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蔬食真味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蔬食真味读后感10篇

2018-04-09 20: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蔬食真味读后感10篇

  《蔬食真味》是一本由李韬著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蔬食真味》读后感(一):向花式素食的深情告白

  这本由一众各界大咖联合强力推荐的《疏食真味》,确实让我读到了一位美食家对于素食的神情告白,让我在繁华都市川流不息浮躁涌动的人潮中,品出了唯有这些大地馈赠,还带着些许来自土地芬芳所特有的静的美。往往关于美食的书都充斥着火爆氛围热烈语言图片,《疏食真味》为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流,透过一位美食评审专家视野,仿佛剥离了喧哗,听他喃喃自语的谈着关于食蔬的话题,说一些料理界的古今中外,原来美食的书还可以如此沉静迷人。 本书是由注明美食评审专家李韬编著的,一如本书的副标题:每位国家地理,隐于都市山房,本书既是与蔬食的告白,字里行间唯美图画里又处处暗含着禅意,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时年至味、疏食寻源、素食江湖和禅心与茶。 《疏食真味》其实是一本散文随笔,只是有赖于作者浸淫美食料理界的深厚功力,在每篇随笔后面都精心添置了一道菜品,这道菜品正是由前面文中的主角材料理而成,如此一来,仿佛每一道菜都有了出处,每一种食材都赋予了灵魂。听作者说说料理和食材的那些事儿,便已觉心旷神怡

  《蔬食真味》读后感(二):蔬食香茗

  1 作为一个无肉不欢的人来说,蔬菜同样是我的挚爱。对于吃,真是说上三天三夜也不能够讲完,在当今的社会中,对于吃,有些人还是颇为讲究的,有的人喜欢吃素,有的人有忌口的食物。当然,不论怎样,吃的好,吃的舒服,一直是大众普遍追求。都市化的快速发展饮食文化也普及大地。美食记录类的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曾带领我们领略中国美食的哲学和中国人在食物上的艺术和传承。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非常厚重民以食为天柴米油盐酱醋茶谚语体现了对食物的重视。 中国地大物博,大自然生长丰富的食材,带给我们至美的味觉体验山川湖海的食物,不仅为我们提供身体必须的营养能量,也让我们对家乡有一种深深执念。美食填饱了我们的胃,满足了我们的味蕾,也让精神愉悦,对生活幸福感更加强烈。喜欢美食,热爱行走的李韬是一位素食主义者喜好茶,在《蔬食真味》中,我们跟随李韬的步伐,与美好的食物和沁人心脾的茶相遇,追寻素食情怀,在鲜美的蔬食和香茗中,领略生活的美好。 蔬食,并非清苦,其中也包含着必须的营养和完美口感,满足我们挑剔的味蕾;食素更不是寡淡,素食中那种简单又清冽的搭配,让我们的生活和身心也变得通透澄明起来。图书的四个章节,从“时年至味”的一粥一饭到大江南北的各地食材,从“素味江湖”的奇珍异宝到温暖心房的各地香茗,李韬老师行走在美食之路上,遍访地道的食材,将大自然纯粹美味呈现在我们面前。食材带着幼时的记忆和此地的人物事迹,在心间留下一块区域,由蔬食真味来填满。 一粥一饭,一茶一饮皆是人生原始的食材像极了我们的初心,保持原始食材的美味,锁住自然地精华,不忘初心,保持本色,我们才能走得更加长远。在当下的浮躁社会中,茶的静心给人以镇定,在“禅心与茶”中,不论是白茶还是铁观音,不论是野生红茶还是异国的茶香,各有各的香气特色,品茗的人心境也各有不同。捧一杯茶的时间,留恋于自然的奇妙中,忘却俗世的忧愁烦恼,任思绪驰骋天地间,在蔬食和茶香中感悟人生真谛

  《蔬食真味》读后感(三):那些你与素食之间的故事——评李韬《蔬食真味》

  那些你与素食之间的故事——评李韬《蔬食真味》

  以前看过李韬的一本《辨饮中国茶》,可谓是品茶的百科全书。如今李韬又出了这本《蔬食真味》,仍然带着一股清新自然风,读来感觉较有创意

  这不是一本一般的菜谱书或者说是美食书,而是一本专业讲素食的书。当然,也可以说是一本素食美食书,谁说素食不能做出美味呢?只是现在专业素食的餐馆较少,有时只是到了庙宇的地点才有一些素食馆。

  虽然平时人们也会有素食,但象李韬这样专业食素的不多,也可能人们对于素食有着各种各样误解,比如素食提供的营养不够啦、皈依佛教的人才吃素啦之类的,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你可以吃素了就吃素,一切都顺其自然呗。

  从书中的目录来看,都是以菜名或者是食材名作业每一章的名字,看起来非常像是一本美食类菜谱书。实际上,这本书的写作重心并不在于菜谱,与菜谱篇幅相当甚至有些篇幅高于菜谱部分的是关于这些素食的故事,因此,这些章节标题下还。

  “食物,是记忆,是文化,是故乡,也是生活。”本书中讲的这些素食,很多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素食或食材,所以有的时候,你不是这个地方的人或者是没有去过这个地方,可能就品尝不到了。比如书中所说的山西荞面灌肠等等。虽然说在销售渠道畅通的今天,很多食材都可以通过电商渠道买到,但味道就不一定做得出来了。

  作为一个在外飘泊多年的旅人和餐饮集团高管,李韬游历了太多地方,品尝了太多美味,最终觉得自己可以吃素了,就一直在吃素了。或者说,他悟到了,悟到了素食的真味何在?虽然这种吃素的理念,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解释,但恐怕只有素食者本人内心才能够隐隐约约地醒悟。

  书中的这些素食,作者除了作法以外,都写了他本人与这些素食是如何产生关联的,素食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就是人与素食之间的故事。世间的食材有千千万,谁也不可能吃遍全球,甚至连吃遍全国都不一定。所以说,遇到什么样的食材,什么样的美味,都是一种缘分,食材因人欣赏才成美味,所以,只要你留心,说不定也能找出你和美食之间的故事呢?

  《蔬食真味》读后感(四):解决你“今天吃什么的烦恼”

  似乎很多人都有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那就是:今天吃什么?早饭吃什么?午饭吃什么?晚饭又该吃什么?平时吃什么?来客人又要吃什么?有小孩吃什么?有老人病人又吃什么?

  光是看这几个问题很多人都已经头大了,还如何去解决问题呢?

  这一次,解决问题的方法来了,《蔬食真味》这本书你一定不要错过

  一本书好不好,拿在手里的质感你就知道了。有的书一摸纸就特别不好,发黄发脆,好像随时会破掉一样。里面的文字也很模糊,让人看不下去。这本书就不一样了,手感非常好,像一本画册一样。书的封图上的内容也很震撼电影疯狂石头》的导演宁浩,《中国味道》的策划人食尚小米,还有美食达人:汤玉娇等人联合推荐的。这么大的名头,内容怎么样呢?会不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翻开了书。

  全书以:时年至味、蔬食寻源、素味江湖和禅心与茶为小标题,分成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大概会介绍十几种美食的做法。食物的种类优雅安逸的下午茶、烧仙草,到非常大众化、接地气酱油炒饭、豆瓣酱,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你是需要家人亲戚热闹闹的吃团圆饭,还是和闺蜜安静静的喝个下午茶,这本书都可以作为你的首选食谱。

  作者对于每一道美食都介绍的非常详细,从开始的配料、食材到接下来的做法、步骤,都非常的详细,无论你是多么资深的“手残党”,看过这本书,做上几次之后,你一定会掌握的。

  很佩服这些美食菜谱的作者,作为一个只会吃的吃货来说,会做一手好菜简直太厉害了。对于做菜好不好吃很多时候全靠运气的人来讲,教别人做菜简直难于上青天。所以想再一次表白作者大大,谢谢你教我做我爱吃的食物(虽然只学会了几个,因为懒)。

  一本好的食谱,不光需要作者写的非常详细,非常清晰,还需要一个好的摄影师拍摄上美美的照片刺激人们的视觉,从而让他们愿意去洗手作羹汤。这本书成功的另一个地方就是配图,每一个都那么的真实,像是3D立体的一样,让人看了垂涎欲滴,想要赶快化食欲行动

  这本书会解决你“吃什么”的烦恼,但是减肥的事就不要找作者了……

  《蔬食真味》读后感(五):能吃不知味乃假吃货也

  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有一期节目做了许多关于食材的游戏,薛之谦是这个游戏的黑洞,其他嘉宾吐槽说:“你不是开火锅店的吗,怎么什么都不知道。”看节目的时候,我跟所有观众一样,被这个梗乐得合不拢嘴。直到前段时间,有朋友从北京远道而来,我带他去吃我们潮汕特色美食打冷鱼。被问了几个食材和做法的问题却答不上来的时候,忽然又想起了那档综艺节目。原来,这个梗背后的意义竟是这么尴尬和难为情的事。

  为了避免下次再出现这么没诚意的待客之道,我开始对美食介绍这件事非常上心。我想做餐饮的人,如果能把餐牌上的每一道菜都研究透,向客人推荐菜品时也就能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吧。蔡澜先生曾说过:“如果你喜欢吃,就天南地北满世界的吃,吃多了就能分辨好坏,分辨好坏就是一种了不起技能。”我觉得《蔬食真味》这本书的作者李韬绝对是有这方面的技能的,本身就从事餐饮行业的他,对待工作不是抱着“八小时制”的心态,而是随时随地都对食材怀有敬畏之心。从食物中管理健康,调养身心,悟出禅道,若不是真的爱吃,那就只能说他工作狂了。

  我常用描写食物的词语少之又少,“酸甜苦辣”是基本,再来就有“垂涎欲滴”、“肥而不腻”这类俗不可耐的泛泛之说。所以也才特别佩服能写美食专栏的人,要是能把读者看得饥肠辘辘那就更了不得了,李韬老师算是一位。《蔬食真味》最大的特点淡雅之素,不像川菜和湘菜讲究调料与食材的碰撞口味颇重却失了鲜。他从自己与食物发生关系写到食材的起源、味道以及所富含的营养价值,最后再附上一道菜谱,而且菜谱往往是最能凸显食材真味的做法。中国自古流行的食材多为好吃而非健康,但这种观念已经开始慢慢在转变,譬如近年来很流行的五谷杂粮。如果能做出既美味又养生的食物,岂不是一举两得好事

  人生亦是如此,李韬老师说人到四十,不是“不惑”而是“不能被惑”。如我这个阶段就是贪嘴的岁数,看到炸鸡这种香脆的食物,哪能管得住嘴。明知道对身体不好,就是爱吃生冷的食物。而等活到四十岁时,理应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拒绝诱惑,做到“得之泰然,失之淡然”。

  现在,在我看来,那些只能说出“好吃”和“不好吃”的人都是假吃货。我希望自己不光是肚皮能装,脑袋里也得有料,嘴上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那就真的能在吃货界称霸了。《蔬食真味》是我恶补常识的入门教材

  《蔬食真味》读后感(六):素食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健康

  曾经我也是个无肉不欢的女子。喜欢荤食中的那种肥厚与油腻之感与嚼在口中感受那份难以言说的满足之意。

  不过随着年龄的渐长以及身体素质的下降,对荤物的欲望需求倒是越来越淡了。许是儿时身体尚未长成,所以对脂肪蛋白的需求也大,所以总是按捺不住心底对肉类的渴望,而等到真的完全长大成人之时,这些曾经念念不忘的美食,若真的贪食吃的太多反倒成了身体的负担

  不知何时体检报告单上的血脂那一栏也开始变得高了起来,高脂血症这个曾经陌生名词,也开始找上了自己。

  现在的我,也开始注重于养生之道了。养生不仅仅是要养身,更在于养心。所以,我倒是越来越念着素食的好处了。新鲜的果蔬、清淡的粥品,家常的主食,看似简单平淡,实则却有其独有的韵味包含在其中。食不在贵,而在于精;味不在于重,而在于鲜。当你真的与一顿饱含真味的素餐相逢之时,满足的不仅仅是身体的需求,更是一种心灵慰藉

  我是一个喜爱美食的人,也是一个喜欢看别人讲述美食的人。凡事与食物有关书籍影像,统统不愿意错过。能够在阅读别人的文字讲述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作者一起经历烹饪快乐,这份感觉有时甚至是比自己亲口品尝了这道美味还要兴奋

  看来文字与想象力量远比我们所知道的要强大的多啊!

  《蔬食真味》是著名茶人、素食者李韬所写的一本有关于素食的随手笔记。这不是一本简单的食谱,而是一部对于素食的真心感悟,是一场场对心灵的净化之旅。在作者的文字之下,即便是像鸡蛋土豆、白萝卜这样的常见之物也会让人阅读之后产生一种独有特殊魅力

  对美食的喜爱不仅仅在于其味道之美,更是依托于对温馨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没有这份热忱之心,即便是山珍海味吃在嘴里也是味同嚼蜡,而当心底存有热爱之时,粗茶淡饭吃起来也会甘之若饴。

  作者李韬应该是一位纯素食者,而现在的我虽然偏向于素食,却仍旧完全摆脱不了偶尔对肉类的渴望。食素不应该是强加的,过于强迫自己压抑心底的欲望,也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其实不管我们对食材的选择是什么,比例搭配如何,重要的是应该拥有一颗宁静淡薄的心,这才是应该是素食背后的真意。

  《蔬食真味》读后感(七):重蔬食,尚真味

  蔬食真味,不只是简单的菜谱,将心意,食材,美味地理,饮啜于味,寄情于心,不只讲美食,也蔬食寻源,山涧,林中,河谷,平原,素食真味百品不厌,不只一看,还想学学,世间真味味蕾一品,烦恼幻灭-

  《蔬食真味》,作者是一位茶人、素食者,喜欢美食,热爱行走,尝遍国内外美食。《蔬食真味》由时年至 味、蔬食寻源、素味江湖、禅心与茶,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标题与其中选取的文章看似毫无规律可循,实则由表及里,逐层递进为我们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李 韬老师行走美食之路,遍访地道食材,沿途的心灵风景,从万般变化到返璞归真,食材带着彼时与此地的人和事,走过作者心间,也会温暖你的心房。李韬是素食 者,口味比较淡雅,书中所述食材大多是常见的,较为朴实,但正是这份朴实才能见真知。李韬对于食物的思想感情是很中式的,不随波逐流地靠拢流行理念,也不 枉自哀叹,而是一种顺乎自然的理解、平衡.

  正如李渔《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其饮食原则可以概括为24字诀,即: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这正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饮食的美的追求。

  《蔬食真味》读后感(八):不忘初心——从蔬食中品味人生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菜谱,也不算是一本随笔,而是两者的结合,用文字讲述蔬食,不仅是烹饪的过程,还有背后的故事。我很羡慕这样的人,在细小中能找到我注意不到的地方,简单地说,我也许和作者吃过一样的美食,去过一样的地方,但我就没有领会到他说的那种感觉。这就是差距啊。

  书中分了四个部分,分别是“时年至味、蔬食寻源、素味江湖、禅心与茶”,看了标题,你以为自己能知道写得是什么,但看了内容,好像又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回事。其中有常见的吃食,还有调料,还有茶、水果等,你会好奇,这些,有什么好写的?

  翻开看了才知道,这是作者的“心血”,他对于每一种蔬食都用心感受,娓娓道来,用细腻的心思和柔软的文字把你带进那个蔬食的世界,一会看随笔,一会看菜谱,跳跃着,也被感染着,除了和作者一同体验,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我看饿了。

  书名叫真味,作者也用了大量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初衷,就是不论怎么烹饪,都希望还原出该蔬食的原始味道,鲜、香、咸、淡。不论走多远,想起时,永远都是最初的味道,也是最初的美好。这是不是唤醒了脑海中对许多事情的最初记忆,做一件事情的最初目的,就像一句话说的,不论你走多远,别忘了为什么出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忘初心。

  我们现在总在奔波,总会被很多事情左右,时间长了,就会忘记最初的目的,忘记本心。就和一道菜一样,大家都争着创新和融合,谁还在意原始的香味。时间久了,有人会回想这种味道,可,大家都忘了。就像人们以前总想吃好的,大鱼大肉,大快朵颐,等到天天可以吃到肉的时候,又开始怀念原生态,于是,催生了农家乐,一到节假日,成群结队去山脚下钓鱼、游玩,吃野菜,感慨一句真好吃。到了晚上,又回到城市的高楼大厦中,睡觉前再砸吧一下嘴,嘟囔一句“白天的土鸡蛋真香啊”。逐渐地,我们开始讲究清淡饮食,提倡油盐少一点,健康多一点。都是为了安抚心中的匆忙和慌乱,希望通过一顿饭找到真实的自我,其实,学习一下作者,找找自己的爱好,美食、旅行、品茶、写作,回归原始,就会发现原始的美好。

  还是那句话,当你累的时候,想想为什么出发。

  《蔬食真味》读后感(九):慢生活、自然纯味

  我们中国人说到吃,经常会讲一句话:无肉不欢。

  话说人的属性是杂食动物,当人类学会了用火之后,在杂食中食肉的比例就开始高过于食素。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无外乎肉好吃、肉营养、肉更能补足体力等等。

  日常的饮食中,大多数人是肉和素都吃,混在一起,青菜里炒肉,肉菜里点缀青菜,如此构成了饮食烟火。

  如果没有烟火,好像就没有世俗生活的热气腾腾。有些国家是不用抽油烟机的,不喜欢烹啊炸啊炖啊烩啊,直接火烤,更是稀少,但是中国人对吃,一向不怕麻烦,而且有肉的日子,就要这样燥起来,做得太文雅了,小心肉不熟闹肚子。

  所以,迄今为止,我基本没见过一本写美食的书是专门写素食的,素食真的不太讨中国胃的欢心。

  不过那有怎么样,还是有人素餐为食。生活也未必不风生水起,也未必就与美食绝缘。

  李韬先生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种人。你看他照片,他也不怎么清瘦,甚至蛮壮硕,跟那种脑海里提到吃素就蹦出来消瘦、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相去甚远,不过他不是没有吃过肉,是后来食素的人。其实这样的人更幸运吧,什么都尝试过,才有资格说,素食也是极美好的。

  书里大多数的食物,其实并没有引起我多大的食欲,可能每个杂食者,略同。但是我欣赏他对待生活的态度,透过纸背,我仿佛也能闻到这些食物的香气,与别的美食所不同的是,这里面带了一缕清香。好的食材,新鲜,天然的味道,自然的真味,也只有蔬菜才能散发如斯味道。肉么,到底非天然,总是要经过一道手续,肉才能成为肉。

  还有关于茶的篇章,毕竟作者对茶颇有研究。

  我对茶研究不多,但是爱喝茶。不是没喝过好茶,但是却从来都没用过喝好茶的方式去品茶,于是,好的茶也被浪费了。

  是啊,人们都在急匆匆的赶路。素食和品茶,都是慢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如果还没有体味它们的美,是因为我们自己先是无法慢下来吧。

  《蔬食真味》读后感(十):蔬食:自然的味道

  蔬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承,自古下层民众以蔬食为主,滋味清淡,尊崇自然本真。与蔬食主体相同的素食见诸典籍甚夥,北魏《齐民要术》专辟一章介绍了11种素食的做法,此后素食在宋代的笔记小说《东京梦华录》、《梦梁录》中均有记载,而在同时代的林洪的《山林清供》中,素食菜谱更是占据远超半壁江山的份额。不必说专为蔬食作传的《本心斋疏食谱》了,满篇礼赞蔬食的清雅纯真。直到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一书中设有“饮馔部”,论述对饮食的养生原则和审美追求。“饮馔部”开篇说道:“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点明了李渔对于素食的倡导。

  在经历了百无禁忌的大快朵颐之后,蔬食的悄然风行在我国也仅只十年之久,撇开浮华,我们理应体味蔬食对于饮食均衡的意义。当下国民的肥胖率增加和由之引起的各种疾病渐趋严重,令人担忧。回归蔬食为主的清淡饮食,对于健康的保持于此不必多说。李韬的《蔬食真味》对于蔬食的领悟与体会,切近生活的本真。在荤腥大行其道、营养失衡、健康隐忧的今天,蔬食的勃然兴起,正其时也。

  蔬食对于我们更多的是一种久远的回味,浸在历史的苦涩中,氤氲荡漾开去,逐渐变得甜美和清晰。北方的红腐乳躺在世纪前的尘埃中,淡远而有韵味。走街串巷的小贩的叫卖中由模糊而转为清澈,挑起了有关食欲的往事经历。红腐乳方方正正的样子,色泽红里透白,滋味不同于现在的索然无味。贫穷的岁月远去,那份守候变得日益遥远。李韬在《腐乳》一文中,有着同样亲切的回味:“我喜欢吃腐乳。红腐乳配馒头,一口下去,咸香的感觉充盈口腔。”我的故乡辽西却多食高粱米饭,灰白的高粱米就是红腐乳,吃起来一样的美味。如今的人们是体会不到那种寡淡却醇厚的美好了。

  李韬在《蔬食真味》一书中,罗列的大多是中国味道,这种味道在大江南北有着共同的记忆,这种记忆深植我们的心间。不必说年糕的令人期待,更不必说土豆的朴实无华,单单山西老陈醋的陪伴,就令人动容。无论是居家还是大街小巷的饮食小店,桌子上一定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一瓶山西老陈醋。那纯正的味道,想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味。吃饺子用它,拌凉菜用它,炒热菜也要用它。李韬的《山西老陈醋》一文讲了几个有趣的故事,电视剧、民俗、历史,都与山西老陈醋发生着关系。山西老陈醋的故事也许还不止这些呢,每一种好滋味都不会被热爱它的人们遗忘,生活就是在这种代代传承中变得有滋有味。

  饮食之余,中国人也离不开茶。而关于茶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多到不是一篇文字或是一本书所能涵盖的。茶,在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的近邻日本由茶而生茶道,成就了一代大师千利休,也见证了茶的魅力和日本人对茶的追慕。而在茶的故乡,中国人的生活可谓须臾离不开茶的陪伴。而关于茶的那些独特而有味道的故事,在李韬的笔下变得生动逼真也足够清晰。无论是白茶的历久弥香,与白芽奇兰的相遇,还是铁观音的韵味无穷,都令读者读之欲罢不能。

  蔬食的清淡,茶的禅意,两相交融,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本真。人的生活,从根本上,不需要太多的奢华。在喧嚣的当下,李韬的追求自有一种力量,一种感染人、引导人的力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蔬食真味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