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读后感10篇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是一本由(美)露丝·布朗著作,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读后感(一):小猫不怕黑
独自走黑黑的道路,我常常害怕的直冒冷汗,唯一能给自己壮点胆量的就是大声的唱歌,来稍稍压低心中的恐惧感。
不知道怕黑怕的是什么,怕的是黑,还是怕看得到自己而自己看不到的东西。或是有时候什么都没有,只是怕了黑的本身呢?
据说猫的视力很敏锐,在光线很弱甚至夜间也能分辨物体,而且猫也特别喜欢比较黑暗的环境。在白天日光很强时,猫的瞳孔几乎完全闭合成一条细线,尽量减少光线的射入,而在黑暗的环境中,它的瞳孔则开得很大,尽可能地增加光线的通透量。猫的瞳孔的阔大和缩小就像调节照相机快门一样迅速,从而保证了猫在快速运动时能够根据光的强弱、被视物体的远近,迅速地调整视力,对好焦距,明视物体。
不过,猫是色盲,在它的眼中,整个外部世界都是深浅不同的灰色。
小猫不怕黑。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读后感(二):没有看过书的孩子慎读,因为有剧透。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
除了看恐怖的书,我也喜欢看恐怖电影,而且看到恐怖的地方就一定会笑。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本书肯定会挺吓人的,没想到书都快翻完了还是没有出现个妖怪什么的。等故事讲到柜子旁边的时候,我感觉肯定没有足够的篇幅再来讲一个精彩的、大战妖怪的故事了。当时还有点小失望的。
结果柜子里躺着一只小老鼠,感觉挺意外也挺好玩。老鼠一脸慌张,搞得好像我是妖怪一样。挺过瘾。不过,希望站在柜子旁边的那只黑猫不要吃掉小老鼠。不然下次再看这本书的时候,故事的结尾就会变成“盒子里,......什么都没有。”那样的话,看了一定会觉得失望。这样一来,这本书就真成一本骗子书啦。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读后感(三):多重奏的故事之读者说:
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有点冒险的故事,一个有点神秘的故事。
一只黑猫瞪大着眼睛在古旧的封面上直直地望着我。这是一个尘封的木箱子?还是一本破旧的古久书籍?裂开的痕迹述说了它的古老;带锈的铜锁暗示着它的神秘;哥特式的建筑在猫的身后若隐若现,隐藏着冒险的路途未知的遥远。
我翻开了它,翻开了铜锁的背后。一簇颓败的灌木生长在我的视线中央。凋敝的黄叶、失去鲜艳颜色的浆果、被蜘蛛网封干的蘑菇。它们簇拥着书名——《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躲在树叶下面的老鼠也有眼睛乜斜着我。还没走进,我便感觉到黑暗的笼罩。
故事正式开始了。一大片黑色的荒野占据着全页。近景的荒草丛生和远处的黑云密布以及一小片远远的黑色树林遥相呼应。中间大片的留白给我想象的空间。可是刮擦出来的斜的粗粝的线条,让我仿佛听见了呼啸的风声。风声这么凛冽,我的脸似乎都要被风吹疼了。一只巨大的猫头鹰从右斜上方俯冲下来,他的眼睛炯炯发光,他寻找到了什么样的猎物呢?我顺着它的视线找去,草丛中的兔子正在不安地看着我。它们在用眼睛向我发出无声的呼救吗?就在我要跳过这一页的时候,我看见了那只封面的黑猫,从页面的最左侧探出一个小小的脑袋。它的脚步无声无息,它的姿态小心翼翼。我是否要跟着它,一路走过去?
第二页,又是一个全跨页。这页里,我看见的不再是辽阔,而是纵深。茂密的黑色森林应该就是第一页上那个小小的黑色树林吧。原来我走了这么远的路,在一页之后,跟着无声无息的黑猫的脚步后面。走进的森林依然神秘,围绕着它的浓雾让我无法一眼看透它。无数双闪烁的眼睛在树木的背后警惕地看着我这名擅入境地的不速之客。这里有多久没有人迹了?所以我轻轻的脚步才会惊动这些本来熟睡了的生物?连那些多年自生自灭的风干的蘑菇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更别说那些惊飞起来的蝙蝠。可是,我得紧紧地跟着那只黑猫,它的背影就快要消失在森林的深处了。一个高高耸起的屋顶偶尔出现在移开的白雾后面。那里,是不是就是故事的发生地?
黑猫停住了脚步,安静地抬着头坐在古堡的台阶上。它是不是也有点迟疑,在面对未知的黑暗和古老的破败的时候?我也远远地跟在它的后面,停下了脚步。树枝上的猫头鹰仿佛黑夜的卫士一样,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我。我该不该跟着黑猫走进这座黑黑、黑黑的房子?粗粝的高耸的屋顶仿佛伸进黑色夜空的无声呐喊。它呼喊了几个世纪了?它寂寞了几个世纪了?它宁静了几个世界了?门前空荡荡的空白曾经停下了多少的喧嚣和热闹,如今成为我走向它之前的疑虑和停留。
黑猫走进去了,我还来不及好好思考,就不知不觉跟着它走到了房子的正面。黑猫从那扇黑黑、黑黑的门里探出了头,第一次它的脸上有些许俏皮和笑意。它在房子里看见了什么?故事就躲藏在布满蜘蛛网的门后面、在堆满落叶的台阶尽头、在扣响怒目而视的铁把手以后吧。我都有点迫不及待地推开这扇厚重的吱嘎作响的木门了。
空无一物的大厅被钻过彩绘玻璃惨白的月光一照,早已破败的木地板更显惨白。曾经很威严的独角兽雕像也在惨白的月光下露出张皇的脸。破絮一般的灰尘随着黑猫轻巧的脚步浮动着,它们也在欢迎勇敢的探险者吗?
门厅后面,是一段长长的长长的楼梯,铺着一条已经不明颜色的长长的长长的地毯。黑猫扭头在望着墙壁的一端,顺着它的目光,我看见一张泛黄了的画像。曾经涂着金色的相框边缘已经斑驳,披挂着勋章的公爵几世还在用着不可一世的姿态打探着客人。美酒和佳肴却再也不能奉献给我和这只黑猫了。曾有的觥筹交错只换来眼前的寂静和飘荡的尘土。
黑猫又一次停下了脚步,在楼梯上面的走廊处。是因为脱落的色彩和斑驳的墙壁,还是因为挂不住的荣耀和留不住的辉煌让黑猫小小地思考了一下?未燃尽的烛台似乎还在述说着过去的好时光,可是,又有谁来温柔地点亮这条黑黑、黑黑的走廊?被夜风吹起的窗帘的那端是否还有甜蜜的梦乡?
黑猫突然奔进那幅窗帘后面去,连墙角下的一双警惕的眼睛它都来不及顾及。窗帘上的花纹也似乎在加强这故事的张力和紧迫。我是不是正在一步一步接近故事的核心?我的心开始砰砰地跳跃起来。
帘子的后面又是一个空荡荡的房间。一个空空摇摆的木马突然向我奔来。就在一瞬间,我恍惚看见有孩子的身影闪过这个空荡荡的空间。黑猫端坐在房子的中间,惨白的月光刷刷地刷在地面上,黑猫的眉头紧蹙。它的身后有一个虚掩着的橱柜。秘密就在这个橱柜里?
黑猫站立了起来,高耸的橱柜仿佛就要压在了我的身上。一切不明迹象的可疑的痕迹都让我的呼吸加快,我的心也跟着黑猫跳了起来。缠绕着蛛网的锁孔却在挑逗着我去打开这个黑黑、黑黑的橱柜。
拂去蛛网,橱柜被小心翼翼地打开,还来不及听清橱柜门吱呀吱呀的响声,琳琅满目的宝藏就出现在整个画面里。圆溜溜眼睛的娃娃依然天真地睁着双眼,和我调皮地打着招呼;敲鼓的小狗依然有节奏地打着节拍,为所有快乐的童年时光;那只叫做维尼的熊依然憨厚地等待着罗宾带他回那块魔地,哪怕它已经有九十九岁了……一个闪着光的盒子,在黑黑、黑黑的角落里,如同龙宫里的定海神针,是这个故事的源头和结尾。
我知道,故事就要结束,秘密就要揭开。我屏住了呼吸,和黑猫融为一体,轻轻地翻开这个黑黑、黑黑故事的最后一页。哦,盒子里,有……一只老鼠!
这是黑猫在和我们开的一个大大的玩笑吗?还是我见过的故事中最出乎我意料的结局?我忍不住大笑起来。在我所有绷紧的紧张神经之后,这种笑声是真正的无拘无束的开怀大笑。
我又仔细地看了看那只紧张的老鼠,它瞪大的双眼、它竖起的大耳朵、它摆放整齐的拖鞋、它桌上的咖啡杯、它井井有条的卧室……这一切,又让我无端地感动起来。哦,是的,在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的尽头,能够遇见这样一只认真生活的老鼠,真是最好的礼物。
这真是一次紧张又愉悦的故事之旅。
无意间拿起这本绘本,翻翻看看后不得不惊叹这本绘本非常的赞,从带着老旧气息,堆满厚厚灰尘感觉的的图片到简短精准的文字都营造出一个极其诡异又引人不断往下阅读的氛围。在这种又怕又想的心情下,书中的所有疑团随着最后一页的翻开豁然开朗。而最后一页中盒子里的“小世界”显得极其有趣,躲在被窝里小老鼠瑟瑟发抖的样子和惊惧的面部表情可以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虽然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我们解开了谜团,整个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是新的篇章却在这里拉开了序幕。这个停止让人们在合上这本书后回味无穷,忍不住去揣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
封页和封底的设计也极其用心;文字“黑黑,黑黑的……”贯穿了全本绘本的始终,使阅读变得充满了画面感和节奏感;一只猫的视角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很多书的阅读都让人有厌倦感,在看完一遍之后就放到一边,而这本书却让人想将其好好收藏起来。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读后感(五):当弓已拉满、箭在弦上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一个满是童书的阅览室里,那时看的是台湾的版本;我们一行几人席地而坐,每人怀里一堆、脚边一堆,如饥似渴,看得忘乎所以、不知今夕何夕。
那时一直在想,要是我们有简体中文版引进该多好!
现在,当时的希望已经陆陆续续地实现了,不管怎样,都要好好地感谢这些出版社呢。
看的时候,只觉得心在被慢慢拉紧、拉紧,当最后的结尾将要出现时,仿佛弓已拉满、箭在弦上一般的紧张。
“从前,有一片黑黑、黑黑的荒野。
荒野上,有一片黑黑、黑黑的树林。
树林里,有一座黑黑、黑黑的房子。
房子的正面,有一扇黑黑、黑黑的门。
门后面,有一个黑黑、黑黑的厅。
厅里面,有一段黑黑、黑黑的楼梯。
爬上楼梯,是一条黑黑、黑黑的走廊。
走廊的尽头,是一块黑黑、黑黑的帘子。
帘子后面,是一个黑黑、黑黑的房间。
房间里,是一个黑黑、黑黑的橱柜。
橱柜里,有一个黑黑、黑黑的角落。
角落里,是一个黑黑、黑黑的盒子。
盒子里,有……”
盒子里到底会有什么呢?
当浓重的静默、迷雾缭绕的神秘、缓慢却又有序递近的节奏、古老荒凉的气氛、被遗忘又被发现的惊险……这一切都走向极致时,有什么会在盒子里迎接我们?
翻开那一页,每次,我都忍不住惊笑出声。
这是一个如侦探小说一样极具悬念的故事,而侦探就是带我们走近房子的猫头鹰和房子里带我们走近盒子的黑猫。
那只黑猫一定会觉得我笑出声来真是太不礼貌了。因为最后它一定很得意呀。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读后感(六):戛然而止和回味无穷
无意间拿起这本绘本,翻翻看看后不得不惊叹这本绘本非常的赞,从带着老旧气息,堆满厚厚灰尘感觉的的图片到简短精准的文字都营造出一个极其诡异又引人不断往下阅读的氛围。在这种又怕又想的心情下,书中的所有疑团随着最后一页的翻开豁然开朗。而最后一页中盒子里的“小世界”显得极其有趣,躲在被窝里小老鼠瑟瑟发抖的样子和惊惧的面部表情可以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虽然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我们解开了谜团,整个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是新的篇章却在这里拉开了序幕。这个停止让人们在合上这本书后回味无穷,忍不住去揣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
封页和封底的设计也极其用心;文字“黑黑,黑黑的……”贯穿了全本绘本的始终,使阅读变得充满了画面感和节奏感;一只猫的视角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很多书的阅读都让人有厌倦感,在看完一遍之后就放到一边,而这本书却让人想将其好好收藏起来。
看完《如果第一眼你没看出来》,再看《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你很难想象这两本书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手,一本色彩明亮,一本黑得可怕,两者的风格似乎很远,但细细读来,我们会发现两本书还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论是在主题的深刻性还是表达技巧上,都显露出作者的功力。
经常会听到家长说孩子胆小,尤其是当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对某种东西表示害怕和恐惧的时候,家长为了解释孩子的行为就不断向别人重复,“我家孩子天生胆小”,于是在家长的一再暗示下,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甚至一些事情还没尝试就被“胆小”的标签拒之门外。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中出现了猫头鹰、猫、老鼠、兔子四种动物,通过作者的描摹刻画和讲述,我们或许能从中汲取如何克服害怕和恐惧的方法。彭懿老师说,“这本书太恐怖了, 胆小的孩子也许会被吓哭:黑天黑地,一只猫头鹰盘旋在天上,一群瑟瑟发抖的兔子,迷雾树林,空无一人的鬼屋似的老宅……”,整本书都有一种黑黑的、阴森森的恐怖气氛,但是我们看到猫头鹰、猫、老鼠、兔子在书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猫头鹰在荒野中俯冲下来,目标却不是藏在草丛中的兔子,最后停落在房门外的一棵树上,眼中流露出一种坚定;那只黑猫看似目标明确,对房中的道路似乎很熟悉,跟随它的脚步我们看到各个黑黑的角落,它偶尔左顾右盼、偶尔静坐聆听、偶尔有点被吓到,但却长驱直入,直到引领我们进入老鼠藏匿的角落;而老鼠,这个最后出场的动物,透过眼睛我们读到了它的恐惧,但是老鼠所在的地方却十分温馨:文艺复古的格子被、巧的拖鞋、有着温馨柔光的蜡烛等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然而,故事到此就嘎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猫头鹰在西方是“智慧”的象征,所以在黑黑的故事中,它扮演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好像从一开始发生的故事到最后结束它都了然于胸;那只黑猫对于房间各个黑黑的角落或许心存畏惧却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堪称勇往直前的“勇者”;老鼠相比之下是个“弱者”,显得比较胆小,但它却没有落荒而逃;还有猫头鹰出场时候的那群兔子,藏匿在草丛没有逃跑,也属于弱者的“范畴”……同样面对“黑黑”,面对恐惧,这四种动物的表现却各不相同,这和我们人类面对恐惧的表现不是一样的吗?恐惧和喜欢、难过、生气等一样,都是我们人类正常的心理和情绪,面对恐惧的情绪,有人藏在自己的内心并不断强化负面效应,最终占据内心很大的一块以致于影响一生的生活;有人通过宣泄得到疏解,只残留一点恐惧的情绪体验,占据内心的一个小角落;有人处理得当,面对恐惧会变得更加勇敢甚至智慧……我们家长不希望恐惧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但也不必把恐惧、哭泣这样的负面情绪当做洪水猛兽,它们只不过是孩子正常的情绪体验,我们父母可以做智者,像猫头鹰一样在一旁陪伴孩子成长;我们也可以做勇者,陪孩子一起玩克服黑黑的藏猫猫游戏;即使我们做不了智者和勇者,我们也可以让孩子独自享受一下“黑黑”和“恐惧”,不要过度强化这种情绪,孩子在接纳中自然会与“恐惧”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