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珍藏版)》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珍藏版)》的读后感10篇

2018-04-07 21: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珍藏版)》的读后感10篇

  《每当我找到生命意义,它就又变了(珍藏版)》是一本由[美]丹尼尔·克莱恩著作,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珍藏版)》读后感(一):请活在当下,请活出自我

  音乐家坂本龙一在其自传《音乐即自由》中,曾记载过这样一段有意思往事

  “

  其实在开拍(电影《末代皇帝》)之前,我已经拿到剧本读过了,里头有一幕剧情让我怎么样也无法接受。剧本里写着,我所饰演的甘粕是切腹而死……我拼命说服导演:“一提到日本人,就会联想到切腹。像这种刻板印象,你应该也觉得很丢脸,而且你在全球的影迷也应该不会接受吧!”

  甘粕曾经在法国待过两年多,在当时是个相当时尚男子。我向导演恳切地拜托:“这样的男人怎么可能会切腹?拜托改成用枪自尽吧!”贝托鲁奇导演也知道甘粕是一位时尚的男子,而且在电影里,甘粕的办公室墙壁上还有着未来派的画。最后,我坚持地表示:“是要选择切腹?还是要选我?如果要留下切腹的剧情,我马上就回日本。”我似乎是让贝托鲁奇导演伤透了脑筋结果剧情还是改成甘粕举枪自尽。不过,实际上,甘粕是服毒自杀。

  ”

  毫无疑问,坂本龙一是幸运的,虽然他和贝托鲁奇猜的都不对,但至少,这道历史题有标准答案,当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如此走运,比如,哲学问题。

  人类思考上帝就发笑。上帝笑什么呢?大概是我们思考得越多,以为离着真理越近了,却发现其实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吧。

  每当我们思考,每当我们企图利用哲学登上智慧顶端冥冥之中却有一种力量反制于我们:

  当我们相信“人之初 性本善”,就有人说“不对,荀子的观点,性本恶”;当我们赞同“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就有人反驳说“他人即地狱”。

  请问,谁对,谁又错呢?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曾指出:“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是头脑同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却依然能保持正常工作能力。”而在《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中,Daniel Klein却援引维特根斯坦的名言告诉我们:“此刻活着的人,也就永恒地活着”。

  “此刻活着的人,也就永恒地活着”,这大概全书最为精妙的地方了,它不需要我们去思考那么多主义,只要我们活在当下,活出自我;

  它任由Daniel Klein标榜自己多么同意享乐主义的观点,又或是说起自己与存在主义的缘分,这仍不妨碍我们和他一起吸收其它主义和思想带来的营养,只要我们活在当下,活出自我;

  我们既可以同意伊壁鸠鲁“莫因渴望你没有的,而错过你已拥有的”智慧,也可以接受奥勒留“要把每件事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件事去做”的美德,只要我们活在当下,活出自我;

  作为一种理念,“活在当下”不能决定我们即时即刻得到什么,却能让我们明确,生活发生在当下,而非在虚幻想象之中。

  作为一种选择,“活出自我”并不是什么哲学理论体系,而是在带着我们追寻自己作为本体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以至于我们在思考它的时候,很难从我们的所见所得中挑出某件事情或某个观点,去裁决它为生命意义的标准。但好在,当下的我们可以开始,迈出宝贵的第一步行动

  这一步,是明了话语背后的整个本质结构之后的一种洞见

  这一步,是用这种洞见本身对所有仓皇失措的终结

  这一步,援引Daniel Klein在书中所说,“是那么货真价实、鞭辟入里、历久弥坚”。

  这是一本始于破旧笔记本里摘句的书,也是一本带我们进行一次奇妙哲学之旅的书,它在金句中带我们探寻&思考,也让我们免于“左顾右盼做着各种打算,它附带了作者年轻时的、年长后的沉思与见解,给出的问题可能比提供的答案要多得多,却最终只教会我们一件事:

  请活在当下,请活出自我。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珍藏版)》读后感(二):金句只能带来启发,不能掌控生命的意义

  “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黑夜里……”,的确,一般人若没有存在于世的理由,很可能自暴自弃,甚至选择最极端方式——自杀。在百度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生命的意义:一个解构人类存在的目的与意义的哲学问题。千百年来,它一直是哲学、科学以及神学苦苦思索的问题,在不同文化环境意识形态背景下,众多的学者给出了多元化的答案,却从未达成共识,究其原因就在于生命的意义蕴含着丰富内涵,谁也不能做出唯一的正解。 但这个问题总是时不时的出现,似乎给我们带来困扰才能满足它的恶趣味,对此,不少人应该默默地思考过,试图给出一个能说服自己的回答。说来有些惭愧,我至今还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最近看了一本哲学书,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书名比较意思《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真是一句大实话,身处不同的境遇,随着人生阅历积累,就会对生命产生截然不同的领悟。作者丹尼尔•克莱恩,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系,因为不知道未来想干些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生活,便希望从伟大哲学家身上得到启示。 此书前身是作者大学期间写过的笔记本,上面潦草的记录了一些哲学家的名言警句,作者称其为“金句”,让我不禁想起学生时代,在老师要求下摘抄好词好句。而几十年后,当他偶然翻到这个破旧的本子时,一边嘲笑自己的年幼无知,一边回顾大半生的过往,重新审视生命,进而写下对“金句”的新思考。作者用幽默诙谐语言生动形象例子,对哲学金句进行解读与说明,并简要介绍了主要哲学学派的思想,让深奥的哲学变得简单易懂,却毫不影响耐人寻味深意。可以说,作者的哲学素养,都体现在“金句”的选择和诠释上,故这不仅是一本轻松的哲学随笔,更是一本拨开心灵迷雾的人生启示书。 书中的金句不多也不少,每一句都标注了作者、出处及其背后的哲学派别,有益于读者初步了解哲学世界。于我而言,开篇的第一句话最让人印象深刻,“莫因渴望你没有的,而错过你已拥有的;要知道,你现在拥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伊壁鸠鲁。我相信这是很多人的通病,得到之后就不再珍惜,反而去追寻其它尚未得到的。若是换成没有思想的物品,不珍惜也就罢了,反正它不会跑;若是换做人或是一段感情,不珍惜就会失去,到那时再来后悔可就晚了。不如把握好当下,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以免遗憾终生。另外,我很赞同这句话“对宇宙而言,人的生命并不比一只牡蛎更重要。”——大卫•休谟。面对浩瀚的宇宙,人与牡蛎不都是一颗小小的尘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况且,无论是人还是牡蛎,生命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并不因人类是高级哺乳动物更胜一筹,正如“人人生而平等”,人与世间万物也是等价的! 其实不管怎样,与其执着于探寻生命的意义,不如反思过往,严肃认真的审视自己。我想,作者之所以要分享“金句”给我们,就是希望我们不要过多的纠结,应该毫无保留地活在当下。但他最后也提醒说“买者自慎”,毕竟“金句”都是别人提出的观点,只能起到参考借鉴作用学会用哲学的观点理性看问题,将自己的人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或许生命本就没有意义,只是问的人多了,才有了意义。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珍藏版)》读后感(三):简约而不简单的哲学随笔

  被封面上大大的LIFE?LIFE吸引,以为是什么外国鸡汤,然后才发现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哲学课本,刚在回北京的火车上快读了一遍,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是极深的,大概因为年纪大了吧。这本是需要自己静下来慢慢品读的,有助于集中思考~顺便说下,“从存在中收获最大成果快乐秘诀就是:过危险的生活!”尼采这句话深得我心,去冒险吧少年~日剧跑ING。准备细读第二遍了。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珍藏版)》读后感(四):意义不能寻找,而是要考我们创造

  小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哲学,但却从未停止过思考关于哲学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从生理层面来说,我们来自一颗受精卵,但这并不足以概括这背后的意义。所以,我们开始翻阅古往今来的书本,试图从那些金句小王子口中,找寻所谓的“意义”。

  苏格拉底说,人要过一种美好公正的生活,而不是毫无约束地嬉闹作乐。

  他的学生、享乐主义者亚里斯提卜却认为,“纯粹的快乐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

  悲观主义者叔本华眼里,“不想太过悲惨的话,最保险方法就是不要期望很开心”。

  翻完了这39个哲学金句,我想最得我心的句子还是——“如果你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那你就永远没有活过。”人生的意义不能靠我们自己去寻找,而是要靠我们来创造。只有通过无限接近于痛苦、死亡,我们才能彻底地见证自己创造的意义。

  我更信奉这样一种观点:意义,是后于存在而产生的。我们能看到,在生活中,很多人用标签为自己下定义,无意间将自己变成物品——那些好像在表明本质先于存在的行为——让人不寒而栗

  我们双肩一耸,说几句话,就把创造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了——“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随时说走就走,说不干就不想勉强——因为我是射手座啊。”

  “我抽烟是因为我有成瘾性人格——我就是这种人”

  “我信仰的是亚伯拉罕的神,因为我妈是这么更我说的——我的成长方式就是这样的”

  另一种逃避的方式是,将我们的本质天性等同于某个被设定好的角色身份。比如,某位妻子会说:“我是别人的妻子,这就是我的身份。”当然,我们还会选择趋同于社会的潜在设定,在25岁的时候,你就应该和你的同龄人一样,结婚、生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然,我们选择这样的身份,是完全真实的,但是我们认为自己已经预先被这身份决定好了——这就是我们无法更改的本质天性——那么,我们就把自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一个物品了。

  所以,生而为人,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相信绝大多数的人,在中学甚至于更小的时候,就开始在作文引经据典,对于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一定不陌生。但再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或许这些东西就像是一张网,当你把这些东西贯穿、连接来看,你会发现,原来真的就是这样啊!

  同样的议题,穆勒写道“做个怏怏不乐的人,也比做头心满意足的猪要好。宁愿做一个不快活的苏格拉底,也不要做一个笑嘻嘻的傻瓜。”在成长的过程中,相信很多人也发现了,快乐也有高级与低级之分,有短暂长久之隔。

  12岁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有了一双心仪已久运动鞋而欣喜若狂,能开心上整整一周,弄上灰尘都会马上擦拭干净

  24岁的时候,我们逛上一整天的商场,买了衣服,看了一场电影,吃了一顿大餐。但不出三天又立马陷入新的不快乐中。

  快乐的阈值似乎随着年龄增长也在翻倍递增。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越来越难从物质中获得更加充实的满足,或许我们的灵魂追求的是思想的乐趣。并且很显然,思考的乐趣,也是快乐中的高级货——“大脑享乐主义”。

  所以,存在的某种意义在于思考——我思故我爽!

  意义的另一层解读,我更倾向于过程。

  用我喜欢的一句鸡汤来辅助理解,或许意义在于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跳出意义的界定,那些看似毫无深意、毫无目的性的坚持,或许就是意义呢?

  比如

  清晨,睡眼惺忪地在阳台上,为一株含苞待放的茉莉花浇水,感受一种生命力。

  用笔在日记本上写上几百上千个文字,感受自省的力量。

  骑着摩拜穿过水泥森林,到一个静谧的小山坡,看晚霞西下。

  我们所谓的、一直寻找的意义其实也藏匿在我们的【寻找】之中。

  作为一个自定义为“安利狂魔”的人格,翻完这本金句段子书,我被种草了两个人——尼采《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和罗素《哲学的价值》,也希望能和在这段文字中和我有所共鸣伙伴们一起分享。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珍藏版)》读后感(五):哲学小书

  这本丹尼尔克莱恩著的《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从书名开始就充满着哲学意味名人名言我接触最多的时候应该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时期。记得那时作文考试,能引用一些这样的句子会给文章加不少分。这样的句子一般都很短,那个时候还小,体会不了其中的含义,如今看这些句子却都很有道理。很多人都会选择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书中好的句子太多了,我实在是很难选择出一句最好的。

  在书中,作者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这些句子的,我们只是借鉴。我没有像作者年轻时那样沉迷抄写金句,就像现在也没有,因为我在看这些句子的时候只是会觉得它写得好,但是让我具体说为什么好的时候,我总是说不上来。尤其是这么多金句,到底该听哪个的,有些甚至是相反的,就像书名说的一样,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哲学其实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有的时候你看了许多书,做了许多研究,最终回过头来可能发现什么都没学到,但是你又会有一种内心的奇妙变化,自己无法轻易发现。哲学是奉行着一个观点的,对于大部分,认为学得越好,说得越简单明了。只有那些研究得很浅的人才会假装深奥写得特别难懂,其实哲学本身是很简单的东西,不像数学,而这只是一种思想,有些是固定的,有些是不定的。

  这些句子对于每一个人的效果都是不同的,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作者的理解去使用它,重要的是怎样对自己有利。所以作者帮助我们理解这些金句,把它们的创作背景还有作者们当时所处的年代环境记录下来,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吸收。

  哲学不是专属于聪明人的学科,它是适用于任何人的,它无形却又遵循着规则,让接触它的人对之着迷。当你有着许多费尽心机也无法解决的难题时,不如静下心来用哲学来揭开迷惑,有时换一种方式思考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从此不要误以为哲学是一门与生活距离甚远的学科,人活着的这一生都在不停地寻找人生的意义,如果你曾感到过迷茫,那么你大可以翻开这本书,也许你并不能从中得到答案,但是你却得到了寻找答案的方式。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珍藏版)》读后感(六):活出最好的自己

  曾经记得在小学三年级,我因为有一本名言警句的字典,而被班主任要求将认为好的,认为有用的名句抄在纸上,贴满整个教室。那时候,还为此兴奋了好几天,感觉我就像拥有了一整个世界。可是当时我并不知道那些话语有什么值得我去深究和自豪的。但是,感觉自己随口能够说几句名言,在作文中写入几个高大上的名人名言,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这种将名人名言放在手边,功利一般的收集在本子上,收集在脑中,我们从未将那些用人生的经历得到的人生智慧变为对自己的启迪。所以真的是,对于那些金句,我们一直在寻找它的意义,但是“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这便是丹尼尔·克莱恩的人生智慧。

  我们曾经认为那些高大上的哲学家所说的一定是人生哲理,在他们的世界中,在他们的人生经验之中,我们一定是收益匪浅的。在那些历史的伟大中,我们想听听他们对于我们那些一直迷茫的问题的一些解答,阐释一些值得探究的人生问题。

  丹尼尔·克莱恩也是一样,他已年逾古稀,偶然找到一本年轻时抄写哲人金句的笔记本,试图将它补完,将这本笔记进行拓展。在四十年后再次搜集、玩味那些关于哲学家名言的新思考。他说“沉浸在其中总是让我乐此不疲”。他用他的人生故事作为线索,对于十几年来迷茫的问题进行探究。梳理了古希腊到现在的一些哲学家,一些大家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态度,为我们开启了一段最奇妙的哲学之旅。

  哲学看似是严肃古板的,但是在我们丹尼尔·克莱恩的眼中,却是一个充满了乐趣,充满快乐的话题。在这个哲学的大河中,我们研究出了不同的人生意义。

  .“生活摇荡如钟摆,于痛苦与无聊间徘徊。”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不会一直顺心。我们也曾经悲观,也曾经在暗夜里流泪,希望得到一些来自家人,来自朋友的安慰。这种悲观并不能依靠一句话,一句词有任何改变。我们能够将自己悲伤的心收起来,然后找到真正能够摆脱此种状况的方法么?

  这个世上,没有人生下来就知道这辈子的归宿在哪里,我们一直在追寻欧威的人生真理,生命的意义,然而,我们一直追寻的事都就是我们想要的。其实,拥有最美好的生活,最棒的人生,源于我们最执着的心,期待活出最好的自己。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珍藏版)》读后感(七):LIFE! LIFE?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林语堂

  当我还是一个少年时,也像作者在19、20岁时一样,沉迷于抄写某些“金句”而不可自拔,好像这样就能找到生命的意义,有时候是林语堂、张晓风这样的散文大家的几句心灵妙语,有时候是那几年热火朝天颇受欢迎的小说电视剧经典台词,无论好坏或是有无道理,看着一时有感就付诸笔尖开始抄写,还把不少名人名言生搬硬套到作文里去呢,好像最后也没拿到啥高分。“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大概就是这种感觉。那时错以为自己早已在电视书籍里看透了人生百态,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都一一地用灵魂品味过了,生命的意义早在自己面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或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或是一生平平淡淡的陪伴。可笑我当时还沾沾自喜,对人世不屑一顾。现在的我,虽说依旧不过二十出头,但是再重新翻开那本起初记得洋洋洒洒,后来只有寥寥几笔的“金句”记录本,一种异样的羞耻感突然窜上了我的后背,这是对于年少时强说愁的一种窘迫之情。此时的我真想吐槽一句“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当然,现在的我也不敢说是“识尽愁滋味”,只能说每天事情一大堆,终于不用“强说愁”也能产生一大堆的抱怨的负能量了,也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不可寻找的,它时刻都在变,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明白它在那个特定的刹那所具有的一瞬即逝的意义。

  成功发现一堆错别字漏字的书评初稿.jpg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珍藏版)》读后感(八):让你的人生不迷茫

  印象中小时候很多杂志的扉页或是最后一页都会刊登一些名人名句,那时虽然年纪小看不懂什么意思,但是总觉得既然能够被单独摘出来必然是十分在理并且高大上的话语。

  慢慢长大后也开始学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找一个精美的笔记本来抄写记录自己认为能够警醒人生并富有哲理的话,并且暗暗的背诵着,写作文的时候还会时不时的扯上几句来唬人。

  现在再想想看,当年写的是什么早就忘记了。如今的这时代变化实在是太快,快到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完全正确的。今天你认为是十分天经地义的,明天或许就会变成是十分岂有此理的。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思考的不断升级,再回过头来看这些名人名句,或许你会发现其实不同人的不同观点,放在一起是相悖的。就算是同一个观点,同一个人的不同人生时期来看,思考出的结论也是不相同的。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一时彼一时。之前振聩人心的警句,现在让人看起来迷茫一片,有些不知道谁对谁错,到底该去听谁的。

  有这种迷茫的人还真是不止我一个,绝大多数也就这么算了。不过还真的有人来较这个劲,非要拨开重重迷雾,走出迷茫,为我们展现一片豁然开朗。

  此人便是美国人丹尼尔.克莱恩,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系的畅销书作家。他也曾有过一本写满“金句”的笔记本,也在多年之后重新翻开这本笔记之后感受到自己当年的迷茫,现在想起当年的事情,甚至还会感觉到羞愧。

  什么样的哲学名言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金句”?

  我们能怎样理解才能够从其中获取到人生的意义?

  丹尼尔.克莱恩在停止记录“金句”四十年之久之后再次开始收集一些新的语录,并对其当年抄录的那些名言进行了新的思考,还针对他们逐一的做出了个人的评价。

  之前我们读到一段名句之时,往往知道的就只是这个句子,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思考这段句子给我的人生启迪。往往会产生一些歧义。而丹尼尔.克莱恩却不仅仅是将这些句子呈现给我们。他在评价这些话语的时候顺带将“金句”的作者创作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经历融入到自己的评论之中,使读者能够更加客观的去理解这些句子。

  三十九个作者收藏的“金句”,三十九篇作者的感悟评论文章,汇聚成这一本叫做《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的图书。

  精致小巧的珍藏本设计,让我想起了当年自己用来记录“金句”的笔记本。所不同的是这里面的内容不再只是稀里糊涂的单纯抄写摘录,而是处处充满沉思与见解的答疑解惑。闲暇时翻看上一两篇,或许你的人生真的就从此不再迷茫。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珍藏版)》读后感(九):万一,有些问题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呢?

  如果说有一个学科可以相对比较权威的解释“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我们会想到哲学。作为一个曾经对人生意义有困惑的人,我翻过一堆哲学入门书试图寻找答案,却经常被各种看上去很难懂的名词吓倒,直到后来在书店遇到一本看名字就心情大好的书:《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这本书基本已经把我的疑惑和解答都写在标题里了。它的内容编排以语录摘抄为主,记录各个时代不同哲学家围绕人生意义这一究极问题的“金句”回答及其释义,基本上,他们是这么回答的:

  哲学家A:人生的意义是享乐。住最大的house,泡最美的妞,什么最重要,体验!你总可以找到比现在更high一点的生活。

  哲学家B:开什么玩笑!欲望是一切的痛苦之源。别跟我提物质,俗!精神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还有你走远点别挡着我晒太阳……

  哲学家C:我既不同意A也不同意B,快乐当然是值得追求的但是也不能过度追求,欲望要适度抑制但是也不能过度抑制……

  D:人这一辈子就是为下辈子做准备的,我们要好好积人品,这样开二周目的时候才可以选easy模式。

  E:人的一切都是注定的,你之所以为你是因为God(上帝、神、自然力量)在冥冥之中已经写好了故事,但是你并不知道剧本也无法预测,照着演就行,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F:实名反对E,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有主观能动性,我们是自己的主人,你想干嘛干嘛,这还不够爽吗?

  G:所以人活着就是要仔细规划、兢兢业业,尽自己的力量过上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生活~

  H:但是说到底不管怎么拼,人生最终的结局都一样,说到底还是一个苦字,努力平和心态,才能看淡一切……

  I:唉,想来想去,其实人生只是一片虚无……

  J:唉,想来想去,其实人生只是一片荒诞……

  ……

  这些论断,是不是都似曾相识?我们每个人在一生的不同阶段可能会随机或循环着出现如上的不同想法,而人类社会作为整体在某个的特定的时间也会把其中几种作为主导思想。

  我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如果看不到这个世界发生什么巨大变革(科技爆炸、大规模战争、发现外星人),那基本这个问题不会再有什么特别新的解释,但是也不会有定论。

  要么说我们喜欢听故事呢?一个完整的故事包括背景、动机、过程和结果,它是一个闭环,故事结束,意义就浮现出来,供我们评价和唏嘘一番。相比之下,我们自己的人生,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是显得多么的发散、无序、普通和没有意义啊。

  但是,为什么说看了这本书以后会让我心情大好呢?因为了解到人类共同的“无知”而让我自己变得心安理得多了,这就引出另一个问题:

  了不了解自己人生的意义,和过的幸不幸福,是两回事。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提出了一个观点:18、19世纪政治和消费生产的巨大进步尽管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为人类心理造成了难言苦痛。为什么呢?原因是,在这之前,从社会阶层角度而言,处于低等阶级的人几乎不会因为出身而痛苦,因为在这之前的各种文明里,人类基本没有把平等作为普世价值观。直到现代社会之前,人所处什么等级一直被认为是上帝或先天的选择,平民、贵族或者牧师的阶层高低分明,但也被公认为是相互依存。作为农民、车夫、仆人和工匠的人们并不富裕,却不会因为自己的出身而感到缺少尊严,宗教的传播更让人从精神层面上接受物质缺乏的现实。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随着技术与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普通人所能达到的生活标准相比前人们显著提升,可焦虑也在不断加强:人们开始更加倡导个人努力在获得财富和社会地位中的重要性,倡导平等和人改造自然的力量,地位平凡不再被认为是被合理分配的结果,而开始变成了无能的象征。

  话说回来,古往今来的广大的普通人们,有多少会因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意义而焦虑呢?去年马东和许知远有一场著名的辩论,马东说,历史的每个阶段可能只有5%的人有愿望积累知识,了解过去,那剩下95%的人就是在生活。媒介的发展使得普通人也有了接触新鲜概念和表达自我的机会,也更容易使一些人的迷茫变成一群人的集体迷茫。哲学的话语权在历史上多半是由所谓“上层阶级”的人们所掌控,许多哲学家借助哲学的表达,或用以探索自然的边界,或用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要将哲学作成一门严谨的学问,前提是要有丰富的学识积累和强大的逻辑思维,而你我在此时所谈论的“人生的意义”,究竟是出于同样对于这一领域的热爱,还是其实只因为此刻在现实世界中有不如意的地方呢?

  反正我是后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我经常喜欢用“思考人生”来掩饰大脑的一片空白,而生活如意的时候,“活在当下”就成了我随拿随用的哲学指南。

  如果说,我们作为普通人,也一定要具备对这个问题严肃看待的基本态度,那我是这么想的:

  传统上哲学没有定论的问题,有一些可能要等待缓慢发展的现代科学来解答。

  人活着为国家做了贡献,可是国家也不是永续长存的,再想远点,地球也不是长存的……所以人活着这件事情显得更虚无了。可是,如果万一这是个科学问题而非哲学问题呢?

  我们知道,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们就开始尝试探索世界的真相,并实际上承担了一部分我们所谓现代科学的启蒙:公元前四百多年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为原子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现在我们接受起来毫无困难,但对我们自然崇拜的祖先们来说无异于刷新三观;从那之后,哲学和科学的道路分分合合,以至于罗素有句话说:“那些已经有绝对答案的问题,都已经被归在科学里了,而那些迄今还没有得到明确解答的问题,被剩下来以后组成了一种残留品,其名就是哲学”。

  西方社会花了一千多年时间从全民信宗教到终于接受还有另一种用科学来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可是它的路途同样任重道远。以我有限的科学素养和贫瘠的想象力,如果从科学角度想要继续深挖人类(乃至地球)的意义,我们需不需要知道地球和生命的确切起源?需不需要知道万事万物可被挖掘的最小动因?需不需要探索地球之外的文明?反正这些问题目前都还没解决,可能是因为技术和手段,也可能是需要科学理念再来几次重大的飞跃,人类在地球飞船上孤独的存在着,希望借助少数探索者的科研发现揭开一些关于永恒的秘密,而可能大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中就作为飞船燃料般存在着——听上去挺惨,惨到这个问题离我距离太遥远顾不上悲痛,而我自己虽然不能对全人类有什么大贡献,但是依然却因为自己身上流着全人类所共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充满情感和渴望的血液,为我以人的形态生活在这宇宙里而感到幸运不已。

  谨以这本书,为过去那个困扰于人生意义的自己做一个暂时的小结。我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非常实用——有困惑的时候翻书找答案,觉得想得七七八八了就扔下书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生产建设活动中去,如此反复多次,搞不好有一天可能不借助于书本就能给出自己确凿的答案:“嗯……我的人生意义差不多就是50%存在主义+20%实用主义+10%享乐主义+10%悲观主义+10%虚无主义?”

  哈哈哈,唉,冷静一下,虽然我如蚂蚁般渺小,但是我有忙碌的schedule呀,有饭吃、有活干、有人爱,努力想办法过得开心一点,至于懂不懂意义,等开心了再来想想这个问题(如果还记得的话);那也许就会有新的答案了。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珍藏版)》读后感(十):听书·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关于作者 丹尼尔·克莱恩,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系,写过二十几本书。作品大多跟哲学思考有关,文风轻松幽默。 关于本书 这本书以39个经典的哲学金句为目录,思考了很多重要的哲学命题,比如生与死、爱与孤独、道德与伦理、存在与意义等。作者通过这些金句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困惑,也体现了思考本身的乐趣。 核心内容 本书的思想核心是:用39条哲学“金句”揭示生命的意义,思考“如何尽可能活出最棒的人生”。 一、什么是幸福快乐的生活?用技术手段获取快乐值得追求吗 1. 快乐分两种,一种叫幸福,一种叫快感 关于快乐的定义,哲学家有两种主流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快乐是平和宁静的状态,没有痛苦、恐惧和焦虑。第二种观点,认为快乐是狂放不羁的状态,是无拘无束、及时行乐。在第一种观点里,“快乐”这个词更接近于“幸福”,它重视快乐的稳定性和恒久性;第二种观点里,“快乐”的定义更接近于“快感”,它更在意快乐的直接性和即时性。 如果把快乐定义为幸福,那么获得快乐的途径是要考虑后果,节制自己的原始欲望。就像作者引用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金句:“莫因渴望你没有的,而错过你已拥有的;要知道,你现在拥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 如果把快乐定义为快感,则获得快乐的途径是抛开理性和道德的束缚,及时行乐,而且不应该遭到任何谴责。这反映出对原始和本能的崇尚,对于理性和道德的厌恶。 【案例】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喝酒,通过喝酒获得的快乐是暂时的。酒文化几乎在每一种文明里都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我们通常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严谨守秩序的,但他们也会在啤酒节上尽情放纵;日本男人一般是含蓄内敛的,他们也会在下班后去居酒屋里买醉。人们喜爱酒,其实就是对沉闷生活的反叛。喝酒的生活可能埋有隐患,可能造成危险的后果,但是管它呢,今朝有酒今朝醉。 2. 无论如何定义快乐,我们都希望快乐是真实发生的,而不仅仅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感觉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快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比如通过机器或者药物,可以缓解痛苦、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 【案例】 来自哈佛大学的“体验机”实验提出,如果有一台机器,可以提供给你任何你想要的快乐体验,只要你把大脑插上电极,就可以通过机器刺激获得快乐。你会感觉你正在品尝顶级美味的食物,或者读一本伟大的小说,或者认识一位知心的朋友。当然这个过程会让你感觉到这些事物是真实发生的,你不会意识到自己只是被通了电。如果有这样一台机器,你会选择连上它吗?结果,大部分参与实验的人都不想连上机器,他们宁愿自己亲身经历那些事,而不是仅仅获得一种“感觉”。 这表明,我们不仅关心快乐的结果,还要关心快乐的理由。我们不仅希望得到快乐的感觉,我们还希望快乐的过程是真实发生的,而不是被他人操纵设计的。用技术手段制造快乐不是我们愿意追求的事情。 二、道德是一种更聪明的自私自利吗 1. 人们做好事的动机往往是自利的,造成的结果是利他的 这本书里关于道德的出发点,有这么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这种观点教导说,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这种解释把道德说成了一种交易行为。第二种解释是行善是为了获得庇佑,为了来生获得幸福。或者说得更赤裸一点,是为了取悦神、上帝或佛祖。第三种解释是行善本身就是回报,能够获得一种满足感,成为一个好人,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这本质上是为了获得幸福快乐而去做道德的事,是一种道德享乐主义。 归根结底,无论哪一种解释,道德的出发点都是自利的。从利己的动力出发,做出利他的行为,可以说,道德是一种更明智的自利。 2. 我们基因里存在利他主义成分,但是往往只限于自己的家人和族群范围内 有些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每个人确实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利他倾向,这种利他主义可以说是嵌入到基因里面的。人类是群居的、相互协作的群体,在原始社会,迫于生存的压力,同一个族群的人们必须团结起来,互相照应,从而形成了一种邻里互助、亲友互助的生存模式,这种模式能够确保我们人类繁衍存活下来。那么,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在千万年的进化里,我们就把这个有利于生存的特征写进了基因里,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有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内心直觉。只不过,这种利他主义,我们会本能地用在自己的家人和族群里,而很少用到其他人群。 三、生命的意义究竟存在吗?如果存在,我们可能自主地决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吗 1. 思考死亡,让我们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思考自杀,也就是回答为什么继续活下去的问题。活下去的理由,就是生命的意义。正如意大利哲学家贾科莫·莱奥帕尔迪的金句所说:“大自然以其惯常的善意,注定了人直到完全失去了活着的理由之时,才懂得该如何生活;直到无力再享受鲜活的快乐之时,才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 【案例】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主动去感受一些“濒死体验”,举个例子,很多人喜欢从悬崖上蹦极跳下来,或者以危险的速度飙车,这些极限游戏让我们体验到对死亡的高度警觉,在感受完这种危险的濒死体验之后,我们才感到自己正在活着。这本书指出,我们之所以会这么做,潜意识里是为了确认我们活着的事实。可以说,直面死亡,是我们安心地活在当下的唯一方式。 2. 我们能够而且必须主导生命的意义 作者认为,我们能够培养自由独立的意志,既不靠神或权威来解读自己,也不要一味否定权威,而是抛开那些成见,一层又一层地探究自我。寻找真实的自我是个“无底洞”,每当你揭开一层,以为发现了真实的自己,又会意识到下面还有一层,这可能是穷尽一生也很难完成的任务,但是我们需要持久地去做。每探究一层,就有多一层的意义。 这本书还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观点,说生命无意义,或者生命的意义不能由我自己把握,多半是给自己胡作非为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既然生命都没有意义,或者即便有意义,我也把握不了,那么我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呢?世上再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没有什么可评判的价值,那么人类所有的恶行都有了十分正当的理由。所以,我们必须承认生命有意义,生命的意义能够被我们寻找和创造。因为只有承认个体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主导权,才能让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 金句 1. 眼光长远是理性的,但同时也是苦闷的,因为总得为了美好的未来而甘愿现在受罪。追求长远的快乐,往往得牺牲眼前的快乐。可是,只顾一时爽快,早晚又得承担后果。 2. 我们不仅关心快乐的结果,还要关心快乐的理由。我们不仅希望得到快乐的感觉,我们还希望快乐的过程是真实发生的,而不是被他人操纵设计的。 3. 道德的出发点往往是自利的。从利己的动力出发,做出利他的行为,可以说,道德是一种更明智的自利。 4. 生命的意义,说白了就是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这样活着而不那样活着。 5. 可以说,直面死亡,是我们安心地活在当下的唯一方式。 6. 说生命无意义,或者生命的意义不能由我自己把握,多半是给自己胡作非为找一个正当的理由。 撰稿:琬如 脑图:摩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