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云上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云上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2 21: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云上读后感精选10篇

  《云上》是一本由不良著作,新经典/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7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云上》读后感(一):唉,我也要说再见了,妈妈

  我不主写妈妈,我写的是姐姐

  听一个歌手,他唱了首《姐姐》,很好听,我在下评论:“我7岁,姐姐14岁。她走了,我傻傻的听着她的告别。我18岁了,姐姐14岁,她成了我的妹妹,她不愿意长大,所以我要像哥哥一样对她好。” 他私信回我:“谢谢你,故事很感动。” “哪有什么故事,只是过去了又没忘记的事。” “更好,岁月迷人突然想起些事,给妈发了消息:“想问一个事。也不知道该不该问,但想知道。姐是火化了吧,骨灰呢?” 憋好多年了,今年清明终开了口,也无论是否应该。 她还没回,我在等。 一个小时后妈回消息了,发的是语音,很生气的对我说:“你为什么要提我的伤心事。都已经过去那么久的时间了,还记着它干嘛!” 我想过很多种可能,但突然面对还是猝不及。我对她说:“好吧,我错了。抱歉,对不起。” 我一直打的是文字,她让我语音说句话,我说我不想说,她问我是不是恨她,我说没有,在车上。 对话不了了之,我也不想谈下去了。也不后悔问。 ————————

  1. 人生几十年,前十年还处在懵懂傻乎中。也不知是福还是罚。 7岁的我,不明因果地听着你向我告别:“你告诉妈,以后我再也不用她的钱了。” 后面我因怕黑,大声叫喊着躺在隔壁房间里的你,可是没有你被吵醒后生怒的回应。我喊得那么大声呀,把爸妈吵醒了,把黑夜吵醒了,把该吵醒的都吵醒了,不,为何偏偏差一个你?你也是属于该被吵醒的。你说说,你又不聋又不哑,你才14岁。 2. 天亮了,只能我替你看了。告诉你,你躺在门板上时,天气真的很好,阳光细碎的慢慢飘下来,风正轻轻的吹,由于昨天下小雨空气湿润的,呼吸舒服,正适合出去游玩。还有昨天一起去买的饼干,我开吃了哦,但没吃太多,平常都是一起吃的,这次你不和我抢了。 3. 又到晚上了,以前都是和你睡的,今晚你不在,我也些不习惯,刚开始总也睡不着。我就那样蜷缩着,有点冷,我热热的身子怕冷,不知道你冷冷的身子怕不怕热。我不知道,但我觉得热点好,尤其是脚丫热点好。我睡着了,之后我就啥也不知道了。突然我不冷了,我还看见你回来了,我很好奇你怎么又回来了,我兴冲冲问:“你是怎么回来的,还去吗?”我好气呀,你就是不回答我。你从厨房走到堂屋,我还在问你,突然,怎么这么多突然!我没看到你了,入眼的换成了一堵墙,坑坑洼洼的白墙。 我知道我做的是梦了,傍晚,家里坐了一群人,在说梦见了你,还问我梦见你没。我没出声,他们当我小,不知道啥,认为没梦到你。开始我也认为我没梦到你,因为我是那么真实的追问你:“你怎么回来了,还走吗?” 现在我听到你的回答了。 妈啥也不告诉我,我理解她。 有些人,这一土之下,一柳之上,一香之隔,便是一生,清明故事长有长,有谁可讲一抔黄土的来与往。尘世间我们都是来讲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你有我有他,我将我的故事讲完便化作尘土轮回寻找下一个听我故事的地方日子越久我就离逝去的亲人越近,想到这,我觉得生活充满希望——这是一丝无比珍贵的慰籍。 “你去了风中,再无音讯。我留在月下,再无团圆。从此你是清风,我在明月,便是清明。”

  ——————————

  在书店遇此书,封面漂亮,云上二字也觉得很好。拿来读,坐了一下午,难受了一下午。

  《云上》读后感(二):母爱如山

  母爱如山

  西方谚语说“上帝不能无处不在,因此他创造母亲”,在母系社会中,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崇尚妇女思想,使母亲在氏族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近现代社会,讴歌母亲的题材更加丰富与广泛,从诗歌小说,从戏剧到影视剧,母亲的形象充满太阳光辉。从“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的惦念到“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的付出父母子女的爱从来都是如山似海,或热烈深沉,或含蓄厚重无私包容

  母爱的主题标签永远都不过时,如何歌颂都不为过。母亲的形象在文人作者笔下各有千秋,但永恒不变的就是母爱的无私和包容。在高尔基的《母亲》中,我们看到一位为了真理勇敢坚韧的投身革命伟大母亲;在胡适的《我的母亲》中,描述了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女性,纵然自己生活窘迫,也要处处为孩子着想的母亲;在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在点滴的生活琐事中,见证了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在80后作家不良生《云上》中,母亲又是那么真实又平易,那么温柔善良,那么细腻又勇敢。

  母爱是一个永恒话题,母爱的表达或隐匿或显现,或热烈奔放或沉默付出,都是人类自然、最深厚情感。出生于江苏小镇的80后青年作家不良生,曾出版散文集《继续走,继续失去青春》情感真挚,引起广大青年人精神共鸣,在《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中,用一件件的家常小事勾勒出单亲家庭母亲坚韧奉献的一生,以回忆录形式怀念已故亡母,带着未完成的爱与道别,坚强的走下去,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做一个宽慰。

  每个人成长岁月中,都有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超人母亲,在作者不良生的人生成长中也有这么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平凡不幸,在失败婚姻当中,用纯粹的母爱养育儿子,伴随他从孩童到青年,从求学到职场,奉献其所有。母爱只有做母亲才会知道,体会为母则刚,隐匿女子柔弱委屈悲伤,为孩子竖起一面挡风的墙。

  “人生有太多没有来得及说出来的话,直到阴阳相隔,才知道多爱你。”前世积攒了无数的善缘才换来今世的母子情分,不良生跟所有生活在80年代90年代的青年人一样,经历那时中国最真实的社会,成长在离异家庭,度过单亲坎坷的人生,在艰难中感悟母亲最温暖的爱。在母亲离世后,回首母爱,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泣血锥心之痛,用文字完成“对母亲的深情献礼”,引发青年人在惋惜和共鸣中更加理解自己的母亲。

  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是在泪光中读完这本图书,在文章春夏秋冬和再相见的五个章节几百件与母亲有关的小事里,在母亲的担忧和不舍中,在母亲的叮嘱教养和爱中,在时光尘埃和梦里,怀念母亲。回溯自己的母亲,在生长中,给予了其所能给予的全部,在生活上的照顾,在事业上的支持,在情感上的开解,母亲对子女的爱总是永远都爱不完,有什么理由不去爱自己的母亲,图书写给母亲,也是写给我们自己。

  《云上》读后感(三):孝顺是由无数个后悔构成的

  我曾在网络上问过一个读过《云上》这本书的朋友这本书感人不感人,对方回答我说她看完这本书泪眼婆娑,我当时就说,那我不看这书了,我受不了。因为我泪点很高,很怕自己哭不出来,但我更惧怕的是我要承认自己是个不孝的孩子这一残酷现实

  《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是作者不良生在母亲2015年逝世之后着手写的一本回忆母亲的书,通过六章的内容简述了作者与母亲29年的母子情。分别通过春、夏、秋、冬四个章节描写了作者在母亲不在的这一年里如何度日,也在这四章中分别回忆了母亲在世时作者与母亲共同度过的一个又一个的一年四季。但在母亲过世之后,作者自己度过的每一个季节都好像格外的长。

  这本书的确是一个非常感人的书,很多地方让人不禁泪目。有一段是讲作者在母亲逝去之后加入了一个QQ群,这个群的成员都是失去母亲的孩子,群里的成员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互相打气。这个群里有位成员在群里说了一句话直戳我的泪点:“日子越久我们就离母亲越近”,是对母亲怎样的思念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让人心酸,也让人惧怕,失去母亲是多么可怕事情。作者在书中说“有家可归,是这世上最美的四字风景”,而家是什么,家是有母亲在的地方。

  作者和自己的母亲俩人互相扶持过了29年,就在作者事业稳定,家中一切安好的时候,作者的母亲终究没能战胜病魔离开人世。作者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依靠自己裁缝的技术吃苦耐劳把作者养大,在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的情况下母子二人苦中作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以前总觉得抛弃妻子这种事情无非多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但现在想来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可能发生场景。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人幸福,有人不幸,幸福和不幸就像太阳一样,每天都会出现。

  我最近经常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叫“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我想作者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女子吧。我总在想作者的母亲应该是一个标准南方女子的模样,却又独自担负起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作者的母亲一生经历过富足贫困,经历过选择背叛,无论在谁看来都是辛苦多于幸福的一生,让人心疼且又敬佩,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谁的母亲又容易呢?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套在这里就可以说是,善良的妈妈都是极尽相似的,熊孩子的问题却是千姿百态的。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大概都是自己的母亲勇战熊孩子的战斗史吧!

  我们总觉得父母虽然年纪渐长,却与死亡很远,我们总觉得来日方长。读此书时我能想起小时候妈妈自己冬天骑着自行车拿着粮票去买粮的情景,也能想起妈妈下班接我时领我去吃冰糕的景象,小时候的美好也是历历在目。我能想到工作的第一个月给妈妈买礼物,也能想到母亲节领妈妈去吃饭,妈妈在金项链上配了一个难看的配饰,我会找个机会出门给她买个金坠。但我也会和母亲争吵,有时出口伤人,回家七天,和母亲每天一起吃的好像只有早餐。看完这本书我在想,我和母亲几十年的生活中到底会给母亲留下什么样的记忆,是让无尽的担心伤心吗,还是喜忧参半,我愿我能给我的妈妈多一些好的回忆。

  我常听有孩子的人说: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照猪养。我们都有可能为人父母,当我们初当父母时可能慌乱手足无措,但还有很多育儿书籍可以选择,所以无论孩子是照书养还是照猪养还有书籍可参考。但我们为人子女却与为人父母不同:为人父母尚有选择的权力余地,但做子女却是人生中仅有的一次且无法选择的身份。我们的父母要在摸索中将我们慢慢带大,我们也要摸索着陪他们慢慢变老。

  但生离死别就是一场不能循序渐进的告别,父母离世后我们也会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弃婴,也许父母离开多久都会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我想我母亲最让人羡慕的就是我外婆长寿吧,我外婆离世有五年的时间了,那一年我母亲已经六十六了,我从来没觉得早婚早育是这么好的一件事。《滚蛋吧!肿瘤君》一书让我了解到了失独族,但是在想要尽孝的时候却又失去父母的人又是什么呢?

  马薇薇在《奇葩说》中说过一句话:孝顺是由无数个后悔构成的。我们可能会因为这本书而泪目,也会因为其它的亲情类的读物和节目感动。但不管我们在为他人的亲情留多少眼泪,你的父母都未必感受到你的爱和孝顺。也许我们的孝顺终究还是会有无数个后悔构成,但我希望我们的后悔是没有陪哥们喝那顿失恋酒、没有参加那次老板请的加班餐、没有去女(男)朋友家的那次家庭聚餐,而不是没有时间陪爸妈……

  我们为了孩子和爱人可以去培养爱好,为什么不能为父母培养一个爱好呢?父母为什么屡次谢绝我们对他们各种外出的邀约,你有没有想过父母是为了我们省钱呢?聪明如你,不会想不到个中缘由。惟愿每个子女都不要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在之苦,每个人的父母都身体健康

  《云上》读后感(四):写给我最爱的作者不良生

  写给我最爱的作者不良生: 拿到《云上》是今个儿中午的事,吃完饭懒懒地从包里拿出手机,四个相同的未接电话告诉我快递员叔叔快被急哭了,深感抱歉,抱歉之余吐着舌头实在狡黠。 今天是个好日子,啊不是出头,是丽日当空。错过了14年的《继续走,继续失去》,所幸没错过《云上》,今后不再错过任何不良生。 《云上》在阳光直射下“手撕封面系列”不见了踪影,明明清晰,明明好看。 不信呀? 打条硬广:假说找我赔十,赶快行动吧! 我是一个超怕这类书的人,从不敢直视亲情,怕极了表达,遮遮掩掩苟且了十七年。说白了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混蛋。 但这样的我最后还是决定翻开书来,读下去。 “字字诛心,思念成灰”是我目前为止读这书最大的感受。当即好想飞到这个只比我大13岁的男孩身边,抱抱他,跟他说乖啊。 有幸认识不良生是源于他在豆瓣上写的东邪西毒的影评。我曾在无数个场合,不管合适不合适,我都明确地说过:“就让我活在那个时代吧,最好死在。”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看得我数次落泪,今时今日,亦是如此。 “清朗干净,通常这样文字的人,都有颗干净的灵魂。”这话放在他身上,也丝毫不为过。 前不久在豆瓣看《亲爱的》影评,捕捉到了不良生,那天是不良生母祭两周年,截图评论了一番,只见他十分惨淡回复我:嗯,最后一次母子一同影院观影。愧疚十分。 今天又在第10页看到“最后一次带你去看电影,是在你去世的五个半月前,我们一起看了《亲爱的》” 特别不是滋味,郑重地道歉。 希望这一次电影,你只记得影评上你说的“我和母亲都很喜欢。” “爱过的人,中意过的事,喜欢过的物件,都是这样一点一滴从身边消失的吗。” 不是的啊!它并不是像龙应台写的那样讨厌,“所谓父女母子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而是和高晓松谈论天文学“你仍是我所在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那般: 你是那颗星星 我是你旁边的这颗星 我的整个轨迹是被你影响 即使有一天这颗星星熄灭了 它变成了暗物质 它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 它依然在影响着我的轨迹 你的出现永远改变着我的星轨 无论 你在哪里… 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你,喜欢你,疼你。更希望我能把那些知道你,喜欢你的人打趴下,只留我一个人疼你。 谨以此博,献给不良生, 最爱的不良生。 (色调取得是花样年华哦)

  《云上》读后感(五):世上儿女心

  读《云上》,最有感触的地方不是母亲的为儿子的奉献所有,而是儿子每每以自己方式爱母亲而母亲出于节省或者心疼不领情的的时候。

  我记得自己刚考上大学,亲友们都来庆贺时,我母亲说的那句玩笑话:只有瓜恋子,没有子恋瓜。

  大概因为歌颂母亲无私奉献是主流,所以大多数母亲也的确无怨无悔发自本能扮演如此的角色。所以付出如此单向。正常的儿女,有几人不爱自己的妈妈?妈妈们,要允许你的孩子以他的方式爱你呀。

  不良生一字一泪回忆母亲的生平,多是苦涩和遗憾。

  我很“不孝顺”地想,如果文中的母亲像爱孩子一样的爱自己,也很乐观坦率地享受了孩子给她的礼物,她会不会活得久一点呢?至少在有限的岁月里,欢乐更多一点呢?

  《云上》读后感(六):为了忘却的纪念

  文/初晓   有家可归,是这世上最美的四字风景。——不良生   家,是什么?家不是房子,而是有最亲的亲人。倘若亲人不在,再大的房子,也不能称之为家了吧?我们诞生于这个世上,必然有父亲、母亲,大部分人也是在父爱、母爱的陪伴下长大,亲情,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分量都很大。而对于单亲的孩子来说,尤其是这样,本书的作者不良生就是如此。妈妈,是他世上最为牵挂的人,没有之一。

  《云上》读后感(七):关于母爱,人气作家教给我们的N件小事

  1

  我是跟着母亲姓的。在成长的过程中,这逐渐成为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当身边所有同伴都随父姓的时候,我是与众不同的存在,仿佛具有了某种别样的稀奇。

  我有一个寻常的名字。母亲曾说,这是当初改了跟她姓时随意起的名儿,那时也普遍时兴那么叫,以后我可以再改名。现在我觉得这样一个名跟在这个姓氏之后也蛮好的,就像我跟着母亲。

  我喜欢母亲的名字:碧云。碧云,碧空中的云,单是念起来就觉得特别美。辞典里说“碧云”比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那个写《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的香港女作家姓黄,也叫碧云。

  后来我读到柳永的词: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心里更觉怅然。

  2

  母亲做过很多职业:

  缝纫师傅、小商店老板娘、食堂阿姨、寄宿学校生活老师、流动早餐车摊主、城管、服装厂女工、外贸加工员、公司或医院的保洁员。

  而在学习缝纫手艺之前,母亲还梦想过学驾驶、当司机。这几年,母亲做不动负重的力气活了,才守在家里操持家务。

  母亲一直说有两种活她是坚决不做的。

  一是当保姆。她不情愿去做伺候人的事。她活得清寡却执拗、单薄却硬朗,不喜欢低眉敛目看他人眼色。她只肯将一生光热血泪浇灌于我。

  二是绝不做农田活。少女时候的母亲在农村过早加入公社,干够了起早摸黑的田地收种,成年后她不顾父母反对毅然用自己的积蓄跟镇上一名老裁缝学手艺。她成了那时候很拉风的缝纫女师傅。母亲有长远计划,她一心一意要给自己将来的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她要把我带出农村与田地。于是这一生,自成年之后,母亲就真的从未再卷起裤腿踏足泥泞农田半步。

  妈妈,你好伟大。

  3

  母亲带我离开故乡在陌生小镇生活的那几年,在一针一线一粒米一滴油都得用钱买的那些艰苦度日的岁月,也有捉襟见肘举步维艰的时刻。

  我十岁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每个夜晚母亲都一手拉着我一手拎着大水壶,走路去小镇一家纱厂厂房外排水的铁管道下等着。当那些无人看管的、被准时排放出来的蒸馏水咕咕装满水壶,她再牵着我走回租屋。这些看似洁净的热水并不作为煮饭烧菜的食用水,但可以用来洗脸刷牙泡脚,多少也节约了部分水电费。那是母亲与我走过的一段无声夜路,在那样卑微而又可贵的夏夜。

  后来我们搬到小城,每逢年节前夕,母亲会带我去那种临时搭建的年货大卖场。“狡猾”的母亲在各个人声鼎沸的帐篷摊上“偷”各类干果。她一边询问价格,一边杀价,一边顺手抄起一把以示品尝口味,最后才称一两斤—而等到那时,母亲的掌心、前兜、口袋里其实早

  已装进了各种瓜子、核桃、糖炒栗子、大枣、柿饼……回家后,母亲将额外斩获的“战利品”呼啦啦全掏出来堆在桌上,面容闪烁喜悦,很是有一种赚翻了的满足与得意,却又正色叮嘱我绝不可以做这些偷鸡摸狗的小动作,真是可爱极了。

  4

  九十年代的一个九月,我到了该念小学的年纪。

  那时候你刚把我带出来,在陌生的小镇开始生活。我的户口仍在农村,上不了镇区的小学。没有任何门路可走,只有一条路:买户口。

  在那个物资匮乏、食物短缺的年代,你却凑出了一万块钱,给我买了入籍小镇的户口。

  这样的一万块钱在那个年代是天文数字。其中的七千块,是你拼尽全力跟他—我的父亲—争抢过来的。那是你们短暂婚姻的共同积蓄,他只想留给自己。你被他连同头顶一整块头皮扯掉头发,被他摔到墙角,打出鼻血,额头鼓起肿包,最后抢回了这张存单。

  后来你坐在椅子上,云淡风轻地聊到当天的惨烈。旁人,甚至是我,并不能感同身受你发肤经受的痛。我只能在心里感伤一会儿,什么也做不了。就好像一切都过去了,包括那一年、那一天。

  你紧紧抱着这张存单,连同你从少女时就积攒下的私房钱凑成一万块,终于让我顺利入了学。

  5

  外婆跟我说起我不知道的、我在外念书时,母亲一个人过的日子。

  有一年中秋,我已在南京的校园。舅舅喊母亲一起去吃晚餐,硬气的母亲当然不会去。外婆吃完饭过来,看到母亲在吃一个人的中秋晚餐:小桌子上摆着一碗开水泡饭,一碟凉拌萝卜丝,一罐咸菜。母亲就这样甘心地嚼着无味的晚餐,无论窗外是否升起团圆的夜色。

  外婆还难过地回忆说,有一回,母亲好久没吃肉了,想炸肉圆吃,就买了碎豆腐回来捣成渣,打几个鸡蛋进去,兑匀面粉再加点葱花拌糊了,一颗一颗在油锅里炸成没有肉的“肉圆”给自己解馋。

  她以为只要将所有的苦果咽下,便可以盼来一个更长稳更甘甜的将来,就像所有的否极泰来、苦尽甘来、好日子总会等来—却没有了将来。

  我所记得的,是母亲送童年的我去幼儿园的路上,在路边的小吃摊买了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一张四方桌,两张长条凳,热情招待的老板。那是最艰苦的时代,也是我最贪婪成长的年代。而母亲坐在我身边,一只饺子也没肯吃,

  很多年以后,我看到日剧《深夜食堂》里的一集。讲一名中年男子回忆年幼时单亲母亲带他去海边。孩子说饿了,母亲带他去快餐店吃了一碗酒蒸蛤蜊。望着孩子吃得那么香,母亲放弃了投海轻生的念头。是人世间的这一份食物,留住了他的母亲,也成了他最美味的记忆。

  那天我也想到了我的母亲。在路边小吃摊给我买那碗水饺的时候,

  是不是望着我吃得那么香,母亲才觉得埋伏在人生路上的所有苦难都不算什么了呢?

  6

  前两年有一晚,我出门前打开电脑,播放电影《霸王别姬》给母亲看。

  等我回到家,发现她已聚精会神地看完了,我不禁对母亲的观影口味深感骄傲。我问母亲好看么,她说对程蝶衣烧戏服那段戏最有共鸣。

  以前,母亲也会跟我讲她童年时的经历:生产大队、工分、布票、粮票、油票……这些特殊时代的词汇,是他们那代人的特殊记忆。

  那时候,学校不上课,运动不断。母亲能歌善舞,被选派为女生队长,站在整齐的队伍前头走上大街,舞动着红绸带,一路敲打一路跳唱,慷慨激昂满面红光。我听起来,觉得神奇、疯癫、可惧又迷人,像是从深远隧道传来的被拉长的火车的呜咽轰鸣。我会假想母亲少女时代那生动活泼、热情开朗的样子。

  而她独有的年代记忆,也随着她的往生永远消逝了。人,总会有些没来得及言诉的事情被带进坟墓。能被说出来的,只是微小的部分。

  我们的记忆就是这样一代一代飘散在风中,断裂着,也被更新着。

  7

  大学毕业回到小城后,我还是想出去闯荡。为了我的去留,母子俩没少置气。

  后来在那个夏天,我终究带着满心的不甘与沮丧留了下来。我怀着对往日生活与朋友的思念、对以后重新出发的暗涌念头和对母亲的种种怨念与不理解,就这样留在了母亲身边,留在了故乡。

  就在我留在小城的半年后,母亲肿瘤复发了。原来她早有不适,却一直隐瞒。从那之后至今,我留在小城过了五年。原来,母亲只是渴求我能陪她过完这最后五年。那个时候我若能知道母子缘分只剩这五年光景,我或许会更用心地守护她,给她更好的陪伴。因为母亲是故乡。失去了母亲,也就失去了故乡。

  那一年的母亲别无所求,只想要最后与儿子相吵相伴的五年光阴—这一点短暂奢侈的愿望而已。

  8

  母亲生前,没来得及给她好好拍一张照片。

  最后的大幅遗像,是拿母亲几年前上班办理手续时拍的一张两寸照放大的。母亲有几张这样不同的证件照,以前她曾开玩笑说,这张看着还不错,将来倒是可以做遗像。一语成谶。

  母亲走后,我整理了一本母亲的相册。才发觉给母亲正式拍摄的照片太少,很多都是我用手机随意拍的。我握着母亲生前的照片,一遍遍用力地看着。从眉毛看到眼睛,从眼睛看到鼻梁,从鼻梁看到嘴唇,好像要刻进心里。

  我与母亲的合照只有两组。一组是大学放暑假回来,相处亲近的女生朋友紫秋帮我拍了几张挽着母亲并肩站在一起的场景,那时候笑得真灿烂。母亲也一直以为,紫秋一定会是她的准儿媳。另一组大概是我五六岁时,母亲刚与父亲离异,她带着我去照相馆留影。在老式的画着山水亭台的布景前,年轻的母亲牵着稚嫩的我定格住二十年前的泛黄光阴。

  除此以外,再无合影。我成年后这十年,竟从未带母亲去过照相馆。

  前几天,我买了一只白色镜框,冲印了一张母亲的五寸正面照装了进去。以后当我每次去旅行去远方时,都会带着它。让母子俩继续一起去看看这个我们都未曾踏足的辽阔世界。

  9

  幼时,有一段时期我与母亲寄居在乡下外婆家。母亲每天要踩很久的自行车往返接送我去镇上的幼儿园,马路两边都是望着我们寒来暑往的树木、瓦房与农田,天空中偶尔还会划过几阵布谷鸟洪亮的叫声,“布谷布谷,咕咕咕咕”。

  为了打发时间,不让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我觉得闷,母亲一边蹬着踏脚一边给我讲故事。每蹬一下,母亲的后颈和脑袋就跟着身子用力前倾再抬起一下。那些时候,母亲的辫子耷拉在后脑勺,背上能看到被汗水浸湿而凸出来的脊椎骨。

  我记得最深的一个故事,是讲一对兄弟,一个叫大癞头,一个叫大屁果儿。他们在路上走着,捡到了一块钱。大癞头说,我们把钱还给人家。大屁果儿说,我们用钱去买糖吃。讲到这儿,母亲会停下来,不动声色地问:“你说大癞头和大屁果儿谁对谁不对啊?”我说:“大癞头对,大屁果儿不对。”母亲得逞了:“是啊,让我来打一下大屁果儿。”

  然后一只手轻轻拍打我的小屁股,我吱吱笑着想要逃开,却坐在后座无法躲避。第二天母亲又讲这个故事,我说:“大屁果儿对,大癞头不对。”母亲又得逞了:“让我来打一下大癞头。”说罢将手伸到后座,轻轻拍一下我躲避不及的圆滚滚的脑袋。

  母亲百讲不厌,我百听不厌。在童年记忆里,在那条两边都是树木、瓦房与农田的马路上,撒满了这一对孤独而渺小的母子的笑声。那些时刻,仿佛天上原本凝固的块状的云也被我们的笑声剪成了欢快的一缕一缕。

  风一吹,黄昏一来,雪一落,夜幕一升腾,那样的笑声就散了,却又聚拢起来,好像长久地种在了那里。

  10

  妈妈,这个夏天还是很快就过去了。这是第一个你不在场的夏天。

  妈妈,这个夏天还是很快就过去了。有时独自坐在家中,坐在飞扬的尘埃里,坐在光阴里,仿佛你仍然在我身边。天气好像会一下子转凉。夜晚的风像一只受惊的兔子,寂寞地跳开。睡过的床,挤出来的牙膏,脸盆中倒好的热水,地上的蚂蚁,远处传来的来路不明去向不定的河船长笛,大街上自行车的刹车声,天空中稀薄泛红的日光,两三只还在叽叽喳喳飞在楼前的鸟,粥的味道,晾在衣架上的短袖衬衫潮湿的香气,鼻子吸进来的厚重清燥的味道,全都打扮成了秋天的样子。漫长的两个月暑假,你不在我身边,这是第一个你不在场的夏天,我不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可我终究还是过来了,并且活下去了。

  妈妈,这个夏天还是很快就过去了。秋天深了,空气越发干燥起来。

  一层秋雨一层凉,早晚出门或归家时,迎着风都觉到凉意。当我想起你的时候,深吸一口气,仰头看朵朵飘荡的云。有时白天也会像深夜一样万籁俱寂,我听着耳畔有风吹动树叶簌簌地响,天地就好像又都变得潮湿了。

  本文选摘自《云上》一书,版权归新经典所有

  《云上》读后感(八):在云上读《云上》 送给天堂妈妈的最后一封情书

  关于亲情类的影视、文学作品一直都是我的“软肋”,已经开始三刷《请回答1988》就可以看到我对这类题材作品的偏爱。当然,没人在意我到底对哪些作品感兴趣,我只是不知如何给文章起个头,于是就装傻充楞采用这种碎碎念的方式。此刻,我正在夜航的飞机场,一个小时前看完了《奇葩说》第四季,关于“要不要做单亲妈妈”的辩论,更巧的是在看《奇葩说》之前我在读一本新书《云上》,讲述的是一个儿子和单身妈妈的散文书。

  前几天因为公司关于《拾梦老人》出版策划的事情,把我的好朋友独立出版策划人素席和YOYO邀请到公司,面对这个陌生的行业,我比较庆幸的是身边还有非常专业的朋友。他们来的时候,给我带来一本书,不良生的《云上》。这是他们三边工作室最新策划的图书,早些时候听素席提及这位作家,只知道在默默启动进行着,没想到这么快就上市了。于是,我就带着这本书去成都跟几个老朋友聚会。

  --2017年4月1日晚 CA4106

  如上这两段文字,是我在今年清明小长假去成都的飞机上写的,当时我读了《云上》的一个章节。许是高空夜航的原因,许是这本书内容太过细节敏感的原因,情感充沛到让我无法持续阅读下去,作者用温柔凝练的笔触述说着生活里的一件件小事,却像是吹起一个气球,令内心膨胀,到达极限时及时停止,生怕下一口气引发爆炸。

  早先买了香港著名填词人周耀辉先生的散文作品《纸上染了蓝》,也是关于亲情关于母亲的书,读了几章,因为前阵子搬家把这本书不知塞进了哪个行李袋,不是不喜欢,是有些不敢,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自己的缺点,正中要害的都是自己的不足。

  初读《云上》是因为作者不良生的序着实打动人心,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无助,那种切肤之痛不是常人所能体会,再度将往日回忆一一记录,无疑是再将自己逼回重走一段炼狱之路。诚如他所言,“假如可以重来,我宁愿永远不写这本书。”这本看起来有点碎碎念的散文书,亦是尚在人间的儿子写给天堂的母亲的最后一封情书,在回忆、叙述、表达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一场治愈和救赎。对于逝者,再多的怀念与缅怀都已惘然,最大的尊重莫过于好好过活,让这具肉身和灵魂持续生动下去,终有一日天上见的时候不用怯怯的低着头。

  这本记忆散文书分为春、夏、秋、冬以及再相见五个章节,如同生命的顺序,一场轮回。一位坚强刚毅的单身妈妈,带着年幼的儿子独立成活,日子困苦自是不用多说,可是母子长达近30年的共同生活里,并没有因为艰苦而对生活充满怨怼。生活并没有因为他们的艰苦而动了恻隐之心,在一句一句对日子细节的描述句子里,无不看出母亲对儿子的影响。而让我最感动的无意是这些生活里的细枝末节,洗衣服用的薰衣草味洗衣液、橱柜里的小黄碗与木筷、沙发上看电视时的粉红猪靠垫、冰箱里残留着母亲生前留下的红烧肉……作者在用力记录着母亲生前的任何细节,一方面用来缅怀和自省,另一方面恐怕是随着往后大量日子的涌入侵占,令关于母亲的记忆逐渐消失淡去。可敬的是,作者并未将这些记忆抬升至“煽情”,一笔一笔的记录着,平淡和节制,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最大原因之一。

  我想每个人跟自己的妈妈都有说不完的记忆,在阅读的时候,难免不会代入,从而从中意识到自己的“劣迹”。我几乎从高中开始独立,每一个人生重要的决定都是由我自己决定,我父母对我的“信任”一直是我人生里的一把尺,看似对我“不管不顾”,实则是给我广大空间自由飞翔。大至文理科、选择专业、选择学校,小到买鞋买衫,父母都对我无底线支撑和信任,毕业后选择职业、选择生活的城市,几乎都是我的“一意孤行”,信任具象成为一个短句,他们相信我不会做坏事。当然信任的背后,也有他们不得不忍受的心疼,彼时我刚到北京住在方家胡同只能放下两张单人床洗漱都在外面完成的小“四合院”,瘦弱的从未出过远门的我独自去到广州工作……妈妈在人后为我流下不知道多少担心和心疼的眼泪,但她从未对我说起,不想成为风筝另一段手中的线。而我,更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对于“家”从未有过留恋,我当时还真是狠心啊,此刻回想起来自己如此冷酷与无知。

  写到这,我并没有读完这本《云上》,可我知道我一定会读完,我想我也会跟着作者一起在不同的轨道里回想起那些值得珍藏的记忆。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这一代人开始进入了准备跟家人“告别”的年纪,我们开始承担大人的责任和压力,或许因为父母都在身边,还觉得自己是个“孩子”。逐渐开始多了一些理解,理解父母的一些唠唠叨叨、理解妈妈在离开北京前给我包的一冰箱馄饨、理解爸爸一些欲言又止的电话、理解妈妈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却还是在装修这件事儿上给的一些意见。又想起《请回答1988》的两个细节,一个是德善奶奶去世时,她对爸爸的误解,以为成年人对长辈去世的冷漠,实则大人在面对失去亲人时也是一样的无助;另外一个细节时,豹子女士去看望自己妈妈回来时,感觉到自己在家里“失去作用”的无力,最后在娃娃鱼的点醒下狗焕才知道妈妈为什么生气,于是他们开始继续“制造”问题,继续给豹子女士发号施令解决问题的契机。

  这些不是生活的智慧,这是生活馈赠的一份无法偿还的大礼。

  题外话,《云上》的封底有一段作家止庵的推荐语,“作者用一件件小事勾勒出母亲坚韧奉献的一生,也让我们看到年复一年的平常生活自有它的力量”。简短的一句话,道出了一本书的精髓,于是我又果断的买了止庵关于书写亲情离别的《惜别》,不要觉得还有时间,在“觉得”的这个空档里时间就已经过去。

  最心痛是,爱的太迟。

  《云上》读后感(九):早夏的晚风与入睡的妈妈

  我一直都是一个泪点特别低的人,是那种看电影租碟如果宣传语会有催泪两个词都会敬而远之的人。

  特别是关于母亲的文,我真的一个字都不敢看下去,可能是怕一不小心,看到了未来绝望、脆弱、悲伤的自己;也可能是怕一不小心,触到曾经害怕、担心、患得患失的日子。

  所以在很久很久的以后,在某一个刚入夏的傍晚,深夜下班之后,我推开门,发现刚刚病愈的妈妈竟然还会坐在沙发上等着我回家,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曾经在豆瓣上看过不良生写的关于母亲的小文,具体的文字早已经记不清了,只是觉得当时内心的酸楚和不舍还感同身受着。

  我不知道我还能有多少个夜晚,可以让她陪在我身边,不知道还有多少个夜晚,还有机会,让她等我回家。

  有时候,会不想说出妈妈的脆弱,不愿承认妈妈的老去。

  就像是那种从来不会有人说的大道理:我们都明白。我们都知道,我们都理解。

  但是我们,不愿说。仿佛说了,妈妈这个角色就会失去很多,就好像迷了路的孩子,找不到家了。但是,不良生替我们说了,说了很多我们不敢回忆,害怕回忆,不愿回忆的事。

  很多的事,和母亲的事。

  今天,就这早夏的晚风,想到这里,我再也不惧怕翻开这本书了,就像找到了情绪的出口,大哭一场也好,默默流泪也罢,也许在深夜里,更直接地面对自己,醒来,才能更好地前行吧。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母亲身边平安喜乐,愿每一个母亲都没有病痛折磨安然入睡。

  《云上》读后感(十):心底的那片柔软

  人生最忆是故乡,故乡最忆是爹娘!

  世事沧桑,拥挤的城市街道上,游子挺起胸去打拼。巍巍的写字楼内,游子在埋头苦干。下班回去的路上,游子整理一身的疲惫,住处孤灯映照下,拨响游子思乡的心弦。

  每个身在远方的游子,内心,总会保留一片柔软,那里,会时时唤起远方母亲的呼唤。

  母亲在哪里?

  拿到不良生的《云上》,立刻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

  作者在参加了母亲的葬礼后,拿起了笔,往事如缕缕清泉,萦绕在心间。

  母爱永在,然而,母亲已在云端。

  都说母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可是,你是否还记得那星星点点?

  翻开书,静静地随着作者的思绪回到从前:

  母亲年轻时经历的那个时代带来的苦难;

  自己年幼时的不懂事让母亲怎样的伤心;

  自己取得了好成绩时母亲难掩的快乐和自豪;

  身在远方时母亲时时不忘的思念。

  等等等等。

  作者把记忆中的爱缓缓释放,标题就是《与母亲的99件小事》。是九十九件吗?不止,文中章节合计超过300。但是,数字重要吗?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开始,我们就被母爱所包围。每时每刻、每分每秒。

  自从有了你,年轻的母亲便不会在意身材的好坏,只为让你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

  自从你呱呱坠地,年轻的母亲便不能睡一个好觉,夏夜驱蚊、冬夜盖被;

  自从你迈进幼儿园,年轻的母亲便无时不在担着心,生怕有什么意外;

  自从你迈进学校的大门,母亲便无时不在考虑你的成长,只是,母亲已不那么年轻。

  你长大了,越来越有了自己的主见;母亲却日渐衰老,但你能时刻感受母亲的微笑和思念。

  在全篇书中,没有高堂教化的理论,没有昏天黑地的悲怆。有的,只是作者思念母亲、回忆母亲的轻柔细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可能,我们都会面临着那分别的那一天。我们无法拽住时光的脚步,但我们可以去记忆时光的光芒。让美好的记忆,抚平失去双亲的婉伤。

  看这本书时,你会注意到,在书的后面,是一个“我和母亲的断代史”,那是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不会每个人都会青史留名,但对于家人,我们都是最重要的。

  书的封面上,淡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亦如母亲的爱,虽然已远至天边,但依然无时无刻不在温暖着你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云上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