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1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21的读后感10篇

2017-12-20 21: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21的读后感10篇

  《21》是一本由落落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3.00,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1》读后感(一):韶华

  打开《21》又《文艺风象》这本书首先被前页的美人图迷住了,并不是吸引而是着迷,脑海里快速闪过一个词——韶华!没错!“韶华易逝,光阴苒冉”,这本书主要描写21岁这一年,而阿拉伯数字21谐音是“爱你”正预示着这一年也会是我们韶华青春美好而跌宕的一年。

  喜欢这种图文并茂的书,图文既视感,会在阅读时候轻易被带入作者世界,21岁这一年我们正在经历一些什么呢?21岁我还在大学里,那是在美好大学的第二年,当时就像《老男孩》歌词里面唱的;”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那时每天还不必为了生活来回奔波,只是期末时需要突击考试课题,只是偶尔出去兼职,那时候爸妈还很年轻呢,爷爷奶奶也还在世,我们都会怀念过去,但是过去也就只能是过去罢了!在那段平凡却无法复制的岁月里,伴随我们的不止是青春,还有一些现在找不到的人和事,在感叹韶华易逝的同时,也可以借着《21》怀念一下那段无忧无虑、相对自由自在日子

  《Lunar Hunter》是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其中一篇文章,深刻的原因曾经经历。很希望文里的“我”并不是在21岁这一年离世,而只是一种比喻,他只是想留在21岁这一年。高中有一个同学,从小就患有白血病,他除了上学以外就是医院化疗,年复一年坚定坚持着,我们都相信他能好,会和我们一起考大学,但就是这么坚强的一个人在我们高考结束临上大学的假期突然离世,当时的我们还小,只知道这个每天满面笑容,不知疲惫的小伙伴再也不会醒过来了,真的很残忍,昨天还在你对面有说有笑能摸到的人,今天已经静静的躺在那里,他的一生已经结束了,余下的只有想念心痛。而现在回想起来,我更多的是感到可惜,他的一生很短暂,才刚刚来得及看到这个精彩世界的一小部分,本应该有很好的学业和前途,本该和一个如他一样优秀女子相爱。所以我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那是很多人求而不得,想用生命珍惜的日子啊!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一个L君吧!初恋也不一定非得是表达很明确的呢!韶华的年纪里我们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异常的心跳,它就叫“爱情”!可惜的是初恋一般都是无疾而终的,这样在多年以后再相见除了可惜就是尴尬,其实想想也没什么,如果没有这段岁月总觉得青春还缺少了什么!依然记得在那段星星燃火的岁月里,我们闪闪发亮就好!

  在21岁里,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感谢作者带我们重温21岁这一年,我会永远记得那一年的跌宕和成长

  《21》插图

  《21》读后感(二):告别了却甚是渴望回去°

  ——评《21》

  文/蓦烟如雪

  21,听见这个数字,内心都会新生激荡,想象21岁的你可能刚大学毕业开启忙碌的生活,想象21岁的你已经可以挣一些小钱,拥有一个贴心的爱人,21岁,可以奋不顾身,可以随性,可以迷茫,可以走在梦想的路上,什么都敢闯一闯。

  当吹熄了蜡烛,当你为了工作烦恼,当你开始写毕业论文,一度觉得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竟然21了,这一瞬间,忧喜参半,21岁,是这些琐事,让你深知自己已经不是孩子,可我竟然哀伤,自己快要奔三了。

  《21》这本书是落落继《17》《19》后的最后一本书,她说“大概是以冥冥之中,我总认为它是个带有明显分界线标志的数字,而它所区分的,并不是一个“不成熟”的自己和“成熟”的自己,并不是天真和老练,并不是幻想现实,都不是这些,我想,因为一旦跨过这个年龄,之后的一切都带有一种近乎悲观无可挽回……”

  那种近乎悲观的无可挽回,或许21岁的人,并不能深刻体会,而我也并非倚老卖老,是真心体会到,我回不去了的心态

  或许就是文中提及的两个人生,一个说试上高峰窥皓月,一个说我亦飘零久。21岁虽然已跟我没有关系,但是看这本书,似乎有了回春之感。

  本书是有写真、小说、散文和绘本融合一体的,我平常也有看《文艺风象》,二者路数很相同,但是这本书不同在主旨都是21,和之前《17》《19》是一样的,似乎像是祭奠、也像是一种里程碑的刻画。鲜嫩的面孔,青春的姿态,每一页的写真照,都让人感触到萌意的触角。

  落落《21》里崔恕和小旗不是亲兄妹的爱情,尾声里的“我确实喜欢过你”看似是一种交代,但是却感受到那种决绝的伤痕,天宫雁《二十一岁一枯荣》里躲躲藏藏的恋爱,害怕母亲的发现的脆弱心灵,都是青春的写照,“年轻的好处,是一切失误都可以怪父母,怨朋友,气社会。虽然这样做很矬,但年轻人不懂事总比老人不懂事来得可爱一点。”

  这句话是这本书里,我最为欣赏的一句,社会似乎对孩子更为宽容,可以怨怼一切,但自己可以表以无辜,“结婚就是从年轻人变为老不死。”

  作者的话虽然狂妄,但是却字字在真。我喜欢《Lunar Hunter》中提及的月亮狩猎者,喜欢李茜笔下,千安和万里的那个吻,吹熄的蜡烛,吹熄的人,没有在一起的爱情,并不是不美好。

  《佳人相见一千年》提及了早前上海跨年的踩踏事件,看了也会有种说不出的触动,而《洗衣机里的海》从题目上就感到了独特,而在漫画上,我比较偏向喜欢《里程》冷色调和暖色调的融合,那种在站点的等待,在21界限的徘徊,那种距离让人想靠近,又想别离。

  这本书里,章章都是诠释21岁的心境,而曾经21岁的自己,我已经忘记了。

  突然羡慕能记录下、回味21的心情,21岁的你,也许不是很饿,但是却在努力吃饭,也许不想孤独,却总是一个人。21岁是买了人生第一支口红,是那种崭新却灰暗,灰暗又崭新的21岁。

  我也想按照书本里的提问也来问一次自己。

  用一个词形容梦想中的21岁?

  抉择。

  那21岁的你,又是怎样的?

  身不由己,与梦想渐行渐远

  哪一件事,让你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21岁了?

  当我为年终两箱橘子开心的时候,他们告诉我,领的钱可以买一车,突然觉得,我没有一车的橘子好难过

  或许这也是我21岁不成熟的地方。我没有想过人心的复杂。

  也许21岁最干净的地方,就是还没有被社会污染过。

  那些想改变的,想哭泣的,甚至喜欢的色彩,都被矫情给覆盖了。

  我好想回到21。

  哪怕已经不可能了。

  这是一本青春治愈风格的图书,它赋予了青春的味道,无论是从摄影还有小说,亦或者是散文的路数,都是独特的一页,你从哪翻都能进入到21的味道,或许是这本书最亮眼的的地方吧。

  《21》读后感(三):21岁,我叫青春

  “21岁的那年冬天,收起青春的稚气踉跄着步入成熟,也曾以为面对未来得心应手,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时依旧被铺天盖地的迷茫无措席卷,像焦虑的小狮子原地打转。水化成云,云化作雨,雨落入眼眸,凝成悄无声息眼泪。就这样浅浅存在,轻轻叫嚣。一边学着隐忍,一边誓死抵抗。最后依旧从包裹的茧里挣脱,伸展透明的、脆弱的翅膀。在星和月间,在山与海里,一路乘着风和雨,开始飞往天际的征程。”

  最喜欢《21》里面的这段话。21岁对于我来说,是遥远得已经只剩模糊印象的岁月,所以翻开这本既是画册又是故事,还有很多絮叨的书,我有点怀疑自己的情绪,我真的曾经21岁吗?我甚至在看完这本直截了当,就用“21”做书名的小厚本,仍无法接受,它真的如此丰富,如此充盈地包含了21岁的情绪,我很投入、很享受,我似乎回到了我的21岁,找到那个也曾经这样的青春女孩

  21岁的故事自成一派,我也曾经如书中女孩一般,幻想21岁是个魔法时刻,当倒数结束,12点的钟声想起,我就能脱胎换骨,成为淡定成熟,对一切了然把握的大人,然而现实就是现实,暗恋还是悠长的暗恋,没有看破红尘事情发生,学习不好的日子还是在继续,没有爱因斯坦这样的巨人来拯救,跟父母的紧张关系还是继续发酵,没有上慈下孝的天伦和乐的场面一夜之间出现。21岁的各种小心思,各种迷茫纠结,还有各种憧憬,各种简单的快乐,都在21岁这样的年纪,用青春的理由,为我们的人生留下一个复杂的记忆

  《21》这本书结构很有意思,书中穿插了几个21岁女孩美丽的写真,青春的情绪满溢出来,像个小宇宙笼罩着看书的人,不管年纪几何,都会忍不住停下来沉迷一阵青春的滋味。书里几个小故事,是普通人的普通事,主角带着自己的个性,讲述21岁的世界,很有味道。最美妙的是关于21岁的Q&A,“用一个词形容你梦想中的21岁?”“那身边最让你信任的人是?”“哪一刻,会让你觉得特别的无助?”“关于【未来】,你觉得是什么颜色的?”……这是21岁的我爱玩的游戏,似乎通过问答,我就能窥探到人生的秘密,我就能找到钥匙开启我未来的宝藏,我就能实现我所有的憧憬。

  21岁的时候,似乎是一切都有可能的时候,《21》让我难得安静回想了曾经那个特定时刻的自己,有激情也有退缩,有憧憬也有纠结,就在半推半就过程中,走过了叫做“青春”的时光

  《21》读后感(四):落落好美,小四怕电吗?

  许多人的21岁,已经在风中飘走了很多年。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想起什么呢?

  我很想仔细的想,但是我的21是模糊的,是傻傻的。我们那时候,就像最傻的孩子一样。也许在读高四,也许高四毕业了读了一个破中专,读中专的时候总是想着退学,发现已经没有任何前途了。但是,不够狠心,自己做不了那么大的决定,远在大山里的父母也不知道任何事,还觉得出来读书了有多自豪,不知道中专其实就是一个坑,这个学历一点儿毛用都没有。

  旗袍哥崔万志带来一句话:不抱怨,我们靠自己。说这话的人是他的老父亲,高中的老师不收他的儿子,他给校长跪了两个小时,在最绝望的时候,拿这句话安慰自己的儿子。

  这句话是励志真理。

  时至今天,我依然觉得中专是一个大坑,是一个离梦想隔着千山万水的学历。可是,现实并不是这样。我同校不同班的一个好朋友,我见证了他从中专生到博士的全历程。这些事,讲给那些21岁的人,讲给21岁的感慨,也许是一个值得讲述的点。这位朋友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自己,中专毕业的时候,开始报考北大的成人大专;那时候他在工地里当个小助理,有时候陪领导出去吃饭,给领导挡酒的时候喝得东倒西歪,但是一有空,他就抱着书学习。我去工地看他,吃的饭非常简陋。我自幼体质差,换我在那儿,估计铁定早死了。他的坚持真的很难得,后来他拿到了大专毕业证,再读一个成教函授的本科。那几年中,他一直在学英语,买许多速记书,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然后他告诉我要考研,我说我也很想考,但是英语太难了。他告诉我,天天听磁带,天天背单词,一定行。

  其实我知道一定行,但是我也知道那种坚持有多苦。

  参加97年河南高考又读了中专的人,应该最能理解这种苦,因为我们从高中走过来,从大学的旁边走过去,大学成了永远的远方的时候,是很痛的。

  他考研成绩很好,但是因为他基本属于自学成才,还有是很多缺陷的。第一志愿的面试失败了,不得已接受了调剂。还是如愿读了研,这一年他过了30岁。研究生毕业,是工作还是读博?那种挣扎痛苦的。明明有梦,可是年华已经来不及了,33岁了,成家立业压力摆在眼前,我们都是小地方出来的人,亲人朋友的圈子里,都是无法不去面对的现实。他还是放弃了读博,选择了参加工作,后来又创业事业发展很好的时候,他借贷投资了一量大货车,招了2个人跑运输,但是出了车祸,赔了公司,欠下巨款;他说其实公司应该赚了些钱,只是钱都是债要不回来,慢慢要回来的话,基本也可以还掉赔款。他那个时候已经内心强大了,又开始了边打工边学习的时光中,然后考博,然后就有很多好工作的机会,他在许许多多的好工作中选择,可以进大学当老师,可以去中科院做研究,可以去一个小县城当县长……

  我身边从中专到更高学历的人,有好几个,但都不是我。

  21岁,有许多人的梦飘落在风啊,包括我。

  我曾经以为我早已忘记自己的21岁,然而读着这本书,一切却又历历在目

  谁没有21岁呢?谁也缺不了那几年。只愿青春有张不老的脸。

  我最喜欢<二十一岁一枯荣>,我觉得作者天宫雁非常厉害,有很强大的思想性,“你在今天,本身又是女人,却自甘堕落成一颗卵子,还谈什么潇洒”。你读了这里的文字,才能理解这句话是用卵用的。她告诉姐妹们,那些爱健身,爱做饭,爱陪女闺蜜逛街又长得特别帅的男人,要特别小心哦,没准他们爱的是男人哦。

  书中的图片,拍得好唯美。有点像于文文,那个上了中国好声音,又参加了星光大道的音乐才女。青春的脸不能复制,只是最美的年华,唯愿最美的存在。

  《21》读后感(五):人生,失败不是结局,认输才是

  凉川v评《21》

  会写这本书书评,不是因为小清新封面,也不是因为有名有才的落落。而是因为,今年我19了。离21岁还有两岁,哎,真的很难过。荒废了那么多年,浪费了那么多时间与不相干的人耗费精力,逐渐忘记自己原本的目的,真是蠢死了。

  如果一个人一直按照别人理想中的形态生活,无法做自己的话,为什么要这样生存下去?如果别人都让你做这做那,你连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你觉得你会幸福吗?

  幸福,是种看不透摸不着的东西,但是确实存在,如果一个人连那种东西都觉得不曾拥有的话,那真的是一件很悲伤很悲伤的事。

  哎,如果一件事真的是别人所期望的那样去做,越做越好,越来越偏离原来的轨道,那么为什么要去做呢?反正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为什么要去想别人所想的呢?

  人生,从来都没有失败这个词,如果一个人在心理层面把自己当作一个弱者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呢?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想成为别人,作为幻想中的人物一直存在的话,那么为什么要去想呢?

  这样有什么意义呢?还有,一个人如果连实现理想的勇气都没有,就连幻想都被当作幻觉的话,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想,只是一生沉浸在梦中,还要别人也这样去做的话,为什么要去想呢?

  沉浸在梦中是无法实现理想的,如果什么都不做,只是空想得不切实际,甚至要别人来帮着做事,那么为什么要活着呢?

  行尸走肉般活着,痛苦难堪似的伤害别人,就连反悔内疚都没有,什么都是逢场作戏,什么都是自己的荣誉,什么都是别人的过错,自己什么都不了解,什么都不想知道,却要看着别人努力毁掉他们的成果,这样活着很开心吗?

  人为什么要活着?

  人活着,是要努力,奋斗,不一定要勤奋得像头牛一样,被别人拉扯着跑,自己想跑西边,所谓的主人却要你走东边,自己要跑东边,她却要你走西边,最后什么都不是,什么都做不成。

  如果一开始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并且不停地向前进,也许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许不会,但总归是在前进,总归是好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不做,这比什么都不想要,什么都去做要来得更可怕。

  毕竟,空想实在没有意义,对了,想象力丰富也实在是件好事,但是如果老是想些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的事,却把那当作所谓的梦想的话,还要以此指挥威胁别人,甚至按照别人的期望生活,不能做自己的话,那真是一件无比可悲的事呢。

  如果所有想象都朝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也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只是幻想,那还是不要了呢,毕竟,有些东西,宁愿没有也不需要,只是累赘。

  为了不承认自己的失败,沉浸在幻想世界中无法自拔,自欺欺人地伤害别人,欺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这样很好玩么?还是说,这样能给你带来无上的荣誉满足感?所谓的人生就是这样的吗?被一次的失败打败,从此一蹶不振,然后是非不分,黑白颠倒,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别人做什么都是错的,你看,什么都不理解,什么都不喜欢,只是一味的憎恶与伤害循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真是太可悲了。

  人生啊,实在是无法预料的事,未来也是,如果只是用一件失败就全权否定自己,来打击自己,并以此为乐,吸人眼球的话,那真是彻彻底底的认输了呢。

  失败不是结局,认输不是结局,所有的结局都未终了,只要人生还未结束的话。

  本文为笔者原创,若需使用或转载,请豆邮,谢谢!

  微信公众号:凉川读书斎:lc1780889078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

  《21》读后感(六):重返21岁

  刚看到《21》这本书的封面时,我觉得有点抵触,感觉这本书不是我的风格,有一种选错书的感觉,对于一个真的分分钟就奔三的人来说,我不得不说封面上的女孩儿太嫩了,那种青春无敌的感觉,很单纯,很阳光的感觉,30岁的人即便保养的再好,再显年轻,脸上也不会有21岁孩子脸上的纯真与无邪。 《21》这本书的主编及作者之一是人气青年作家落落,我不愿意承认我不知道这个作家,因为我不想承认已经老了,网上介绍落落在业内常与郭敬明并提,可见落落是个非常出色的作家,而她的写作方式也应该是收到年轻人喜爱和追捧的。而这本书却不单单是落落一个人的作品集,《21》由七个部分构成,围绕着“21岁”这个主题的6篇小说、精美插画、5篇散文、21个21岁女孩的问答、21个作者感言、1篇主编后记和多张画面精致的图片构成。 实话实话,如果安下心来这本书几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对我而言,《21》这本书里面的故事要比其它内容更让我感兴趣,6篇小说里讲述了6个有关21岁的情感故事,包括21岁的爱情、友情和一切……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想我的21岁,那时我还在大学校园里,对未来没有太多期许,没有青春的躁动与不安,也没有别人的那种积极上进,过着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感觉平淡无奇的生活,当然也有一些小情绪和小问题让我纠结郁闷,但是总体上我的21岁可以贴上“平淡无奇”的标签。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回到21岁,我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呢,我想我会多读书、多学习、多写东西、学好专业课,做更好的自己。我的生活没有什么仪式感,但每个人的青春大概都差不多,从17岁到19岁再到21岁,生命是一天又一天的无缝连接,而岁月带给你的大抵是到了某一瞬间的豁然开朗亦或是接受那个曾经不接受的自己。 重返21岁是不可逆的青春,喜爱文艺作品是对心中美好的坚持,越成长不一定越难过,好的青春可能就是坚持与不妥协。书中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怀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去亡羊补牢”,青春就是心怀希望且坚持不懈,在岁月的积淀中慢慢成长,在生活的压力下坚守纯真,干杯,永远的21岁!

  《21》读后感(七):认识你。真好。

  文|慕卿月。

  掰着手指数了数,我的21岁,都在干嘛。对于21,我并没有特别深的概念,只记得那年,有一个喜欢的人。还有一堆学生会里的交接工作。临考试的时候,老往图书馆跑。过着不紧不慢的日子,规划了很多次未来的样子。如今回过头看,那些规划,似乎也慢慢淡出了我的脑海。

  《21》这本书是由落落编著的,在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去纪念他们的21岁。比起书里前半部分的故事,我更喜欢插画后面的五篇散文。一遍一遍的读着,像是一种纪念21岁的仪式。那些深到骨子里的情感,好像被这些关于青春的文字,一点一点的挖掘出来了。

  酥糖的《东京火星》大概是全书里,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21岁。第一次的海外旅行。从文字里,我读到了酥糖在21岁之前的自卑。那一句“真丑啊。”深深的扎在了她的心里,自此,自卑在血液里慢慢的扩散。在青春里,我们听到的那些并非恶意的话,却能变成毒药让我们深信不疑。更伤人的莫过于那些难堪的话,是自己喜欢的人很认真的对自己说的。一次海外旅行,一次美好的邂逅。这些出现在电影里的场景,都让酥糖遇上了。想来,其实大胆的去交谈,也许真的会有不错的偶遇。

  青春啊,不遗憾好像就不会完美。其实,哪有完美可言。

  我喜欢《21》里的青春小细节。那些被我们深藏的小心事,比如偷偷的在喜欢的人的课表上,写下一句没有署名的“我喜欢你。”比如去图书馆借阅所有他看过的书。比如每天喜欢在走廊上,望向某个方向。青春里的小秘密无非是关于一个人的。也许早已淡忘。但总觉得都是美好的。

  最近在看一部青春剧《最好的我们》。讲的就是青春里的小躁动。17岁的他们,为成绩烦恼,为分科烦恼。夏日的蝉鸣好像有一种能力,让我记起了17岁的自己。明明早就过了21岁的年纪,却死死的抓住青春的尾巴,然后和自己较劲,说着自己老了,心里却从来不认老。表里不一的人啊。

  落落说,《21》是继《17》、《19》之后的最后一本。她说,就这三个年龄足够了。确实,这三个年龄可以说是最青春的年纪了。过了21岁,我们开始懂得要慢慢成熟。无论我们是否会过得俗套,亦或者还挣扎在青春的边缘。但我明白,这都将承载着我们所有值得怀念的事情。

  21岁开始,幼稚犯下的错,将不再是理由。我们需要承担的东西更多更多。我们要做的事,也会越来越多。爱过曾经的自己,更爱将来那个变得越来越好的自己。

  突然好想对青春里的那些人说一句。

  “认识你,真好。”

  :文章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豆邮或者ldian643@qq.com联系笔者。

  《21》读后感(八):只愿青春有张不老的脸。

  21,看到书名和简介的时候,我就在努力地回想自己的21岁是什么样子。

  21岁,遇见一个唱五月天的《知足》很好听的男孩,沉迷他的笑容,然后看他成为了闺蜜的男友。日日与他们一起吃饭的我最终无法安然面对选择了仓皇逃离。但也仅仅是喜欢。

  21岁,在出生的月份永远失去了外婆,那个幼时呵我护我的老人,在年长之后因为老年痴呆早已不记得身边的人,经历了漫长的孤独和病痛之后离去。从此我再也没有外婆,也没有人像她那样唤我。

  21岁,我还对过去喜欢的那个人念念不忘,他到学校见我,吃一顿饭然后离开。至此再未当面说过话,一直到彼此找到另一半结婚。

  21岁,遥远而陌生,但静下心来回想,却又有那么多那么多模糊却又真切的吉光片羽,在记忆深处闪着微弱的不熄灭的光。

  那些青春年华里的印记和孤独,或是,单恋还有其他对未来命运的不可知的惧怕,无处不在。

  而在落落主编的这本《21》里面,青春,或是生命,都像看见了过去的自己的模样,似是而非。

  于是顺着文字来寻找,试图找回自己也曾有过的21岁。

  开篇白衣黑发的两个少女,没有时下时兴的妆容,只在素净中体现了21那个年龄层段的特点。

  那样素净的照片,瞬间让人想起那些易逝的青春年华,含苞待放的年纪,在学校里,有欢乐,有悲伤。只有过去的人才念念不忘。

  21岁,那是个以梦为马的年纪,诗和远方都还在,并还没有意识到生活中的苟且会带来多大的困难。多么令人羡慕。

  就像落落在开篇的《21》写的,“美好的赠予是末日之后的连绵花田。”那时还有梦,还有鲜明的爱恨,还有大把的青春。

  也正是因为有大把的青春,才有那些爱与遗憾的时光。

  陈奕潞的《月亮守护者》里的几个人,无论是我,还是安捷或是小B,他们的青春,其实都早早散落在了21岁以前,死亡,父母的婚姻,以及周遭人的闲言碎语和鄙视的目光,早已经让他们的生命和活力早早终结。脑死亡,其实很多时候,更可怕的死亡是失去心。

  李茜《千安万里》里若有似无的情愫弥漫在空气中,两个人之间微妙的感觉,但终究还是抵不过成人世界的规则成为遗憾。如Anne所言,成人世界的规则,即使想着以后遇不到喜欢的人了,但为了前途,错过了就错过了。

  魏蓉《佳人相见一千年》的莺声燕语里,是旧时风韵的自然流露,而所描写的情感,也自然戴上了雅致的感觉。而文中唱戏的母女俩,在经历了死亡擦肩而过的瞬间之后,幡然醒悟过来,能够一本正经的爱着,是多么庆幸的事。

  还有那些欲诉不能诉的微妙情感,透过文字像读者传达过来,让故事外的我们,也随着感受那样的青春。那个早已过去了的年纪。

  《21》,围绕着“21岁”这个主题的6篇小说、精美插画、5篇散文、21个21岁女孩的问答、21个作者感言、1篇主编后记和多张画面精致的图片构成。图片精美,文字细腻,排版精致,连纸张都是精致的,小说部分用了粉色纸张,让人想起青春时期那个爱做梦的年纪。

  落落、天宫雁、陈奕潞、李茜、萧凯茵、魏蓉用小说诠释了21岁这个美好年龄所发生的关于感情的故事;朱熙、酥糖、黄小觉、辜妤洁、叶离五人各自用细腻的文笔,以散文的形式向我们叙述了21岁时候发生的不同故事,或是孤独的内心、或是友情的真挚、或是亲情的温暖、抑或情感的萌动。

  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甚至是插画和前后的图片,都能让人怀念起那个美好的年纪。

  因为够美好,因为够年轻,大部分人还不用承担生活的苦痛,还有年华,可以做梦。

  而已经经历过这个年纪的我们,借着这些年轻的故事和图片,回忆起记忆里的人儿。

  只愿,青春有张不老的脸。你的,我的,大家的。

  时挽。二零一六年五月三十日。所有书评影评皆为原创,转载请告知。

  《21》读后感(九):21岁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我是在郭敬明的书中认识了落落。后来才知道这位才女了不得,写了不少散文、小说,还主编《文艺风象》。这本《21》是她主编过《17》《19》之后的又一部作品。

  《21》这本书很奢华。我说的奢华是里面有多张精致的图片,这样的风格又让我想起了郭敬明,他的书也是这样的,图比文字要多。看样子现在真是读图时代,关乎文字都被这些图的精致给抢跑了。《21》这本书由七个部分构成,围绕着“21岁”这个主题,整本书中包括6篇小说、精美插画、5篇散文、21个21岁女孩的问答、21个作者感言、1篇主编后记和多张画面精致的图片构成。 可以看出,短短的几行字我写了几次精致的图片,那就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为何我没有说文字部分,是因为编者留给文字的空间很小,字体很小,看着非常累眼睛,但是你又非常想看,文字看着累眼睛,图片却非常养眼,这样就抵消了人们读书时不快感受。其实我反而觉得,如果这本书开本再大一些就更完美了,把字体尽量留到人们读起来舒服的程度,毕竟看书还是要看文字的,否则就成了摄影集。这本书中收录了落落、天宫雁、陈奕潞、李茜、萧凯茵、魏蓉六位作者创作的小说,小说的主题是围绕21岁这个美好年龄所发生的故事来撰写的,年轻人写关于自己的故事,自然文笔流畅;另外还加上朱熙、酥糖、黄小觉、辜妤洁、叶离五人各自用细腻的文笔,以散文的形式向我们叙述了21岁时候发生的不同故事,或是孤独的内心、或是友情的真挚、或是亲情的温暖、抑或情感的萌动。对于现在的我来说,21岁是多么美好的年龄。

  21岁时我还读书。不过我们那个年代要考上大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时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然没考上的可以去学自考,补习,那时候没有三本,就连考上专科都值得庆贺,所以读过高中的人比一些读技校、职高的人还要抢手,美其名曰大学漏子,这些大学漏子中,家长比较开明的就是你喜欢读书我就供你,你不想读书就找个工作挣钱养家,所以很多没有继续读书的同学,21岁时都当爹了,现在我们聚会,人家职称都晋升为“爷爷”了,而我21岁时还在研究微积分,烧脑的英语,就是没有情窦初开,所以很难像《21》中作者那样,有那么多时间品位人生,也或许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太落伍了,那时候每天就想着玩,想着在球场上出一身臭汗,然后喝一瓶麦花啤都觉得是美味,至于迷茫、无助不是没有,而是不愿意去想,如果从成熟度来说,那时的我们还是太单纯了,单纯到有些傻。其实我现在反而非常想看看落落之前主编的《17》《19》,也很想继续读她的《23》《25》……

  说实在话,我们这代人还真不如现在的孩子们,她们有思想,也敢作敢当,她们无知无畏,却也懂得思考人生,并不是向我们想象的那样,她们是独生子女一代,比较自私,不懂得感恩,好像她们就是堕落的一代,时代在向前进步,人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新生一代有她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自然在她们的成长环境中也就造就了她们的性格,我更相信她们会比我们活得更真实,因为她们同样也在彷徨,也在经历苦痛,即便她们的彷徨和苦痛对于我们来说好像轻松了很多,而我们的父一辈不也这样的看我们吗,时间可以改变人的思维,也可以创造人的思维,与其固守田园,不如适应新的世界,不是我们不懂得思考,而是要跟上年轻人的思考,这样才会与她们有交流,少隔阂。

  最近读了一些年轻人的书,觉得自己也年轻了很多,只有心态年轻了,才会走进年轻人的世界,年轻人的世界是精彩万分的,就如我们那时的世界一样,刚出现的电视让我们欣喜若狂,现在孩子喜欢手机,不也与我们当时的状况一样吗,科技发展了,人类进步了,但是成长的过程还是一样的,即便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即便我们所接触的环境不同,但我们都走过了同一个时期,21岁。对于过来人回味,21岁是最美好的年龄,还处在彷徨阶段的孩子们,去经历吧,经历的过程就是美好的,经历了就不会留下遗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21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