缘于对后来者的谆谆之意。

  说诗系列,都是可以读的;这一本的特殊之处在于,一本书讲一个杜甫,既是杜甫之“诗史”,又是那个时代之“诗史”。讲得详细透彻,读了让人想着顾随。借禅门一句话,顾随讲诗是“截断众流”,叶嘉莹讲诗是“随波逐浪”。但是,现在“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都能被当成好诗了,更需要的是叶嘉莹式的讲。

  06年她为说诗系列写了一篇序言,那年她八十三岁。如今十年过去,她九十三岁高龄了,还站在讲台上。

  《叶嘉莹说杜甫诗》读后感(七):笔记与诗歌赏析

  杜甫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陈子昂、李白等人厌恶齐梁以来绮丽的诗风,而继承建安以前的文学遗产。杜甫则是将古体、近体(这与他的家世杜审言有关),北朝的雄健与南朝的绮丽融合的一位诗人。他又在文字、格律上下了很深的探索,因此诗歌能够反复咂摸出多重意味,经得起吟咏。

  杜甫又有完全符合伦理道德的对人民国家的感情,他是真挚而深刻的,拥有伟大的志向,因为杜甫饱经忧患,个人的际遇受到时代风潮的影响,表现在诗中则是个人的情感与时代、人民与历史的归一,从而拥有了强大的感发的力量,历朝历代的诗人都能够结合自己的处境去体会他的情感,因而是“诗圣”。

  杜甫的气象: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楚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首句“赋”,口气雄壮。

  颈联感觉敏锐,而且显示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这是他的雄壮。

  杜甫的敏感与色彩:春夜喜雨

  杜甫的快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尾联注意情绪与诗歌语言的关系,流畅。

  杜甫成就最高的诗:

  五律《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昔闻 与 今上 之间所包含的岁月,昔闻时的憧憬,今日的喜悦,但是又未必是喜悦,过去的时候哪里能预料到今日的时局与心境、际遇,这中间五味杂陈。

  颔联,气势雄伟,祖国的土地、天地的气象,自己一生在这片土地上流亡,看着这片天地,就看尽了自己一生的悲欢离合。这整个祖国、天地与自我有一种关联。

  颈联再转,看似不协调,却是将这种关联进一步写实,写出真正个人强烈的感情,大好的河山里包含着自己多少的理想与幻灭,到了此刻,却一无所成,孤身一人。真是既有气象又孤绝到了极点。这才是真正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只有一条孤舟,自己的希望都寄托于此,带我回乡,这个希望越发令人觉得可怜,凄凉。

  但是即使如此,杜甫最后仍然显志,这就是他的沉郁顿挫,他是在悲凉之至,还能坚持人格,关心天下苍生的。

  这首诗,从天下到个人,再从个人到天下,正是因为时代影响了他的一生,他充分体察到自己的处境,但是没有陷入自怜,而是反而以同理关照苍生,完全超越了自我,与时代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人格典范,也是杜甫诗歌艺术的极致。

  七律《秋兴》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玉露,白色,枫林红色,颜色的对比,悲哀中的热烈与秾丽。凋伤用得好,凋、伤,不是单纯的凋落,而是一种更加内在的受伤,这就是杜甫的炼字,用字本身的情感、层次来表达的意蕴。

  巫山巫峡,从高处到低处,从山到水,都在其中,这就是气象。

  这两句,前一句是一种美好的特殊的生命的凋伤,后者是一种整体的萧森,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种精微又广大的意境。这就是诗人对于意象选择的精准与层次。

  江间波浪兼天涌,从地到天,整个天地都是动荡的;塞上风云接地阴,从天到地,整个天地都是阴沉的。这种对仗的工整,意境的回环真是只有杜甫才写得出来。而这种博大的气象也只有一生饱经罹患、从流飘荡的杜甫才有这种视野

  两开,时间的流逝。两种解释,看到菊花再开,想起过去流过的泪,自己一直悲哀的心境,沉郁不变;也可以是,这千万点菊花开启了自己不尽的眼泪。因为杜甫写诗用字非常简练,因此可以是写实,也可以引发联想,做出多种解释。这一句是从写景到写人,顺承到下一句。

  孤舟一系故园心。孤绝的可怜的姿态。

  最后回到整个秋天的意境中去,是写人间的情景,从另一层次引发自己的孤寂。

  《登高》的分析与情感与上两首类似。

  《叶嘉莹说杜甫诗》读后感(八):贴切而富含感情的解读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确实是为解救大众受苦而降生的。

  像杜甫这样忧国忧民,总希望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人,虽然,他没能为当时的朝政带来什么正面的影响,但毕竟,他的诗流传下来了,和他的精神共同影响了无数人。而在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之后再读杜诗,才能体会得更深入,体会到他的宽仁厚爱,他对国家那股一往情深的深厚感情。基于这样真实厚重的感情,杜诗总能令人发自内心地感动,总让人有“泫然泪下”的冲动。也幸好,有叶嘉莹先生这样学识丰富又极忠厚的学者、诗人来解读他的诗,作为读者的我们才能更深地理解杜甫。

  叶先生说,读了李白和杜甫这样最高级的诗人之后,再要读其他第二等、第三等的诗人的作品,真是令人感到“难以为继”了。我亦有同感呢。

  杜诗无论从感情还是字句上来讲,都是最上乘的。诗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发自肺腑,也都是杜甫仔细筛选出来的。而在该灵活变动的时候,杜甫也做得完美之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