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儿童精神分析》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儿童精神分析》的读后感10篇

2018-04-06 20:1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儿童精神分析》的读后感10篇

  《儿童精神分析》是一本由[英]梅兰妮•克莱因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320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7-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童精神分析》读后感(一):告诉你孩子秘密

  我们常说孩子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也不会说假话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幼小心灵以及初步思考大脑远远并非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我们也经常听说一些孩子患有自闭症、多动症或者焦虑症等等其他一些问题,好像随着社会发展,一些心理疾病也随之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契机,并且以前一些只会发生成年人身上的精神问题也越来越小龄化,这也让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儿童精神分析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科学真实的分析结果才能总结行之有效治疗方法,才能拯救那些刚出生没多久的生命,否则某些原因造成的精神问题可能会伴随那些孩子一生,让他的生命中都充斥着痛苦折磨。梅兰妮克莱因女士受弗洛伊德影响开始关注儿童精神分析这一领域后便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这项研究之中,并取得了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 当一个孩子具备了基本的思考能力以后便开始对于自己周围的一切抱有极大兴趣,而与自己关系最为紧密的父母也是其投入兴趣最大的方面。当他们拥有了基本的性别观念以后,因为人类本能的占有欲会促使他们想要把父母中同性的一方的位置取代掉,自己占有那个角色,而随着年龄增长伦理观念的形成又会让他们为自己的想法感到罪疚,这也就是本能占有欲与理性观念的矛盾困扰着他们还未成熟思想,这份矛盾的思想也更直接的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自己受到的教育方法千差万别不同情况对他们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有精神问题的孩子表现出来的病理特征也会各有特点。 以克莱因女士的研究成果来看,婴儿在最初的六个月到八个月的精神活动主要有两个阶段偏执心理位置以及抑郁心理位置。在偏执心理位置阶段,婴儿的破坏冲动和被害焦虑占主导地位,因为其不具备完整行动能力,处于弱势一方的婴儿担心自己被更强大个体伤害。而在抑郁心理位置阶段,婴儿已经有了简单的爱恨情绪,他们对客体爱恨情绪的纠缠不清使他们非常焦虑以至于他们想要消灭憎恨客体以及保护爱的客体,这种破坏以及重建的情绪交缠影响,使他们抑郁自己的情感表达。与抑郁心理位置阶段有可能同时产生的还有俄狄浦斯情结,这个阶段与抑郁心理位置阶段相同都伴随着爱恨双重情感交缠,抑郁心理位置阶段主要源自于害怕失去母亲,而俄狄浦斯情结主要与父亲相关,在这一阶段婴儿具有强烈仇恨毁灭欲望以及早期的性交欲望。 相比婴儿阶段的本能支配反应成长到儿童阶段的精神分析更加复杂。这个阶段的儿童不像婴儿阶段接近于潜意识一切从本质出发,也不能像成人那样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联想,他们往往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求知欲,并对自己的焦虑采取回避或者是修饰的处理办法。被压抑的求知欲反而会促进儿童建立起对于疑虑与恐惧、潜意识和性理论的分析情境,当游戏时候与婴儿相比也更为现实,也更缺少幻想成分,他们对不同的角色也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所以在对儿童以及青春期儿童的行为进行精神分析的时候必须考虑被隐藏的真实想法和现实环境的影响因素,这时候就需要对儿童的外在表象,经常重复的某些行为入手,内在映射外在的原因,外在表现内在的影响。这一切的相关儿童精神分析研究虽然并不容易发现,甚至是离经叛道难以让人接受的,但是也是真实客观的,具有价值的。

  《儿童精神分析》读后感(二):儿童精神分析之技巧

  文/初晓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问题越发引起家长重视,可孩子的问题还是很多家长为之头疼的问题。可怎样去分析儿童的行为,这又是一个难题,幸好,梅兰妮·克莱因曾经用心研究过儿童精神这一问题。从她的文字中,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孩子的某些行为,在以后的教育方面加以引导

  梅兰妮·克莱因在《儿童精神分析》一书,重点分析了儿童的游戏、梦、绘画以及故事,从这些简单直接的游戏或者绘画中,很容易分析儿童的真正想法。人本身就是容易自由联想的,人在游戏、绘画、梦等等中体现出来的一切,所传达出来的潜意识幻想以及焦虑。因此,如何诠释这一切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分析中,我们可以更直接的了解孩子焦虑的来源,从而降低、释放儿童的焦虑,减少内在的恐惧。《儿童精神分析》一书,是克莱因早起著作的巅峰,堪称儿童精神分析的经典作品阅读此书,对家长了解与教育儿童至关重要

  《儿童精神分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儿童分析技巧;早期焦虑情境及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儿童分析是精神分析学的崭新领域,对于儿童分析,最初是源于弗洛伊德对成人的精神分析,但儿童分析也与成人精神分析有所不同。研究孩子最大的捷径便是“将自己置身于孩子的潜意识中,并由那里起步逐渐接触他们的自我。幼童的自我较弱,所以他们的超我带来的过度压力比成人更厉害。”由于这些不同,儿童分析的情境也便有所不同。根据“解析的持续进行,阻抗的逐渐消除,不断移情至旧的经验”这些原则,从游戏进行分析。游戏是最为直接的方法,更适合于孩童的心灵。

  在此部分后续内容中,作者着重通过案例来阐述儿童分析的技巧,分别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分析。治疗潜伏儿童,最关键的是与他们的潜意识幻想建立联系,而要做到这一步,必须对与他们焦虑与罪疚感相关的素材象征性内容进行解析。对于青春期儿童,则要开发各种兴趣与活动,以便能够更好地掌握焦虑,对焦虑过度补偿,或者他们隐匿于面具之下,既不示人也不示己。虽然这样讲,但还是要根据具体孩子的特殊情况,进行特殊的分析。

  梅兰妮·克莱因认为:“精神分析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识别和改善焦虑,个体表现出来的精神病症是个体不能改善焦虑的结果。”除了改善焦虑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规的方法,游戏可以让儿童很好的克服痛苦,还能够利用痛苦的现实来克服自己本能的恐惧和控制内部的危险。而置换本能和内部危险到外部世界做法使得儿童不仅可以克服焦虑,还能够为改善焦虑做更多准备。在《儿童精神分析》一书中,作者还重点分析了女孩子处理青春期焦虑的方法,这些方法,看过书,自然明了。

  儿童心理发展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若不能够及时引导,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梅兰妮·克莱因为儿童精神分析涂抹了浓重的一笔,她的贡献不可估量。当然,精神分析学还在继续发展,说不定在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研究方法。

  《儿童精神分析》作为一本理论书,内容极其丰富,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讲述方式,让人能够更为迅速理解书中内容,让人看起来也不觉得吃力枯燥。若是你喜欢心理学,想了解儿童精神分析,我想梅兰妮·克莱因的著作一定是不可或缺

  《儿童精神分析》读后感(三):打开儿童精神分析的另一种姿势(二)

  文/心婧如水

  读梅兰妮·克莱因的这套儿童精神分析系列专著,很多次我都会惊叹:西方学者是怎么做到的能沉下心一点点通过实践哲学、伦理等角度去研究探讨人类最为奇妙的心理问题。姑且不论研究的正确性如何,至少那超然开阔思维严谨认真学术风格让人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而不那么功利动机和不追求速成的态度更是科学研究中难能可贵的。

  《儿童精神分析》读后感(四):三进三出才看完的

  《儿童精神分析》这本书里面的借书卡竟然夹着我三张去年不同时期的借书卡,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惊呆了。看完发现确实借这么多次没看完是有原因的。作者其实很多的理论和假设都是基于弗洛伊德出发的 所以很多理论和实践原型需要在弗洛伊德的资料中查找。这确实给阅读这本书下去增加了一点麻烦。但抱着了解知识试试的态度。继续读了一下。作者更多的是从儿童的性的产生和发展来展开讨论的。关于 本体与客体 自我 本我和超我的概念进行了作者自己的研究。说实话看的我有点懵。只是发现很多成人将来遇到的心理疾病和问题其实从很小开始就已经形成了。作者更多的是在给预防和排查出这种状况的方法。作者建立的游戏分析法对于儿童心理的分析尤为关键。但我仔细想了想 我就算会也分析不出来啊。

  《儿童精神分析》读后感(五):你焦虑,我焦虑

  每当我长期密切和孩子接触的时候,我就会对儿童心理学产生兴趣:在孩子那尚未发育成熟的大脑回路里,他们是如何处理各种信息,并产生相应的行为的。这是我阅读《儿童精神分析》的初衷之一。

  书的行文比较专业,是根据克莱因老奶奶根据多年的儿童精神分析临床实践,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为撰写科学大会论文,再整理结集出版成书的。全书大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借助案例介绍了儿童精神分析的技巧,并按照儿童发育的顺序对早期、潜伏期、青春期儿童精神分析的技巧进行了逐一阐述,最后阐明了儿童因焦虑造成的神经官能问题和儿童性行为。第二部分算是克莱因关于儿童精神分析应用的理论体系,涉及早期俄狄浦斯冲突和超我的形成、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对超我形成的影响,以及早期焦虑对自我发展的影响,最后分性别阐述了早期焦虑对孩子性发展的影响。

  本书的最早成书于1932年,书中涉及的一些文章或者案例更要向前追溯十年。几乎难以相信,在八九十年前,国外对儿童的精神分析便以如此细致和系统。而在国内,虽然潮流一般,很多医院也设立了精神分析科,也能对因焦虑造成的一些官能性病变对症开药,也许能给出一些心理疏导,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理性精神分析。依然如潮流一般(或许是因为教育部的要求),在各高校都纷纷建立了心理门诊,但针对儿童的真正有效的治疗性的精神分析,还是只在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几个有限的大城市的专科医院才能找到。而很多心理疾病的来源是早期的经历,没有对儿童心理特征进行过研究的医生,很多也是有心无力

  虽然,顺着精神科的兴起这一不为人所好的另类潮流,许多儿童心理疾病的“检出率”有所提高(我之所以觉得是“检出率”,而不是简单的“发病率”,是因为以前是人们不知道这些疾病的原因是早期焦虑引发的官能性病变,从而对整个神经系统发育造成的全面影响,以前的人们通常是等神经系统问题发展到无可挽回后才发现),早发现早干预,也许一些官能性病变可以在无法挽回前进行补救。但很多儿童心理发展障碍的预警依然不为人所熟知,或者不被看护者重视。许多由于早期焦虑造成的心理发展障碍,在很多人眼里依然是“随着年龄增长就会好了”的。可惜,神经发展是一个整体,也许早期只是某一个方面的发育稍微滞后,却很可能发展成为整体发育的滞后。那种“随着年龄增长就会好了”的,可能会变成“随着年龄增长而愈演愈烈”。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身边有两个男孩被诊断为自闭症。我与一位这一领域内的专家交流过,专家摇头不语,说他宁可治理儿童精神分裂,而自闭症的治疗非常麻烦(他也离得很远,鞭长莫及)。我不是儿童心理专家,但我觉得这两个自闭症都是和成长环境中的早期焦虑有关。我真心为这两个男孩难过,希望在他们接下来的治疗中能消除焦虑因素,恢复健康

  这本《儿童精神分析》不是一本读着让人觉得赏心悦目的书,很多的时候只觉得触目惊心,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联系到自己的孩子细思极恐。在我们看来普通平常事情,在对世界认知还非常有限的孩子眼里,却也许是非恐怖的事情。即使我们成人对未知也充满了恐惧和焦虑,何况单纯的孩子(此单纯非彼单纯,在克莱因的理论中孩子的心理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这里的单纯是指孩子对心理冲突和焦虑的无法应对和无力解决)。这本书的专业性虽然强,但对我们普通人在养育子女中,遵循孩子的心理发育、发展过程,消除焦虑因素,培养心理强大的孩子,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希望普天下的孩子都能心理健康地长大。

  ——一个焦虑的妈妈2017年5月19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