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炒鱿鱼面谈官》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炒鱿鱼面谈官》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11 20: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炒鱿鱼面谈官》经典读后感10篇

  《炒鱿鱼面谈官》是一本由垣根涼介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260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9-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炒鱿鱼面谈官》读后感(一):只需要一点儿查克拉

  看这本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忽然闪念一过,想起了那部叫做《火影忍者》的动画片

  我离开动画片的日子已经很久了,倒不是要标榜自己忽然脱胎换骨变成了真正的成年人(我相信成熟成年人”也是有热爱动漫的),而是开始工作之后,琐事变得无比的繁多,所有的时间,哪怕是零碎的时间,也全部花在工作的事务上了。就好像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唱的一样,“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我的生活,似乎理所当然就变成了那样子。以前的老朋友,发个短信说要见面吃饭唱歌,都变成遥遥无期的空头承诺。就算是老爸老妈电话来,也总是发现这个妞永远在工作,工作……

  然后我翻开那本叫做《炒鱿鱼面谈官》的小说心安理得地读着,直到看见那一句:越是不能区分“工作”和“上班”之间有何不同的人,越容易成为裁员的对象

  微微一惊。

  那段对话是这么来的——

  我们的主人公真介和他的炒鱿鱼株式会社的同事们接受了一家企业的裁员委托,为了庆祝第一阶段的面谈圆满成功,他们跑到了酒馆开始一边喝酒一边扯淡,顺便,也就聊到了各自裁员遇到的人和事儿

  ----------------

  “什么‘自从我进了公司以来,每天鞠躬尽瘁地为公司粉身碎骨,比任何人都早到晚归’,这些人真是大言不惭啊。”有人口齿不清地说。

  “是啊,是啊,我面谈的那个也一样,‘这二十年来每天花三个小时通勤,比部长下班还晚,我所有的努力都被当做什么?’这些根本就和业绩毫不相干嘛。”有人一脸苦笑地响应着。

  真介也淡淡地笑了,这种心情他可以理解。越是不能区分“工作”和“上班”之间有何不同的人,越容易成为裁员的对象。个人究竟能为公司创造多少利润?以一个业务员来说,大概做梦也没想过,自己所贩卖的商品售价和成本之间的毛利差额,还必须扣除个人薪水退休准备金、公司硬件设施管理维修费用交际费、交通费之后,才是真正的纯利。

  公司必须是一个营利事业,在如此不景气的时期,无法考虑到这些现实面的人,终究是要被淘汰的。真要说的话,那些连提供给客户香烟糖果都自己掏腰包的保险业务员,还算是比较自知之明的。

  -----------------

  你看,这全盘努力也不尽然是全盘回报的事。我们老是抱怨说过河拆桥,开掉任劳任怨的老员工老板们都不得好死,但是这“天生劳碌命”就真的是该发职场红花的对象?天天办公室里加班的人,就真的是最有价值的员工?忠心耿耿是一回事碌碌无为也是一回事。其实有时候,裁员只是一个契机,就好像结婚人们的七年之痒一样,那么冷不丁的来了,才发现这症结早就埋伏了那么久,那么不被在意的小环节,竟然可以积累成这样的沉疴?

  完了,you're fired.

  这可是美国那个真人秀“学徒”里面房地产大亨的名言。参加这个职场选秀的几乎都是顶级的商业精英,可是,精英里面也分三五九等,一句“You're fired”悬空而落,也会分出三五九等的反应来。

  有的人还一脸懵懵懂懂,有的人却在那一瞬间的起承转合中,了解了自己的弱点和空门——武侠小说里面,两大高手对决,也总有这样的画面,有的高手一旦受挫,那就是万念俱灰,罢了罢了,呼啸嚎啕,引颈自刎,面如死灰;有的高手却能在败势之中幡然得悟,这一挫败,尽管是万里高空坠落而下,却很快转化为反弹的无穷动力,平步而起,脱胎换骨——扯得远了,但炒鱿鱼未尝不是如此?看书中的那个哭哭啼啼的玩具业的鬼才,再看那个倔强的熟女阿姨阳子从裁员的打击里奋力扑打,直到赢得了更强的职位——人和人的区别,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有没有经济危机,都有人在跳楼,而无论会不会遭到裁员,那些顽强的人们,总是无法被抹杀。

  啊。又扯远了。

  其实我想说的,是偶然跑到我脑子里的那部动画。《火影忍者》里面,有一种类似武侠里面的“内力”的东西,叫做“查克拉”。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查克拉,只是不经过训练,很少有天然能发挥查克拉的威力的人。散发着无穷的查克拉,而没有专注于一点,就无法成为真正厉害的忍者。工作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

  所以日本的文化有时候真是可爱。一本不乏熟女情结的小说,一部以热血搞笑为使命少年漫画,居然就把人生的大问题,给笑嘻嘻的解答了。

  《炒鱿鱼面谈官》读后感(二):还算不错生活

  也许有一天你会同一个陌生人谈论前途。他如同上帝一样宣布:你的公司不再需要你了,请另谋高就。他事不关己态度让你感到愤怒屈辱。你想起了无数个在孤独中度过的加班夜晚,猩红的眼睛看着太阳升起。你想起了为工作错失了的海边假期,孩子失望怨恨的眼神。你想起了就这样为工作付出健康欢乐一去不返青春岁月。而这一切并不是因为你有任何的失误或是失职,原因可能是你所在庞大公司需要战略重组或是业务调整,这里将不再有你的位置。你无法接受这样的理由,但是你又能怎样呢?你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并不是什么稀缺人才。随时有更年轻薪水更低的人可以替代你的位置。也许领一些钱走人才是最明智的,难道还要厚着脸皮呆下去吗?可是你的年纪已经不小,有父母和孩子需要养活,你要还房子贷款失去工作就意味着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仿佛顷刻间天塌了下来,你被失败情绪包围。你沮丧、愤恨、焦虑同时也在怨恨和抱怨:究竟为什么生活会变成这样?

  那个颠覆你生活的陌生人就是炒鱿鱼面谈官。在日本有这样一种专门的公司,他们的业务就是劝人离职。只要老板们将要裁撤的人员名单交给他们,他们就会有办法让你自动离职。老板们既不需要承受直接面谈的尴尬,也不需要承担人事纠纷的风险,等于将扎手的仙人球完全抛出。当然要能处理裁人这么棘手的事情,还是需要过人的才能的。面谈官需要具备超高的情商,阅人的经验法律思维调查手段优异的口才,交涉的耐心,承受打击报复的勇气等等。日本小说家垣根涼介的职场小说《炒鱿鱼面谈官》就讲述了一位拥有以上才能的面谈官故事。这种职业特殊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主人公将会带领读者与他一起走进不同人物的人生。在书中你可以体会建材公司的销售人员、大银行的时区主任、玩具公司的研发人员、音乐制作公司的创始人、大汽车制造公司的推介小姐等不同处境不同角色的不同经历,但是唯一相同的是在炒鱿鱼面谈官面前,如同被镜子般映出生活窘境与困顿

  长期以来,日本的大企业一直实行“终身雇佣制”的人事管理制度。一个人在毕业后,一旦进入公司,将在这家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为止。这样的模式曾被认为是日本企业竞争力的法宝之一,在战后对日本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了不可估量作用。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是日本企业界公认的“终身雇佣制鼻祖”。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过,决不解雇任何一个“松下人”。即便在1929年松下公司经营极为低迷时,松下公司依然固守着创业者的雇佣理念,没有解雇和削减一名职员。因而日本的员工在达到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不用担心失业。这样企业可以确保优秀的员工,员工也可以得到固定的保障。这一终身雇佣制度为二战以后的日本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自平成景气后的经济萧条和恢复期,终身雇佣制开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松下、富士通、NEC、索尼等大公司纷纷大规模裁员,其雇员们将不再能无忧无虑地过上有保证的退休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一个雇员当得知将接受炒鱿鱼面谈官的面谈时,都会产生一筹莫展和万念俱灰感觉的原因。

  在这样缺乏安全感与充满疏离感的城市里过活,你也许有着与书中主人公一样疲惫无奈的心情。循环机械枯燥生活与突如其来的不确定因素形成鲜明对比,你的理想渐渐陷入泥潭,一如你的力量一样孱弱。你在与现实博弈的过程中渐渐妥协,可是爱情出现了。英俊的面谈官不可思议地爱上了大自己八岁的倔强女人,生活开始变得富有生气。于是有一天,你突然开始觉得生活其实也不错,虽然总是遭遇挫折,但其实本没有什么理由值得抱怨。总之自己还算幸运,并不算是完全没有出路,每个人都得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经济萧条时期的日本,亦如金融危机来临的今日。你也许也会因为担心自己的收入职务而感到惶恐不安。那么你大可将《炒鱿鱼面谈官》当做一本案例生动的职场生存教科书。书中生动的描绘了职场中的竞争百态与生存法则,在现实生活中你可以如角色扮演一样对号入座选择做谁不做谁。也许你的职业生涯已经面临选择的路口,那么也请你放轻松,你可以像书中的女主角那样谈谈情跳跳槽。也许你对这样利益至上的游戏规则已经感到厌烦,那么至少你还可以选择做川田美代子——面谈官花瓶般的美女助理,只要你还拥有足够的青春和资本

  在你还有选择权的时候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也许就是还算不错的生活。

  《炒鱿鱼面谈官》读后感(三):精彩情节

  关于《炒鱿鱼面谈官》这本书,只能说它在恰当时机,击中了读者的关心点。

  如果把它当作恋爱小说来读,绝对的普通,主人公的形象性格讨喜,爱情来得轰轰烈烈,发展得也顺水顺风,语言文字也轻松不招人厌,但是也仅此而已,左右出不了席绢的路子。

  但是如果当成职场小说来看,当中折射的人情百态,却的确既新鲜也有启发。何况整本书还就透着点单元式日剧(日漫)的范儿——主线剧情缓慢发展,其中每个段落则聚焦一个离职面谈的对象的故事,各种职业各种情况都有触及,这样的布置拿来改变电视剧编剧可以省力不少。

  当中有些职场,或者事业上的提点,放到“炒鱿鱼”的情境下来思考,更加的发人深省

  封底荐书的某位老总提到,被炒的人最大的损失就是自己不知道被炒的原因,而面谈官可以帮你做到这点——所以,作为职场人士,如果能够时不时的想想,如果老板要炒我,那会是为了什么呢?这样多半你是不会有这么一天的;

  文中那句“越是无法分清上班和工作的区别的人,就越是可能成为被炒的对象。”堪称的确见过没日没夜加班,但是做起事情来既缺乏方法也看不出成果的人;

  而书末附上的一些日本网友评论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一句," 为了炒掉一个员工,居然要调查这个人二十年的从业履历,职场如战场,一路小心为上。”——在国内或者还并未做到如此的专业,但是这种类似信用度调查的事情确实真实存在的,见过一位应聘者,通过简历发现他曾和部门的一位同事在好多年前有共事的历史,于是询问情况发现当时一些不理想的情况,显然,直接就失去了机会。我们的领域是个非常小的圈子,无论是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甚至硅谷,一个人动不动就会发现自己的旧识,那么在每一份工作中的每一个处理,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个人的履历留下记录。这也要求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不光是经营这一份工作,服务这一个公司,而是在经营,塑造属于自己的职业人生——这个比起中国当前的银行信用体系还要严格和靠谱的多了,不该轻忽。

  当然,这本书毕竟还是一本小说,当中的‘浪漫’的成分,涉及到有点玩世不恭的主人公的年轻时的理想的部分,甚至包括他在第一份工作当中,通过精确计算公司每个员工的平均绩效的结果,精密控制自己的营业额,保持在平均水平之后就悠哉游哉的做法,都是很有点‘赛博朋克’的潇洒劲,这也难怪能兼具不错的口碑和销量了。

  或者说,小说家也许本来就该扣紧时代的脉搏,同时摸透读者的喜好,这样才至少可以保证商业上的成功吧?

  《炒鱿鱼面谈官》读后感(四):转载:BY庄雅婷

  老实讲,要不是最近金融危机闹得厉害,这本书估计就是书店里的一朵小浪花儿,随时就被无数畅销淹没。可如今是非常之际、多事之秋,“炒鱿鱼”三个字如一道霹雳在脑海中闪过并且总有人感觉外焦里嫩的煎熬。所以,《炒鱿鱼面谈官》一书最近走红,刚刚好暗合当下人的心态,要知道去年大家还在蜂拥的看《求人不如求己》和《人体使用手册》呢,就算是看职场小说那也得是《杜拉拉升职记》啊!那种凭着勤劳和挫折就可以成长和升职的小说是多么让人振奋啊!今年的口号婉转了很多:“看《杜拉拉升职记》才会升职,看《炒鱿鱼面谈官》就不会被炒鱿鱼。

  职场新人总是希望能从一本好玩的书里看出微言大义,并且可以随身携带作为教科书时刻参照。我跟你讲,那都是事后诸葛亮,可以写成文字的东西若不是亲身经历一样都是纸上谈兵。最搞笑的是,职场被描写成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那里有无数悬在空中的闪闪发光的宝藏,脚下也有万丈深渊,身边还有你推我搡的同事,以及,充满阴谋的办公室政治,仿佛一个不小心就万劫不复。

  其实哪有那么严重,一个人的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一家公司或一个职位,甚至不仅仅取决于一份工作。每当有人跟我谈起他那办公室的工作的时候,我总觉得眼前闪烁着无比伟大的大忽悠——就您那按月领工资的还跟我谈事业呐?!而一份工作,是为了让你的生活更加充实、并且可以提供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少许精神层面上的满足而已。那么无论是炒人还是被炒,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认识两个著名外企的office manager,他们每天处理各种人事纠纷,经常会遇见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让那个讨厌的逼主动辞职”?或者是“如何才能尽可能少的给予他补偿金”?在国内,大部分情况下是人力资源部门直接找呗裁员的员工谈话;而在日本,则有专门的炒鱿鱼面试官,他们负责告诉你公司为什么要请你走路。很多人因此被这本书所迷惑,觉得中国的HR部门能学会人家的温情脉脉和体贴就好了,或者是通过看这样的书就可以避免自己被炒鱿鱼——我告诉你,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尊臀的位置决定了脑袋的思维方式,假如你是个管理者,你当然希望手下员工可以体谅公司发展大计并且以身作则敢于奉献,最好还能知趣的功成身退;作为被管理者的员工遭遇此等事件的时候就难免要问“为什么是我”以及“我真的是个失败者吗”?

  能认清自己的位置、够努力够敬业、跟对了老大。基本上职业生涯是很容易延续下来的;被裁的,大部分都是上面几点主动或是被动的出了问题。但是,《炒鱿鱼面试官》告诉你的是,就算你这些你都做到了,可惜造化弄人有时依然难逃这种境地。这其实是当下白领们的普遍弱势处境,就算做到了万众瞩目的位置,有时也不过是摔下来更狠一点而已,简直丝毫让人反思工作和生活意义了。

  如果我的屁股是坐在老板的位置上,那么我可能会觉得这本书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多么有理有据有节啊,这些人是到了被clear的时候了;要是我站在那个面谈官谈话对象前,无论他说得多么好听,但事实依然是残酷的。所以,越是怕失业的家伙买了这本书回去恐怕就越读得心惊。觉得它温暖和风趣的肯定都是当前位置还算稳定的家伙;而那些被裁掉的员工,看着这本书简直就是觉得是失业生涯的麻醉剂,并且暗自庆幸“幸亏我走得还比较有尊严不至于被如此羞辱”。

  但是那些认为中国的企业应该如日本的炒鱿鱼面谈官一样再人性点的小朋友们,你们的尊臀是坐在哪一边呢?读者甚至希望我们的《劳动法》发展方向也是要将裁员这件事变得更加人性和温馨……你看,这又是位置决定思维的案例,你知道多少老板在《劳动法》面前欲哭无泪呢?

  《炒鱿鱼面谈官》读后感(五):尊臀决定脑袋

  老实讲,要不是最近金融危机闹得厉害,这本书估计就是书店里的一朵小浪花儿,随时就被无数畅销淹没。可如今是非常之际、多事之秋,“炒鱿鱼”三个字如一道霹雳在脑海中闪过并且总有人感觉外焦里嫩的煎熬。所以,《炒鱿鱼面谈官》一书最近走红,刚刚好暗合当下人的心态,要知道去年大家还在蜂拥的看《求人不如求己》和《人体使用手册》呢,就算是看职场小说那也得是《杜拉拉升职记》啊!那种凭着勤劳和挫折就可以成长和升职的小说是多么让人振奋啊!今年的口号就婉转了很多:“看《杜拉拉升职记》才会升职,看《炒鱿鱼面谈官》就不会被炒鱿鱼。

  职场新人总是希望能从一本好玩的书里看出微言大义,并且可以随身携带作为教科书时刻参照。我跟你讲,那都是事后诸葛亮,可以写成文字的东西若不是亲身经历一样都是纸上谈兵。最搞笑的是,职场被描写成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那里有无数悬在空中的闪闪发光的宝藏,脚下也有万丈深渊,身边还有你推我搡的同事,以及,充满阴谋的办公室政治,仿佛一个不小心就万劫不复。

  其实哪有那么严重,一个人的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一家公司或一个职位,甚至不仅仅取决于一份工作。每当有人跟我谈起他那办公室的工作的时候,我总觉得眼前闪烁着无比伟大的事业——就您那按月领工资的还跟我谈事业呐?!而一份工作,是为了让你的生活更加充实、并且可以提供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少许精神层面上的满足而已。那么无论是炒人还是被炒,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认识两个著名外企的office manager,他们每天处理各种人事纠纷,经常会遇见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让那个讨厌的逼主动辞职”?或者是“如何才能尽可能少的给予他补偿金”?在国内,大部分情况下是人力资源部门直接找被裁员的员工谈话;而在日本,则有专门的炒鱿鱼面试官,他们负责告诉你公司为什么要请你走路。很多人因此被这本书所迷惑,觉得中国的HR部门能学会人家的温情脉脉和体贴就好了,或者是通过看这样的书就可以避免自己被炒鱿鱼——我告诉你,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尊臀的位置决定了脑袋的思维方式,假如你是个管理者,你当然希望手下员工可以体谅公司发展大计并且以身作则敢于奉献,最好还能知趣的功成身退;作为被管理者的员工遭遇此等事件的时候就难免要问“为什么是我”以及“我真的是个失败者吗”?

  能认清自己的位置、够努力够敬业、跟对了老大。基本上职业生涯是很容易延续下来的;被裁的,大部分都是上面几点主动或是被动的出了问题。但是,《炒鱿鱼面试官》告诉你的是,就算你这些你都做到了,可惜造化弄人有时依然难逃这种境地。这其实是当下白领们的普遍弱势处境,就算做到了万众瞩目的位置,有时也不过是摔下来更狠一点而已,简直让人反思工作和生活意义了。

  如果我的屁股是坐在老板的位置上,那么我可能会觉得这本书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多么有理有据有节啊,这些人是到了被clear的时候了;要是我站在那个面谈官谈话对象前,无论他说得多么好听,但事实依然是残酷的。所以,越是怕失业的家伙买了这本书回去恐怕就越读得心惊。觉得它温暖和风趣的肯定都是当前位置还算稳定的家伙;而那些被裁掉的员工,看着这本书简直就是觉得是失业生涯的麻醉剂,并且暗自庆幸“幸亏我走得还比较有尊严不至于被如此羞辱”。

  但是那些认为中国的企业应该如日本的炒鱿鱼面谈官一样再人性点的小朋友们,你们的尊臀是坐在哪一边呢?读者甚至希望我们的《劳动法》发展方向也是要将裁员这件事变得更加人性和温馨……你看,这又是位置决定思维的案例,你知道多少老板在《劳动法》面前欲哭无泪呢?

  《炒鱿鱼面谈官》读后感(六):“东写西读”之《炒鱿鱼面试官呢》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将自己的QQ签名改成书中的“名言”:“到外面的世界去挑战全新的自我吧”,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有不下10个人问我,“你想要辞职啦?”其中的数个,我敢保证,还有“那可太好了!”的潜台词隐而未发。在经济如此差的世道下做如此危险而暧昧的表白实在不算明智,冷汗中把QQ签名改了回来,“大家误会了,我哪都不想去”。作为力求安稳和太平的准中年怪叔叔,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好好做,胡思乱想实在是疯了。

  出版社传过来的宣传资料里,宣称本书是一本与《杜拉拉升职记》类似的职场宝典,“不读《杜拉拉升职记》不会升职,不读《炒鱿鱼面谈官》会被炒鱿鱼”,听起来挺唬人了,可是,待到将全书看完,才发现,以这样的评语来定位本书,算是很没有眼力价的判断,被小说的表面现象骗得团团转,偏偏忽视了故事最动人的地方。所以说,书评人的责任在于拨开乌云见明月,没错啦,以下我将要做的工作就是这个。

  日本人的小说,除了极个别以变态、残忍为追求的恶心之作以外,大部分的作品,都透着一股清新和“平静的冷冽的温暖”的劲儿。以前川端康成是这个路子,村上不用说,这一本应该也是。书中的主角名叫村上直介,在我的想像中,应该是木村拓哉增高10厘米再强壮15公斤的样子,谈不上很帅,但看起来一定舒服。此人做的职业很酷,是受企业所托,专门劝退企业冗余员工的工作。据说,日本的劳动法里,是不允许企业裁员的,真撑不下去,也要员工主动辞职才行。所以,才会有“专门炒鱿鱼”的奇怪公司。而本书的故事,也就围绕着直介在劝人离职的工作过程而展开,一共分五个章节,分别是:狂怒之女、玩具之男、老朋友、无处可逃和消失的人,故事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分别独立,读来十分有趣。

  从本质上来将,将本书当一部职场小说来看是错误的。故事当中,最可爱的地方,是对所有出场人物的背景介绍,人在故事当中不是无根源的,不是突然出现在旷野里的仙人掌,不是飘摇在水底的水草,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人。不管是裁人的人,还是被裁的人,他们都有他们的身份,他们的生活,生活在小说里是实在的,所以,人物也就实在了起来,会让人忍不住,为他们担心,这种感觉很好。

  特别是第三章中,直介要裁撤的对象,正是他的高中同学。这个情节设置,不禁使人想起反町隆史在《全职杀手》里的著名对白,“杀人也是有小学同学的嘛”。最叫人感动的也是这一章,出于职业操守,直介必须劝名叫昌男的同学离职,而另一方面,他又通过自己的另一个同学,帮助昌男找到了更合适的工作。三个人在酒馆里喝酒,同时处理了公事,最后谈道:“‘这样一来,你手上可以炒鱿鱼的又多了一个人啰。’真介笑了起来:‘是啊,是这样没错。’‘我们三个人都各得其所,实在是皆大欢喜啊。’”说老实话,这样的情节设置,在后现代的冰冷当中渗出了温暖,使人觉得舒服。而这年头,叫人读后觉得舒服的小说是多么地少,出版社却放着这一点不宣传,非要说什么“职场小说”来唬人,脑子里进的水不少。

  在很多时候,事情残酷一点,冰冷一点,倒不是最使人恐惧的事情。拿裁人这件事情来讲,我们办起来可直接太多了,能拿到双薪走人就偷笑了,人家日本人还能整出这么有趣、生动而温馨的故事来,算是不错了。据说,我们的《劳动法》发展方向,也是要将裁员这件事变得更人性化一点,但以我看来,难度还是很大。如果缺乏一颗热诚而温情的心,残酷和冰冷,就真的只剩下它们本身了。如果有哪一天,老板把谁叫进办公室去,说一声:“你愿意到外面的世界去挑战全新的自我吗?”那么,心底里倒会存下一点感激的,至少,说明我们不仅学到了商业化的冷冰冰,也学到近人情。可是,呵呵……还是将本书当小说看好了。

  《炒鱿鱼面谈官》读后感(七):老男孩与熟女

  首先鄙视书腰、封底的推荐人们,这些略有名气的人物的推荐语嚼之无味,而且明显是没有真正读过这篇小说。

  这是一部还不错的小说。不仅仅是封底推荐人所谓的“题材”这一点,诚然,离职面谈官这个与《在云端》类似的领域比较吸引眼球,但今日之书市,已不是《花季雨季》那个单靠题材就能赚钱的时代了。

  小说较为合格地完成了讲故事的任务,让人们读完后,初步了解了炒鱿鱼面谈官的工作内容。穿插了三个不同类型的炒鱿鱼事件,从各个侧面展示了这份工作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依照这个模式下去,完全还可以继续,像美剧一样通过一个个案子来串联起系列剧。不过整部小说读起来,语言稍显平淡,节奏韵律上有些松弛。有两个闪光点:

  第一个案子中,那位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逐渐沉溺的中年男子,原本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和动力,但由于外因变化使得自己无法发挥,屡次受到掣肘后开始丧失激情。面对被炒的现实,通过昔日同窗的面谈官的积极奔走,妻子的理解与支持,他勇敢地跳上了充满希望和变数的未来。这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尽管安排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作为三个案例的第一个出现,但它的影响力超越了后面两个。这是个职场老男孩的故事,他不像《老男孩》中的人物,做着没有热情的工作,憧憬着儿时的梦想,在这样的拉扯中呈现悲壮;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在工作中寻求意义,希望在职场中回复最初的理想和愉悦。当最后他鼓起勇气跟妻子谈起这个决定时,向来贤惠的她却给出了出乎意料的回答,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这是小说作者难得的匠心独具的一次闪现,让人有些心潮澎湃)。

  另一个闪光点,是贯穿小说的感情主线,面谈官一直有恋姐情结。这次他喜欢上了39岁的面谈对象。从黑木瞳、天海佑希的走红,不难看出日本文艺界对熟女的追崇。这部小说展现了一段蛮叫人喜欢的姐弟恋,女主人公充满成熟魅力又不乏单纯的冲劲。——不过有些床第之欢描述得太陡,连我都吓到了。

  《炒鱿鱼面谈官》读后感(八):我们要提前当被炒的鱿鱼

  江山/文

  一本避免自己不被裁员的职场启示录,一部永立于职场不败的绝佳秘籍。如果说一本杜拉拉的风靡是想告诉我们如何应对升迁如何开始励志,那么《炒鱿鱼面谈官》这本书就是在为我们严肃地陈述如何在破斧沉舟之时浮出水面,使这种居安思危的心情在职场中永远地保持下去。毕竟,职场小说教会我们更多的是险恶的东西,我们其实更需要以职场厚黑学的角度去踏寻自己的生存之道,因为再多的小说不过是纸上谈兵而以。如何让自己这个兵不被过早地出局,那么就应该提前打下指鹿为马的基础,跟炒鱿鱼面谈官村上真介对着干。

  小说从裁员开始,一直到这个经济危机的加剧而进入故事的高潮。一个个看似完美的工作却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让你不完美地离开,即使你带着微笑远去,满足于当时面谈的各种情节,可是有一个既成的事实,那就是你失业了。而造成这一切后果的刽子手当然就是那位村上真介了。他拥有日本一家炒鱿鱼株式会社,从事着全日本最火、最招人恨的职业——终结面试官,因为所有与他面谈的人都将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这种下场,但是,你的工作总会出现瑕疵,公司的业绩也不会百分之百的完美。所以,需要我们认清事实,认真分析“炒鱿鱼”的真正含义和动机,预先作出决策,用《炒鱿鱼面谈官》书中的一个个“淘汰”案例来逆向反击,把转化为自己场职的“内功心法”提前释放,到那时不怕遇到“村上真介”这个魔鬼终结者。

  这本书最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如何开展被炒前的工作,是“当牛做马”还是“溜须拍马”,是“金戈铁马”还是“声色犬马”,我们都需要最后的“指鹿为马”。不怕被炒,就怕吓倒。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最适合日本国情的场职链条重新开始对接在一起影响中国,看清世界的职场残酷。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职场上的动物,我们不怕当被别人当作“鱿鱼”,谁说过鱿鱼就一定会被炒。

  《炒鱿鱼面谈官》读后感(九):被裁员的经济学

  金融危机期间,公司纷纷裁员,多则几千,少则几十。连我家附近卖菜的大哥都少雇了一个小孩看摊儿,问及原因,他答:“金融危机。”一时间,人人自危,谈“机”色变。被裁掉的,捶胸顿足。保住工作的,更加披星戴月,即使工作量从一人份忽然变成几人份也任劳任怨。

  在这场危机中,小友K的表现与众不同。从我听说他们公司要裁员开始,她和别人的反应就不太一样。和那些忙着找人吐槽,大倒苦水,哭天抢地地说以后该怎么办的同学们不同。小K乐呵呵地告诉我,她即将被公司裁掉。常人如我,以为这孩子是不是发烧或者受刺激了。听毕,赶忙安慰:天无绝人之路,世上没有过不去的槛儿。小K仍然笑嘻嘻地说,没事儿,她乐得被裁。几个月后,她快乐地拿着一大笔公司裁员的赔偿金,修整了一个月,奇迹般地出现在另一家公司的写字间里。据说,她此时的薪水逆势而上,比之前每月多赚30%。

  小K说,她是有预谋的。

  按照她与公司的合同,被裁后获得的赔偿金相当于两个月薪水。换句话说,她只要在两个月内找到不低于之前薪水的工作,被裁这事儿就不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如果一个月内找到同等条件的工作,她甚至相当于多赚了一个月薪水,更不用说之后的薪水还涨了近三分之一。小K想的很清楚,所以当她风闻公司要裁员的消息时,就已经开始四处打听哪儿招人。拖拉到被裁掉时,小K的手里已经有了一批招人的信息。明确被裁掉时,她揣着一笔赔偿金再悠哉悠哉地挑了一家满意的新公司工作。

  不过,对小K来说,她认为自己赚到的不仅仅是一份新工作和一个月的赔偿,她认为赚得最值当的是新工作带来的新环境。与其在之前的公司里像个怨妇一般,不如开创一片新天地。

  “你看过这本书吗?我颇受它的启发。”小K顺手扔给我一本书——《炒鱿鱼面谈官》。封面上说,这是日本时下最火也最招人恨的职位。

  和中国不同,长期以来,日本的大企业实行终身用人制。毕业后的大学生一旦进入某公司,将为其工作至退休。这种工作模式曾被视为日本企业竞争的法宝之一,的确也为战后日本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制度首当其冲的实践者就是松下电器,该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更是说过,“决不解雇任何一个‘松下人’”。但自经济萧条和恢复期,终身用人制受到巨大的挑战,日本的大公司纷纷大规模裁员。不过,日本公司如果要解雇对方,是不能直接使用“解雇”两个字的。在日本,指明要对方走人是违法行为。通常,用人公司只能兜一个大圈子,引导对方离职。于是,催生出了以砸别人饭碗为自己的饭碗的职业——炒鱿鱼面谈官。

  高度职业化贯彻在这个奇怪的行业里。虽说是“砸别人的饭碗”,小K认为,其实这是个得给人找到更好饭碗的工作。

  故事开篇,男主人公村上真介要面谈掉一位在一家公司工作了12年的平山。起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山都无法接受。村上只得亮出他暗中调查出的有关村上的各种资料,以此“劝说”他离职。

  最初,平山并不答应。不过很快,他就被真介说得哑口无言。因为即使勉强留下来,再过上5年,他的薪资待遇也会有所改变,最多将减薪3成,而且每年冬夏两季的奖金也只剩一个月的。相反,如若他同意离职,公司除了付规定的离职金外,还会额外支付给他实际任职年数乘以基本月薪的钱,加上休假的津贴。如果平山需要的话,公司还可以协助他二度就业。

  “是不是和我的状况很像?”小K说道。

  “如果我留下来,老东家非但不会给我涨薪水,我的工作量还要增加好几倍,更难受的是每天还要带着情绪上班。其实,对我而言,被裁掉是最好的出路。”

  对小K来说,被裁掉的职业设计至少让她在自己的职场买卖中没吃明亏。对她的老东家而言,留谁不留谁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所在部门的人员数量必须减少。只有三两年浅薄工作经历的小K当然不可能是公司的金疙瘩,裁员的时候,她位列名单也是预料中的事。不过,“希望被裁掉”并不是大多数职场人士们面对危机时想到的灵丹妙药,“能留下来”通常是他们认为的硬道理。

  既然留谁不留谁并不重要,那就看要怎样留。是像平山一样,多年后忍气吞声领着大打折扣的退休金?还是像黑川一样,在危机来临时,成为雇主力争挽留的香饽饽?

  在以音乐制作公司为背景的案例里,黑川和石井都是公司重臣,二人中的一人必须离开。但是,无论从销售成绩来说,还是从对公司的贡献来说,二人不分伯仲。最后,真介设计了一项意见调查,问题是:如果现在你的制作人将跳槽到其他公司,对方愿意提供相同条件的待遇,你会跟他一起走吗?石井负责的22名乐手中,只有两人愿意跟他走;而黑川负责的18名乐手中,14人愿意同进退。答案显而易见。

  至于说黑川用爱去培育乐手们才得以在工作上与他们建立密不可分的煽情情节可以忽略不计。对于音乐制作公司的老板来说,虽然结果只是一堆数据,不具有任何意义,但是要用来说服只求结果的老板,却是最适合不过——黑川的离开将带来资源的流失,意味着巨大经济利益的受损。对于任何有常识的雇主来说,黑川型员工都是不能轻易裁掉的!换句话说,黑川型员工在职场的大风浪中最不容易失业!

  对于小K,我希望她将来能成长为黑川型员工。当然,现在她先得努力克服焦虑不安的情绪,熬过漫长的入职试用期。

  《炒鱿鱼面谈官》读后感(十):绝望的白领

  看了这本书后,不知道多少人的职业危机感又开始加重?起码我是的。

  日本企业确实是有终身雇佣的传统,我理解终身雇佣制的意义,是企业在进人时要有比较慎重的考虑,善待员工,负责起员工义务,不要轻易招人和裁人;而员工也视公司为家,为公司“一身悬命”辛勤工作一辈子。

  公司慎重选择员工,员工更要慎重选择公司--这个世界对你负责的主要还是你自己。

  那么如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呢?

  首先要看对大方向,这个行业有没有前(钱)途?这个国家有没有前途?

  其次,看这个公司是不是行业中的强势公司,或者这个创业企业有没有潜力成为强势公司?套用杜拉拉的话来说,最好是争取能进强势公司的强势部门,次选是进强势公司的服务部门,但注意,这个服务部门不等于“边缘部门”。

  再次,不要所托非人!我要跟的人对不对?未来的上司是不是我想要为他工作的人?

  最后,再强也怕站错了队。进去后,假如发现上司处境不妙,如果你还想继续干下去,要么就厚脸皮勇敢的去另结权贵,要么你就忠心服侍你的上司,等着时来运转或是跟上司一起走人吧。这世界就跟小布什说的一样,要么你是美国的盟友,要么你就站恐怖分子那边去吧,没有中间派。

  站对了边,跟对了人,看对了大方向,即使你表现平平,也会过的去。但是这也不能保险。你最好还能努力工作,把事做好,至少看上去你在努力工作,让老板觉得没白花钱雇你。

  被裁的,大部分都是上面几点主动或是被动的出了问题。

  但是,但是,这本书告诉你的是,就算你这些你都做到了,就算你像个蚂蚁一样,一身悬命,为公司日夜操劳忠心耿耿,最后是可能落得一个被裁的凄凉下场!为公司效力十几年,到了40多岁,上有老下有小,连婚都离过2次了,突然被炒鱿鱼面谈官叫去谈话卷铺盖走人,那种感觉恐怕连想一想都很可怕,很绝望吧!不过好歹,人家日本人还有大笔的赔偿金。。

  这本小说除了狠狠的嘲弄了一番终身雇佣制,还帮助你思考工作和生活意义。

  另外书里的一些日式的冰冷的小温情,让小说的可读性很高。尤其佩服的是主人公真介那种能把自己要裁的对象搞上床的家伙,我,怎么就做不来?!Orz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