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的读后感10篇

2017-12-15 20: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的读后感10篇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是一本由沈善书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288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3-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读后感(一):岁月深处藏韶华——看古人如何度过四季

  在下雨的冬日夜晚卧在电烘箱里喝着牛奶优哉优哉地读完,很喜欢这一本精致文艺的诗词类随笔书,极力推荐这种古典传统诗词的图书。

  这是一个很浮躁的时代,有时候,文艺会被说成贬义词。但我依然相信自己,喜好文艺与读书的人,始终是与大众不一样的,至少不会卷进世俗的涡流中,并且能够把美好的东西分享出来,比如沈善书的这本《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之前在作者微博看见当日便买了,卓越发货挺快的。买这本书只是为了对24节气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算走马观花的读一读。可是打开这本书便被惊艳了。

  红色的封面让凄冷的冬日暖和了,很欢喜的颜色。封面上的梅花大概寓意着“梅花香自苦寒来”。很喜欢书中写春天的章节,这个寒冷的冬日读起来便迫不及待的期待着暖和的春日来临,写得很喜庆很热闹呀。而且,超喜欢里面的配图呀,婉约唯美的文字配上彩色插画,简直就是相得益彰。而且,还送了一张消寒图的卡片,让原本不是特别文艺青年范儿的我也文艺一回,同学还说这本书读了后收获很多。

  的确,读完这本书后,不得不佩服作者文笔很美,句句都是精雕细琢的,既像唐诗浪漫惬意,又如宋词哀戚幽婉,里面不是单纯的个人抒情(如果是单纯的个人抒情我才不看呢,还不如看名家写的,比如林清玄朱自清史铁生他们的散文),作者巧妙的穿插了历史典故,花神故事,引用了些很美的古诗词,也有一些对节气知识的介绍,总之是两者搭配在一起的,不会显得单薄,读来别具一格

  很喜欢书中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介绍,又给我们学生党上了一课。另外,读书的时候,不妨细细欣赏里面的插画,体会春、夏两个大章节里那种采菊东篱的山水田园句子,饶有韵味。其实,现在很多人都不怎么关心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了,更多的关心物质上的东西。但鄙人认为,物质要有保证,精神更要向前进。灵魂的步伐要快过身体奔跑的速度。

  其实我对节气之前之前一点都不了解,也看过类似于古诗词解读的书,但那些书都一味的要么个人抒情浓厚,要么引用的历史及诗词多,没有个人抒情也不喜欢。而这本《时光印痕》的作者将两者相溶,很巧妙。

  这本书以“节气”为核心,以“民俗花神典故”为辅助,经作者华丽唯美的笔墨细细写来,一幅光阴的岁时生活图便缓缓展开了。让之前喜欢读青春玄幻读物的我,开始关注了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会觉得“咦,原来古人的生活挺文艺优雅的。”

  作者的想象蛮奇特的,把一些美好的成语都拟人化了,比喻句用得十分精妙与好玩,也能读到作者生活中悠闲二三事,吃粽子赛龙舟荷花节什么的,我在浙江能感受到那种江南古典的美好。

  总之,这是一本适合在寒冷的冬夜泡茶闲读的好书,一本书便能了解节气知识,传统节日,花神故事,最主要让咱们学生党学习了很多用词的方法以及增强古典文学的底蕴。

  我很喜欢作者沈善书笔下描写的节气变化,尤其是写春和夏的两章,淡淡的,平稳的,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想象着生活于浮躁都市中另一处采菊东篱的美好,那种美好像一杯茶,慢慢地品,慢慢地回味。

  另外,双11买时看作者个人简介里买了2本书(看作者博客半年多了,半个脑残粉),就觉得《素:最美山水田园诗》写得还行,另外一本《世间簪花女》不推荐(说实话觉得过度矫情了)。可能由于作者年轻感觉文字有点点“浮躁”了,不过无可厚非。还是最爱这本《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

  插图也很赞,更重要的是还有一张小卡片。

  :

  有些景物描写的句子读了身临其境,渴望春天快些来去踏春赏花~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读后感(二):读《时光印痕》,品节气之美

  读《时光印痕》,品节气之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凝聚着我国古时农人智慧的农事补充历法,它追随着太阳的脚步轮转,反映着季节的递嬗,指引着农事活动,与千家万户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古人尊重节气时辰,以精炼并且极富诗意的二十四个词语概括了春之美、夏之幽、秋之凉、冬之寂,并以二十四节气为生活的参照进行春耕秋收,夏盈冬藏。从春暖花开、花事繁媚的立春时节,到霜风凛冽、冰雪压松的大寒节气,一年的辰光稍纵即逝。在这匆匆的光阴里,我们遗落的太多,有多少人还能熟悉地吟诵起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呢?

  那种春来拿桃花酿酒,夏日烹露水花露,入秋煮枯叶晚茶,冬日烧梅雪烈酒的生活,听起来近似梦话,却并不虚幻。渐行渐远的,其实是生活在浮躁都市里那颗浮躁的心。正如《时光印痕》的作者沈善书所言,古人的节气光阴静然美好,就好似是一味药,能疗解烟火红尘里的繁喧,让越来越浮躁的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感知节气变迁的流年生活。

  写《时光印痕》,沈善书通过那些与节气相关的诗词,以小见大折射出传统文化的幽微美、清婉美、素丽美,旨在让更多人知道与节气相关的民俗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的典美。书中,不单单只是节气的介绍,还有与之相近的节日民俗的日常掌故、花神典故,以及生活的薄物细故。

  沈善书品诗词极精到,他将自己细细赏读后最直接最温柔的感触化为清雅文辞,一一呈现给读者。一行诗一阙词,其中情景和心意,细细密密,最需要懂它的人来开解。诗词,要用温柔的心慢慢去融化字里行间缱绻的情意。沈善书将这掩藏在深仄光明里的婉美悠情一一采撷出来, 纵便是琐碎凉薄,也是岁月深处的点点印痕,桑田沧海,不思量,自难忘

  冬至已过,一年将末。回望这一岁,多半虚度。掀动仅剩的几页日历,唯余小寒和大寒,冬之将远,春在临近。期盼来年,春日读诗赏花,夏日摇扇纳凉,秋日登高望月,冬日围炉拉家常,在时光的缝隙里挖掘悠然素净的节气生活,直至老去。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读后感(三):恬静时光

  读这本书使我忆起了往生天国的奶奶,以及小时候一家人在田间地头农事劳作的情景。那时候,我和弟弟虽然还少不更事,但是也却已经早早跟着爸爸妈妈插秧割稻,除草放牧了。农家的孩子都是这样早早学会了农事劳作,帮助家里干活。

  每年的4月19~21日之间是谷雨节气。谷雨节气一到,春天农人播种插秧的时节也已到。

  乡村四月无闲人。我和弟弟下午下学归来,亦免不了乘着余晖到田地里一番帮忙。记得当时年事已高的奶奶总是这样告诫我们:春耕时节,农事要及时,不然将会影响一季的收成。插秧时节,每当我们顽皮磨蹭不想去的时候,奶奶就会大声地训斥:“插田插到立夏,插不插都罢。快去!快去!赶快去!”对于当时全靠那一亩三分地过活的农民来说,及时播种插秧是事关温饱的大事呀。听了奶奶的训斥,我和弟弟也乖乖地收起想偷懒的念头了。

  如今沈善书写就一本《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倒是令人看见这二十四节气乘着唐风宋韵,从诗词中娉婷走来,一首首应节而书的诗词是针是线,带我们穿梭于古人岁时节序的光阴之中,其间有对诗词的赏识,民俗故事、花神典故,以及由此而宕开、发散对人生真相的领悟和对生命的思考。字里行间,跳跃着一颗简朴自持,温沉静的心。而生命至美至纯之境不正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吗?读至此,心下想象作者一定是一位阅历丰富的淡泊高人吧?直至循着指引进入到作者的博客,看到作者的自我介绍竟只是一个九零后的孩子,这令我大大地震惊了一把。如此年纪,有如此深的唐诗宋词赏析功力,如此充满古典而细腻的行文,词藻清丽典雅,实属难得呀!大有白落梅之风,不过大约是文字或是人生经历都需要经过锤炼和磨砺才会成熟完满吧,沈善书的思想和文字比起“落梅风骨,秋水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阅读过程中,个人感觉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作者的写作思绪时有飘忽、跳跃过度,喜欢把思想游移于主题之外,宕开写的与前文毫无关联,也缺乏过渡,让人读着不舒畅起来。作为一个九零后孩子,能够写出此等清雅的文字,已让我这七零后的读者佩服,佩服得很了!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读后感(四):诗是时光的痕迹《时光印痕》

  诗是时光的痕迹《时光印痕》

  这本书的内容是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最近出版了不少这个方面的书,也是国学热的一种吧。

  不过这本书做得很有特色,首先这本书里面的诗是按照时间排列的,首先分成四章,春、夏、秋、冬四个部分,然后每个部分里面又分成六个小节,一共二十四个小节,每个小节的名字都是用二十四节气来命名的。原来这本书就是把中国古代的诗歌按照描写的内容,按照一年的时间顺序来排列的。

  想一想,这种方法还是挺有道理的,中国过去是农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和农业有关系,对于农民来说,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生活和季节和节气就变得密不可分了。

  的确古诗是和古代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的,现代社会里面的东西真的无法想象,怎么才能够进入到古诗当中,冰箱、彩电、动车、网络写到古诗里,你会感觉怎么都别扭。古诗里面都是小桥、流水、柳树、桃花、燕子、鲑鱼让你感觉那么美,想一想,这些都是农村生活里面的东西。当然古代也有都市,但是和今天的城市相比,古代的城市其实就是一个大的村子,房子都差不多,就是好一点大一点,吃的也差不多,就是好一点多一点,每年什么季节什么东西上市,每年什么季节该做什么,都差不多,千百年来时光就是这样在轮回。所以古人读古诗感觉很自然,没有隔膜,不像我们今天读古诗,读不出来那种感觉。

  现代社会对应的是现代诗,用现代诗写古代你也会感觉别扭。

  看看这些节气的名字就感觉回到了古代,读读古诗更是感觉心境马上平和了下来。跟着作者的讲述,一起去品味那些诗词,一同去感受那种田园般的生活,时间好像停止了,只有四季交替,而没有前进和变化。这样的日子就是一首古诗吧,在疯狂奔跑的今天,我想会有很多人怀念那个慢慢悠悠的时代。

  书里面还很多很多的水彩画,虽然算不上的大师之作,但是也很漂亮,更为这本书增添了一点美丽的颜色。可是却没有说,这些画是谁画的,如果也是出自作者的手笔,那可真了不起。其实古人就讲究,文人能诗能画,只是现代人把专业分得那么细,无法达到那种全能的境界了。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读后感(五):美人泪

  文/明钰阳

  认真执笔已是一年之前的事情了,不擅长书写,但爱好文字,我有时候在想秋去冬来,春归夏回,四季变化莫测,你行走在冷清的街头看稀拉的树叶随风飘散在空中,抑或是在落红愁雨的春日,闻雨水打落新泥的气息,心里便会禁不住的感叹时光的印痕之美。

  记得以前在看《花未眠》时川端康成有说过这样一句话“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节气息息相关于生命,又或者说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远不止这些,它所描绘给我们的乃是生命的意义,是一篇骈俪词赋,需掌着日月这盏灯默默诵读。

  阿善在《时光印痕》中有作如此描述“时光应该这样老去。瓦檐上生出了青苔,窗边角落里结上了蜘蛛网,你缝补的衣裳我舍不得扔。只是,别后的光阴里,那些信誓旦旦的年少时光,是否依然安好。”那些老去的时光和旧照片都鲜活的跳跃在思维上,他的归去,让她如何燃解她的相思之愁,是该拿当归配红豆,还是莲子配薄荷?可这些都无法治愈郁积她内心掏不空的相思之情。

  噢,她明白了,她将他的名字绣在她的内兜里,将对他的思念和着樱桃花酿成了酒。用她少女的光阴和不谙世事的年纪换来蛰伏经年的望眼欲穿。她说“若是春天,我便把思念写在风中、柳絮上,飘到你所在的海角天涯;若是夏天,我便把思念写在水中、山谷里,你踏足时必定能看见我留下的印记;若是秋天,我便把思念写在霜风、残月里,当你举头时,和我望见的是同一个月亮;若是冬天,我便把思念写在大雪覆盖的地上,这一生一世我都会寻着你的足迹前行。”用节气之美来刻录她对他的思念至深。

  她一蹙眉,春便老了,她也老了。他的归期不定,于是“懒梳妆,倚栏望,落花飘,薄雨愁,残絮飞,莺莺啼,烛火阑……”美人落泪,相思人不归。满苑春光,竟落得一树樱桃带雨红,惆怅墙东。最终她似乎明白了时光迟暮,不言韶华苍老,只怨彼此相遇时,没有在恰当的年纪与对的地点。

  那么她呢?拥有“东邻女”的绰约风姿,“蛾眉皓齿,香肌胜白雪。柳腰贝齿,顾盼生辉”沦变成明日黄花,又该如何消去咽在心中无法言喻的情愁,是像“孟姜女用悲伤砌长城,还是像南海鲛人用眼泪哭成沧海”,不,她诚然没有这样做。“佛家有言,说万事为幻象,万物皆空。若以虚寂的眼光看待声色犬马的繁华,无非是翻手覆手都为一场竹篮打水的空,是抓不住的,只会让她的灵魂愈加浑浊不堪,在红尘之中不断地迷失自己”。她将情感隐退,淡化心中感情,自然节气,身边美好事物一一浮现,就像一个维度空间,第一维度空间原来只不是虚幻的镜花水月,是颠倒浮生的一场梦境,她轻揉惺忪的睡眼原来陪伴自己的是春光冶艳,夏日香气,秋之细语,冬的素广。

  阿善在《时光印痕》中有描述过一首词《美人春》,个人特别喜欢,他借用这首词如此描述孤独的意义“辛弃疾似乎在告诉赏词人,孤独并不是存活于几天、几个月或是几年,孤独是存活于一辈子的。想来也如辛弃疾所言,于内心孤弱的人而言,有些哀恸与悲辛一生只要有一次就够了。多了,怕清愁长如发丝,剪不断,理更乱。”

  如是有人问我,你会处理孤独吗,我无法回答,因为我似乎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然后该用什么方式去回答。这样对于自己是异常沉重的。如果我以为随着年纪的变老,谜底便会愈加清晰,那么我想这个答案还是无法得到,因为“时光未曾告诉过我们春日多久绽放与凋落,就像我们的生命被既定安排一样,所有的一切都无法预知”。又或者“我们这一生,兴许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处理内心郁积的孤独。却从未有任何人,来教我们认识孤独的存在。我们唯有慢慢学会吸收孤独,学会分解孤独。也只有孤独与人融为一体后,方知,这是一种砥砺省觉的行为方式,静默,又微小。”

  书中多是以诗词传达对二十四节气的美好寓意,上升至生活的哲理,或是对人生的意义,他的文字让你在繁华都市冷冽寒冬遇到丝丝暖意,将你在原本麻木了的感官也调动了起来。这不仅是真的“调动”而是带你穿梭在春醒夏觉秋暮冬归里,骑马踏青,看美人迟暮,摄取豆蔻年华里的暖煦,伶俜听雨。

  他在自我介绍中这样说他是岁月的说书人,外表沉静,内心热烈。是钓字为乐,捣字为药的书生,以谦卑的姿态行走于弱冠年华里写字修行。当你捧着这本书时,浏览那些文字,你会发现它会间接性的让你的感官复活。美好字句串成紧密的珠链填满每一条本被平庸占据的缝隙。而词藻之丰富已经超出了你的感官敏感度,不停的浮现在你的意识之中。我不禁深深佩服作者赏玩文字的能力。对于《时光印痕》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所以我想对它说一句:你好,时光印痕。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读后感(六):遥是故人来

  北方冬日的清晨总是稍显落寞的。寒气如迷烟般将人周身缠绕,微薄的日光,像是要诉尽这世间的喧嚣与世故人情。焚一炉香,看青烟似画,勾勒着心中烦扰,奉一盏茶,在苦涩之中,到像是尝遍了所有未知的甘甜。不痴妄,不爱憎,不虚求,一切都是冥冥之中。

  可这样的清晨又还像是稍逊些味道的,定是要配以一些柔情和美意,才能将心中之动容和想往完美倾诉的。而善书的《时光印痕》,恰好便是这晨光里独特的一味,将空洞的美好扎实地填满,赋以诗意和真情。你若说它是一杯新茶,风淡云轻之外,却又多出一份情绪的躁动,你若说它是陈坛美酒,醇香之中,却又有难得的清凉摇曳生姿地在你的面前舞动。它到更像是一盏桂花酿,绵甜甘美,守着古时留下的生生世世,诉出今日的风花雪月,令人微醺,让爱意陶醉。而这风花雪月,又不是俗世中的风花雪月,极富深情,却不矫揉造作,以独特的魅力摄人心魄,携你前往历史的轮回和时光不易察觉的淡淡印痕之中。春闺梦里,独待斯人,夏愁怅惘,爱恨无忧,只盼秋日早生霜,与你共白头,待到落雪对长街,相思冢里不说愁。哪一桩,哪一件,不是惊艳了繁华,又慰藉了后世。

  全书共分为春夏秋冬四篇,又为每一节气赋予诗篇。冬日已入,但盼春天,便是由这春日篇开始读起,一气呵成,意犹未尽。这书令我痴迷之处,在于作者沈善书将那许多老生常谈、脍炙人口的诗词赋予了新的灵魂与画面,让那些遥不可及变得越发鲜活,有血肉。比如那一首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善书在这一篇章里这样写到:“我们心中要有莲花道场、有禅、有清净心,以水不断渗透的状态滋润心中的淡泊无尘。若心中少了这些,纵然周遭都是清风明月,花好月圆,也只是庸俗无用的衬托。”再比如夏日大暑篇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文中这样述之:“前世,我应是杖头挂酒的天涯旅客,爱山水深处的寂静乡村、古刹名寺,恋岁时节气中的花好月圆,奢望过一段采菊东篱的清净悠然岁月。只是很可惜,光阴总是这样不温不凉地寂静流逝。美好的,太过短暂。”此类文句,不胜枚举。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花花世界里,能够寻到一份纯粹其实是不易的,它是难得的,也是该被珍惜的,浮夸已侵世,而唯有这方宁静与真诚才能抚慰心灵。

  再谈及作者沈善书,与善书相识源于自己主编的杂志。在众多良莠不齐的文稿中,善书的文字像是暮雪中的一朵红莲跃然纸上,开得冶艳,却又悠然。文字功底之深厚,文笔之细腻清丽,确是许多行文者都难以抵达的。当时便对文字的主人抱以深厚的兴趣,好奇到底是怎样极富才情的人才可以写出此番文字。后来慢慢相熟,成了好友,善书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是个富有生活热情的人。这是同很多舞文弄墨之人的不同之处,当然,行文之人,内心多有自己的一方天空,藏下敏感和细致,也许善书也是,但在同友人相处时,他是一缕初夏的阳光,富有能量,却不会令人灼伤。这样的人,心中定是独有一份自持与淡然的。所谓相由心生,文亦由心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善书的文字可以行至这般了。

  说罢了心中之喜悦之情,再说些遗憾之处吧。图书在运送过程中出了些许意外,书角出现了一定的残损。若是完美之中定要有些不完美,那便让这外在之物来承担吧。此时香已焚尽,茶已无香,清晨逝去,这时光,又印下了新的痕迹,似是故人从遥远处,缓缓而来。未能逝去的,是这阅读的喜悦与句读之美。

  碧于青

  2013/12/07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读后感(七):读一卷节气,品一种温雅生活

  读罢沈善书的《时光印痕》,口齿留香,人也变得心灵素静,如同穿越了时光,久久沉浸在旧时韵味里。看作者,九零后的男生,难得文字清雅幽美,句段间含情脉脉。借二十四节气,写尽四十八首诗词背后的唯美故事。

  大雪这个节气里,李清照写下了《清平乐-探孤梅》“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捋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这首诗里,李清照借自己一生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从沉醉到流泪,再到难言的失落,写尽早年欢乐,中年悲戚,晚年沦落的心路。沈善书,读懂了李清照,在他眼里,“她借梅花来酿造词中的悲辛酸苦,写雪中梅花瘦骨疏枝,叹心中,哀苦无从诉。暮年后,她打破了孤独的盒子,悲伤倾城。以及,她滴落一地的眼泪。”也读懂了李清照心中的伤逝之情,“只因为,我心中有隐疾,难以治愈。也从未想要过治愈。”无尽笔墨,诉尽哀思。尽管作者行文表情有点过多,但这种借诗抒情,借诗词里美好的字眼,又重组一段段精致又细腻的情怀,仍我们也收获一杯诗情画意和一腔传统文化清婉之美。甚至在阅读中,让我们的心境也慢慢变得温润、柔软。这里的时光印痕,是诗,是画,是物,也是情,便是这些也渐渐和那些旧事古物一起刻印到我们的心里。

  在跋中,沈善书言,“我应是陶渊明笔下桃源深处的素心闲人,喂养着一段清简岁月。是春来拿桃花酿酒,夏日烹露水花露,入秋煮枯叶晚茶,冬日烧梅雪烈酒。”在当下忙碌的时节里,有陶公的心境又是多么难得。虽然于作者,这种书写,一是整理,二是赏玩,然而这样的书写,依然唤醒沉睡在我们骨子里那些感性的触角。沈善书今生,“不当唐诗里豪情万丈的剑客,亦不做宋词里流连烟花柳巷的风月男子,只想做田园深处耕云种月的温润书生,写如清茶般简淡平和的字,云游在古典书卷中”,又愿“以无事常照见的寂静姿态拂拭心尘,继续前行于美好的节气光阴路途中。”一愿一切如意,二愿路途之中拾捡到更多美好。

  另,插画不也错。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读后感(八):善将时光书韶华 ——读沈善书《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

  善书小我几岁,同为舞文弄墨之人,但其文字功底之厚,著文之勤,说来实则犹觉不及,心生惭愧。与善书结识也是缘于自己主编的杂志《矢量年华》曾收录过他的文字,后来渐渐成为朋友。善书的文字骨骼清奇,娓娓道来,不似出自一位90后的男孩子之手,却似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子挥就。于是对善书这本新书,自然是细细品读,读后更觉佩服我这位“小”朋友的功力。

  善书喜欢棉麻质地的衣服和鞋子,爱美,有时候也调皮。同时,他也有一颗素心,希望在云的深处,寻一段宠辱不惊的闲淡时光,读书写字,赏花吟词,像隐士那般生活。我想,很多人都向往这样的生活,尤其是在这样浮躁的现实生活中,都希望寻找一片心灵的世外桃源,远离纷扰的世俗。于是,从这些美好的诗词中,善书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世界。

  这本书的名字是《时光印痕》,写的是唐宋诗词中的节气之美,从这样的角度入手,更能够使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岁月的消逝。鸟儿虽已飞过,天空还是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些若隐若现的痕迹,便是时光印痕。

  拿到书,没有从开头读起,偏偏先翻到了冬日的节气来读。冬天在善书的笔下与我想的一样,亦是适合围炉夜话,共剪西窗烛,或者花大把时间来思念古人的时节。读到“大雪”节气中的“孤探梅”一节,是李易安的《清平乐》:“年年雪里,常差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看梅花。”这样一首哀怨无比、凄凄惨惨戚戚的女儿词也被善书的妙笔写得栩栩如生:“……我才能与李清照一样,把写作当成一种疗解孤独最为治愈的方式”,这词句,非要看得人落几滴清泪方可罢休,也忘记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警觉。

  不仅这样的哀婉之词,像春夏节气里的欢俏诗词,善书也能够分寸把握,写出玩赏的情趣来。比如“凉夏景”一节,是写苏舜钦的《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小暑的节气,榴花照眼,格外妍丽,诗人独具匠心,用直白不失清丽的文字描写夏日的幽凉,流露出那种自由自在、心旷神怡的情趣。善书同样用一颗细致素心,轻巧写出小镇光阴里的炊烟人家,鱼米稻香,小镇宁静的光阴温养着善书的岁月静好,也使他变得更加安然、淳朴,只愿守着朝夕,你颂良辰,我吟锦时。

  书中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也不便剧透太多,还是希望有心的读者可以亲自捧起这本书,一字一句地阅读,哪怕读出声,也是掷地有声的温润美好。在我看来,这本书是可以一年四季放在手边的,时刻翻上几页,也不必贪多,只合着节气时令读上一两篇,大约也能感染到时光的美好,岁月的痕迹。另外,书中的插页也十分精致,图画都是细心挑选,充满韵味,弥补了全是文字对眼睛带来的疲劳之弊。这样的排版归功于有一个好的编辑吧,也是善书之幸。

  善书在最后的“跋:岁月深处藏韶华”中说:“我只想做田园深处耕云种月的温润书生,写如清茶般简淡平和的文字,云游在古典书巷中。”读到这里,大概许多不熟悉善书的读者会误以为,这样的生活恐怕奢侈,不是人人都可企及。因此我要多说一二。善书与我们一样,在现实的生活中亦是为生计忙碌奔波的人,其实,没有任何人有特权可以比他人过更高一层的生活。只是善书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保留一份纯真无邪,这种信念正是仅属于他自己精神世界里的“世外桃源”,在那里,他是一个温润书生,读书写字,四处云游,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我们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这份自在,同样要看到一位青年作者的努力与坚持。正如他自己所说:“感恩,谦卑,自省,沉潜,这是我一直在坚持的。”我们大可不必埋怨现实生活的浮躁喧嚣,何不像善书一样,保持一颗谦恭的心,用温柔安静的心,去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想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那么多美好,也会觉得,哦,原来我也拥有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对了,最后一项,豆瓣打分给四星,另外一星留给年青的善书继续追求进步、追求完美的空间,希望他可继续孜孜不倦,求进步,保持赤子之心。

  夏之桐

  2013年11月24日夜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读后感(九):谁把风花雪月深情赏

  与善书相识算来也有四个二十四节气有余,我们都爱写文字,吸引才会有关注。然后如此多光阴逝去以后,他的书一本又一本的出版了,而深陷喧哗的我也终于能再沉下心来读读这些让人安静的文字。

  对于如今的他,不能说很有成就,至少也该是收获,正是应了那句“耕耘才会有收获”。记得他对我说过,对于写,要持之以恒。的确是这样的,如果写作无法像三餐一样寻常,那就把它看成计划去完成。

  在隔山隔水,昼夜更替间,我听到了吱吱笔声,看到了书桌前那个落寞身影,以及那盏孤独的灯。

  相识一场,却甚少交谈,不窥探彼此。偶尔问候,像是冬日里的阳光,温暖入心。也许我们都会觉得,一种关系,不远不近才是合适。也许我们也都会觉得,相伴,身体有时未及灵魂。

  在这本书中,他也用些许文字轻描淡写了他素年里的情感却真挚,离去的恋人,逝去的亲人。因为深情厚重才无法浓墨重彩。

  这些无法启口诉说的情感是要经过多少岁月的磨砺,才会使面容不动声色,才会使内心波澜不惊。

  唯有珍惜。善意对待每一种缘分,每一个遇见的人,每一件经历的事,再恩感它们。用善书的话说就是,抓好当下的这颗棋子,才能落子无悔。

  说到节气,我曾在苏枕书的《燕巢与花事》中读到过一些,她写寄语,不同与善书细细赏读每一个节气中的雪月风花。善书写得仔细。他择一些专写节气的唐诗宋词,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进行白话,却不失美感。再谈谈古典文化的传统,和节气相关的民俗。动情处,融入自己经历来说事,很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

  我想好的作者就是这样的,除了驾驭文字的美,同样能给读者带来感受。善书正在步步趋近。

  于这本书中,在每一个节气中,做怎样适宜的事。他也会一一告诉你。

  我摘书中几处说说。

  春/繁艳花事暖媚景。

  处处可见隽秀文字。例如“我知晓,这世间的繁艳、辉煌、盛丽,你都不要。你要的,何其简单,又何其奢侈。你是想与相爱之人携手退步红尘深处,对浮生世事不闻不问,当一个袖中藏清风、鞋底踏明月的山中闲人。”又如“你为我研墨煮茶,我为你描眉写字。我们静赏春夏秋冬,闲翻岁月书卷。日子如这般,也是好的。”等等。日子如这般,真是好的。

  很多时候,善书与所择的诗人或词人是有着相似心境与愿想的。真希望心想事成,事不愿违。

  夏/瓜棚闲卧读诗书。

  小暑中,他写到泡饭。母亲买来新鲜的豇豆,洗净后自己腌制,过一段时间后可以搭配泡饭一起吃,清爽又好吃。另外还有酱油饭,倒一点酱油,再舀一小勺猪油,拌匀后吃,好看也鲜美。

  如此小细节,却写到我内心深处,那些岁月往事,遥远的乡村、老屋、亲人。

  秋/书斋望月吃桂花。

  秋是个萧瑟的季节,想到的词莫过于晏殊的《蝶恋花》。善书善用耳熟能详的诗词来快速与读者找到一种相通的捷径,先入为主。再者,关于离别与思念,始终占据更多情绪。王建的《十五夜望》也是,中秋之日,月圆之日,本是相聚团圆的日子,但一些感情却无处安放,期盼也好,遥望也好,内心酸楚必也袒露无遗。

  冬/围炉闲话浮生情。

  我们都会知道冬天的梅花,被世人吟诵不断。而十二月里还有一株静默盛放的水仙花,它的花神是甄洛。甄洛是曹丕之妻,她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后因郭女王的诬陷只能自尽。善书还用典故来为节气锦上添花。

  一年四季,二十四个节气,娓娓道来。

  若是你也钟爱唐诗宋词,你也想在喧哗浮躁的城市中逃离到素朴清净的田园,不妨读读这本书,我相信它能带给你一些宽慰。

  另外,在我看来,若一个人懂得将日子都细细感受和记录,他必定是个沉静且温柔之人。也是值得阅读的。

  善书在《矢量年华》十二期“以梦买马”的文章中这样写:“我开始期冀着这样一段生活。寻一处繁花似锦的地方,携良人,过一段素茶清欢采菊东篱的闲雅生活。守着竹篱小院,莳花种菜,读书泼茶。春辰,摘一篮子时令花朵去集市上卖;夏令,读书消夏,或摘一些时令鲜花做花馔;秋时,寻流萤听蛙鸣,捡桂花听雨声;冬至,寒夜客来,煮一壶花雕再沏一盏暖茶,寒暄话浮生。如此这般,能与相爱之人过着安之若素的平淡日子,做个渔樵闲人,不问江湖事,也是梦寐以求的。”

  读到此段,我们便会明白,他的写作以及人生。

  愿梦想是不灭之灯。

  沈如璟

  2013年11月27日

  《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读后感(十):良辰锦时细细数,时光情思轻轻诉

  近水楼台先得月,机缘巧合读到了《时光印痕: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的文本,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一阕阕华丽唯美的词,经由岁月说书人的口,二十四节气的前尘往事、枝端末节便一一呈现在眼前,让人不得不感叹时光的美好,不得不钦佩古人的智慧,不得不对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叹为观止。一幅幅精致唯美的插画,经由时光绘制人的笔墨,又将这一切美好形象化,意境深远,引人遐思。他朝捧读在手,定是诗情满怀,画意萦绕。

  而最让人感叹的是作者穿插期间的情思。

  许是心中有着对某人的牵系,于是从立春,到夏至,到秋分,到小雪、大雪,他叙写着这份情思:“若是春天,我便把思念写在风中、柳絮上,飘到你所在的海角天涯;若是夏天,我便把思念写在水中、山谷里,你踏足时必定能看见我留下的印记;若是秋天,我便把思念写在霜风、残月里,当你举头时,和我望见的是同一个月亮;若是冬天,我便把思念写在大雪覆盖的地上,这一生一世我都会寻着你的足迹前行。”

  又也许是错过,或者是对错过的担忧,他这样怅然道:“我把对你的思念和着樱桃花酿成了酒。这一坛往事,你先好生藏着。我知晓,你若拂袖离去,经年相见,没有归期。所谓流年安好,也只是短暂若烟。我为你倒这最后一杯樱桃酒,你饮了,切莫再逃,因为我没有多少青春可以拿来等待。我也怕,下一个立春节气邂逅时,再不能与你浅酌小饮。”

  许是憧憬,他描画了美丽的生活画卷:“如若可以,请许我一段尘埃落定的静美时光。我想与你,在绿荫如盖的大树下摇扇吃茶,话一段日常趣事;我想与你,去雨后的空山里摘金银花,以花为被、做衣、当枕,装饰一帘幽幽的梦;我想与你,在朴素安静的山村中,看炊烟袅袅,听渔歌号子。我们摘掉在世俗尘世中强颜欢笑的面具,回归最自然的状态,没有纷扰,只有明月清风,花好月圆。”

  “携一卷诗经里的清风,吹拂你柳丝飞扬的长发。掬一捧西湖里的清水,浣洗你尘霜满面的容颜。摘一朵唐诗里的情花,妆扮你倾国艳城的美貌。”

  如此笔触,又是怎样的眷恋?

  终是无缘,只有在时光里追忆:

  老去的时光是一张泛黄相片,封存箱底,待天冷的时候,便饮酒,用回忆暖身。我的瘦弱之笔,描得出你的欢锦良时,描不出你的呜咽幽怨。

  下雨,是我想你时的泪流;

  花开,是你微笑时的温柔;

  风雪,是我们背道而驰的决绝。

  远方的良人,你可知我对你望穿秋水的念念不忘,朝朝又暮暮。如今,我方才知晓,相同的孤独方式很重要,比如流泪、缄默,抑或独坐。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彼此温存宽慰的方式,隔着千山万水拥抱孤独,互相取暖。

  但又知,孤独是生命里的养料,在世味杂陈的汹涌光阴里,我们需要一种让人清醒的力量,这种力量能让我们思考百态人世,省视自我。而这种力量,便是一个人的孤独时光。

  终于领悟:我们,不言时光迟暮,不言韶华苍老,只怨彼此相遇时,没有在恰当的年纪与对的地点。

  于是,似乎看透了一切:

  世人都在做一场叫做红尘的梦,我们在梦中,演绎着彼此的繁华三千,花好月圆。但总有日薄西山,枝头花落的一天。

  回不去了的,都是拿来怀念的。比如青春,比如爱情,比如人事。而他,又似乎告诉读诗的我们,要珍惜每一段萍水相逢的缘分,珍惜每一段似水韶光。你要知道,光阴就是一本书,翻得太快,会忽略精彩纷繁的片段。

  红尘戏台,不问来路。

  光阴剧本,不言冷暖。

  人生是一场华丽的梦,梦中剧本的好坏,全由我们心中所想而造。

  这世间,总有一个谜难解,一个人难忘,一份苦难说,一出戏难演。所以,我们要有缘惜缘,不攀缘,勿认命。

  不要去追问生活的答案,也不要忧愁别人的评判。应如豪放落拓的李白那般对月饮酒,写诗抚琴,仰天长啸。生活本是戏台,人人都是戏子,演着红尘这出戏。剧本应由我们自己掌握,无须他人操纵指点。

  这岁月的说书人,他道锦辰良时,他诉缠绵情思,以谦卑的姿态书写着,偶然相遇,触动我的心弦。推荐的话不多说,还是想引用书中的一段话来作结:往事一壶酒,我举杯豪饮。不悲过去,不忧将来。我的回忆饮完了,你随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