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朗读手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朗读手册读后感10篇

2018-01-07 21: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朗读手册读后感10篇

  《朗读手册》是一本由吉姆·崔利斯著作,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朗读手册》读后感(一):笔记

  绪论

  - 大量研究证实,给孩子朗读是培养阅读习惯重要因素,每天朗读15分钟是美国教育的秘诀。给孩子朗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

  - 这本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

  - 由父亲给他们朗读的男生,在阅读成绩表现突出。父亲把阅读当作休闲活动家庭儿子喜欢阅读,比起那些父亲很少阅读或不把阅读当作休闲活动的男生,他们不但读的多,而且阅读分数较高。

  第一章 为什么要朗读

  - 阅读定律一:人类是喜欢享乐的。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只遭遇到无趣,那他的自然反应就会是回避。

  - 阅读定律二: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你读得越多,就读得越好。阅读与背景知识互相滋养。词汇量越大,读起书来越容易理解;理解的越多,读得越多,词汇量越大。

  - 趁孩子还小的时候朗读给他听,让他想模仿自己所见所闻

  - 要确保朗读是刺激有趣的,开发孩子的想象力,稳固他们的兴趣

  - 刚开始朗读时,短短即可,以配合孩子注意力不持久的特性,然后再慢慢增加阅读内容,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 孩子接触单个词语的频率,将决定他理解的速度

  - 多跟孩子说鼓励的、肯定的话,对孩子的自尊心树立有很大影响

  - 阅读会带给孩子比日常谈话多得多的书面语(生僻词)。而我们的语文程度往往是由对这些生僻词的理解程度而决定的。

  - 儿童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西姆说,寻找人生的意义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都是最大的需要与最困难任务。我是谁?为什么我在这里?我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唯有师长与文学能成为孩子的领航员,让孩子相信他能对人生有所贡献,师长给孩子的是人生经验,文学则是表现人生经验的故事

  第二章 何时开始阅读

  - 孩子几岁时就可以听大人读故事书了呢?事实上,既然你可以对初生儿说话,就一样可以读故事书给他听。对于刚出生到6个月的婴儿,我们通常只需要让孩子习惯父母声音和受故事的熏陶,而不是让他们了解你说的话和故事的内容。【欢丸妈妈的话:我是从两个月开始比较频繁的给欢丸读书,开始时书籍选择我觉得反而比较无所谓,因为什么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如果非要选择的话,那么就尊重孩子的选择吧,他们会给你反馈。反馈一般是专注或者不耐烦的哭。】

  - 开始的时候,可以读一些软软厚厚的幼儿书,或是用又厚又硬的纸板制成的童书,这些书除了看之外,还可以当玩具玩。4个月之后是立体书,到8个月孩子可能会逐渐对立体书失去兴趣,这时候的孩子喜欢撕纸,因此要提供可以撕的纸,同时给他看的书必须是很结实的。

  - 为了确保孩子对每一本书都熟悉,通常我不会拿到一本新书就马上读给他听。开始的几天,我会先慢慢将书介绍给他,第一天我们只是看看封面,再谈谈这本书的大概内容,第二天才读1-2页,接下来的每一天再多进行几页,直到第五天或第六天,我觉得她对书足够熟悉了,才把整本书读给他听。【欢丸妈妈的话:这个孩子显然是很有耐心的,如果是欢丸的话,拿到新书绝对是马上就要打开从头读到尾的。】

  - 一项对来自32个国家的200多万名读者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中,全世界阅读能力排名前四位的国家里,没有哪一个允许儿童在7岁之前接受正式的阅读教育。【欢丸妈妈的话:这里是指识字和拼读方面的教育。】

  - 听力的进步有助于阅读理解力的进步。当大人读书给孩子听的时候,那些字传到耳朵之后,会形成一种听得懂的词,像蓄水一般储存在记忆里。所传输的字多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蓄水池”就会开始溢出水来,也就是将听得懂的词转换成可以说出来、写出来及阅读中的词,这些都是从听得懂的词而来的。

  - 我该怎么做才能延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帮孩子延长注意力时间的最好方式是与他一对一相处,这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当一个孩子没有任何看书经验时,他不可能对书有任何概念,也不会了解书本可以带来的趣味;也就是说,毫无经验或概念的东西,无法吸引孩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 那些在进入幼儿园时就已经会阅读,在儿童时期很喜欢看书的人(即幼年读者)的家庭环境都有以下4个特点

  1、这些孩子都有定时听故事的习惯;

  2、这些孩子的家中有各种各样随手可取得的读物;

  3、纸和笔都已经准备好让孩子取用;

  4、和孩子一起相处的人,会用以下各种方式去刺激孩子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回答孩子无止境问题,当孩子阅读或写东西时给予赞美,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购买书籍,将孩子说的故事写下来,以及将孩子的作品陈列在家中明显地方

  - 有没有什么东西是我可以买来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的?

  1、书籍: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书,在书里写上自己的名字

  2、书架:并将它们放在可以最常被使用到的地方,例如厕所里、餐桌旁;

  3、床头灯:大多数的孩子为了能晚一点睡觉会愿意做任何事,即使是阅读。

  - 每当我们给孩子朗读时,我们就像是在为阅读的乐趣做广告

  -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朗读适当难度的书。听故事的理解能力要远远高于阅读能力。不能一直给孩子朗读词汇有限的童书。

  - 当两个孩子的年龄相差3岁以上时,就应该给孩子分别读书。

  第三章 朗读的阶段

  - 给婴儿读故事绝不是要让孩子成为特别优秀的儿童,而是希望能激发孩子本身具有的潜能,增进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在孩子能够独立阅读之前,先帮孩子在他们与书籍之间建立一座桥梁。

  - 押韵的文字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为母亲心跳节奏与押韵文字的节奏相似,同时也给孩子提供了一种秩序感和安全感。【欢丸妈妈的话:所以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给他读一些儿童诗或是格律诗听。】

  - 在读书时千万别让孩子感觉到书籍本身比他更重要,因此要尽量与孩子保持肌肤的接触,尽量一边读书,一边拍拍他或抱抱他,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被宠爱。

  - 为了让孩子看懂书内的画,最初所选的绘本不可以过于复杂,最好一页只有单一的图像,而且最好是彩色的,而此时书中的情节并没有图画那么重要。【欢丸妈妈的话:欢丸对绘本的喜好很明显是从一开始就更偏爱复杂的画,所以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吧。】

  - 如何避免孩子撕书?

  拥有某样东西所得到的喜悦,应该比知道如何照顾那样东西更有价值,如果一个人还没学习拥有某样东西,怎么能教他保护那个东西呢?【欢丸妈妈的话:作为一个绝对不能接受撕书的强迫症患者,我的做法是在他打算撕书的一刹那,立刻递上一张可以撕的纸,然后不停的告诉他,这个是可以撕的,书是不可以撕的。】

  - 在孩子两岁之前,给孩子重复读少量的几本书,比一次提供大量的书好得多。重复听故事也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并对阅读产生好感。

  - 对于那些不停提问的孩子,家长可以在读完故事之后,花一些时间和孩子讨论一下故事内容,避免读完书后马上合上书本,向孩子说声“晚安”后立即关灯离去。应当了解发问是孩子学习的原始工具,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忽略了孩子的问题,而扼杀了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孩子从听完故事后的讨论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 让孩子看游戏书有没有帮助?

  有些书所设计的游戏是让孩子在密密麻麻的人物图画中找到特定的人,对孩子非常有吸引力。虽然它没有任何文字,但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技巧。当孩子尝试找出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物时,他必须要非常专心,而且要同时回想书中要求读者找出的人的特征,并比较图画内各个人物的异同。在这个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回想和比较图画的差异这三项,就是阅读的重要技巧。

  - 童话故事之所以特别,在于它可以表达孩子的心灵热情,童话告诉了孩子许多家长和老师想向孩子隐瞒事情,童话教孩子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世界上有冷酷及残忍的一面,孩子将必须亲自去面对。同时,童话也告诉孩子什么是勇气及冒险。它建议孩子拿出勇气去面对世界的挑战

  - 提问之后最好等3-5秒钟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对复杂问题的思考能力会有明显的改善。

  - 阅读习惯必须靠时间慢慢培养,一开始应从短篇的绘本着手,再慢慢过渡到较长篇的绘本,然后尝试一些已经被分成许多方便阅读的章节的短篇小说,最后才是100页以上的长篇小说

  - 可以试着做一个主题阅读周,例如利用一周时间看看各种版本的《小红帽》【关于主题阅读请参看本期★给小朋友的绘本推荐★】

  - 还可以设计几个“作者周”,每一周专门用来阅读某一位作家的书。

  - 接下来是系列绘本,这类书每一本都像是整本书的一个章节。

  -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长篇故事,但并不是建议大家放弃绘本,而是在每天读绘本给孩子听时,加入几页小说的内容,逐渐过渡到每天读长篇故事中的一个章节。

  - 听故事比看电视节目更能够刺激想象力。

  - 在朗读长篇小说之前,大人应先看过内容。

  - 怎样的书才算是好的朗读教材?

  好的朗读教材着重在读出来时的声音,也就是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大量使用重复句,很好笑或很有戏剧性、刺激性,充满色彩或孩子熟悉的事物

  2岁半至3岁半:有简单情节的故事。这时读故事的语调仍然很重要,并且尽可能也使用重复的句子,但必须多加入一些叙述。

  4岁以后:故事情节变得更重要了,这时也可以读一些诗歌或韵文,但其中应穿插些表达强烈的叙述句。

  8、9岁:书的选择就更具挑战性了。在选择时,大人必须要确定作者有适当的表达方式。

  【欢丸妈妈的话:很多妈妈都问我,那么小开始读书,孩子听得懂吗?读了这本书我们可以知道,“能否读懂”不应该是婴儿读书的主要标准和阅读目的,最初的阅读目的,是让孩子熟悉母语和习惯阅读。】

  第四章 朗读要领与朗读禁忌

  朗读要领

  尽早给孩子朗读。你越早开始,做起来越容易,效果越好。

  每天至少安排一段固定的读故事时间,尝试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为了鼓励参与,在时机适当时,请孩子帮忙翻页。

  偶尔读一些内容较艰深的书,挑战孩子的头脑

  根据故事情节调整语速。在悬疑时,慢下来,降低声音。适当的时候压低声音,可以让孩子全神贯注。

  朗读最常犯的错误是:读得太快。

  等孩子能够明白图书馆的书和自己的书不同时,不妨手中拿着铅笔阅读。

  随时准备“应急书”,在路上遇到交通堵塞时,或在诊所等待应诊时,都可以拿出来朗读,消磨时光

  以身作则。除了朗读时间外,要让孩子亲眼看到你为了休闲而阅读,与孩子分享你的阅读热情。

  朗读禁忌

  别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你的厌恶情绪会表现在朗读上,造成负面效果。

  在选择朗读的小说时,避免对话太冗长的书。因为这种书朗读起来有困难,聆听也不容易。

  不要向孩子解释故事内容。故事只要有趣味即可,不必要前因后果,但仍然有许多讨论的空间。听完故事后,乐于讨论的孩子最能增进语文能力。

  不要企图与电视竞争,千万不要让孩子认为不能看电视,是书本害的。

  第五章 持续默读:朗读的最佳拍档

  我儿子爱看漫画,这样好还是不好

  童年时期爱看漫画的人,长大以后往往会变成阅读能力较强的读者。

  为孩子提供各式各样读物的成年人,不必担心孩子或班上的学生发展成“漫画书心智”。

  以下因素对不爱看书的十来岁少年,可以产生正面效果:

  让他们自行选择想看的书。

  非小说。

  书本里有较多图片

  看电影——他们喜欢先看电影再看书。

  朗读一整本书给他们听。

  更多的杂志。

  第六章 图书馆:家庭的、学校的和公立的

  如何建立一个好的家庭图书馆?

  孩子出生时,家庭图书馆就应该开始建立了。如果你能在婴儿房中设置书架、放些书本就更好了。孩子越早习惯看到书本,就能越早形成书本是日常生活部分的概念。

  如果你的孩子不满4岁,你可以将你的书分为两大类:昂贵的与便宜的。昂贵或易损毁的书本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书架高层,以免遭到脏兮兮的手、口水或蜡笔的破坏。虽然够不到,却要让孩子看得到,这次才符合初衷。在书架底层,孩子可以轻易够到的地方,则应放些便宜且耐磨损的书,这样你就不会太担心孩子如何“折磨”、“玩弄”书了。“玩弄”书是孩子与书建立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机会去感觉、品味和浏览书籍。

  你的家庭图书馆不仅要有孩子可以立即阅读的书,也要有孩子可以随之成长的书——如百科全书。

  孩子2岁之前,启发其阅读兴趣的较好方式,是让他常看到、常听到几本书,而不是在他面前堆上几十本他从未接触过的不熟悉的书。但是,当孩子视野渐广、兴趣渐增之后,家庭图书馆也应该在预算许可的范围内随之扩充。

  第七章 从欧普拉、哈利·波特和因特网上学到的启示

  (略)

  第八章 电视

  美国小儿科学会建议两岁以下的幼儿不应该看任何电视节目,而且电视机也不应该摆在年龄较大的孩子的房间里。对两岁以下幼儿的建议:幼儿脑部的发展必须通过与大人或物体间产生互动,而不能光靠被动地接收电视传达的信息。

  孩子一周内看电视的时间应当被限制在10个小时之内。

  过度看电视对女孩子及高智商学生的负面影响最大。

  观看电视和读书有许多明显的差异:

  1、看电视和阅读完全相反。由于广告的关系,电视节目大都被分割成长约8分钟的片段,这样的分割,使观众只需要短时间集中注意力就可以了。相反,孩子阅读书籍时,则需要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优秀的童书必须要能持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将注意力打断。而电视为了吸引观众看广告后的内容,每一段都要尽量制造些高潮。书的内容虽然也提供吸引读者的高潮,但并不像电视那么多,反而是对于其中的角色有比较本质和深刻的描写。电视遥控器的使用使注意力被打断的情形更加恶化。

  2、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而言,看电视是一种不用社交的经验,而阅读则需要与人互动。

  3、电视使孩子没有机会使用最重要的学习工具——提问。

  4、电视剥夺了孩子学习语言最重要的课程——与家人的对话。

  5、电视造成孩子观念上的误解。所有的电视广告都影射出一个错误观念,那就是生活中任何困难都可以很容易的解决。电视无法鼓励人们从头到尾去思考问题本身,反而让人们只愿意用最不费力气的方法解决困难。它让孩子们以为生活中难题的解决方法用金钱就可以买得到。

  6、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印刷品比较起来,电视所传授的词是最少的。

  不看电视的孩子来自同学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他们会觉得自从不看那些朋友们都在讨论的电视节目之后,在学校午餐时,都没有话题可以和同伴聊了。甚至父母也会感受到来自邻居和朋友的压力,他们认为这样的规定太严厉了。

  虽然有声书永远比不上有人实际读故事书给孩子听,但它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

  《朗读手册》读后感(二):人生,由“朗读”开启

  今天,四岁多的儿子在厨房的墙壁上看见一只小小的爬行物,便对我说:“爸爸你看,那只蟑螂小小的,毋庸置疑不是本地蟑螂,而是一只德国小蟑螂。”对于孩子能够准确地使用“毋庸置疑”这样的词语,我是一点都不惊讶。对于语言,儿子虽小,却常有“惊人之句”。平日里,我和爱人从未执意去教孩子说话,事实上你若去教,也是收效甚微。要说这一切,都得益于我们每日家庭生活中的“Reading Time”,得益于我和爱人长期坚持给孩子读书,大声地读故事。

  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我们便尝试着在做好父母的同时,也做好一名朗读者。那时,我们的启蒙“老师”,便是台湾汪培珽的《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还有这本吉姆·崔丽斯的《朗读手册》。我们为什么会那么相信,朗读会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开始?这是因为我们发现,对一个婴儿来说,这世界上最熟悉,最亲切的声音,莫过于父母的声音。每当孩子和父母在沐浴之后,坐在床上朗读故事的时候,孩子是那样地安静而又沉醉,他陶醉在父母深情而变幻的声音里,很满足,也很有安全感。

  渐渐地,当朗读成为了一种习惯,当故事书成了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朗读,便已经开启了孩子敏锐而又好学的一生。渐渐地,我们发现,孩子对父母的声音异常地敏感,他时常会“截取”我们谈话中的某些重音和长音,以及语气,十分自然地“借用”到自己的语言里。他会时常提醒我:“你知不知道,肥胖的人容易得各种病,所以你要少吃一点。”他也会时常和妈妈斗嘴:“没有啊!我哪有?”所有的这些,无不给我们欣慰和坚持下去的信心。《朗读手册》说,大声为孩子朗读,不仅能为孩子“建立词汇基础”,还能够为孩子“创造识背景”。由于长期地为孩子朗读,朗读故事书,也朗读自然科学普及读物,还朗读一些常识读物,这让孩子在被“创造的知识背景”中,培养了广泛而浓厚的兴趣,以及“践行”的积极和活力。他三岁时和我一起拿放大镜观察“蚂蚁”,四岁时自己拿水杯种豆芽,他甚至曾要求我们给他买个口哨,他要去楼下的十字路口指挥交通……最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在“朗读”之后,他自己主动要求去做的。

  随着时间的迁移,孩子的长大,我们也越来越体会到“朗读”是一门学问,是教育的学问,也是生活的学问。所以,我们经常会将《朗读手册》拿出来温习,也时常会有新的收获。在阅读“朗读的要领”这一节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重复指读,高频提示”的方法,让孩子轻松地掌握了一些常见的“高频字”。对于多次朗读的熟悉文本,我们一般都会鼓励孩子用小手指自己指着读出书名。不仅如此,对于熟悉的情节,我们会鼓励孩子自己对着图画“说”文字,虽然孩子所说和文本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那么重要。渐渐地,生活中孩子常有“口吐莲花”的“惊人之句”,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如《朗读手册》所说,“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现如今,儿子的小书柜已有好几百藏书,每天晚上,儿子会自觉地,准时地刷牙洗澡,为的是,能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给他多读几本故事书。是的,通过朗读,他的人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 * *

  《朗读手册》读后感(三):朗朗读书声,声声父母情

  《朗读手册》这本书的名字,如雷灌耳,久闻大名呀,终于耐不住,把书抱了回来,拜读一下,几个回合下来,我被打败了,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大叹好书呀。

  其实书中所写的道理,浅而易懂,很简单地。细细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小时候,我很喜欢去姑姑家或是舅妈家,不喜欢与小朋友玩,而且是特别喜欢听她们讲故事,开始的时候,姑姑与舅妈都是说,我则听,后来她们肚子里的故事被我听的差不多了,她们便开始拿着书给我念故事,于是在我小小的脑海里,便有了长袜子皮皮,皮皮鲁与鲁西西,会飞的鹅等等这些故事,等到我会认字以后,更是一头扑进书本的海洋里。小时候最喜欢收到的礼物,便是一本书,那可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慢慢长大,后来上学得了奖学金,没回家,便冲到书店买书,那里的本本书籍都是我所渴望的,都是我想拥有的。再到现在有了孩子,我仍然保持阅读的习惯,被我的影响老公也喜欢抱着书,读书。

  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为何如此爱书,从没想过,我的阅读我的识字过程是如何过渡而来的,直到有了朗读手册,我才发现原来道理在这里“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多么明了的道理。是呀,回想我们的学习之路,什么都是需要读出来的,书本上的内容,操作手册,都是要阅读,才能理解,才能使用的。文中的定律我很喜欢,读得多,知道的多,人就越聪明,学习的就快,文凭就多,工作就稳定,钱就多,寿命就长。哈哈。看了书才知道,美国,芬兰,日本等国家对于阅读是多么的重视,他们一年的阅读量真是大呀。原来自己从第一次给孩子讲书,大声的朗读开始,就已经算是在给孩子读了,只是我的声音不够大,表情不够生动,我想我需要加强一下。书中所举的例子,对于我来而,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现在我也开始记录每天同宝宝在一起阅读的书本数量,虽然只能是在下班后与周末,但是我也很享受我们在一起朗读的时光。自己也有意在读书的时候,先读一下书名,然后跟宝宝说一下作者,这点同书上所讲解的竟然一样,我太意外了。我想应该留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我总是太着急,一页顺着一页去讲解,而忽略封面或是封底的图片的内涵。

  每读一次,我肯能从中得到更多的知识,更多关于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每每回想与孩子一起,为孩子朗读,我便感觉十分幸福,那一声一声的读书声,不仅有故事的内容,更有父母对于孩子有爱。

  《朗读手册》读后感(四):《朗读手册》读书笔记

  《朗读手册》( The read-aloud handbook) 朗读故事给孩子听的意义是我一早就明白的,不外乎是,这是教育的一种方式,也是强化亲子关系的重要方式,特别是现在陪孩子的时间特别少,通过朗读,能够感知孩子的所思所想,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思想传递给孩子。 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如何朗读才算更有效的。这本书就可以教会我们如何给孩子朗读。我领会下来,朗读的要领是: 1, 养成习惯,持续、定时的去做。 2, 鼓励参与,多与孩子互动 3, 每次都指出书名和作者、图画作者 4, 尽量读慢一点。这样可以表现表情,语音和语调,使故事更有吸引力。 5, 让孩子自己阅读,哪怕是看图画也行。 6, 读书是休闲,不是强迫、任务 7, 引发、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并尽量满足

  《朗读手册》读后感(五):《朗读手册》不仅仅教你朗读

  看到过很多人推荐这本书,不过因为书名,就有一种本能上的拒绝,《朗读手册》和读书有什么关系?总让人感觉是教人朗读技巧的书,于是就一次又一次的错过,直到被那些我说崇拜的教育界名家一再提起这本书,让你感觉你要是没看过这本书就在教育界没法混下去了的时候,才买来看。没想到一看就着迷了,这是一本有魔力的书,于是我也和那些读过的人一样,向身边熟悉的不熟悉的人推荐这本书,读过两年多了,推荐给几百位,得到的反馈是都说这本书写得好。我感觉应该让所有的家长,所有的老师都读读这本书。

  我是一位老师,因为喜欢读书,经常向同行,向学生,向家长推荐各种书籍,推荐最多的就是这本书。所有的学校都想要建设成书香校园,所有的学校都希望自己的老师多读书,所有的老师和家长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但是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读书,读书有什么好处,怎么去读书,这些问题我们也许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在《朗读手册》中作者吉姆崔利斯,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例子从具体而详细的细节中阐述了读书的作用,看完这本书以后,你一定会坚定的成为一个支持孩子读书的家长和老师。

  我们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知道的很肤浅,我们把读书想象成一条通天大路,只要走上去就可以达到彼岸,可是每个人要走的读书之路其实是一条条完全不同的羊肠小路,虽然终点相同但是道路却可能完全不一样。但是尽管每条路都不相同,却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你必须有一个前进的方向,你必须知道道路上的规则,你必须清楚你在岔路口你如何选择,这就是吉姆崔利斯所要做的,为你的人生画出一幅走向书的地图,让你更明确你的脚步和方向。

  吉姆把自己的事业和推广阅读联系在了一起,这本书在美国已经印刷了很多版,仍然畅销不衰,而且吉姆还在不停的补充新得到的例子和数据,让这本书成为指导阅读的经典,一本介绍阅读的书,最后竟然成为美国几乎所有教育院校的指定教材,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可以想象,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有多少人开始给自己的孩子,给自己的学生进行朗读,有多少孩子因此而受益,从此喜欢上的阅读。可以说在推广阅读的事业上,全世界没有任何人能够和吉姆相比,全世界没有任何书可以和《朗读手册》相提并论。有了这本书,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阅读的幸福和快乐,有了这本书,让更多的孩子在童年时代就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非常美妙的东西叫做书,世界上有一种非常幸福的事情,就是挺大人给你读故事。

  《朗读手册》读后感(六):读书笔记

  读完了第一章,收获不多。虽然我对书中列出的各种研究及调查数据挺感兴趣。

  我一直以为每晚的睡前故事是每个孩子毋庸置疑所拥有的,初看到作者在书中大呼要为孩子朗读,我还感觉有些意外。感谢我的父母把读书的观念深植我心,使得我从未遗漏过在每个晚上、洗涑完毕之后和儿子一起选择几本他爱听的书,享受半个小时的睡前阅读时光。

  作者在第一章的观点,与我一直以来的认识无异。第一章的大部分是为美国国情,与中国情况有很大不同。

  但有一段特别有感悟:

  [摘]

  “专业人员家庭的孩子平均1小时听到32句赞美的话,工人家庭的孩子听到12句肯定的话,福利家庭的孩子只听到5句鼓励的话。专业人员家庭的孩子听到的否定句最少,才5次而已,工人家庭7次,福利家庭11次,美国濒于生存边缘的孩子,到4岁时,总共听到104000句鼓励的话,228000句打击的话。专业人员家庭的孩子走进幼儿园大门时,觉得自己是无敌超人,而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时满脑子“不可以”,因为父母一直是这样告诉他的。”

  这才是中国国情,唯不同的是在中国没有专业人员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区分,所有家庭的孩子的大脑里,从小都被装满了“不可以”。

  《朗读手册》读后感(七):让孩子爱上阅读,你知道有多重要吗

  

  为孩子朗读吧

  最近邻居有事,让我帮她辅导几天孩子的功课。这孩子与我儿子正好在同一个班,我觉得一块辅导应该没有困难,所以就把他带了过来。

  事实与我料想的有很大出入。一篇课文,儿子读几遍就能只字不差的背下来。可这个孩子背了好多遍依然把文章的顺序弄颠倒,还把文章中的对话用口头语言说出来,纠正很多次,依然不能正确背出。每背完一次,孩子都可怜巴巴地问我:“阿姨,我这次背的怎么样啊,错的很多?还是还可以?”

  我让孩子停下,给他朗读了一遍课文。小家伙听我读完,又接着背了一遍,再背课文的顺序没有颠倒,也改掉了口语。我突然明白造成两人差别之大的原因在哪里了。

  我从儿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每天给他读故事,儿子是听着故事长大的,他的理解力和词汇量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能够把握住一篇课文的基本脉络。

  这个孩子的妈妈,不赞成孩子阅读,每次我跟她谈起孩子一定要多看书的话题,她总是立马转换话题。读书不多,词汇量不够,理解力就差,同样读一篇文章,他不容易把握课文的逻辑顺序,理解不够,在背的时候就会吃力。

  最近在读《朗读手册》。书中说,在所有的能力中,有一项技能最重要,那就是入学时孩子的词汇量。孩子词汇量的多少,决定了他对老师的话理解多少,词汇量大的孩子就理解的多,词汇量小的孩子则理解的少。而增加词汇量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阅读。

  《朗读手册》作者吉姆·崔利斯,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他毕业于马萨诸塞州大学,曾在《春天日报》任职二十年,担任撰稿作家及画家。从1983年起,崔利斯在北美各地致力于教育研究活动,常就儿童、文学及电视传媒等主题,面向家长、老师及专业团体演讲,备受社会各界赞誉。1989年吉姆·崔利斯被国际阅读组织评为20世纪80年代对阅读推广最有贡献的八人之一。

  《朗读手册》是崔利斯数十年儿童指导研究与实践之总结。该书于1979年出版五次修订,被美国数十所教育院校选为指定教材。书中通过众多具体、可信的案例,指出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阐明了朗读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它帮无数家长、老师解决了棘手的教育难问题,让无数孩子成为终生爱书人。

  想起在孩子几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读故事。每次喝奶时,他抱着奶瓶躺在床上边玩耍边喝奶,我坐在床边给他读故事,当他一瓶奶喝完时,我的一个小故事也正好读完。

  以后,孩子渐渐的长大,我带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书店,看书也是孩子最喜欢的事情。

  每次孩子挑选的书,我都会给他买下来,有时候是一套,有时候是一本,回到家就开始让我给他读,直到读完才罢休,才肯去休息。有时候一套书要连续读两遍或多遍,直道我读的口干舌燥,不能再读时,他才会拿着书自己去看。

  直到现在,孩子做完作业,有时间仍然随手拿起一本书来读,一套《大英百科全书》看了好几遍,依然能够很有兴致的读着,每次读都有新发现。

  这个孩子的妈妈则认为,孩子学习压力已经很大,再让孩子看其他的书,孩子就太紧张,没有玩的时间。我不否认她很爱孩子,可是课外阅读不仅不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在给孩子带来愉悦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要比打游戏、看电视更有意义。

  《朗读手册》说:只有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孩子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哪怕只有十几分钟,坚持下来,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就会有显著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呢?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阅读合适呢?

  1.、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可以给孩子阅读。作者说,既然你可以对初生儿说话,就一样可以读故事给他听。

  2、选什么书呢,作者建议首先要考虑一下孩子的年龄和心灵的成熟度,再决定选什么书。

  给四个月前的孩子读书,选什么书没有很大的差别,重要的是读起来。

  给幼儿园的孩子读韵律感比较强的故事,和孩子玩带韵文的游戏,也会有帮助。研究者指出,这就类似人们潜意识里喜欢看花格子图案或是喜欢听音乐的和声一样,因为这些都提供了一种秩序感。这样有节奏感的内容,能让孩子喜欢。

  3、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因为有兴趣才能激起阅读的欲望,如果把他不喜欢的书强迫让他读,孩子会把阅读看成一种负担,会产生抵触心理,变得不爱看书。

  4、家长的态度。你自己是否爱看书?是否曾与孩子分享你熬夜到凌晨看的书?是否把你喜欢的文章读出来。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得感冒,又如何将感冒传染给别人,如果你自己不喜欢阅读,又怎能影响孩子喜欢读书呢?

  5、在家里常用的地方放置书架和书篮,放在孩子能够得着的位置,这样孩子能很容易拿到书,开始阅读。

  6、给孩子安装一个床头灯或阅读小灯。在孩子的放间装好灯后,告诉孩子,睡觉前,你可以像爸爸、妈妈一样,先在床上看会书,所以我们帮你装了这个灯。如果你想在睡前看会儿书,我们可以让它多亮15分钟(或更长,依孩子的年龄而定),如果不想看书也没有关系,我们会按往常的熄灯时间把它关掉。事实上,大多数孩子为了能晚一点睡觉,会愿意做任何事,即使是阅读。

  阅读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的学习变得轻松愉悦。阅读也可以增强孩子的写作能力,在写作文的时候,孩子才有话可说。阅读的好处还有很多……让我们想办法让孩子爱上阅读吧,并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做些努力吧,阅读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朗读手册》读后感(八):耳朵听到的话和眼睛看到的文字,终将会变成你说出的话和写出的文章。

  现在,读书在朋友圈是个说出来让人不好意思的爱好。大家会说,”哟,怪不得最近说话开始文绉绉的啦!”语气中有一缸子的山西老陈醋的味道。所以,我大部分时候,都不提自己最近很少发言,是因为在忙着看书。看书的时候,有时也是遮遮掩掩的。这就是我现状所感受到的读书的现状。

  如果我们大人对待读书就是这样子的一种态度,你凭什么去要求你的孩子喜欢阅读呢!关键是我们现在很多家长还是处在不能看“闲书”的落后思想阶段。他们根本就没享受过阅读带来的美妙和好处,跟他们讲阅读怎么怎么好,就是鸡同鸭讲。我现在面对身边的很多人就是如此的一种无力感。可能也是与我身边的人群有关系,还好发现了豆瓣和知乎这两个圈子,看书的人很多,也慢慢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庆幸还是有很多人是喜欢读书的,而且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我现在就是在培养喜欢读书这个感冒,然后努力的传染给自己身边的人,尤其是我的孩子。

  我们很羡慕身边口若悬河的人,尤其是说话有理有据的人,轮到自己表达观点的时候,总是卡词,愈加无语。为什么呢?你空空的大脑无法排列好语句给你,因为你没给你的大脑存储资料,而且没有给它锻炼的机会。写作和说话就是一种模仿的经验,耳朵听到的和眼睛看到的文字,会变成我们说出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所以,口若悬河的人要不是看了很多书的人,要不就是经历了很多事,听了很多人话的人。

  下次我们在抱怨无法正确及时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想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时,无法写出好的文字的时候,都想一想,你给你的大脑存了多少粮,有没有给自己训练的机会。当你看了上千本书,走过几十个国家,我想,你会称为别人羡慕的那个人。

  《朗读手册》读后感(九):大声朗读吧,为孩子也为自己 ---------《朗读手册》读后感

  对于朗读,我们其实并不陌生。或许那些年的那些早读和晚读的内容已经淡出我们的记忆,然而始终还是在我们的头脑里留下了‘朗读’这个痕迹。难以预料的是,多年后的我们,踏回这条老路,重新大声朗读,为孩子也为着自己。道理其实很简单,每一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做了母亲之后,亲子阅读才慢慢进入我们的视野。不过对于我这个刚刚涉足的又带了点秩序强迫的人来说,脑袋确实混乱,就如一头无头苍蝇,乱撞,晕眩,而不知如何下手。就比如什么时候读书给宝宝听,首先应该读些什么书,该怎么去读书,有些什么好的书等等,都是毫无头绪的事儿。《朗读手册》的出现,可以说是点通了我混乱的经脉,顿时茅塞顿开。

  翻开《朗读手册》,绪论上的一段话赫然印入眼帘: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这段话将朗读推举到一个无与伦比的地位,着实让我很震撼。虽然自己目前没有能够拿出任何果效的证据去证实,然而,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在宝贝还小的时候,接触到这本书,聆听到朗读的重要性。看完《朗读手册》之后,我的那些零散的思维也得到了归整。并且,对于如何着手去制定自己适宜的亲子阅读也有了一定的架构。我觉得《朗读手册》的妙处就在于,他不是一本机械式的技巧书籍,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和案例,来将人们的视线定焦在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动力上面。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诚如一句教育格言所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和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它更多强调的是阅读的动机,即前面所说的阅读兴趣。总的来说,我是相当满足并受益匪浅的。

  思考一:为什么阅读

  古往今来,阅读一直很受推崇,自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一向喜欢阅读,因为我觉得书是浩瀚的知识海洋,可以给我以角度,培养我深思。不过,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我们就更加怠惰了。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孩子压力,家务压力,影像冲击,都成了大家放弃阅读的理由,赶忙奔着变富裕的标杆直跑。财富成了唯一衡量成功的标准。记得前段时间和妹妹一起去杭州,在去坐地铁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争执阅读的重要性。

  妹妹:“我觉得你看书看了后,思想也总是有自己的一套的。就比如说,说看书很重要很重要,谁说书看了就一定会成功。”

  我很激动的回答:“看书的确是很重要啊。但凡成功的人,他们一定会有看书的,如果前期没条件没资本,成功后也会投资自己看书这一块的。”

  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何如此笃定的说这个话,也不知道是否合理,不过我觉得作者给了我答案:你读的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的越多。你读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聪明。反之,你读的越少---你越不聪明---失败,这个定律也是成立的。正如高尔基所说的:“一个人想聪明,得多念书。”崔利斯说:这些定律的基础牢固地建立在:贫穷与文盲是相关的------贫穷与文盲会滋生绝望,导致犯罪。作者也在书中用了一系列的数据说明,来支持这定律。由此可见,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一个阅读不够的国家见识不多;见识不多的国家,人民常常会作出糟糕的抉择,因而影响整个国家。

  因此,大家面临的任务就是,培养下一代的阅读,这个目标极其的重要。

  对于孩子来讲,因着他们起初被赋予的条件不足------不认识字,所以朗读给他们听恰恰成了他们阅读的最佳方式。朗读也是阅读的其中一种,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声音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怀孕那时候,接触过来的胎教知识都很倡导放音乐给宝宝听,跟宝宝说话。崔利斯说:读书给孩子听就像是和孩子说话,同样基于以下的理由:树立孩子的信心,带来欢笑,拉近彼此的距离;告诉孩子信息或给孩子解释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在朗读中,我们还可以:

  在孩子的脑海里,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

  在这里,崔利斯提到了两条阅读定律;一、人类是喜欢享乐的。二、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通过朗读给孩子听,我们将愉悦的信息传输给他们,使得阅读这个事和他们的兴奋神经链相连接。而我们确定,人类都是喜欢享乐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会不断重复的去做,进而将阅读带进一个不断重复的模式。日积月累,孩子的阅读技能得到了训练,并且也得到了相应的愉悦。这看起来有点一箭双雕的韵味。

  创造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是一项工具,通过它才能对自己所看、所闻、所读的有所理解。是的,当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听到或看到一个名词,一个名字,若是我们对其没有存储任何的背景知识的话,那我们的理解能力就要比其他有这方面背景知识的人逊色很多。就好比,一个长辈为晚辈做祝福祷告,求神赐给他所罗门的智慧。若是这个晚辈对于所罗门没有了解过的话,那么在他的眼里,智慧只是智慧,而所罗门仅仅是一个限定词。然而要是他了解所罗门,那么他才能够领悟出来这个智慧是何等大的智慧。

  建立词汇基础

  交谈是词汇发展的花园。然而,不管是成人对成人还是成人对孩子,一般的语言交流大多平淡简单,只使用5000个基本词语,还有较少使用的其他5000个词。在这10000个常用词之外,就是在阅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僻词”。我们的语文程度并不是由那10000个常用词决定,而是取决于对生僻词的了解程度。当你给孩子阅读时,就补充了生僻词,这个对孩子以后的正式学习帮助最大。

  树立一个阅读的典范。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一本教科书,习惯不是承袭的,但却是可以影响的。《朗读手册》Page41中所描述的故事‘阅读习惯让父子情牵一页’,可以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父母的读书习惯,是会在某一程度上影响孩子。

  思考二、何时开始朗读

  阅读的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因此,给孩子朗读就成了作为父母的我们越早开始越好的任务。我想很多的胎教理论都是拿这点来作为依据吧!然后,现在流行的早教理念告诉我们,一个宝宝在拉扯擦巾纸,在撕书,就是他们在学习阅读的起点了。书对婴幼儿而言就是—个玩具,在经由咬、翻、甩、搬等各种对书的探索行动中,宝宝开始了他的阅读之旅。宝宝翻书、玩书(最终演变成为撕书)等活动,是对阅读的一种准备行为。在《朗读手册》里,作者告诉我们当你拿起一本书,并且开始读这本书的那天起,你就已经在教孩子读书了。

  不过,柏拉图也提醒我们,凡事慎于始,尤其教育事关幼儿及青少年,则更为重要。开始朗读这个旅途之前,我们要明白:首先,这会是一个漫长的坚持过程;其次,这过程急需耐心;最后,这过程也需观察,寻找,斟酌和判断。我们可以有速成布丁,速洗照片,速溶咖啡,却没有速成的人。现在很多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就着急让孩子成长。贝里伯瑞罗顿博士表示,如果因为过度关心而急着教孩子读书,则将产生负面的效果。就如柏拉图告诫的一样,孩子早期的教育应绝对避免强迫性学习,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娱乐活动。幼小的孩子是从游戏中学习的,强迫性学习无法保留在精神上。因此,怎样将阅读合适化,符合孩子阅读能力增长规律,就需要父母或老师去斟酌,不然适得其反的结果是必然的。

  两年前,一个阿姨请我在暑假期间为她儿子补习英语。她儿子那个时候将要升小学五年级,英语是差的一塌糊涂。他妈妈对他的方略,那可就是叫策马加鞭啊!辅导书买来给他。一过来看我们进展,就直叫我们赶快学;一过来看到我们休息,就直说不用休息,赶快学。那时候,连我都觉得听着有点逆反心理了,更何况当事人呢。当我对他讲的时候,他的态度是,为什么要学英语啊?要出国就请翻译啊。实在不行,就不出国啊。我甚是无奈。今年,我偶然在QQ上看到阿姨儿子的签名,那里写着:我不想读书不想读书。这个例子展示给我们,出于父母的缺乏观察、判断及速成心理,最终酿成了大错,让处在青少年的儿子产生了厌学的态度,将痛苦和他的学习链接了起来。苦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由于自己是一个秩序感跟计划感强烈的人,所以虽然早早接触亲子阅读这一块,但是却未能及时付诸行动。因此,我常常在担忧,这样会不会延误给孩子阅读的时期呢?崔利斯说:孩子永远不会因为年龄太大而不适合听故事。只是读书给较大的孩子听,不像读书给2岁或6岁的孩子听那样容易。如果能把握机会,也并非完全没有希望。我想这对于我那位阿姨,是一个极好的安慰的建议。

  思考三、朗读的阶段

  婴儿和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阶段:韵文

  要为孩子选择刺激其视觉及听觉的书,也就是利用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图画和活泼的声音,即教材要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大量使用重复句,很好笑或很有戏剧性,刺激性,充满色彩或孩子熟悉的事物。

  押韵的蚊子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是因为孩子最早听到的也最熟悉的声音是母亲的心跳,而心跳的节奏与押韵文字的节奏类似。

  和孩子谈论书,自己必须先要看书,如果书的文字内容很少,家长必须先看过图画,再根据图画内容和孩子对话。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参与得越多,他理解得越多。就如一句谚语说:“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其中,我会了解。”

  两岁半---三岁半阶段:绘本

  孩子开始喜欢一些有简单情节的故事,例如走失的小狗、小猫、寂寞的小孩等。

  读故事书的语调仍很重要,并且尽可能也使用重复的句子,但必须加入一些叙述。

  四岁以后阶段:绘本,童话故事,短篇小说

  故事情节变的更重要了,故事在说什么?接下来回发生什么事?孩子对此产生很大的好奇心。

  也可以读一些诗歌或韵文,但其中应穿插写表达强烈的叙述句。

  八岁---九岁阶段:短篇小说,长篇小说

  这个阶段的文学作品通常写的是比较真实的故事。所以大人要把握得当。

  九岁以上阶段:短篇小说,长篇小说

  当孩子渐渐长大,大人必须对适合孩子听和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进行区分。

  故事的主题越接近真实的生活,它越可能是本只适合个人自己阅读的书。

  崔利斯在《朗读手册》当中提倡“规定”孩子读书,这个着实让我很意外。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强迫的后果总是不好多过于好的,因为它会让孩子丧失读书的兴趣。然而崔利斯又教导如何规定孩子阅读又不因此让孩子失去阅读兴趣。首先,要记住兴趣往往是自己发现的,而非被教会的。其次,要注意以下几点:

  大人一定要做好榜样,让孩子看见你天天看书,如果你能喝孩子同时看书,效果会更好。

  对年幼的孩子而言,看着书本里的图画,并翻书页,就可称之为“看书”了。

  让孩子自行挑选他们想看的书,及时那些书达不到你的高标准。

  设定时间,刚开始时间短一些,等孩子长大一点,阅读量增多后,再延长时间。

  报纸,杂志看多少应视阅读时间而定------他们的词汇经常和图书的词汇一样深。

  思考四、关于图书馆

  今年年初,被委任以图书馆长的事工,继而我在图书馆管理这方面也多加了点关注。有限的经费,有限的经验,着实让我有点却步。我也试图为图书馆拟定计划,同时也计划了一些阅读方案,以此来促进孩子们和大人们的阅读。其中有一条就是设置阅读奖,额外条件即是要写剪短读书报告。计划是有了,然而实行起来却有点没有信心。当我看到《朗读手册》Page160的时候,我深深的受到了鼓舞。塔夫特小学正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奖励阅读的模式,让该小学的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同时Page191中描述到的“好书”解决方案,也是一个不妨一试的策略。或许我们也该设置一个书架,专门放置一些引进的好书。人往往重视第一印象,看来在阅读当中也如此。不过不知道是否有成效,可能只有等实践了,付出了,才会见到成效吧。

  关于家庭图书馆,或许馆对于我来说范围有点大了,不过我还是不乏有喜欢买书的热情和拥有一个藏书丰富的书房的渴慕。有这样的想法,之前可能只是针对自己的喜好而言吧,不过看了《朗读手册》之后,才发现家庭图书馆对于孩子的阅读成长来说也是有益无害的。孩子越早习惯看到书本,就能越早形成书本是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概念。只是,为了保存妥善藏书,我们还是要对自己的书籍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分类。以防孩子的玩弄造成较大的损失。

  思考五、电视问题

  我相信很多的人和我一样,从小是被限制看电视的。我们家的电视从来都是等父母亲外出,我们偷偷摸摸的看,然后等他们回来前,赶紧关掉偷偷摸摸的进房间。有时候,我父亲甚至是触摸电视机后面的温度,来断定我们是否有去看电视,有的话就要被骂了。不让看电视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说电视耽误了我们学习。

  崔利斯在《朗读手册》说,电视本身没有问题!从来没有哪一台电视机发生过损害人类大脑或造成犯罪的事。那些大力抨击电视,认为电视危害社会的人,只是片面的下结论。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度看电视,而非看电视本身。

  在《朗读手册》Page246中提到以下几方面:

  1、看电视和阅读完全相反。由于广告的关系电视打断了人们的注意力。相反,孩子阅读书籍时,则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2、电视没法让孩子与成人互动。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通常都是独自一个人看电视,所以他们就没法提问、与家长对话。

  3、电视使孩子没有机会使用最重要的学习工具----提问。

  4、电视剥夺了孩子学习语言最重要的课程------与家人对话。

  3、电视造成孩子观念上的误解。有的电视广告都会影射出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生活中任何困难都可以很容易地解决。电视无法鼓励人们从头到尾去思考问题本身,反而让人们只愿意用最不费力气的方式解决困难。

  是的,以上所提到的均是我们难以否认的观看电视和读书之间的巨大差异的,然而崔利斯劝诫大家只是要有节制的看电视,而不是让电视在人的视线内消失。电视或多或少还是会为孩子提供一定的信息的。不过,长看电视会影响学习、影响情感的发展、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等等。然而,长期的阅读不但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纵观整本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我们了解到了阅读的那些无法替代的重要性,我们了解到了阅读是一种渐渐积累的技能,是可以成为一种兴趣和习惯的,同时,我们也知道兴趣和习惯才能够带来持久的激情,那么接下去,我们是不是应该尽早尽多的阅读,尽早尽适宜的大声朗读,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朗读手册》读后感(十):阅读是一家人共同的事业

  自从上了大学以后,才发现自己的成长路上缺少了最重要的东西——书。同时也在大学老师的影响下,尽量的弥补曾经的缺失,别人虽然看不到什么区别,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到成长路上的缺失是不可能再被找回的。我不期望儿子的未来有多么的辉煌,也不强求他能有多么的成功,只希望他能拥有平凡的幸福,完整的幸福,少一些缺失。

  正因为自己的人生感悟,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内容有一些比较多余。作者用事实,用数据都一直在证明从小给孩子读书是多么的重要,我想在如今的大多数家庭里面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不过有一点现在的父母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即父母对书的态度和从小陪着孩子一起读书更加重要。这样的父母在我的身边也不少,他们在看电视、玩游戏,嘴上却说“你应该去看书,你应该去做作业。”这就像《士兵突击》里吴哲看着袁郎在训练他们时打电话和朋友聊天约吃饭一样的感受啊。孩子们又怎么会自觉自愿的读书做作业呢?

  吉姆·崔利斯说得对,读书应该是我们的休闲娱乐时的享受。要怎样培养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作者从朗读的要领与禁忌,持续默读,朗读和阅读环境都做了详细的说明,个人认为很有参考价值。其实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一个不爱读书的成年人,如果有一个人每天给他读故事,陪他一起阅读,和他一起讨论分享,有一天他也会爱上阅读的。

  阅读带给我们的体验是其他任何方式也替代不了的,我已经爱上了阅读,我希望我的朋友,我的家人也能爱上阅读。我会把阅读作为一种事业也经营,而这项事业的终身合作者就是我的爱人和儿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朗读手册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