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读后感10篇

2022-03-21 09:46: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读后感10篇

  《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是一本由叶檀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读后感(一):粗制滥造

  我不知道说这本书好的人,收了多少好处。书的内容一句话概括:书编的没逻辑、杂乱,感觉编辑脑子里一团浆糊。拿序言里的一句话为例: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城镇化“豪赌” ,工业化时期的大规模投资仍将延续。在经济数据企稳的过程中为经济结构调整腾出空间,这既是林毅夫的胜利,也是中国2012年实体经济下行倒逼的结果。谁告诉我,这段话想表达什么意思?

  《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读后感(二):普及经济分析的通识读物

  收到书后,很是欣喜,一直在关注 叶檀的博客。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经济新闻信息更新,部分新闻后面会附上她对于这些问题的简短看法,很直观。

  马不停蹄的在工作的间隙开始看,作为一个在一线经济部门的基层工作者,虽然工作时间不长,大学里辅修了学校里最好的会计学,拿到学士学位。这本书不啻为一本很好的普及读物。以前,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为学也是如此,这本书大概可以把读着从“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的境界带到“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境界。叶博士的这本书,涉及当前最热的诸如货币超发导致的通货膨胀,茅台酒的溢价、苹果与唯冠之争、油价波动解读、房价调控、电子商务等几个问题,各大篇内部存在相互照应的逻辑性。叶博士以其对这些当前炒的颇为热的经济热点用大家看的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作为小本毕业,在前线经济部门工作的我来说,非常受用。想来对生活中的大多数作为非经济研究专业户的经济参与者来说,也是很好的普及读物。

  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对于经济运行来说,尤为明显。但能够把这种联系,用自己的观点陈述出来,是为旁观者的清醒。文章中间不乏对作者对当前经济形势部分领域的投资建议,当然,接受与领悟程度因人而异,实践操作更是个人的自由选择。

  对于资源拉动型的通货膨胀时期,应该如何降低风险呢?“最好手段当然是储存实物资产和大宗商品,而不是购买股票。”

  对于蹭蹭上涨的房价,我认为分析的有为精准,限购政策实属无奈之举,“限购政策是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特殊措施。除非我国经济出现难以挽救的崩溃式下滑,放松投资性购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调整限购政策、打鼓励投资性购房擦边球的城市新政等,无一逃脱被“叫停”的命运。这绝不仅仅是因为松绑限购引起民意的强烈反弹,更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再难承受作为金融杠杆的沉重地位。”作为生活在二线城市对房子有刚性需求的小青年的我,通过叶博士的指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了解了中国房价市场的大体情况,也为我的小购房计划多打一些基础。

  还有结合房产介绍的商业房产,叶博士给出了五条明确的建议,“买商铺有几个要注意的:第一,就是尽量要买有独立的临街面,处于繁华地段,人流量大,这是个最基本的判断;第二,要看周边的竞争关系,比如说周边的这种商业将来可供应的量是不是比较大,物以稀为贵,如果将来的规划里边有很多可持续供应的商铺,那人流肯定会被稀释;第三,周边有没有商业区,如果有大商业区的话,大树底下好乘凉,自然就会有很多人流;第四,交通的通达性,包括周边人口的人均消费力、恩格尔系数等各种各样的宏观数字;第五,投资成本。”分析很专业,也是很中肯的意见。

  当前,电子商务越来越热,淘宝,京东,亚马逊,当当……都已经成为互联网电商的火拼伙伴。今年夏天格外的炎热,但是购物需求不会因天气减少,网络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叶博士分析了网商里的电子书企业,网络视频企业,影视投资等,旅游网站也悄然而兴。我自己鲜少使用旅游网站,也许今年休假的时候也考虑尝试一下,普及了我对这方面知识的欠缺。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打开电脑,每天都会有不计其数的信息闯入眼球,而我们只有主动选择其中于己有利或者感兴趣的来赏读,这本书看了一大半,总的看来,是一本值得看的书。

  本书也存在一些逻辑篇与篇之间较散,逻辑不严密的问题。但作为一个普及读物,这些瑕疵可以容忍。听闻有些传言,叶博士部分观点有误,本书作为一个信息梳理,个人观点的解读来讲,是还可以的,微小的瑕疵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读后感(三):新闻数据解读

  叶檀作为财经评论员,相比她在媒体上的发言,可能因为书是白纸黑字要流传下去的,这本书的评论逻辑还是很让我信服的(也可能是我水平有限,所以觉得还行)。书的风格,也是新闻解读、财经评论的形式,每一个新闻事件下面导论、附加评论、解析。

  第一节

  比如在通货膨胀这一节,“是资源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各种稀缺型资源的价格飙升,比如土地、石油等,导致了整个市场物价水平的上涨。在通货膨胀时期,应该如何降低风险呢?最好手段当然是储存实物资产和大宗商品,而不是购买股票。”

  不过对股票的看法,我的意见不是因为通货膨胀不买,而是因为现在的权重股都是产能过剩的夕阳产业,靠政策打强心针勉强维持着,随着经济转型的阵痛,我们只能尽可能的在糟糕的形式下保全我们的财产。

  第二节

  对茅台的分析,说实话我真心没有想到,她能写这么犀利,分析的这么悲观,我一直认为像这种,怎么说呢,公关做的这么好的公司,应该让评论员们很有好感的

  2012年年末以来,“茅台”正遭遇着一系列的困境与变革。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茅台”依旧是中国唯一得到国内受众认可的奢侈品牌,它依然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在未来三四十年,它的消费依然会节节上升,这也是奢侈品消费的一个趋势。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茅台”目前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可投资品种,因为它仍旧是一个工业品,可以不断地加量扩产。

  我真的对这个没有什么研究,不过作为普通人而言,我觉得它其实没什么可投资的价值。

  第三节

  关于“苹果派”时代的电子消费

  “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iPad商标权之争,让许多商家深刻意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同时也催发了“商标注册”这一新兴职业的出现。企业要学会保护自有知识产权,尤其要重视“商标”的保护和维护。一个好的商标,就是企业的一笔巨型财富。”

  对这个事不清楚,特意去百度了一下,觉得叶老师分析的还是很客观全面了。

  只读了冰上一角,只能评价这么多了,还有更多内容,我就不剧透太对情节了,对于希望了解经济数据和新闻解读的人来说,我个人还是愿意给四星的。至于扣的那一星,我觉得从注释做的不够完善。。。很多东西其实都应该注释,标明出处的。

  《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读后感(四):被过誉的才女

  叶檀,知性女性,财经巾帼。纯属因为叶檀的名气买的,没看完,写的都是经济热点,会抓住读者的心理,不愧为书商,但是每篇都没有深度。让我不禁想起i大学教授吩咐几个研究生学生去百度了一大段资料,外加罗列一些数据,就拼凑起一本著作的典故。

  这样写经济热点,注定随时间加速衰减。又如此地没有深度,经不起咀嚼,毫无营养,归为快餐书籍甚为妥当。

  全篇都是描述现象,然后罗列数据,最后总结陈词滥调。模式如此趋同,我该赞叹果然文笔一致,绝无代笔之嫌,还是批评创新乏力,挖掘不够呢?

  如果本书实在是凝聚了作者的心血,我竟无言以对。如果本书只是时间匆忙下的拼凑之物,那么我奉劝作者,短期利益可期,长期无异于用名声去换钱,这样的水平实在有愧作者之声望!

  《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读后感(五):我们的银子注定要被偷走?

  财经女侠叶檀近日写了一本书,书名是《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一个肯定句带上了一个问号,叶女侠的思维看起来很是混乱。但是细读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不是叶檀的思维混乱,而是我们的经济太混乱,混乱到GDP不停地涨、老百姓的钱袋子却不停地缩;混乱到政策一天一个变化,北京的房价还是在三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那些异乡人在好不容易熬到了购房资格后却依然只能傻傻地租房。

  在漂亮的数据面前,我们似乎过得越来越不好。

  若干年前,中国的图书市场上还有一本奇葩书红得发紫,书名叫《谁动了我的奶酪?》。那时候这本书畅销究竟火到什么程度,现在已经无法描述了,因为如今没有任何书可以超越它。据说《谁动了我的奶酪?》虽然在全球发行,但是中国的销量最大,为什么?并不是中国的人口多,日本随随便便的一本书可能已经赶上我们的畅销书了,中国并不是什么读书大国。而是因为中国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我们的“奶酪”究竟被谁拿走了!

  如果说《谁动了我的奶酪?》是老外用一个全新的理念唤醒了我们争取自己利益的意识,那么《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则是用犀利的眼光把中国的经济分析了个底朝天,把那些赤裸裸的外衣全部扒开,让你看一看中国经济到底是怎么回事。

  叶檀最厉害的一点是,她敢直言不讳批判中国的股票,如果你是个老股民,说不定看了这本书能清醒一些。叶檀说:“我国的通货膨胀,是资源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各种稀缺型资源的价格飙升,比如土地、石油等,导致了整个市场物价水平的上涨。在通货膨胀时期,应该如何降低风险呢?最好手段当然是储存实物资产和大宗商品,而不是购买股票。” 2007年那种牛市恐怕永远不会再来了!

  但中国股民就像中国球迷,无论受多大的打击,无论有多少黑球,从不轻言放弃。这群人真是值得我们致敬!这也造成了证券市场厚颜无耻惯了,从不自省——给你一个梦,你去追吧!你不挣钱?卖菜大妈都挣到钱了!

  坊间传言,叶檀已经上了上海证监会的黑名单,不管是真是假,但凡上海证监会旗下的媒体上已经没有了叶檀的名字。

  可我想说,这个时代,还是需要这样的女汉纸,敢于揭露真相,敢于直言不讳,因为我们实在不想越过越穷了!

  《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读后感(六):誰在為窮人說話?

  y 亂

  邱華棟在小說《教授》裏,將經濟學家描繪成了現代社會的“巫師”。他認為,所謂的經濟學家們“今天說房價要永遠漲下去,明天說股市要跌到1000點。而且,無論他們說什麼,都有人信。這些人是不是在為一些特殊的利益集團服務?是不是在為跨國資本、官僚資本和民間資本說話?誰在為窮人說話?”

  “財經女俠”葉檀的新書《中國經濟站在了十字路口?》的讀者定位不是窮人,而是超離一定階層限制的廣泛人群。這些人可以是感歎柴米油鹽價格暴漲的家庭主婦,可以是工資太少而不敢回家過年的“八零後”,可以是買不起高檔轎車的普通中產,可以是處在轉型升級壓力之下的企業老總,也可以是正為財富大幅縮水而焦頭爛額的富豪們。總之,這是一本寫給被快速變動的中國經濟折磨得有些抓狂卻又無處可抓的人們。

  看的出來,這本書是作者接受媒體專訪的文字版。在口語化的表達中,作者有意無意地想在短時間內,討好所有對於經濟學知識零基礎的受眾。但是,討好所有人,就基本上等於誰也沒討好。

  《誰偷走了我的“銀子”?》這一命題,其實所有的中國百姓都會有切身感受。可是這個簡單的命題,被葉檀解讀得十分複雜。她不去好好解釋“為什麼錢不值錢了”“深層原因是什麼”“普通百姓如何保值增值”,而是化身官方政策宣講者的角色,給大家灌輸“錢在有些地方還是挺值錢”“並不是所有人都感覺在漲價”“中國與美國的收入消費水準不存在可比性”。

  在《天價茅臺,為誰而飲?》這種具有爭議性的話題,葉檀則將自己定位成茅臺酒業的政策顧問,充分調動了財經專業知識,犀利地指出“作為奢侈品的茅臺酒具有相當大的升值空間”“國家抑制三公消費,讓茅臺為自己不透明的銷售模式買單”“茅臺落後的經營方式亟待轉型”,倒是讓人眼前一亮。可是,這種分析跟普通百姓有什麼關係呢?這是讓大家去買正宗茅臺酒保值,還是讓人們嘲笑茅臺四處樹敵,落得孤家寡人一樣的處境呢?

  而在《車市價格戰與經濟寒冬》裏,葉檀用短短幾句話,就將沒有開上寶馬一類中高端車的屌絲青年,徹底排除出“中國人”的隊伍。她說:“以前一提到寶馬,人們都覺得那些車似乎都是富家子弟的專利,而現在好像不是這樣子,更多普通人也能開上寶馬車了。有些家庭為了讓孩子生活得更好,會竭盡全力為其購置中高端汽車。在購買寶馬車的消費者裏,24歲到30歲之間的人群佔有24%的比例。在中國,一般年輕人更喜歡消費中高端車。”這句話或者可以這樣理解,一般中國的年輕人都“喜歡”消費中高端車,只是他們沒幾個人消費得起。

  幾個月前,網上瘋傳一個消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申請個人破產”。內容稱,克魯格曼個人赤字高達700萬美元。債務來自曼哈頓公寓房貸、信用卡欠款和Tiffany珠寶的店內融資。他最大的投資失誤是在2007年購置不動產,交易不久就跌價40%。消息還煞有介事地評論,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破產“真是對經濟學家的實操能力最大的諷刺。”後來,網友才發現,這個消息的來源其實是一個類似“洋蔥新聞”的專門發佈諷刺、搞怪假新聞的英文網站。不過,大家事後似乎並沒有感覺被愚弄,只是覺得可惜而已,“誰讓他們不為窮人說話,讓他們也嘗嘗貧窮的滋味吧?”

  【約稿、轉載,請直接豆郵】

  《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读后感(七):听历史学者讲财经故事

  听历史学者讲财经故事

  知道叶老师是博士,不惊讶,而发现她是历史学博士,却主要从事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等领域的写作的时候,着实惊讶了一下。

  读了《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又不惊讶了,可以肯定,一些尖锐而且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的论断,是在充分一手调研和了解二手资料之后得出的,同时结合了跨一定时间线度的观察。好奇地想写一写历史学家是如何讲财经故事的。

  油价问题。作者提到了经济学家茅于轼的一个观点是国内石油的问题是由于垄断造成的竞争不充分。而在考虑了我国石油很多是从中东、非洲进口的运费、保险等成本之后,作者提出了税收。在刨除税收之外的国内油价与美国油价接近相等。进一步,如果石油价格与进口地有关,结合了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石油进口的数据,来质疑了下石油定价过程中挂靠地的选择倾向。回归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能源战略,则提到了进口能源不是问题,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继而站在国家的石油安全的角度,指出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性。

  深市的第一支股票深发展。作者通过深发展的历程,分析和印证了资本市场20年的变迁。这样的分析无疑深刻地运用了作者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和视野。将时间线和事件线联系起来紧密结合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深发展的出身来自于信用社,这使得它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开放银行市场里先天不足;对上市公司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必须对前十大贷款客户名单进行披露的要求执行不到位;银行资本充足率远低于《巴塞尔协议》提出的8%的比率。美国新桥资本投资深发展的利与弊带来的提醒。

  这里也似乎慢慢显现一个问题,在中国从资本不足的国家变为一个资本过剩的国家之后,外国资本对中国的投资多是财务投资行为,财务投资往往注重投资报酬率,更关注中短期的收益而不是对于中国产业的发展与升级的推进。无论新桥资本还是高盛几乎无不如此。那么如果这种强投资回报衰退,而国内的企业依然无法借重国际合作获得国际化企业的成长经验和文化价值。那么到时候我们将面临的是怎样的情形?

  全球经济的特征之一是人们越来越注重货币之间的关系。这也渐渐清晰了一层意义,国际投资,不仅仅是投资他国的生意,同时还在投资他国的货币,此时货币也具有了商品属性。但在货币宽松政策和货币超发占政策主导的情形之下,实体经济更好了么?

  本书读来的痛快在于作者以她历史学的深邃的视野,将财经议题进行关联的定量的解析,同时以历史学者的独到提炼出经济变化的关键时间点和重要事件。挖掘出经济表面事件的内在逻辑。而这种逻辑将带我们走出虚妄的念想和判断,来捕捉经济发展的残酷与真实。

  而现在中国经济的十字路口,怕是外资撤离的时候,我们依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怕是在担忧经济增速下降的时候,我们追逐了货币宽松的大势,而当我们回首发现货币无法再刺激消费和促进生产的时候,怎么办?

  爱丽丝问道:“请你告诉我,从这里可以去哪里?”猫回答:“这要看你想去哪儿。”

  《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读后感(八):我没学金融,可我得懂经济

  如今的社会生活已经不再能够容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情况了,我没学金融,可是我得懂经济,否则我们根本无法跟上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脚步。这本书贴近老百姓日常的生活,每章节的内容都是时下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从房价上升到对中国经济的解读,让我们对经济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曾经的我只是知道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可是背后的很多实质性东西都不知道。很多东西只有知道了背后的实质,才能够对它有个根本的认识,知道了原因方可遇见结果,而不是云里雾里瞎抱怨瞎发愁。叶檀女侠用她专业的知识加上通俗的解释,让我从中解读到很多经济学常识,收益颇丰。

  “以我手写我心,用数据与逻辑说话”,的确,从书中可以看出叶檀女侠对于经济的认识和解读是十分到位的,不是凭空说话,而是用数据和逻辑谱写真实现状。

  如果关心经济,关心中国经济的现状的朋友,不妨仔细一读该书,相信从中大家能够解读出新的内容与见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