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病夫治国》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病夫治国》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13 12:45: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病夫治国》读后感精选10篇

  《病夫治国》是一本由(法)皮埃尔・阿考斯,(瑞)皮埃尔・朗契尼克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病夫治国》读后感(一):又见他妈的阉割本

  本书从医学的视角解读政治,前所未有,匠心独具,且文笔流畅生动,的确值得一读。大多数政治人物在攀至权力巅峰时往往年事已高,或多或少身带疾患,在衰老这一自然法则面前,医学的力量太过渺小,“病夫治国”的出现自然不足为奇。

  不过新华版标明了“内部发行”字样——果然印给高干老头们看的书和印给平民百姓们看的书是有差别的啊!

  《病夫治国》读后感(二):因吹死挺的历史角度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历史,很有趣。

  对于“故事中的大人物都想寻求长生不老药”,以及“年老的领导人在出席会议时被记者抓拍到盯着美女服务员的胸”的一系列现象,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人的行为是会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影响的,而生理和心理,也是彼此向通的,一个失调了,另一个也会随之失调。

  对于领导人来说,权力这个东西,是春药也是毒药(其实是毒品),它可以帮助他们阶段性战胜生理上的病魔,也会让他们短暂性失去了对自己的生理判断。而历史的转折,可能就在那随机而又必然的眨眼间。

  一个伟大的人,在某方面极强的人,在其他方面很可能极弱。这种人很少。

  但我总觉得,现在这个社会,心智健全的正常人,也不多了。

  但不论是谁,只要是人,在生理疾病面前,一律平等。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若想到达心智健全的更高层面,那心态、饮食、睡眠、运动等各方面的状态都要兼顾。

  放下书,我立马给爸爸打了个电话,催他赶紧去医院检查动脉硬化,不能再拖了。

  《病夫治国》读后感(三):衰弱的巨人

  还有更多的宏愿没有达成。对于那些站在国家权力巅峰,叱咤风云的巨人们来说,面对戛然而止的命途,遗憾是永远存在的。他们在不得已地合上双眼之时,注定会不合时宜地哀叹:我本可以做得更多。命运犹如荒芜的旷野,大雾迷蒙,模糊了这些巨人的视野,他们紧握住权杖的手在不住颤抖。前行已经没有方向了,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怀着可悲的勇气,仍然期望能够扼住命运的咽喉。在他们羸弱的身体面前,这种幻象多么可笑。终于,他们在命运的荒原里跌倒了,万劫不复。权力的宝座轰然倒塌,一切实现了的、未实现的,辉煌的功绩,最终滑入了可怕的黑暗的深渊。

  命运总是荒诞得引人发笑,直至笑出泪来。

  《病夫治国》一书探讨了疾病对国家元首们的影响。富兰克林·罗斯福、内维尔·张伯伦、温斯顿·丘吉尔、列宁、斯大林、夏尔·戴高乐 ······这些响亮的名字,令人生畏的征服者,在强悍的命运面前,就像一个个卑微的对手、一个个可怜的失败者。他们曾经代表着所有那些强大的国家的立场,掌控着这些国家前进的船舵,手握着改变世界格局的钥匙。在意气风发的时刻,他们受着世人的景仰,承担着沉重的责任,也抗击着持续不断的流言与毁谤。危险总是与荣耀相伴随。他们的生命本来就是一部史诗。他们一定认为——同时世人也会这样认为——他们会以顽强的姿态屹立不倒。就像斯大林这个名字本身的含义那样,“铁人”,一切本该如此。他们经历过那么多的磨难与考验,那是上天赐给他们的礼物,只有这样才能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可是,他们的身体呢?当他们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在谈判桌上迫使对手屈服时,又哪里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向病魔摇尾乞怜?

  当罗斯福拖着虚弱不堪的病躯不远万里冒险到雅尔塔赴会时,他那伟大的头脑难道仅仅被死亡的恐惧所挟持吗?他难道没有意识到自己终将不可救药?当艾森豪威尔不顾已经病入膏肓的身体还要竞选第三任总统时,他难道仅仅贪恋权力那迷人的魅力?当戴高乐无可奈何地走下权力的神坛时,他难道仅仅为自己的意外失势而沮丧?当列宁抛下尚未完善的国家机器而屡次休养时,他难道仅仅是受到可耻的胆怯的驱使?不,都不是。这些疯狂的人是还想得到更多,或者为国家或人民争取更多。为此,一些必要的牺牲是必须的。健康仅仅是为争取更大价值的筹码,把它抵押出去,或是将它好好保存,是一种策略,而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问题。对于死亡的想象,它的影响,也仅仅及此。权力那怪异的逻辑总是能轻松地侵蚀清醒的理智。然而,可望而不可即的野心却能使人真正地绝望。这种绝望、无力感使那些天才变得敏感、软弱、暴躁或歇斯底里。对于攫取巨大权力的那些巨人们来说,最难受的也许不是直接的死亡,而是身体和灵魂慢慢腐坏所散发出的恶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也许更为准确地道出了令人尴尬和苦恼的现实。与之相对照的,还有三国时年轻将领太史慈临终时那句痛苦的哀嚎:“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谁都听得出这句话里的悲苦意味,只是不知那些在病中痛苦呻吟的枭雄们听到,作为不幸的同类,会不会也心有戚戚焉?

  病愈沉重了,走不到更远了。权力要生锈了,威权要失落了。病中的雄狮,最终还是垂下了高傲的头颅。

  《病夫治国》读后感(四):味道怪怪的书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味道怪怪的书,由两位作者写成,一位是记者,一位是医生,能明显的感觉到两人的段落相互交织。怀着一股强大的强迫症精神一人不落的读了遍,看到的是一堆精神分裂加老年痴呆,还有脑溢血前兆、心梗前兆、强迫症等。禁不住想,其实我们过去和现在的领导人应该也有上述提到的各种老年病症状,才有那些晕乎乎的政策产生,同时神神秘秘的若隐若现,外表一副很健康的样子。

  “权利”是个什么东西?他既可以啃食掉健康,又是强有力的强心剂,让身体痛苦的忍受。这本书写于1972年,里面有当时还在世的尼克松,有理由相信捧在手上看到的《病夫治国》其实是被腰斩了的,传说中的第某章被咔嚓了。

  《病夫治国》读后感(五):我们需要看到那只蝴蝶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蝴蝶效应。一个领袖生病了,这种病让他缺席了某个会议,产生了某种倾向,做出了某种判断,从而引起历史之后巨大的变化。这是《病夫治国》。

  世界政治经济变化的飓风不可能只由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引起,但可以确定的是:领袖的病是是其中一只,《病夫治国》让我们看到了这只从未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蝴蝶。

  我们会想:如果尼克松没有强迫症,如果雅尔塔会议中的罗斯福很健康,如果列宁的健康状况允许他参加缓和与欧洲关系的会议,历史是否会不同?答案是:这些“如果”没有意义,因为蝴蝶已经扇动了翅膀,飓风必然成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