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个人金融新格局》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个人金融新格局》读后感10篇

2018-03-09 21: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个人金融新格局》读后感10篇

  《个人金融格局》是一本由何大勇 / 张 越 / 刘 月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假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个人金融新格局》读后感(一):互联网下的个人金融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如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在机会稍纵即逝的当今社会,对行业未来走向的掌握,将引领人走向一个最好的时代,如果让时机从身边溜走,那这将注定成为最坏的时代。

  独具慧眼,这是对《个人金融新格局》这本书的忠实评价作者何大勇、张越、刘月分别是BCG(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合伙人项目经理,这些金融业内的精英通过自身专业眼光清晰观察金融格局的变化,他们在书中为我们描述出当下的金融行业正如一张巨网将我们笼罩其中,这是一张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经纬编织的网,全书紧紧围绕互联网时代下的个人金融体验及行业的发展及走向,为读者揭开传统行业将如何转型去适应快速变化的新环境

  “从长远来看,大数据应用具备无限的想象空间。以数据分析基础信用体系不仅能够运用于金融领域,还能广泛应用于所有需要解决陌生人之间诚信问题场景。”假如任何一个信用污点(包含道德过失)都将成为对个人金融带来障碍约束,那这是否会对人们行为标准带来制约。相反的是当一个企业市场上失信于消费者时,它的诚信度也将遭到迅速的下降,这是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同时也是令行业改革的驱动力

  在书中,作者用大量的数据证明了时代变革中金融产品是如何悄无声息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信息技术的进步令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更多的便捷,同时也为各种创新提供了给养。个人金融便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悄然发生改变

  如“余额宝”、“抢红包”这类金融产品一上线就将金融行业从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型成为主动服务,这改变了个人在金融行业中的地位。书中探讨了时代零售银行保险、券商的转型,而与之紧密相连的却是互联网,这意味着互联网在金融业中所起到举足轻重作用

  互联网的便利让个人在面对金融服务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在传统的个人金融服务中,商业银行利用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方面优势以及各种理财工具,为个人客户提供财务的分析、规划投资管理的专业化服务。但伴随着互联网迅速崛起的还有大数据的出现、云计算的应用,正是这些时代因素改变着个人的金融体验,促使金融行业有不断推陈出新的改变。未来的新格局将意味着金融行业要放弃腐朽的传统而适应新的市场规则,金融行业所制定的产品,将紧紧的跟随着个人的金融体验,而非以传统的方式选择客户。

  也许正如狄更斯所说这将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将是最坏的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透明人类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高度去体验一个全新的金融模式,这是一种打破传统框架的体验,人们的金融体验不再是单一的受限于企业所制定的标准,互联网让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个人金融最终的体验将在这种选择上得到不断的完善

  《个人金融新格局》读后感(二):个人金融新格局 一本好书

  书到手已经很久了,但因为个人的原因才写了本书的阅读感想!可能涉及到书籍本身的知识比较少,更多的是个人的一些感想和想法

  全书分为八章,主要讲解新格局下的金融,这本书应该是金融类的书籍,主要针对的是和我一样的互联网和金融的小白。

  这本书看起来也有些枯燥,没有更多的心灵鸡汤,毕竟是专业的机构作出的书籍,书中的数据和案例也能更好的让我们了解金融市场和网络市场。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支付宝、京东白条等系列人物和金融产品的兴起,一方面方便大众的生活,另一方面也给了一些骗子可乘之机

  京东淘宝打个白条,就可以将产品搬回家,这看似很好的事情,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运作模式;网络上的众筹和股权私募是否真实存在;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互联网产品可以募集到那么多的资金,本书都会一一为你解答,不得不说这是一本不错的书籍。

  就在不久前一个叫星火草原的网络产品在微信朋友圈火爆起来,朋友发来链接我看了一下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搬运到网络上,咋看没有实体传销的金额巨大,但优点在于传播的范围广。

  朋友们纷纷加入这个组织,花费了几百元就做起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的梦想,我想和他们探讨下这是否是传销的问题,后来却忍住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我是在阻止他们发财。

  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人却真真正正的赚到了钱,虽然钱不多,而且来源于他们的亲戚和朋友。他们不在乎你这个是不是骗局,他们只在乎是否能赚到钱。

  虽然上面这个话题和这本书无关,但我想说的是了解互联网,了解金融应该是我们普通百姓的应该做的,避免上当受骗

  只有了解互联网公司的运作,了解金融的运作才能避免各种上当和受骗的情况出现。

  我的一个朋友听信了朋友的传言,未获取高额的利润,变卖家产、将一切都投到网络上的某金融机构,于是边做起了富翁的梦想。

  直到这家所谓的金融机构跑路后,朋友还沉浸在富翁的美梦中,朋友陷入水深火热当中,就像崔健的歌,一无所有

  细细品味,也许你可以在本书中得到人生的感悟,也许你会将现实中的产业用互联网的模式包装,最起码你会知道互联网金融是个什么东西企业家搞了那么多不靠谱的东西,究竟赢利点在哪里。

  我所在城市,因为某领导一句话,于是轰轰烈烈的开展大数据和旅游产业,一夜间城市周边竟然出现了许多新兴的旅游产业,各种互联网公司也如雨后春笋一样产生,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惊慌,毕竟我所在的城市缺乏江浙一带土壤

  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有时间精力的朋友去看一看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个人金融新格局》读后感(三):【书评人俱乐部】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讲信用的时代,又是一个欺骗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又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读完这本厚厚的《个人金融新格局: 新趋势下的变革与创新》,不由得回响起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这句话。

  这本书是由BCG(波士顿咨询公司)资深金融战略专家领衔,历时一年多,访谈互联网和金融业内上百位专家,结合国内外丰富的案例经验编写而成,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个人金融具备和传统金融不同竞争格局、竞争方式和致胜要素总结了未来个人金融服务的新格局、新战略。说实话,这本书我读了挺长的时间,因为每篇读完都要思考一段时间,捋一捋头绪,想一想文中的案例、观点,但不得不说,这是一本能帮你打开新思路发现新观点的严肃读物,是一本需要认真坐在书桌前好好思考、好好阅读、开卷有益的书,并不适合倚在床上消遣娱乐,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我相信收获颇丰。

  现在的这个时代,日新月异,人们对于金融的概念、范围也越来越扩大、拓展。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被改变,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崛起,网络借贷的风生水起,如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更获得了银行业务牌照。在新时代、新格局下的个人金融将何去何从,显得尤为重要,毕竟,这个才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与每一个人休戚与共息息相关事物。这本书首次将BCG在数字化时代对于企业战略分析框架的新理论研究成果“适应型战略”应用到个人金融服务的战略思考层面,为行业打造根本性的竞争优势指明了方向。这本书不但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分析和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承载的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和转型思路提出了许多新观点,给我打开了新思路,比如说不同的银行主要的五大模式包括:客群深耕型、渠道创新型、产品专家型、全面制胜型、生态整合型,书中为每一种模式提供了发达市场的案例,让读者更加有可操作性和转型操作的信心

  《个人金融新格局》读后感(四):格局突袭的入口

  衷心鸣谢幸福进化俱乐部给我以及身边小伙伴们带来的金融革新风暴理念洗礼

  金融,我对其简单理解就是资金融通,然而看完这本书,觉得金融并不局限于此,原来一切变革的力量都源自金融,例如我们日益熟识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亦或是物联网或以金融为手段,或以金融为目的,原来我们在这世界上除了将利率、汇率、准入等进行破冰外,更多地需要跨界的胆量与谋略。

  金融,对于提升一个身处现代社会的人,其功效可以提升我们的观察、思考、探索和塑造能力,如果你已经对这个世界不太感兴趣,你完全不用去投入金融的怀抱,因为金融会让你永不安宁,会让你如坐针毡,会让你六神无主。这本书源于波士顿咨询公司之手,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咨询公司都是务虚的,而不是务实的,用理念、愿景等看似有力,实则虚无的方式让我们迷失在东南西北的选择中,不过这书却让我们醍糊灌顶、耳目一新

  这本书不是对过去、现在金融的总结与归纳,而是对未来金融甚至社会主潮流的展望与设想。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激荡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意义在于全面、系统、精准地透视了“互联网+”和“+互联网”的角逐与升华。本书分成两篇,上篇名曰“认识互联网+时代的个人金融服务”,这一篇算作理论铺垫吧,提到的观点空前绝后,比如说金融压抑是革新的土壤,比如说客户改变是革新的动力,比如说监管包容是革新的环境,尽管我傻傻地分不清土壤、动力、环境这些名词背后意味着什么,但是我被这些新颖的提法所震撼,还有一个很时尚的提法,把基础设施平台、渠道、场景相提并论,在我的想法中,这些本来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能一些包容到互联网金融的格局中吗?最吸引眼球的还是下篇,即“应对互联网+时代的个人金融服务转型”,这部分内容还是根据现有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思路去深化、去描绘的。

  尽管我从事的是金融业的核心——银行,但我对其创新并没有深厚的兴趣,而是对其近亲——保险业与证券业保持必要关注。说到保险业,其趋势是不得不提的,我粗略地认为可保风险池转移并缩小是前提,然后才出现保险产品多元化的出路,进而使互联网保险成为炙手可热的事物,保险业与互联网结盟后,给世人感觉才真正的是“不仅是保险”,而是保险自身能力的提升,例如开拓数据来源、建立许可与信任、商业应用场景构建、数据存储和整合等;证券业的转型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事情,毕竟我们从去年的股灾中知道了系统性风险的可怕!或许明确战略定位目标客户群、围绕互联网+时代个人金融四大制高点积极布局、提升资本获取与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和人才管理,都是我们所欠缺的,也是我们必须迎头赶上重大课题

  2P方兴未艾,对很多人,包括金融从业人员而言,既爱之,又憎之,它搅局的能力不可小视!在全民创业创新的宏观背景下,我们还不能忽视其破坏力与创造力,在思想上要解放,在行动上要谨慎,只有这样,才能把监管套利打压下去,把专业能力提升上来!

  兹以记,我心中期盼的个人金融新格局。

  愿明天更美好,未来更辉煌

  《个人金融新格局》读后感(五):商业银行软件开发新格局:互联网+时代下的变革与创新

  金融圈就像娱乐圈永远不缺话题与概念,长江后浪推前浪。互联网时代,自然是“互联网+”跑马圈地,欲与“大数据”试比高。外行看热闹,入门后却发现“看上去很美”,操作实践知易行难。

  以大数据分析为例,数据信息纷繁冗余,某种程度上甚至是毫无规律可寻,所以,可以说,大数据虽然体量庞大,但如同《个人金融新格局:新趋势下的变革与创新》(何大勇,张越,刘月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3月第1版)所说,“数据虽多,但整合困难;想法虽多,但动手困难;资源虽多,但协调困难”。面对阿拉伯数字,微分计算,统计分析,SQL负载均衡等头晕目眩却又无从下手时,同仁自嘲“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换莫测的世界,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个人金融新格局:新趋势下的变革与创新》,此书顾名思义,主要阐述在新型社会发展背景下,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下,零售银行、保险业、券商、P2P、股权众筹等个人金融业的变革与转型之路,系波士顿咨询大牛所写,符合现下流行的碎片式阅读。不过因工作关系,对于其中银行IT转型在互联网+下的新契机新思考部分,虽非重点核心,却更有感触

  对于此起彼伏的P2P比特币等,究竟视其为昙花一现还是新动力新战略,此前在多伦多大学结业报告中,班长一言醍醐灌顶,互联网金融机构最大的优势在于互联网思维,而传统金融机构的最大优势在于历史和线下资源。未来,只有掌握了互联网思维并具有强大的线上、线下资源的金融机构才能生存。而商业银行由于商誉风险和体量考虑,还需审慎对待P2P,不过在业务发展中加入互联网思维却是必要的。联系此书“银行在建设运营体系、大数据能力和IT平台时最大的障碍往往不是在技术层面,而是在理念层面、管理层面”(“高效的运营体系、大数据能力、IT平台”,第107页),深以为然。

  如今,商业银行信息科技软件开发模式大致有三种,直属软件开发中心自主研发,招标软件公司外包或者直接购买系统以及前两者的综合,核心领域自主研发,其他银行科技人员任项目经理负责架构验收,而具体代码开发工作外包,简而言之,就是“亲儿子”,“合同工”以及“过房儿子”。三者模式受银行规模成本战略监管考虑,各有利弊。此处,就第一种,也是目前四大行主要选择的软件开发中心模式而言,因银行稳健性特点,软件开发此前主要是瀑布式模式,银行业务人员提出的需求,科技人员往往不知所云,而开发测试上线之后,业务验收往往不甚满意,结局难免两败俱伤。因此,为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政策技术变化,IT平台建设方面软件中心引入互联网精髓――“以产品经理为中心、小步快跑、迭代开发”的IT治理模式,即通俗意义上的敏捷开发模式。“在数字化时代,业务部门不能单向把控需求,而是应该更多发挥IT部门对业务创新的反向推动作用。IT部门将肩负着更重要的创新使命,与业务部门建立更紧密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创新的有效落地”(第117页)。

  《个人金融新格局》读后感(六):互联网+时代,金融转型要向“服务”靠拢

  这本《个人金融新格局: 新趋势下的变革与创新》,十分值得推荐。本书集结了BCG(波士顿咨询公司)资深金融战略专家、互联网企业、传统金融机构等业内上百位专家,用丰富的案例和最新数据,为大家展示一个趋势:互联网+时代,金融行业需要转型。

  而如何转型呢?根据书中详尽细致的数据和案例,银行、券商、保险等不同的金融机构会得到自己的答案。当然,本书中也给出了相应建议。

  互联网+时代,到底是个什么时代?

  我们常说“互联网+”,但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呢?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本书名为《个人金融新格局》当然少不了从个人入手。简单的来说,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因为互联网这个介质,金融服务的门槛变低了,小微企业受益更多了,个人受益更多了,体验也变得更加简单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时代,是一个颠覆的时代。它拒绝“高高在上”的金融服务,接纳便捷化、快速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金融服务。

  如书中所言,金融,原本是经济活动中的衍生品,使命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以及为客户创造价值。其核心功能是资源配置、支付清算、管理风险、价格发现。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金融,尤其是中国的金融到底有没有切实的起到这些作用呢?起码根据BCG的数据调查来看,是没有的。很多需求和供给是根本不匹配的。

  中国市场的主体是普通家庭的大众型客户,他们是最缺乏金融服务的。但是这部分人群并没有多少资产。而银行理财业务的门槛通常都是5万元起,一下子就把这部分人拦在了外头。

  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后,极大的解放了这部分普通人群的金融服务需求。尤其是在2015年,P2P大肆兴起,市场异常火爆。因为之前市场和需求受到压抑,在互联网金融放开后,一下子就蜂拥而入,但又因为缺乏相关的监管,2015年因伪P2P而受伤的人群,可谓是十分惨重。这也反应了一个问题,金融机构习惯了传统的服务模式和轻松盈利模式,对新趋势的应对非常缓慢,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服务转型,金融机构应该怎么做?

  2015年,国家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做出了指导意见,互联网和金融两大行业的跨界和碰撞已成定势。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各大银行机构和券商保险等机构也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个既定现实,正在积极的参与创新发展和服务转型。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各项金融数据和用户数据越发细致和精准,金融机构能够更好的利用并作出改进。那么金融机构应该如何转型改进呢?未来应该往什么方向走呢?本书给出了解答。

  以银行为例,零售银行转型需要7大能力

  ①积极的客户获取和精益的客户管理

  ②有效的渠道覆盖和良好的渠道体验

  ③直击痛点的产品和服务

  ④搞笑的运营体系、大数据能力、IT平台

  ⑤综合定价与文件的风险管控

  ⑥灵活应变的组织与管控机制

  ⑦跨界的生态系统整合

  而现阶段,很多金融机构的短板是什么呢?对互联网的探索依然停留在渠道层面,对商业模式、产品创新、中后台运营等领域较少涉足。这恰恰是结合市场和客户需求最需要金融机构深挖和改善的地方。

  相对应的,券商和保险业同样需要从大数据和客户个性化需求着手。深挖细化,让金融更好的服务于个人和场景。

  目前,除了传统的银行、券商和保险,P2P、股权众筹等,作为互联网金融结合的新产物,正沿着大趋势往前推动,这是新金融格局下的新对手。

  对于个人来说,适当关注金融趋势,了解金融环境和数据,能够更好的利用金融为自身服务。因此,读一读此书,能够帮助你更好的掌握最新、最有参考价值的中国金融新态势。

  《个人金融新格局》读后感(七):互联网+背景下银行信息系统IT架构转型

  《个人金融新格局》此书写的非常接地气,多处与现在国内大型国有银行的IT系统架构转型不谋而合。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现在,国内大型银行不仅仅视信息科技为稳健运营的支持保障,逐渐将其向价值创造的定位转型。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报告(A股)为例,特别提出信息化银行建设,推进IT架构转型。

  1、前端互联网数字转型。

  工行全力推动互联网金融e-ICBC的升级发展,以“金融为本、创新为魂、互联为器”,进行前端数字化转型,为客户经理提供通讯平台融e联,配置新一代开发式网络银行平台融e行,搭建数字化生态系统电商平台融e购,加速下一代网络银行建设推出工银e缴费、工银e支付,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理财产品线工银e投资。

  2、中台核心银行再造。

  工行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机制,建设统一高效的系统应用平台,持续推进国际化和综合化相关系统建设,“工银莫斯科完成主机FOVA系统向平台版核心系统的整体切换;工银安生完成新一代个人保险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工行2015年报第65页)。

  3、后端大数据价值创造。

  工行不断深化和拓展大数据应用,推进数据仓库、集团信息库的统一管理及应用服务,“不断丰富面向结构化数据仓库和面向非结构化数据的信息库的基础,提升数据标准与质量。加快提高数据增值应用能力,建立分析师平台,加强在客户服务、精准营销、风险防控等重点业务领域的数据挖掘分析”(工行2015年报第64页)。书中第12至16页,提出几点大数据海外机构应用举例颇为不错,可以和境内机构实际情况相结合考虑。举例如下,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应用到信贷风险控制领域。目前国内大行已经实现,甚至已经拓展到反洗钱反欺诈操作风险防控领域。

  ★将大数据为客户指定差异化产品和营销方案。通过数据分析细分客户精准营销目前部分银行正在试水阶段,主要还是通过“经验判断+统计验证”模型实现,从数据角度出发存在一定难度。

  ★用大数据为优化银行运行提供决策基础。书中波士顿咨询通过Network Max帮助澳大利亚银行优化网点布局,并取得良好效果。

  据了解,针对网点目前大数据最大使用范畴在于优化网点客户结构,提升网点竞争力。工行利用MOVA网点业绩视图优化网点客户机构,将重点产品的客户渗透,与客户资产分段、客户星级分段等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并交叉展现,全方位立体地显示了客户的分布情况,为网点负责人提供了多视角的分析决策数据支持。网点负责人利用数据对本网点客户结构进行挖掘分析,发现客户结构的可优化之处,锁定目标客户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并且通过目标客户群的产品渗透的变化,监测营销成效。

  ★创新商业模式,用大数据拓展中间收入。坐拥海量数据,不仅要为“我”所用,书中更一步提出进一步为客户提升价值,增强客户黏性。

  不过书中,第116页提出“首席信息官需要在私有云改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运用外部的公共IT资源即共有云部署前端数字化应用”,有些不甚理解,银行信息管理主要为私有云,将部分拓展为共有云,是否会触及监管、客户隐私、消费者信息保护法制法规红线?

  《个人金融新格局》读后感(八):一本了解互联网+金融业的参考书

  2013年6月余额宝诞生了,以其很低的门 槛(1元起存)、较大的灵活性(T+0),以及较高的收益(远高于银行存款利息),获得了爆发性的增长。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余额宝规模到达了5700亿。这绝对是金融史上划时代的事情,它不但改变了金融高大上的形象,让金融行业更加的亲近老百姓,也极大的撼动了整个金融业。自此,互联网+横空出世,其无所不包,所有的行业都在思考如何将自己的企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甚至国家层面也开始重视互联网+。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表明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正式向全国发出“互联网+”的声音。

  在这样一个互联网带来的时代巨变的过程中,作为从业者应该如何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并积极探索转型与应对之道呢?《个人金融新格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作为全球金融行业的咨询顾问,作者遍访了互联网行业、传统金融行业、监管、学术界、以及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上百位专家,并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力图探寻到金融行业本质,为行业的转型和发展勾画蓝图并描绘路径。本书分上下篇,上篇介绍了互联网+给金融领域带来的新变革、新机遇和新动力;下篇以欧美一些相关机构的成功例子为佐证,分别介绍了银行业、保险业、券商、P2P及股权众筹等领域在与互联网+结合时如何转型才能服务客户,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

  这本书不仅仅适用于金融保险等领域的从业者,也更适合普通大众。在这样一个货币供应量大增的年代,如何让我们的劳动性收入保值乃至增值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临的问题。目前中国老百姓采取的最多的办法是银行储蓄,现在银行一年期利率仅为1.5%,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找安全且收益率高的产品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互联网时代下金融业有较系统的了解,本书详解了银行、保险、券商、P2P及股权众筹的各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各个行业的运作,从而结合自身情况,作出更符合自己的家庭理财方案。

  《个人金融新格局》读后感(九):也得学个人金融新格局

  一个人生活,需要支付与储蓄。住在房子里需要交纳水费、电费、燃气费,上网费等等费用。而交纳这些费用从早期的一家一家跑银行网点改变到现在只需要短短几分钟用手机完成。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做这些事情相当容易,那么,这些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与钱有关系的服务与支付,是不是我的个人金融?

  以前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我连什么是金融都说不清楚,但现在因为了有互联网,我就可以通过它来解决这些疑惑了,而《个人金融新格局》这本书就是对这些事情的解惑。什么是金融服务?为什么有金融服务转型这一说?接地气的金融新格局由此展开。

  先来说一说金融服务这件事。在2013年以前,我去银行就只做一件事,存钱。不要问我为什么只存钱,因为我较少的存款导致我只能做把钱存起来这一件事。当然,银行里也有卖基金的,卖保险的,办信用卡的,做理财的。但是这些事情与我都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没钱,而银行里那些穿着西装一脸傲娇的职业经理们也没空闲搭理我。

  但在2013年,这一切发生了改变。网购发展使得淘宝网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当它的一个叫做余额宝的产品上线时,引发了我的极大热情,不光是我,我身边的同事,朋友,甚至不认识的人,在谈论到它时,都觉得不可思议。高傲的银行与金融从业者从来不会告诉我,这种货币基金产品,一直都存在。而后的2014年,微信支付的推出,结合滴滴打车的红包应用,京东白条,支付宝花呗等等,让我开始主动乐与获取关于金融方面的信息。

  我不懂什么是金融服务,那有什么关系?银行5万的理财门槛,证券公司的开户认证,基金经理的专业知识,这些在互联网时代,在移动互联的大背景下,完全不再是问题。以前网购只能用网银与信用卡,而现在有白条、花呗与苹果NFC,扫码也是分分钟的事情。这些支付方式与简单金融产品颠覆了传统生活,带来了更加便利轻松的体验。而银行此时终于不再板着脸,甚至采取跟风的模式亲民地开卖宝宝类产品。四通八达的网络信息,开启的不再是新的支付方式,而是一种新的金融方式。

  互联网在打开宝宝类基金市场的同时,又将国外的P2P网贷风吹了进来。当我还在纠结存一年定期只有三点几的利息时,一年百分之十几的利息彻底让我傻眼。不会是放高利贷的吧,通过互联网搜索我才明白,这是一种新的金融方式。

  可是这些金融方式的的监管与信征有保障吗?

  对征信这一部分,我朝现在似乎并没有好的体系。而对监管,只能说做到了相对管理吧。来看一看这些部门就能知道。所有的互联网支付端口都是由中国银行来负责的。而P2P网贷、互联网信托与消费金融这些是由银监会负责的。证监会做什么呢,互联网股权,众筹,和网上基金买卖。至于不怎么讨喜的保监会就是负责网上保险了。插一句,在当今社会,保险还是挺重要的。最后,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工商总局、网信办这些部门也都负有协调的职责。要说这些看上去也挺完善的了,但真正操作起来,维权也不容易,不然那么多P2P跑路平台是怎么回事。

  当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的的益处一定是大于弊端的。传统金融与现代互联网相互交融,打破封闭思维模式,建立了投资理财收入与娱乐消费支出的更多出口。因为生活需求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消费者,如中产家庭,养老一族,他们需求更多的是稳定有序的增长,有保险对身体健康与财产安全进行保障。而青年家庭、时尚一族更多情况下是追求快速、便捷、炫酷的消费方式。只有做出了及时了解生活资讯及更加详细个人兴趣感知的信息平台,才能把试错、触角、组织、系统方面的优势致利于互联网服务平台,从而将社会优势最大化集合体现。

  那么为什么有金融服务转型这一说?前面说到,金融服务有这么几类,银行,保险业,券商以及新兴金融。但仅仅只限于字面这些吗,当然不是。转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对个人来说是更好的体验。以银行为例,2013年我只会去门市存钱,接触互联网以后,我完全用不着去打搅职业经理们了。信用卡可以网络申请,基金、保险可以通过专门网站进行了解与买卖,而理财门槛的降低,更让我有大把时间挑选优质P2P公司。

  那么,银行还有什么用?

  马来西亚的丰隆银行推出以生活方式为主题的营销方案,MACH生活方式。把储蓄,信用卡,保险,车贷,消费贷集中为一体,一站式解决吃住行游购娱,另一方面还建立梦想储蓄金,让设置梦想的人添加期限并给予一定奖励,通过积极生活的方法,来吸引客户。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与房产公司搭建联络,提出了专门帮助客户找寻优质、理想房源进行买卖,同时设立一体化还款、贷款的模式。

  桑塔德银行则专门设置给客户提醒还款的模式。

  美国富国银行则将不同财富额度的收益人进行了分类,针对2.5万以下的人群建立基本储蓄、信用卡及个贷方案。针对2.5~10万的人群推行证券、债券、基金和期权并行的方案。10万~100万推行专人打理方案,100万以上则定制方案。

  日本则更为精进,乐天集团不仅收购了信用卡公司,还将信用卡做成积分会员一体化,让客户除了有基础银行体验以外,更是把生活内容也全部纳入其中。

  来看看中国的银行都做了些什么,珠海华银行延长营业时间到晚上9点,而其它银行开设了线上业务。

  这样一来就能看到,服务模式的转变,把生活方式转化为直接服务内容,将枯燥单一傲娇的老牌国字脸,打造成润物细无声的生活存在必须体。

  同样是实力雄厚的保险和券商都做了什么呢?

  书里提到了新兴金融格局的产物都是与互联网相关的,如互联网债券,互联网基金,P2P,互联网众筹,当然这其中就包括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券商,不同于P2P与众筹的新兴模式,保险与券商可是有固定运营方式与长期线下经验的,而互联风的加入,除了让他们更加无所不在以外,也同时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它们是被动需求的一个行业。相对于银行储蓄的普遍性来说,保险行业一直存在着欺诈的诟病,即便现在被普及意外险、寿险、车险、健康险等,但稍不小心,就被会业务经理给带跑偏,因为不懂而错失机会的事情也常有发生。

  那么加上了互联网的保险又会是什么模样呢?

  车险中增加了GPS,通过监测车速,车辆位置等信息,不仅提供了日常的导航功能,还可以检测车辆安全性,及时对车主进行救援,并且还能找回被盗车辆。这是增加了客户与保险公司双方面的风险控制功能。

  随着穿戴设备的流行,健康险中也通过这些设备来为客户时时建立健康档案,不同于传统的病例提供和医院诊断,一些基础病理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出来。

  当然也有高科技的产物,智能家居险。若干年以前存在人们想象中的家真正得到实现,它可以检测安全隐患,及时断水断电。它可以减少业主损失发生,在罪犯入侵时远程告知。它还可以医疗报警,为家里需要照顾的病人调节光线与室温。当然,它也会受到维护费、安装费、硬件设施费用等问题的制约。

  而要想做到保险与互联网的真正结合,除了增加设备,还需要建立信息平台,不仅是为了解决意外情况造成的损害,更是可以将资源公司进行处理共享,从而真正达到服务至上。

  相对于保险行业的努力拓展不同,券商大哥所做的事情可谓是少而精,第一件是调减佣金,这是让所有开户的人都会开心的事情。还有一件,使用证券数字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这么说,如同互联网基金一样,证券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买卖,并且每个证券公司也都开发自己的互联网平台。当然,还有专门为高端客户的随时服务方案。

  其实了解到这里,也就基本把这本书看完了。我个人以为,无论金融格局如何创新,服务模式如何转型,它们的最终结果也都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有更加美好与舒适的体验。人们把财富通过支付与整理的方式,在更加专业的数据统计平台上进行分析,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私密的方式,来对个人乃至家庭有更好更完善的风险保障吧。因此,我认为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传统金融模式,而互联网改变人们的传统生活。或许这样,才是使未来生活有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吧。

  《个人金融新格局》读后感(十):保险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

  CG的这本报告建立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和框架。虽然深度不够,不过架子搭好了就便于碎片化的知识一点点拼接,让这篇内容逐渐丰满。

  [保险业现状]

  2013年保险深度(保费占GDP比例)4.35%。世界平均6.5%,发达国家8%+

  2013年保险密度(人均保费)255美元/人,全球第61位,长期处于低水平

  全社会运用保险机制的主动性不够、保险意识不强。保险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近10倍的发展空间

  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媒体、云计算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为保险业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改变提供了技术可能性。

  [转型的机遇之改良价值链]

  改良的主要环节:

  产品开发--

  营销销售--

  保单管理--

  理赔管理--

  资产管理

  风险评估与定价(比如UBI、jawbone)

  交叉销售(基于大数据的客户洞见系统)

  防止客户流失(通过挖掘算法识别客户购买习惯)

  欺诈检测

  索赔预防与缓解(“异常值”)

  [转型的机遇之变革商业模式]

  业务创新模式的海外经验:提高客户参与度、以客户为中心的体验、面向长尾销售、基于社交网络的互助保险、小额保险

  4大创新领域:车联网(车险)、穿戴式设备(健康险)、智能家居(家财险)、生态系统建设

  [互联网+时代保险业转型8大能力]

  - 开拓数据来源 (内部数据共享、消费者、行业平台、第三方生态系统)

  - 建立许可与信任(国家层面建立隐私及安全保护体系)

  - 商业应用场景构建(大数据商用创意生成)

  - 数据分析与建模(商业问题及可用数据源-->分析方法选择-->算法选择-->基础工具选择)

  - 数据存储与整合

  - 组织建设

  - 专注的数据人才

  - 治理和文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