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伤心者》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伤心者》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4 20: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伤心者》读后感精选10篇

  《伤心者》是一本由何夕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伤心者》读后感(一):致敬母爱和科研工作

  尙只拜读《伤心者》一文。

  的确,读后很难不落泪。虽然情节存在附会硬伤,但文中,何夕母子间的那份情,一直的,满满都让我联想到我的母亲。以子为傲,口中提到的,都是自己孩子。孩子需要什么,就会满足,不问对错,甚至全世界都否定了他,母亲也会认为错的该是世界。母爱真是最傻最蠢的爱。

  还有文中对学数学基础学科遭遇的感慨。我是个现实的人,理论研究工作,我曾经毫不犹豫地弃选,自然而然地认为能赚钱的才是上佳,无关喜恶。但至此,请让我表示对基础理论学科研究者最崇高的敬意,我只是历史长河里一碌碌的平凡者,多我少我,无关痛痒,而整个世界的车轮是由你们推动的,未来人类,会铭记你们的名字的,并不是我的。

  《伤心者》读后感(二):三驾马车?马和车轮!

  《伤心者》 ★★★★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一句关于何夕老师的评价,说他是中国最会刻画人物的一位科幻作家。私以为,《伤心者》对得起这个称号,也是全书唯一对得起这个称号的一篇文。

  《爱别离》 ★★★

  1.人物的行为都是为了情节而情节,而非用其性格来推动。

  对妻子怀有无比愧疚和深沉爱意的叶青衫,在看完妻子的信之后,内心一定是挣扎的,他不是圣人,遵照妻子愿望代价失去最心爱的人,是否可以让叶青衫多一点犹豫之后,再做出这个决定

  林小菲得知艾滋的真相之后的心路历程,从恨到原谅,除了在信件一笔带过方式,是否有更好的展现方法

  2.样板戏式的反派人物形象,对主人公的压力作用几乎为0。

  贪财的肖野、为自己续命不惜一切的裴运山,单一而呆板。在全文中对叶青衫的行为改变也几乎没带来任何影响,仅仅勉强推动了情节,制造了些许矛盾

  3.何夕老师在这篇文章中极力想摆脱样板戏式的人物形象,却又力不从心

  科学家何夕的形象过于单一,于是何夕老师在几乎文章的最末,赶紧加了近四百字的心灵独白,企图让他成为一个为了全人类也为了自己成功半反面形象的人物,却如鸡肋,徒让人感受到他想要摆脱板戏式的人物形象的美好愿望。

  4.借助大篇幅的故事梗概,通过信件的形式展现,来推动情节,这样的手法,我就不评价了。

  《平行》 ★★

  穿越文套个科幻外衣——哦不不不,有扎实科幻知识的何夕老师是用科幻文套了个穿越故事,可惜没能将两者巧妙融合,不伦不类

  《小雨》 ★★

  故事性太弱,此文形式上倒像女作家的风格,轻轻地喃喃自语。

  《人生不相见》 ★★☆

  完全明白范哲和叶列娜有何存在的必要,如果把耗费在他俩身上的笔力倾注到何夕和于岚身上,也许这篇文会成功许多。

  《故乡的云》 ★★☆

  好的故事是在行文中不经意间讲述了背景,在我看来何夕老师最大的短板便是爱用故事梗概来介绍背景。本应该是个淡淡的、不错的故事,可惜。

  《田园》 ★★★☆

  这个故事不错,私以为只是结尾处戛然而止地未免有些过于急躁了。

  《十亿年后的来客》 ★★★

  给三星只是因为儿时对卫斯理无尽的喜欢。何夕版卫斯理,毛病太多,无力吐槽。

  《审判日》 ★★☆

  虎头蛇尾

  全书评价:★★★

  全靠《伤心者》和《田园》拉分。看得出何夕老师是有能力的,只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到每一篇文章的打磨里面,希望编辑们也不要因为科幻作家的稀缺而对故事的要求水准降低要求。

  最后,对于营销的朋友说几句:

  不要事事都提刘慈欣,更不要动不动就打冲击星云奖、雨果奖这样的口号。

  这样做也许能让一两本书多那么点销售额,但毁掉的是整个中国科幻的口碑。

  《伤心者》读后感(三):当科幻有了诗意 ——读《伤心者》有感

  文/聂昱冰

  每一次写科幻书评,我总爱使用一个固定的开头:作为一名资深科幻读者……

  的确,一个把科幻当做了启蒙读物的人,应该可以算作资深了,但就在我这漫长阅读科幻的历程中,何夕的《伤心者》,是我第一次在科幻的世界里遇到“诗意”。

  按照惯有的认知,科幻小说文字应该是简洁而直截了当的,作者会把几乎全部力量投入到故事情节和科幻元素的阐释之中。依靠故事的超乎想象和科幻元素本身的张力来紧紧抓住读者。

  在这样的创作习惯中,作者往往也就忽略了文本中的“诗意”。也会担心过多的诗意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或者消磨了读者耐心。读科幻的读者——包括我在内,都是急性子,恨不得一下子就读到结尾,要的就是这种完整性,只有完整,才能带给人更强烈的冲击力。

  所以,渐渐的,科幻的读者和作者就都变得不在意“诗意”这种东西了。

  可何夕在他的《伤心者》中找回了久违的诗意。

  《伤心者》由九个中短篇科幻故事组成,分别为《伤心者》、《爱别离》、《平行》、《小雨》、《人生不相见》、《故乡的云》、《田园》、《十亿年后的来客》、《审判日》。

  只看这些名字,就会发现,绝大部分不同于我们习惯认知中的科幻书名。甚至,这种起名字的方法,可能都会让作者有一点点吃亏,因为喜欢科幻的、急性子的读者,可能会把这些不太符合科幻审美的书名直接忽略掉。

  但作为一个深爱着科幻、一心盼着科幻小说的未来能愈加蓬勃的铁杆读者,我又特别喜欢何夕的这种勇敢和尝试。因为,科幻小说的发展就像我们所神往的科幻小说的内部世界一样,越多彩、越奇异、越超出固有认知,就越让人兴奋

  所以,何夕的小说,就成了科幻领域中一股新鲜气息单纯读他的文字,就能够感受到浮荡于冥冥中的、超出人类视野可又随时操控着人类的法则和秩序。对这种法则和秩序的描述,是大多数科幻小说的基础。而何夕对它们的描述,则采用了一种诗意的方式。

  《伤心者》:“他曾经以为这根本是做不到的事情。可他又决定必须完成它,因为这是他的宿命。”

  《爱别离》:“我的血已经脏了,我要流尽它。”

  《平行》:“她肯定不知道,在我们眼里,她就是历史。”

  《小雨》:“我变成了一个可以分时存在的人,已经变成了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人生不相见》:“空气中还停留着最后的音节,在相隔亿兆公里的两端——盘桓、萦绕。”

  《故乡的云》:“在整个蓝色星球的表面,那比大地更高远,比海洋广阔的则是云,洁白,轻灵,挣脱世间万物的束缚而上升。”

  《田园》:“那个人将神话里的木禾带到了人世间,但是很快便发现它太完美了,几乎不可能在这个早已摒弃了神话的世界上生存。”

  《十亿年后的来客》:“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生命的进步看得过于透彻了,生命也许并不只是碳和氢,也许不只是碱基对的数字排列组合,生命是有禁区的。”

  《审判日》:“墙上的大屏幕正演示记忆物质过程。”

  这些文字和故事,就像一只有力的大手,紧紧扼住了读者的咽喉,让人透不过气来,只有把书抢到自己手里,一口气读完它,才能缓过气来。

  除了故事情节的设计与阐述,何夕的诗意还体现在对情感的描写上。《伤心者》中的每一个故事里,都凝聚着各式各样的情感:爱情、母子情、师生情、姐弟情、兄弟情。以及“人”对人类本身的爱、对地球家园的爱、对生命的热爱。

  这些爱和情感,为小说增添了一层瑰丽的光环。让科幻小说固有的急促节奏中多了一份柔和。经常会令读者不由自主就停下来,回味片刻,再畅想良久。

  所以,何夕进行的这种科幻与诗意的碰撞是成功的,借用他书中的一个想象:就好像在科幻小说的花园中,种下了一株来自于神话里的“木禾”。

  《伤心者》读后感(四):中国科幻成文学,竟待何夕?

  在大宇宙、硬科幻的背景下,写小人物的小世界,写柔软的内心情感,这种反差能让寂寞更寂寞,让悲伤更悲伤。何夕正是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特点,所以他通过这部作品传达的感情还是有感染力的。

  但是这种感染力不能证明何夕的文学水平有多高,实际上他对感情、对社会的观察是单纯的、扁平的,甚至带着学生气的。对比一下村上春树对爱情的描写: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他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相较之下,何夕编写故事、传达情感的方式还停留在大哭大叫大牺牲上,还无法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轻轻一笔就带出浓浓离别之情,还无法用精巧的构思和高超的技巧以及细腻的笔触从一个特别的角度为我们提供感受世界、感受内心的新维度。

  另外,本书的科幻很多时候看起来像科普,只是作为背景,不能很好地融合进作品中。

  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要推荐这部作品,因为从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作家向着文学殿堂努力前行的步伐,看到了中国科幻的前进方向。如果有朝一日,世人提到中国科幻,还是只能想到《三体》,那中国科幻读者才是真正的伤心者呢。

  《伤心者》读后感(五):何夕很忙

  科幻小说做为一种将科技与幻象结合在一起的小说,不仅可以做为对于人类未来生活的一种启迪,也籍由尖锐的观念碰撞与矛盾冲突,将对社会与道德思考带给每个人。何夕的作品无疑完美的展现出了科幻小说的功用。

  阅读这本《伤心者》的读者不免会惊异于作者超凡的想象力,那存在于《山海经》中“长五寻,大五围”的木禾重现人间并且为苦难人们制造了划时代奇迹,可以对人类进行审判的工具横空出世每个人都将面临最终对于灵魂的拷问,十亿年后的生命出现在地球上人类面临灭顶之灾,治疗艾滋病的疫苗研制成功却伴随着无尽的痛苦,利用分时系统恋人出现了分身是否真的可以两全,在何夕的科幻世界中,充满了奇诡的想象与同样不可思议的冲突,在阅读每个故事的时候,都有别样的惊喜与悬念。

  在无尽的想象之外,何夕的作品也不缺乏对于社会制度、伦理道德、人性善恶的探讨,并且更加鞭辟入里,这在他的每篇作品中都表现得格外显眼,《伤心者》对于社会浮躁以及急功近利的批判,《田园》对于社会以及人类的盲目生存现状的担忧,《十亿年后的来客》则展现了对于科技疯狂盲目追求严重后果,而尤其给人留下深入印象的则是《人生不相见》以及《审判日》。在人类迈出脚步走向宇宙的过程中,创造出的先行者披荆斩棘来到未知的星球却无法享有人的同等待遇,所谓的“宪章”貌似公理正义,却对先行者冷酷无情,这份设定恰到好处的展现出了人类利己以及自私一面,其实在这个地球上何尝不是每天发生这样的事情?男女歧视、种族歧视,无不因此而生历经千年不衰。看了这个短短的作品,是否给你以惊醒、以激励呢?而《审判日》则结合了宗教与人性、隐私与公义,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古老的命题,窥看每个人的人心深处是否符合伦常,是否尊重个人隐私?人类的意识形态千千万万,能否用一个统一简化的标准加以衡量?而人类如果期望通过审讯的方式来制止道德败坏,那么这个方法真的有用吗?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却又在阅读之后掩卷深思。

  同样作者也不缺乏情怀,《故乡的云》篇幅虽短,却蕴含着家国情仇、侠骨柔肠,以及淡淡的忧伤,如一首隽永的小诗使人怀想。另外,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本身何夕这个名字的热爱,本书的九个故事中,无不有何夕的身影掺杂其中,在阅读之余忍俊不禁,不仅要感叹一下:何夕很忙。

  《伤心者》读后感(六):真实世界的伤心者——谨以此文纪念埃弗雷特(Hugh Everett)

  伤心者,其实戳中了很多理工男的痛处。我脑中闪过一个名字,埃弗雷特(Hugh Everett)。多世界诠释的提出者,一生默默无闻,直至死后理论都无人问津。直到如今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开始慢慢被学界接受与认可,然而斯人已逝,那些迟到的鲜花掌声,埃弗雷特在也感受不到了。

  实话是,我读伤心者这篇时,的确动了感情,不仅因为书中人物,更应为如书中的伤心者,在现实世界真实出现过,一次又一次,这些大师诞生了,创作了,期待着,然而再屡屡面对世界的冷漠或嘲讽后,他们沉默了。就此埋头走完余生路,也许有失望与不甘吧,对世界,对自己,然而更多的,可能是热情被压抑后的抑郁与绝望。

  这些人如梵高、卡夫卡,甚至现在开始慢慢进入大众眼帘的佩索阿。然而在科学界,这些被人忽视的大师,可能永远没有被正名的机会,永远消失在大众面前。

  其中之一,就是休`埃弗雷特(Hugh Everett)。多世界诠释(如今被广为传颂为量子多重宇宙)的提出者,这一理论几乎是现代科幻小说家的灵感源泉,也成功解释了薛定谔的跨世纪假说——薛定谔的猫。

  我还是想说说这个理论的美妙与天才,我刚读到它,内心震撼无比,好像突然从拥挤的俗世一步跨入浩渺无垠的大千世界。是啊,小时候觉得宇宙何其浩渺,而那一刻我才知道,这个浩渺的宇宙无穷无尽,自己只是身居亿万个分身之一。

  经典的哥本哈根解释量子效应,是说,当观测一个处于共存状态的量子时,会引起这种共存状态的崩溃,从而使量子只显现粒子的性质(波函数坍塌)。多世界诠释认为,观测时分离出无数个平行宇宙,每个宇宙都有一个确定的状态,而我们只是在其中的一个特定宇宙。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每做一个选择或者一个观测,就能分裂出一个全新的宇宙,这个宇宙没有概率,每个概率都是一个全新完满的宇宙!

  薛定谔的猫 (详细见后文)

  《伤心者》读后感(七):苹果已经熟了,我只是摘下它的人

  科幻文学界素来有软硬科幻之争。硬科幻强调理论合理性,描述解释过程科学因素极为详尽,显得十分可信。软科幻着力于情节表现,对于科学技术的细节不那么重视。所以硬科幻迷们往往对软科幻有“偏见”,坚持讲究技术细节的硬科幻更难写,作者素养更高;而重点关注人文、生活而没有过硬科学理论的软科幻,有些几乎不能称为科幻,只能称为奇幻。

  诚然,软科幻的确很容易造成一种太过天马行空的感觉,一些理论解释不清就会让读者感觉混入了玄幻、魔幻现实主义的因素。

  何夕小说专注于对宏观科学未来及人性善恶的探讨,无疑是以“软科幻”为主。但他的特别之处在于,每一篇小说,都有很“硬”的科幻内核。

  就比如收录九个短篇小说的《伤心者》,情节均偏重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方面,但无一例外,全都基于绝对可信的科学理论,只要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书里讲的故事,都有可能发生。比如《平行》,讲的是穿越故事,但事关数学问题;《人生不相见》,讲述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基于基因、飞船建造;《十亿年后的来客》探讨人类进化的环境原因。

  读科幻的乐趣有时候恰恰就在于此,能够畅想人类最可能最有希望的未来生活。

  与此同时,何夕还非常注重科幻在“小说”方面的表达,在他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中,科幻小说不再是纯粹的类型文学,甚至非常接近于“纯文学”。语言优美,文辞流畅,形容精准,让读者身临其境。

  有不少人甚至不把科幻当做小说,认为科幻只要能依照理论依据来畅想未来就好了。但说到底,科幻是小说,必须具有小说的质感与魅力。这一点在《伤心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篇都非常丰盈。

  或许这是妄言,但在我读过的国内科幻小说来看,何夕可以算得上是将科幻的技术之美与小说的艺术之美结合得最圆融的科幻作家。

  何夕还是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作家,在他笔下,每个故事都像推理小说一样,环环相扣,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而且,每个故事的讲述方式都非常特别,比如《爱别离》从女主人公染上HIV讲起,迂回还转中,竟然讲了个跟全人类有关的故事。《田园》从事业得意的女科学家回到曾经拼搏过的地方,遇到“废柴”前男友讲起,男友回顾了他们的恋情,也回顾了自己一直坚持科学,却不得成功的原因,真相大白的时候,所有的苦心孤诣会让读者在恍然大悟时,心上像被什么扎了一下那样有所触动。

  小说,自然少不了丰富的人物形象,虽然《伤心者》中,九篇故事的主角几乎都是“何夕”,但人物面貌不同,性格各有侧重点,有的活泼有的单纯有的深沉有的阴郁……当然,其中塑造最丰满的,当属“殉道者”的形象。

  在与书同名的短篇《伤心者》中,主人公何夕初看是个世俗里定义的那种“loser”,只专注“无用”的学业,辜负了母亲的期望,也放弃了美好的爱情,最后真想揭开时,一个坚持理想的天才不被人理解的痛苦,跃然纸上——是昔日伽利略被绑在火柱上烧死般的痛苦。

  同样的不被大众所接受的人物在其他几篇小说里也有出现,有些甚至有古希腊悲剧英雄的影子,读来不禁让人唏嘘,

  用“殉道者”的隐喻,来表现人类创造了新的科技,在带来好处的同时却又隐藏着灾难,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给小说带来了更深的内涵。这就是软科幻的优势了——能更深入地探讨,除技术之外的广阔天地,能引导读者去思考。

  当然,《伤心者》中某些篇章因为写作年代久,三观可能跟现在的主流价值观有些偏差。人物形象不够多元立体。有些思考流于说教。但这些小瑕疵并不会影响这本书的整体价值。

  爱因斯坦在评价自己创立的狭义相对论时,说“苹果已经熟了,我只是摘下它的人”。如果把何夕的科幻小说比做成熟的苹果,那么我们读者,也只是需要去“摘下”(阅读)它们而已,相信一定不会失望。

  《伤心者》读后感(八):《伤心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科幻小说

  《伤心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科幻小说,其中贯穿的两条主线是母爱和超越时代的科学思想。主角何夕是一位超越时代的科学天才,他潜心研究科学,提出了划时代的微连续理论,但在他所处的时代,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这种理论在当时并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这也意味着何夕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由于何夕对科学近乎偏执狂的热爱,引发了一系列的强烈冲突——爱情、友情、师生情谊,世俗最终站到了何夕的对立面,与他格格不入。

  何夕最终因为他的执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疯了,就像我们所熟知的毕加索那样,最终死去。

  《伤心者》采用第三人称,以一个看不见的“我”,讲述主角的故事。导师的不认同,相爱女友的逐渐远去,社会各种恶俗弊端的冲击,让人预感到主角的悲剧结局,但伟大的母爱成为挽救一切的关键。当结尾讲述无数伤心者的故事时,让人为历史上无数超前于时代却不被时代认同,但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人肃然起敬。而文章最后的一句“妈妈”,无不让人潸然泪下,也让人看到了世界上最美最无私的爱,力量的源泉以及永恒的希望。

  《伤心者》读后感(九):何夕的阴谋:感动下的警醒

  书早已看过了。但对于如何评论《伤心者》却一直迟迟未动笔。曾在知乎写过一篇”论科幻的高冷与艳俗“,但总感觉架子拉得太大,想说的话很多,跟帖的楼层盖了100多,然后就忽然感觉萧索无味了,去他娘的高冷与艳俗吧。在这里,我只想说说对《伤心者》这本书的一点点读后感。

  首先到来的情感体验是深深的遗憾。为主人公何夕遗憾,为女友江雪遗憾,为妈妈夏群芳遗憾,即便是老康——作为赢得江雪的“胜利者”,我相信他是爱江雪的,但这种爱只是索求而得,并非彼此给予。

  何夕,这么一位不知人情,不懂世故,单纯得像个——用现在的许多人的价值观来说,像个傻B又十足书呆子的人,是否存在呢?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呢?他就像是一条浮出水面的鱼儿,在内心深处把干涸的堤岸虚幻为金光闪闪的龙门,然后就毫不犹豫且拼尽全力地甩了一下尾巴。这一甩,付出了他的一切,自然又决绝!

  付出,谁又没有付出呢?妈妈夏群芳、江雪、导师、老麦、甚至老康,甚至那个无良的胖眼镜编辑——即便以正常的价格收取出版费用,何夕也已经注定了他自身的悲剧,这位编辑只是把加速度略微提高了一些,何况他“帮”何夕完成了《微连续》的出版。在《伤心者》这个故事中,我无法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去恨任何一个角色——哪怕在我听过和看过的无数故事中,总有那么一个王后或者毒苹果存在着。

  《微连续》出版了。

  何夕划着了火柴。

  然后,疯了。

  悲剧也许从故事的开端就已经悄然上演,那最后两句“——妈——妈”。一声含混,一声清晰。是悔恨?是痛苦?是无奈?还是眷恋?都是,又都不是。

  谁的过错?是何夕本身?或者说是时代?

  当我们拿起良知、道德、律法等来反思并拷问时,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时间。

  唯有时间永恒,唯有时间能证明一切。所以发掘了何夕“大统一微连续理论”的何宏伟,穿越回去,目睹并向一百五十年后的人们展示了何夕的一切时,他谦卑且含情脉脉的演讲震撼了所有的人,包括这本书的读者——无数人将会肃然起敬,无数人黯然泪下。

  但是,这终归是建立在人类的科技水平不足以支撑自己迈出打破壁垒的那一步的基础上,我们只能且唯一能说的是——唯有时间永恒,且证明一切。若突破出去,谁能保证人类的野心不会埋葬自己曾以为的伟大和不朽?

  从这一点上来说,人类可能会是在茫茫宇宙中冷眼关注着我们的,某一个高级生命体眼中的伤心者。

  《伤心者》读后感(十):这是最接地气的科幻吗?

  读完《伤心者》,我算是读过中国科幻三驾马车刘慈欣、王晋康和何夕的书了。相比而言,何夕的故事最合我的口味。他最大的特色是把爱带入了科幻故事,把我们平常的真实生活场景及内心的情感,都表现进了他的科幻故事里了。我非常喜欢他讲的那个伤心者故事。数学专业的硕士生大才子何夕十年来陷入微连续的研究而不可自拔,他不听导师的劝,不听女友的劝,坚持要把〈微连续本原〉这本书出版,他并不知道微连续理论对现实有何用处,他只是知道他的证明是对的,他的证明过程像音乐一样完美。他放不掉它。这真是他的悲哀。在他的那个年代,微连续是不会被人们接受的。我是真的走进了这个硌里面,迫切的希望他真的能把书出版了,以为出版了就会引起关注。可是这对他来说是灾难,书卖不出去,不被世人认可,女朋友也变心了……何夕就这样疯了。读伤心者的时候我伤心了。

  这是最接地气的科幻吗?

  作者的故事写得极其优美,真没有读到这样优美的科幻小说了,非常值得点赞啊。我一时间也分不清他写的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了。人们说有正确的科学理论就属于科幻,否则就属于奇幻。何夕有这样的能量,把各个领域里的知识写得很饱满,又把故事情节和人生形象设计的更加饱满,让人分不出他的科学理论是不是真实的,反正他的理论都非常的吸引人非常的有道理,在我看来,我会觉得他写的是硬科幻了。

  读何夕的小说有别人其它人的小说,他的灵性思维一直存在,语句中充满个人特色和动人哲理。爱别离中的何夕又化身为医学家,攻克艾滋病是他的人生理想,而他发现叶青衫的血液里有抵抗艾滋病毒功能后,他的研究终于要出成果了。研究出艾滋病抗生疫苗是这篇科幻故事的核,而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情感再次成为了作者手中的强大武器,何青衫与爱人的生死爱情,想必仍然是悲剧色彩中浓重的一笔,看完仍然让人想哭。跟前一个故事《伤心者》一样,作者在结局或后记一样的文字中再次缀上智力一笔,那么完美又意味深长的收尾,也算是作者何夕的一大特色了。

  我不懂科幻,所以我不能说何夕写得有多好。只是我好这一口,我就喜欢他这种故事风格,真的很喜欢。是那种你很想认识他的喜欢,会是怎样的一个鲜肉青年,写着这样悲悯而又深情的科幻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