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06 20: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经典读后感10篇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是一本由彭明辉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读后感(一):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

  充满智慧的佳句:

  1. 先工作或先升学,表面大相径庭,其实骨子里的差别根本可以忽略。最讽刺的是,当我们面对两个可能方案,而焦虑得不知如何抉择时,通常表示这两个方案或者一样好,或者一样坏,因而实际选择哪一个都一样,唯一的差别只是先后之序罢了。而且,愈是让我们焦虑得厉害的,其实差别愈小,越不值得焦虑。

  2. 一个人上不了研究生只有两种可能:或者他不够聪明,或者他的确够聪明。不够聪明而考不上的,那也就没什么抱怨,假如你够聪明,还考不上研究生,那只能说你决心不够强。假如你是决心不够强,就表示你生命中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并不下于硕士学位,而你舍不得丢弃它。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生也毋须感到遗憾

  3. 两个不同性情的人,注定要走两条不同的路。

  4. 完全仰赖际遇,我们将得不到值得终生相守的爱情。为了让自己成为值得对方终生相惜的爱侣,我们需要提升自己对人性了解,也需要努力去探索人生的意义,以便以彼此一生相互提携、相互辉映、相互成全,在历久弥坚情感中一起完成值得分享的人生之旅。

  推荐理由

  该书作者彭明辉是英国剑桥大学控制工程博士,现为台湾清华大学动力机械工学系荣誉退休教授。看他的书,我依稀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位极富人精神的老教授在跟我缓缓地讲一些人生道理。他讲困境与选择,讲学业职业,讲爱情与婚姻,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看着看着就放佛明白了一些很简单的道理。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读后感(二):每天的心灵容量是有限

  所以取决自己往里面装欢乐悲伤、纠结、攀比还是成长

  书的第二封面很奇特,立体感的life,确实。生命亦或是生活就是这样360°的立体呈现在自己的轨迹当中。

  书中娓娓述说,从世界观、价值观说到学业、志业和职业、说到伴侣、说到理性感性。无外乎选择,内心的选择,现实中的选择,内心是否迷乱与追逐别人的眼光

  很喜欢书里的这段话: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如果我们看得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就可以淡然处之,根本无需焦虑。而所谓人生的困境,也往往当下就变得无足挂齿。如果看得更深远而透彻,人活着,为的就是追求一辈子的幸福,而不仅仅只是起跑点或者终点的输赢,甚至也不是过程中的输赢。赢了,得到一时的快乐,输了难免一时的痛苦。但是,在人生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的幸福却和输赢无关。只要有了一家人的爱,很多人都可以过得幸福,而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来维系这难得的幸福。但是,一家人的爱不能只凭运气或者命定的良缘,他更需要当事人的用心经营,以及爱人能力,才有办法克服彼此成长过程中被潜移默化文化价值差异,通过彼此的努力倾听,才会有真正的尊重与了解,以及在内心痛苦时给予最大的扶持。被爱是幸福的,但是如果没有爱人的能力,就很难长期维系被爱的幸福。而能力要靠长期的累积,不能靠一时的运气。心上大自然的能力,或者阅读文学历史欣赏音乐、美术的能力都攸关着我们独处时能否得到深刻满足,也决定了我们对人性与欲望的洞察力,乃至看透人生而知取舍的洞察力。没有这些智慧,再多的名利都无法帮助我们原来烦恼和痛苦,而得到心灵的平静与满足。这些能力的累积都无关乎一时的成败,全凭我们一生长期而持续的累积。

  我们得到平日努力累积的成果,而失去我们不曾努力累积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拒绝视而不察,打开格局

  断断续续看完这本书,也算是打开心扉长期而持续的累积。不提心态,只提内心的喜悦与满足,不断成长。

  加油,我们都在经历我们需要的经历,准备破茧而出。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读后感(三):【笔记相信生命始终会有价值

  1. P21, 我没有过困境,因为我从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断地和以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内在真实的累积。我没有过困境,因为我确实了解到: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有剧烈的起伏。同时我也相信: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长久持有。

  2. P25, 一个人在权势名利与地位的追逐上愈成功,往往他给自己和家人的时间就愈少,在人生智慧的累积上也愈贫乏。一个外表亮丽而内在贫乏的人,注定只能吸引陌生人的羡慕,而无法赢得身周人的情感感与善意

  3. P37,爱不该只是耽溺在两情相悦的甜蜜里,它需要创造、需要行动、需要改变这个世界,使这个世界因自己的存在而变得更美丽。只有在为了值得奋斗目标奉献牺牲时爱才会显出它最积极意义

  4. P40,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一个独特的世界,那个他的思想所能理解或者情感所能体会的世界。自我成成长或自我实现的真谛,是去发展我们在思想或情感上的能力,使得我们所能感受、理解的世界因此扩大、加深,让我们跟这个世界有更全面而深层的互动接触。在这个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的过程里,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最动人一面,发现人性的高贵尊严,也发现人性的委屈无奈与卑鄙,从而学会尊重自己肯定自己,以及节制自己,使自己从冲动奴隶变成欲望的主人

  5. P42,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追求快乐与逃避痛苦,而是追求意义。

  6. P46, 佛洛姆在《爱的艺术》里清楚分辨“被爱”(beingloved)与“爱人” (loⅵng)的差别:一般人在恋爱中寻找的是“被爱”的快乐,以及通过“被爱”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而“爱人”则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它使人可以突破个人的 孤立与孤独,它也使人可以拥有关心、体贴、了解、尊重、支持对方,及与对方相互扶助的能力,恋爱可以靠天命,但是两人要终生在一起则需要两个人都有“爱人”的能力。

  7. P63, 人生的幸福是靠持续的努力和多种不同能力共同作用结果,而非只靠赚钱的能力。我们不能没有养活自己和家人的能力,但是人生的幸福也还需要其他的能力: 节制欲望与解除烦恼的能力,找自己所能认同的人生意义,培养自己践履这些人生意义的以及发展自己各种自得其乐的能力—欣赏大自然、文学艺术与历史的能力。 如果我们把成长过程所有的心力都拿来追逐财富,我们将会没有剩余的心力去发展攸关人生幸福的能力。这样的一生表面上看起来亮丽,其实却不见得有意义,不 见得值得追寻。

  8. P73, 吴念真曾说:“好像我们看到所有励有成功的人士,都会立下志愿但是我没有。 家境不好而在初中辍学的他,对人生原本没有太多选择。他当过店员、送货员、药剂生、图书馆管理员,在夜间部念完高中和大学。会开始小说,原本只是气 愤自己的老板而把一段亲身的经历写成故事。稿件被刊载出来后,没想到稿费竟然是当时薪水的两倍,就只好为了钱和虚荣心而写下去: 他有很多头衔:作家、编剧、导演演员主持人,但这些能力一半是天分;—半是被生活逼迫出来的的。所以他说:“这一切都不在计划之中,只是自然而然走到这里”人的潜在能力往往超乎自己年轻时所能想象,也远超乎外人所能预料的。我曾研究西画十几年而了无心得,因而认真地怀疑没有看画的细胞,没想到 后来却拿到美术圈两个重要的艺术评论奖。我也曾每天聆听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每晚至少两小时,持续了十几年而一无所获最后却还是豁然开朗,能够清楚地感感 受到音乐的情感

  9. P83, 人生的幸福是靠持续的努力和多种不同能后非只靠收入职场成就就能有功。人需要力共同作用的结点外在的肯定来立自信,需要在职场上的成功来养活自己和家 人,也需要跟家互动的能力来建立温暖的家,还需要有一些自得其乐的能力来欣赏大自然、文学与艺术,以便在精神上获得满足此外硬有人生哲学来协助自己解除 没必要的痛苦和烦恼并且看见自己的人生意义与价值。

  10. P115, 我大学毕业离开学校时,一位老师送我一段终生受用的金言:“工作本来就不好玩,所以老板才会付你钱;工作如果好玩老板哪需要付你钱?要不然你想想看,你 去游乐园玩,是你付钱给老板?还是老板付钱给你了”从此以后,只要工作不顺心,我就跟自己讲:你拿薪水就是为了忍受这样的事。

  11. P144, 该不该接纳一个出轨后再回头的人?这样的人还值不值得任,值不值得继续相守?主要还是要看当事者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如果这是一个诚恳、朴实真心的人,甚 至是一个对人性的事实有深刻了解的人,过去的海誓山盟绝不会因而成了谎言。一个诚恳、朴实而真心的人应该会知道今天社会上各种情感的分合,知道自己不必然 可以贯彻“终生不渝”的誓言;而一个对人性的事实有深刻了解的人,更加应该知道自己是在许诺超乎个人能力的誓言。但是,只要发誓的当时是真心的,出轨之前 也确实都是真心真情就不该因 减损当年许诺时誓言的价值。

  12. P190, 我常被质问;我们身边的人都认识不完了,为什么要去看历史上的人?因为我们身边的人很少活得超出现实,很少人能告诉我们如何克服人性的弱点,发挥一个人最 高的价值,或者者看见人性最深刻的感动理想与人生的意义。但是,当我们有能力看见历史人物的生命风采时,历史将会像是“人种博物馆”向我们展示各种动人 的生命丰采,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作为人的各种尊严与价值。

  13. P195, 人生所有的能力都是慢慢累积慢慢增长的;而人生的方向则像“摸着石头过河”,抓着一个大方向边走边盘算,能力长到哪, 实践就跟到哪里,人生不能没有大方向,但也不该用一个毫无弹性的“生涯规划”套牢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没有一点喘息空间步变成那个规划的囚徒

  14. P198, 相信“真理愈辩愈明”的人有一个很大的盲点:看不见语言和事实的落差。其实,当语言的辩论愈清楚的时候,反而往往事实也愈遥远

  15. P204, 文字不可能呈现生命的完整事实,而且愈是清晰概念与陈述愈会误导我们掉入二元对立的陷阱

  16. P215, 用科学方法研究古典人文领域的情感、理想与生命的意义或信念,将会从一开始就扼杀了古典人文的一切内涵与精神,并且使我们既感受不到爱情与幸福,甚至否定了有关于爱情与幸福的一切,并进一步将物质的价值曲解成爱情与幸福而使得精神性的意义变成彻底物质化崇拜。

  17. P224, 人文领域最精微、深奥的部分往往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一分宝贵的体认都必须要靠当事人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契会,很难跨越个人的经验去累积与传承,更难进行全球的分工与整合,因此五千年来很难看出人文有怎样的累积与进步。

  18. P236, 三十岁时决定要靠自己的经验去彻底厘清生命的事实,不再自欺欺人地活在虚构的浪漫幻觉中;四十岁才重新建立起一个可以立足的信念,相信人生不会毫无价 值,因而不再惶恐与迷惑,但却还不足以厘清理想与空想的分际;五十岁终于比较清楚人的可能性(天命)以及理想与空想的分际,因而比较知道要如何对.待自己 的理想与现实,但却还不清楚该如何看待自己跟别人在际遇与禀赋上的差异;六十岁才比较了解各种人如何因其禀赋与际遇的差异而各有发展、因而较能理解各种人 言行背后的心唐!直到七十岁才真正有能力看见人性:跟各种际遇间的交互关系,知道自己跟别人的差异与共同基础,因而在跟别人互动时能恰当地拿握分寸, 而适切地鼓舞人,启发人,既不至于苛责也不至于温情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读后感(四):生命很短暂,要努力去让自己过的美好

  看书名就觉得很励志,拿到书一口气读了一遍,后来又慢慢看了一遍,分几次看完的。没有写过正经的书评,可能对自己信心严重不足。也不知道该怎么把自己用零星时间看的那点书都标记到已读。但是想到自己对自己未来茫然无所适从,除了耐得住去读点书,还能做什么呢?看很多信息,很多很厉害的大侠们都说看书一定要有输出,我也就逼自己胡写点。

  刚开始看很兴奋,看着就觉得不知道到底看到了什么,这是第一遍。第二遍读的时候隔了一段时间。大致弄清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分几个部分,也没有一一列出的必要,但是我从看了第一遍不是很喜欢开始,就对这书有点挑剔,几个部分由重复,一开始看到觉得很好,再看到别的段落也有这句就觉得很琐碎。还是有些很受用,对于作者强调的年轻人不必太着急,走远一点的路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还是很认可;作者自身的经历也很靠谱,有说服力,先工作那一段,说自己总是把手头的事情从不拖拉先做完,然后去找时间多读书,我对说多读书的人总是充满好感,嘿嘿。还有就是说到婚姻,说道人文的精神世界很重要,我是深深认同的,我是个普通的平凡人一个,生活中没有几个是和书结缘的,也许是我本身处在平凡的圈子,没有几人是关注有没有灵魂这回事的,但这并不能说很多人没有救了,可以教我们的孩子们从小爱上书,这是我现阶段的目的。作者还说道,是书本始终让他对生命一直保有理想和激情,这话说的很好,我会记住在心里,也要多读好书,对生命始终充满激情,一直怀抱理想!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读后感(五):只把书名摘抄下来就够了

  本来没有写书评的习惯,但是看这本书的过程中,真的是越看越看不下去了,建议以后鸡汤文可以在书皮上标出来,免得浪费时间。

  首先说,这本书跟其他鸡汤文无异,告诉你幸福不是追求金钱,物质,而是对家人的爱,对事业的热爱。 但是并没有方法,比如,先说有意义的事业会让你觉得人生有意义。然后下一段直接说有意义会让人愿意承受生命中一切的苦难。等一下,怎么找到有意义感的事业呢?what the FucX。

  其次说,这本书前后矛盾,前面说人生不能只追求财富,也不能用金钱来评判一个人的成功,也不要和人比,举了一些被财富毁了一生的例子。但是后来又举例子说,有人开店分店很多,年营收上亿。有个女孩创立自己的品牌,年营业额三点五亿。

  还特别举了对比的例子,一个富家女花钱挥霍,整日寂寞空洞无聊,另一个面摊老板,天没亮就准备东西,摆摊到半夜,三个孩子一放学就到摊位上帮忙,说这样的一家子却比有钱人幸福。那你说的那些开店的人呢?他们不幸福吗?你单独拿一个富家女来举例算什么。还有开面摊没赚到钱,干嘛要生三个孩子,可能一个孩子他的生活会过得还不错,非要生三个孩子才能显示有多么辛苦吗。

  这本书里到处是谈活着是为什么,不能追求财富,平凡才是对的。那你举例有人开店转上亿到底是要说明什么。鸡汤文,我的理解就是,拿单独的没有普遍意义的事情举例,不告诉你行动,全篇概念,空洞的词汇。对了,看子标题也能看出一二。看一下这本书的一些小标题:

  活着,为了什么

  财富的意义与迷思

  平凡人都可有不凡的价值

  走出得失,就没有困境

  不后悔的人生

  看清对现实的恐惧

  财富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幸福

  这样一本书能有这么高的评分,我也是呵呵。在书店看了几页觉得不错买的,回家看了一半多,实在越看越火大,扔了,真不想把它和那些真正有思想的书放在一起。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读后感(六):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写不出这样的书

  彭老师的这本书,常读常新,每隔一段时间重温,对照自己的经历,都能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在国内长大的人,大多一生下来似乎就注定了人生的道路。我们从小到大,十数载寒窗,进大学前拼高考。大学毕了业还要跟别人比学位、比工资、比权力、比地位。我们比来比去,终究不过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我有”能力“。

  不可否认追求荣誉感是人类的天性,但正如彭老师所说:总是需要借由别人的眼光来肯定自己的人,内心是不够强大的。我们有没有办法,真切的借由自己的成长,来肯定自己的进步,来肯定自己的价值,来让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强大、富足起来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不在这本书里。这本书是良师、是益友,能为你指点迷津,但路要靠自己走。只有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才真正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愿你常读、常思。

  人生的路很长,走的累了,迷茫了,不妨时常回来听彭老师讲一讲,把他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助你继续前行。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读后感(七):一本思考生命的好书

  一、思考的有用和无用

  最初,上帝创造了天地,而后他举头看到宇宙的孤寂。于是上帝说,让我们从泥土中诞出些生命吧,这样泥土就能看到我们做了什么。然后上帝就创造了如今每一种活着的生物,人是其中之一。由土变成的人是唯一会说话的。上帝凑近人,坐下来,四下看着,并开始聊天。

  “这一切目的为何?”人礼貌的问。

  “世界万物都得有目的吗?”上帝答道。

  “当然。”人说。

  “那么我就把这留给你去思考。”上帝说。

  然后上帝离开了。

  ——库尔特·冯内古特 ,猫咪的摇篮

  人是很奇怪的物种,因为人会思考,而且不少人思考的问题,可能“没用”。早上是起床好呢还是继续赖床好呢?中午是吃饭呢还是吃面呢?晚上是去看电影呢还是去逛街呢?诸如此类。还有不少思考:神十上天有什么意义又不会增加我的工资,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思考这些问题有什么用呢?又不能让自己不用吃饭就能饱肚子。

  人类不思考,和咸鱼有什么两样?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庄子早在《内篇·人间世》中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这样说到:山上的树木因为有用而被砍伐,油脂因为可燃而招致被煎熬。桂树因为可以食用而遭砍伐,漆树因为有漆可用而遭割取。最后,庄子这样说了: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途,而不知道无用的用途。也就是说,如果只是单纯地用“有用无用”去衡量事物有没有价值,那就太短视了。就好比人们常说,学数学有什么用呢,我以后工作又用不上函数用不上微积分,我结婚生子也不靠这个,所以啊,我还是不学数学好了。数学的有用之处,是隐性的,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的逻辑思维得到训练,而如果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自然“没用”。而显性的有用就一定有用吗?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是有用,不让孩子接触任何与学习有关的东西,等到孩子大学毕业才后悔地发现,孩子有一肚子的学问却没有为人处事的技能。

  二、人生始于热爱

  我认识到,你可以去一切你想去的地方,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买一切你想买的东西,见一切你想见的人,学一切你想学的东西。但如果你对你所做的不是疯狂热爱,那你的人生还未开始。

  ——C. JoyBell C.

  该书作者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彭明辉在书中写道:人活着不仅只是为了快乐,还更希望能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我们期待着“有意义”的人生,因而不愿意停留在天真无知的童年。为了有意义的人生和我们认定有意义的事,我们愿意忍受许多的痛苦,牺牲各种眼前可及的欢乐。反而,当一个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时,他即使面对眼前可及的各种欢乐,都还是会觉得乏味、无趣。一个失去人生意义的人,同时也失去生命的滋味。

  他说,平凡人都可有不凡的价值,因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才华与成就,只要深情而尽心地对待自己、家人和乡亲,每一个人都可以迸放出令人动容的光辉与尊严。”他举了台湾的陈树菊作为例子。台湾的陈树菊靠卖菜为生,生活极其简朴,但是她却因多年来将节省的钱捐助给慈善机构,累计达32万美元,用于帮助失学儿童、孤儿院和图书馆而成为美国《时代》杂志2010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名人物之一。

  他说,其实人生不是竞赛,不需要跟别人比输赢。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尽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就足以展现出动人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计较输赢的人只看得到表面上的成败,因而失去作为一个人最根本的价值。

  他说,人一生的成就有些靠天分,有些靠运气,有些靠努力,而人所能掌握的仅仅只是自己的那一分深情与用心。但是,这一分深情与用心才是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价值。至于成就,我们只能尽心而知命,无须过分在意,更不需要急着在年轻的时候判断自己的天分与价值。

  三、汗水与苦痛

  “你知道治疗我的方法吗?”

  “知道。”他说,“我知道治愈一切的方法。盐水。”

  “盐水?”我问。

  “对,”他说,“以盐水的这种或那种形式。汗水,泪水或海水。”

  ——卡伦·布利克森,七个哥特式的故事

  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些事物会让你辛苦流汗。

  ——埃德加·爱伦·坡

  我们常常容易看到别人的人前风光却看不到别人的背后辛酸,而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获得成就的轻松却在人后独自品味努力的辛苦和劳累。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及自己的人生经历,以证明自己今日的一切来之不易。想象一下,如果我练一天钢琴就可以考过钢琴十级,那钢琴十级的证书于我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两个人第一天相识第二天就结婚,那这两个人能相爱一辈子吗?

  作者在书中指出了我们经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拥有”当做“享有”。“我们拥有的愈多,享有的能力可能会愈差,以至于愈来愈不快乐。一个豪华的客厅里摆着一套三百万的音响,可惜放的却是普普通通的流行音乐。这个人有亿万家财和三百万的音响,但是他所享有的东西却是再烂的音响都播放得出来的;他的问题不在于拥有的不足,而在于享有的能力太差。很多大老板喜欢买名画、古董,但是美术馆有更多动人的作品,他们却没有一件看得懂。”

  因此,我觉得,汗水和苦痛正是生命在用特殊的方式提醒我们,不要只是拥有,不要只是占有,而是去享有。

  四、大学、职业和工作

  做自己,做成为我们能成为的样子,是生命唯一的目的。

  ——Robert Louis Stevenson

  有不少人会发问,考大学,读大学,是为了什么。读大学应该做些什么?作者是这么说的:上学是为了学职场学不到的东西,假如一个人花了四年念大学,又花了两年去念硕士,而学到的东西却不如去职场所学的多,那真的是浪费金钱又浪费青春。

  所以,我觉得在大学里面有三个东西都是个人成长上不可或缺的:首先是自己阅读各种书,并且逐渐培养出跨领域阅读深奥书籍的自修能力;其次是在朋友的陪伴下走过青涩的自我摸索阶段,去寻找知识跟你这个人的关联,也靠着朋友帮忙把你不敏感的地方逐渐变成可以敏感的领域;最后则是看到一些老师的风采,从中看见值得憧憬的人生,值得效法的风范,以及一些值得坚持与追求的理想。

  关于职业和工作,作者这样说:工作本来就不好玩,所以老板才会付你钱;工作如果好玩,老板哪需要付你钱?要不然你想想看,你去游乐园玩,是你付钱给老板还是老板付钱给你?在工作上碰到讨厌的事或不公平的事,平心静气地把它做完常常较省精力,与人争执反而花了更多的心力。

  总之,这本书的最大价值,是作者结合自己人生经历的思考,值得一看。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

  如果你有什么感想,请回复告知我。如果你有所收获,请转发到朋友圈。我的微信公众号:我用“心理”看世界。li656774。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读后感(八):确认

  考试前一日临时请假去世界之窗看的。很多看法都是我有过的,表达也类似。不过他比较成功,所以是一个确认。而且有些想法清晰,有些不够他清晰。想到在写论文与其他方面也是这样,自己有的想法直到看到别人或是大家写了,才确认才写,其他没有确认到的,就不写,于是没有创新。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系统深入研究过,所以对那些不够完全严谨的想法并无自信。想想生活中很多行为也是,并不敢勇敢去选择,去相信自己的判断与感受。所以想寻找榜样,寻找其他这样做的人来确认。坐在那里看了很多,晚上回去学校才发现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应付考试。以前觉得,一晚是无论如何能解决所有事情的。晚上浏览了一遍8个单元的课后词汇部分,然后就没再看。因为以前只需要浏览一遍就几乎能完全记住,至少能在完全相同的题中识别出来。然后在床上看课文及翻译,看一段就睡着几次。第二天5点起床,然后看了个多小时又睡了。算是把4个单元的课文与翻译看完。考试的时候,大多数词汇可以识别,然而有几个却记得并不清楚。翻译前四单元的由于中期考试看过还记得,后四单元的也考了一个,就有一半没有印象了,究竟还是差不多凑了出来。作文纯粹是在乱写,连词汇都不一定写对了,乱写一通,想怎样写中文就胡编乱凑英文。不过,本来也没有在意这个考试。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读后感(九):很好的一本书

  我也觉得这本书不薄啊,不同于一般的鸡汤文,对现在人的生活有很实际的指导意义,我也在遗憾早些年没有读过这本书。

  反思我的大学,就像书里面写的,白白浪费了那些年的大好时光。

  以前也曾怀疑,自己爱看书是不是最无用的爱好,是不是因为没有其它很厉害的爱好,比如打球、跳舞、游泳等,只会逃避现实宅在家里看书,装文艺而已,看了这本书,我明白,看书其实也是有用的,更是指明了一些方向,可以拓展自己不熟悉或者不感兴趣的领域,我相信有一天会豁然开朗

  看到这本书后让我有了想出国壮游的想法,趁现在还年轻,趁自己还是一个人……希望能通过一些事情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放大格局,找到人生真正的方向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读后感(十):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

  我常想为什么我必须由A-Z,于是我就挑最感兴趣的先看。看到目录的瞬间,顿感这本书的无趣。看了几篇,甚感乏味。梁文道说,他对王小波的感觉跟很多读者不一样。因为早年的阅读和香港的语境使得他看王小波时并不会感到特别震撼,震撼往往来自于看到、听到一些以前从来不知道的事情。我看这本书时亦是如此。我本身就是个比较静的人,对时间、金钱之类的东西并没有太大的感触,故而对这些言论不以为然。

  慢慢看下去,收获还是不少。

  关于人文。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人文“这个词的存在,漂亮。生命有什么意义,这是人文问题。我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式,譬如音乐、哲学。我偏爱没有歌词的音乐,总感觉歌词很吵。睡前冥想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听一听马太受难曲、哥德堡变奏曲,在神圣肃穆的宗教音乐和洞穿人生的变奏曲下,人类的苦楚和思考是多么的渺小。看见,听见从来都不是一件单纯、容易的事。技巧的东西我不需要,但是思考得越多,能感知的越多。当将绘画、音乐、电影艺术、哲学等融会贯通,(实际上他们是一体的),你对生命的意义定位越强。这就是人文的魅力和需要终生求索的东西。

  关于出国。因为想做翻译,所以除了好奇之余,不得不了解欧美文化,却常常苦于“无路可走,无章可循”。一来,你未必能“看见”。二来,你无法判断你所看见的人和事哪些是随机的,哪些不是。北京在APEC期间实施了禁行令,于是英国记者在发回去的简讯上写道:中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路上没几辆车子。这种以偏概全的印象在所难免。并且,异文化的冲突与歧视,使得沟通难以为继。最关键,出国真的必要吗?这些都是我拒绝出国的理由。彭明辉教授出国的理由令我感慨万千。“英国鼓励大学生专注于一个领域去深入,较少鼓励学生旁通。但是理察的学习过程就让我很羡慕。瑞典的文科学术传统承袭自德国,他们除了重视专业的领域,也重视相关学门的旁通。而且,他们的年轻人远比我们幸福:他们的美术史与建筑史是在欧陆各国看原作,音乐史是在各国的户外音乐会上聆听,而文学史则是边读书边看着城市和人们的身影、表情。二十六岁以下的年轻人只要买一张廉价的欧洲青年卡,就可以不限次数地在欧陆搭乘飞机之外的一切交通工具,包括火车、跨城市的国道车、市区公交车与捷运,以及轮船。因此,理察的暑假通常是纠集七八个同好一起旅行,晚上睡卧铺车、青年旅馆或者在公园搭帐篷,食物来自大卖场或超市。他习惯于跟不同科系背景的朋友一起旅行,大家一起规划行程,在前往下一个城市的火车上或夜里,音乐系的朋友讲授和下一个城市有关的音乐史,美术系的朋友讲美术,每一个人都以自己专长的知识贡献给这个小小旅行团。理工学院的学生也常常掺杂在这些小旅行团里,介绍跟各个城市有关的伟大科学革命...... 去了剑桥,我才体会到:大学之所以大,就是因为它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方位的广阔成长空间,一切有益于开展生命格局的发展都成为可能。假如我们进了大学却只学到一个科系最基础的皮毛,真的很可惜!但是,要看见这样的大格局,恐怕还是要出国才有可能,我在台湾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学术群体。”这些文字打开了我单调的视野,突破了我狭隘的思想,冲击着我的惯性,向我展现了另一种学术群体和学术氛围的存在,将我身体里星星点点的火光燃成熊熊烈火,使得我沉寂已久的心蠢蠢欲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关于婚姻。因为相爱是一个概率问题,婚姻于我也是一个概率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想到有关婚姻的命题就想不下去,最后索性不想,头痛。其实,相爱和相守根本是两个概念。不是说你走过红地毯就能一生幸福。诚然,你得找一个比较好的人开始一段婚姻。“他们都是虔诚的教徒,相信婚姻的许配出自神恩,婚礼的许诺则是一种神圣的誓言,因此他们不喜欢肤浅表面的两情相悦,而坚持要等到一个在信仰上完全契合,绝对有把握一起相守终生的人。”即便上帝安排你遇到谁不遇到谁,即便你只有筛选而没有凭空创造的能力,你也可以坚持等待而不去人云亦云,这是自主的,可以做到的。这样一细想,突然很想找一个小伙伴。相互扶持、相互提携,追求我们的人生理想。这样的人生也不赖。其次,四个四分之一,你得用心经营与维护,这些也是能做到的。所以,相爱、相守都不是被动接受的命运。

  我曾经对妈妈说:”婚姻这么痛苦,我以后也不想结婚。“妈妈说:”人生在世,活一次不容易,为什么不把所有的事情都尝试一遍呢?“当时,脑子”轰“的一声,甚感惊讶:可以这样子吗?也对。“把孩子教养长大,看见他们成为我喜欢的样子,这是我人生中最确实的成就与安慰。”把婚姻和孩子当做一种挑战,一种投资,的确非常有趣。就这样我屏蔽了很多误区,理清了很多浑浊而模糊不清的界限,这本书令我有结婚生子的冲动。婚姻这种东西,大概是你看清了就会去做的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