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恋爱的犀牛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恋爱的犀牛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28 21:1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恋爱的犀牛经典读后感10篇

  《恋爱的犀牛》是一本由廖一梅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01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一):爱她,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情

  看到新书《恋爱的犀牛》,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书的腰封上是这句宣传语:爱她,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情。我想这句话,适用于每个曾经深爱过的人。

  话剧《恋爱的犀牛》从1998年创作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八个年头,早已进入经典殿堂,成了所有年轻人爱情圣经。而我也始终记得几年前那个春风沉醉的晚上,陪着心爱的姑娘在蜂巢剧场看剧时候情形,以至于现在,每每看到和《恋爱的犀牛》相关的信息,我的脑海中都会回荡起那首主题音乐,你永远不知道,你是我渴望已久的晴天。这句话,我终究没有勇气跟姑娘说起,以至于之后,再听到这首音乐的时候,我都会想,如果能像马路一样勇敢,一切会不会因此不同,而现在我只能偶尔回忆起,那天晚上她看戏时,眼睛里闪烁的泪光

  现在来好好谈谈这本书。记忆里应该买过几本浦睿文化的书,算是不错的图书品牌。整本书是精装,小32开,封面烫银了我们熟悉的犀牛。大概因为做了一套三本(《恋爱的犀牛》、《柔软》、《琥珀》),每本书封上又以两个不同颜色的圆形组合相区分。书里包含了大量的图片信息,和文字相映成趣。从创意和版式上来讲,非常让人满意。作为一个封面设计师,翻到这本书时,是让人欣喜的。

  整本书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廖一梅关于恋爱的犀牛的手记,作为序言存在。第二个部分是《恋爱的犀牛》的戏剧剧本,第三部分则是关于戏剧的幕后故事,从中能够让我们更了解这部戏前世今生。

  真的很难想象年轻时候的廖一梅,是在一个怎样的情况下写下了这部戏。书中她说,和孟京辉的爱情,就像是一场战争,两人在爱恋和摩擦中无休止的较量。或许为此,她才写下了这部现代戏剧史上的杰作《恋爱的犀牛》。

  剧中有很多经典的台词,据说有很多人顺手拿来写情书。其实我并没有记得那些美好忧伤的台词,大概也不必记。看完这部剧,我只是觉得,爱情可能是两个人相互折磨,但好的爱情,是相互成就,或者相互成全。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二):如果说爱情是场发烧,那愿我们都高烧不退

  「爱情是有温度的」不仅是相见时热烈的吻,在思念对方时都会不自觉得体温上升。在日本这项「恋爱体温实验」中,分隔两地的她和他,一旦谈及对方体温就会随即升温。因此,用「那时,和你一起,走在路上,从此,欢天喜地,都在心上」。

  很久以前,杜拉斯说过:“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英雄梦想”;塞林格说过:“有人觉得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和一堆孩子。但你知道我是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却又收回手”。

  这段影片让我想到,廖一梅的《恋爱的犀牛》。即便表达爱情的套路不同,但对爱情的热烈却是相同。剧本塑造了“马路”这个角色,他除了爱情什么都不会,爱得滚烫炙热,他的性格像一只犀牛一样“偏执”、“有脾性”。

  恋爱的犀牛被演绎了好几个版本,1999版是郭涛和吴越;2003版是段奕宏和郝蕾;2004版是段奕宏和王柠;2008版是张念骅和齐溪;2012版是刘畅和黄湘丽;2014版是刘畅和刘萱。后来,还有2015版的刘畅和毛雪雯,以及2016版的肖鼎臣和毛雪雯。无论被复演多少遍,人物换了多少波,剧中的台词如何被你反复咀嚼,这部话剧依旧是不可复制的经典。

  这部剧1999年由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搬上舞台。“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街道也变幻了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角,带着某种清香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气息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你在哭。事情就在那时候发生了……”。

  马路是一个普通的犀牛饲养员,爱上了美丽性感但性格乖张的明明,为了明明马路愿意做任何事,但是明明却仅仅把他当做另一个人的影子,这是一个“他爱她,她爱她”的套路,却有着动人的台词。

  明明:我是说“爱”!那感觉是从哪儿来的?从心脏、肝脏、血管,哪一处内脏里来的?也许那一天月亮靠近了地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季风送来海洋的湿气使你皮肤滑润,蒙古形成的低气压让你心跳加快。或者只是来自你内心的渴望,月经周期带来的骚动,他房间刚换的灯泡,他刚吃的橙子留在手指上的清香,他忘了刮胡子刺痛你的脸......这一切作用神经末梢麻酥酥的感觉,就是所谓的爱情......

  关于“爱情”的定义,读完后倒吸一口气

  如果说,有人是在苦涩日子里靠着“英雄梦想”供养着,那么马路他无需供养,明明就是他全部的英雄梦想。剧里有一句台词是:“原来人是可以靠二氧化碳活着的”;(只要那些二氧化碳出自你心爱之人。)

  在有着无数可能、无数途径、无数选择的现代社会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都能在情感和实利之间找到一个明智平衡支点,避免落到一个自己痛苦,别人耻笑的境地。我却撞见了马路这样偏执的人。让我更好奇的是,廖一梅写完所有“热烈”的台词时,如何看待自己与孟京辉已经走了数年的婚姻。

  廖一梅是一个对周遭变化敏感诚实的写作者,孟京辉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先锋派人物。他们一起合作作品并不多,三部曲可以说是唯一。大家一直都很难想象,两个充满个性艺术家生活里是如何磨合共处的。在接受某次采访时,廖一梅是这样形容的:

  “我觉得,所有的夫妻在婚姻中的人物关系都应该向后退,起码退到如果不是夫妻,还能是朋友,可以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玩,这样的婚姻才应该继续。因为朋友之间有一种对对方的基本尊重。我和孟京辉在一起二十多年了,依然会以朋友的态度相处,都会给对方自由发展空间。如果人的占有欲太强,或者觉得对方应该怎么怎么样,就会有矛盾,所以不能对对方有过分的要求,尤其双方都是很有个性的人的时候。”

  这可能是许多中国人炙热爱情回归“质朴”的恋爱出路

  但我更爱,另一加拿大诗人洛尔娜·克罗齐说的一句话:“即使我已经和同一个男人共同生活了 40 年,有时候他回来的时候,我的心依然会怦怦地跳。所以我依然会写关于我们之间关系的诗歌,写一些性感的、让人脸红心跳的诗。”

  在平凡岁月里,如果说爱情是场发烧,那愿我们都高烧不退,无论天边或咫尺,都有人知你冷暖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三):为什么文青都爱廖一梅?

  “爱她,是我做过最好的事。”——《恋爱的犀牛》

  “因为你,我害怕死去。”——《琥珀》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柔软》

  几年前我在朋友圈做过一个调查,问大家都是出于什么想法喜欢戏剧《恋爱的犀牛》?这个情节可以简单概括成“她爱他他不爱她,他爱她她又不爱他”的“偏执狂”故事,为什么会被奉为“永远的爱情圣经”?

  收获答案五花八门,从喜爱其“诗意语言”“热烈的爱情表达”到“现实中不可能的事,剧本中有人做了,还挺有意思”……

  “你是我温暖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太阳光气息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哪怕现在放起《恋爱的犀牛》主题曲《玻璃女人》,我身边至少还会有3个文青朋友能听出眼泪

  所以,文艺青(中)年们在喜欢《恋爱的犀牛》、喜欢廖一梅、孟京辉时,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悲观主义是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我会变得坚定坦然,而且安详,而你将不再爱我,我可以自由地老去,我将脱离你的目光,从岁月的侵蚀中获得自由。”

  认识廖一梅是因为她的小说《悲观主义的花朵》,那时候她还不红,我也还在念高中,尚未涉世,也没谈过恋爱,单纯被这段有些沧桑诗性的话打动。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廖一梅在书中传递的“悲观主义”世界观

《恋爱的犀牛》剧照

  “我热爱悲观主义,热爱悲观的认知滋生出的无所畏惧力量。悲观主义不是情绪,更不是情调,而是对世界的基本认知。”

  “因为有了悲观主义垫底,我们得以更偏执,更努力,更有勇气,去清楚地知道我们不可能失去更多,除了经历我们什么也无从获得。”

  后来进入大学,在剧社阅读并排演了她的“悲观主义三部曲”,从《恋爱的犀牛》到《琥珀》再到《柔软》:

  《恋爱的犀牛》讲述了极端戏剧化的偏执爱情:分别执着于自我的两个爱人,马路和明明用自己的方式执拗坚持爱情理想纯粹热烈又散发病态激情,如同一场盛大的梦幻

《恋爱的犀牛》剧照

  《琥珀》描写了中国版“唐璜”、花花公子高辕与失爱的动物园解说员小优之间的阴谋与骗局、性与爱。

《琥珀》剧照

  《柔软》则聚焦了绯闻缠身的女医生性别模糊的年轻人纠结的感情微妙的两性关系,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生命相逢的了解与善意

《柔软》剧照

  这三部跨越11年的作品,在角色塑造和背景设置上都可看出廖一梅的蜕变:从《犀牛》直白有力、爱情的信念感纯粹喷薄,到《柔软》中角色深陷生活泥潭的疲惫;从《犀牛》“爱是日复一日的梦想”,到《柔软》只剩酒吧的午夜颓靡与十寸高跟鞋;从《犀牛》目光里只有“爱情”的偏执,变成了《柔软》中与周围人真实的发生心灵交换与关系,渴望和尝试“去了解”。

  而不变的,则是她“悲观主义”情怀下角色的生存姿态:勇敢、热烈、执着、不自由,渴望超越;是她强劲浓烈的个人风格疯狂、炽烈、露骨,痛苦诗意中混杂尖刻;是她对现实的绝妙讽刺和隐喻,形形色色的人物,犀利黑色幽默;是作品中聚焦放大生活矛盾与困境的戏剧性,让人读得一会儿像是溺水,一会儿像是飞翔。

文艺是超越世俗探索内在的精神指向

  廖一梅的作品简直就像“文艺青年”被标签化一样容易被误读。

  她热衷讲述的偏执爱欲,很容易被读者带着自己的恋爱经历进行单一地阅读投射,仅仅从中收获“爱而不得”的我执我迷。

  但其实描写爱欲的背后,廖一梅渴望探究和表达的是一种生存的姿态与信念。

  她在《柔软》的序言里写道:“我一直以来的种种努力,都是试图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而所谓的泥地,不但是现实生活,更是将我们限定在人类领域物质躯壳……身体里左突右冲的欲望、激情,大脑里永不停歇的疑问,内心隐隐嘶叫的不安满足看起来总是遥不可及,生活总是不知归于何处”,而自己“一直的渴望是超越限制自身的束缚,获得自由,拥有力量”。“而在人类的种种活动中,爱欲是我所找到的最接近突破极限的人类的日常状态……爱是自己的东西,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在爱的状态中,无所不能的勇气,坚不可摧意志,柔软如水的顺从,毫不犹豫的献身,超越时间空间感官限制的感知能力身心高度统一的非凡一致,这一切让人着迷”。

《柔软》剧照

  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在《恋爱的犀牛》《琥珀》还是《柔软》中,廖一梅都通过爱欲的情感选择,传递生命信仰的位置:

  偏执、任性、自我、感性、非理智潇洒自由、渴望打破束缚、无视道德规范背后,是人格独立的表达,生活方式的坚持,对盲目从众的抗拒,面对生命固有困境的倔强和不服输,充满了生命可能性的实验探索,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

  这也就是真正的文艺、“文艺青年”坚持的态度——

  所谓的“文艺青年”,是一个挣扎困惑、跟世界抗争,而没有更大力量的状态;他们不认同这个世界的念头,使他们成为不满足于市井生活的想法的人;他们和庸俗对立,有着超越世俗的愿望强烈的精神指向,渴望去揭开表象、探索内在的世界,尽管大众时常以“文艺青年的范儿”来标签化、污名化“文艺青年”,贬义简化地将“文艺青年”具象为“抽烟的姿势”“熬夜的态度”“45度仰望天空”或是“穿棉布裙子和球鞋”。

每个渴望真诚生活的人都该读读廖一梅

  廖一梅还借一个故事诠释过文艺青年的状态。

  讲她一个女朋友迫于双方父母压力,与家境贫穷男孩恋爱后分手女孩在相亲找到跟她对等的普通人后,终于走到谈婚论嫁。

  有一次,未婚夫带她出去玩时,她在小区门口碰到了送快递的车,送快递的就是这个女生的前男友,前男友从车上下来后,却给了她一个她见过的最灿烂的笑容根本跟在一起时一样美好放松完全不像是多年没见过。

  她因为这个美好的笑容觉得受到了祝福,最终跟未婚夫结婚生子。

  而故事的结尾是,前男友在她结婚生子之后,才慢慢选择了结婚、生子。

  廖一梅说,如果这个故事,她十年前听到,会对男孩非常愤怒,会写剧本、电影,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解读这个故事。而这种状态里的人,也许就是文艺青年——你会把它变成一个爱情的悲剧,或者不相信所有一切的根基,于是用它写小说、电视剧、话剧,成为创作的源泉。

  “但现在,我觉得这个男孩有比通常的人更大的心、更大的爱,才能给出完全的祝福和笑意。他希望她生活得好,不愿意两个人生活在痛苦和纠结中,选择这个需要很大的勇气。”她因此自嘲,自己这状态就已经不那么文艺青年了。

  而在《柔软》的结尾,廖一梅也以三个悲剧性角色相拥而笑结束了她们的故事——这是她现在为自己选择的态度,作为一个悲观主义+完美主义者,去尝试接受一个有缺憾的世界。

  而你现在的选择呢?

  你是还在孤独、对抗的姿态里挣扎,还是也已开始变得平和安详,在岁月的侵蚀里获得自由?

  说真的,无论你在哪个阶段、是不是文青,每个走过青春的人,每个真诚渴望过生活的人,每个独立反思过生活的灵魂,都该读读廖一梅。

  文丨小雅 来源丨澎湃新闻

  本文由澎湃新闻授权发布,如转载,请联系我们~

  ▼

  廖一梅“悲观主义三部曲”典藏版套装——《恋爱的犀牛》《琥珀》《柔软》

廖一梅 著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特别纪念,全新上市! 完整收录三部经典剧作的“剧本+创作手记+主创访谈+幕后故事” 廖一梅、孟京辉、吴越、郭涛、郝蕾、段奕宏、刘烨、袁泉、王珞丹…… 各版本主创袒露与三部曲的不解情缘 台前幕后、更多内幕,纪录片式呈现三部剧的每一个珍贵节点 更有廖一梅多年创作谈,展现她对于“爱”和“生命”的思考与问答 精装封面,全彩内文,海量罕见剧照,独家公布!

恋爱的犀牛8.6廖一梅 / 2017 /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琥珀8.1廖一梅 / 2017 /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柔软8.7廖一梅 / 2017 /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四):恋爱的犀牛

  早上起来进入了感冒的潜伏期 嗓子好像压着厚厚的纸板 还有轻微的鼻塞 可能是昨天酒喝多了吧

  想起昨天依然说没带烧酒 好遗憾啊 一直没完没了的抱怨 安慰了一句 总会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她还是撇了撇嘴 她火红色的嘴唇像是卷曲的枫叶 忽然想起有三样东西可以了解一个男人 最后一个是他的爱人 苦笑

  上社会学课 老师总共接了8个电话 唯一好笑的是他讲一个他的同学特别吝啬 因为逃单 被其他同学恶搞 在草地里睡了一宿 第二天 被蚊子叮中毒了

  依然选的是精神史 给我讲张爱玲的故事 说她只是胡兰成爱情构成了八分之一 也讲他们的爱情是特别纯粹的

  是啊 纯粹的爱情都建立在完美的物质生活之上

  之前对张爱玲的态度是她就像是一场戏中坐在红缎子帘后的看客 她冷眼旁观的看透了 是因为她曾经经历过

  所以倾城之恋中 苏小姐?愿意让一刻的心动 凝成以后婚姻坟墓的防腐剂

  哈哈 算改了我的偏见

  下午吃了一颗柠檬味的口香糖 想起我姐说她承受不住我文章里的深情 倒也不是 只是遇见了她 整个视网膜里就只有她

  要把骨头都揉碎 心和眼睛都捏出水 我才能确定自己爱她

  上完课回家 看见天空可怜兮兮的寄出几滴雨 不需要雨伞 如果把眼镜摘下来 整个城市的光亮都带着长长的尖刺 或许所有的陷阱都是以美为前提的

  我眼中的他 也是拉着细腻的金丝线 要把我鲜活的心脏 裹得严严实实的 可以 愿意每一次的呼吸都是你剩下的

  你知道吗 有一段时间 我写 可能要等到死 才敢说我爱你

  你看 我说了 我就真的死了

  最讨厌你说我喜欢的都是想象的你 我配不上 你不知道你说的每个字有多重 重的像有狮子趴在我身上

  爱他 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我难过是因为 有些事不是努力就行 只能流廉价的泪水

  一直以为结局是马路把明明喜欢的人杀了 把自己的心抛了 后来发现不是

  我还是会经常想起你 但只是很平常的想起你 那些心痛 柔软 眼泪 沮丧 让我知道原来我可以为一个人做到如此地步

  你总不相信我说的 喜欢把我的话揉成废纸算了 你只是不喜欢听

  我知道我终会死去 但我还是希望可以死在你手里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五):笔记

  ·但是另一些时候,爱是折磨。而对我来说,正是这种折磨有着异乎寻常的力量。

  ·人类能够敬重自己的品质都不是轻松愉快的——而是那些对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倔强态度、保持尊严的神圣企图之类不可轻易谈笑的东西。

  ·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如他朋友所说——过分夸大了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懂得明知选择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所谓“明知”,便是不去做不可能、不合逻辑和吃力不讨好的事,存在着无数可能,无数途径,无数选择的现代社会,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都能在情感和实利间找到一个明智的平衡支点,避免落到一个自己痛苦别人耻笑的境地。这是马路所不会的,也是我不喜欢的。不单感情,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没有偏执狂就没有新的创举,没有新的境界,没有你想也想不到的新的开始。

  ·我希望看过戏的观众,能感到在他的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是值得坚持的,可以坚持的

  ·马路: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化了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角,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你在哭。

  ·你不享受生活就是罪孽

  ·上帝坐在高处抽烟

  ·她对许多东西过敏,米,面,牛奶,或者说她对生活过敏

  ·给我一双高跟鞋,我就能征服全世界

  ·100公斤,仅仅秒针就100公斤,时间从没有像现在走得这么沉重

  ·现代科技的奇迹,机芯全部由钛金属制成,经得起是非荣辱,耗得过沧海桑田

  ·听说表盘上的数字是镀金的,就像这个世纪的人爱说的——时间就是金钱

  ·我要在8点的边上偷偷刻上自己的名字,这样就可以流芳百世了

  ·它已经浸到了你的骨头缝里,无时无刻不在往外散发(马路的通过气味判断人)

  ·关于残疾

  人们对于眼睛和耳朵都有统一的检验标准,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就会被视为某种残疾,影响你的工作,升学,甚至是人色号给你态度。关于这个有许多带有歧视色彩的形容词——眼瞎,耳聋,色盲,而对鼻子却完全没有哟啊求。鼻塞,这仅仅作为一种感冒的症状,几粒泰康克就可以解决问题。一个称职的,优秀的鼻子,从来无人理睬。

  ·(牙刷无厘头推销)早上刷牙出门体面,晚上刷牙刺激性欲

  ·(这是诗人被黑得最惨的一次)你总是不高兴,跟个诗人似的

  ··那些爱情的细节(29)

  ·如果没有那么多感动,没有那么多痛苦,在狂喜和绝望的两极来来回回,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精神疾病死心眼)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是一切不如意的根源,在有着无数选择可能的信息时代,“死心眼”这个词基本可以算是一种精神疾病

  ·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情,但我决定不忘记

  ·

  ·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六):爱她,是我做过最好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了你,我忽然觉得我找到了要做的事—我可以使你幸福”。

  第一次看这部话剧是在大学,当时并不太明白剧情,对它几乎没有印象。

  第二次去年一个人看的,理解了一些,困惑,为什么爱情那么美好却又招致痛苦。那时的自己应该和马路一样忧郁而偏执,想着“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似乎从马路那里找到了自己可以坚持的理由,但它又那么绝望而疯狂,极度的矛盾中。

  这两天看了剧本及幕后故事,发现这一年改变不少。仍然追求爱情,但承认我只是普通人,追求快乐的同时给予内心的平静和安全感也是及其重要的。虽然我仍然害怕被窥探内心,认为把真实的展露出来却也是把可以伤害我的匕首交予了你。但是爱不应该总是如此沉重消极的,应该学着轻松的真实的面对它享受它。

  “希望将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坚持下去”。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七):行将熄灭的火焰

  偶尔听到一首歌,就开始心心念念想买来读这剧本,但是网上一直缺货。上周开会的时候,忽然发现豆瓣书店有售,赶紧买来,现在读完。

  是为了凑篇幅吗?其实剧本部分只有很小的篇幅,后面编入了场外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等,交代这部剧的前世今生。。。

  廖一梅在08年的后记中写道:如果你不是出处于那样的荷尔蒙高涨、激情迸发的状态,你可能会觉得别扭,甚至费解,会为此不好意思,想对此做出评判。但你该记得,每个人都曾经如此,都哟那样的时刻,有的人只有过瞬间,有的人深藏于内心,但你一定有过。它常常会随着岁月的侵蚀变得模棱两可,有时会显得愚蠢可笑,只有很少的人以奇异的力量拒绝被时间侵蚀,使自己得以保住那团不息的火焰。

  我们都会长大、变老,有的人会庆幸那团火焰的暗淡,庆幸裹挟着你的滔天巨浪终于慢慢退潮,这样可以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自认成熟的人会认为这样才是生命的常态,但我很高兴我以前不是这样的人,以后也不会是。

  如果剧场能唤回你的记忆,呼应那些内心的渴望,剥掉那些让心灵和感官变得麻木的、被生活磨出厚厚的老茧,让你重新感受柔软和冲动,你会知道,生命的本质就是这般无遮无拦的、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

  有时候觉得时机很重要,在我觉得我的火焰已经快要熄灭的时候居然读到了这本书。碌碌无为十年,一直不断地折腾,就是想翻过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每次快到山顶的时候却每每自暴自弃。你为什么不喜欢你自己?那个不顾一切朝向自己目标勇往直前的你去哪了呢?

  我很想问自己,你到底在害怕什么呢?

  你到底在害怕什么呢?

  我以为不疯狂,不够执着,就不能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希望你这段时间休养过后,能看清还有什么值得你疯狂,不要熄灭。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八):那头疯狂的犀牛叫“爱情”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部剧本,廖一梅的《恋爱的犀牛》。

  《恋爱的犀牛》是我大学时期就一直期待观看的话剧,据不完全统计,《恋爱的犀牛》也是高校间排练最多的话剧之一。2015年10月,廖一梅和她的丈夫孟京辉便带着《恋爱的犀牛》走进全国各大高校,以公益的方式为学生们做演出。

  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在上课。但是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使出浑身解数守着手机抢票。那时候4G推出还没多久,我的荣耀6还是7也还没有掉坑,但即使装备齐全,也还是没能抢得着票。这也是我漫漫人生中的遗憾事情之一。而且那时候比较傻,找不到剧本这玩意儿(可能压根就没有)。所以当看到豆瓣出套装珍藏纪念版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就入了一套,也算了了一个心愿。

  《恋爱的犀牛》是廖一梅《悲观主义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的是养了一头犀牛的男主角马路,对他的邻居明明求之不得的爱情故事。正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是也。

  马路爱明明,但明明不爱马路。

  马路的视觉不太好,但就如常言道,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可能还会为你留一扇窗,马路的嗅觉特别好。基本上他就是闻香识人,识女人。

  马路说,明明是他见过的最特别的女孩,她身上的味道跟其他人的都不一样,让马路很喜欢。有的人说,爱情可以让人活得更轻松自如,可古希腊悲剧也告诉过我们,只有悲剧才能让爱情显得更加伟大。

  明智的人,不会夸大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只要到了一个时间点,找一个差不多的人,恋爱、结婚、生子,再继续过着柴米油盐的生活。“不成疯,便成魔”这句话在现实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只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甚至有些可笑的理想。可是马路不要这样。人人都渴望在极端之间找到一个绝美的平衡点,但马路偏要偏执到底。

“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

  但是,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让我们接触本真,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柔软。所以往往处于恋爱中的人,最容易被中伤。因为此时整个人的神经触觉都变得敏感起来,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把你中伤。

  就像这部剧中,别人都笑马路夸大了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区别,马路先是不听,再到生气。他不认同别人这么说他的明明。

  他说,爱她,是他做过的最好的事。

  虽然,她爱的不是他。

  她也曾尝试着接受,但他的爱太过于沉重。

  明明,如所有爱上自己想象的完美对象一样,爱上了一个叫陈飞的渣男。身边的朋友们都提醒她,她对这个渣男太好了,这个渣男配不上她的爱。当她把原话转述给陈飞时,陈飞竟然还“大大方方”地承认:“我就是不配,我要是配,就显不出你的好了。”

  是个正常人都会质疑:这是什么狗屁逻辑?明明也一样。但偏执的人在质疑之后,还是会死心塌地的坚守着自己的决定,以试图向世人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就如明明对马路。

  终于有一天,明明在一次又一次欺骗自己之后,看清楚了渣男的为人。她尝试过跟马路在一起,但在拥有一个不真实的夜晚后,她决定离去。

  马路愿意把自己的所有给予,然而正是因为这爱情倾尽所有,让明明觉得负担不起。于是,她决定离去。去往一个没有马路的世界里。

  结 局

“那天夜里是你请求我不要离开你,也不许你离开我……别挣扎,挣扎是没有用,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会把你找回来!我们注定要死在一起!”

  马路“疯”了。他绑架了明明,他刺伤了图拉——那只与他相依为命的非洲犀牛。他问明明:我把图拉的心和我自己都给你,你愿意收留他们吗?

  但是,再怎么感动,再怎么愧疚,不爱,就是不爱啊。

  被绑在椅子上的明明,对着远方的虚无唱起了歌,马路则是瞄准发狂的图拉开了枪。

  子弹穿过图拉的身体,马路杀死的,不是图拉,而是自己的爱情。

  后 话

  作者廖一梅说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这一点从她的作品上很容易看出来。在以前,这种沉重而热烈的爱情可能会震撼到我,可是现在,我多多少少都觉得有些不可理喻,甚至对这种得不到就同归于尽的爱情敬而远之——对渣男死心塌地的明明,对明明死心塌地最后走向疯狂毁灭的马路。可能因为我跟作者不属于一类人吧。我更宁愿相信人性的美好,尽管有时候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它的丑陋。

“我希望看过戏的观众,能感到在他的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时值得坚持、可以坚持的。”

  处于恋爱之中的人,都有化身于犀牛的那一瞬。那一瞬,他们的眼睛看不见,是盲目的。那一瞬,他们尽管知道自己的不可理喻,但还是会坚持自己坚持的事情,是荒唐的。那一瞬,他们只想把自己认为最美好的东西给予对方,是卑微而笨拙的。

  大部分恋爱中的人多多少少都做过那么些蠢事,可这些蠢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却也是恋爱的原因。

  ·文中图片来自于豆瓣和网络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九):愿我们的火焰永不熄灭

  今晚刚刚看过剧本后面的故事,记载了这部戏诞生和鼎沸的全过程。就像廖桑说的一样,犀牛和琥珀不同的,是燃烧的火焰,直接而坦白,无所谓克制和羞涩,年轻的不可复制的火焰。这个中国先锋戏剧史上重彩的一笔,无论在面临他酝酿之时的窘迫,还是北兵马司胡同里突如其来的拥挤,抑或是千场之上的痴迷与追捧,他都一如既往不改初心不忘本色。这不仅得益于直率如此的编剧廖桑和对实验戏剧执着追求的老孟导,还有一切为打造此剧所有的马路明明小红牙刷舞美音效灯光等等。最重要的是犀牛将所有那些“用奇异力量拒绝被时间侵蚀,使自己得以保住那团不熄的火焰”的你们我们他们吸引到了一起。面对同类,我的心情是欣慰而又复杂的。我敢断言,不能理解这部戏的人要么还未长大要么已经老去,就像那九又四分之三的站台不是任何人都能闯入,而一旦进入,你将永远不舍离去。感谢这个时代,20年的时候我们依然牵手相约吧!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十):关于《恋爱的犀牛》中的偏执爱情

  古往今来,“爱情”作为文学的主题向来是永垂不朽的。人们,总是对爱情心怀期待与甜蜜。即使爱情在大多数时候其实并不那么美好,也不阻碍人对爱情的渴望。而在《恋爱的犀牛》中,两位主人公马路与明明都深陷在爱情的漩涡里,挣扎不得。

  他们的共同点便是他们都对爱情那样执着,偏偏又求而不得。马路爱明明,明明爱陈飞,可他们爱的人全都不爱自己,任由爱他们的人对自己如何展现爱意,也不予理会。显而易见,因为这样的偏执,最后,谁都没有得到谁。陈飞离开了明明后,明明宁愿自甘堕落,也不接受马路的爱情,而马路因为明明的引诱,似乎介于梦境与现实之间,分不真切了。后来,他的偏执转化成为疯狂,他实在是太爱明明了,爱得不能自拔,谁都无法理解他的爱,他心爱的明明不理解,他的朋友们也不能理解。

  在开头的描述中,众人说到那是一个物质过剩、情感过剩、知识过剩与信息过剩的时代,是一个聪明理解与脚踏实地的时代。这样的背景下,马路和明明对爱情的执着是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不被世人所理解接受。因为,爱情不过是人生中锦上添花的东西,美好却不堪一击。在新世纪来临之前,人们说要抛弃不切实际的东西。这大概暗示着,马路的结局。

  而如同陈飞不能接受明明的爱一样,明明也无法去接受马路的爱,实际上,他们的爱很像很像,都是那样深沉而炽烈,他们都不愿意将就。倘若他们爱的人没有与他们付出同等的爱意,只怕会承受不住这样的爱。所以,陈飞选择远走高飞,而明明后来也选择离开。

  但马路的爱太深太浓,终于将他自己淹没,他无法保持理智。他比明明还要偏执,所以,当他面对着要离开的明明时,只能做出那样的选择——绑架她。马路将明明带到了犀牛馆,当着明明的面,亲手杀了他最好的伙伴——一直以来陪伴着他的犀牛图拉,他以为这是能证明自己爱意的唯一方式,在现下这样的时代里,当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时,他只能这么去证明。

  最后,马路终于念出了自己写的那一首完整的诗,而一切也接近尾声。警察来了,可马路没有放开明明,他紧紧地拥抱着她,明明唱起了歌《只有我》。然后,马路和明明合唱起《玻璃女人》,这一幕与开头的序相呼应,既是开始,也是结束。没有明明白白地表现出马路与明明最后的结果究竟是什么,那其实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他们在这爱情之中做了什么,让人感受到了什么。除却一般人能轻易感受到疯狂与偏执,还有其他的吗?

  有的。还有隐藏在那偏执爱情之下的悲伤与苦痛,从来,只有悲剧令人印象深刻且深入人心,因为,喜剧大抵都是千篇一律,而悲剧却是不同的,悲剧的本质大概是,虽命运在时刻折磨着我们,但我们仍有与命运抗争的不朽精神。即便,结果如何,我们大致已然猜到,也还是不去屈服。就像马路对明明的爱一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偏偏就要去做那不明智的选择,追求如镜花水月般的爱情。因此,痛苦的是他,疯狂的是他。

  那么多的女人,为何马路就是爱明明呢?因为那是明明。马路说,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这就是他的选择,朋友说他只是处于发情期,可只有马路自己清楚,这绝不是。他被爱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生命中仿佛只剩下了对明明的爱以及如何让明明了解他的爱。

  这一切是虚妄的,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只有马路自己不觉得,他的爱是真切浓烈的,不同于任何人的爱,其他人一旦追寻不到所要的爱,便会明智地放弃,可马路不是。他就要坚持到底,这是他的倔强与偏执,是他对命运的抗争。这样的爱,并不容于世。然而,爱其实是他自己的东西,只是他的爱太多太多了,便溢出来,不得不展露在人前。这偏执的爱中,是刻骨的悲哀,谁都无法体会得到,除了马路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