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818疯狂魏晋的牛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818疯狂魏晋的牛人》读后感10篇

2018-02-08 21: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818疯狂魏晋的牛人》读后感10篇

  《818疯狂魏晋的牛人》是一本由姚胜祥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306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1-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818疯狂魏晋的牛人》读后感(一):我们都是八神

  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如果总是追溯自己悠久的历史,展览其高贵的源头,有时不仅可笑,而且在某种程度可能恰恰反映了她的今天已不那么辉煌,甚至可能是——她已不再辉煌。 作者的历史散文,有着杂文那样鲜明的个人观点,叙述人物事件尖锐而深刻,书中对古代官职的注解很方便读者阅读,比如解释教育部长,副总理,县乡级秘书等等,还有活生生的网络语言添色的运用,让人觉得既好懂又风趣幽默。他笔下的历史,不是古板的教科书,也不是失实的野史,而是嬉笑怒骂段子,以手写己言,个性十足。

  但凡乱世,人过得坎坷,就想羽化成仙,寻求超脱。所以盛世是儒家说了算,乱世中道家便成了老大。魏晋时局混乱,大家就很听老庄的话。 老庄之道的魏晋名士都是一身摇滚范儿的嬉皮士,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为无为而无所不为。 竹林七贤这个酒鬼,暴露狂,high药的天王级偶像组合堪称一绝,风靡全国大小通吃。 嵇康擅长耍帅,打个铁,磕点药,写小点诗、酗哈酒、耍耍帅,连临刑前,也耍帅,把行刑场当成个人告别秀,小资的弹一曲《广陵散》,从容引颈受戮,那气场hold住了。阮籍擅长耍酷,喜欢搞些“非主流”的行为艺术,比如老妈死了,依旧淡定的下棋,有哪家的美少女死了就跑去大哭,悲伤时候就吐血,逃避的时候就吐血,没事的时候也吐血,而且量超大,比小龙女有过之无不及身体倍儿棒,连醉60天也没见出现酒精肝……

  嵇康与阮籍都是心内疏狂,傲骨铮然,风华绝代,但是阮籍更加插科打诨,幽默风趣,懂得分寸,不去触碰敏感政治话题,不像嵇康小年轻早早的河蟹了,不过阮籍再有原则,没有疑似基友的司马昭罩着,他就吃不开吖。职场生存最需要的是什么?贵人!再牛的人,没有贵人扶助,前途不好说。

  再说说嗑药的祖师爷——何晏。他就是约翰.列侬,时代的话题人物。整个时尚圈,娱乐圈的宠儿,男版的麦姐,有木有!他引领的潮流,一直在前线。米国的垮掉的一代颓废,放荡,吸毒。。。不是跟哥学的吗?如今火热的伪娘、男性美容、性解放,花美男……全是他的翻版。

  光芒万丈的人物,自有历史去捍卫他们的尊严。而我们只是八神,没事八一八,找乐子哄自己开心

  《818疯狂魏晋的牛人》读后感(二):疯狂的年代——《818疯狂魏晋的牛人》

  疯狂的年代——《818疯狂魏晋的牛人》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面貌,魏晋是一个让很多文人向往的时代。那个年代有讲不完的文人雅士,有说不尽的风流韵事,金钱和官位,远不像现在这样有吸引力,更吸引眼球的事情比比皆是。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文人,出奇才,出故事,还出成语,最后一点是我读完这本书发现的。每个牛人都留下了好几条成语,最多的有一二十条!真厉害啊,不愧是牛人!

  书一到,打开就知道这是一本做出来的书,找一个选题,确定好体例,找一个有文字功底的写手,然后突击完成,完全是现在商品运作的结果。不过这个选题还是选择得挺有趣的。其实书里这些人多数我们都听说过,都是我们文化史中的一些重要的符号,但是我们对他们的了解,也就局限于名字,和一些他们最牛的那个故事,比如祢衡击鼓骂曹,孔融让梨,王详卧冰求鲤等等。对这些人的其他故事和生平都不太清楚。于是这本书收罗了各种资料,把这些人集中起来,用八零后的网络语言组织一下,就做成了这个不错的选题。其实这里面的材料,有了百度,都不用去考据,搜一搜也能找到个大概。不过再想一想,我们为什么只记住了那些,也许这些牛人,除了那几个小故事,其他的东西,都是不值得我们了解的吧,历史已经替我们进行了选择,把最有价值的东西给我们留下了。当然这个内容要是交给一个大师级别国学家,也挺麻烦的,几年能写出来就不一定,而且用学究的精神考来考去,就会发现这些人其实没有上面共同点,可能最后一个很好的选题就让他们给弄泡汤了。

  其实这本书还是挺有价值的,在这个浅阅读的时代,很多八零九零后的年轻人,那有空读那些枯燥的历史,你不为历史加入点轻松幽默爆笑雷人,谁还去看呢?也许就有那个人因为喜欢这些牛人,就喜欢上了这段历史,也未可知。而且关于魏晋很多很多零零碎碎的东西,在这本书里也可以穿成了一串,让你感觉原来这么多个牛人,之间竟然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让你更了解那个时代,更了解那些牛人。

  在这本书里作者的态度也很鲜明,从对孔融的挖苦就能够看得出来,他对这些牛人还是很不感冒的。是啊牛人牛自己可以,可是不能够为了自己的牛把自己的老婆孩子不管不顾了。如果你真牛,你可以打光棍,有了家,就不能不为别人考虑。作者这个观点我也赞同,可是如果牛人们能够想到别人,什么时期都能够想得四平八稳,那么他们还能做出来那么多雷人的时期吗?如果做不出来那么都牛事,还能够叫牛人吗?

  《818疯狂魏晋的牛人》读后感(三):我想要怒放的生命——评《818疯狂魏晋的牛人》

  三国在中国历史上被说的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到了魏后期以及之后的两晋,却成为很多人的盲区,或许是因为三国的英雄时代光芒太过耀眼,或许是魏晋的人们是在太离谱,以至于这些其实很牛的牛人们不为人知。《818疯狂魏晋的牛人》应该算是一本补课的书,让我们看到魏晋时期这些牛人牛事、雷言疯行。透过他们鲜有善终、多为非正常死亡的生命,我们依稀感受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这样一群人,在他们眼中,人生就是一场狂欢,生命注定应该怒放,他们敢于张扬出独特的自我,恣意挥洒诗意浪漫的人生……

  尽管书中未曾着力说史,但这些牛人的炼成,完全是时代所造就。魏晋时代可谓将“城头变幻大王旗”演义的淋漓尽致,司马氏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灭掉了曹魏,但这种貌似和平夺权的方法,却并未减少战争,相反自残起来变本加厉。当司马炎传位给自己的傻儿子一命归西后,不傻的儿媳妇贾南风遂开始大开杀戒,由此引发的八王之乱让东汉末年的乱世重来。社会陷入了空前的战乱之中,南北分裂,生灵涂炭。长期的战乱,离愁,太轻易生离死别,妻离子散让知识分子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可贵。所以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增加时,他们只能选择拓展生命的宽度、探求生命的深度。于是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

  通过一个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在那个年代,对人生苦难解脱,对逍遥境界的寻求,成了魏晋以来人哲学重大课题。因此不论是以阮籍为代表的逍遥论、以嵇康为代表的养生论、以《列子•杨朱篇》为代表的纵欲论还有何晏、王弼的无为论、向秀的安命论等等,都是让生命在那样的时代怒放的努力。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曾指出,感叹人生无常是魏晋以来文学的主旋律,这种时代情绪又因当时文化的主体士族的崛起形成为特定的思想体系。于是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

  《818疯狂魏晋的牛人》中的一个个人物,从生命的姿态质量而言,绝对属于怒放的生命,遗憾的是,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个把功利获取看得大于一切的民族,至今仍然觉得魏晋时期的一些牛人不可理喻以偏概全,比如超级帅哥潘安、花样美男卫玠、奢靡疯狂的石崇、击鼓骂曹的祢衡等等。而对于鲁迅先生总结出的魏晋风度,也是褒贬不一,在很多文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但却在历代每每遭贬,有事是统治阶级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清谈误国。然而当我们纵览本书之后,便会惊觉魏晋风度,第一眼便是血染的风采!被司马懿杀掉的何晏、王弼;被司马昭杀掉的嵇康;被司马伦杀掉的潘安、石崇……原来篡位者竟是这么振振有词,原来杀人者真是这般有恃无恐信仰失落痛苦和官方压抑恐怖,致使魏晋文人一边精心避祸,一边强行理解,于是在乱世仓猝之间行为难免乖张,怒放的生命出现了种种独特的风度。

  难怪有人总结道:生命在这里开的绚烂之极,光耀千古。中国文化史上鲜有如此放旷自然的生命,错过魏晋,儒,释,道,各自成型,中国的文人们再不用效穷途之哭。错过魏晋,经世匡政重走正道,中国诗篇里再也没有陶潜悠然花香。错过魏晋,义理成风,规矩长存,中国名士们再也不敢纵酒狂歌,散发山阿,白眼向权贵,折齿为美人。这一切都如千余年前在洛阳东市刑场上,嵇康奏响的广陵散一样,都是千古绝响!

  《818疯狂魏晋的牛人》读后感(四):精彩纷呈的魏晋牛人

  文/落潇

  记得中学时,学写议论文时,亲爱老师总是让我们在论据中增加历史名人,以增强议论的力度。曹植的七步成诗,孔融的让梨,都是我们所熟识的经典人物,这些事例也成为我们启蒙教育的榜样。随着年龄增长,高一开始,为了备战高考,每周四的作文课之后,我总是会有意识的记一些经典名人,“竹林七贤”让我对魏晋文化产生了前所未有震撼。姚胜祥笔下的《818疯狂魏晋的牛人》,更是精彩纷呈,夺人眼目。

  本书中,姚大侠选择了魏晋时期的经典牛人,将发生在他们身上鲜为人知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一个成语叫盖棺定论,为了还原牛人的精彩一生,通过博览群书,基于史实,用疯狂的语言,揭示了牛人疯狂的人生。本书的出发点,我们可以将其归类为故事书,或者历史书,或者传记(当然是简单的传记)等等。这些故事中,你可能知道孔融的让梨,但不知道他的成年人生充满悲剧;你可能是个愤青,将祢衡装扮成自己的偶像,但不知道祢衡的青年早逝,源于自己的狂放无度;你可能了解貌比潘安的美男子形象,但却不知道再美也会成为欲望的牺牲品;你可能非常期待嵇康失传的《广陵散》,但却不知道这便是他的人生绝唱;你可能知道谢安的军事奇才,但不晓得他一生风流,将赌博发扬到艺术的境界……众多的魏晋牛人,姚大侠叙述的从容淡定,更是让我受益匪浅。综观这些牛人,让我对他们自由的人生和对权贵的蔑视产生无比的感慨同时也让我对魏晋的风气产生了无比的向往和期盼

  在众多的魏晋牛人中,我最欣赏嵇康,美貌比不上潘安,然而嵇康学识渊博、待人真诚,因为国家而入仕,成为皇帝的谋臣,为国家筹谋划策;因为宫廷的权力之争,退居乡下以打铁对黑暗进行默默的对抗。他的一生峰谷迭出,但却一生正直,因为朋友的两面三刀,而毅然绝交,面对小人的报复,临行之前,弹奏一曲《广陵散》,那份悠然自得,那份从容淡定,成为我心中的榜样。也许他的人生是短暂的,但是在竹林七贤中,甚至魏晋牛人中,他是不可多得的人中极品、正直之人。

  落潇 2011-5-31晚

  《818疯狂魏晋的牛人》读后感(五):广陵散于今绝矣

  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

  这是日本诗僧大沼枕山的名句,不得不承认,虽然中国的文化传到日本后大都走了样,但这个作为旁观者的邻居有些评价还是颇为中肯的。比如春江花月夜一篇古风压倒全唐,再比如,这句六朝人物晚唐诗。

  魏晋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时代。在这个黑暗和高压充斥的时空里,那些高洁的灵魂用一种肆无忌惮的末日狂欢的姿态,盛开在那个诡异的年代。他们有的终日纵酒,道死便埋我;有的不问政事,埋头打铁;有的疯狂聚敛,纵情声色。对这些疯狂的灵魂而言,仿佛明天并不存在。他们疯狂到无视一切说教,敢于将母子关系比作瓶中储物,敢于非汤武而薄周孔,其决绝甚至远胜砸烂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有时候也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学驴叫,掏鸟蛋,砍苍蝇,不着一缕,什么荒唐事儿能干的出来。

  奇异的时代。奇异的人群

  许多年后,当嵇康望着竹影中斑驳的日光,等待着刽子手即将落下的大刀时,准会想起以前袁孝尼向他求教广陵散的那个下午。

  我更愿意以这把高高举起的大刀作为这个时代结束的最末一个音符。所有的才学与德行,所有的孤高与骄傲,统统被权力的大刀斩断切碎,只剩孤零零的几个音符飘荡于空中。

  对文明暴虐贯穿于我们民族的历史。从秦之焚书,到明之廷杖,再到清之文字狱,最后演变成五十年前的末世浩劫。如果这些孤高的灵魂不幸生在六十年代,也许就不会留下这些狂放的传说。更大的可能是,他们被吓得尿了裤子,然后孤独地死去。

  万幸。万幸彼时的统治者最大的本事也不过是砍头而已。所以我们可以津津乐道于他们的故事。于是我们看到面前的这本《818疯狂魏晋的牛人》。

  讲魏晋牛人的故事,无疑是受欢迎的。那样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随意走进一个角落,都会神摇目眩。何况作者才气纵横文笔诙谐,又下了一番苦功。用现代人最容易接受的调侃的方式,讲述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故事,想不大卖,也难。

  然而,我总是有些遗憾。

  在这样一段看似笑闹实则悲哀的历史面前,我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甚至就连窥视这些人物的逸事的兴趣,我都自觉是一种罪过。不知是拿破仑或是尼采说过,世间一切作品中,我独爱以血写成者。我想,魏晋这一曲高远的广陵散,正是用鲜血乃至生命谱写的。解构和戏说未免轻浮。

  广陵散于今绝矣。

  《818疯狂魏晋的牛人》读后感(六):突出特点,张扬个性

  “嵇生放达意真豪,嗣宗青眼夸神交。启事吏隐何妨涛,沛国豫流形陶陶。小阮不愧玉树曹,阿戎清爽舞浊醪。”乾隆途径魏晋时代“竹林七贤”聚会的地方时,不禁大发思古之情,挥笔写下了这首《七贤诗》。

  我恍惚看到嵇康、阮籍、山涛等名士在云台山的竹林中,恣情纵酒、抚琴啸歌、吟诵成文、高谈玄理,此情此景,将我的目光带回魏晋时期,《818疯狂魏晋的牛人》就遴选这个时期最具个性、最有故事的孔融、王祥、曹丕、何宴、嵇康、阮籍、潘安等20位人物,运用调侃的口吻、采用现今时尚的网络语言,戏说他们的生平事迹,每个人物独自成章,并在每个故事后边写有成语附录,简要介绍与其有关成语。

  故事由孔融讲起,四岁让梨的孔融,成年后虚妄、狂诞、忤逆父母、性情大变,以至于害了两任妻儿;接下来的曹丕曹魏开国皇帝,可谓荒唐之极,残忍之极,荒唐于在朋友的葬礼上,带领大家学驴叫,吊念死去的朋友,残忍于为帝位,迫害手足兄弟,大家耳熟能详的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明显的佐证;还有我所喜爱的嵇康、阮籍俩人,他们“越名教而任自然”,追求一种恬静寡欲、超然自适的生活,嵇康正直、刚毅、高傲、反叛,不肯随俗,他临刑时,没有为自己的无辜去辩护,只为琴曲《广陵散》失传而惋惜,他面无惧色,索琴弹奏一曲《广陵散》时的神情,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阮籍的青白眼,对他鄙视的人顶多就是翻翻白眼,对喜欢的人,青眼相见,率真性情跃然纸上……

  如果说春秋战国为第一次乱世之秋,那么魏晋时期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乱世之秋,社会动荡,经济凋敝,人口散亡,在感受苦难的同时,总能感到一股青春的朝气,在无比压抑的政治空气中,却总有独特的个性在张扬,总有一些莫名的激情在涌动。建安七子在文学史上所起的重要地位,留下了建安风骨之说,竹林七贤的不顾世俗、悠然自得,潇洒不群,正是一场个性的解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的洪流催毁了一个时代,却留下一个个名人(牛人)故事,对与错、是与非、是流芳百还是遗臭万年,还是留给后人评说吧!

  《818疯狂魏晋的牛人》读后感(七):从一群好玩的人中看历史

  魏晋时代是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之一,但是从文化的层面上来说却出了许多颇有历史影响的人物,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到兰亭名士等等,很多人觉得在这样的乱世却出了这么多奇人而深感兴趣,我也是怀着同样的好奇开始读这般有趣的故事的。最初知道这些奇事源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只是文言文读来有些晦涩,故而本身精彩的故事也打了些折扣。这本《818疯狂的魏晋牛人》,则完全是以现代人的视角为切入点,用流行的网络搞笑语言,重新阐释了一群狂狷、率真、又有趣的名人逸事。让读者对那个开放的时代有了更多的深入了解,也是把历史的片断进行了回放,使人们感到了一个政治混乱和险恶的时期,在精神和文化上却又是如此的宽松和自由,滋生了一大批可爱又率真的人物,书中提到的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些典型代表人物,反映的是他们个性的张扬,尽情地潇洒和挥霍自我的才情、那些不可思议的举止,也许极端反常,也不合时宜,但却包含名士们的智慧和那个时代的流行风貌。

  我们在读着这一个个好玩的人物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宏大而复杂的历史背景,看到了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言行举止、生活态度、价值取向以及审美风格。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大家心中肯定有自己的好恶,会偏爱某些人物,又鄙视某些行为,赞同某些做法,又反对某些主张……通过这群“牛”人的历史故事汇编,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识领域,尽管有许多不合时宜,甚至不合常理,看似疯狂,甚至疯癫反正统理念,可是在文学、艺术、思想和创造力方面,在追求个性发展的层面上,却是一个充满了生机的光辉时代。虽然这些人最终的命运在动荡的年代并不一定像他们的个性那般光彩,也许还十分悲惨,然而其一生的成就或者才华则足以让后人有高山般的仰止。

  本书选取了二十位魏晋名人,在讲述他们故事的同时也引用了古文中的精华部分,所以古今对照也是让读者有一个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更有故事后的成语典故总结,使大家对这些“牛人”给我们中华文化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与提高,在轻松阅读的时候无意也增长知识,拓宽了视野。最最重要的是告诉了我们,一种群体文化的精彩是在怎样的历史土壤中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的,毕竟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依然还渴望着那样的丰富多彩!

  《818疯狂魏晋的牛人》读后感(八):古人的八卦

  若是当下娱乐明星的八卦,我并不热衷。若是打着旗帜鲜明的八卦态度八卦历史人物,尤其是被后人誉为“魏晋风度”的牛人们的八卦,倒要让人好奇了。作者书中所列牛人俱是名留史册的彪悍人物:竹林七贤不必说,魏文帝曹丕也因其贪色长才名列其中,天下第一帅,雷人爱爬树掏鸟的领导,狂诞的代表最牛的行为艺术大师,葬礼上裸奔的高官等等。学生时我们的历史老师在台上讲历史大多讲得本本条条,难得有几分笑料,此书让人惊艳,十足的HP,十足的世俗,又有十足的风趣知识,此才子才作让人刮目相看。

  历史人物已作古,传统中国人习惯于不言故人是非,传统上也讲个中正。这本书一反传统,反常态,立足于毫不留情地揭露魏晋名士的家长里短,谁的料最猛就专下谁的料,里面的秩事及常识眼里的真实掉人眼镜。不看不知道原来,魏晋时人宽袍飘逸,不穿鞋袜,原来是因为一帮子“高干子弟”皇亲贵戚引领潮流吃若毒药似摇头丸加伟哥的“五石散”的缘故。不看不知道原来潘安除了天下第一帅,还是才子,孝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苦命人。不看不知道原来石崇就是一个富二代。十大名妓里的绿珠是他包养的小情人。原来曹丕当了皇帝也做无聊事,居然让全朝大臣学驴叫。原来除了有人笑人,有人哭死,还有人被看死,这就是比潘安还要帅的帅哥----卫介,看杀卫介这个成语如是来历。

  千年古人的音容笑貌于恢谐幽默中活灵活现,与这些牛人们相关而生的成语穿插其中,相映相照,类比相衬。现代化的生动语言表述千年古人的举止行径也给人一种奇特的倒错感。如同一场古人穿越剧,看得人喜笑颜开。非历史学系的研究者,非正统的独辟蹊径,倒是成就另一番傲娇。

  种种时代牛人的八卦背后,无论是他们以各自怪异举止逃避迫害,还是反对权力侵压,这种表面狂而率直的表达其实也是自我崇尚自然,追寻自我的尝试,也因为这种内忧外患的苦闷情结,也造就了中国文化传统上,一个个性鲜明,风姿独立的文学艺术时期。不因其怪异而怪之,也不因其狂而狂妄之。于此间八卦中,细致描摩古人形状,也了解了那些流传成语背后说不明道不清的寓意。推荐之。

  《818疯狂魏晋的牛人》读后感(九):没有人生不逢时,只有人不识时务

  三国时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段历史,除了通过《三国志》、《三国演义》、《吞食天地》、《易中天品三国》等等五花八门的周边作品对当时的英雄豪杰、名流志士进行了解外,《818疯狂魏晋的牛人》从文学贡献和“雷人”行为的角度对汉末魏初到东晋末期的“牛人”进行归类总结和剖析评论,让读者对这些位耳熟能详的人物有了新认识。对那段中国文学史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特殊时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读过本书后,经友人推荐,又读了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在感慨之余,又不得不为这些位“牛人”感到惋惜。虽然作者多以“雷人”这样的形容词去嘲讽当时一些比较走极端的名人,如孔融、祢衡等等。但是观其从生到死,无非就是高傲、目中无人,最多是提出了一些不入流的理论,写了一些统治者讨厌的书。没错,在当时的环境下,那么做的确令人讨厌,也足以致他们的死。但也恰恰是因为有了当时社会土壤的栽培,他们才敢桀骜不驯,才敢跟统治阶级对着干。如果换做康乾年间,这些人非但不能亦或不敢以下犯上,就连他们成名、成为历史人物的本钱——他们的才华都无处施展。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位“牛人”多数没有落得好下场,只因他们没有赶上一个好的君主、好的时代,是生不逢时。我觉得恰恰相反,不是他们生不逢时,而是他们不识时务,更确切的说,他们的理想主义已经超越了他们的理智。就好比他们懂得了电器能给人带来便利,却不懂得电器的使用方法,更不知道电是能要人命的。他们的才华就相当于电器,但是他们的使用方法不当,造成了他们触电身亡。

  而阮籍就属于会使用电器的,他的一生也证明了没有人生不逢时,只有人不识时务。阮籍懂得明哲保身,懂得“口不臧否人物”,不评论别人的好与坏。在统治者可以任意杀人的年代,只有这样才能不得罪人,从而平安的活下去。

  当然也有人站在是非、道义的角度上提出,孔融、祢衡公然挑战曹操,是为了汉室,是为了打倒乱臣贼子,是每个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且不说他们对曹操做出的巨大贡献视而不见,单就改朝换代是历史自然规律这一点他们也是听而不闻。不过从孔融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就可以看出,有些人早已有了、并遵循着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改不回来了。不管怎么说,曹操杀了他,他也恨曹操,但是他最应该感谢的人,还是曹操。

  合上《818疯狂魏晋牛人》,对书中的这些位牛人,我是又恨又爱的,恨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爱他们的才华。毕竟魏晋只有一个,曹操、曹丕、曹植只有一个,建安七子只有一个、竹林七贤也只有一个……他们一去不复返,再也不可能有第二个了。

  《818疯狂魏晋的牛人》读后感(十):魏晋名士不可学——评《818疯狂魏晋的牛人》

  《818疯狂魏晋的牛人》,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都会对它产生疑惑:魏晋出名士,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某种程度来说,其中也确有一些人相对“疯狂”,实在要说是“牛人”……也未尝不可,而那个“818”是什么,公元818年?可公元818年是唐元和13年,和魏晋远着呢,那么这个818……上网搜索一下,原来,这个“818”是网络用语,指的是“八卦”,还不是文王那个“八卦”,这个“八卦”是这样的意思:在粤语中,“八卦”的本意就是到处搬弄是非、饶舌。这样来看的话,那么这本书应该比较不靠谱。而把这这不靠谱放在魏晋名士身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还真的很难想像。

  不过,这本书的内容倒不像它的书名那么“不靠谱”,相反,它很“靠谱”,甚至可以说这本书完全就是从“谱”上扒下来的。它的结构大致是这样的:作者从《晋书》和《世说新语》两本书(基本就没跑出这两本书)里找到相关资料,把它们连缀成一个魏晋人物大致的人生脉络讲述出来,而在讲述的时候也是先直接复制“谱”——即史料原文,然后再用不伦不类的网络语言把这些史料原文翻译一遍,再加上作者自己的一点感受,攒出了这样一本“大作”。

  然而,作者的“翻译”也实在不敢恭维,有些地方属于理解有误,比如作者认为“身无长物”这个故事,是说王恭贫穷,其实并非如此,“身无长物”在这个故事里是说没有“多余的”东西,是后来才引申为贫穷之意,这是作者在借今人的意思去理解古文;还有的地方是作者过于自由发挥,以致完全脱离了人物和事件的本来面目,比如,王徽之的“兴尽而归”的故事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作者复制的是《晋书》里的一段,转引如下:

  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在这一段引文之后,作者开始发挥,这段原文算标点91个字的故事,作者发挥出了两大页纸来,一开始,作者就把王徽之安排到小妾的被窝里去了,来了个“王徽之推开躺在一旁的美妾”这样让人说不出的不舒服的雷人语句,然后作者发挥极大的想像力,想像王徽之如何吟诗如何坐船如何来到了戴逵家,如何又让船回去,“一位大胆的船夫以为自己听错了,将耳朵转过来对着王徽之,大着胆子问:‘主人,您说什么?’”最让人不能接受的一段话紧接着出现了:“‘回去!’王徽之对着他大吼一声。”一个“吼”字,完全颠覆了王徽之的形象和这个故事的那清幽、高雅、闲淡的情调,王徽之不是兴尽而反,而似乎是对戴逵这人心生仇恨。所以,我觉得与其说这本书的作者没有发挥好这个故事,还不如说他根本就没有读懂王徽之。

  除了没有读懂王徽之,作者也没有读懂阮籍,没有读懂他的“言皆玄远”和“穷途而歌”,反而给阮籍扣上了一顶“滑头”的帽子。

  推而广之,本书作者根本就没有读懂魏晋名士,这一点在他的《后记》当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他说“我像刘伶那样滥酒,像王徽之那样不谙正事,如阮咸那般好色……”似乎在作者看来,好酒好色又狂妄就是魏晋名士了。殊不知,这些其实都是魏晋名士的表象,他们的放浪形骸有着其深厚的历史、政治和文化根源,是当时的人文环境造就了这些魏晋名士。他们不是为了雷人而雷人,不是为了名士而名士。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他们的人文环境和个人经历,而只看到他们喝酒、裸奔、纵欲和狂放,只看到他们做什么,那么就会产生严重的认知偏颇,出笑话也就在所难免。

  魏晋名士其实不可学,因为他们有着其特有的政治人文环境,他们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出身经历也不能和我们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魏晋名士有一种内在的自由的精神,他们的行为是由内而外的,而我们当下却少有自由的精神,在此情况下如果我们再去学魏晋名士的皮毛,那么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仅此而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