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女神们》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女神们》观后感精选10篇

2022-04-05 03:31: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女神们》观后感精选10篇

  《女神们》是一部由侯达·本亚闵纳执导,欧莱雅·阿玛拉 / 黛博拉·卢库穆娜 / 凯文·米契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神们》观后感(一):不是影评!

  迟到的年度十佳 电影《女神们》

  毫不犹豫的五星奉上!最后十五分钟情绪压抑到失控,看完片子整个人悲伤得一塌糊涂,霎那间灵魂仿佛和黑妞一起葬身火海了,对着黑屏和杜妮娅一起崩溃大哭,绝望到深渊!

  偏个题,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小的时候最喜欢指着电视机里的人问父母,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得到答案后就会带着正义的情绪看电视,希望好人活着,坏人死去。成年后,有了一定的阅历和判断力,开始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去设定电影里人物的性质,带着审判的眼光去品剧情,希望好人赢到最后,坏人一败涂地。现在,看的东西是以前的几何倍数,初心渐离三观被打磨,但也被迫悟出了一个择中的观念,从此对人对事只看两面性不再相信绝对的善恶,任何人都可能殊途同归……

  比如此片中的女主杜妮亚……

  她可以是一个标准的恶人,在学校不守规矩对老师恶言相向!去超市偷东西卖钱度日毫无羞耻感!听命于毒贩从事恶劣的勾当耍弄警察无视法律!冷漠,固执,偏激,野蛮暴力,唯利是图,偏激的行为导致了最后的悲剧。但换一个角度,杜妮亚却比现实社会上的大部分人要善良勇敢!她小心翼翼的接近信仰却不敢承认神的存在!她和挚友黑妞的友谊令人羡慕,可以同甘共苦生死相依!对无能的母亲尽是包容和默默的关爱,不离不弃。对和自己一样出身却积极生活的男孩憧憬且卑微的爱着,不去打扰不忍破坏。她有自己的想法,有底线,有毅力和坚忍的决心去保护自己爱的人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就是这样一个顶着杂种的名号长大的矛盾体,以难民的身份生活在法国社会最底层最边缘的贫民区,被普遍认定未来肯定黯淡无光的女孩。她的挣扎也许让人恐慌,她的失控也许让人害怕,她的痛苦无助却无法被理解,就像影片最后杜妮亚绝望的求救,消防救援的冷漠和社会的冷漠一样将她隔绝把她彻底击碎,她从撕心裂肺的哭喊到木然呆立的失神,无能为力的挫败对挚友死亡的悔恨是她信仰底线的崩塌……

  作为处女座,导演很机智,这么颓废敏感的题材可以拍得如此生机勃勃,主旨虽然残酷却不会一味的让痛苦倾泻,前段两个女生模仿开跑车的那段真的是神来之笔,非常有趣!片尾留有了更多的空间让观众去思考,去定义,获奖实至名归!女主Amamra真是一个天才型演员,选角太棒了!其中有两场戏她简直美到窒息,一是她束起头发在夜店舞台中央跳舞,那撩人的眼神和扭动的身躯简直像幻化出的女神!另一场是她在超市偷偷给自己抹上唇膏,接着羞涩的随男舞者轻轻舞动,有迷人的少女感和天使般的笑容…她笑起来真的很美,一种矛盾的美,有天真和事故夹杂,看似邪恶又写满了落寞和不甘……

  这个社会早已善恶不分,人又何必呢……

  女神们,在痛苦的沐浴下才能幻化成仙……

  《女神们》观后感(二):无法弥合的鸿沟

  如今我们对于女神的定义无外乎乃是自己心仪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特质不外乎外形出众(性感如丰乳肥臀,清新如小鸟依人)。而在本片中导演塑造的女性形象都与我们日常所谓的女神相去甚远,片中的几个女性形象几乎各个都有点飞扬跋扈的感觉,外形和智慧均不出众。本片这位女性导演聚焦了几位社会边缘人群中的女性形象,一定程度上是反“女神”的。

  影片一开场是一清真寺日常祈祷场景。女主人公Dounia 在寺外张望寻找朋友Mainouna,Mainouna的母亲则责怪女儿不专心听身为阿訇的父亲的讲道。这一场景就道出了两位女主人公对宗教(这里是伊斯兰教)的态度:不信教。之后Dounia和Mainouna在超市偷东西,Dounia在清真寺内贩毒完毕后还祈祷说要求主原谅她的罪孽。这些情节无不表明宗教在片中“女神们”的世界中是忽略不计的。

  自从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爆发了几起伊斯兰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以后,伊斯兰教在西方社会的口碑差到了极点。本片的导演无意去抨击、嘲笑或者质疑宗教的意义,因此影片镜头对宗教日常生活图景着墨不多。宗教在本片中毋宁说乃是一件可有可无的道具。

  影片真正要探讨的是社会边缘人群(这里是北非移民)能否与主流社会达成和解的问题。影片中故事发生的区域,乃是主流社会的边缘区域,毒品、性在这里泛滥。在主流社会里,“女神们”无法获得能够保证其融入主流社会的金钱和地位。因此“女神们”只能靠破坏主流社会规则来获得金钱和认同。贩毒就是Dounia和Mainouna对生活的一种反抗。在学校课堂内,Dounia向老师发飙,则主要是对生活的态度的差异导致的,其实她们同属社会边缘人。

  毒贩子Rebecca曾问Dounia和Mainouna:“为什么穷人一直是穷人?” Mainouna回答说:“因为钱都被富人拿走了。”Rebecca则认为问题在于穷人不敢想不敢作为,“你必须要敢富,敢想钱钱就能来。”这就是Rebecca一以贯之的生活哲学,贩毒就是其来钱的途径。

  所以在社会边缘人群能否与主流社会达成和解这个问题上,导演是持悲观态度的,或者说,她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在幻想之中。影片中有一段极为精彩的幻想戏份。那时毒贩头子Rebecca刚任命Dounia和Mainouna负责某一地区的贩毒业务,两人幻想着挣大钱后的生活:去普吉岛度假,开着轰鸣的法拉利,最后饮一杯香槟。普吉岛、法拉利、香槟就是“女神们”向往生活的标配。但这也仅仅只是幻想。Dounia不仅失去了她的朋友,还失去了爱情。

  《女神们》观后感(三):女神们:如杂草般肆意生活,如鲜花般肆意绽放

  当看到一部电影起名为“女神们”时,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居然是……“小时代”,囧。但事实上,恰恰相反,这是一部讲述底层人民的电影。电影毫不吝啬地将最美好的光线聚焦在十五岁的非洲移民女孩身上,不是传统叙事的苦大仇深,而是赋予了她鲜活的、灿烂的、肆意的、癫狂的、美妙的神韵,迸发出一种让人向往的真诚,所有的所有都是那么美好,所有的所有都是那么疯狂,就好像昙花一般,肆意地绽放,转眼就凋谢了。

  电影和前几天观看的“美国甜心”有点相似,讲述的是女主角的青春故事。与“美国甜心”那甜美而曼妙的初恋滋味相比,“女神们”来到了巴黎的贫民区,将怒放的青春纯粹而真实地呈现出来。

  第一,野蛮生长。

  电影的女主角被人们称为“杂种”,因为她的母亲四处滥交,甚至不知道她的父亲到底是谁,于是她就在缺少管束之下,肆意而野蛮地成长了起来,她在学校里顶撞老师,然后把老师直接骂哭了,扬长而去;她高喊着“Money Money Money”,毫不掩饰自己发财的远大梦想,幻想着自己能够开车法拉利,调戏街边的金发翘臀帅哥;她杀伐果决地决定跟随着区域老大的步伐,走上贩/毒的道路,以至于遍体鳞伤,险些丧命;她和朋友偷偷坐在剧场的上方,花痴着帅哥们跳舞,对着那赤裸上身的肉体流口水(字面意义上的);她不知天高地厚地到夜店里去勾引黑帮老大,只因为想要深入他的家里,偷偷寻找传说中的“十万现金”……

  在她的身上,有种疯狂的原始,仿佛什么都不经雕琢,仅仅只是凭借着本能横冲直撞,即使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那种高歌猛进、一路冲刺的青春、活力和生机,让人羡慕得泪流满面,曾几何时,我们也是那样的肆意、张狂和疯癫,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瞻前顾后、前思后想、再三斟酌。更为准确一点说,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学会了害怕恐惧。

  第二,亲情、爱情和友情。

  亲情。对于女主角来说,她对母亲的感情是错杂的,因为母亲是一个人人都可以上的婊子,甚至和她的朋友做爱,这让她被所有人鄙夷、唾弃,她就好像杂草一般肆意地疯狂蔓延。她想要狠心地抛弃下母亲,然后追求自己的生活,但内心最深处,却始终无法割舍下内心对母亲的眷恋,其实她真正渴望的,还是母亲的关爱和陪伴。因为,她终究只有十五岁。

  爱情。热爱舞蹈的男主角,赤裸着上身性感地舞动着,那闪烁着光芒的汗水迸发出诱人的荷尔蒙气息,叛逆而强势,却又在梦想的面前真实而脆弱,仿佛一个矛盾综合体,却代表了那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的梦想,仿佛只要伸手就可以握在手心,但一不留神,就被生活撞击得支离破碎。那种渴望拥有又害怕失去的忐忑,在青春的岁月里绽放,美好得令人心碎。

  友情。她们是彼此的唯一,彼此的仅有。隐藏在女主角肆意张扬的外表之下,内心深处依旧在恐惧着自己将会堕入深渊,亲情的浑浑噩噩、爱情的患得患失,这使得友情成为了她最后的羁绊和依靠。当黑暗将这最后一丝纽带和希望吞噬时,撕心裂肺的绝望毫不留情地将她推向地狱深渊。生活的色彩在这一刻悄然湮灭。

  第三,女神们。

  电影毫不吝啬地将最美好、最肆意、最疯狂的镜头都送给了女主角,有血有肉地活着,真实到令人心痛,因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做到、也没有勇气追逐的自由。那肆意燃烧的生命,如此短暂,却又如此绚烂,甚至比烟花还要璀璨,就犹如神话里的女神一般,让人敬仰膜拜,却不敢靠近。

  整部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无疑是女主角幻想着自己开着法拉利跑车的镜头,美妙、轻盈、动人却又令人心碎;还有最后时刻暴力对抗与热力舞动的镜头交织在一起,将血水和汗水、绝望和希望、毁灭和新生融合交错,天堂与地狱的一线之隔让人瞠目结舌。

  第四,电影。

  难以想象,这居然是导演的处女作,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洋溢着一种野生的、原始的、纯粹的张力,肆无忌惮地绽放碰撞,这里的镜头和“美国甜心”截然不同,它是饱满而纯粹的,甚至是不修边幅的,但却真实地仿佛发生在身边。

  恰恰是这种原始,在女主角那生猛而直接的表演之下,迸发出了难以想象的化学反应。倔强,生动,机灵,狡黠,勇敢,脆弱,敏感,冲动,希望……所有的所有都在那张稚嫩的脸庞上,清晰可见,没有一丝一毫的作伪,让观影的观众不由相形见绌。

  以至于结局猛然袭来之时,痛苦到嘶吼都失去了声音。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烦恼,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枷锁,同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恐惧。但只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敢于活出真正的自己。亦或者是,根本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模样。

  顺带一提,男主角的颜值和肉体简直点亮了整个大屏幕!

  《女神们》观后感(四):旷野上耀眼的玫瑰

  Dounia的眼神时而清澈,时而蛮横,隔着屏幕,都可以感受到有一种控制不住的内在力量,绑架着她疯狂的生长,长成了旷野上耀眼的玫瑰,没有人敢去采摘或修剪,就那样肆意的追着阳光,毫无忌惮的开放。不知道玫瑰是否会觉得孤独或者恐慌,Dounia却没有空间去反思自我,上天赐予她的不仅是美貌、聪慧和勇敢,还有破败的生活。这破烂的生活,和野生的力量,像烈火一样追在她的身后,反噬着她的灵魂,她在亢奋中疲惫着,渴望被粉碎,甚至渴望死亡,却停不下脚步,似乎只有向前冲的更加猛烈,才能获取呼吸与喘息的权力。我们都想要成长,可有时候,成长却又是这样的可怕。

  《女神们》观后感(五):让我看完很无奈的一部电影

  “有一天我会有很多钱,你一辈子都意想不到的钱!”这句台词直白的扔给我们整个电影的导火索-钱,一个在难民营长大的女孩,妈妈到处放纵根本顾不起女儿,让女主很早的年纪就学会了必须要坚强而且一定要有钱。看似一枚女汉子的女主虽然淡然的面对着生活的不公跟苦楚,可时不时女主也有对所有不满的爆发式发泄。不论是跟老师顶嘴辍学,还是把老妈一夜情小情人的车灌油烧掉,女主深藏的不满跟着时间日益剧增。

  好在虽然生活很艰难女主一直有好友陪伴,一起玩耍一起对着这个不公平的世界,而且一段浪漫的爱情也静悄悄的来临等着容纳女主所有的不完美。可是女主选择把钱赚到再去迎接自己的爱情,只可惜每次出错的都是最后一次干的坏事,就这样女主在成为有钱人的路上失去了知己,失去了爱情也烧没了钱。

  首先作为付出才会有回报的拥护者,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抱怨一下女主为什么不能想在赚钱的路上试图做提高自身价值的付出,虽然这点跟电影主题不太有关联,可是我想表示本人很难欣赏法国包容人类最原始愿望的精神,一夜暴富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来的。法国难民泛滥的这个国情让人很同情流落街头的那些人,那些冒着被驱出国境的危险打黑工维持家庭的没有文件的人们,可是像电影结尾里消防员在警车来护驾之前不肯进难民营救火的困境一样,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措辞,有自己的苦楚。

  电影画面捕捉的很真实而且不忘记时不时给观众来个感官冲击,女主在破烂的难民住宅区里跟朋友幻想自己有法拉利在海边边兜风边调戏路边帅哥的这段电影片段把视觉跟幻觉间的冲击演绎到了极致,成功在脏乱的“隔离区”里闪耀女主心底的无辜跟对更好生活的幻想。

  《女神们》观后感(六):被编导老师批评的“影评”之《女神们:自由无畏的女性力量》

  生活常常一言难尽,脆弱又热烈的青少年爆发力也同样难以捉摸。在这部法国导演获得戛纳金摄像机的处女作中,两种元素相互结合,荷尔蒙卷带着金钱扑面而来,为观众展示了从难民营里生长出来的一段青春。虽然故事相对单调,但其蓬勃,生猛腥甜的风格,贯穿全片的女性视角,几处精致巧妙的镜头,以及女主角灵气逼人的表演,都颇具金摄像机影片应有的样子。

  少女的成人礼莫过于体会生活的残酷和艰辛,抑或在选择的道路中,面对一次次痛击。相对于喜爱失足少女与怪蜀黍题材的英国导演的作品《鱼缸》,少女的成长不再是酷女孩在上路前被渣男蒙骗这样私密,却充满希望的戏码,而是更加脏乱与粗砺。少女杜妮娅生长在法国的难民营,单亲家庭,母亲行为放荡。迈穆娜是她相知相伴的好友,贫困的生活与家庭的种种不愉让她们一起过着野草般疯狂的生活,彻夜狂欢,在超市偷东西,跳上讲桌大骂老师,甚至跟随毒枭贩毒,她们试图冲破牢笼,不断尝试摆脱现有生活,对未来,对金钱有着近乎痴迷的渴望。在这种追求中,女性力量的爆发自然带有自由的色彩,然而再无畏坚强的拳头砸进现实的玻璃,也只能看见血红的裂痕。

  讲诉生活先得描画鲜活的生命,在影片的开头,伴随着宗教气息浓郁的音乐,杜妮娅同好友互动显现出那个年纪的女孩子常见的神态与生活状态。而幻想开车与大骂老师的两场戏,则足以验证杜妮娅生活的中心与野蛮生长中的天真。在与老师的辩论中,女主角的神态举止冒着惊人的灵气,将青春期的心态处理地极其到位。一方面表达她对常规权威的不屑与叛逆(包括后面的“警察游戏”),另一方面也直接明了地展示她的价值观念。而在幻想开车的中景中,则伴有感同身受的幸福感,随着汽车启动的声音,少女们在幻想中移动着,欢声笑语代表着美好的天真(最喜欢的一幕,灵气十足)。无论观众对杜妮娅的选择作何感想,镜头下的生命如此鲜活,个性如此张扬,很难不让人为之动容。人物的丰满弥补了戏剧性性的不足,青涩得刚刚好。

  影片采用彻头彻尾的女性视角,不但展现了杜妮娅生猛无畏的女性力量——主动出击,困境反击,执着沉稳,疯狂带劲一路高歌,无畏地向着自由前进。也带出了一段别致精巧的爱情段落,虽然杜妮娅对爱情的渴望远不及对金钱的狂热,但爱情的瞬间像包装精美的橘子味软糖,是法拉利的一部分,也是青春的舞蹈。杜妮娅的恋爱对象就是一位舞蹈演员,两人在金黄色灯光下的又暧昧又野蛮地增进感情(又一惊艳段落,小哥身材嘤嘤嘤),其中,有一场杜妮娅在高处看小哥跳舞和换衣服的段落,镜头的切换,灯光,一明一暗的位置与杜妮娅的表情,都让观众明显感受到,在这里,女性不再作为欲望的客体,而是主体,她注视他,欣赏又心动,这一段落的视角处理,应该也是女性视角最凸现的一处。而后,待到杜妮娅要色诱毒贩而不能参加恋人的演出时,一段精彩的平行剪辑将两人的心境烘托得近乎完美,舞蹈与人物的心境巧妙融合,着实给影片添彩不少。

  但是,爱情的美好只存在于金黄色的舞台,贩毒的底层少女不易拥有爱情,就像美好的生活只存在与生动的幻想之中。女孩的成长轨迹无一不昭示着,只用金钱换取尊严,梦碎得就越响亮。杜妮娅与母亲相处的桥段,鲜有温馨,唯独赚了钱的杜妮娅给母亲和邻居带回昂贵的香水的桥段,能让观众看到血缘的万缕情丝。杜妮娅的想法简单到人人皆有,然而她追求财富的目的不仅仅是给母亲买昂贵的香水,更是用金钱弥补缺失的家庭满足感与自己的尊严。

  然而,幸福与尊严究竟在不在法拉利的梦里,导演似乎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只是杜妮娅的梦终于破碎,好像精心耕作的土地一夜之间露出可怖的裂纹。在最后一场深夜年轻人与国家机器的暴乱中,大悲之处做了渲染情绪的消音处理,摇晃在烟雾中的杜妮娅嚎啕大哭,茫然地望向人群与紫红色灯光,却发不出一点声音。面对好友父母的追问,对金钱的狂热追求似乎也陷入虚无。那,幸福和尊严是否同迈穆娜一并死去,还是被一股强大且并未被杜妮娅所感知的力量牵扯着不见天日。杜妮娅不得而知。无畏坚强的人也许都有脆弱的一面,只是那个有人陪伴暴露软弱的夜晚,也随着影片戛然而止了。

  《女神们》观后感(七):飞不高的鸟

  有趣的是

  每当女主在做着为上帝所不容的事时

  影片那空灵的圣洁之歌便同步响起

  仿佛罪恶与神圣就交织在同一时间

  却分布于不同空间 不同人物

  这并不是老生常谈的 善恶就在一念之间

  去看看世界各个角落的难民营

  因碎了满地的尊严与足以让人无望的贫穷

  而更易滋生出诸如性与毒品等交易

  在被视为堕落之时也是对命运的誓死抗争

  所以

  当男主跳舞而女主痴痴地看了好久那些时

  就像女主完成一次毒品交易就跑到教堂求宽恕一样 需要的或只是一次自我的救赎

  可是

  当女主最后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好友被一场大火活活地烧死时

  过去因毒品获利而逍遥的一切就像

  女主和好友在白天那场华丽的意淫

  梦终究醒了 生活又回到了最初的满目疮痍

  《女神们》观后感(八):哪怕头破血流,也要野蛮生长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不要让我死于周日】

  在撰写这部电影的推文时,我犹豫了很久,只因摸不准哪种形式才能更贴合影片生猛乖张的气质,却又怕描绘过头,令人徒生了“生人勿近”的错觉。

  这部让我爱得如此小心翼翼的电影,有一个响亮又俗套的名字——《女神们》。

  (当然故事讲述的并不是一群绝美不可方物的女人们争奇斗艳的故事。)

  我们的女主角杜妮亚是生活在法国贫民窟的北非移民,因为母亲私生活混乱的缘故,从小就被人称为杂种。在恶劣环境下长大的她脾气古怪,处处刺儿头,唯有一个生长在宗教家庭的黑人姑娘愿意和她做朋友。

  和大多同龄人不一样,杜妮亚不相信“知识能创造财富”这种伪鸡汤。课堂上,她激动地对着“一事无成”的老师叫嚣道:“有一天我会有很多很多钱,你一辈子都意想不到的钱!”而后摔门而出,一副要杀出个未来的模样。

  可年轻、叛逆、急躁的她又能做什么呢?

  魔鬼仿佛听到了她的祈求。

  一次意外,杜妮亚目睹他人买卖毒品,忽然计上心头。凭借着自己的大胆和机敏,她成功截获了对方货品,并以此为筹码向货源主邀功,求得加入的资格。

  就此,她和好友打开了一扇通往罪恶与残酷的无主之门。

  少年犯罪之所以更令人胆战心惊,是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会因何种稚嫩的念头或冲动的举动酿下无法收拾的悚人结局。

  杜妮亚和好友显然就是这样。她们等不到明天,守不了未来,只能用力攥着拿命换来的几张钞票,然后幻想肆意挥霍的场景。

  片中有这样的一幕令人叹绝:杜妮亚俩人在空旷的停车场上模拟驾驶着法拉利,一路招摇炫耀,勾搭帅哥美女,朝人群撒钱。

  导演的处理手法无疑是高明的。她将丑陋的犯罪用年轻人单纯美好的畅想包裹起来,让你对片中角色生不出半点厌恶,反而更要埋怨这社会,无法创造出“少年人皆有梦可做”的图景。

  而实际上,本片确实是一出描绘社会边缘人群与主流价值趋向无法融合的悲悯之作。掩藏在青春成长外衣下的,是当今法国不得不正视起来的种族、教育、宗教等问题。

  片中身为移民的杜妮亚和母亲处于社会边缘,她们被政府抛弃,无法获得应有的资源与帮助;寄希望于主的照拂,却显然无济于事。为了生存,她们唯有铤而走险。年轻的生命在堕落中尝到甜头,于是愈演愈烈,与主流人群划下深深的鸿沟。

  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以杜妮亚为代表的边缘青年,以为凭借着自身的勇猛与跋扈可以与政府抗衡的时候(片中她烧车引来了警察),却恍然发现,若是没有这些机构的救助,他们的结局会更加惨淡(救火队冷眼旁观,杜妮亚的过失导致好友死亡)。

  所谓“女神们”,不过是存在于这些社会弃儿内心深处的奢望,现实远比他们预想的糟糕得多——价值理念的冲突,生存处境的难题,似乎已成为无解的死循环。

  相似的主题,英国独立导演肯·洛奇在《我是布莱克》中也有很好的诠释,改天再来说说这部电影。

  似乎是为了避免厚重的主题导致影片基调过于沉闷,导演整体的处理手法还是较为灵动鲜活的,同时也掺杂了高度虚构化的偶像剧式情节。

  比如片中,女主一夜变装,逆袭成为艳惊四座的夜店女王;而她却在最邋遢的时候遭遇了一段懵懂初恋,再张狂的外表都掩饰不了眼中渴求又羞涩的光芒。

  说到这必须要重点提下饰演女主初恋的男演员。

  先随意贴几张截图,大家随意感受一下他的颜值。

  《女神们》观后感(九):导演和新人女主角的前途无可限量

  难怪James Franco会找这位法国新导演合作拍摄新片,因为这部金摄影机处女作处处是商业电影的套路。从类型片的元素到爱情线索的安排,导演似乎吃透了好莱坞电影的精髓。

  表面上看是千篇一律的青春成长题材,实质却隐藏着法国当下敏感头疼的宗教、种族、教育与移民后裔问题。影片里难见光鲜艳丽的巴黎,除了一个在凯旋门前的场景,也是海报上展示的那个。其余的,要么充斥着贫民窟的破败建筑和混乱肮脏不堪,要么刻画着一群堕落青少年的日常活动,赤裸裸的现实感让人触目惊心。

  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并没有用过于悲观的笔触来勾画这个边缘群体,相反,在充满荷尔蒙气息的快速剪辑和镜头里洋溢着难以掩饰的生机与活力,比如女主角对胖女伴的真挚感情让人动情,而对她爱情的主动争取过程显露出好莱坞的浪漫色彩。最接地气的要数幽默对白和搞笑桥段,可谓比比皆是。尤其是最后的逃生场景,我从没在电影里看到一个本质上是悲伤却又流露着强烈喜剧效果的情节。

  也许在导演看来,生活本身就是苦乐参半,尤其是对于这群难以看到前途和希望的青年来说,悲剧命运似乎早已是注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能很好地解释影片的结局。

  此外,扮演女主角的新演员演绎得相当出色,这剧本似乎为她量身定做。她的动作简洁而生动,真实感扑面而来,念对白的方式更是一绝,前途绝对无可限量。

  《女神们》观后感(十):成长的代价

  无畏的青春,没有禁锢的恣意,换来的也许是多年后与老友们津津乐道的年少轻狂,也许是缄默不语的愧疚与懊悔。。。。。。人生的无常仿佛是场轮盘赌,即使上一秒盆满钵满的胜者全得也不代表下一秒不会满盘皆输光屁股走人。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关口,我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逾越它,哪怕付出惨痛的代价,在当时那一刻其实都是别无选择的。至于是否值得,也不过是时过境迁后随着岁月的流逝,在缓慢的衰老进程中用以慢慢回味唏嘘的。女孩如同野外盛开的鲜花般美丽坚韧,勃勃向上的生命力一定会令她未来的人生在荆棘与光芒中充斥着极致的体验,也许某天她会被击倒结束短暂的一生,但更希望她能如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