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28 20: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读后感精选10篇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是一本由李治中(菠萝)著作,平装出版的2017-9-1图书,本书定价:360,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读后感(一):科学理性思维生命重要性

  首先感谢书的内容,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每个人周边或亲朋遭遇癌症的可能性都大大提升了,而作为非常难以治疗疾病代表癌症,遭遇时往往伴随的都是无奈惋惜悔恨,隐忍,压抑情绪,本书从趋势技术发展人类对癌症治疗手段的演化方面给出了一些光明的基调,虽然很多是统计数字,摊到一个具体的个例和家庭上时,往往不会这么幸运,但最起码我看了该书,对癌症的看法乐观了很多,这就是很大的一个收获

  另外一个感受是科学素养或者理性思维习惯。现在已经走入了媒体泛滥的时代,网易新闻等媒体聚合类APP可以一天不间断地给你推荐各类信息,这个时候,媒体信息的稀缺性没有了,反而能有一种分辨媒体信息有效性和真实性的重要性日益重要。书籍因为制作流程原因,天然的门槛要比公众号等自媒体高很多,而本书又是由一位受过科学系统训练的高材生所写,内容让人信服,更那能可贵的是,作者还有一种哲学思辨在里面,如何在面对纷杂信息时,如何思考、分辨并且去补充周边的知识,这给了我很大启发

  最后感叹祖国确实变强了,相关人员人才储备到了一定阶段,在这么前沿的生物医学领域,我们的人才厚度到了一定阶段,可以有人来做专门的科普了,这是天大好事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读后感(二):癌症冷酷,但真诚作品人心

  菠萝又出新书了 !

  新书的名字:《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

  蛮有意思,菠萝把心理压力看得比癌症本身更严重事实也是如此,癌症作为一种疾病,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但过度的焦虑和恐慌,却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摧毁一个人的神经免疫系统,吓死就这样发生了。但由此发展出中国特有的“癌症不告诉文化”,却是不应该。因此,我特别推荐大家阅读本书中的这一章节:应该让癌症患者知道真相么?亲属得癌症,我们不想让他(她)知道,而自己得癌症,却一定要知道。内中的悖论,值得深思。

  菠萝外表粗糙棱角分明,内里却金黄鲜甜,写科普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将丰腴的知识哺育他人,也常常揭穿皇帝的新衣,更是字中千秋道尽人间百态。维基百科记载:菠萝为多年生常绿草本,原产于南美洲,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地区。菠萝先生旅居北美圣迭戈,常奔走于内地鼓与呼,这,纯粹是一种巧合吗?不管是巧合还是自然,我们都要感谢菠萝,因为有了他的文字,才使这世界少了一点愚昧;因为有了他的著述,才使众多的癌症患者少走弯路;因为有了他的孜孜不倦,才让这世界更为美好

  我与菠萝素未谋面,只是文字相交,但读他的书,却似多年之友,总有一种酣畅淋漓感觉谢谢菠萝——我尊敬的李治中先生 !

  吴一龙(中山大学肿瘤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美国外科学院院士)

  写于丁酉端午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读后感(三):不轻信、不盲从,直面癌症的方方面面

  感谢友人推荐,“癌症新知”值得好好学习

  这是一本从预防、治疗多方面讲解癌症的书,一本试图破除讳疾忌医、病急乱投医现象的科普书,一本得到男神冯唐、女神李一诺众多大家力荐的好书。

  我希望也能借此机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希望大家不要再做出随意轻信网络上没有依据的信口雌黄,不要再轻信民间偏方。很多癌症目前已经有非常好的治疗方案,5年生存率、十年生存率都非常乐观。

  癌症的教育国民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但不是从百度百科,而是从有专业医学背景科学家那里。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读后感(四):4星|《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非常新鲜的癌症科普

  非常新的癌症科普。作者奋战在抗癌药物研究一线熟悉中美两国的抗癌科研最新进展。主要内容是两大部分:针对癌症的谣言的辟谣;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有些内容是作者邀请其他一线科研人员写的。

  总体来说可信度比较高。内容也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评4星。

  书中有一处我有质疑:#3843“离开剂量谈药效,或者毒性,都是耍流氓。”。方舟子举毒理学教材论文说明在毒理学中这是不对的,许多毒物没有最小剂量要尽力避免。我认可方舟子的说法

  方舟子近期批评过作者误读了美国2016年的癌症报告,本书中的相关内容跟方舟子的说法相同:美国限制了PSA筛查的使用,因此前列腺癌患者数量大幅下降。

  书中提到了IBM沃森,作者对它的期望比较高。比较遗憾作者没提到沃森的实际应用情况,我看一些资料说实际表现远低于公众的期望。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第一批尝试免疫疗法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已经有人活了近15年,而且无法再检测到癌细胞。#86

  2:美国最新“抗癌登月计划”中,儿童癌症是重中之重,即将投入大量资源。而在中国,儿童癌症仍是边缘学科政府社会支持杯水车薪。科研经费缺乏,儿科医生待遇培训机会也不如其他专科。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基础和临床研究差距已经越来越大。#302

  3:2015年,美国人平均寿命为79.3岁,但健康寿命只有69.1岁。也就是说,美国人平均最后10年,健康情况是很糟糕的。不少人丧失了独立行动能力。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316

  4:新药效果不能和没吃药比,而要和安慰剂比。如果和没吃药的比,安慰剂看起来也会像是有效药物,糖水都可能成为抗癌新药。#441

  5:事实上,对安慰剂效应了解最深的既不是医生,也不是科学家,而是各类江湖骗子。只不过他们给安慰剂效应取了个新名字——心诚则灵!#450

  6:2009年,顶尖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时发表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者的两篇研究论文,都证明椎体成形术并不显著比安慰剂强。波妮就是美国试验参与者之一。#517

  7:但是,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有一个比化疗严重得多的毒副作用。是什么?经济毒性!包含两方面:昂贵的药物价格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昂贵的药物价格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的心理压力。#637

  8:西达本胺这个主要治疗淋巴瘤的国产原创药物,它每个月价格是2.5万元人民币,依然不便宜,但它尝试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患者买3个月,送3个月,如果有效,再买3个月后,就会终身免费赠药。因此,药物支出控制在(3+3)×2.5万元=15万元以内。#692

  9: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癌症病死率的持续显著下降!在过去20多年,总体病死率已经下降了25%,超过200万人避免死于癌症,这是非了不起的!#741

  10:但美国已经看到希望。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控烟运动,吸烟人数40年持续降低,而且公共场合全面禁烟。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得到了显著回报。从1990年到2014年,美国男性肺癌病死率下降了43%!!#762

  11:结直肠癌是美国主要癌症之一,但过去10年,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这主要得益于筛查,尤其是肠镜检查的普及。#769

  12:从2010年开始,美国的前列腺癌患者数量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减少了过度诊断!#783

  13:2017年报告里有一个特别有意思数据:美国亚裔的患癌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种族!不是低一些,是低很多!好得有点让人不敢相信,但确实数据如此。是亚裔基因天生丽质,还是生活方式健康(比如糖和脂肪都吃更少)?目前还说不清楚。我猜都有,应该是综合因素。#805

  14:除去这类大型机构,美国还有很多小型基金会,他们往往专注一小类儿童癌症,由患儿家长发起,为了纪念和癌症勇敢斗争后离开的子女而设立。#864

  15:其直接后果就是过去近30年,仅仅有3个针对儿童癌症开发的新药上市,分别是1980年针对儿童白血病的“依托泊苷”、2004年针对儿童白血病的“氯法拉滨”和2015年针对神母细胞瘤的Unituxin。相比之下,同时期有200多个针对成人癌症的新疗法上市。#899

  16:胃癌、肝癌和食管癌,三种癌症在中国高发,但美国很少。事实上,这三种癌症也被称为“穷人癌”,因为它们在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高发,而发达国家比较少。全世界50%以上肝癌患者都在中国!#961

  17:等了几个月后,谜底揭晓,“抗癌登月计划”公布了6大主攻方向,分别是:高灵敏度癌症早期检测、对癌细胞和周围细胞的单细胞水平分析、免疫疗法及组合疗法、癌症疫苗、治疗儿童癌症的新方法、加强数据共享。#984

  18:由于每个人癌症的特异性,没有一种疗法或者一种组合疗法能治疗所有癌症,最理想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应该有个最优的,很可能是唯一的疗法组合。#1037

  19:每个患者的癌细胞都不同,每个人的“新抗原”也都不同,因此抗癌疫苗必然高度个性化”的,需要给每个患者开发单独的疫苗!#1061

  20:在亲人得病的时候,74%的读者选择向亲人隐瞒所有或者部分病情,只有26%选择告诉患者所有信息。但如果换做自己生病呢?高达85%的人都希望能知道所有信息,自己身体自己做主!#1111

  21:得癌症根本原因是产生了致癌基因突变,有先天后天两大原因。80岁老年人得癌症是因为后天(环境影响,长年累月积累的基因突变,而年幼婴儿得癌症几乎是纯先天遗传因素。年轻人得癌症介于两者之间。#1791

  22: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是环境污染。中国环境污染很严重,无论空气,还是水污染,都是致癌因素。#1815

  23:以下四种癌症,CDC和USPSTF有明确的筛查指南。1.乳腺癌;2.宫颈癌;3.肺癌;4.结直肠癌。#2070

  24:针对卵巢癌、前列腺癌和皮肤癌的筛查,虽然有一些检查方法,但是,目前的检查手段并不能灵敏特异地早期诊断,也不能有效地降低这些癌症导致的病死率,所以不推荐作为医疗常规。#2107

  25:美国癌症中心研究员近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上发表研究论文,通过对美国和欧洲144万人的数据分析发现锻炼能显著降低13种癌症发病率!#2125

  26:但大量研究表明,厨房油烟是潜在致癌因素,还能引起很多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是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2299

  27:在60多年前,胃癌是日本主要的癌症。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普及冰箱,在此后发病率大幅下降。#2349

  28:随着Niraparib这样突破性药物的出现类似朱莉的人,选择反而会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如果癌症的治疗水平逐渐提高,预防性切除的相对代价就越来越大。#3029

  29:靶向药物是黑势力的导弹,免疫药物是给特种兵部队进行动员的爱国主义宣传手册。#3113

  30:但免疫药物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叫“假进展”(pseudoprogression)。约10%使用免疫药物的患者,用药后CT扫描会看到“肿瘤变大”。如果按传统经验,这是药物失败,应该换药。但实际上后来知道,药物是成功的,因为这10%患者后来肿瘤迅速缩小。#3135

  31:这种神奇现象有个学术名词叫“放疗远端效应(abscopaleffect)”:对转移的肿瘤,照射一个病灶,发现没有照射的肿瘤也缩小了。#3658

  32:还有一种安全性超高的“中国特色”临床试验。由于政策法规,很多外国新药是已经在国外上市后,才开始来中国做临床试验。这样的“临床试验”就等于免费送药,风险很低,强烈推荐!#3863

  33:癌症分类4.0版:“位置+病理+基因突变+免疫特性”,是目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3956

  34:如果你花钱请大仙算了一卦,但完事儿后,他不给你好好解卦,却直接丢给你一本根本看不懂的“解卦大百科全书”,让你自己去读,想不想骂人?现在的基因测序服务经常就是这样。#4033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读后感(五):上一本的书评,同样适用于这一本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Histone(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261770/

  从乔布斯到李开复,从姚贝娜到魏则西,从安吉丽娜朱莉到罗一笑,癌症不知不觉占据了朋友圈,新闻的头条。几乎每个人都有身边的亲人朋友是或者曾经是癌症患者,我一开始以为只有中国这样,后来问了美国的同事,也是一样。谈癌色变,一点也不为过。

  而现在对于这类知识的获取,个人感觉,个人觉得充斥这几类关于癌症的新闻:

  一类是某某最新的科研成果达到某种疗效,文章的标题往往含有是“重大突破”,“攻克癌症”,“问鼎诺贝尔奖”的字样,相信大部分文章是真实的,但是理论研究转化成治疗药物还有相当一段路程要走,而且研究往往只是针对一种癌细胞,怎么可能同时一并攻克所有癌症?这类文章往往充满了许多专业的名词和复杂的术语,晦涩难懂,所以仅看标题,觉得无限希望,治愈绝症仅仅一步之遥,可是这么多年了,也没走完。

  第二类是各种养生之道,或者食品,号称防癌,富含抗癌因子什么的,其实就是商家打的广告,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没有错,但是日常生活的基本食物就能满足需求,乱七八糟的保健品顶多起到辅助作用,真的有食物或养生之道治愈癌症,那早就上市了。

  第三类是认为癌症不用治,或者西医无用,理由很简单,某某某抽烟那么多年活到多少岁一点事没有,某某西医束手无策了,死马当做活马医找中医结果痊愈了,癌症反正治也治不好,生命末期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癌症有很复杂的机理,现在也没完全弄清楚,并且各种癌症各不相同,每个人的基因也更不相同,不能根据个例推论整体,不是黑就是白。

  而这本书,恰恰给我们普及了这些最需要的科学知识,从原理到应用,从辟谣到最新进展,从疾病到药物,到医生到患者,从海外购药到赴美治疗,一一娓娓道来。书中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将解释复杂的原理变得通俗易懂,比如神经胶质瘤的病毒疗法,把正常细胞比喻成鸡,癌细胞比喻成老鼠,“猫头老虎”比喻成病毒,一下就解释清楚了,不愧是学霸。还有对于脐带血的推理计算,令人信服,庆幸作者把精力放到癌症研究上了。并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充满了人文关怀,比如癌症复发科学家的邮件,还有作者亲自经历的未进行的骨髓移植。并且,作为跨国药企的资深研究员,行业中人,对于药物研发,前沿进展自然有更深刻的理解。如果说另外一本经典《众病之王癌症传》是大英百科全书,那么本书就像是字典,更贴近中国现实国情,更方便使用。

  最后,书中出现了一句话: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有时能够治愈,一般能够减缓病痛,永远都能够给以慰藉。

  是写给医生的,也适用于这本书,不再被海量的信息冲昏了头脑,了解癌症的真相后不再有那种莫名的恐慌,不再盲从,也是一种慰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