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当代政治学十讲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当代政治学十讲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14 21: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当代政治学十讲经典读后感10篇

  《当代政治学十讲》是一本由阎小骏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代政治学十讲》读后感(一):当代政治学十讲

  我们中国人可能曾经讲政治讲的太多了,导致现在不少人一看见政治两个字已经很反胃了。但是你真的了解什么是政治吗?他并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也并不仅仅如甄嬛传般的宫斗,他是一门学科,是一门科学

  这本书把时代限定于当代,那么你了解什么是当代政治学、什么是现代国家这些基本的理论吗?虽然只有十讲,书里的内容却是包罗了很多基础的当代政治学理论,有我们熟悉的一些名词;也有我们对称谓很熟悉,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名词,比如民主。书里还分析了很多案例,有的是国家发展模式中的政治学基础,有的是至今学界还存有争议的理论,作者没有回避争议,也拿出来分析阐述。

  当然读这类书也要自己多动脑,毕竟这是一个似乎每个人都知道一些现象,但又几乎所有问题都没有定论的东西,作者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国家背景、教育背景都对他对问题的分析产生了莫大的影响。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读这类书更要有自己的大脑思考,最好再多结合其他的分析材料综合来看,才能更有裨益。

  《当代政治学十讲》读后感(二):笔记

  这本书讲了21世纪关于政治学的几个重要命题。我觉得对于我构建一个政治学的框架还是很有用的。

  全球化的社会运动旨在意义的构建,而不是利益主张,所以被称之为新社会运动。

  政治学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和四个面向。在宏观层次的政治的应然状态,什么是好的政治生活、什么是最善的政治、什么是最好的政府体制终极性问题。中观理论则探讨政治现象、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中观层面,政治学呗分成比较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两个门类。在微观层面则北发展为公共行政学。国际关系、政治哲学、公共行政学都有一个明确的学科分类

  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就是所谓的政权与治理的问题,核心概念就是权力,其如何产生、分配运行和调适的规则过程体现在制度化和组织化层面就是政权,政权对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掌控,以及此种掌控和管理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我们统称为治理。政权还有治理就是政治学关注根本问题。

  (这就像我最近在政治中看的问题一样,村干部的组织还有意识形态。)

  21世纪政治学关注规则、权威与公共资源配置与再分配的问题。研究方法从文本分析大盘实证研究,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研究对象变的更加多元。21世纪的政治学会研究发展、公共权力怎么分配和组织起来的就是政权的问题、政府组织形式、国家理论政治参与、社会运动以及最新的问题政治认同

  政治学研究从最开始描述性研究到之后的解释性研究。寻找和验证因果关系的核心研究方法就是比较。政治学解释的路径一般有经济文化和制度。政治学的研究并不完美,一是因为没有实验室行为主体独特性。

  第二讲:

  发展意味传统让位于更加有效的现代治理制度。

  南北发展鸿沟主要在四个方面

  经济(税收汲取能力)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政治(体制方面行政低效、权力集中、监督缺失、文化方面的价值信仰公民权利尊重)、数字鸿沟。

  第一个解释发展鸿沟的学者是韦伯(新教伦理带来的个人主义现世成就节俭生活)暗含的意思是只有西方的道路才是唯一的道路,被称为经典现代化学派。通过分析西方现代化道路,抽象总结出一个现代化模版。代表人物还有罗斯托、英格尔斯“现代人”以及勒纳社会心理层面。

  这一学派的特点:描述性(没有因果解释)、道路单一。他们护士了文化差异历史机遇、国际环境现实对了这样的一个观点

  第二代格申克隆提出后发效应,开始看到不同背景。

  第三代则用依附论来说明只要发展中国家只要在这一体制中就不可避免被剥削。

  但是亚洲四小龙的发展走出了不一样的道路。提出了关于国家规模和国家能力的问题。

  统合主义(政府指定并保证不同社会集团利益在国家政治中被代表和表达的管道和方式,提倡超阶级合作

  发展模式最后被总结为两种:华盛顿模式、北京共识

  第三讲:民主和转型理论

  以宪法来判定民主➡️实质权力来判定民主(推动福利、自由平等安全公众参与等等)➡️程序定义民主(选举)➡️过程导向(实质的公共咨商必须广泛、平等有保障还有双边约束性。

  达尔讨论的三种民主的模型。根据民主转型过程中公开竞争程度还有政治参与面的扩展。

  政治学中也有结构论和唯意志论的区别,结构论会强调一些社会经济文化条件,而唯意志论中认为政治领导人的价值、策略和能力,以及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才是影响政治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这也带来了制度主义的

  第四讲政权组织形式

  制度主义集两者之长,一方面,采取制度主义研究视角研究政治过程 和解释政治现象,可以自动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发挥的作用包括进去,因为任何政治制度都是由人来设计、运作、改进和革新的。另一方面,身处政治制度中的人,无论是领袖还是大众,却又只能在各种客观的结构性因素的限制下设计、运转、改进和革新政治制度。

  制度主义研究主要是通过政治制度设计的差异,或者政治制度构建物效能的高低,来解释政治现象,如果一个制度或制度构建物运行稳定、规则落实严密,能够自主有效滴维护系统稳定,我们一般认为其制度效能强。

  制度和制度构建物可以决定政治过程参与者的资格范围、政治竞争过程的胜利者和失败者、影响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的分配形成政治家的政治动机、政治策略。还可以塑造人的政治身份和政治认同。

  现代政治中有三种最基本的制度:宪法架构、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

  第五讲:国家理论

  国家的含义大致包括政体、政府和国家机器。国家机器指的是一整套由永久性的行政、法制、官僚以及暴力机关组成的治理系统。政体变更、政府更迭都未必导致国家机器的变化

  从利维坦到福利国家。政治学一般用国家性来衡量国家作为一种实在的政治制度的存在状况。国家性在政治学的分析框架中一般有两个度量的指标。一个是国家的规模,也就是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干预程度很高的话就会走向统合主义。

  国家性的第二个衡量指标就是国家的能力,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手段、一直和组织来有效滴执行政策决策

  曾经被殖民地国家,往往具有小而弱的国家机器,无力从社会中合理汲取财政资源、建立政治秩序,进而不能获得政治认受性以及进行有效的治理,所以在外援褪去之后,就没法运转了。

  第六讲 政治参与理论

  政治参与的基石是公民的政治身份,而政治参与本身又不断加固公民对自身政治身份的认识和认同。公民身份首先是一身份认同,其次是法律地位,最后则是一种政治人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人们主动参与社会的政治管理,并在政治活动中保持高度活跃性。

  第七讲 在国家和社会之外建设美好社会

  社会纪实政权存续的环境优势政府治理的对象。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组织一般可以分成:服务型、权益型、信仰型和理念型。

  国家与市民社会和宗教的分离被视为现代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两关键节点

  市民社会的三个核心特征

  1.市民社会中发生的集体行动不是被迫的,而具有共同的观念基础。

  帕特南低研究告诉我们,想要克服搭便车的问题,必须是的博弈长期重复。政府想要达到优良的治理效果,不仅需要精心设计的制度,也需要民众信任与合作。

  伯曼是帕特南理论的反对者,其通过对于德国的研究得出结论:市民社会应该是中性的。如果一国的政治体制可以有效回应选民的诉求,且政权认受性稳定,活跃的市民社会就会支持民主制度的运转,反之,则会被作为体制内正常政治生活的替代物而吸引民众的关注,最终损害政治稳定、加深社会分裂,并为反对运动提供土壤

  第八讲社会运动理论:对抗性政治简析

  就现代社会而言,不同的对抗性政治活动可以被粗略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型:抗议、抗命以及革命

  社会抗议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抗性政治行动。规模较小、议题单一、行动的强度、烈度都不高,波及的社会群体也比较有限。但如果这样的抗议发展为大规模的系统性拒绝服从,则是抗命了。

  非暴力抗命最早来自于梭罗的《论公民的不服从》

  社会革命是一种极速而根本的政治转型。社会革命为何会出现,有三代解释理论:第一代社会运动理论呢基本认为,民众的愤怒时引发对抗性社会运动的主要原因。马克思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在大众愤怒情绪来源和成因上作出了不一样的判读。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不满的来源是结构性的阶级对抗,非马克思则认为是相对剥夺。但是社会愤怒几乎是人类历史主要的场景,但是革命并不是每天都会发生,于是就产生了第二代社会理论。

  第二代西方社会运动理论同样强调资源的储备和运用事社会运动和社会革命至关紧要的作用。革命政党就是重要的组织资源。

  第三代社会运动理论则从文化、身份以及意义建构的宏观过程寻找对革命和社会运动肇因的解释。包括革命在内的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发生在一定的文化情景中的,而运动参与者在给定文化情景下对于集体身份认同的构建则是社会运动得以成功的关键前提

  中国的天命观对于道德发型要求,决定了天命本身的可转移性。革命既具有破会性,又具有建设性。

  社会运动是国家建构的母体,想要建立一个国家,要么通过战争,要么通过革命。革命是政治动员最好的途径。在革命期间,原本政治冷漠的人受到革命激情的感召,通过社会运动进入政治生活场域,并且可能最终留在公共生活中,在革命之后继续参与政治,并且以积极姿态影响社会和发展。

  第十讲:政治认同理论

  早期的时候,身份认同没有进入当代政治学的研究视野,直到20世纪最后十年,学者才开始逐渐认识到人们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会强烈低影响他们对于社会结构和外在世界的认识,进而影响甚至于塑造个人和群体的政治取向、政治行动的方式和政治观念的流变。

  国家认同往往蕴含激情、富有动员性。基于国家认同所产生的政治观点和行为经常比日常的、以理性计算为基础的政治观点和行为更加直入现代政治生活的冲突核心。

  国家认同对于构建公民对于现代国家最基本的归属感、并巩固和维系与之相适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政治学者通常认为,每个人对于身份认同的定义是对于以下三个问题的回答:我是谁?我属于哪一类人?我与其他人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我是谁关乎个人对于自身政治身份的定义,也就是每个人类个体对自我存在的理解感知

  身份认同第二个层次就是群体归属

  第三则为人际关系和社群关系毫无疑问是定义我们身份的重要因素。

  从以上身份认同这一概念的三层意涵中,我们能够得到三个直接的结论:

  1.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身份组合

  2.人们基于自身身份认同而产生的社群归属感是流动的。

  3.每个个人在属于自己不同身份之间,会有一个排序。

  身份的来源有:原生主义说、工具主义说、社会建构说。

  身份政治的一个重点就是着力关注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所遭受的不公待遇、致力于保障在社会大背景下被边缘化的社会群体的政治自由、经济平等和社会群体的独特性,对抗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界定方式,并循此路径寻求属于本群体跟大的自决空间

  身份认同是政治组织和政治动员的基础。

  现代的多元文化国家必须富有宽容性和包容性才能偶达到社会的和谐安宁。但是经济困难和前现代的农业社会所遗留下来的社会关系风俗,是建设宽容的多元文化主义社会的障碍

  一方面,以身份认同为基础的政治活动蓬勃发展,从最初的争取性别平等、种族平等,发展到争取性向平等、语言平等和生活方式的平等,但是另一方面,以宗教、种族等身份认同为基础的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反人类行为也在挑战人类文明底线

  第十讲:

  现代政治往往通过比较多方法来寻找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

  今天的政治学基本上可以分成四个基本范畴

  发展理论、政体和民主理论、制度主义国家理论还有政治社会理论

  《当代政治学十讲》读后感(三):制度主义是什么?

  基于应然和实然的区分,作者把政治研究分为探究什么是好的政治的政治哲学和探究政治是什么的政治科学。而在政治科学内部又大致分为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前者旨在解释说明具体的政治现象,后者则侧重于提炼一般性的理论命题。但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共享“因果关系”的分析范式。简单来说,就是哪个因素的导致某个结果。这种因果关系不是必然的,因为人文社科无法达到数学物理的精确,而是高度可能性的。 不同的分析路径的差异在于,将哪个要素作为分析因果关系的核心。作者大体区分出结构论、意志论和制度主义三种思路。结构论强调经济、社会、文化等结构性要素对政治结果的影响,意志论则把人的观念、能力、策略等方面作为某个结果的原因,一个偏重宏观的外部环境,一个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度主义聚焦于制度或规则,认为制度设计和制度效果的不同导向不同的结果。这样一来,一方面,结构论的宏大叙事被限定在中观的、可把握的制度之上,另一方面,人的行为也不是漫无边际,而是受到规则的约束或影响。 制度主义涵盖了制度设计和制度实效两个方面。不同的制度设计相当于不同的游戏规则,就如麻将分川麻等,不同的规则下玩的人要做的不一样,可能的结果也不一样。另外,制度设计不必然得到遵守,而可能被规避、背离,甚至破坏。这就涉及到制度的实效问题。检验一个制度设计是否充分落实,主要从时间上的持久性和效果上的执行力两个方面考察。 以上就是通过本书获得的关于制度主义的知识,对个人而言有很大启发。今后想进一步明了的问题有:第一,什么是制度?第二,制度如何影响行为或结果?第三,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具体而言是怎么变化的,又为什么变化?

  《当代政治学十讲》读后感(四):答疑解惑之书

  《当代政治学十讲》表面上看似一本讲述政治学的导论书籍,实则不然,里面呈现出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等众多理论,不仅有学术深度,更能解决了人们的困惑和问题。

  首先,阎小骏博士通过寻找因果的联系让我们走近政治学,然后用历史学的发展理论来分析政治学的发展,以及民主和转型理论、政治的组织形式、市民社会、社会运动、政治身份等。政治学的研究范畴,已经根本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扩展,市民社会对于政府治理也能产生作用,推出自己的代表,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合力参与到国家的政治过程中去,也能起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这本书并没有枯燥的文字,基本都是带有启发性的文章,将自己的观点鲜明展现出来,近而让读者对当代政治学产生兴趣。

  《当代政治学十讲》读后感(五):深入浅出的政治学基础读本

  阎小骏,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现任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深入浅出的给我们讲述“政治学”,讲述我们现代人在生活中会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书籍中中缩写的问题紧紧的围绕着一个主线“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政治学的主要理论”。

  书籍由作者的讲稿演化而来,分为10个章节。从走进政治学开始,依次讲述了当代政治学的八大主要领域知识:讲述发展理论:现代化之批判、民主和转型理论:现实与迷思、政权组织形式:新制度主义的框架、国家理论:从利维坦到福利国家、政治参与理论:为什么和怎么样、在国家和市场之外:建设美好社会、社会运动理论:对抗性政治简析、政治认同理论:我们是谁。之后是写在后面的对政治学总的概述。 结合如今的时代背景来说,阅读此书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在21世纪的今天来说,政治学受用范围变广、另外政治学从一种形而上学变为一种现代科学,政治学可以通过理性的目光和科学的工具进行分析实际的政治生活,政治学也变得更为人所接受。

  《当代政治学十讲》10个章节8个主要问题,基本上覆盖到了当今政治学的主要研究范畴。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经济学书籍在教学问题上不能够放映最新发展成果,不能深入浅出的问题。《当代政治学十讲》深入浅出,和时代结合紧密,给学生提供了有趣的信息量大的政治学基础读物。

  《当代政治学十讲》读后感(六):《改革不是请客吃饭》

  拿到书的时候很惊喜,这应该是政治书里面做得很别致的书,白色的封面让人爱不释手,生怕弄脏了封面。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学家。

  纵观全文,总共大概分了9章,从怎么让人理解什么是政治学到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上升到国家里面的高度,到最后读者产生认同感。

  什么叫政治认同?作者由浅入深,非常详细客观地揭示了民主的由来,最后提出来几个追问,观点犀利。

  总的来说,每一讲都会提出一个概念。

  第一讲的概念就是政治学议题。其实这在大学选修课的阶段也学到过,讲述了政治学所讨论的议题范畴,可谓包罗万象,也许平时上课的时候会觉得政治学非常的枯燥,但是这本书的排版并不同于大学的教材,甚至他提到一些比较方法来验证因果的时候,都让人觉得非常的有看书欲望,当然这不是胡乱说的,后面还有一些参考文献,各种原因理论有理有据,并不是空口而谈。

  第二讲主要是发展理论。

  发展的起源是什么呢?从对这一重要概念,作者引出了现代化理论配图,是一些GDP的历史数据,从公元1到2013年,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列举了数据,用来论证作者的观点。

  其实经典现代化理论里,往往忽略国际环境对不同国家的地区发展模式和道路选择的重要影响。而且,通常很多人忘了,经典现代化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只要走上这个现代化道路,就会迟早越来越像西方,从而最终到达现代化的目标。

  第三讲就开始逐渐加深,看到了民主和转型理论。

  第三讲的概念就是民主。谈到民主无法避免要谈到雅典的民主体系,它包含了三个主要机构,公民大会、500人议会,以及民众法庭。

  即使如此,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治权力组织方式,雅典理论传统的王政体制相比,仍然只有一些崭新的特征,作者还提出了一段著名的演说,这成为权力观念最生动的表达,这些都是非常新的观点。

  第四讲谈到了政权组织形式,也许这个在我们的政治学中很常见,有些是考研的时候必须要考的内容,新制度主义的框架是什么呢?就是执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哲学家说到,什么是制度?他曾给制度下了一个定义制度,是任何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规则系统,他是我们对创造制度性效果枯燥吗有点,但是你看下去就不会觉得很难理解。

  一般而言,政治的更替比国家更替要频繁,它们在某个时间段占据了一个国家中处于最高层的政治智慧,换句话说,政府就是那群暂时掌握着权利的阶层。

  如果你认真看完了前五讲,那么第六讲开始就会觉得非常轻松。

  因为涉及到了一些实际的情况在国家和市场之外的具体问题,比如建设美好的社会,这些都是如今大家老生常谈的,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两句。

  抛开学术界的争论,作者最后提到了种族和多元文化问题。有移民政策被形象地形容为“沙拉碗”,而社会同质化则被形容为“大熔炉”,对着两种政策,作者提出了比较和批判,那么问题来了,你认同每个国家的政治与未来吗?

  最后,用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结尾,为整部书收官。

  读来酣畅淋漓,仿佛一场政治学的辩论赛,这场辩论,无关肤色,只有思想的碰撞。

  《当代政治学十讲》读后感(七):怎样在繁乱的日常生活里认清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政治学

  只要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会产生各种利益纷争,政治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却又无形的不断影响着其中每一个个体。有人就有政治,究竟什么是政治学?而又怎样在繁乱的日常生活里认清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政治学,此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此书语言没有多余的修饰,对世界各种政治经济现象用开阔宏大的视野一一厘清,将多数人认为难懂的政治理论讲述得头头是道。

  政治来源于人类社会,人类历史发展到现代,政治学演变为实证科学,解释现象,现代政治学探讨的是客观规律和联系。理性个体的行为动机来源于对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考量和追求。学会了政治学的理论就会明白现代生活中政治国家和人类物质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人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政治学的精髓正如伍德罗·威尔逊所说,“政治学的方法无外乎对生活的诠释,它的工具乃是对事物的洞见----即对各种细微的,不规范状况的完美理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