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背包十年》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背包十年》读后感10篇

2018-01-11 21: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背包十年》读后感10篇

  《背包十年》是一本由小鹏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背包十年》读后感(一):你以为的旅行

  很早以前,我以为,报个旅行团,去很多景点拍过一本本到此一游照片,就是爱旅行。

  很早以前,我以为,和朋友三三两两的出去,在宾馆里睡到自然醒,起来之后顺带看看这个城市所谓有特色样子,然后回来继续宅在宾馆里打扑克,就是在路上。

  很早以前,我以为,旅行的样子,原来并不是这样。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非常矛盾的人,这和我的选择恐惧没有关系。我之所以矛盾是因为,自己有一双被桎梏所缚着的双脚和一个不甘于留恋的灵魂。所以,我总是在要奔跑的一瞬间,重重的跌倒在地上,然后灰头土脸的爬起来,无所适从。就像旅行之于我。

  我一直都很羡慕那类被称作背包客的人,他们有大大的旅行包,里面装着所有的家当,他们走过很多地方,他们穷游,一斤鸡翅1袋面包就是他们走过整个哥本哈根的物质食粮,他们不见得深谙各国语言,但一定有不吝啬真诚笑脸,始终挂在脸上。也许他们认识很多人,也许他们听过很多故事,也许他们眼中的世界并不如我们所看到的一般,也许他们所谓的繁华也与我们大相径庭。他们背包走过几年的光景,他们真正的看到过这个世界。也许他们的满足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但是,我们只活一次,世俗对于我们的定义,真的是不可颠覆的吗?或许有天你也会和我一样觉得,心里的声音才是最值得倾听的。

  很早之前,我看过一部电影,他讲了一个人,他不断地旅行,在旅途中没钱了就就地打工,洗碗也好,服务生也好,他攒够下一站的路费就出发,他用录音机记录他的旅行,和那些旅行中的人,甚至带着这些人的愿望,去看他们想看,但是未曾看到的风景。你可以说他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但是,我们总有一些除了房子车子以外需要执着东西吧,比如梦想,比如自由

  我很喜欢《背包十年》里的一段描述,我们所面对的人生终究是不完美的。德国有部电影叫做《柏林苍穹下》。讲了一个天使爱上凡人的故事。天使变成凡人的时候画面里原本精致的黑白色,变成了粗糙的彩色。就好像我们的生活,我们按部就班工作,穿着笔挺的西装,坐在星巴克里喝咖啡,你知道领带的N种打法,知道哪家餐馆的料理最正宗,你懂得讨好上司和同事相安无事,你每天忙着拥抱和谐,你的世界是灰白但是精致的。但是总还有一种人,他们背着背包,选择流浪,衣食住行都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如果有必要,牛仔裤穿一个月都不会洗。生活开始变得粗糙,不再有以往流畅的线条,但是他们却看到了比黑白更多的颜色。《背包十年》的作者小鹏说,他选择旅行,就像是天使选择人间色彩的世界,让他感觉到更多的光芒

  也许,我们有很多理由让旅行的计划一推再推,比如,我没有时间,我没有足够的钱,外面世界很乱,我没有足够的经验。谁说旅行一定要整装待发,说走就走就好。城市很陌生,我没有查攻略。那就抛开这些前车之鉴,用你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用你的心感受这个世界带给你的每一份感觉

  可能有一天你攒够路费,你确定好行程,你保证万无一失,但是旅行总是带着冒险而来。那个时候,你还记得那份想要在路上的心情吗?

  所以,趁此身未老,逃亡在青春的旅途上吧。

  《背包十年》读后感(二):不是书评的书评

  第一次为读完一本书写些东西,

  《背包十年》,花了周日午后1个多小时读完的,吃吃停停读读,不像是午后甜品,感觉更像是吃了一份快餐,恩,对,一份快餐。

  游记类型的书读的并不多,怕勾起“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的冲动,脑补翻开这类书的场景大概应该是:冬日午后,落地窗,拿铁,暖暖阳光透过窗子晒在身上,信手从咖啡馆的书架取下这么一本书,慢慢的读,就样度过一个午后。这样的书在我脑海中更像是伴着咖啡品尝的甜品,或融在咖啡中的牛奶伴侣,最不济作为一块方糖也可,万不该是一道快餐。

  为什么说《背包十年》更像是一份快餐呢

  作者的叙述方式正如他在书的肇始提到的,”我觉得游记的写法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写自己的故事,…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吃了什么,干了什么。另一种,写别人的故事…“

  作者确实很好的履行了他对于写游记的理解,本书中他的每一篇小游记都更像是小学生写的”xx地一日游“之类的,个人认为游记可以随心随性,但不能太随笔。本书作者可能确实充分享受自己往返世界各地时的美好,可文章却写的太过简单浅显,通过他的文字描述我只看到了在某时作者到了某地看到了某物,完全无法有所共鸣,也全然感受不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美好。同时,全篇过于主观的想法和认知也让读者无法共情,每一篇文末会写下一些作者自认为思想得到升华“的文字,可是这种文字却更暴露了作者思维和认知的局限性,总之让读者读完每篇小游记后感受不到作者所说的那个地方的美好,在结尾处又无法和作者浅显的思想升华得到共鸣。

  很可惜,读本书的过程我并没有像读其他游记类书一般从中品尝到甜品的丝丝的甜或牛奶的浓浓的香,而更像是吃一份鸡腿套餐,走马观花般按照作者的笔触读完了全书。

  《背包十年》读后感(三):旅行 旅心 ·

  旅行 说白了 就是 在一个城市呆腻了 去另一个 环境 换一种 心情 换一种 生活方式 无拘无束 不用 考虑 太多 所以 决定 你这次出行 是否完美 不在于你有多少预算 买了多少东西 去了 多少个 名胜古迹重要的 就是要有一个好心情 心情好了 世界 自然是美妙

  “ 其实到了西街 哪儿都可以不用去了 坐在街心的露天 酒吧中 一杯咖啡 一本书 一张CD 换个神仙给我不换 ”

  一个人一个包 四海为家

  “ 我以前当过白领,每天出入城市 里最好的写字楼 ,代步要打的,喝咖啡只去星巴克 上班要穿黑色的西装 白色的衬衣 ,我的世界 黑白而精致

  于是我选择流浪 拿起背包 按照自己的方式 思考 ,这时我发现衣食住行只是最低层次的 需求 牛仔裤可以一个月不洗 初茶淡饭只要能吃饱 就行

  虽然生活变得粗糙 不再有以往流畅的线条 但我 同时也发现 世界 不再是 黑白 我看到了 比钢筋水泥多得多的 颜色

  我看到白墙 灰瓦 殷红的 吊廊

  我看到蓝天 绿树 蛋黄的 草房

  我坐在湖边 塞着 温暖的 阳光

  我钻进 雪山 看山泉 自在流淌

  我喜欢 随意翻开一本闲书消磨时光

  我喜欢观察屋檐上的蛛网慢慢成长

  流浪的时候 我脱掉伪装 在街头自由自在的放声歌唱 走的 累了 就把双脚放在地狱 把眼睛 搁在天堂

  这一辈子 趁着年轻 多出去走走见见 不要把自己局限于小小的一方天地之间 不要再以没有时间 没有 金钱作为你懒惰的 理由 迈开你的第一步 世界将因你而不同

  《背包十年》读后感(四):追求梦想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坚持放弃

  这是第一本我看完的书。

  当翻这本书的前几页我已经确信这本书是我的菜。

  作者用自己的人生诠释自己的梦想,从来不放弃,对这本书最多的评价是:我想做的就是作者小鹏做到的,而自己永远只是想,却没有勇气去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少有坚持去实现的人,因为梦想与现实总会差距,梦想的实现总会受到现实的牵绊。

  作者从一个背包游客,成长为一名职业旅行家,这是梦想带给他的收获,当然收获不仅限于此。

  有时候到追求梦想的路途走过那些坎坷后,会发现有太多机会可以带给你更快的接近梦想,而那个时候你就会看到梦想正在慢慢地变成现实。

  希望与梦想都是在追求的道路上会聚的,但愿自己能够还执着着自己的那份梦想,而不断向前看,并且前进着。

  《背包十年》读后感(五):曾经,我们都期望拥有身影

  给他四星,不是因为书本身写得多么华丽关键是它带给了我感动,触动了平静内心最躁动的那根琴弦...

  从重庆到武汉再到深圳,一共六年,曾经饱受着离家的距离感,却很少体会到在外的拼搏感。 “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不知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态写下这句话,但现在回到家中,每每读到这句话,心里生出的不是一种在家的幸福感,而是对于青葱岁月的惋惜...仿佛一切未到,却已经结束...

  其实从内心深处,我们每个人都追求那种“在路上”的感觉。都渴望用自己的脚去走未知的路,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未知的事物,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沿途各种各样风土人情。吴哥、万荣、清迈一路下来,我第一次体味到了这种乐趣。有朋友在听说我去东南亚的时候,很羡慕的对我说,其实她也很想体会这种“在路上”的感觉。

  小时候因为经济原因,从来没有想过出去旅行。长大了,经济问题变得不再那么明显的时候时间又成了最大的阻碍。“时间是挤出来的,关键是说走就走的勇气”这是一位网友给的留言。前半句是说对了,时间确实如海绵,挤挤还会有,但挤出来的时间在旅行上只是杯水车薪。关键的,作为现代都市下为生计忙碌奔波的一代,“说走就走的勇气”已经成了少数人的奢侈品。丢掉工作去旅行?摆在面前有太多现实的问题需要面对...

  工作了三年,心态本身已经从初入世的兴奋感,变成现在的平常心。每每看到生活在向一个平淡的轨迹走下去时,多少有些沮丧无奈。看着别人走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偶尔也会幻想自己就是主人翁,字里行间仿佛描述着自己的故事。想着自己也走在路上,给自己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点幻想似的安慰

  想起另外一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我不能像小鹏那样,可以放下身边的一切,独自上路。所以,我选择了读书,多读书,用知识来扩充自己有限的世界,期待有一天,我也能迎来自己的“背包十年”...

  仅推荐此书,让你看到内心深处那个远去的背影...

  《背包十年》读后感(六):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

  之前对旅行只是简单的追逐,并没有很深的理解,觉得就是走马观花,游览名胜古迹,但这本书让我对旅行(对,我觉得用“旅行”更加恰当,关键在“行”,是一种体验,而不仅是娱乐)有了不一样的解读。

  我一直有个想法,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拒绝千篇一律的生活。我想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梦想”,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在拉曼恰时的导游费尔南多也许说到点子上了,“其实没人可以活得像堂•吉诃德或者桑丘那样纯粹,大多数人只是活在两者之间”。也许人生来都是理想主义者,但又不可避免面对现实压力,有些人直接转化为现实主义者,而许多人在过渡中挣扎,他们心中的梦想没有磨灭,但又没有勇气去追逐。现在的我大概就处在这样的尴尬境地吧……于是,这本书给了我不小的震撼

  小鹏,他是一个追梦的人,他与其他人一样面对现实的压力,但他毅然决定追逐自己的梦想。往后的道路是不可预知的,他也踌躇,也怀疑自己,但是朋友的安慰,前人的激励,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强大吧,使得他最终经受住了现实的考验,他在追梦的道路上成功地行进着……

  他的文章不是简单的攻略,但又会不时的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们提醒,给我们建议,或多或少会给我们以后的旅行带来便利吧;他的文章不是单纯的写作,因为他的职业不是写作,按他的话说,他只是用文字(包括相片)记录下了某个瞬间的内心触动,这样的感受是那么真实,让我们这些或坐着、或躺着的读者也能身临其境

  在旅行中,有时会为大自然的壮丽感叹,有时会被当地人的性情感动,有时会为自己、他人的人生感慨。正是有着这么多的收获,才让旅行变得充实,变得丰富,也催促着小鹏不断踏上旅途。

  他是梦想的传递者,他传递着旅行的梦想。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旅行,都要做职业旅行家,但又有谁能否认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人生这次旅行好好地完成呢?

  小鹏告诉我们,旅行中有惊喜,但也少不了风险。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些意想不到,不论是意想不到的感动还是意想不到的尴尬。

  花了三天时间,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了这部游记,更准确的说是跟着小鹏完成了一段旅行,是十年的背包旅程,也是十年的心路历程,更是一段人生轨迹。领略了无限风光,感受了人情冷暖,也倾听了他的心声。

  旅行中还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只有在路上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吧……

  我还没有开始我的旅行,我还不知道我的人生轨迹会怎样延伸,但是记住“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大受震撼之余,我写下这些文字,来纪念这段“旅行”……

  《背包十年》读后感(七):《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无论什么代价,梦想值得追寻

  “我拍下手持莲花的女孩,和铁轨边玩足球的少年;我漫步爱丽丝梦游过的仙境,也流连于与世无争的桃花源;我思考着撒哈拉男人的思考,也专注于爱尔兰女孩的专注;我喜欢日出时的光芒万丈,也喜欢日落时的渔舟唱晚;我攀登过巍峨的高山,也涉过宁静的长河;我明白信仰是一种中级角上扬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长头问路的坚持;我见证他们在泰姬陵前的誓言,也羡莫他们可以一起笑看风轻云淡;我迷恋天空的表情,也为过在晴后的彩虹而感动。”

  作者用一张张照片,无声的向我们证明着,上述文字,并非只存在于想象。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状态。也让我明白,原来日子还可以这样过。

  作者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跟随着他的文字,脑海浮现出一个又一个画面:阳朔西街的四海客栈~中国背包旅行起点;巴黎地铁的出站~其实通往梦想的道路并不远;圣彼得大教堂~处于荣耀中心的米开朗琪罗;希腊苏尼恩海峡~“圣斗士”们梦想的神殿;比利时布鲁日~留在每一个角落里的时光;丽江的福临居客栈~四方街的火塘...还有很多很多...

  有人把这本书誉为“中国版”的《在路上》,其实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体现在国度或是所见的风景,而是对于沿途所见所识的一种态度。《在路上》更多的是在追寻,追寻着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某种东西;而这书里,却是体验。

  书的扉页里说,“人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中国也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心灵在流浪;而行万里路,是心灵与身体同时在流浪,而这二者,都很重要。

  很多时候会迷茫,是因为不知道,不知道如何选择,才能让自己不至于在年老时悔恨光阴虚度。流浪的过程,体验的过程,会发现其实有着无数种选择。这些选择,无关对错、美丑、善恶,只在于认同。

  寻找的过程是痛苦的,也会是幸福的。在没有找到之前,我们要相信,只要坚持,我们必定会找到;在找到之后,我们更要相信,只要努力,我们必会做到。

  有时候,相信的力量,胜于方法!

  坚持的意义,还在于这世间的得与失,有着一种无法割断的联系。如果不坚持,如果不相信,如果中途放弃,到最后会发现,得到的不是自己想得到的,失去的却永远的失去了。

  o, to dream

  《背包十年》读后感(八):关于梦想

  关于旅行,关于世界,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走出去的愿望。通过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

  这不是我购买的第一本关于旅行的书,但却是一本值得阅读的旅行记忆。通过新浪的博客关注到那些能够一个人,一个包,一个相机环游世界的梦想家们。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角,介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见闻,有悲伤、有沮丧、有幸福、有喜悦......写一些感动,分享一些感动。

  封面的一行小字: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就像每个女孩心里都会有一个三毛,但世界上却只有一个这样特立独行的女子。

  书不厚,算是纯粹的轻读物,一个阳光的午后,晒着太阳,就能不知不觉跟着作者环游30多个国家。算是一种偷懒的享受。这不是一本Lonely Planet类型的攻略书,这是本纯个人的旅行分享。记录下自己难忘的点滴,分享路途上的收获。

  阅读时的感动,常常是不经意的共鸣,这也是自己一直喜欢文字的原因。借用书里的一段文字: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双人滑决赛。在庞清、佟健比赛结束后解说员朗诵的一段音乐剧歌词:

  她说庞清、佟健选用的背景音乐叫做“追梦无悔”(The Impossible Dream),是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梦幻骑士堂吉诃德》的主题音乐:

  To dream

  对抗无法打破的对手

  承受难以承受的伤痛

  去勇士都不敢去的地方

  不管多么绝望,不管多么遥远

  毫不犹豫,为梦想而战

  这是书本末尾最后一个城市的故事:2010年6月,西班牙,拉曼恰。

  堂吉诃德和桑丘,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前者是个理想主义者,后者是现实主义者。挂在堂吉诃德嘴边的永远是梦想、自由、荣誉,而桑丘整天想的却是下顿饭吃什么,晚上去哪里睡觉。其实,现实中没人可以活着这么纯粹,更多的人活着两者之间。

  那么,书本就成了一个让现实主义者燃烧理想,让理想主义者找回现实的容器。

  《背包十年》读后感(九):江湖夜雨换来的桃李春风,故事家诞生的精彩过程。

  故事家都要有自己原创的故事,而故事家的原材料中,旅行家应该是上等可造之材了。因为旅途中的故事,自己就是主角,讲述起来自然精彩不输于任何专业作者。

  这本《背包十年》,全书看完合上,我有一种关上时空隧道之门的感慨。而帮助看官打通时空隧道的人就是作者了。看似小小一本,却足够辅助被各种不自由羁绊住的人们,帮人们圆了开眼之愿。一句善莫大焉,送给作者,并不为过。

  环游世界,经万千风情感化,人会变得异常敏感。声明一下,这和脆弱是两回事,这种敏感只是让人更容易发现不同。不同对于人来讲有多重要呢?试想一下,如果无法辨识李白和杜甫的区别,阅读生涯会错过多少诗画美卷吧!旅行的意义,在于让人对不同变得高度敏感。因为,旅行者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不同呈现方式,这些在游子看来统统异彩纷呈,历历美不胜收。能置身其中,就已经是人生一大快事了。

  最妙的是,旅行到民风纯朴的地方,很容易让人放下戒备结识陌生的朋友。

  这对于渴望无关利害又不失爽朗之知己的浮生,是足足的魂牵梦绕的痴想吧!因为都市名利场,公司办公室,在人与人之间总隔着看不见的斥力。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像同极相对的磁铁杵在那儿,近不得退不得,难受出不得声,幸福出不得口,种种不得的不自在时常酝酿出一些防备的习惯。交个友吧,需要拿出隔岸观火的戒心来,以免误己前程;办个事吧,需要拿出隔山打牛的战术来,以免冲突爆发;骂个架吧,需要拿出隔靴搔痒的剧情来,以免伤了和气。这无论怎样,总少不了的一个“隔”字,总算成功地将人与自由隔离开了。因此,旅行对于人的意义,更多的体现在了自由交流上。为了自由交流,不计饱暖者不会计较跋涉之苦。

  记得曾经人们对旅行者的印象是这样的,这些奇怪的人竟然会花钱出脚力,踏遍天下风霜,真是不会算计与爱惜自己。而对于旅行者来讲,沿途并非一帆风顺,但走得累了完全可以把双脚歇于地狱,因为双眼始终望着天堂。两种人,相互不理解,真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岁月经常被误以为只是沧桑,其实人家美着呢!

  旅行是一个多么简单的行为呀!如果放宽标准的话,西行取经的师徒四人,不也是在旅行吗?他们一路玩得风生水起,谈得欢声笑语,虽有艰难险阻,毕竟活着回来了。在宽泛的前提下,人心才会懂得自由不是别人的给予,而是自主的选择。刚好有一种简单的选择叫旅行,所以大家喜欢上了它。

  人选择了一样东西,就行使了一份自由,同时也选择了一份责任。旅途中,当风霜打在脸上时,大自然也顺便亲吻了她的子民。这个时候人便真切地察觉到了天堂的真谛。

  从地狱看天堂,那才是天堂;从天堂看天堂,只觉得平常

  其实,不管是从地狱出发,还是从天堂出发。对于走在路上的人来讲,每当到了可以歇脚的地方,回首一望,大都会有相同的感慨。正如作者所说:“这一路走得不容易,好在我坚持住了,也终于在自己的天空看到了彩虹。”

  经历过坚持的人往往会以此为自豪,回望一路的点点滴滴,总会惊异于自己的伟大,而当时折磨自己的往往是自己的渺小。正如过一条河,爬一座山,过程总是在回首时才会有意义,但前提是得经历过的人才懂得。

  每经过一片不同的天空,就像翻开了字典里新的一页,里面的词汇赐予人生新的描述方法,人生的精彩就是这样来的,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同样的东西,同时还不觉得厌倦。

  精彩的人生就是这样的,去不同的地方,为人生贴上不同的标签,为不同的标签写上自己的注解。

  《背包十年》读后感(十):在路上,行走的是自由的灵魂

  是在昨天晚上22:53分,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章。

  刚读完的一霎,脑海中有太多凌乱的思绪争相涌出,太多的凌乱让我无法下笔,所以选择在此刻,写下自己的感受。

  旅行之于我,一直是件挂在口头许久、却又从来以各种借口告诉自己没办法去实现的事情:没时间,没钱,没心情……但我心里也很清楚,一件事只要你想去做,即使有100个借口去阻挡,你也能找到101个理由去实现。

  这本书更像是游记,记录着作者在世界各地的行走与经历,还有时时迸发的各种感悟体会,字里行间更多是个人的一些情感思绪表达,不能当做旅行攻略来求教。

  每个走在旅途中的人,写下的文字都带有独属于自己的风格,你能从中感受到他的情绪状态,察觉到这趟旅行带给他的喜乐悲欢。

  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像是在午后懒散的时光中,阳光暖洋洋洒在身上,自己半眯着眼任思绪流浪,旁边正好坐着一位远行归来的朋友,用低沉饱满的语调向你讲诉他在旅途中所经历的一切,声音闲适从容,不急不缓,只是那话语中所描绘出的一处处异乡风物,早在不知不觉间牵着你的目光向那方天地凝望。

  少有人走的路,向来更加艰辛。

  成为职业旅行者,在这之前,是稳定工作的放弃,和家人时常相聚的割舍,对周边所熟悉的一切的经常告别。人是喜欢群居的动物,成为背包客却时常是在孤独的行走,即使偶有萍水相逢的感动,却仍要面对各走一方的挥手再见。

  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没有足够热爱的冲动,旅行也只能是生活的一种调节形式,而非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

  想起书中讲到的一处细节,在异乡睡梦中突然梦见女友和自己分手,作者惊醒后再难成眠,字句间的惶恐不安让身为读者的我都能切身感受到。不是不明白自己的选择在常人眼中有多么难以理解,不是不知道身边亲近之人所渴求的安稳与平静,即使有这么多的世俗牵绊,即使带着恐惧、担忧、愧疚、不安、迷茫前进,作者依然义无反顾去做了,用尽所有的力气来争取一个梦想的实现。

  这,才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因为自己没能做到,所以才会对别人的认真努力由衷欣赏。

  这一次,我也该向已经提了无数次的江南走一遭,那里的温润烟水,该浸湿我的双眼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