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物生长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万物生长读后感10篇

2018-02-13 20: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物生长读后感10篇

  《万物生长》是一本由冯唐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5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生长》读后感(一):因为短评超了四十五字无聊的书评

  万物生长更像是一个横截面,可以清楚的看到纤维,看到细胞,看到断层,但这不是一个完整故事,而是一种混沌迷蒙的状态清晰而又迷蒙,可以清晰的理解一句话,但是组合起来又是昏暗的,像是一个被切开的土豆,平整的断面因为氧化而变成绣色,自顾自的反应着,谁也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会腐烂还是被剖开。 嬉笑怒骂文字,不时充斥着阴茎阳具,三个贯穿其中的女性如果是明线,那最原始简单欲望则是网,细细的钩织着,将人网在其中。暧昧带点色情却不下流,只让人想到春天草长莺飞兵荒马乱,遵循着最原始的繁衍。将一小段一小段的人物时光碎片拼凑在一起,成了万物生长,时间线描写的并不清晰,但是一回味发现书名却如此契合。 --------读了五遍半途而废终于读完的万物生长

  《万物生长》读后感(二):非正经面目

  初见此名,想起《万物简史》,以为同是科普读物,没想到是这样一本与书目意境相去甚远小说

  作者在扉页上写道:“心智未健全,难容异端者,敬请止步。”我想我智力还算正常见识也不少,对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还算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于是读了下去。

  在序里,作者提到朋友对此书的评价:“浑身都是小鸡鸡。”我想,不带道德色彩来看就是了。既然能说什么“从乌七八糟一大堆情节里,怎么看,都能窥见作者心底纯净”,我就透过现象本质好了。

  翻了几页,满目与性有关的词让人有点不爽,作者小说的技巧和布局也确实没什么可称道之处,但是常有灵光一现的几句话,让人眼前一亮。比如说,形容得了风疹的人像“蒸漏了糖的糖三角”。形容人的言谈:有的人像报纸,故事全写在脸上;有的人像收音机,电源关的时候死气沉沉,一旦找对开关选对台,就喋喋不休,直到你把他关上或者电池耗光;有的人则是半导体收音机,设计电路,组装好,安上开关后,才可能听到声音。甚至音质很好。——这些小小的精彩之处促使我顶住反胃耐心看下去。

  直到第三章。我实在难以容忍身体某些器官和某些私密动作在通篇肆无忌惮出现。可能与我一直所受的传统的“干净”的教育有关吧,作者这样写作角度,乃至内容,让我越看越觉得头脑里被塞进一团污浊。于是我的阅读至此停止。

  书后摘录了一些别人的评论。有人说是“青春纪念碑”,这到也不算过分。但说“这种野生、不拘一格横空出世文学一旦流传,便有可能给另一类文学画上句号。”这就是不折不扣的过誉了。至于祝勇所言“由对人生理组织研究转化为对内在灵魂关注”,我实在没看到。也许是因为只看了前三章的缘故吧。

  作者把这本书献给老妈,因为“她可能不知道有些孩子这样长大”。我真希望“有些孩子”只是极少数。社会层面上的道德既便是冠冕堂皇,也是应该维护的。也许有人说这是种束缚,对我而言不如说是坚持或者追求

  看了此书最大的感慨就是,家教很重要

  话又说回来,如果你喜欢邪邪的文字,如果你对到处存在的生殖器官不会反感,而又不会对本书要传达的东西带太大的期待,这本小说还是可以读读的,因为常有狡黠的片断描写。

  《万物生长》读后感(三):一本及格的小说

  说他及格

  是因为看了那么多小说 长的短的 不及格居多

  不管是网络上的 还是杂志上的

  月月买小说月报 就看不见正经点的小说

  头些年的 什么梦里何曾到谢桥 醉也无聊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那样有气象的小说 现在死活也找不到几个

  看他 因为老和在博客里的推荐

  老和说 这个小说里有一种大气

  为这句 就在电脑上看的 分了 若干部分

  没一气读完

  觉得没有大气象 气象还是有点的

  看冯唐在电脑的那边臭白话 确实是件很过瘾的事

  我可能评价小说的标准和别人不一样

  觉得小说 尤其是现在的小说 语感和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 没有这些 那这个小说 写的再好 也就是一工业产品

  当然 早些年的小说另外一算

  一看题目 就知道 这里多少得有点荷尔蒙

  万物生长靠太阳么 太阳是什么 日呗

  不过也不多 该有的地方有 也不是什么露阴痞 或者道德宗师

  这点挺好

  有点小毛病的 就是文章起来的那个转述太假

  不过瑕不掩瑜 总比现在某些50后写的都是毛病的狗屁小说强多了

  《万物生长》读后感(四):趁着青春撒把野

  这又是一个以有趣为小说宗旨的作者。我接触的第一个这样的作家是王小波,奉之为偶像,逢人说项。几年下来,也有点审美疲劳。也不怎么中国人写的小说,嫌他们假正经,跟我一样。我就够让人烦的了,何必再找个人来糟践自己呢。

  知道万物生长,纯属意外。高晓松出了新专辑,名字就叫万物生长,很青春,很有生命力样子。虽然没赶上《青春无悔》的日子,但是十八岁之前谁还写过歌词啊。就叫歌词吧,别叫诗,怪让人臊得慌的。王小波在《三十而立》里写到,自己写的诗,被别人看去,感觉就像当人面性交一样。但是,好在是青春,就撒把野吧。于是,上网搜索万物生长。于是,我找到了冯唐。

  万物生长是冯唐三部曲的第一部,是成书最早的。但从故事上看,却是三部曲的中间一段。冯唐在后记里说得很明白,本来想写一个生长的过程,但是只写出了生长中的一个状态。所以,只好再写两部小说,添头加尾,点动成线,造出一个运动的假象来。的确,冯唐对自己这本书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他写了一个状态,这个状态很模糊,很朦胧,就是青春的气质。在这个状态里面,故事变得不重要,情节推动变得不重要。但是,小说总要有个故事,我说的是传统的小说。那故事是什么呢?我掩卷之后,觉得好生过瘾,就抓来宿舍同学,恶狠狠地对他说:这本书不错,看了它!我这同学虽然少言寡语,但是也是走在时尚前沿的,看完之后说,你怎么会那么推崇这本书,这不是一个流氓自述吗。就是一个坏孩子以打架斗殴(小说中有打架斗殴的场面吗?)、追女孩子、讲黄色段子叛逆耍流氓为第一要务啊。这种风格的小说,网上到处都是的

  是的。故事情节基本没错。但是我为什么还推崇它呢?还是有趣。首先,这是一本有趣的小说。写的是自己的事,不文以载道,不为生民立命,不为万世开太平,只为有趣,此其一也。第二便是有自己的语言。这么说,有点抬举冯唐。语言也不是他的,只是他传承了这一派语言风格,就是诗经,小品文,中国传统色情文学,三言二拍,王朔那一路的。这种语言似乎很适合书写,有节奏感;也适合聊天,有口腔快感。语言,书面的还是口头的,讲究一个韵律,讲究一个一气呵成。长长短短,抑扬顿挫,简短则有力,繁复则幽美。据说,冯唐也是个能侃的主儿。我所了解的中国写小说的里面,最能侃的就是王朔了。他当真就是说话能说出高潮的那种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把自己给聊高了。你看他的随笔,杂文,给冯小刚写的剧本台词,还有自编自导的《妄想照进现实》,外加《我的千岁寒》,丫根本不是写的,丫是用说的。他在创作的时候,肯定有过笔下不快,阻碍灵感抱怨。关于能说,关于王朔,应该另立文章,专门说说。敬请不要期待。说回冯唐。这书值得一读的原因还有其三,那就是它公开、干净、毫不掩饰地诲淫诲盗。性本身就是极具冲击力和生命力的东西。古人比我们要开放得多。想来,古人闲着也没事,四处也没有那么多的摄像头,有感觉了互相撩拨一下就迸发了。但是,有些事就是能说能做不能写。性一直是其中之一,和政治一样。性成了政治,就变得肮脏了。冯唐就是要恢复性的本来样子,让它重新变得干净而有力量——生命力。至少也是要恢复性的文学,在文学这一脉上承接住《金瓶梅》,《肉蒲团》,《三言二拍》和那些传说中的民歌选集的光荣传统。写完了三部曲,接下来的伟大理想就是写一部超过金瓶梅的色情小说。《不二》就是努力之一,可惜的是健康和谐的中国大陆不出所料地依照百千年来的太监文化禁了它,香港有得卖,好评如潮批评也如潮。说到大陆的色情小说,二三十多年来,也就是《废都》了。兴许贾平凹没那意思无奈提到了性,还多次提及,还有描写,有素描有特写,这在中国就成色情了。废都写的还不错,至少部分文笔不错。我发现,文笔好,往往意味着它恢复了诗词的韵律,看着读着都叫人舒服

  跑题了。再回到万物生长。如果你是个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好青年,但是心还没有死净,不妨一读,体会生动植物旺盛的生命力;如果你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不妨一读,体会长长短短的节奏;如果你看厌了中国大片、相声、小品、流行音乐、某某秀,不妨一读,体会有趣文字的魅力。如果你只对色情描写感兴趣,那就不要读了,别糟蹋了书,也毁了你的兴致

  该结尾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万物生长的结尾蛮漂亮的,可以算是这本无结构的小说里唯一的结构。

  《万物生长》读后感(五):看完书,来分析和走出我的困境

  看得盗版电纸书后记最后一段话说,如果读完,回望或展望自己的青春,觉得烦躁,觉得山非山水非水,说明这本小说不是彻底失败,所以我给了这本书五分。

  作为一个没完整读过几本书,而且就那几本书读的时候还懒得去思考,不知道从哪思考,只能看完后评价感动不好看的我来说,前面几章看得感受当然是人物们眼花缭乱的青春。考进北大的牛逼妙语连珠的独白和对话,荷尔蒙弥漫的爱情和其他太多热血有趣反正我都没经历过的青春故事。倒是也会心脉动一下,可是更多的是对电视小说网络类似青春故事套路的麻木。毕竟研究生都马上毕业了,不是几年前会为别人光辉故事热血的大学新生了,而且热血过好多次,现在还是这副吊样。但是飘过这些,我看到黄芪也会迷茫不想学医不知道将来干什么,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和室友兄弟们一起喝酒考试吹牛逼时,我觉得,我生活本来面目就是我现在过得这样。

  我的生活,还包括人性的本来面目,真得,就像我现在过得这样无聊。没有我模模糊糊想象里的意义,原因,目的方式,没有故事里的激荡丰富,他们本来就无聊,空白,平平铺在我脚下。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一直以来都无动于衷冷眼旁观的时候,他们就是这样的啊,我没改变什么的时候就是他们本来的样子啊,无聊平淡极了。但是这样我是不满足的,所以我会痛苦,但是当我痛苦想寻找突破的时候冒出来的想法被我自己或别人给踩回地上时,我更痛苦。所以现在,我是在无聊的生活和本性里如最初来到这世界上一样,这些年一点没有成长的人。但是秋水黄芪他们呢,他们生的这个生活和本性难道就和我不同吗?肯定不同,但是肯定也有很大的无聊的成分。然而我看着他们在电子屏幕上的故事,像看着从平铺在脚下无聊的生活里,长出来得一个个有想法有趣的人格。(对这人格我有一种实物的想象,像是一股股柱状的气息,但我读书少说不确切。)而我是仰望他们的那个。我们的区别是,在我有一些想法一些想做的事的时候,它们不是被自己长久以来的由于生活背景环境形成的懒惰软弱放弃思维行为模式杀死,就是被同样成型的怕别人会怎么看的思维行为模式杀死。那些本可以助我成长人格的,而我会以此跳脱无聊转而享受生活的想法和兴趣,就那样死了,而我过着跟朋友说起的没有一天真开心过的生活。但是秋水黄芪不同,他们在早很多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意识到要去培养保护执行自己的为超越无聊生活产生的想法兴趣,灌溉以此作为基石和内容的人格。他们大胆地张扬自己的人格,去他的别人怎么想根本不关乎来让这人格自由生长,在自习室从晚上五点坐到两点看书学习来让这人格充实生长。气势火焰耀眼。我要强调的不是怎样瓦解那些阻碍前进的思维行为模式,而是当我终于想明白我一直在痛苦寻求的是个什么真相,终于有了一个方向,我是自发的,从心底升起的必须而快乐意愿去培养人格。

  然后他们是医学生,很大的精力都花在学习上,不然也不会满篇张口就来的医学知识,也不会最好的医院里没把输精管当结缔组织切了的最专业的他们。所以啊,这事业是这人格的重要支柱。当然要先存在人格,不然这事业可能也会成功,但就成了我过去不想成为的只是做事而不自知的庸碌之人。还有胡大爷,通达人情,和学生相处融洽,但也还是会罢着门卫室电话和其他大爷大妈打电话聊八卦这点很人性,人是会智慧高尚,但是世俗的小癖好是无需也不能去除干净的。这想把自己从里到外像刷马桶一样刷干净一样的思想压力也很折磨人的。

  去培养拥有这人格,但不是脱离生活,而是把本来无聊的生活过得渐渐有趣有意思,享受世俗的生活。

  《万物生长》读后感(六):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他一定越淫荡

  我是一个逻辑能力不怎么强的文科生,所以对于没有太清晰条理纹路的小说,基本读过就读过了,不会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冯唐这本例外,很多时刻,很多句子,他是自己找上脑门的,唤醒很多关于不用刮胡子的莽撞时光。

  关于那些时光的记忆由于年代久远,像课桌上一层厚厚的灰。读小说时,他们被冯唐细长的手指扣起,在当年放课后的夕阳下飞舞跳跃,像童话故事里长翅膀的精灵一样。

  这些精灵里最活跃的是这一只,那天早上,我们一堆男生趴在栏杆上往下看青春靓丽但又比我们大一岁显得成熟大气的学姐们,偷偷摸摸地排着十大校花的顺序,说些那个时候那个等级的荤段子,突然一个长得很有冯唐现在样子的家伙就说了一句: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他一定越淫荡。

  当时我们一下子都怔住了,大家相互对视几秒,力图证明自己不是最淫荡的人,几秒后大家又放下心去,说这句话的那个家伙,在我们之间,成绩最好。

  说这个是因为冯唐虽然身为70后,但其实成长的过程大家不管是70809000后,男生的路数都是一样的,都有“她和我拥抱的时候,渐渐感觉我的裤兜鼓鼓囊囊,以为我家那边治安不好,屋里屋外安了好些锁,我裤兜装了一大串家门钥匙”的过程。只是学习成绩好的人悟得快,把我们想要说的话,抢先一步说了,我们悻悻的不服气,只好说对方比我们更淫荡。

  而淫荡这词跟秋水分析给女友听的一样,实在是个褒义词。

  雷晓宇有篇专栏说:“我自以为是的认为,作者感受到我的某些感受,我也感受到了,作者欣赏到的某些美,我也曾经在某一瞬间欣赏过,只不过,我没有写,她写了,被我看到,而且看懂了。”冯唐这本万物生长,也是如此。

  艹,怎么他就先写了呢?

  我在高中时大学时无数次提笔,写了无数淫荡的开头,想把那些如水的时光用文字记下,但无奈总是有个女生恰到好处的出现,让人快乐起来。而人一旦快乐起来,那些文字就看起来苦大仇深了,就显得有了姑娘还撸管似的多余了。

  而冯唐一定比我成绩好太多了,而且一定不是一个level的,从学历上看就知道他高我好几个等级,所以淫荡之余仍有精力写了小说,照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又得以去到那个时光里,再活过一遍。

  一群男生在一起的时候,话题通常都十分俗烂,喝了些酒,便恨不得都成了流氓。

  当然听说女生宿舍夜谈等级要更高,可惜如同女厕墙上的厕所文学一样无人外传,所以男生也不得不夜郎自大相信自己是流氓之王。

  当时我与兄弟们厮混时,常不喜欢带女朋友,因为有她在旁,难免要有些衣冠,无法放肆开来。

  我一个大学同学曾说,男人么,总归是靠些黄段子卸下伪装瞬间成为兄弟的。

  我常回忆,每段坚固的甚至不坚固的友情,能够在酒酣或是深夜被高兴地想起来,肯定是分享过不少荤“菜”的。

  冯唐把分享荤“菜”的地点设在北京宿舍楼下那些油星子乱飞的烧烤摊,而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烧烤摊和油星子,那些做过的事,只有程度不同,但细细标签化,至少闻起来一样一样的。

  读小说时,不太用理会什么剧情,只是跟着这些他的细节,回忆属于自己的故事,实在是太美妙了。

  改用书里的一个比喻,小说像水,而我们像被生活加工过干扁的茶叶,在被小说细细泡过以后,一下子把自己绽放开来,一下子又和那时仍在树上未被剪下的新叶一样,掐得出水。

  《万物生长》读后感(七):期待冯唐

  今年春节从广东回长沙时在白云机场的书店买了本叫《小说界》的杂志,准备用它来打发一个小时的旅途,其实当时买它主要还是因为春树在上面发表了新作《童年往事》。一个小时后,飞机从夕阳无限好的万米高空开始下降,进入暗如黑夜的长沙上空,而杂志业已粗略地读完,内容如同身边的白云骤然变成乌云,能分辨的东西淡得有些稀薄,经不起拿捏。

  大概两个月后,在网友毛小懋的博客看见他极力推崇一个叫冯唐的作家,号称王小波第二,是文坛外一名副其实的“高手”。我恨恨然,因为自己之前并无留意过此人。但也总有种陌生的熟悉,于是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哥哥哪里见过!”。百度一下才恍然醒悟,原来那本《小说界》重点刊登的正是冯唐的长篇小说——《欢喜》,不幸的是,我像农民刨地似的想了老半天,硬是没记起到底在“欢喜”些什么。

  我一直觉得叫“冯唐”这个名字应该压力很大,因为汉朝那个老头的阴影是无法没抹除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个两千多年后的年轻人有如何的历经沧桑;与此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的确是个牛人,才能轻而易举地“冯唐易老”又或者“李广难封”。不信去看看他的履历:冯唐,生于1971年,北京土著。协和医科大学学医八年,获医学博士学位,论文涉及妇科肿瘤的隐秘起源。赴美学商二年,获MBA。曾就职于麦肯锡公司,从事军师或幕僚或师爷之类的工作。现居香港,供职于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国企。

  最近花了一个星期仔细地读他的《万物生长》。此书市场上少见,七月份好不容易在网上买了本不只是正还是盗的版本,一时竟兴奋地忘记买来是要读的,如同时髦的小姐上街意外发现件特中意的服装,买回来收藏在橱柜里,等过时了才想起还有件新衣服没穿过。只是,穿上身后对着镜子左看右看,就是不觉得有多么漂亮。也不知究竟是自身条件有限还是物品实在是不行。

  北京人的确是天生的写小说的料,大概是《道德经》看多了,自然而然就运用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总而言之,能扯的他们绝对不放过,不能扯的也不弃不挠,那种誓不罢休的毅力跟二万五千里长征有得一拼。

  《万物生长》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这是冯唐自己的本意,也正如他自己所说:“这部小说是个失败”,最初他“想写一个过来人的成长过程,后来只写出了一种状态”。在我看来,这个结论还不大实在,应该说是,只写出了一次琐碎的事件。整本书250多页,近18万字,按作者构思的初衷来说,“成长”似乎仅仅是一个意图表达的核心内心,可惜的是,事实不遂人愿。这次“琐碎事件”其实就是人体解剖考试前后那几天主人公秋水遇到了一个叫柳青的女人,然后是一些天马行空的调侃,加上一丝丝初恋的味道和些许刻板得如同毕业论文的所谓爱情。读者看见的不是“成长”而是“长成”,长得成为了“欠抽的样子”。

  我不知道冯唐是怎么被那些无聊得几近无赖的书评家或者书商定位为“王小波第二的”,就像当年余杰被成为“大陆的李敖”一样,让人乍一看心生敬畏之意,细品之后有种被骗想骂街的感觉。当然,说这些话,我并不是说冯唐的小说一无是处,起码他的小说在现在的中国文坛中,还是很值得一读的,比起那些整天靠名号吃饭绑着作协的合约欺世盗名的作家要强得多。接下来准备再读一次他的《欢喜》和《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相信不会令我太过失望罢!

  《万物生长》读后感(八):冯唐 王小波 王朔

  今天把冯唐的《万物生长》看了,心情不错,每次看他的书都会时时忍俊不禁,但是也透过这股邪气体悟到了一种时代的恍然。“一种流逝感瞬间将我占据。这种流逝感与生俱来,随着时间的过去,越来越强烈。花开的时候,我就清楚地感到花谢花败的样子。月圆的时候,我就清楚地想象月缺、月残的黯淡。”我想,这就是冯唐的作品给我的感觉。

  冯唐、王小波和王朔,经常被放在一起来看,我也是曾经暗暗地在心底比较过这三个不同寻常的笔仙。总的来说,冯唐和王小波应该更相近吧,这两个男人在性的描写上从来都是如此大胆,以及随之而来的对这个世界的不屑,但是,王二从来都是粗野大胆,满口的直话可能让人下不了台,而秋水却还是顽劣造次占了上端,口会会长人如其名,秋水是旺盛的水,王二则是粗粝的石。另一方面,王小波是文革的先锋派,笔端的批判肆意挥泻,而冯唐则是70后作家的异类,时代不同,取而代之的则是绵密饶舌的物质性口语之上的丰富构成,也因此,王小波杂文流传深广,冯唐则认为自己其实诗写得最好,生活还是给了冯唐更多机会可以浪漫。看王小波,会看到苦难和荒谬所结晶的理性反派,权力对人性的压制和扭曲,黑色幽默之下埋藏着沉默的火焰,看冯唐,你会笑,声色犬马看尽浮华,会有一种时间流逝与我无关的无谓感,总会让我想起《繁花》里的阿宝,多了一股邪气。

  冯唐和王朔又该如何比较呢,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本来我觉得这两人的主人公都是一身痞气的北京青年,后来发现,前者愈邪,因为聪明而眼睛亮得不寻常,后者更颓了一点,流氓式的生活弥漫着一种无聊之感。记得第一次看王朔的书是《玩的就是心跳》,就像蓦地被黑暗中的一把手给抓住了,堕落的深渊就像是地狱在召唤,这里是边缘人物的活动舞台,而不管怎样,冯唐都是伫立在当代的正常生活之上,进而开展的群魔乱舞的思想盛宴。联系二者,可能还是因为这种语言,“痞子文学”一贫到底,还是因为北京,这个神奇的腐朽的存在,即便被剥离似乎也可以产生某种异样的化学反应而长在。

  说多了自己更不明白,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山什么是真正的水,不如直接闭上眼走出来。

  《万物生长》读后感(九):凑巧看到

  打开豆瓣,就看到豆瓣猜推荐给我的这本书

  原因是前2天我刚刚看完冯唐的《北京北京》

  更巧的是,我凌晨2点半刚刚读完这本《万物生长》

  这些书都是我在图书馆找到的,还很新。可见看过的人很少。

  我曾经在收获上看过冯唐的一篇小说叫<欢喜》,

  据说是他17岁时的作品,看他写的青春,觉的纯净的不得了。

  他的文笔也是如他笔下的青春。

  这部万物生长显示不是和《欢喜》是一个风格的。

  但是我还是很喜欢的,因为风趣的语言和古怪的令人惊艳的比喻。

  嘴上功夫和黄色思想贯彻始终。这不妨碍我欣赏一个有趣的,聪明的人的文字。关于主题爱情,友情等不做评价。

  《万物生长》读后感(十):脱下裤子的自由

  万物生长

  (最早接触冯唐,是看优酷‘老友记’他和柳青对话。才知道中国有个作家叫冯唐,知道了他的履历才知道牛逼的人做牛逼的事,这么一句让人绝望的一句话。)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书名源自与此。一个时代一个印记。

  初恋家的大床上的这几个字,时刻提醒着‘我’,只能卧床相拥,并不想干什么。这几个词可能有抑制睾丸素的效用。

  冯唐与秋水的相遇,巧妙的构思,借用秋水之口讲述了自己的成长。一部用下半身讲述了青春的荷尔蒙,举例恰到好处,形容贴切入微,甚是喜欢。要是高中时代,看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为“它”把手伸进裤裆。现在就觉得,真TM有意思。

  生活的真谛,从人猿时代开始就围绕着,‘口’和‘下半身’这两个永恒的主题。多数的君子用上三路讲述了一个编制的道德。冯唐用下三路召唤了自由。

  我也希望能活得脱下裤子的自由,然鹅,可能会成为网红,网络上疯传某某著名高校的烟酒生,因&%*&%&裸奔,现已送进精神病医院接收治疗。还是得像秋水学习,洒脱点、专注点。少点套路,多点专注。力荐此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万物生长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