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育儿的格局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育儿的格局读后感10篇

2018-03-28 20: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育儿的格局读后感10篇

  《育儿的格局》是一本由[美] 劳拉•加纳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育儿的格局》读后感(一):培养把握孩子未来的7大核心能力父母们是时候行动起来了

  

01 孩子成才了,却和父母决裂了

前几天的一则新闻故事,让我看得痛心不已。

  留美北大学生,12年不回家,6年前拉黑父母,断绝一切联系,决裂得不可谓不彻底。

  到底父母如何残忍地对待他了,才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从这位化名王猛的80后1.5万字的叙述梗概来看,之所以和父母决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父母不接纳他的性别,归根结底是不接纳他的独立意识

  2、父母以自身意志肆意控制

  3、限制孩子正常交往,意志到高中毕业,王猛的生活圈子就是自家所在大院

  4、包办代替,导致小学王猛都不会剥鸡蛋皮。性格敏感内向、不善交际

  5、在王猛受到不公待遇时,不能、不敢、不愿给予他情感支持

  ……

  虽然这只是王猛的一面之词,也不难发现里面的偏激,但是,相信我们70、80年代的人都或多或少腹诽,当时自家父母不懂教育,只是把自己实现愿望,强加在了我们的身上。

02 且慢抱怨,我们正在做的是什么?

  成为父母之前,我们是否都明确一个真正能活成自己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相信部分人都是有了孩子之后,才开始痛下决心

  “一定不让自己被压制的经历在孩子身上重现!”

  但是,再看看我们为了孩子所操碎了的心——

  1、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报了什么班,咱也报。

  2、别人家孩子早就会说话了,为什么咱们的还不会?

  3、别人家的孩子这么守规矩,这孩子整个一个皮猴子

  4、别人家孩子能背好多唐诗了,咱们也得学。

  5、为了让他好好做作业,这血压居高不下了。

  ……

  操碎了的心,简直可以说是丧心病狂啊。

  但细细推敲,操心的每一项,要么是别人如何,我们怎样的比较

  要么就是孩子无法达成父母设定标准而心力憔悴

  当然,这个标准还可能会因人、因事、因心情在不断地忽上忽下。

  难道我们痛下决心之后的结果,也是为了把孩子养成一个没活出来的自己?

03 七大核心竞争力,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想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人已经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开始有了一个清醒认识了。

  如果不是自己的标准,如果不是别人的标准,如果不是拔苗助长

  那么,

  是不是我们的孩子就要放养了?

  显然不是,作为孩子的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信赖的监护人,

  我们支持孩子成为自己,可以听一听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和育儿专家劳拉·加纳(Laura Jana)的建议

  她在《育儿的格局》(副标题:让孩子胜任未来的七大核心能力)中如此归结:

  1、自我管理的能力。

  2、人际交往技能,看到他人、与他人分享、合作有效沟通

  3、带着问号看世界好奇

  4、自发的成长动力

  5、不裹足不前积极向上的行动技能。

  6、富有弹性的能力。包括灵活性、适应力和复原能力。

  7、想象的能力。也就是将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打造的综合合力。

  正如劳拉所言,我们面临的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你逼迫孩子学的那些习得性知识真的能让他驾驭未来吗?

04 “育儿顽症”如何破?

  不可否认,养育孩子是一件操心费力事儿

  就像一个搞笑的小鸡手里的标语写的那样“育儿,如同被一只鸡啄到死。”

  那种不停地烦扰、说不上来是痛还是燥的一地鸡毛……真的让我们头大。

  于是,育儿过程中,我们总不能幸免掉入

  ● 忙乱。

  ● 短视。

  ● 慢性育儿倦怠怀疑自己、在自责内疚怀疑中痛苦)。

  ● 社交缺失紊乱(别问我为什么社交缺失,当挂了两个拖油瓶时,你看看能不能正常社交)

  怎么破?

  想想自己曾经被父母期待忐忑

  想想自己不敢成为自己的伤心

  那么面对一个如此充满活力生命,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那就是——看到“让孩子活成最好的自己”这一目标

  之后,支持孩子获得前面提到的7大核心能力,而不是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习得性的短期目标上。

05 支持孩子成为他自己

  说到看到目标,不得不提前几天看到的一个TED演讲者说的故事,

  她班上集结了全校最差的学生,为了在几个月内让他们跟上学校平均进度,

  她突发奇想作了这样的决定,她告诉这些孩子:

  你们是最棒的学生,我也是最棒的老师!你们可以做到的。

  当孩子做20道测试,错了18道时,

  她写了一个大大的+2,配上了一个笑脸

  孩子问她“老师,这难道不是不及格吗?”

  她回答:“是啊!但是你做对了两个,认真复习之后,你难道不会做对更多吗?”

  就是这样,如同《育儿的格局》里面给出的建议一样

  这是一个充满差距的世界,但是父母可以让孩子保有希望。

  看到孩子,而不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

  1、通过游戏互动让他感知自己。比如,从经常说出孩子正在经历的情绪开始。 2、让孩子看到别人。父母示范,积极回应他;鼓励他倾听;多问问他对事情感受等。 3、对孩子的为什么,多些耐心,多表扬问问题而非答案,和孩子一起翻开书本找解答,和孩子一起发展提问技能,别挫伤孩子问为什么的积极性。 4、驱动力。从不包办代替开始。 5、不安于现状。不要安静宝宝。鼓励孩子运动。其实运动对于成人同样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 其实亲子阅读也可以不囿于只听父母读的安静状态。 孩子可以啃、握、咬、翻书。只需要购买适龄的纸板书、地板书、洗澡书、布书等就好。 6、弹性的性格,则需要家长放下焦虑、控制、攀比,允许孩子体验失败,并从失败中看到成功。 当然,一定不要用“完美障碍孩子。 7、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要人为设限。发展早起阅读和假扮游戏。 使用开放游戏,记得收纳整理。 别让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给孩子“无聊”的自由时间

  这种养育方式不同于我们平时说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这样养孩子,你将收获一个更能活出美好自我,而非那个父母期待却没活出来的“我”。

  作者晨光微晓,曾经的教书匠,现在的俩娃妈。用心记录育儿心得、亲子共读经验、和成长思考欢迎关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育儿的格局》读后感(二):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的格局

  从小到大,我们要经历无数的考试,唯独做父母不需要经过考试就可以上岗。但是多数人上岗后都是不合格的。面对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新手父母常常手足无措。除了迎接生命到来之时的欣喜,之后的漫漫育儿路都将是对为人父为人母考验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和育儿专家劳拉•加纳的《育儿的格局:让孩子胜任未来的7大核心竞争力》一书为我们在培养孩子方面提供了有用指导。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提出过环境决定论,意思是“给我一打健康儿童,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这种说话虽然太过片面,但也强调了环境的重要作用,在这个环境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角色的扮演。

  父母有怎样的阅历见识,决定了孩子将会有怎样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比如现在好多父母喜欢在家葛优躺,没事刷个手机,两三岁的孩子见了绝对是有样学样,分分钟想要抢手机过来玩,虽然一开始不知道手机里会有一个怎样的世界,但孩子看见父母那被吸引的样子好奇心爆棚,此时正是他们对一切感到新鲜,要去探索新世界的时候,这时的好奇心不能好好引导后果严重失去自我管控的能力,陷入手机世界会缺乏现实人际交往,除了对虚拟世界的好奇很少关心身边的世界,缺乏自我成长的动力和积极向上的行动技能等等,而这些正是孩子适应未来的核心能力。

  孩子未来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自己能走多远。父母从一开始就要绘制培育孩子的战略蓝图,父母的手中握着孩子的整个世界。想要有什么样的孩子,就该做什么样的父母:要求孩子珍惜时间,自己先不要浪费;要求孩子干净整洁,自己先要爱干净;要求孩子不玩手机,自己先远离手机;要求孩子早点睡觉,自己不要总是熬夜……每个父母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多学习思考,关于育儿的理论知识,儿童心理,再在实践中耐心引导,而不是任其野蛮生长,将来收获一个熊孩子。也不要停止自我的成长和学习,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培养自己尽可能大的格局。因为你的格局,就是孩子的格局,会决定孩子的将来。让孩子走得更远的,不是他的体力,而是他能看到多远的前方。

  最后奉上我最喜欢的纪伯伦关于孩子的一首诗歌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育儿的格局》读后感(三):QI技能之《育儿的格局》

  小玲子编辑

  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里面,不仅仅要衣食住行,而且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教育对于每个人以后的人生道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年轻父母们最大的喜悦莫过于拥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家里一旦拥有了一个小生命,家里面无疑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应该进行怎样的学前教育,孩子应该在怎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无数的家长围绕这些问题而产生了无数的争执

  在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大部分家长有一点达成共识的就是认为国外的教育尤其是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比国内的教育要好,究竟是对是错这里先暂且按下不表。如果想要通过留学的途径来实现接受西方教育的目的,何不从小开始逐渐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吸收西方教育理念中好的部分呢?

  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和育儿专家劳拉•加纳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硕士幼儿教育从业者华春沁翻译的《育儿的格局》一书就从西方思维角度将育儿的相关理念介绍给广大的中国父母们。

  读者们可以在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完全不同于国内传统的育儿理念。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名为QI技能的教育模式。在理解QI技能之前,我们有必要理解清除这个技能的培养锻炼阶段是在小孩5岁之前,为什么要选在这个年龄阶段呢?这就不得不了解5岁之前的小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相信读者在这本书中一定能够找到作者给出的答案,婴儿大脑发育一直到5岁这个年龄段的发展潜力对于以后的成长究竟有多大的决定作用,读者也能够在书中找到相关的解释

  只有了解了这些之后,相信眼前的你才会对作者后面提到的QI技能的培养产生进一步兴趣。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作者采取的表达方式是直来直去型,所以在列举QI技能的内容时也是采用的总分形式,这样对于读者而言是很容易抓住作者表达的重点

  书中介绍的QI技能总共有7点,也就是7项能力,分别是:自我管理能力、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好奇质疑与探究的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运动和保持活力的能力、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些能力如果真的能够在孩子早期教育过程中培养起来,相信以后长大成人之后的发展会更加的宽广,而培养的关键就在这本书中。希望眼前的你能够在书中获得一些关于育儿经验的启发,让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快乐聪明的成长。

  《育儿的格局》读后感(四):想让孩子胜任未来,家长要重点培养这七大核心能力

  就是这本书了

  最近,看了一本育儿书籍,是美国作家劳拉.加纳的《育儿的格局》,收益匪浅。

  里面有个词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印象,叫QI。

  这是一个代表积极的生命力,为不同文化所看重且流传几个世纪的词,一个听上去像“Key”,同时也致敬IQ的词。

  它也代表我们有机会在孩子生命之初的头几年培养和强化的一些技能。

  劳拉.加纳将其拆分为七类易于父母和孩子理解的技能,它们分别是:

  我(ME):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执行控制技能、自我调节、自主规控、注意力和专注力。

  我们(WE):一种人际交往技能,能够理解他人、与他人分享并和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包括对于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必不可少的语言、共情、倾听和社会性情绪情感技能。。

  为什么(WHY):一种好奇、质疑和探究的技能,让我们能够一直带着问号看待世界,并不断努力获得对于世界更好认识。

  内驱力(WILL):自我驱动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摇摆(WIGGLE):身体和智力上的不安构成了“摇摆”技能,这一技能对于将“为什么”和“内驱力”转化为行动至关重要。

  弹性(WOBBLE):一种建立和促进灵活性、适应力和复原力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直面和战胜失败并能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

  假如(WHAT IF):包含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这些技能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还让我们去畅想世界未来的面貌。

  QI的七大核心能力很重要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说:

  一 我(ME):自我管理能力

  很早以前,老子就说过:“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那到底这个“我”技能包括些什么呢?

  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自我意识

  自主规控

  自我调节

  同时它还包括一些内在专注、正念以及情商中的部分能力,如对自我及自我情感的感知。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成年人来说,成功青睐于那些了解自己的人——也就是那些了解自身优势、价值观以及如何表现出众的人。

  令人吃惊的是,这一重要的“我”技能早在孩子获得第一份工作之前就开始发展了,所以,一定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二 我们(WE):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我们”技能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技能,就是形成关系并与他人开展互动的能力。

  它是一种沟通、合作和共情的能力,包括联结、团队合作、两性关系、换位思考以及察言观色的能力。

  只有拥有强大的“我们”技能,才能够让我们去更好地倾听、理解他人,与他交流,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并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我们”技能是“我”技能的延展,“我”技能只关注于个体自身,而“我们”技能则是“我”技能对外延伸的对应版本,它包含用于理解他人思想、感受、行为方式及其原因的必要工具。

  想想“丢手绢”这个几乎所有人在幼儿园都玩过的游戏,它要求每个人在轮到他们的时候站(或跑)出来,而在没轮到他们的时候安静地坐下来,认真倾听,注意观察。

  丢手绢的游戏

  三 为什么(WHY):好奇、质疑与探究的能力

  这项技能是不同形式的探究与好奇心的一种展现。

  “怎么样”、“是什么”、“谁”、“什么时间”,以及“为什么”,都包含在这项技能里。

  它代表了对知识与信息的根本渴求,它使得我们的孩子能够去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

  爱因斯坦也说过:“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决一道对我而言生死攸关的问题,那么,我会先花其中的55分钟来弄清楚它究竟在问什么,而一旦弄清楚了,我就可以在5分钟之内解决这个问题。”

  要好奇、要质疑

  因此,当孩子向我们抛来很多“为什么”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多一些耐心给予解答。

  四 内驱力(WILL):自我激励能力

  如果孩子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掌握对自我激励必不可少的“内驱力”技能,并学会如何设定并执行目标,那么他更有可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内驱力”的特征包括那些被人们高度重视的态度,如善始善终、追求卓越、坚持不懈,还有付诸实践中的承诺、责任心、决心、进取心、毅力、耐力以及专注力的总和。

  如果我们继续探究的话,就会发现:内驱力的核心是动机。

  自我驱动才更好

  也就是说比如想让孩子爱上阅读,一定要让他自己先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这件事才行,否则,再多的强迫也没有用。

  五 摇摆(WIGGLE):运动和保持活力的能力

  “摇摆”技能,指的就是“摇摆”这个词的本义:肢体移动的动作以及保持活力、不停运动的状态。

  要培养“摇摆”技能,最关键的是要将童年早期孩子持续的运动和“折腾”重新定义为值得被欣赏、鼓励和培养的终身技能。

  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曾说过:“当我的双腿开始移动的时候,我的思想便开始涌流。”

  现代家庭,很多家长碰到孩子多动,捣乱就想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其实这条技能告诉我们:还是应该多让孩子运动,多与环境发生的互动、摇摆对于孩子探索这个世界、形成思考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视。

  运动时才更有灵感

  六 弹性(WOBBLE):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要意识到“弹性”技能对于发展孩子去检验、探索、倒下、爬起、再试的天性是如此宝贵。

  我们需要提供给孩子一个允许他们“失败”的安全环境和机会,并帮助他们最终从失败中获得成长,不断向前。

  不倒翁精神

  “弹性”技能就像不倒翁,一次次摇摇晃晃快倒下了却又弹起来保持原样站在那里一样,它会为孩子奠定一个坚实且灵活的基础,帮助他们直面失败并从失败中反弹,助力他们去探索、适应、发现和创新。

  七 假如(WHAT IF):想象力与创造力

  孩子就像是人类中的研发部门,他们是空想家,也是头脑风暴者。

  艾莉森.高普.尼克就曾写过一本《宝宝也是哲学家: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的书,正是说明了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更愿意接纳充满创造力和才华横溢的员工,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创造力会帮今天的孩子在未来的职业中去实现价值、取得成功,去使用令人无法想象的工具。

  充满创造力的人更受青睐

  综上,想让孩子更能胜任未来,这七大核心能力,愿我们家长都能给予更多的关注。

  幸运的是,这本《育儿的格局》的书里,针对孩子这七大核心能力具体应该怎么做,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细分到每一种能力的培养,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是的,作为父母,我们应重视所有的孩子,无论他们出身如何,每个孩子都应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儿童是我们向一个看不见的未来时代发送的活信息。

  QI技能名副其实,它们不仅重要,也是一股强大的生命力,还被证明能被提升掌握了这些技能的人的生活质量。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这七大QI技能。

  《育儿的格局》读后感(五):越早知 越多受益的育儿理念

  “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长大并拥有成功的人生,相信这是所有父母的美好愿望。”作为一位母亲,一名中学生家长,我也不例外,但是却不得不时常感到遗憾。在育儿过程中,受限于当时的学识、认识,自己有许多失误,以至于孩子的成长,在某些方面偏离预期的轨道。当我看到《育儿的格局》这本书,那些直击心扉的观点和轻松可行的方法,让我相见恨晚。

  “让年幼的孩子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去行动,如果你这么做我就奖励你……”是的,这是我经常犯的错误。喜欢用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做完一件家务,奖励零花钱;考试成绩好,奖励一顿大餐……我一度以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后来孩子做事缺乏主动性,学习没有探索欲望,还困惑于为什么会这样。这本书告诉我答案,是那些曾经的奖励逐渐削弱了孩子追求卓越的积极性,丧失了成就感,没有了内在动力。

  “还有,这些父母不喜欢犯错、没答对问题、失败的感觉,看着自己的孩子经历这些的时候,他们会感到痛苦、难以忍受”,“作为父母,我们总是习惯于给出答案,并且变得越来越擅长做到这一点”,这也是我的写照,总是没有耐心让孩子犯错误,而孩子的好奇心、创造性,或许就是在这样一次次我的错误方式中失之交臂。

  我相信这些错误不止是我,很多家长都会有过。

  养育孩子,注定是有遗憾的过程。往往是在经过以后,我们才能知道以往的得失,而许多已经无法改变。所以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从零岁开始把握孩子的人生规划,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其用一本育儿大全来解决抚育子女过程中的“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我反倒认为,现在的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一份战略蓝图式的规划手册”。所以,我感觉,为人父母者,特别是新手父母,《育儿的格局》这本书,越早读到越好。

  尽管当下信息传播空前发达,信息极大丰富,看起来没必要非读这本书。但事实并非如此。重视教育往往使父母们过于焦虑,而过多的信息父母们普遍缺乏对于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知识的辨别力。所以正确的观念和方法至为重要。

  《育儿的格局》的作者劳拉.加纳,三位优秀青年的母亲,密歇根大学博士,著名儿科医生和育儿专家,二十多年里一直致力于促进儿童的健康和福祉,这样的身份和经历使得她的育儿观点无法不使人信服。

  知易行难,接受观点也许相对简单,这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耐心和实践。父母们很容易陷于慢性育儿倦怠社交缺失紊乱忙乱短视,被这些琐屑的烦恼击败,而不能长久地坚持初衷。但孩子一生的起步,就在父母的掌握之中。父母的育儿格局,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育儿过程是艰辛的,同时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特别是当孩子在自己的努力下成为健康、快乐、有为的人,拥有自己美好的生活,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