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拍卖第四十九批》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拍卖第四十九批》读后感10篇

2018-01-27 21: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拍卖第四十九批》读后感10篇

  《拍卖第四十九批》是一本由[美]托马斯·品钦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4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拍卖第四十九批》读后感(一):出场人物表,更新中...

  奥迪帕·马斯——本书主人公,被其已故前男友皮尔斯·英弗拉里蒂指定为自己的遗嘱执行人

  皮尔斯·英弗拉里蒂——已故,有钱人,生前财富来源涉及地产和实业等方面

  梅茨格——律师,皮尔斯·英弗拉里蒂遗嘱的另一执行人

  温德尔(马乔)·马斯——奥迪帕·马斯的丈夫,电台主持人

  希拉里乌斯——奥迪帕·马斯的精神医生心理治疗

  罗斯曼——律师,马斯夫妇的律师

  迈尔斯——旅馆“回声宫”经理,妄想狂乐队成员(其他成员:迪安、瑟奇、莱奥纳德)

  麦克·法洛皮恩——奥迪帕·马斯和梅茨格在视野酒吧认识的人,彼得·平圭德协会成员,正在写美国邮递秘史

  柯比——奥迪帕·马斯在视野酒吧女厕所墙上发现的名字,与WASTE和小号符号一起

  曼尼·迪普雷索——律师,梅茨格的朋友,正在代理与皮尔斯·英弗拉里蒂有关的诉讼

  美洲豹托尼——本名安东尼·琼吉雷斯,曼尼·迪普雷索的当事人,因为比肯斯菲尔德过滤嘴事件起诉皮尔斯·英弗拉里蒂

  理查德·沃芬格——十七世纪作家作品《信使的悲剧

  ---------------------《信使的悲剧》------------------------

  安杰洛——斯夸穆格利亚公爵,杀害了法焦领地公爵

  帕斯奎尔——法焦领地公爵邪恶的私生子,后在埃尔科莱发动的旨在推翻他的政变中身亡

  尼科洛——帕斯奎尔的同父异母兄弟,法焦领地公爵的合法继承人,后来被神秘黑衣人所杀

  埃尔科莱——帕斯奎尔的亲信,与帕斯奎尔意见不同暗中帮助尼科洛

  多梅尼科——尼科洛的朋友,出卖了尼科洛,后被埃尔科莱虐杀

  图尔恩和塔克西斯家族——当时在神圣罗马帝国大部分地区独掌有政大权的两大家族,尼科洛冒充他们的信使在安杰洛公爵领地附近活动

  弗兰切斯卡——安杰洛的妹妹,帕斯奎尔的生母

  维托里奥——安杰洛的信使

  根纳罗——帕斯奎尔死后自认法焦领地代理首领,领导军队攻打安杰洛

  -----------------------------------------------------------------

  伦道夫·德里布莱特——《信使的悲剧》导演,并扮演根纳罗

  克莱顿(血腥者)·奇克利兹——悠游弹公司总裁,皮尔斯·英弗拉里蒂拥有该公司股份

  斯坦利·科特克斯——悠游弹公司职员,奥迪帕·马斯发现他在画小号涂鸦,他像奥迪帕·马斯介绍了约翰·内法斯蒂斯

  约翰·内法斯蒂斯——发明“麦克斯韦精灵永动机”

  普查夫——普查夫旧书店店主,伦道夫·德里布莱特在其店中发现《信使的悲剧》剧本

  索斯先生——“黄昏之家”养老院住客,这家养老院由皮尔斯·英弗拉里蒂兴建。他的祖父曾是“快马邮递”信使,与神秘的黑衣人搏斗过

  根吉斯·科恩——集邮家,被邀请协助鉴定皮尔斯·英弗拉里蒂生前收藏的邮票

  待续。。。

  已经读完了这本小说,这份人物表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

  《拍卖第四十九批》读后感(二):后现代典范嘲弄后现代风格

  摘自《i时代报》 作者:叶华年

  托马斯•品钦是美国当代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拍卖第四十九批》是美国后现代小说代表作之一。2005年美国《时代》杂志委托理查德•拉卡约和列夫•格罗斯曼两位批评家挑选自1923年《时代》杂志创刊以来世界上百部传世最佳英语长篇小说,共有91名作家100部作品上榜,其中有9名作家各有两部作品入选,包括福克纳和贝娄以及纳博科夫、伍尔夫、奥威尔等人,品钦也是其中之一,入选作品是《万有引力之虹》和《拍卖第四十九批》。

  盛名之下的隐士

  品钦是一个颇为特立独行、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声誉和影响人们对他的身世和生平的了解似乎很不相称,这与他刻意避开媒体选择隐居式的平民生活有关。据有限资料披露,他于1937年5月8日生于纽约州长岛的格伦科夫,在长岛的中产阶级郊区长大,他的家族最早的美国祖先威廉•品钦于1630年由英国移民至美国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其后该家族有一系列的人在美国发迹成名。品钦的家庭背景和他祖先的业绩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品钦高中就读于牡蛎湾中学,他获得过“年度最佳学生奖”,并在校报上发表短篇小说。1953年他16岁中学毕业后前往康乃尔大学攻读工程物理学,但在第二学年末离校去美国海军服役。1957年他返回康奈尔大学,改读英语专业的学位。他的第一篇正式发表的短篇小说《小雨》于1959年5月发表在《康奈尔作家》上。小说叙述了他在部队里的一个朋友真实生活经历。此后,品钦的作品里大量出现基于他在海军的亲身经历的人物和事件。

  在康奈尔大学求学期间,品钦曾听过纳博科夫的文学课,纳博科夫不记得有他这个学生,但他的妻子却记得批改过品钦的作业,并对品钦字体的风格印象很深。在康奈尔大学的其他教师如小说家麦康凯的回忆中,品钦是一个富于才华出类拔萃的学生。1959年6月品钦获得学士学位,第二年受雇于西雅图的波音公司,担任技术安全方面的新闻写作,与此同时进行他的首部长篇小说《V.》的创作。他在波音公司的经历和体验后来被写入《V.》、《拍卖第四十九批》和《万有引力之虹》等小说中,构成了很重要的背景。1962年9月品钦辞去在波音的工作后全身心投入小说的创作,1963年《V.》正式出版,甫问世便以其新颖的视角、深刻的揭示和出色的技法而广受好评,被授予当年最佳长篇小说处女作福克纳基金奖。

  品钦的第二部小说《拍卖第四十九批》发表于1966年,随即于1967年获美国艺术学院的罗森塔尔基金奖。这是一部篇幅较短的长篇小说,但在状写社会、刻画人生面具经典的后现代性,在美国被众多高校选为文学课的基本教材之一。

  品钦作品中被广为称道的是他于1973年出版的第三部小说《万有引力之虹》。这部小说囊括了品钦早期作品中关于人类遭弃、偏执狂、种族歧视、殖民主义、阴谋、巧合性、不确定性和熵等主题,涉及心理学、化学、数学历史宗教音乐、文学、电影、工程学等领域,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深具机智幽默的佳作,于1974年获美国全国图书奖,又于1975年获美国艺术文学院的豪威尔奖,然而素性不喜抛头露面的品钦都拒绝领奖。

  特色就是复杂难懂

  作为长篇小说,《拍卖第四十九批》虽然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时间次序向前推进,但其迷宫般盘曲的情节和没有明确结果结局依然使读者有如坠五里雾中的感觉。美国评论家甚至有人称该小说为智力侦探小说、心理惊险小说或神秘小说。《拍卖第四十九批》内容丰富,题材涉及到社会和历史的方方面面,如宗教信仰、种族歧视、政治斗争、战争、暗杀、雅俗文化物质消费科学理念,工程技术、都市神话爱情友谊毒品、畸恋、民间艺术、卡通、电视传媒、戏剧艺术、摇滚等等,不一而足。就主题思想而言,该小说因小见大,以科学定律观察人生状态,用文学笔触提出了不少发人深省、具有警世意义见解

  熵增原理。增熵原理即物理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当物体指获得能量时,这些能量中必定会有一部分以热量的形式散失”,这散失的不能再做功的热量即是熵,在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中熵值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个过程不可逆转的,最终这一系统将因热量散尽而归于“热寂”。小说中有个发明家约翰•内法斯蒂斯制作了一台机器,其主体是个封闭的箱子,箱子里假设有个麦克斯韦精灵,它能对箱子里的气体分子进行分类,把运动速度快的分子集中在某一区域造成高温区,与其他低温区域的温差造成的能量流动可用来驱动热力发动机,由于麦克斯韦精灵对分子分类时不耗功,所以这台机器不发生熵增现象也就是说它是一台永动机。但小说的主人公奥迪帕经过实地调查和亲身试验后发现麦克斯韦精灵要么不存在,要么不能像假设的那样发挥作用,反正热力发动机根本不运转。通过内法斯蒂斯机器封闭系统这个隐喻,品钦明确地表明了他对宇宙和人类世界这封闭系统的看法:熵增现象不可避免无法逆转,人类或毫无目的而浑浑噩噩,或为私利而庸庸碌碌、或为财富和权力而尔诈我虞、互相残杀,如此下去终将走向无序、没落和灭亡。

  生活的物质化与精神的贫困化。小说一开始场景是奥迪帕参加特百惠家用塑料制品推销聚会,该聚会的女主人也许在热融“干酪中放入了太多的樱桃白兰地”,以至于奥迪帕回到家已醉得不能再醉。这种聚会在20世纪中叶物质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美国是家庭主妇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常规活动,它多的是炫耀的吃喝和肤浅的闲谈,缺的是真诚的思想情感交流。相比较而言,奥迪帕是个肯思索、想探明真相的人,但她也深陷于这寻欢作乐的消费社会中难以自拔。她与皮尔斯的相识是他“也许用他许多信用卡中的一张作为开锁片”,打开了禁闭她的“塔”的门锁而找到她,让她因此过上了一段豪华奢侈的生活。她作为皮尔斯遗嘱的执行人第一次见到梅茨格律师,就与他一起喝醉了酒,最后发生了性关系。她调查皮尔斯遗产的过程就是横跨美国社会各层面的过程,她的所见所闻——从以高达30英尺的性感的宁芙女神像为招牌的汽车旅馆到男同性恋纷至沓来的酒吧,从发战争横财的悠游弹公司到以阵亡战士的骨炭做过滤烟嘴的商人——充分表明美国社会物欲横流,思想贫瘠。

  测不准原理。这是量子力学中对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方位角和动量矩、时间和能量等共轭量不能同时测量准确的一种表述。根据这个原理,对于两个正在共轭的物理量,其中一个测量得越准确,另一个的不确定性程度就越大。这个物理学原理很快便被用之于哲学阐释,对后现代社会里人的思想、学说以及生活态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这个原理人们感悟到个人可能同时做好两件事。譬如我们用照相机景色,要拍清前景,背景必然相对模糊,背景清晰了,前景就会朦胧,因为一张照片不可能背景和前景同时都很清晰。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事实上就是一种测量行为,精确的测量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我们对局部看得很清楚,对整体把握就可能不准,反之亦然,因而我们的认识就只能是一个无限期的观察或测量过程。不像熵增原理,品钦似乎没有直接提到过测不准原理,但他对它显然有深刻的了解和感受,因为他的作品形象生动地传达了这一原理。奥迪帕在调查英弗拉里蒂遗产的过程中,似乎逐渐证实特里斯特罗邮递系统确实活跃在加利福尼亚州,但她同时又觉得或许这一组织根本不存在。她始终在信与不信之间徘徊游移:也许特里斯特罗确实是一个深埋的地下通信网络;也许它只是她的前男友皮尔斯花钱雇人故意制造的假象,目的在于与她开一个恶意的玩笑;也许它完全是她有了先入之见后幻听、幻视、幻想出来的假想物。究竟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真相,奥迪帕不知道,她回答不了,她所能做的只是继续探查,所以在小说的结尾她“在座位上往后一靠,等待那第四十九批拍卖品的拍卖”,等待特里斯特罗那神秘的竞拍人出场。

  但她见到那个竞拍者后就能一举弄明真相?只怕未必。品钦给作品设计了这么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开放性的结局即表明事实是不可能轻易搞清的。真相难明,事物有不确定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们该干脆放弃追寻,听天由命,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品钦笔下的奥迪帕尽管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不甚理解,处于迷茫之中,但她依然执着于刨根究底,依旧孜孜不倦地求索,这正显示了品钦对现实态度的另一个方面:现实虽然难以测准,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测量,人生的意义也许就在这不断努力去探明真相之中。

  品钦在小说中故意设计了众多的暗示性线索,读者根据这些线索往往会得出自以为是结论,然而随着进一步阅读,他们很快发觉原先下的结论不可靠,缺乏根据,当另寻他解。这种情况几次反复发生,读者就会很快获得新的认识,明白世事原是很难归类和定性的,语言和文本自有它们的不确定性,在现代社会和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实际上存在着大块大块的灰色区域其意不明,其性难定。这是在说我们对意义的追寻和分析因此将是没有价值、一无所成的举动,还是说在熵增日渐加剧、沟通日益困难时候个体对意义的不息探究和分析是人类能继续进行交流、同时又保持彼此有所区别的唯一手段?这又是一个具有后现代意识、没有一锤定音的答案的问题。难怪有评论家说《拍卖第四十九批》是一部典范性的后现代小说,同时又是对后现代风格的直率的、诙谐的嘲弄。

  托马斯•品钦(1937- )

  生于纽约的美国作家,以写晦涩复杂的小说著称。品钦来自长岛,曾于美国海军服役两年,并在康奈尔大学获得了英语学位。在于1950年代末期和1960年代早期发表了几篇短篇小说后,他开始创作他赖以成名的长篇小说:《V.》、《拍卖第四十九批》、《万有引力之虹》、《葡萄园》、《梅森和迪克逊》和《抵抗白昼》等。品钦被许多读者和批评家视作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拍卖第四十九批》读后感(三):走马观花

  熵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戏拟戏仿也不是,以作品完结后的静止状态来剖析小说叙事技巧,是妄图占据小说同等智力制高点的评论家们不得已的办法------你不可能加入到小说创作的进程当中。所以能读到很多标识为实验或后现代的小说(据说欧洲人不认同后现代小说这个说法),评论指涉的多是其象征性涵义及非类型化结构,并不以写实的标准来要求细节,这是一直力图摆脱强大欧洲传统影响的美国小说任性地追求所致。习惯“实在”的读者来看,细节是不能推敲的,经不起。不排除看电影或读小说时候,突然惊异----哇,原来他用的是这个我也知道的手法啊,有一种我的知识终于被派上了用场的得意之情。事实上最省事的办法是先考量语言,不去计较可能的翻译问题,语言上,品钦是不准确的,模糊的,扩张式的,有时候是无力的,说好听点,这可能是他标新立异的追求吧。细节上,不“真”,他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没什么世界观和觉悟的漫游者,混噩的嬉皮士,凭借着与己无关的一点好奇心,拖拽着读者去经历六十年代的奇景,所以这种拖拽的动力,显得疲软,说服力不足。人物的自我意识不多,无论处于危险或与己无关的境地,都不太自觉。而是不停以一个谜样的镜头带着你走,并炫耀,后面还有好玩的呢,主人公只是记者或摄影记者。这是幻想小说的“轻”,自有其灵动和飘荡的诱人之处,和村上春树的某些作品相似,属于不需要太多生活经历和体验,凭旧报纸简报、聪明过人,加勤劳就可以成就的,和波拉尼奥的那种生命重量灌注成的漫游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整部小说给我的感觉是像一张唱片,格调统一,制造语词幻觉的手法是一种万花筒式的蒙太奇手法,和那本纯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有得一比,至于那些让评论家欣喜的世界阴谋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秘密邮件组织--------------就和以设计杀人途径为审美的谋杀设计师一样,有趣但可能吗?我想最打动人的,可能还是品钦作品中那种无可无不可的善良而叛逆的嬉皮士思想吧,也是无政府主义号角的暗夜神曲。

  《拍卖第四十九批》读后感(四):解读《拍卖第四十九批》的迷宫性

  摘自《时代文学》作者:熊艳艳

  《拍卖第四十九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 1937— )于1966年发表的作品,与品钦的其他作品一样,这部小说也充分体现了品钦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用于文学创作的特点,从而使他的小说充满了神秘色彩,仿佛使读者置身于一个迷宫当中,似乎处处都有令人费解的难点。

  《拍卖第四十九批》依然是把追寻作为主题,以女主人公奥狄芭无意间成为其昔日情人、加利福尼亚地产巨头皮尔斯•尹维拉雷蒂遗嘱执行人而开始调查皮尔斯的遗产为主线,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奥狄芭发现皮尔斯的遗产似乎跟一个叫特里斯特罗的地下组织有关,而奥狄芭调查越深入,出现特里斯特罗标志的东西就越多,与皮尔斯的联系也越多,以至于她已分不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幻的,最后小说停止在奥狄芭等待拍下皮尔斯变体邮票的神秘人物出现。追寻结束了,迷宫却并没有走出来,奥狄芭的困惑依然是困惑,读者的不解依然是不解。

  一、何谓迷宫

  迷宫作为一种写作手法指的是作品中不引起任何发展变化的重复。迷宫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写作手法之一,但在后现代主义作家那里,迷宫已经从主题的层面转变到了写作技巧的层面。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曾说过:“如果说现代主义建筑告诉你怎样解读,怎样生活,那么后现代主义作品则是永远也无法阐释的迷宫。” 这里的迷宫指的是后现代主义作家在小说中构建的无法看懂的复杂结构,“它不像侦探小说虽扑朔迷离但总会柳暗花明。统治这种迷宫的是无序,是缺席,有象无意,有筌无鱼。”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描述了时间迷宫,也可以被称为真正的迷宫、看不见的迷宫或者迷宫中的迷宫,阿兰•罗布-格里耶的《在迷宫中》准确的表述了生活在迷宫般世界里的后现代人真实的状况。托马斯•品钦在《拍卖第四十九批》中也把他的主人公置身于迷宫之中。

  二、不确定性的迷宫

  美国后现代主义文论家伊哈布•哈桑认为,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的第一个本质特点,因为就连后现代这个术语本身的含义也都是不确定的。在《拍卖第四十九批》中,主人公奥狄芭是要调查皮尔斯•尹维拉雷蒂的遗产并为其建立秩序的,但她最终调查出什么了?她最终只发现“每一条通往特里斯特罗的线路也总是能回溯到尹维拉雷蒂的产业。” 尹维拉雷蒂的产业又似乎是整个美国,在经历了这些若隐若现、匪夷所思的人和事之后,她甚至都感觉她“没有借助迷幻药及其它吲哚生成碱,碰巧闯进在黑暗中丰富多彩和严实的梦想,遇到某些美国人民用来真正沟通思想的通信网,他们把谎言、日常例行的叙述、精神贫困的枯燥乏味的暴露,则留给官方的邮政系统。”

  尹维拉雷蒂是小说中频繁出现的一个名字,文中提到它是“一位创始人”,而且奥狄芭的所见所闻几乎都跟他的遗产有关,结尾时还提到奥狄芭“几星期以前就致力于了解尹维拉雷蒂身后留下了什么,并从不怀疑他的遗产就是美国”,他的遗产到底是什么,自始至终我们也无从得知。小说直接提到尹维拉雷蒂的是他深夜给奥狄芭打电话,但奥狄芭并不确定这些电话是从那里打来的,电话中的声音也总是变化不定。可见,尹维拉雷蒂及其遗产本来就是不确定的,那么依次作为主线的调查及追寻也注定不会有确切的结果。

  邮票及信件也是这部小说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题目拍卖第四十九批的标的物正是邮票,而困扰奥狄芭的也是一个地下邮递组织,但这些邮票和信件并未起到沟通信息的作用,只是把奥狄芭引入一个接一个的不确定。当她收到丈夫马乔的来信时,她有一种“信里面将毫无信息”的直感,信封上还写有“凡有淫猥信件即报告锅长”。她在潜望镜酒吧看到彼得•平吉德会通过约约戴恩机关办公室之间的非法系统来投递邮件,并且所投递的信件只是没有任何内容的便条。金吉斯•科恩在尹维拉雷蒂遗留的邮票里发现了一些伪造的小马快运的邮票反面带有WASTE符号的水印。在她随后的的调查中碰到了通过WASTE系统通信的一些地下组织,还在一个老头的授意下找到了一个WASTE邮箱,看到了两个WASTE邮递员,还看到了无数的邮递喇叭标志。但所有与这些信件、邮票有关的线索全都稍纵即逝,没有给出任何确定性的答案。

  奥狄芭发现,“她存在于一个无位置的世界,一个中心移动的世界。每当她接近一个表面上的意义中心时,它就移动了,或完全消失了,而且她又面临另一个表面上的意义中心。”在潜望镜酒吧看到彼得•平吉德会分发邮件时,似乎有关WASTE的答案就在约约戴恩,但这种可能性很快就消失了。《信使悲剧》的导演伦道夫•德里布莱特似乎可以给出关于特里斯特罗的某种解释,但他走进了太平洋,随身带走了任何意义。她尾随WASTE邮递员兜了一圈想找到WASTE的根源却无奈的发现又回到了原地。在她饱受这些无穷无尽的线索的折磨之后想找他的精神病医生请教一下,但精神病医生却无端地疯了。她曾怀疑丈夫马乔根特里斯特罗有关,等她回到家发现丈夫已经服用了迷幻药。

  三、语言符号的迷宫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单位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音响形象,为符号的能指,一个是音响形象所指的概念,称为符号的所指,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完全是相对任意的。“按照后现代语言哲学‘话语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语言符号日益失去其‘表征能力’即再也不能切中意义本身,都迷失在无穷无尽的‘能指的链’中”。(陈世丹)品钦的《拍卖第四十九批》的主人公生活在一个文本化的社会里,她被禁锢在一个充满了符号、代码、便条、字母缩略词等的迷宫里。

  小说题目指的是一次针对尹维拉雷蒂的邮票进行的拍卖,这些邮票曾被认为是“几千个彩色的小窗口,展示着空间和时间远景”, 而且经常被用来代替奥狄芭。奥狄芭在潜望镜酒吧看到的秘密邮件以及丈夫马乔的来信让她知道了特里斯特罗,随后越来越多相互关联的线索依次出现,将她带入了这些符号与线索的迷宫中。当博茨告诉奥狄芭有关特里斯特罗的历史时,他们谈到了一些伪造的邮票,这些邮票有一些细微的改动,比如,“哥伦布展览会的纪念邮票上三人脸上表情被巧妙地改为惊惶万状”, “纪念美国母亲节的邮票左下侧的花改为捕蝇草、颠茄、美国毒漆”等等。从这些邮票上的标记能看出有关特里斯特罗的东西吗?当然不能。她所看到的这些线索,如厕所墙上的文字和符号、《信使悲剧》中的台词、史坦利•柯特克斯胡乱涂画的加了减音器的喇叭、老人戒指上的WASTE符号、孩子们唱的歌以及那夜见到的无穷无尽的符号都是能指,也许它们都指向不同的意义,或者说根本不指向任何意义,它们只不过构成了无穷无尽的能指的链条。

  另一个给读者深刻印象的是小说中无处不在的代码、标记和首字母缩略词。它们彼此联系却又相互区别,不指向任何确切的东西。厕所墙上的WASTE符号催促奥狄芭“与柯尔比联系”,但柯尔比根本不存在,“柯尔比”只是个代码,并非真有其人。让马乔心有余悸并常作恶梦的NADA(全国汽车商协会的首字母缩略词)“在西班牙语中指什么都不存在,什么都没有”(陈世丹)。小说里还有很多像WASTE、ACDC、KCUF、CIA、IA、Turn and Taxis这样的符号,它们不断使人产生一种它们可能指向某个意义的期待,然而却从来都没有,它们只会让奥狄芭和读者在迷宫中更加的迷惑。“品钦不愿给我们提供传统意义上的‘情节’,这一点恰好与奥狄芭在现实与幻想已模糊不清的世界里寻求秩序的企图是相互照应的。因为语言已经失去了表征能力,现实已经变成荒诞的文字游戏。”

  后现代社会充满了不确定性,后现代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也已经充满随意性从而失去了表征能力,终极意义、终极秩序已不复存在,呈现在面前的只有一个个迷宫所构成的混乱无序的后现代社会现实,留下真实与虚幻的永恒话题给后现代人去思索。正如奥狄芭在旧金山那一夜的经历,随着一个又一个线索追寻下去,眼看就要有结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读者一页一页读下去最终却发现小说没有任何进展,更谈不上情节与意义了。品钦在小说中创设的迷宫只给奥狄芭和读者留下无限困惑,要走出去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

  《拍卖第四十九批》读后感(五):《拍卖第四十九批》:词语帝国的秘密和流放

  原创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1581.html

  这些日子里无论她朝何处看,巧合是处处开花,她别无所有,只有一个声音一个词,即“特里斯特罗”,把它们集合在一起。

  ——《拍卖第四十九批·第五章》

  日子是“厚厚一副纸牌那么多的日子”,开出来的当然就是一朵“无精打采的、邪恶的花”,这是不可磨灭的经历,对于奥迪帕来说,“曾经有花结装饰的金号角此时沉默寡言”就是一句铭文,鲜艳却已无任何被欣赏的可能,沉默里是有声音传来,你可以把它当成是历史的一个无声陈述,也可以是在浓雾中看到的那个世界,“特里斯特罗“,一旦命名,就必定是个要走下去的错误。

  谁会在厚厚的日子里被词语所围困?这必定是一个隐喻,像伊维尔宝宝的歌一样,充满着童趣和快乐,也像妄想狂乐队的曲子,把世界推向一个毫无感觉的未来,但是对于走过来的那段记忆来说,隐喻是危险的,奥帕斯的故事开始了,来自于“一个夏日的下午”,来自于皮尔斯·英弗拉里蒂的一份遗嘱,那个加利福尼亚州房地产巨头死去了,在圣纳西索都是开出的花,那么奥迪帕,作为过去的情人,是不是会有那些财富的秘密,或者是一场爱情的过去?

  奥迪帕,也是马斯太太,那个叫马桥乔的丈夫“是个匈牙利难民,糕点师,多嘴多舌者”,“脸皮很薄”是对于奥迪帕作为皮尔斯的情妇过去的赦免?醉得不能再醉,再下去必定是清醒,所以作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声音一个词”的起点,一定是被隐藏了,“太阳在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所在的斜坡后升起”,但是斜坡上的人却无一看见,“因为那斜坡朝向西方”。是的,没一个词语都可能朝向背面,朝向看不见的斜坡后面,夏天的下午便是虚构的,就像和皮尔斯的情妇史,一定带着某种错误而被看见。

  遗嘱就在路上,而对于奥迪帕来说,就是一次对于现实的逃避。“她这么一个被囚禁的少女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很快便意识到他的塔,它的高度和结构,就像她的自我一样,只是偶然的:真正将她拘于此地的是那匿名的恶毒的魔法,它从外面毫无道理地侵袭她。”这就是理由,偶然的自我,所以看不见那些必然的东西,包括生命,包括爱情,包括作为少女的曾经,和囚禁的时间,所以她的背叛看起来就是接近真正的自我,她与律师罗斯曼调情,“与我一起私奔吧。”在内心完全变成了一种召唤,或者还有与遗嘱共同执行人梅茨格的“不贞行为”,仅仅是肉体的背叛?对于逃避的隐喻来说,“将是它逻辑上的起点”,却也是接近皮尔斯,接近遗嘱,接近那个逝去的秘密的开始,而“目的是终结她在塔里的与世隔绝的生活”,那么最后就变成了与“特里斯特罗”有关的一个挥之不去的邮件系统:

  皮尔斯在那次通话之后的几个月里,电话线意义不明的宁静变换成被复活的回忆:对他的脸、身体、他给予她的东西、她偶尔装作没听见他说的事情的回忆。这回忆取代了他,把他置于被遗忘的边缘。

  “被遗忘的边缘”并不是加利福尼亚州房地产巨头,也不是皮尔斯的住所和总部的圣纳西索,当然更不是太阳在斜坡后升起的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遗忘的边缘是一次印刷错误,是一张邮票的赝品——甚至不仅仅是一个错误,而是刻意改变的秩序,是一张邮票里的秘密,看起来是“平常的马乔风格的信封”,脸皮很薄,没有不贞行为,所以在普通的航空邮票上,在“邮戳的左边有政府盖上的告示:发现任何淫秽邮件请向你的Potsmaster报告”,当postmaster变成potsmaster,餐具储藏室的伙计作为一种“印刷错误”而存在,实际上就如奥迪帕的自我一样,“只是偶然的”,淫秽邮件是一个指向,是一个声音一个词的帝国,赝品和印刷错误,情妇,那么“特里斯特罗”就真的来了,“上帝,真的有一个特里斯特罗,而她碰巧遇到了它。”不是假定的故事,不是假定的遗嘱,是唯一活着的词语,成为解开邮票,或者整个符号系统的的秘密。

  皮尔斯死了?他是怎么死的?奥迪帕在想,“他是否就是那样被家中唯一的那尊雕像砸死的?”其实在确认死亡的漫长过程中,奥迪帕建立自己的词语世界,或者有关的一切把她推向了一个世界,陌生,有趣,充满邪恶和悲剧,从一张邮票开始,从一个符号开始。真相来自于哪里?在偶然的自我中,在醉得不能再醉的生活中,邮票揭开的真相往往意味着奥迪帕的逐渐消失,皮尔斯的集邮册里有许多未知的故事,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复制的剧本?或者是邮差的一次见证和目击?“许多真相的揭示将来自于皮尔斯留下的集邮册,他常常以它取代她——数以千计的能洞见空间和时间的远景的彩色小窗口:有着无数大羚羊和瞪羚的热带大草原,驶向西方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大帆船,希特勒的头像,日落,黎巴嫩的雪松,虚构的寓言性面孔。”如果这是一切的开始,历史或者现实,也都没有值得探究的,邮票是很多“能洞见空间和时间的远景的彩色小窗口”,单不仅仅如此,皮尔斯把邮票作为自己世界的一种隐喻,拒绝来自于奥迪帕的那些肉体的诱惑,或者情人的命名:

  那些那时候留下来只是作为她的前竞争对手,像她一样被死亡欺骗,将要被打散成一批批拍卖品走向不知多少个新主人的,缄默无言的邮票终究又能告诉她一些什么呢?

  但其实作为竞争对手,真的是在消解一个阴谋,一个与情人有关的符号世界,奥迪帕发现了,一个“由一个圆圈、一个三角和一个梯形构成”的符号,WASTE的渠道?与性有关?或者只是如法洛皮恩正在做一本美国邮递秘史一样,是可以把“美国的内战与1845年前后开始的邮政改革运动联系起来”,但是这是开始,符号蜂拥而至,WASTE成为摆脱不了的隐喻,它在灰暗的金图章戒指上,在背部涂有胶水的邮票水印里,在街边上的那个邮筒里,无处不在,像“无精打采的、邪恶的花”,而对于奥迪帕来说,“已亲眼证实了一个WASTE的系统:看见过两个WASTE的信使,一个WASTE的邮筒,WASTE的邮票,WASTE的盖销票。”是什么强大的符号?关于一个驿车号角的使用标记?关于图尔恩和塔克西斯信使队的标记?是“从他杀死的一个人的手指上割下来的戒指”的暗语?而邮件系统,从诸多的符号中,其实奥迪帕和所有人一样,已经进入了那个一个声音一个词的“特里斯特罗”帝国,妄想狂乐队、反政府右翼分子,或者战争的目击者,都被卷进了这个符号帝国,W.A.S.T.E.就是“We Await Silent Tristero's Empire”,我们等待着沉默的特里斯特罗帝国,而那个帝国的深处,是一部复制的剧本,《信使的悲剧》,但是建立一个系统,必将是反系统的开始,那个剧本被复制,而那个“特里斯特罗”的词语不见了。或者仅仅一次,书里的那个故事就被拖向了“与1678年版比较”的那个注解,《信使的悲剧》在信上的封印是一个巨大的屠杀阴谋,“一个个杀死后丢入湖中,后来他们的骨头又被打捞了起来烧成炭,炭制成墨,墨被安杰洛颇具黑色幽默地用来书写他此后写给法焦的所有信件”,那么铅笔写的“与1678年版比较”也含着死亡的气息,而在范戈索环礁湖地区,1853年,也是一场战斗,“戴着面具、穿着神秘黑衣的掠夺者”制造了死亡,而事件的唯一见证者是一个骑马的邮差,但是“事后不久就死了”,仅存的线索便只有“一个遇难者在尘土上的‘十’字”。

  信使之死是悲剧被埋葬的原因,那个“特里斯特罗”的词语帝国也并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真实地出现在历史中,那么有多少人参与了特里斯特罗的秘密和它的流放?或许这就是一个最大的秘密,复制的剧本“在四开本、对开本和“白教堂”残本之外,还会有另一个版本吗?”而那首诗里说到:“我相信任何神圣的星群都无法保护/那曾与特里斯特罗有过幽会的人”,博茨说:“神圣的星群”指上帝的意志。那么很明显,“与特里斯特罗有过幽会的人”是一种对神的亵渎,难道也是对于奥迪帕情妇身份的惩罚?“梵蒂冈里有什么?”“一部色情版的《信使的悲剧》”如果“特里斯特罗”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他者”,那么对于奥迪帕来说,对于秘密的寻找就会陷入某种断裂,或者会是另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

  信息的中断一定不是简单的离开,里面是“等待着沉默的特里斯特罗帝国”,在帝国内部,信息的循环超越了历史,超越了信使、遗嘱和剧本构筑的文本世界,而这个新的世界就是“熵”的世界,一种修辞,一种反馈,一种能量,也是一种寓言,一个麦克斯韦精灵:“这个精灵可以坐在箱子里以随机速度运动的气体分子群中,把运动快的分子与运动慢的分子区分开来。把足够多的快速运动的分子集合在一处,你就得到一个高温区。然后你可以利用箱子里这个高温区与其他低温区的温差来驱动热力发动机。”精灵开启了信息的交流,把他的数据传送给敏觉者,而后者必须以同样的方式反馈。这种循环而建立的“熵”其实正如“特里斯特罗”一样,是一个世界不断被阅读的结果,也是奥迪帕索要逃避的“匿名的恶毒的魔法”,在孤立封闭中,不可逆转的世界让一切归于“热寂”。

  热寂“从外面毫无道理地侵袭她”,就像文本的作者,遭到了特里斯特罗部队的攻击,而当文本被复制而修改,奥迪帕确认,那封遗嘱,或者那个有关自己“被折磨的情妇”历史就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博茨与梅茨格、科恩、德里布莱特、科特克斯、在旧金山的那个文身的海员、她所看见的的W.A.S.T.E.的信使——他们都是皮尔斯·英弗拉里蒂得人?被收买的?或不要钱,仅为了取乐而忠于他所策划的一个宏大的恶作剧,这一切都旨在使他困窘难堪,遭到恐吓,或在道德上得到改进。”

  有限的爱,或者肉体的不贞行为也都是一个阴谋的组成部分,甚至别针里的那个象征Inamorati Anonymous(无名情人)的IA标记,也都是“一种最糟糕的瘾”。一个词语帝国里的革命、自由、孤独、死亡,以及“权力、全知、无法平息的恶意、他们自以为是历史法则的种种特性、时代精神”,组成了一个世俗的特里斯特罗。一切符号意义消解了,圣纳西索和遗嘱消失了,而“皮尔斯·英弗拉里蒂确确实实死了”。当皮尔斯·英弗拉里蒂的邮票收藏品将作为第四十九批拍卖品出售时,那个神秘的竞买者将买走特里斯特罗的“伪造邮票”,但是神秘者是谁?会买走邮品吗?其实,当词语帝国被消解,当符号意义最后变成简单的书写,对于那个“特里斯特罗在最后审判日死去”这句双关语,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意义的“熵”:

  奥迪帕在座位上往后一靠,等待那第四十九批拍卖品的叫卖。

  《拍卖第四十九批》读后感(六):读品钦 看世界

  摘自《澳门日报》 作者:黄尔菁

  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是美国当代一位重要的作家,他有多部著作如《V.》、《拍卖第四十九批》(The Crying of the Lot 49)、《万有引力之虹》等,虽然蜚声文坛,但他选择深居简出,很少在镜头前露面,甚至刻意避开媒体。

  《拍卖第四十九批》是品钦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发表于一九六六年,篇幅简短、结构紧凑,讲述女主人公奥迪帕·马斯被前男友皮尔斯指定为遗嘱执行人,在她前往皮尔斯的故乡加州圣纳西索执行遗嘱的过程中,发现了一连串不寻常的线索,如皮尔斯的大量神秘邮票、酒吧卫生间上的标记、制成香烟过滤嘴的人骨、永动机、弱音邮递号角的符号、特里斯特罗……,随着情节的推展,她愈来愈认知到自己是如何孤立无援:前男友留下的大堆谜团、心理医生精神错乱、丈夫服用强力迷幻剂陷入幻觉之中、遗产的共同执行伙伴的半途出走、掌握着线索的导演突然死亡,令原本已扑朔迷离的局面变得更加毫无头緖,奥迪帕陷入了某种自我怀疑,同时又质疑自己所面对的一切是否前男友的一个恶作剧。最后,当这套邮票作为第49号拍卖品时,一位从未露面的神秘买家参与竞投,将故事推向高潮。

  毫不夸张地说,笔者第一次读完这本书只觉得如坠五里雾,因其错综复杂的情节和专业的学术名词,而且,品钦在小说中设计众多暗示性的线索,当你以为找到了思考的方向,下一秒可能就会线索中断或发现推理错误,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为故事的结局埋下层层伏笔,然而正当曙光显露——一位神秘的竞投者的出现,当读者焦急地想揭开眞相的帷幔时,故事却戛然而止,突然陷入一种空白,结局充满悬念,勾起读者的无穷想象及无限的可能性。

  诡谲和黑色幽默,可谓品钦的风格。而他的物理学和文学背景,使这部小说旣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又能将这种知识融入其哲学思维及世界观,并转化成文字予以表达,提出了不少发人深省的见解。例如物理学中的“熵增原理”,当女主角找到科学家内法斯蒂斯希望了解他所制造的机器如何违反热力学第二定理(即永动机)时,作者以“熵”暗喩人类社会种种机制和秩序,最终会趋向“热寂”,即混沌无序,作者亦明确表达:“熵增现象不可避免,人类或毫无目的而浑浑噩噩,或为私利而庸庸碌碌,或为名利权势而尔虞我诈、相互残杀,如此下去只会走向没落和灭亡”。

  此外,这部作品还涉及“不确定性原理”,即对于两个正则共轭的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値,当其中一个测量得愈精准,另一个所出现的不确定性就愈大,虽然品钦在小说里没有正面提到该原理,但却生动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譬如在故事的结局,纵使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却昭示着眞相往往需要不断地摸索、努力去探求,而女主角的孜孜求索正是反映了品钦对现实的一个想法:认识世界就是一种测量行为,精确的测量(为世界定性)是不可能的,如果对局部看得清楚,则可能对整体把握出现偏差,反之亦然。因此,“我们的认识就只能是一个无限期的观察或测量过程”。

  《拍卖第四十九批》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小说,不仅被选为美国高校的敎材之一,亦是作为美国后现代小说代表作之一,还曾被《时代》评为一九二三年以来世界上百部英语长篇小说佳作之一。能得此殊荣当然并非浪得虚名,单凭本文寥寥几字当然未能完全介绍这部经典之作,你不妨一卷在手,细细体味品读。

  《拍卖第四十九批》读后感(七):品钦式诗歌

  从开始阅读到完成这本薄薄的小书(一百四十余页,14万字),两天整。可以说,这两天的阅读再次刷新了我对于小说的认识。上一次给与我这样冲击的作品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百年孤独》的冲击在于魔幻现实主义,亦即一种现实背景下不可思议事件带来的荒诞感(出生时带着猪尾巴的婴儿,众目睽睽之下升天的圣女,死去的人的灵魂重游故地),马尔克斯的语言技巧新奇么?不,这本书的语言并不算令人印象深刻,远不如但丁的《神曲》表现出的技巧高超。而托马斯·品钦的作品是完完全全的一场革命。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从内容上。

  我从未与西方的任何诗歌相遇,换言之,我从没有被他们打动过。文化上的背景差异一直被我视作理想当然的理由。但是,在《拍卖第四十九批》中,大段大段的文字让我想到了诗歌,并且给了我诗歌的感动。(诗歌的感动和小说的感动是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诗歌给人以意象的感动,小说给人以理念的感动。二者一抽象、一形象。)“因为一幅画她认识到她所依赖的仅是在数千英里之外她自己的塔里所编织的东西,...... 所以皮尔斯并没有带她逃离什么,本来就无处可逃。......真正将她拘于此地的是那匿名的恶毒的魔法,它从外面毫无道理地侵袭她。她没有什么仪器设备,而只有以本能的恐惧和女人的狡猾来仔细观察这无形的魔法,...... 如果那种塔无处不在,而来解救的骑士又不是它的魔法的对手,那还能如何呢?”这种语言的构成不是诗歌么?虽然我们是可以从其中得到具体的情节的,但这种细节实际上对整体而言无关紧要。真正在这一段话中打动我的,是丰富的意象:塔,编织,魔法,骑士。丰富的意象背后,作者实际上是想给人一种感觉:女主角无所逃遁。仅此而已。如果从古典主义来看,这一段完全是可以废弃的,既没有情感的铺垫,也没有情节的推动,所想表达的仅仅是一种感觉。但正是通过丰富的意象,这种感觉才有可能深入骨髓地侵蚀到读者的灵魂中,成为一种共鸣。

  除了诗歌性,大量的术语是品钦的另外一大特色(当然也是让大多数读者痛苦的特色)。“她心中在想,这条公路其实好比是一针皮下注射,在前头高速公路上扎了一针补针,为主血管洛杉矾提供营养,维持生命,保证幸福、贯通,免得经受痛苦或是城市认为痛苦的东西。但是,奥狄芭就算是一块溶化的糖,城市里的马匹看到就垂涎欲滴,然而没有了她,来洛杉矶的人也不会减少。 ”为何采用这种写法?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品钦曾在康奈尔大学度过一年工程学并曾在海军服役、波音工作。这些经历不可避免地要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但他为何要肆意甚至是“滥用”专业的术语呢?我认为,原因有这样几条:首相,大量的术语使得文本呈现出“反经典”的态势,营造出与非专业读者的疏离感,与品钦本人叛逆的性格正相符合,说句俏皮话,这是品钦的恶趣味。其次,通过术语的比喻给熟悉这些术语的人非常真切的体验。“皮下注射”的比喻对于川流不息的车流为洛杉矶提供经济活力这一状况具有无可比拟的准确性。再其次,在大量可以用较为简单的、平常的比喻代替术语比喻的情况下,坚持使用晦涩艰深且广博的专业知识是小说发展到后现代物质文明的一种必然趋势。文学发展的早期,是作家对于自然的描摹,愈发展到后期,其描述对象、语言文字愈脱离自然而滑入社会。(虽然古今中外历史上都有古文运动、新古典主义等等复古潮流,但这些潮流本质上还是在背离自然,他们只是在借用远古的理念来反对现在的主流观念。)

  说完了语言上的特色,便应该讨论《拍卖第四十九批》的情节了。但我并不打算如此,而且也确实没有能力如此。品钦的作品虽然存在着所谓的主线,但我在前面已说过,我们可以把这本小说当做诗歌来阅读,也就是说:这本小说只是想表达一种理念,所有的繁复的情节只是一种烘托、引导。正因如此,他的情节才呈现出混乱、繁杂、难以归纳的特征。如果抱着古典主义的心态(读懂情节)来阅读品钦,只能是铩羽而归的。只有以一种平和的、阅读诗歌的心情来面对品钦这一片汪洋,我们才有可能抓住船的一角,随着品钦去看大海深处的绝妙景色。

  如果你要去阅读品钦,请把他的作品当做诗歌。因为本来就是如此。

  《拍卖第四十九批》读后感(八):小说与迷宫游戏

  初读品钦还是大学时期。当时听说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是史上最难读的小说,恰好图书馆又有,于是这本808页的书就在我背包放了一个月,虽然现在小说的内容基本上都忘却了,但书的重量却还清楚记得。

  808页,故事线索多,人物多还好办,最多做个笔记就可以搞清楚,就跟《百年孤独》一样。不过小说真正难读之处还是在于两点:一是语词问题,段落内容厚实丰满,句子成分多的同时,句子间还有各种逻辑关系,而缩小到词语,也是各有专门的指向性;二是学科知识的杂糅,当然很多小说都会设计不同的学科问题,如科幻小说、侦探小说等。但品钦却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指向社会学,比较明显的就是“熵”理论。因此读者不但要熟悉各种知识,还要深入了解知识背后所指代的内涵。于是在这样的文字编织下,808页的小说就成为一个结构庞大的迷宫。

  品钦的《拍卖第四十九批》也是同出一辙,但其被称为品钦小说中最易读的一本,仅仅只是篇幅短的问题,小说本身的迷宫结构不亚于《万有引力之虹》。由于读者阅读小说的过程都习惯跟着剧情发展,当剧情发展出现诸多分支时,那么读者就进入了作者所安排的迷宫之中,于是读者此时的首要目的是剧情解谜,而非小说解构。

  读者受困扰于小说迷宫,于是开始忙于分析小说中的各种线索,如神秘组织、历史渊源、暗号人物等等。可惜此书本质还是小说,而非科普读物,因此作者本人压根没打算提供答案,这就注定了读者的研究必然是毫无结果。但由于人天生的猎奇需要,即使迷宫没有出口,读者还是沉迷于解谜本身。这跟阅读侦探小说是一样的道理,假如有人在小说第一页就透露了凶手,反而会让读者怒不可遏,因为这失去了解谜的乐趣。

  大多数学者认为,品钦的作品的价值在于作品内涵有深刻的社会性边缘主题,并探讨了人的动物性。但本人认为任何一部作品都会揭示相应的社会问题和人性,但从品钦的风格来看,使用跨学科知识或许是作者个人所爱,但其热衷于语词建设,或许说明跟读者玩猜谜游戏才是品钦最大的乐趣。

  二十世纪以来,卡夫卡和福克纳的出现,让小说叙述方式成为了主流。因为中规中矩的写作方式过于依赖故事本身,而题材的挖掘也难以满足无数的作家,而叙事方式成为文学创新突破点也就情有可原。于是卡夫卡的荒诞、福克纳的意识流、海明威和卡佛的情节片段速写都是小说创新的一部分,品钦跟读者的迷宫游戏自然也是重要的方式。博尔赫斯的小说同样有“迷宫”之称,但博氏的设置显然跟故事本身紧密融合。但用“句子成分分析”的方式来解构品钦的《拍卖第四十九批》,就会发现去除了剧本、历史渊源等“修饰”成分之后,小说剧情本身是如此地简单单薄,故事进展也有明显的作者主导痕迹。

  品钦的小说本身,一般的读者已是没有多大的兴趣,而被去除掉的“修饰”成分,才是读者阅读的乐趣,甚至也是学者所研究的内容。从这点看,小说的骨架和血肉的比例也正在改变,以前是成分修饰主干,一切为主干服务,而现在主干的价值仅仅是为成修饰成分提供存在的基础,价值都在修饰成分之中,这也逐渐成为了小说进化的主要道路。小说本身就是一场游戏,只不过古典的作家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而品钦则充当了裁判,制定了游戏规则,然后看着读者玩。这样看来品钦还真是一名游离于“高雅”和“低俗”的改革者,而他在197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颁奖典礼上拒绝领奖,或许是跟读者的游戏从小说延续到现实之中。

  《拍卖第四十九批》读后感(九):拍卖第四十九批读后

  1、故事情节的逻辑性不是很强,这是后现代小说的一贯做派。表达的侧重点非故事非情节,主要放在传达细节、感觉、现象、问题、思考之上。

  2、小说虽短(12万多字),细节描写却实在到位,言谈之间的细节、环境中的细节、心理活动的细节,愈细就愈显得优雅从容,使小说语言生发出丝绸般的质感,虽然作者对于细节操作的本意可能只是为了表现这些现象和心理,以最大限度地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3、上面说到了语言,其实就译文来说,小说语言并不算流畅。译文多长句,绵密,又紧凑。要进入小说状态,最起码前几页十几页,需要读者进行一番阅读调节,等到完全进入阅读状态,语言不是问题后,方能感受到细节之魅力和语言之丝绸般的质感。

  4、印象最深的部分是“戏中戏”那一部分。甚至在阅读过程中灵魂出窍,想起了曾读的一本书中所插入的童话故事,那一瞬间脑海里是空灵,是惆怅,是美丽。后来放下书仔细想,联想读书时的情境,猛然想起是过年时候,在家里读《三体3》,书中有三个插入的童话故事,那童话故事写得实在漂亮,当时就十分赞叹。而本书中的“戏中戏”,既有古风,带来不同的审美,让人遐想,想一窥其剧本的本来面目,而且剧目内容成为了全书故事的一个隐性支撑骨架。

  5、至于书中所表现的狂热分子集会、熵增、欧洲邮政历史纷争和美国邮政现状、资本、现代化对人精神的蚕食和吞噬、测不准(怀疑)等等现象和暗示、指引、启示等,以我现在沉入生活死气沉沉的心态,再不会感到奇怪、震动和思考。许多不正常的东西,现在竟然都只感觉到无非如此而已,就是这样嘛,再也不会激动……这难道才是最大之悲哀?

  6、小说开放式结尾,主人公以侦探开局,却并没能在结尾找到确切答案。这于我而言,也不会感到受不了、很奇怪。还因为我本来就觉得应该如此。正确的答案未必正确,错误的也未必错误,换个角度,一切皆是惘然。评论者说这是品钦受到测不准原理的影响,深化至思想内部产生的怀疑意识。因而他让女主人公在头脑中反复斟酌怀疑,自己侦查的这一切,到底有没有答案,到底是真实存在的具有答案的社会历史现象,还是仅仅只是前任男友死前安排好的一个恶作剧。我说,这其实无关什么测不准理论,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思想认识,从古到今都存在的不可知论。我觉得自己常常就是一个不可知论者。

  7、至于书中的杂糅写法,见得多了,也不多怪;但是暗示、双关、戏仿等写法,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加上自己读西方书籍还不够多,也不够敏感,因此能体察出来的不多。这势必减少了许多可以玩味品赏的细节,而这也实在是一种结结实实的遗憾。长叹一声——唉!

  8、有的书虽读一遍但完全没能进入,比如《荒原狼》,计划中几年后还要重读一遍;有的书读了一遍觉得进入得不够彻底,比如今天读《拍卖第四十九批》。虽然未充分进入,但其严谨和意图,以及某些线索还是让我敬仰。所以有机会还要重读,更要见识见识品钦另一本据评论堪比《尤利西斯》的巨著——《万有引力之虹》。

  《拍卖第四十九批》读后感(十):摇滚风格~~

  以前应该是没有看过典型后现代主义小说,似乎不该第一本就碰品钦的书。这本书很难读,但绝对爽。尤其对超敏感者强烈推荐,读它具吸毒一样的致幻感。

  整体故事就是生活在加洲的女主角,她有巨多房产的前男友死后指定她执行遗嘱,但她赶到海湾地区以后,发现一个神奇的符号到处出现,在同性恋酒吧,黑人区各种建筑物,赝品邮票上。。。此符号似乎与一个秘密地下系统有关,于是女主踏上了探寻真相的不归路。

  这本书的看点:

  文体杂糅就不说了(现在很多网络小说也这德性,虽然远远不及品钦大仙炉火纯青),他的想象力,比喻,讽刺实在是太艳丽了。如果说语言具有速度,那么他的语言可以达到音速一样的感觉,像带着你坐过山车,逼着你听呼呼的大风和机械的碰撞。你也许不会恐惧,但绝对会有幻觉。感官绝对不止用视听来接收信息。跟着品钦走,你就是一个具有思维的天线,能够探测最细微的变化,在精准独到的比喻中会心一笑,无比过瘾。

  其二即其喻意。错乱的符号体系能营造一种社会混乱的感觉。熵增是品钦想说的东西。在消费主义时代,社会的熵不断增加,人类或毫无目的浑浑噩噩,或为财富和权力互相欺骗残杀,如此走下去将是“热寂”,无秩序和灭亡。似乎人类必须通过沟通和对他人的谅解,关心才可以避免这个结局。

  还有这本书强烈的摇滚风格:迷幻,噪音,繁复,错乱。小说中出现的摇滚形象太多了,带着万能钥匙的窥淫狂,与老男人私奔的未成年少女,在游泳池上演奏到电线短路的吸大麻乐队。。。很有趣的一段是描写sex结合摇滚,妄想狂乐队在屋外唱歌,女主角及其情人在摇滚乐声中ooxx, 到organsm的一瞬间正好电线短路,一切突然变黑变静。。。小说中众多疯狂的路人形象也都极具摇滚气质,貌似品钦是铁杆摇滚迷,巨多乐队受此书影响,其中便有radiohead

  但这本书让人不爽的地方也不少:一是没有结尾。作为一个充满悬疑的小说。虽然品钦似乎非常信仰测不准原理,认为事实本就无法百分百难测,但在一切水到渠成该解谜的时候却突然结束,十分不爽~ 

  二是幻觉玩得过火,符号也错乱得过火,不过这也看个人的承受能力了;读的感受有如一直往你脑袋里面塞纸团,而你觉得自己要着火,塞得越多就越危险,你不想让自己着火却感到难以控制;这个着火就是发疯。

  真是神奇的短长篇啊。我一直以为名传千古的小说家无外乎两种:一是天赋异禀,靠本性写作,如Emily Bronte;另一种是技法高超,靠语言写作,比如Flaubert;品钦绝对是鬼一样的天才说着你勉强可以跟得上的语言,意指虽错乱,但感情却真切。哪里有压迫哪里即有反抗,政府控制通信系统,于是产生地下通信系统;上层社会控制思想和文化,于是有反主流文化的狂欢的地下世界。。。其技法也绝对高超,我其实觉得以他的杂糅和双关技法,他有能力写出一样鬼魅的诗歌,一样妖艳的戏剧,甚至一样震撼的死亡金属摇滚乐。。。

  记录一段带杂糅(戏剧)特点的段子(旁白):

  “圣者之水能点亮灯,沉湎于回忆的智者是上帝的气息,妄想狂觉得一切都是以他自己为搏动的中心构成或欢愉或凶险的球体,梦想者的双关语探查真理的古旧恶臭的井穴和隧道,他们都按照那个词语或存在的任何词语的同样的特殊相关性而行动,以求得缓冲使我们免受其影响。于是作那种到底是向真理的挺进还是一个谎言,这取决于你身在何处:在里面,安全;在外面:遭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