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06 20:5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精选10篇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是一本由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2017-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一):1 个战略,3 个战法:《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精要

  小米生态链的打法可总结为「1+3」即 1 个战略,3 个战法,此打法贯穿整个生态链的构建。

1 个战略:大市场满足 80% 用户的 80% 需求

  大市场是小米生态链关注重心。它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关注大众市场;另外一层,是将小众的产品大众化。 在动手做产品前,先要把大的基调定下来,把大方向选对,将产品的方向与产业升级方向保持一致。使劲往前跑,中间遇到的问题就都是小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大方向没看准就开始猛跑,迟早会出问题。 小米最初的快速崛起,与踩准了手机的换代潮密不可分。生态链的布局就是希望踩准时代消费升级的潮流,踩准了时代的旋律,就可以心无旁骛地做好产品,所以,做产品,就要选择巨大的市场。

  具体到产品经理,该如何确定产品的需求?聚焦刚需,一个原则: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即要着眼于 80% 用户的 80% 需求。80% 用户指的是大多数的中国大众用户群体,80%需求指的是相对集中、普遍的需求,即刚需。 做用户调研往往会发现了几百个的用户痛点,不知道怎么做选择。此时当你用「80% 用户的 80% 需求」去筛选,能够留下来就那么几个。

  这些痛点可以分为三层,层次越高越重要

  第一层是产品级的痛点,指的是用户使用产品时碰到的问题,或是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情况。如何找到产品级的痛点?可以在天猫、京东上看看同类产品的用户评价,尤其是差评的内容。看上一万条、两万条甚至更多条,肯定就有感觉了。所有用户的意见都摆在那里,就看你怎么去挖掘、总结、筛选。找到痛点,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个产品至少能拿到八十分。

  第二层是产业级的痛点,也就是产业普遍存在的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了产业级痛点,才可以说做出了「下一代产品」,才有望成为行业的引领者。产业级的痛点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由于技术发展水平不够,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部分企业仍待在自己舒适区里,对这些存在多年的痛点视而不见,而消费者时候容易把这种痛点当成理所当然的,能忍就忍了。

  第三层是社会级的痛点,即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空气质量问题,即大市场,80% 用户的 80% 需求。

战法一:快速:奔跑本身即可解决问题

  小米生态链没有五年计划需要一直在奔跑,中间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但这一切都没那么重要,因为奔跑本身就可解决问题。

  一直奔跑,才能保持先锋性。一旦企业具有了先锋性:(1)它可以吸引最顶尖的人才来做出最好的产品;(2)它会吸引更多投资人的关注,可以融到大量的资金;(3)它会引起更多媒体关注,高曝光度有助于品牌传播与塑造。

  同时,奔跑可拉开距离,用规模降低成本稳定供应链,用海量的销量和口碑,获得品牌的认可度。例如小米插线板,一年卖出了几百万个,单一SKU(库存量单位)的销量在该领域更是史无前例。快速作出好产品,扩大规模,就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奔跑需要力量,力量来自资本。用钱能解决的问题,迅速用钱解决掉,因为花钱干一件事儿的成本是最低的。拿到钱的途径有很多,找投资人,或是银行,但品牌、用户、好的产品等等,都不会有人给你,而且用钱也买不来。用资本换时间,把融到的钱尽快花掉,在极短的窗口期保证你的企业跑到平流层上去。 这便是快的原则。

  小米电饭煲上市以后卖得很好,销量超出预期账户有 1 亿多现金,但团队负责人知道后马上指示:赶紧把钱花出去,花在四件事上:第一,继续去找全球最好的人才;第二,增加产能;第三,降低成本;第四,打造品牌卖出更多的电饭煲。创业公司不宜持有太多现金,这容易让创业者掉以轻心,应继续加大投入来扩大市场领先优势

战法二:低价:用低毛利来保持战斗

  互联网产品的定价策略首先是免费。当然,免费不是完全不要钱,而是指达到最好的性价比,用最低的价格给用户带来最高品质的产品。

  别家公司的定价策略一般都是按照成本价的 4~6 倍定价,但小米的产品(包括手机、电视机等小米公司自有的产品)一般都是按成本定价。米家产品定位于更高品质的生活追求的是诚实定价,产品一般都是10%~30%的毛利率

  低价的策略来自小米的价值观。只关注产品高利润的时候,公司竞争力会降低。如果团队对一毛钱的利都很珍惜,那么一定会想办法效率提升到最高。用保持低毛利,不贪暴利、不赚快钱,做一家低毛利的公司,来保持战斗力 。

  为了做到低价,小米也会帮助合作提高效率,以降低成本。

  第一、用大量、稳定的订单帮助超一流的厂商提高效率,降低其人员设备的分摊费用。第二,用长期的、全方位的合作来降低供应商对一款产品的毛利率的要求

战法三:高质:精品突破一击制胜

  在互联网信息对称的时代,唯有好产品,才能立得住、站得久。造出好产品是一切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营销方式。要实现海量销售,只能靠产品的品质赢得好口碑。

  低价虽然是小米的竞争策略,但不会因此而牺牲产品的品质。小米的理想目标是只要消费者进入小米店,不用挑、不用看价钱,只要闭着眼睛买即可,所以小米一直坚持做低价高质的产品。

  高质有两个发力点,一是极大地提高效率,使得效率能远胜于竞争对手,省去用户的麻烦、节省用户的时间和空间;二是设法带来超出用户预期的体验,给用户带来惊喜

  做高品质产品最大的诀窍是,少做产品,只做精品。具体到行动上是:做一款产品,精准打击,用所有的资源人力全力以赴做好一款。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一款产品上,可以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全力出击,一击制胜。 更重要的是,小米公司讲求快,快则有可能崩盘。崩盘的最大可能是不同产品连续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所以,小米生态虽然在快速奔跑,但也时刻准备叫停。快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但质量是底线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二):实实在在的工匠精神

  理科生与文科生做产品的区别,看看小米和锤子。

  这本书尽管啰嗦重复,但是实实在在打动人心,想要去买小米的产品。

  竹林理论深度积累,快速成长

  商业本质是效率。

  选取最好的供应商。

  设计,最优解;品质,不妥协。

  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

  打造一个军队

  小米战地笔记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不少创业者以为自己独具创新精神,剑走偏锋后被剑割伤,不如踏踏实实把用户真正需要的事情做好。

  小米不做教育市场的事,只能是个市场的跟随者,在创造力总会受限。希望看到小米引领市场的脚步,作出不只是现有大众产品高质化,小众产品大众化,而且是有跨时代意义的产品。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三):成长的小米

  1 按照雷军逻辑,三波浪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依旧气势蓬勃,即现在盛行一时的“风口”一说。物联网还没有成势,看来还是大有潜力,需要再多一点孕育时间 。

  2 下一个时代是品质消费。 有些传统行业太过安逸,二三十年不思改变,小米的人更厉害的是思维或者眼界有优势,落地执行能力又无比强悍,一个个传统行业比如净水器,插线板,小米这条鲶鱼一挤入,就大比例是刷新这个行业的开始。但是能简单的说传统行业不努力吗?不辛苦吗? 吃苦耐劳,砥砺前行是上一代企业家留给我们的身影。仅仅个人的观感,这些生于50/60 年代中流砥柱的Boss们,囿于成长年代,视野以及审美在某些方面是有限的。依靠低价取胜的工业2.0,在一下波浪潮里面只有不断消退。

  3 中国的中产阶级一说已经满天飞了,但是依旧还是在孕育的阶段。相比较美国,国人消费支出比例仍然差距很大,这意味未来二十年,若大陆经济发展速度没有大波动的话,中产可以慢慢像纺锤体中部靠拢,那消费升级是必然之路,相对应的,小米这种企业依旧大有可为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新一代企业家群星闪耀,终于可以拿出一些品质审美皆可在国际舞台一战的产品与理念。前段时间一众企业家倡导“ 新国货运动”。一多半是营销,我相信也有一部分是他们心中不灭的愿景。再过五十年,互联网历史或者工业史或者国家历史会把这几年描述为“"新国货运动"”引领了中国新一代产业消费升级的“吗?

  拘于”国货“总是狭隘的,但这些是值得的期待。斯人有言:这是最好的年代,拭目以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四):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

  一个时代,最先锋的理论一定是军事理论,而不是商业理论。为什么?因为商业的输赢要钱,而军事的输赢则要命

  我们还向古代的蒙古军团学习了两个经典战法:一是轻易不出战,首战即决战;二是无军饷制度

  真正的创业者是什么?如果是你之前最熟悉的领域,你把最熟悉的领域重新做一遍,那是商人,那不是创业者。

  商战是一场精密的战争。竞争包括团队、品牌、产品、供应链、渠道、用户、资本、社会影响力等多个维度。

  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分歧很少,因为大家都抓事物的本质,不会在细枝末节纠缠。聪明人懂得相互信任,团队协同作战,如果不能充分信任,仗是没法打的。这里面要特别强调一点,很多领导招人时都愿意招能力不如自己的,但在小米绝对不是,我们愿意招各个领域全球顶级的人才。

  青米公司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林海英有一句话非常精辟:“企业是提高社会效率的组织,企业是否优秀不在于是否比别的企业赢利更多,而在于是否比别的企业效率高。”

  傲慢会降低效率

  电商演进的路径是:自由市场式电商——百货商场式电商——品牌电商——遥控器电商。

  离人近的打败离人远的,高频次的打败低频次的,主动的打败被动的。

  将来这个世界上的商品会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用户个性化挑选的,比如衣服鞋子,用户一定会挑选款式颜色、材质;第二类是生活耗材,这一类消费其实占消费者日常消费总量的比例非常高。消费者对于生活耗材的选择一般都有固定的品牌,几乎不需要挑选,比如牙膏毛巾大米、空气滤芯等等。在现有的米家App上,我们就在“个人中心”新增了“生活耗材”。我们认为未来遥控器电商将是所有的生活耗材的主要销售渠道。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成为遥控器电商?能够做成这件事的企业必须具备四个基础缺一不可: 1.硬件公司 2.软件公司 3.互联网公司 4.电商公司。

  其实回头看商业发展史,未来都不是判断出来的,是实践出来。

  在业界有一种共识:产品型公司值十亿美元,平台型公司值百亿美元,生态型公司值千亿美元。 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每一家企业都在说生态,到底什么才算得上是真的生态? 自然生态具备三个特征: 第一是独立生命体多; 第二是生命体之间互相依赖; 第三是自我繁衍。 简单来讲就是共生、互生、再生的逻辑。

  一切不以好产品为基础的营销,都是耍花招

  在信息对称的时代里,唯有好产品,才能立得住、站得久。

  在互联网时代,制造出好产品是一切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营销方式。要实现海量销售,只能靠产品的品质赢得好口碑。

  强调产品的重要性,不是说营销没有价值,而是说要先把产品做好,不要急于营销,好产品是成功的基础。先有产品和用户,然后才有品牌,这和先有品牌,然后有用户和产品,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

  大公司都是时代的产物。 在过去30年里,中国有3个领域可以赚到百亿以上:第一个领域是房地产;第二个领域是能源;第三个领域就是互联网。在过去的30年里,创业的团队,如果不是进入这3个领域,那么无论你怎样努力,团队如何齐心,赚到百亿以上的机会都很渺茫。 所以,我们常说:做小公司靠努力,做大公司靠运气。这个运气就是有没有摸准时代的脉搏。

  如果我们能把大方向选对,只要你往前跑,中间遇到的问题就都是小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大方向没看准就开始猛跑,迟早会出问题。

  未来10年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将是消费。所有和个人消费、家庭消费相关的领域都会有巨大的发展机会,甚至与精神消费相关的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大消费时代的特点是:从炫耀性消费到轻奢主义流行,从追求价格高到追求品质高,从购买商品向购买服务转变,从满足物质消费到满足精神消费的迁移。

  做任何事情都是看透宏观现象,把握微观本质。

  颠覆蚂蚁市场,动作要快,短时间内扩大规模,才有机会吃到这个市场的红利。

  用速度拉开距离,用规模降低成本、稳定供应链,用海量的销量和口碑,获得品牌的认可度。

  未来十年是消费的十年,蚂蚁市场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这两种趋势叠加,我们就找到了产品的突破点:品质。

  中产阶层,就是对生活有一定追求的人群,且收入水平可以满足自己的追求。这部分用户确实购买能力强,但是并不是喜欢贵的产品,和所有消费者一样,大家都喜欢良心定价的产品。

  软件产品讲究的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硬件创业则无疑要做到“首战即决战”,争取一战取胜从而奠定公司的基本盘。如果不能一战而胜,投资者信心不足,极有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的局面,也会导致团队士气低落。要做到一战而胜,精准的产品定义不可或缺。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产品定义才算精准呢?我们认为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户群精准; 第二,对用户群需求和人性的把握精准; 第三,功能设定精准; 第四,直指产业级痛点; 第五,品质把握精准; 第六,产品的定价精准; 第七,将企业的商业模式、战略,精妙地寓于产品之中,是最高境界的精准。

  如此广泛的产品定义,要如何做到定义精准呢?很简单,靠人。

  我们做的小米移动电源,在初期每卖一个产品要赔8元。如果按照当时的配置,其他企业做下来可能赔28元、38元都不止。当时市场上低质电芯制造的移动电源都要一二百元,而我们采用最高端的进口电芯,定价却只有69元。后来随着我们的产品销量越来越大,成为上游零部件的最大采购商,也就相应拿到了业内最优的供货价格。之后通过我们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保证平稳生产,我们很快就把成本进一步拉低。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小米移动电源在69元的价格档位上,还能有微利的空间。

  产品的最高境界是元产品。

  苹果手机就是最典型的元产品。在做手机之前,苹果做过笔记本电脑,也做过iPod,但那些只能算是爆品,直到iPhone手机出现,苹果的生态链才开始繁衍出来。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五):物联网的反思

  近期一直在徘徊于职业目标的设定,方向,位置,报酬...设定的过程中,发现有时也需要进行产品设计技能的更多磨练。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以为更多是是会写小米做手机,电视,做盒子方面的事情。令人欣喜更多是在讲业内人也很少思考的做手机的方向,投资的战略,打法的理论,未来的版图。讲完这些后进行了时代特征,产品定义,设计方法,品质细节上的锤炼。

  --

  最有映像的点:

  1 小米对于手机,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耗材的圈层投资设计。

  2 竹林式的投资逻辑,军事理论(小站练兵,首战即决战)指导,碧桂园的本质思考(做最大市场,取舍,性价比,对产品结构了解),对于低毛利产品时效率的追求,智能家居产品理解(产品本质,智能化,场景连接)。

  3 蚂蚁市场及消费升级背景的理解,守正出奇,大众产品高质化。(这部分可以再去参考苹果的产品)

  --

  再反思:

  1 雷老板对于物联网的认识很有前瞻性,对于产业路径的理解非常深入。

  2 小米生态链非控股方式去和企业设计共创的逻辑不错。

  3 战略蕴藏在产品功能和设计细节中。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六):成为一个行业的“鲶鱼”!

  几年前看过小米的《参与感》,感触很大。原来还有这样做粉丝营销的。

  当时还在传统行业。

  2年前加入互联网行业,感受到了与传统行业巨大的文化和商业模式冲击。

  当翻开与小米有关的另一本书——《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时,共鸣之大,让我颇受震撼。

  “小米希望未来能够影响100个行业,进入一个行业就要用最好的产品搅动一个行业,起到“鲶鱼效应”,真正能够改变这个行业的产品定义,对产品链进行重构。”

  目前在做公司的一个品牌“找油大学”,定位是企业大学。目前国内很多大公司都成立了企业大学,著名的有“京东大学”“TCL大学”等等。目前真正做到能够影响公司战略层面、支持到战略层面的不是很多,很多只是培训部门换了一个洋气的名字而已。“找油大学”设立之初,就希望可以创建出优异的培训产品,去带动公司的学习生态,去传播公司的价值理念。而这段话给我的感触是:接下去,我们要有更高的愿景,要成为培训行业的“鲶鱼”,对于企业大学的角色有更多的诠释和展现。

  “用降维攻击的方法,有三大好处:第一,是将更高、更严苛的产品标准带入传统产业,打破了原有产业的舒适区,产生了鲶鱼效应,激活了一个产业,改造了一个行业。比如,用做手机的标准去做家电,这个思路帮助我们在很多产品的细节上实现了突破。第二,降维攻击时目标会设定的更高,否则会感觉“丢人”,高目标就更容易产生高质量的产品。第三,没有思维的天花板,可以用阿甘精神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第一,是将更高、更严苛的产品标准带入传统产业;第二,降维攻击时目标会设定的更高;第三,没有思维的天花板。

  文中讲了一个故事,几十年前有一场国际比赛,设计玩具飞机,比赛的标准是飞行时间不低于15秒。当时中国大学生收到传真的时候,由于传真机出问题,看成了飞行时间不低于50秒,就按照这个标准设计了。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是比赛当天中国大学生的飞行时间都达到了50秒!结果呢,就是中国大学生拿到了冠军。

  或许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话的一个诠释吧。

  对于目前的企业大学,接下去的3个项目全部按照最高的要求来进行目标设定,而这个要求全部参照培训行业的乙方要求来做。而企业大学未来也是希望成为公司业务单元最强悍的乙方支持!

  我们拒绝平庸!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七):《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

  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和物联网时代。以PC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我们正处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并逐步迈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想了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一个比较快速的方法,就是看目前小米公司的发展路径。这本书详细的描述了小米公司的发展及战略布局。 小米在其主营业务手机、路由器、电视、VR的基础上,投资一系列手机周边、智能硬件和生活耗材相关的公司,组成了一条生态链。小米希望通过“投资+孵化”模式拿到物联网时代的入场券。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小米与其生态链公司的关系,其一是竹林效应,把小米整个生态链的所以公司,看作一个竹林生态系统,在系统中,竹子具有较快的单点突破能力、发达的根系以及不断的新陈代谢,使系统维持稳定生生不息。其二是“五角大楼和特种部队”,把小米公司比作五角大楼,其他的生态链公司比作特种部队,小米公司(五角大楼)给生态链公司(特种部队)提供各种支持,比如品牌支持,供应链支持,渠道支持,投融资支持,品质要求,产品定义和工业设计,让生态链公司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抢占市场。其三是“航母与舰队”,小米与其生态链公司组成大联盟,互利共生,相互促进。小米会对其投资的生态链公司资源倾斜,促使其快速发展、抢注专利,但是在两年内没有取到较大了成果,那么这家公司就有被取代的危险,例如智能摄像头之前由小蚁公司提供,后来转变为由创米公司提供(小白摄像头)。这种微妙的竞争使得小米生态链更加的趋于完美,也使”打江山”,与“守江山”融合。 小米完美的整合了公司生产销售中的“三流”,即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自建商城、前店后厂的模式使得小米的物流反应相当迅速;借助互联网的多渠道信息收集能力,使得信息流更加的完善,方便其产品开发与迭代;生态链的搭建,使其资金流能够迅速回笼以及更高效的投资。 小米产品研发的标准是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从而打造大众化的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再运用小米商城、小米之家和用户口碑将产品输送给消费者。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进出口、投资和消费。在加入WTO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飞速发展;08年经济危机之后,四万亿计划使得投资大行其道;当前,随着人口红利以及消费信贷的刺激,我国的消费水平将会大幅增长,人们对高品质产品的追求也会爆发,期待小米及其生态链完美绽放。 最后说一句,这本小米公司的“广告宣传册”集合了许多产品设计理念、运营方法和高管语录,很时适合创业者和运营人员参考学习。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八):商论术 贾论道 旁观人等姑妄观之:那也许真的是未来

  我时常在想,雷军先生九几年就拿了450万美元的融资做互联网,如今做了小米生态链,便是必然的。

  换言之,二十几年后的我们尚在一轮一轮的拼搏,不过是人家玩剩下的东西,可玩剩下又如何,还不是该继续的玩。作个好听的名字吧!叫作追随上一代商业大佬的脚步。

  第一代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兴起,其呈现形式是电脑,柳老爷子的联想可谓是扒住了根基,稳稳地成为了一代商业教父。第二代互联网商业模式发生在了智能手机,乔布斯先生被封神,连雷军先生也被冠以了雷布斯的名号,想必封神之事,再怎么做也还是超越不了苹果了。

  所以伟大的商业精英都在关注未来,关注着下一代互联网革命的那些个问号。下一代联网终端是什么?下一代会不会还是依存于一台联网设备?下一代的互联网会成为什么样子?眼睛?戒指?全息?

  其实这些并不重要,人才是关键。一本小米战地手册,哪里是告诉你如何实现小米竹林理论的?这明明是一本招聘手册,告诉你小米战斗序列如何强悍,航母如何稳健,军队精神如何健康向上敢拼敢干客观务实不断突破.......然后呢,无论是独自上山还是成伙投奔,去了小米寨子里先。

  所以我确实佩服雷军先生,以生态链之名,借物联网的壳儿,资本的摇旗呐喊,外加出版业的旁敲侧击,活脱脱打造了一个十万人级别的小米智能硬件人才库计划,管你是造充电宝还是造耳机,不过是战前训练罢了,日后做什么,小米以航母战斗群的姿态,低成本高训练制的囤下了这么多智能硬件的工程师,才是最恐怖的。

  如果用小米的军事理论为之总结的话,也许他日逐鹿之时,小米会是那个 大吉大利 今晚吃鸡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九):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广告手册

  前面生态链的部分有点虚,这个生态链有很多关键点,其生成方式并不太具备可复制性。而且因为作者是多人经常有重复的内容出现。

  当然也可直接翻到产品的部分看,里面很多小米产品的设计初衷和决策过程,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中间少不了一些吹牛,特别是耳机,耳机的 Hi res 标特别好拿,就是声音能超过40khz即可。但是如果盲目地为了评奖而做这样的耳机,会导致高频刺耳。

  一些有趣的地方截图如下: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十):专注、极致、口碑、快

  小米手机开始风靡校园的时候,我还在读大学,周围的同学会在小米开放抢购的时候,守在电脑前兴奋好一阵。那时候智能手机并不是非常普及,小米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在校园里像是刮起了一阵旋风。

  后来,小米的这种通过QQ空间等方式的营销方法,被写进了那本疯传的营销书籍《参与感》之中。多年以后,我买过小米的好几款产品:红米、小米平板,因为较低的价格、较高的性价比,还是很符合当时刚刚毕业的我。不过那时候通过手机小米商城进入购买小米,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行为,并不会想到小米竟然也是一家出色的电商公司。

  后来,我换工作,《参与感》成了被推荐率极高的案头书,也是通过那本书,开始了解小米,开始了解那些曾经风靡校园抢小米的故事。多年以后,很多人将这种方法归为“饥饿营销”,但是如果你看完《参与感》后,还将小米的成功和营销方式归为“饥饿营销”,我想可能你对小米的成功理解还没有入门。《参与感》从产品、品牌、媒体、服务、设计等几个角度,全方位阐释了小米去取得成功的秘籍,所有这也是一本小米口碑营销的内部手册。

  当然,看完这本书,更多人记得的是雷军的“顺势而为”、“风口上的猪”、“参与感三三法则”,小米成功的营销模式,成了渴望而不可及的营销圣经。

  后来,手机市场几大巨头集体争夺蛋糕,于是战场开始移到雷军所说的物联网。于是就有了小米生态链的说法。相信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开始对小米有些迷惑?小米卖耳机、手环、音响等周边产品似乎都可以理解,渐渐的开始卖毛巾和牙刷,人们对当初的小米手机开始越发陌生了。

  而刚好,小米最近新出的《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解答了外界普遍的很多疑问。这几年来,互联网公司似乎都在提生态这样一个词汇,当然也有不少公司在践行,腾讯、阿里都要做互联网的水和电,只有乐视要打造乐视生态,结果现在的贾跃亭危如累卵。

  反观现在的小米生态链,77家成功企业的案例,让小米有了足够的说服力,所以才敢写这样一本书。当然,小米的战略转型之快,和小米这样一家高效率的公司息息相关。也因此,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实打实的布局所谓的生态,这本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比如说,为什么小米要建立生态链这样一个布局?里面雷军和刘德都说了很多,绕开BAT弯道超车,抢占IOT市场,改造传统行业生态,等等无论是出于脚踏实地还是理想,这本书都有很清楚的解释。

  又比如说:小米的生态链里为什么要做牙刷?小米的投资圈里将生态投资圈分为三大圈层: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耗材。至于为什么做生活耗材,他们也说的很清楚,因为一家科技公司拥有大量生活耗材生意时,他们就能对这家科技公司不确定的属性产生巨大的对冲作用。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降低风险的生存战术,所以对小米接下来做的产品都不应该感到奇怪。

  不过用过小米周边产品的人,大概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小米周边产品的设计风格。“少即是多”,“性冷淡中带着骚气”、“极简主义”,其实这也是贯穿小米一直以来的审美格调。在小米的领导团队中,对日本的设计风格、对无印良品的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他们试图打造科技界的无印良品,从而引领新的时尚风向。

  确实,当我们看不懂小米的时候,小米早已经快人一步,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都是极其成功的。说到生态的布局,其实小米和网易都很像,无论是极简主义的格调还是精选战略的电商布局,这两家公司出乎意料的相似,只不过一家从科技突破,一家从生活突破。

  而《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真实的记录这些年走过的战地经验的同时,也间接的解答了这些转变的原因。全书从生态篇和产品篇两个角度,介绍了这几年小米生态链的发展、布局和得失,可以说得上都是实打实一步步打出来的成功经验。

  话又说回来,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书籍有什么用呢?其实所有的书籍都是一样,传道受业解惑,他们是无声的老师而已。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理解一家科技公司的运作思维,小米无疑是一个成功范本,当然,更大的作用,是能够引导你所处的产品的一些思考,哪些是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看得多了,灵光乍现的频率才会越高。

  不过,如果将《参与感》和《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连起来读的话,应该会更顺畅,更能引人思索,因为,你会发现小米发展过程中一脉相承的东西,其实,小米在变,也一直都没有变,在变的是应对外界变化的策略和战略,没有变化的是这个公司的基因,如果仔细去看,便会发现其实一直都没有变,就是那七字绝:专注、极致、口碑、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