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下大道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天下大道读后感10篇

2018-02-14 21: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下大道读后感10篇

  《天下大道》是一本由(印)奥修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全五册,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下大道》读后感(一):随风随水

  这不是书评,不需要书评。仅仅记录一下自己体会的观感,记得不全,因为每一页都有黄金般闪烁的道理

  生命有很多实相,是我不愿意去面对的。

  1. 我总觉得生为人,应该有意义吧,应该对宇宙做出点什么吧?比如在天朝,对毒素食品,污染的空气,是不是应该素食环保?奥修说不需要,你只要存在就好。

  2. 那么应该做个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吧?爱家人,爱朋友,爱猫狗。奥修说,不需要,你只要存在就好。

  3. 至少对社会做些什么吧,那些贪污的,投毒的,剥削的,如果我们不开口,那么正义公平永不会存在。奥修说,不需要,你只要存在就好。

  你被宇宙“生”出来,或者比宇宙还要无限的东西生出来,已经很久了,如果宇宙无需你做什么,它自己会行动的。人太多时,会地震。树太多时,会火山爆发。水太多时,会干旱。地太多时,会海啸。 你跟草木一样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一窝蚂蚁死时,你并没有那么伤心,地震中去世的人在宇宙眼中,跟蚂蚁一样。 你不需要为整个宇宙做什么。

  助人为乐吗,爱家人朋友吗?是的,但是你大部分时间因为他们不懂你的爱而跟他们置气,因为太爱他们为自己感觉委屈,因为爱的太完美恐惧突然有一天这爱会中断消失。你全然自在地爱的时候不多,而你没完没了质疑别人反思自己的折磨不断。 爱不用学,你没有自我的时候,才会爱。

  至于拨乱社会反正,振臂高呼,谴责和评论,更是扯淡的事。当反对堕胎成功时,世界才有希特勒。当印度阿育王发动战争,一亿人失去生命后,才有了佛法的记载和传承。对错本来就是两分的事情,一个硬币的两面,你无法剥离一面而只保留另一面的价值善恶,一把利刃的两边,你拿起刀时,刀背也自然会起来。

  你存在,仅为了让你体验这个状态的生命,你可以记录但不需要评判。 你死了,是体验另一种状态,你死过很多次,直到你不再恐惧死亡。你也活过很多世,直到你学会停止对幻象的探索。

  有人说开悟的经验是感觉无限,既然是无限的,那么无需感觉,抬头望天便是。开悟不过如此

  生命如风一般,起止无痕。当它消失就是消失了。它还会再来,再来时,不是原来的风,你跟风一般。生活如水,从不问海在哪里,但每一滴水无论蒸发还是集流,最终都归海。

  生命不是迷,是我迷。“我”不是我,而称作“我”。

  颠覆!这本书,对我有20%的颠覆,让我知道以前的智慧不再是智慧,以后也不需要智慧。 因为无论你如何睿智敏感,你总有不知道的东西,所以我坦然活在我的“知道”里,有一天我的未知会突然显现答案,而我已经对答案漠不关心了。

  好吧,我接受现在的自己,一直好吃懒做,并一直幻想着特立独行。如果有天让我做完20件事情就可以达成特立独行,我也会因为好吃懒做而最终半途而废。所以,我接着好吃懒做下去,并不对此有罪恶感,也无需得意。当一天,我的房子也轰然倒塌,家人也突然而去,我再去体验那种“缺失”到底是疼得流血,还是麻木如冰。提醒我,我会告诉你们的。 我不再用一个又一个的“当下”去反思追忆过去,也不用来对未发生的事情做什么准备。 已经浪费过很多“当下”了,必须全然地活在现在片刻中,打开全身细胞,聆听观看享受体验。

  有几秒钟的片刻,我活得如太阳一般,穿透万物,身如宇宙。 你活过吗?

  -----------------

  对了,不是挑刺,是为了再版方便

  编辑大人

  1. P140,最后一段3处错误。All and Everything 之间少空格/ 最后一段第一行“古尔捷耶夫的书” / 倒数第4行,古尔捷耶夫的名字

  2.P145 倒数第二段,“当我说无的时候”,是否译成“空”为好?

  3.P206第二段,最后一句。

  4.P211 大哥,是萨特。不是沙特说。

  最后,封底的话简直是对奥修的侮辱,如何为一个宇宙级的智者贴上“印度制造”的标签呢?

  《天下大道》读后感(二):你连一杯水都没有尽情的喝过,你的生命里没有高潮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句话

  其实像奥修、克氏的书,读了一本就等于读了所有。

  说是讲老子,我觉得其中只是摘取《道德经》的个别段落做个话头儿,然后奥修就开始故事了。。。《查拉图斯特拉》也是这样。

  奥修的东西看着有意思引经据典,根据故事来解释真理。旁敲侧击,让人更容易明白

  克氏的书让如果一直看会觉得很无聊。偶尔翻出看看,效果大不一样。

  万变不离其宗。一股能量,名曰道,是大慈悲心,亦是充斥整个宇宙的爱。表现形式是漂流,活在当下!大自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奥修是座桥梁,是个梯子。他的作用是让你到对岸去,莫在桥上多留恋。

  语言凌乱,随感而作。

  《天下大道》读后感(三):老子的瓶子,奥修的酒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简单,这是一个印度人在阐述自己对《老子》的理解。奥修对读者讲了很多语言,但他实际上讲的内容很少。他介绍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方法,将之打上老子的标签。

  《老子》提出了很多人们从来不曾想到的问题,进而引发了一些重要思路。但是,这本书在大多数地方讲得并不深入,在更多的地方讲的相互矛盾后人需要自己去理解、去思考、去发挥。于是同一本书,有人看出权谋,有人看出隐逸,有人看出积极进取,有人看出消极逃避。看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象出孔子是什么人;看庄子的著作,可以想象出庄子是什么人;看韩非子的著作,可以想象出韩非子是什么人。但是看完《老子》呢?没有人能说清这本书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道家为什么老庄并称?并不因为庄子的成就如老子一般,而是后学在用庄子的思想反过来理解老子,按照庄子的思路去理解老子的微言大义。

  《老子》很推崇“无”,但是“无”为什么值得推崇呢?书中通过比喻来说明“无”的好处,如 “凿户牖以为屋,当其无,有室之用”,也就是说建一间房子,里面必须是空的,也就是“无”,这样才可以“用”。魏晋玄学流行,中国的士大夫们每日谈天论地、无持无待、崇无贵有,把《老子》阐述到一定高度之后,汇成林林总总的见解。很多年后,一个名叫奥修的印度人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将这个比喻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曰人生观、世界观。这并没有错,很难说这有什么错,完全正确。当《老子》难以理解到这种程度之后,那就成为了一种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理解的事物了。并且,这个看法并不新鲜

  奥修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并且口才很好,这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来。他博学多闻,涉猎很广,虽然与各领域专家学者比起来可能远远不如,但是比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要强得多,要知道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八亿左右的文盲,像奥修这样拥有硕士学位的只是极少数。《天下大道》讲了很多似是而非的寓言,我想我不需要一一指出这些故事的错误,比如把庄子的事情放在老子身上。这只是一个寓言而已,就算把庄子的事情放在兔子身上又如何呢?奥修想要表达的是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在讲述书本上的故事。如果能有幸陪他聊天应该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但是我不会再买他的其他作品了,我感兴趣的是老子,不是奥修。

  附注:

  奥修(Osho)原名拉杰尼希(Rajneesh),出身印度耆那教(Jainism)家庭。1981年移居美国,2年后美国政府指控其犯有违反移民法、涉嫌谋杀、私藏武器生产和扩散毒品等35项罪名,限令5日内离开美国,并永远不准入境。拉杰尼希于1989年改名奥修,1990年去世。目前,他的组织奥修静修会(Osho Meditation)由20位弟子主持。

  《天下大道》读后感(四):《天下大道》:奥修看老子无足轻重自由

  “曾星智100本推荐书目”第35本、《天下大道》,[印]奥修,精神引导/心灵/道德经/老子。

  作者:曾星智,一个跨学科思想的专业投资者,公众号:ztouzi

  奥修的《天下大道》继《道德经心释》和《老子心解》后另一部讲述“老子”的书,在这本《天下大道》中,奥修最启示我的思想是:不是变得不平凡,而是变得平凡,做一个无足轻重者,享受无足轻重者的自由,而不是背负不平凡的人的束缚。人们都想着要功成名就、要出人头地,但我们要学会执着于不出人头地、让自己变得平凡,接受生命的自然。生命之道和投资之道皆是如此,天下的大道,不是知识而是智慧,不是非凡而是平凡,不是战争而是顺应。老子和奥修的天下大道,所谓道,即是自然,天下大道,即顺应外在与内在的自然,自然而然,来去自如,生命和投资都应如此。

  如果你是重要人物的话,你将是有限的、被限制的,你将是一个被囚禁的人。不,上帝不允许这样。他赐给你无足轻重的自由——无限的,无止境的。然而你没有准备好。对于我来说,开悟就是这样一种现象,去认识、去了解、去接受人是无足轻重的事实。突然间,你停止尝试不可能的事情了。突然间,你停止用你的鞋带把自己拉上去了。你了解到这种努力的荒谬——你就停止了。欢笑传遍你的存在。你顿时变得平静而泰然。正是那个想成为重要人物的努力在制造麻烦

  1、变得平凡才是真正最不平凡的事情

  “当你试着理解老子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在左弯右拐。有时候你看见他朝东走,有时候朝西走,因为他说东就是西,西就是东,它们是一起的,它们是一体的。他相信对立的统一。生命就是这样。

  “所以,老子正是一个生命的发言人。如果生命是荒谬的,老子就是荒谬的;如果生命具有一种荒谬的逻辑,老子对它也有同样的逻辑。老子只是反映生命。他不给它增加任何东西,他不在里面选择;不管它是什么,他都只是接受。

  “一个佛的灵性很容易看见,非常容易,你不可能错过它,它是那么非凡。然而要看到老子的灵性就困难了。他是那么平凡,就跟你一样。你的悟性必须成长。一个佛从你身边经过——你马上就会认出那是一个超人在经过你。他浑身散发着一种超人的魅力。你很难错过他,几乎不可能错过他。然而老子……他也许是你的邻居。你也许一直都在错过他,因为他太平凡了,他太不平凡地平凡了。那就是它的美。

  “要变得非凡是很容易的:只要努力,只要提炼,只要培养。那是一种很深的内在训练。你可以变得非常非常地精纯,变成某种完全不属于尘世的东西,然而变得平凡才是真正最不平凡的事情。努力是没有用的——需要不努力。训练是没有用的,方法、手段没有任何用处,只要悟性。要成为一个佛,静心是有用的。要成为一个老子,甚至静心也没有用——只要悟性。只要按照生命本来的样子领悟它,勇敢地去经验它;不要逃避,不要隐藏,勇敢地面对它,不管它是什么,好的还是坏的,神圣的还是邪恶的,天堂还是地狱。”(P6-7)

  2、变成自然,无足轻重者的自由

  “地狱不是别的,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不自然的努力的终极效果。天堂不是别的,就是变成自然的。

  “你是无足轻重的人。你生来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没有名字,没有形式。你死了也将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名字和形式只是在表面上;你在深处就是一个广大的空间。那是美丽的,因为如果你是重要人物的话,你将是有限的、被限制的,你将是一个被囚禁的人。不,上帝不允许这样。他赐给你无足轻重的自由——无限的,无止境的。然而你没有准备好。对于我来说,开悟就是这样一种现象,去认识、去了解、去接受人是无足轻重的事实。突然间,你停止尝试不可能的事情了。突然间,你停止用你的鞋带把自己拉上去了。你了解到这种努力的荒谬——你就停止了。欢笑传遍你的存在。你顿时变得平静而泰然。正是那个想成为重要人物的努力在制造麻烦。”(P30)

  “生命不希望任何东西完美,因为有了完美,进化就停止了。

  “完美就是死亡;不完美就是生命。生命热爱不完美。完美了,你也就没有用了——生命将把你扔进垃圾堆里,它不再需要你了。保持不完美,你就是活的,而生命将从每一个地方支持你。”(P109)

  3、这种爱不是占有的,因为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单独

  “只有空才能绝对纯粹

  “但是我们非常害怕空。人们到我这里来说:一个人独处太难了,因为一个人开始感觉到他的空。然后你去寻找朋友,去寻找爱人,整个努力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因为一个害怕他的空的人是无法真正去爱的。他害怕,他的内心深处有恐惧,他怎么可能爱呢?当他行动,当他假装爱上某个人的时候,他只是在设法逃避自己、逃避自己的空。他在设法忘记内在的什么地方有空和无。他在设法用别人的存在来填补这个空——而另一个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所以,在这个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爱情都是假。你迟早会明白,它们一直是骗人的。爱人会明白他们一直被欺骗、被愚弄,但是他们认为那是别人愚弄了他们,从来不认为他们对别人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他们不了解人类的悲惨和他们的愚蠢;如果他们了解自己的愚蠢,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就能够同情所有的人。当你无法单独、安静的时候,那表明你害怕你的孤独,你想用别人来填补它。你假装,另一个人也对你做同样的事情,他也无法单独。两个无法单独的人试图在一起;那将是一个悲惨的现象,一个地狱。

  “如果你不能在你的孤独里面爱你自己,别人怎么可能爱你呢?如果你不能爱你自己,你怎么可能期望任何人爱你呢?如果你如此厌倦你的孤独,那么别人也迟早会厌倦你的孤独。你无法填补它,它是无法填补的东西。它作为你存在的一部分而存在——你无法填补它,它必须保持空虚。它将保持空虚。所有填补它的努力都会失败。

  “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跟这个空协调,允许它,经验它。不要压制,不要逃避。感觉它,享受它——渐渐地,你就会理解它的美。一旦你理解了你的孤独的美,它就变成了单独。那么它就不再是空的,那么它就不再是无。那么它就是一种纯粹——它是那么地纯粹,以至于它是无形的。

  “要永远记住单独和孤独之间的差别。孤独像一个伤口。孤独意味着你惦念着别人。孤独意味着你老是想着别人、你老是渴望别人。……当你开始感觉到你的单独的时候,别人已经在你的脑海里彻底消失了。它不再笼罩你的睡梦,它不再碰触你的纯粹。你自己感到快乐,你自己感到狂喜,你过得很愉快。你第一次跟你的有和你的无协调。你是整体的。

  “现在你可以爱了。现在爱能够流动了,但现在的爱将是一种分享,而不是一种逃避。现在你能够去分享你的有和你的无。

  “现在你可以分享你的整体。现在你能够让任何敞开的人加入你的敞开,现在你们可以变成永恒之旅上的伙伴。这种爱不是占有的,因为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单独。实际上,你在单独的时候是快乐的,你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快乐的——你不选择。两者都是好的。无论如何你都感到快乐。现在你的快乐是不可摧毁的;别人可以享受它、分享它,但是无法摧毁它。”(P155-156)

  4、有智慧的人只知道一件事情:他不知道

  “苏格拉底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而不是一个有知识的人。有知识的人会给你一个确定的答案。有知识的人都有确定的答案,绝对的确定——那是他们愚蠢的一部分。实际上,只有愚蠢的头脑才能确定。生命是一个如此广阔的奥秘,它是不可测的、不可知的;如果你有智慧,你就无法确定。

  “智慧是小心翼翼的,智慧总是犹豫,智慧从来不确定。所以智慧从来不能被理论所禁闭。所有的理论都少于生命,所有的理论都是狭窄的,生命无法进入它们——生命是如此广阔,如此惊人地广阔和无限。有智慧的人只知道一件事情:他不知道。有知识的人知道很多很多事情,而且知道他知道——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一个有知识的人的愚蠢。

  “……当意识变成知识的时候,它就冻结了;当意识变成智慧的时候,它就变成一种流动。一个有智慧的人生命,全然地生活,但是他只知道一件事情——他不知道。向一个有智慧的人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向一个有知识的人学习是非常容易的。……有知识的人会变成一个老师。他可以教你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他可以教得很美。或许那就是为什么他不像一个知道的人那样犹豫。因为当一个人知道的时候,他也知道生命的对立一极。当一个人真的理解和知道的时候,他也知道每一样东西都和它的对立面连在一起,每一样东西都在会合并溶入它的对立面。没有什么是可以明确说出的,因为你一旦把事情说得很明确,你就已经停止它的流动了,你使它成为一个冻结的事实了。它不再是河流的一部分,它变成了一座冰山。”(P184-185)

  5、他是没有头脑,而不是头脑开放

  “一个有智慧的人并不是犹豫不决的,但是他显得犹豫不决,因为他不带任何结论生活,他一刻接着一刻地行动。他从来不从过去携带任何结论。无论生命带来什么,他都以一个新鲜的意识来面对它,而不是以一个背负着结论的意识来面对它。如果这样的话,每一样东西都是死的。你透过结论来看——那意味着你透过过去来看,那意味着你透过你的经验、透过你的头脑来看。你从来不直接跟生命接触。

  “……你以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是谦卑的,自我抹煞的,就像冰开始融解一样;你以为智慧就是谦卑——不是的。一个有智慧的人只是‘无我’,如此而已。我不会说一个有智慧的人是谦卑的,因为谦卑也是一种自我主义。”(P199-200)

  “在你看来,一个有智慧的人是头脑开放的。实际上,他是没有头脑,而不是头脑开放。你可以是头脑开放或者头脑封闭;有智慧的人是一个‘没有头脑’,但是没有头脑在你看来最多就像头脑开放一样。它太深奥了,你理解不了。你最多只能理解:这个人非常开放,他的头脑不封闭,但是你不知道他没有头脑可以封闭。他不是头脑开放,他完全是一个没有头脑。并非他家里的门是开着的。事实上,那里没有家。他只是站在广阔的天空下,他没有家也没有门。与其说他是开放的,不如说他就是开放。”(P202)

  ---------------------------------------------------------

  《天下大道》:老子无足轻重的自由

  [印]奥修 (谦达那 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1版

  作者:曾星智,一个跨学科思想的专业投资者,公众号:ztouzi

  《天下大道》读后感(五):美的老子

  奥修说,佛陀是天上走的,所以你很难跟得上,而老子是扎根于地的,因此,他和我们都很接近,老子就像一颗树、一朵花、一口井那样平常,他和我们没有距离,因为他呈现出来的正是万物一体的道。这是很美的比喻,奥修有意刻薄了一下佛陀、耶稣、克里虚纳和马哈维依,以突显出老子的道法自然,他甚至说,老子就在他内,他和老子是一体的。

  这些仿佛充满挑衅的话语,是一道很好训练大脑的问题,看你是否会给大脑设定下的那些概念迷惑,你也许可以接受老子和佛陀、耶稣、克里虚纳和马哈维依并驾齐驱,但你无法坦然接受他们比老子“低”半分,好吧,你以为奥修在用你的分别心来分别道,你于是又中计了,奥修说了一辈子需要No mind,他说了一辈子,要记住,他没有什么可以另外给我们,除了叫你放弃头脑。

  道是什么,临济和尚说,饿时食,困时睡。 奥修还说了一个很美的比喻,奥修很喜欢用比喻,一些似真似假的故事,所以,他还和庄子很像,庄子是特别喜欢讲故事的一个人,庄子笔下的故事都很活泼,但他不会给出答案,他只讲故事,因为语言是无法说出道的,语言可以接近道,但语言文字从来没有呈现过完整的道,所以庄子讲故事,他用比喻,比喻是接近感觉的,比喻会提供直觉给你,让你自己去感悟,道是自己的事,不是别人的,所以你只能自己去领悟。

  所以奥修也有很多比喻,他说上班就是工作,而下班就是退休。你怎么可能真的用一个60的年轻数字来设定工作和退休的界限。所以这很美,它就像那个睡着就是死去,醒后就是出生的比喻,因为这是属于自然的,阴晴阳缺周而复始,我们除了感受它、接受它、享受它,别无他法,道法自然,看似很被动,实质却与天地同在,齐物,则逍遥。

  在世人眼里,老子是隐遁的,老子又是烟火气十足的。老子是空的,因为空,所以老子能装下所有的东西,装下名利、装下财富、装下智慧、装下世间万物装修宇宙,装下道。你只有是空的你才能拥有一切,你只有看到一切的空性,你才可能不被一切所迷惑。老子是空的,所以无为才能无所不为,费尔普斯拿了8块奥运金牌,但他只能算是一个超人,他依然是受限的。但你无法超越老子,老子是无法超越你,你怎么可能去超越自然,你可以利用自然、破坏自然,但你永远无法超越自然。

  汽车没有了轮胎将无法行驶,轮胎的里面靠的却是空气,这是空性。船在水上航行,也需要内里的空。任何东西归根到内,都是空性。原子再分,电子之间也保持着相当的空无距离。世界由空而来,只是我们习惯了“有”的感觉,而害怕那“没有”的感受。

  老子是美的,他被迫留下的3000文,美了几千年还是那么的美,奥修也是美的,好吧,事实上,他们和佛陀、耶稣、克里虚纳及马哈维依一样的美,他们的美是无法言喻的,是柔软的。

  因此,我找到这一句话,很美的话:“在外在世界,最柔软的东西是水;在内在世界,最柔软的东西是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天下大道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